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
10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性导、转导
如果研究三因子转导(three-factor transduction),只需分析一个实 验的结果就可以推出三个基因的次序。
普遍性转导
例如:供体基因型a+b+c+,受体的基因型为a- b- c- 。 供体用P1噬菌体感染,P1的后代再用来感染受体细胞,
然后把受体细胞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
如果通过中断杂交已知三个基因中的一个如a不在中 间,就可对a+进行选择,即在对a+进行选择的选择培 养基上,把可以生长的a+细胞选出来。然后,再把被 选择的受体细胞重复接种在其他对b+或c+进行选择的 选择培养基上,检查a+细胞是否同时具有b+和c+。
突变子和重组子都是一个核苷酸对或者碱基对(bp)。所
以基因内每个碱基均可能发生突变,任意两个碱基间均能 发生交换重组
噬菌体突变型的互补试验
属于同一基因(功能单位)还是两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呢
p59
对于两个独立起源的、表型相似的隐性突变,如何判定是 在二倍体生物中,可以建立双突变杂合体。双突变体杂合 体有两种形式:顺式(cis)和反式(trans)
普遍性转导
最少的一类转导体应当代表最难于转导的情况,
这种转导体是同时发生交换次数最多的一类。
这种转导子的基因排列应为两边是供体基因,而
中间为受体基因。
假定由实验得到的最少的转导体类别为a+b+c- ,
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三个基因的正确次序应当是 acb或bca,而不是abc。
普遍性转导
如λ的DNA,既可以以自主的状态存在,也可以整合在细菌染色 体中。这种有两种状态的遗传因子叫做附加体(episome)。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用不同的Hfr菌株进行中断杂交实验所作出的大肠杆菌基因连锁图,其基因向F-细胞转移的顺序大不相同。
重组作图
01
当转移时间间隔在两分钟之内, 如已知lac与ade紧密连锁,距离约为1分钟,中断杂交作图就不可靠,须用传统的重组作图(recombination mapping)
01
不用亲本类型 两对基因间的交换频率,必须在形成部分二倍体的条件下,计算重组率。 部分二倍体如果不发生重组,无法鉴别。 接合重组不产生相反的重组类型
低频重组与高频重组
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Hfr)
F因子整合到了细菌染色体上,与F-细胞接合后将供体染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F-受体,当供体和受体的等位基因带有不同的遗传标记时,可观察到它们之间发生重组,频率可达到10-2以上,称为高频重组品系(菌株)
杂合DNA复制后,形成一个亲代类型的DNA和一个重组类型的DNA并导致转化细胞的形成与表达。
转化的进程
4 共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
共转化:供体的一条DNA片段上的两个基因同时转换的现象。 利用共同转化绘制细菌连锁遗传图谱的基本原理: 相邻基因发生共同转化的概率与两者的距离间成正向关系,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共同转化的频率越高,反之越低。 因此可能通过测定两基因共同转化的频率来指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单击添加副标题
遗 传 学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目录
1
2
二 细菌的接合与染色体作图
1.接合现象的发现
细菌的接合首先是莱德伯格( Lederberg )和塔特姆( Tatum )在1946大肠杆菌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ppt课件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7.1.4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7.1.1 细菌培养
平皿分离
平皿培养
摇瓶培养
7.1.2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盐杆菌 产烷生物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每个世代以分钟或小时计, 如大肠杆菌每2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用一支试管就可贮存数 以百万计的细菌或病毒,在短期内累积大量产物, 为化学分析提供条件。 遗传物质较简单。只有一个位于细胞质内裸露的DNA 或RNA分子。
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 为原噬菌体。 溶源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含有原噬菌体的 宿主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或溶源体。 温和性噬菌体——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而是 以原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 菌体。 原噬菌体通过诱导(induction)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 诱导方式有多种,如温度改变、与非溶源性细菌的接合等。
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细菌和病毒属于一倍体,所有 突变都能立即表现出来。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细菌可以生活在基本培养基上, 易于获得营养缺陷型,也易于测知各种营养缺陷型所 需要的物质,是研究基因作用的好材料。 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可以从微生物的研 究中得到模型,并从中获得启发,为开展对高等生物 的的遗传研究开拓思路。
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 的过程。
拟有性过程是细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特别是作 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提。
7.2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
trp2+ his2+ tyr1+转化trp2- his2- tyr1- 实验 trp2 34 his2 13 tyr1
Hfr菌株在切除F因子时发生错误切除,分离出一个携带F因子和部分宿主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因子,这种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
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将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对其杂交子代进行重组分析 杂交方法: 将Ttor和Ttos两种大肠杆菌细胞混合 同时接种高浓度的T2噬菌体的h-r+和h+r-两种突变体,保证绝大多数细菌都被一个以上噬菌体感染 两种不同的噬菌体DNA可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重组,从而产生非亲本型子代h+r+和h-r-。 亲本型 重组型
F因子在杂交中的行为——接合过程
(三)中断杂交实验作图
中断杂交实验作图
1分钟≈20%的重组值
二、转化
