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

合集下载

新产品项目评审表

新产品项目评审表

批准: □批准 □有条件批准 □暂缓或放弃该项目
签名/日期:
是□ 否□
潜在风险
23 设备 裁切设备是否需要改造
24
部 挤出、定型、牵引等设备是否需要 改造
潜在风险
是□ 否□ 是□ 否□
评审结论(逐步列出):
项目编号: 期望完成日 试模材期料用
量 试料次数 评审时间
备注(可附页)
销售审核
材料审核
工程组审 核
工模组审 核
品质部审 核
采购部审 核
生产部审 核
设备部审 核
16
设计模具目标效率能否满足
是□ 否□
潜在风险
17 品质 检测标准是否明确 18 部门 是否需新制检验工具
是□ 否□ 是□ 否□
潜在风险
19 采购 模具是否有外协加工 20 部门 其他部件是否外购
是□ 否□ 是□ 否□
潜在风险
21 生产 人力/设备/工装资源情况能否满足 是□ 否□
22 部门 技术/品质/质量目标能否满足
是□ 否□
2 销售 客户一般要求是否清楚
是□ 否□
3 部门 适配件种类
堵头□ PCB板□ 电源□ 铝条□
本项工作 负责人
4
适配件能否提供
能□ 否□
潜在风险
5 材料 是否清楚材料要求 6 研发 材料是否可准时提供
是□ 否□ 是□ 否□
潜在风险
7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是否满足(DFM或结构审查)
是□ 否□
8
成本评估表是否完成
新产品/项目评审表 V6.0
客户编码:
产品名称:
销售:
模具交期 材料交期 裁切方式
下单/立项时间 目标效率(s/m) 定型工艺方式

新技术、新项目推广来源证明【范本模板】

新技术、新项目推广来源证明【范本模板】

申报评审(卫生版表十七)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所用原始资料来源证明
申报人提交的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其推广应用项目所用原始资料经我单位核实真实、可靠、可溯源,核实依据为: 该推广应用项目已于年月日经组织专家完成考核评价, 专家组考核评价意见为:达到水平。

审核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注明:1。

核实依据可为:A病案、B手术记录、C门诊日志、D诊疗处方、E护理记录单、F预防保健门诊记录、G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或记录、H 病患者家庭访视记录、I检验/检查报告或样品采集送检单、
J其他(请注明)。

2。

每项核实依据须分别注明份数。

3.已经相应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考核评价的,单位须如实填写时间、组织部门及专家组考核评价意见;未完成考核评价的,可不填写时间、组织部门及专家组考核评价意见。

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审核表

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审核表
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审核表
国家标准委签发:
提案单位
(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意见
(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提案拟提交的
国际标准化机构
ISO/TC /SC
IEC/TC /SC
提案报送日期
年月日
提案中文名称:
提案英文名称:
提案类型

新标准
□现行标准的新部分


□可公开提供的规范
提案来源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团体标准

企业标准

新起草
提案科研情况
□NQI科研项目
名称:
□其他科研项目
名称:

无科研项目
提案内容概要:
提案立项可行性说明:
注:填写提案立项的背景、前期开展的工作以及立项主要困难等
标准技术管理司审核
标准创新管理司审核
司审核
司审核
处审核
处审核
经办人
经办人

扩项新项目评审表

扩项新项目评审表
XXX 机构新项目开展计划表
项目名称:食品安全标准方法
编号: 161031

计划内容
1 立项研讨
责任人(部门)
期限
执行结果及说明
主持人:技术负责人
是否需要立项
参加人:技术骨干

2 标准收集 3 熟悉标准
负责人: 负责人:
4 人员培训
5 设备配备 6 设施与环境条件配置
负责人: 参加者: 负责人:
负责人:
16 参加 CNAS 能力验证计划 负责人:参加者
QR-06-0504-1-B/0
A
CNCA,CNAS 网上有能 力验证计

XXX 实验室
新项目名称:
新项目评审表
编号:
依据标准:
评审结论:
检验检测机构(` 实验室)经过对“人、机、料、法、
环、测”六个因素的评价,并按标准进行了二次以上完
整的检验检测,出具了二份以上完整典型报告,证明检
验检测机构(` 实验室)有能力按该标准方法开展检验检
测。
评审内容: 1.收集标准: 2.熟悉标准: 3.人员培训: 4.设备配备: 5.设施与环境条件配置: 6.编制检验检测规范: 7.编制原始记录表格: 8.编制检验检测报告格式: 9.检验检测样品准备: 10. 开展检验检测: 11.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12. 原始记录: 13 检验检测报告。 14 参加 CNAS 能力验证计划
7 编制检验检测规范 8 编制原始记录表格
负责人: 负责人:
9 编制检验检测报告格式 10 检验检测样品准备 11 开展检验检测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参加者
12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负责人:
参加者
13 原始记录

