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合集下载

水源地保护确保我们的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确保我们的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确保我们的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我们的水源地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我们的饮用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一、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1.1 生态系统保护水源地是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地下水等。

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水资源,还维持着许多生物多样性。

水源地保护能够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1.2 水质保护水源地的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的质量。

如果水源地受到严重的污染,饮用水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水源地保护的措施能够减少污染源的影响,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1.3 水量保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水源地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管理和分配水资源,避免水源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确保我们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取足够的饮用水。

二、水源地保护面临的挑战2.1 水污染工业排放、农业侵入和城市污水排放等活动造成了水源地的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2.2 土地开发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很多水源地面临着土地开发的威胁。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建设项目的进行导致水源地面积减少,同时也增加了污染的风险。

2.3 水资源管理不善一些地区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加剧了水源地的压力。

三、水源地保护的应对措施3.1 建立保护区通过建立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污染活动,保护水源地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监测和执法,防止违法行为对水源地的破坏。

3.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维护公众饮用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三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确保公众饮用水安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第二章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应当包括水源地及其周边区域。

第六条划定水源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确定保护区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七条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使用规划应当符合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禁止采石、挖矿、排放有害物质等危害水源地的行为。

第八条水源保护区内的水利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水源地运行安全。

第九条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乱倾、乱排、乱占,严禁在水源地周边开展破坏性活动。

第十条水源保护区内的农业、畜牧业和工业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措施,减少对水源地的影响。

第三章水质监测和评估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二条水质监测应当包括对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和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三条每年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计划。

第四章水源地保护措施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第十五条加强水源地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水源地的污染源。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和执法。

第十七条指导和支持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本条例,损害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引言: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1.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能够有效减少农村居民饮用水的污染风险,提高用水的安全性。

2.保护水源地环境,能够维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水源地的恶化和衰退,为未来的用水需求提供保障。

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全面保护: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确保水源地环境的安全。

2.预防为主:强化环境监测,提前发现和预防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3.自然修复:注重让水源地环境通过自然修复的力量恢复到良好状态。

4.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共同努力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措施1.水源地环境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定期环境评估,了解其环境状况和潜在风险。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监测水源地的主要水质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污染事件。

3.划定保护区域:根据水源地的地理特征和环境条件,划定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和污染源的扩散。

4.水源地入侵管理: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的管理,防止非法采矿、垃圾倾倒等行为对水源地环境造成破坏。

5.生态恢复: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6.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畜禽养殖管理等措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

7.推广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

8.建立应急预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的污染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9.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源保护意识。

结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是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实施相关的技术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水源地的污染,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共同呵护我们的水源地,共同构建一个美丽乡村的未来。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资源。

然而,饮用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污染和破坏,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困境。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全社会都应该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一、饮用水水源地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饮用水水源地的含义。

饮用水水源地是指供给城市、农村家庭或生产用水的河、湖泊、水库或地下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

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为生活还是为工业生产,我们都需要保护和管理好我们的饮用水水源地。

二、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现状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的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例如,各种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水等污染源,都成为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

此外,氯化物、化学氧化剂、重金属等物质,都可以对饮用水水源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面对严峻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实,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公众需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中。

比如,杜绝乱倒垃圾、随意排放污水、乱采乱挖、破坏水生态等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和管理。

四、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的重要性保护和管理好饮用水水源地,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保护和管理好饮用水水源地,可以保障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垃圾环境。

同时,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也有助于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五、总结综上所述,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当下全球性的问题。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保护饮用水源

如何保护饮用水源

如何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程度提高,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源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源。

一、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颁布相关法规,以限制污染源,保障饮用水源的纯净。

对于已经发生了污染的饮用水源,政府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二、加强监督管理对于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是饮用水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和运输。

同时,应该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和管理,对饮用水源取样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当发现饮用水源存在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源,排查排污管道,尽可能恢复水源的原始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饮用水源的生态环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保持森林、湖泊、河流的环境纯净,减少人为干扰,加强环保执法力度,限制建设开发。

同时,人类应当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使用化学药品,避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保护饮用水源的另一重要途径。

新型污染治理技术、新型净水技术、无人机观测、水质监测传感器等都可以有效地协助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排捕,同时提高净水设施的智能程度,自动化运转更加靠谱,减少人工维护影响污染的可能性。

五、公众参与最后,公众参与也是保护饮用水源重要的途径。

公众应当积极参与污染源的监督,加强环保意识,尽可能切实协助政府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