转化(transformation):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介质中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中的过程。 (一)转化的过程 非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被洗掉了 转化因子 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仍与细胞结合 整合 吸收 整合 供体单链DNA进入受体细胞后与受体染色体的某一部分联会,并进一步置换受体的对应染色体区段的过程。
第十章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2h)
1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2
第二节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3
第三节 细菌基因重组
4
本章要求
5
思考题
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
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
遗传物质较简单,便于用作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
7.1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7.1.1 细菌的培养 7.1.2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7.1.4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7.1.1 细菌培养
平皿分离 平皿培养
摇瓶培养
7.1.2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产烷生物
盐杆菌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 建立纯系的方法——纯培养
➢ 纯系:由单个细胞繁殖而 来的菌落称为纯系。
➢ 菌种纯:采用平板表面涂 布法或划线法获得单株菌 落。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 称为“菌种纯”。
➢ 菌株纯:利用显微操纵器 进行菌丝尖端切割等方法 获得单个细胞,并直接培 养建立纯系,这种方法获 得的纯系称为“菌株纯”。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类病毒:一个单链环状的裸露的RNA。 拟病毒:线状单链RNA+环状单链RNA。 朊病毒:蛋白质颗粒。
7.2.3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噬菌体侵入宿主细
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的合成,组装出许多子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选择培养法。是根据菌
+++
S C01 mi S++
+ C01 mi S C01 + + + mi
S + mi
+ C01 + 总数
975 924 30
2.9%
32 61 51 5.3% 5 13 0.86% 2091
Rf s-co1 =3.76% Rf s-mi =6.16% Rf co1-mi=9.92%
第七章 细菌作图正稿ppt课件
➢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代谢作用旺盛,能在短时间内积 累大量代谢产物,便于对其本身及其产物进行化学分析;
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侵染后,细菌的DNA合成停
止,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双链DNA 解螺旋,以 本身DNA的(+)、(-)链为模板,在寄主RNA聚合酶催化作用 下,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复制出 子代病毒±DNA,合成病毒蛋白质。
装配:从头部→尾部→头与尾部的装配→总装
弧形霍乱菌
菌落
• 特点
单细胞生长速度快,单倍体,环状裸露双链DNA(基 因带或主染色体)。无性繁殖(无丝分裂),易培养, 易突变。
• 菌落:
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 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差异
➢ 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没有界限分明的细胞核, 无核膜;
T4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 蝌蚪状,由二十面对称的头与螺旋对称的 尾构成。尾管是核心DNA进入宿主细胞的 通道。尾丝和刺突具有吸咐作用。
• 由头部、颈部、中轴、外鞘、基盘、尾丝 组成。双链DNA包裹在头部。
T4噬菌体
T偶列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时,其尾丝通过 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点上结合而附着在细胞 表面,接着通过尾鞘的收缩将DNA经中空的尾 部注入宿主细胞。DNA进入宿主细胞后,随即 破坏宿主的遗传物质,并借助宿主细胞的代谢 系统合成大量的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组装成 许多许多新的噬菌体,最后使宿主细胞裂解, 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07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F-菌株、F+菌株、Hfr菌株、F因子、F'因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部分二倍体。
F-菌株:未携带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F+菌株:包含一个游离状态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
F因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附加体,控制大肠杆菌接合过程而使其成为供体菌的一种致育因子。
F'因子: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
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走溶原性生活周期的一类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部分二倍体:当F+和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2.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答:与其他生物体相比,细菌和病毒能成为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优越性:(1)世代周期短:每个世代以min或h计算,繁殖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
(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个体小,繁殖方便,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代谢旺盛,繁殖又快,累积大量的代谢产物。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单倍体,所有突变都能立即表现出来,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的问题。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通过基本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的影印培养,很容易筛选出营养缺陷型,利于生化研究。
(5)便于基因重组的研究通过细菌的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在一支试管中可以产生遗传性状不相同的后代。