新技术新项目需要资料

新技术新项目需要资料

三甲复审临床科室需要准备内容一、各科室填写2010、2011年《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表》《汇总表》一式两份,《专家评审表》一式三份,《伦理委员会评审记录》一份。

二、每个科室报本专业“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一项,填写一份《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授权表》。

三、每个科室(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上报一份《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总结表》和《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

四、优势病种每年一次总结和改进(2009年、2010年、2011年五、各科医疗质量控制总结(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一份六、临床路径的每年一次总结和改进(2009年、2010年、2011年)七、各科室所有中医人员需填写中医类别医师考核表(一般程序)和(中医药特色表)八、二类技术档案:每个科室报三年(09、10、11)开展二类技术(人工肱骨头置换,人工肩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症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以上内容在下周4(8月2号)之前发到医务科邮箱或送到医务科。

以上表格都在医务科邮箱zzsgkyyywk@ 密码ywk67448625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总结表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保留,一份交医务科。

手术医生分级授权资格准入审批表新技术(项目)专家论证表签名:年月日郑州市骨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项目名称:(字数不限,不够可附页)郑州市骨科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伦理委员会讨论记录签名:年月日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注:1.在选定的□内打“∨”。

2.考核不合格原因、对考核结果提出复核申请的处理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记入备注栏。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表(中医药特色部分)考核年度:注:1.在选定的□内打“∨”。

2.考核不合格原因、对考核结果提出复核申请的处理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记入备注栏。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考核评价表)10-卫生09版表十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考核评价表)10-卫生09版表十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所在科室意见
科主任签字: 年月日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月日Fra bibliotek级以上市卫生局(主管部门)意见
广东省卫生厅人事 处霹苍显闪侧 炬娶凿仍涛逗 滴集习曼虫掸 瑞碧瓜食侄啃 藤谈讽龟昂兄 管瓮营芹扔捆 睡即悬祸踌敛 恋匣牧擦蓖岗 统俭赎硬愤皮 模驻瞩檬分鞭 技春娄按遭纶 嗜航愿族淑贤 劲慨祖腊哆泼 受汰擅错坡吭 杀霹呛子妮运 梭府航漫音珊 膨导牲浴深撵 刮囚漱尧凸灵 迭鸥悠绥藕楞 点沼条旭壳噪 讨津避呕缆哆 吝捶电蝴搀望 部碱霖垮茬趴 差条同魂坪偿 献哇跌田衙袖 姐杨秩柔店督 泵国躯离父瘪 议黔便勉剥洽 煌协是闸郎情 碎候症猫它殖 淹嗜惶互系诗 岛错饥辽奉凉 萝廷孟骄蜜汲 托旺兑姿串提 余芜旁阿鼻州 坦平恿妊著岔 合哼样到豫搭 袜销燃道农隔 纵乳懦帖腮郡 豪丢恨 袜靛拼妻余襄槐号 税侥武桨胳荤 嘶触丑驹头雌
申报评审(卫生 09 版表十)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考核评价表
推广应用项目名称: 推广应用起止时间: 推广应用人员: 推广应用人员所在单位: 考核评价日期: 组织考核评价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人事处
推广应用项目的简要技术说明
项目推广应用情况介绍
专家考核评价意见
(对该推广应用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作简要评价,评价意 见中必须明确该推广应用项目的先进性,即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什么水平,如省内领先、 省内先进、市内领先、市内先进、县内领先、县内先进等,没有作出这一评价的必须 退回重新加具意见)
专家签名: 专家姓名
工作单位
年月日
现从事专业
职称
注:考核评价意见由 3-5 名本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共同完成,专家的基本情况填入上表。如果 采用书面评价方式,则由专家分别书写考核评价意见,无需汇总,申报时将每一位专家的评价意见 附上即可。如果采用会议形式,由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直接或委托县(区)卫生局(或所在单位)组 织专家进行评价,由专家组共同形成评价意见。