此外,人们还可以自觉地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从个人层面上减少对饮用水源的压力。

总之,保护饮用水源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政府、科技、公众、环境的多方合作,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策法规和监管管理可以协调环境生态的平衡,科技创新是2021年提升环保效益的利器,让公众参与环保美好未来的建设这是许多人所愿。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采取 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河流型水源地 的污染物拦截、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 等。
0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目 标与重点任务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01
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02
维护水源地生态健康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推进水源地污染防治 完善水源地风险防范体系
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 突出,威胁饮用水安 全。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 众健康。
促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管理水 平。
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
02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 状
饮用水水源地分布情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全国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 华南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任务 的落实。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并加强考核评估 ,确保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各项 任务得到有效执行。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限制,分散式饮用水水 源地分布较为广泛,这些水源地多以山泉、溪流、湖泊等自 然水体为主。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现状
优良水质
全国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地表水水源地以Ⅰ~Ⅲ 类水质为主,地下水水源地以Ⅰ~Ⅳ类水质为主。
污染风险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源地的保护则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以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和数量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源地保护区。

通过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并依法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管控,严格限制污染源和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加强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

对于水源地周边的农村和城镇,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对于工业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确保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达标,避免工业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

另外,加强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水源地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养成节水、爱水的良好习惯,共同参与到水源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此外,加强水源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水源地监测网络,对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水源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避免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或破坏。

最后,加强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违反水源地保护规定的行为,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形成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才能够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可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都能够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到水源地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饮用水资源。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水源地保护区划划定:根据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等因素,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域,并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保护规划。

2. 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对水源地周边的农田、工厂、道路等进行环境整治,禁止违法建设和各种污染活动,保证周边环境的无污染。

3. 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污染源。

4. 水源地生态修复:对因采矿、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恢复水源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或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水源地。

6. 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通过加强排污标准、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工业和农业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

7. 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水源地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8. 法律法规完善: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

以上就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的一些基本内容,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饮用水的水源地环境,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饮用水的保护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水源地的保护对于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污染防治、流域保护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介绍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首先,污染防治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核心内容。

在污染防治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容易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进而污染水源。

应建立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包括合理施肥、农药使用和农田排水的管理制度。

3.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若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会导致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应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处理水质达标,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

其次,流域保护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手段。

流域是水资源循环最基本的单元,流域内的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水源地的质量和供应。

要保护水源地,必须从流域范围内加强管理和保护。

1.激励措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经济措施,鼓励流域内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包括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和可持续用水等。

2.水资源调度:流域内各水资源利用单位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合理调度水资源,保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3.生态修复: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对于水质和水量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加强流域内湿地保护、河道治理和植物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源地的自净能力。

此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起着重要作用。

1.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规定水源地的保护责任和要求。

同时,制定对违法行为处以严厉制裁的法律措施,以提高违法成本。

2.加强监管执法:政府应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程度。

总结起来,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需要通过污染防治、流域保护和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等措施综合施策。

政府、企业和公众要共同参与,加强合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饮用水资源日益紧缺。

水库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其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法律与政策保护水库饮用水源地需要依靠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国家将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饮用水源地。

比如,制定了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等。

同时,政府加强了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2. 加强水源地环境治理水源地的环境质量对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环境,需要加强水源地的环境治理工作。

这包括治理水库周边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开发范围,避免污染物对水源地的影响。

3. 推广节水技术与意识节约用水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节约用水,比如修复漏水管道,使用节水型家电,减少浪费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节水意识,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水源地保护中来。

4. 建立水库水质监测体系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是保护饮用水源地的重要手段。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监测包括对水质中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以及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监测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5. 确保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良好水库的周边生态环境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因素。

保持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良好,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保证水源地的水质。

为此,需要加强对水库周边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与政策的支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广节水技术与意识。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份重量级的方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这可是关系到咱们的“水缸”安全啊,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咱们得明确一下目标。

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水平,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下面,咱们就开始部分,一点一点地剖析这个方案。

一、开展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1.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源地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源类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水源地水质状况等。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手段,全面掌握水源地环境现状。

二、制定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2.1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调整根据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合理调整水源保护区范围,确保水源保护区划设科学、合理。

2.2治理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对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搬迁等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3提高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位,提高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2.4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执法监管,确保法规落实。