(6)便于用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基因定位和结构分析等易于进行且可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分析。
遗传学复习要点
遗传学复习要点0.细菌的遗传分析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性导或F-导。
F 因子整合进细菌染色体→[Hfr] → F’→与F-接合→ 产生部分二倍体。
F’和λd颗粒不同,它加进了细菌的基因,并不减少本身的基因。
F’因子也没有蛋白质外壳包装的问题,所以长度不为包装所限制。
细菌的转化和转导作图:转化:没有噬菌体作介导,由DNA直接转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转导:以病毒作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转导分为一般性和特殊性转导转导病毒产生的频率非常低。
由于噬菌体外壳蛋白决定噬菌体附着细胞表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噬菌体颗粒仍然具有侵染性。
它感染细菌细胞,并将其内含物-细菌的DNA片断注入其中。
进入的DNA片段可以和寄主细胞DNA发生重组,形成遗传结构发生重组的细菌细胞-转导体。
②共转导频率与图距的关系式1966年,T.T Wu (Harvard University)得到了一个共转导频率与从接合实验中得到的图距相连系的数学表达式:(4)局限性(特异性)转导与作图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叫做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该噬菌体DNA整合进细菌染色体中时,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只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
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细菌的转化、接合和转导重组都是同源重组。
细菌中的重组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与一个单链或双链DNA分子片段之间,而且没有相对应的(相反的)重组子。
重组发生在单链DNA片段和完整的双链DNA之间,且供体单链与受体DNA之间结合形成一段异源双链区,最后结果取决于错配修复。
无重组发生:校正切除的是异源双链区中的属原供体单链的核苷酸。
若无修复校正作用,则该细菌分裂后产生两个细胞,一个是受体的基因型,另一个是重组体的基因型。
高效率标记:有些遗传标记在转化中很少发生校正作用,或校正切除几乎总是在受体DNA上,因此转化频率较高,这类遗传标记称为~。
遗传第七章题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一)名词解释: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细菌称为原养型。
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
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att位点: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上彼此附着结合的位点,通过噬菌体与细菌的重组,噬菌体便在这些位点处同细菌染色体整合或由此离开细菌染色体。
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
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二)是非题: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受体细菌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外来的大于800bp的双链DNA分子。
(-)在中断杂交试验中,越早进入F-细胞的基因距离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远。
(+)在接合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
遗传学:10-第十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噬菌体重组分析、顺反测验 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 细菌的中断杂交实验与基因作图 细菌的转化与转导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世代周期短 群体大
T7phage 20—30min
E.Coli 20min
一支试管 数以百万计
遗传物质简单 一条裸露的核酸
单倍体
不存在显隐关系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D++ 0 + ++ 0 + +
I E0 0 + 0 +++ 0 +
F+ + 0 + +++ + +
J G0 + + + 00 + + 0
H0 + + 0 0 0 + 0 0 569 I + + + + 0 0 + + 0
J+ + + + + +++ 0
4. 负干扰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会增加另一个单交换的 频率的现象。
基因间
基因内
顺反位置效应 两突变位点杂合体由于排列方式不同
而表型不同的现象。
顺反子 是一个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功能
上最小的遗传单位,又称作用子。
拟等位基因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 彼此密切连锁,重组
率很低,具有顺反位置效应,决定同一性状的同功能基因。
基因间互补 任何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功能补偿。 基因内互补 某一基因内部不同位点突变之间的互补。
快速溶菌突变体 r
形成较大的噬菌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温和性噬菌体——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而是 以原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 菌体。
➢ 原噬菌体通过诱导(induction)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 诱导方式有多种,如温度改变、与非溶源性细菌的接合等。
医学课件ppt
6
❖ 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细菌和病毒属于一倍体,所有 突变都能立即表现出来。
❖ 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细菌可以生活在基本培养基上, 易于获得营养缺陷型,也易于测知各种营养缺陷型所 需要的物质,是研究基因作用的好材料。
❖ 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可以从微生物的研 究中得到模型,并从中获得启发,为开展对高等生物 的的遗传研究开拓思路。
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再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的方 式进行繁殖。 ➢ 具有双重存在方式;或营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或在细 胞外以大分子颗粒状态进行传播。 ➢ 对干扰素敏感,而对抗生素不敏感。
医学课件ppt
11
7.2.2 病毒的类型
根据宿主来划分: ❖ 细菌病毒:一般称为噬菌体(phage) ❖ 植物病毒 ❖ 无脊椎动物病毒 ❖ 脊椎动物病毒 ❖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医学课件ppt
7