三、实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3.1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措施,恢复水源地生态环境,提高水源地水源涵养能力。

3.2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针对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源地水质。

3.3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

四、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4.1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4.2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水源地环境保护队伍,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水平。

五、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机制5.1建立水源地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用6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水库饮用水水源(以下简称水源)的保护。

本条例所称水源保护包括对水源水质的保护和对水源枢纽工程、输水管线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水源保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水务、环境保护以及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林业、农业、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水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水源保护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行政执法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人民政府和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本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水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源及水源枢纽工程、输水管线设施等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水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水源水质保护第八条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209.9米以下的水域;阿什河与二道河子汇合处的水域;黄泥河由高程209.9米等高线沿河道上溯1000米的水域;阿什河与二道河子汇合处沿阿什河、二道河子河道上溯1000米的水域。

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209.9米外延200米范围内的区域;水库上游的阿什河、二道河子、黄泥河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二道河子从一级保护区边界上溯18公里的水域;黄泥河从一级保护区边界上溯5.8公里的水域。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如下:
保护乡村饮用水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保护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水源污染防治制度,加强对乡村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

二、加大重点区域的污染源治理力度,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农药使用等行为,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三、推动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保护乡村水源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乡村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水源的共识。

五、加强乡村水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乡村水源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

六、强化督查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保护乡村饮用水源,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乡村水源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策略与技术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策略与技术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策略与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地却面临着各种种类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策略和技术。

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策略1.政策法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

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层面的因素,同时区分不同的地区和水源地类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现代化的水源地保护技术不断涌现出来。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水监测系统、植被恢复技术、土地利用和控制污染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源地的生态复原力和恢复能力。

3.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引导公众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

这可以通过在社区中设置宣传栏、宣传海报和广告等方式来实现。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技术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恢复植被覆盖率和保障水源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可以提高水源地的抵御性和稳定性,同时有效地减少水源地受到的污染和破坏。

2.生态环境控制技术生态环境控制技术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种重要技术。

该技术通过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的水体、土壤和植被等要素,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

除了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之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水源地内某些植物和动物的数量,以控制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3.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种重要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水源地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水源地的污染状况,并且可以在污染和破坏发生时及时进行治理和救援。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三篇篇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辖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辖区内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下简称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第三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并具体落实。

第四条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自取水点起,上游5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上游界起上溯10000米或水源点上游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10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中,一级保护区的饮用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水质必须符合(GB/T14848)Ⅲ类水质标准。

第六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保证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坚持饮用水水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七条进入或居住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切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

第八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污染、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有控告、检举的权利,并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义务。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第九条已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水利部门组织设定界碑或界桩。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改变保护标志和界桩。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农村饮用水是指用于农村居民生活、饮食、卫生等各方面需求的水源。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的出台,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规范。

一、水源地保护的意义和目标1.规避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首要任务是规避各类污染源对水源地的污染。

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活生产活动可能会导致水源地水质变差,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提高水质:保护水源地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水源地受到的污染物的影响,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村饮用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水源地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以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充足的饮用水,而不会对水源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的内容1.水源地调查评估:通过对水源地的调查评估,了解水源地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为后续的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污染源控制:对于已经存在的污染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对水源地的影响。

例如,对于农田使用的农药,应该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农田管理:农田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的管理十分重要。

合理选择农作物和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以避免对水源地的污染。

4.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对水源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会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5.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

6.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评估制度,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制度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制度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制度一、基本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污染源。

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质安全。

4.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水源保护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保护区域划分1. 一级保护区:直接供应饮用水的水库、湖泊、河流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2. 二级保护区:对一级保护区有直接影响的上游流域及周边区域。

3. 三级保护区:对一级、二级保护区有间接影响的较远区域。

三、保护措施1. 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任何可能产生污染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污、农业用药、生活污水直排等。

2. 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排放,实施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3. 在三级保护区内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 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5. 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强水源地的自然净化能力。

四、法律责任1. 对于违反水源保护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2. 建立健全水源保护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

3.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于举报污染行为的公民给予奖励。

五、宣传教育1. 加大对公众的饮水安全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定期举办饮水安全教育活动。

3. 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应急响应1. 建立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水质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情况。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如备用水源、净化设备等。

七、总结。

水源地保护制度范文(五篇)

水源地保护制度范文(五篇)

水源地保护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

根据《____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治理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

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水源地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迅猛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推进污染治理、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为保护水源地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一、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更具约束力的水源地保护法律。

加强对水源地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力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对污染水源地的行为进行惩罚,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提高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二、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监测是保护水源地的基础,只有了解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此,要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和水量的动态监测。

建立水质污染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规划,确保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对水源地的破坏。

三、推进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离不开对污染源的治理。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对于存在严重污染行为的企业,要严格进行执法检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向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转型。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水源地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媒体加强对水源地保护的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形成保护水源地、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行动。

总之,水源地是饮用水的源头,保护水源地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基础。

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 (3)2.1 水源地概况 (3)2.2 水质状况 (4)2.3 水源地区生态环境 (4)第3章水源地保护目标与原则 (4)3.1 保护目标 (4)3.2 保护原则 (5)第4章水源地污染源分析 (5)4.1 点源污染 (5)4.1.1 工业污染源 (5)4.1.2 农业污染源 (5)4.1.3 生活污染源 (5)4.2 非点源污染 (5)4.2.1 地表径流污染 (5)4.2.2 土壤侵蚀污染 (6)4.2.3 大气沉降污染 (6)4.3 内源污染 (6)4.3.1 底泥污染 (6)4.3.2 水生生物污染 (6)4.3.3 水体富营养化 (6)第5章水源地保护措施 (6)5.1 水源保护区域划分 (6)5.1.1 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水源地取水口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土地,此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6)5.1.2 缓冲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外围,其范围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

此区域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限制可能影响水源安全的活动。

(6)5.1.3 过渡区:位于缓冲区外围,此区域采取适度控制措施,引导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有利于水源保护的方向发展。

(6)5.2 污染源治理措施 (6)5.2.1 农业污染源治理: (7)5.2.2 生活污染源治理: (7)5.2.3 工业污染源治理: (7)5.3 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 (7)5.3.1 水源涵养: (7)5.3.2 生态修复: (7)第6章监测与管理体系 (7)6.1 监测方案 (7)6.1.1 监测目的 (7)6.1.3 监测频次 (8)6.1.4 监测方法 (8)6.1.5 监测机构 (8)6.2 管理体系 (8)6.2.1 管理组织 (8)6.2.2 管理制度 (8)6.2.3 人员培训 (8)6.2.4 污染源管理 (8)6.2.5 应急管理 (9)6.2.6 档案管理 (9)6.2.7 信息管理 (9)第7章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 (9)7.1 应急预案 (9)7.1.1 应急预案制定原则 (9)7.1.2 应急预案内容 (9)7.1.3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9)7.2 风险评估与管理 (9)7.2.1 风险识别 (9)7.2.2 风险评估 (9)7.2.3 风险管理 (10)7.2.4 风险管理措施 (10)第8章保护方案实施与保障 (10)8.1 实施策略与阶段 (10)8.1.1 实施策略 (10)8.1.2 实施阶段 (10)8.2 保障措施 (11)8.2.1 组织保障 (11)8.2.2 资金保障 (11)8.2.3 技术保障 (11)8.2.4 监管保障 (11)8.2.5 宣传教育保障 (11)8.2.6 应急保障 (11)8.2.7 监测保障 (11)8.2.8 沟通协调保障 (11)第9章效益分析 (12)9.1 生态环境效益 (12)9.1.1 水质改善 (12)9.1.2 生态系统恢复 (12)9.1.3 气候调节 (12)9.2 社会经济效益 (12)9.2.1 增进居民健康 (12)9.2.2 促进农业发展 (12)9.2.3 带动旅游业发展 (12)9.2.5 促进绿色发展 (12)第10章结论与建议 (13)10.1 结论 (13)10.2 建议 (13)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水源地如何界定和分类
概念:饮用水水源地一般是指提供城乡居民生活及公共服
务用水(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广义的水源地还包括河流源头地区。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指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采取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分类:根据供水的水体类型,可分为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分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

我国实行怎样的保护制度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

等级划分: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

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

水质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
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警示要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特殊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以及海水淡化厂取海水的海域。

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上下游兼顾、共同协调,制定出入境的水质和水量要求,其保护区的划分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

政策措施:
有哪些保护规定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
除了《水污染防治法》第56~63条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
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对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具体规定: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
对于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具体规定: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从
事农牧业活动;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立墓地。

二级保护区内: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

准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法律法规
违反规定承担何种责任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此外,违反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
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水污染防治法》还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等,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