7.1.4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 真核生物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及连锁交换均通过有性过 程(减数分裂——受精)实现。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原核生 物,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有性过程。
❖ 细菌细胞内除了染色体外还有一些寄生性复制因子(如 噬菌体和质粒),或叫核外或染色体外因子,它们可以 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形成细菌染色体间以及细菌染色体 与核外遗传因子间的重组体。这种重组体结构类似于真 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重组体结构。
产烷生物
盐杆菌
医学课件ppt
5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 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每个世代以分钟或小时计, 如大肠杆菌每2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 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用一支试管就可贮存数 以百万计的细菌或病毒,在短期内累积大量产物, 为化学分析提供条件。
❖ 遗传物质较简单。只有一个位于细胞质内裸露的DNA 或RNA分子。
医学课件ppt
16
医学课件ppt
17
7.3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 7.3.1 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 7.3.2 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 7.3.3 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 ❖ 7.3.4 互补测验和顺反测验
医学课件ppt
18
❖7.3.1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噬菌体遗传性状可分为 噬菌斑的形态 宿主范围
医学课件ppt
2
7.1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7.1.1 细菌的培养 7.1.2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7.1.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7.1.4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医学课件ppt
3
7.1.1 细菌培养
平皿分离
平皿培养
摇瓶培养
医学课件ppt
4
7.1.2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1)噬菌斑突变:T噬菌体的r-突变体 正常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突变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大两倍而边缘清晰
(2)宿主范围突变:T噬菌体的h-突变体 大肠杆菌B株是T2的宿主,大肠杆菌B/2株对T2产生抗性
一种发生在T2上的h-突变体,能利用B和B/2株 而h+只能利用B株
医学课件ppt
Chapter7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作图
本章要求 7.1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7.2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7.3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7.4 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7.5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医学课件ppt
1
本章要求
❖ 理解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和意义; ❖ 掌握转化、接合、性导与转导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 掌握F-菌株、F+菌株、Hfr菌株的概念、区别和用途; ❖ 区别F因子、F´因子的异同; ❖ 了解温和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 掌握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的概念; ❖ 了解细菌和病毒遗传作图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医学课件ppt
12
类病毒:一个单链环状的裸露的RNA。 拟病毒:线状单链RNA+环状单链RNA。 朊病毒:蛋白质颗粒。
医学课件ppt
13
7.2.3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噬菌体侵入宿主细
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的合成,组装出许多子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
19
将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对其杂交子 代进行重组分析
杂交方法:
将B和B/2两种大肠杆菌细胞混合 同时接种高浓度的T2噬菌体的h-r+和h+r-两种突变体,
保证绝大多数细菌都被一个以上噬菌体感染 两种不同的噬菌体DNA可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重组,
从而产生非亲本型子代h+r+和h-r-。
❖ 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 的过程。
拟有性过程是细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特别是作 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提。
医学课件ppt
8
7.2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7.2.1 病毒的一般特性 7.2.2 病毒的类型 7.2.3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医学课件ppt
9
医学课件ppt
10
7.2.1 病毒的一般特性
➢ 无细胞结构;为蛋白质外壳包裹核而成的颗粒。 ➢ 形体极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 化学组成简单;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 缺乏独立代谢能力(依赖宿主)。 ➢ 繁殖方式独特;只能依赖宿主活细胞的代谢机制,通过
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裂解周期:吸附
侵入 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
白质的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医学课件ppt
14
医学课件ppt
15
❖温和性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 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 为原噬菌体。
亲本型Biblioteka ×重组型医学课件ppt
20
医学课件ppt
21
h+r-×h-r+
接种在同时长有B和 B/2株的培养基上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