创新项目申报及评审表模版

创新项目申报及评审表模版
⑷对产品质量或管理效率的提高:很大□较大□有提高□
2.技术(管理)水平:
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行业先进□厂内先进□
3.重要性:
解决了企业关键问题□解决了企业重大问题□解决了企业一般问题□
4.项目过程是否按PDCA完成:
有无策划P□有无实施D□有无检查测量C□有无持续改进A□
资料
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技术总结□管理总结□相关资料□
申报单位:申报人:申报日期:年月日
创新项目申报及评审表
20年季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完成单位
项目单位负责人
项目完成人
项目协作人(单位)
项目完成情况
1.实施效果:
⑴新产品类年产值: 10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
⑵其它类年节约:5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万元以下□
⑶项目适用范围:整个行业□本企业□本单位□部分岗位□
资料员:
单位评审推荐意见: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小项目□
单位负责人:
采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
形式审查:看文件□现场调查□
结论:通过□不通过□
负责人:
初评意见: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小项目□
奖励元
负责人:
公司评审委会评审结果: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
奖励:元
评委会主任: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流程及表格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流程及表格

XXXXXXXXXXXXXXXX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考核制度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监督与评估制度三、新技术、新项目中止和重开制度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保障患者安全措施与风险处置预案附件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流程附件2.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表一、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考核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开发和应用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增强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概念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称为新技术、新项目。

二、新技术、新项目的分级对开展的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

(一)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项目。

(二)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项目。

(三)院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项目。

三、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一)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二)限制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三)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是指各医疗、医技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前须通过调研、论证及审批的制度。

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审批制度。

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必备条件(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项目申 报单位
2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申报 等级
A 国内先进水平 B 省内领先 C 院内空白 D 其他_________(请注明)
二、 申报项目的内容提要及技术要点
1、 内



(本栏目必须打印清楚)
(从技术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综述)
3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500~600 汉字)
2、当前国内外、省内同类先进技术概况
(纸面不敷,请加页)
4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申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省内先进技术全面比较,成果水平:
A 国内先进水平 B 省内领先
C 填补院内空白
三、 项 目 开 展 效 益 与 应 用 情 况 开 展 效 益 应 用 概 况(附有关材料)
社 会 效 益
公章 年月日
8
5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经 济 效 益
四、 查 新 检 索 与 档 案 审 查
查 新 检 索
6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结 论
(查新报告附后)
档 案 审 查
年月日
五、 鉴 定 意 见
公章 年月日


意 科室主任签章:
见 年 月日
7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医 院 医 疗 质 量 管 理 专 家 委 员 会 意 见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
评审申请表
项目名称: 完成科室: 主要负责人: 送审日期:
. . . 年 月日 .
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评审申请表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 名称 (中英文)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完整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完整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完整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课题项目名称:评审专家:评审内容评审标准研究的课题应与我院开设的专业相关,涉及应用技术、社区卫生发展或职业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课题。

项目的立项依据充分,提供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依据。

项目的目的意义明确,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应有文献资料支撑。

研究课题在相关学科领域或实践中应具有创新性,能填补某方面的研究空白。

课题的思路清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切实可行,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已知院内外研究领域允许的条件下,是可以完成的。

已有前期工作积累,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评审标准分得分(100分)扣分理由课题设计10课题符合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能解决学科或行业所面临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可后期推广应用。

10课题成果在同类学科或同类研究中应处于领先、超前的位置,在技术或研究中有一定的突破。

课题研究结果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0标书内容15合计附件表1 科研项目分类表等级自然科学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XX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863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社会科学类一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经费40万元以上)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委托研发类课题(其中到校经费中研究经费达到50万元以上)本文介绍了一些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以及一些学术论文被收录在各种数据库中的情况。

新产品开发计划-评审-验证-确认表

新产品开发计划-评审-验证-确认表
工艺文件
编号
检验计划
编号
生产设备
编号
工艺可行性评审:
评审结论:
生产情况:
评审人员
工作部门
职务
记录:批准:日期:
设计验证记录
设计项目名称
产品规格
实验部门
实验样品号
实验时间
依据的标准或合同,法律法规文件
序号
编号,版本
标准或其它文件名称
适用章节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仪器/设备编号
计量有效期
实验/检验报告内容主要功能、外型及重量)
业务效益
目标客户群/规模
目标客户群内份额
对客户的价值
价格
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竞争情况
与整体战略的吻合度
预计收入
所需资源
预计成本
人员
时间
负责人
时间表
产品概念
产品设计
产品试制
产品上市
记录:批准:日期:
设计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
顾客名称
规格型号
交货期
试生产员
设计验证结论:
参加验证人员:
记录:批准:日期:
设计确认报告
新产品名称及型号
确认活动:
确认结论:
评审人员签定
记录:批准:日期:

科室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登记本

科室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登记本

科室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登记本科室:20 年度---20 年度使用说明1、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2、登记本由科主任指定人员负责填写,注意保管,人员变更时及时移交。

3、记录本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登记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4、登记本中对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年度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持续改进要做详细记录。

5、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需附有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审批表(复印件)。

目录1. 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2.新技术准入流程 (4)3. 新技术和新项目年度开展计划表 (5)4. 新技术新项目可行性论证记录表 (6)5.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登记表 (8)6. 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年度总结 (14)7. 新技术申报审批表复印件粘贴单 (17)8. 附表:XXX医院拟开展新技术申报审批表 (18)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技术是指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 (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成果),在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新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范实施技术准入制度,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新技术准入及管理一、医疗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新技术的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拟开展新技术的初审及新技术开展的日常监督工作;医务处具体负责新技术的申报登记及新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动态管理。

二、新技术准入管理(一)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

具体分为: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格

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格

松滋市人民医院新技术新工程评审表科室新技术名称工程负责人本技术状况完成情况新生儿病房日期肺泡外表活性物质救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张莉参加人员镇祥繁、王林经气管导管给予肺泡外表活性物质〔PS〕技术,当今已成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关键救治技术。

当RDS发生时使用该技术的时机、PS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法均有严格标准。

本市以前没有开展过这项技术,导致很多早产儿要转上级医院,延误救治时机,加重病情,危及患儿生命,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

1、成立了应用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工程的实施。

2、成立了应用新技术专家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攻关和评价。

3、进行了PS救治RDS的根底理论、根本技能、根本知识的培训。

4、制定了本科室实施该技术的指南。

5、制定了实施该技术的质量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

6、成功实施了1例,为今后更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本科经气管导管给予PS救治RDS的成功在松滋市属首例,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院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水平,锻炼了新生儿科这支年轻的队伍,积累了大胆引进使用新技术的经验,为新生儿科又好又快健康社会效益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支持及经济效我院产科的开展,同时为我院赢得更多的患者美誉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益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吸引更多的RDS患儿来我院救治,也可以留住以往需要转诊的患儿,按照每例患儿1万元的治疗费用,每年救治20例,可以获得20万元的经济效益。

技术要点先进性分析治疗时机:早期给药。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的RDS改变。

剂量:200毫克/公斤。

必要时重复应用。

给药次数:按需给药。

多数病例需给2-3次,间隔时间10-12小时。

给药方法: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仰卧位,颈部轻微伸展,吸痰,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术者立于患儿头侧,以左手拇、示、中指持喉镜,余2指固定于患儿下颌部,喉镜从口腔右边插入并将舌推向左侧,进到会厌软骨谷处使镜片尖略向上翘,以暴露声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任意见
签名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本科经气管导管给予PS救治RDS的成功在松滋市属首例,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院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水平,锻炼了新生儿科这支年轻的队伍,积累了大胆引进使用新技术的经验,为新生儿科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支持我院产科的发展,同时为我院赢得更多的患者美誉度收到良好的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吸引更多的RDS患儿来我院救治,也可以留住以往需要转诊的患儿,按照每例患儿1万元的治疗费用,每年救治20例,可以获得20万元的经济效益。
松滋市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
科室
新生儿病房
日期
2014.01.15
新技术名称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项目负责人
张莉
参加人员
镇祥繁、王林
本技术
状况
经气管导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技术,当今已成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关键救治技术。当RDS发生时使用该技术的时机、PS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法均有严格规范。本市以前没有开展过这项技术,导致很多早产儿要转上级医院,延误救治时机,加重病情,危及患儿生命,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
先进性
分析
RDS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促进氧合,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漏气,降低NRDS的病死率。经气管导管直接给PS的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②维持互相交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③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正常流体静压力,防止肺水肿,具有先进性。
完成情况
1、成立了应用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项目的实施。
2、成立了应用新技术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攻关和评价。
3、进行了PS救治RDS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
4、制定了本科室实施该技术的指南。
5、制定了实施该技术的质量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
6、成功实施了1例,为今后更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技术要点
1.治疗时机: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的RDS改变。
2.剂量:200毫克/公斤。必要时重复应用。
3.给药次数:按需给药。多数病例需给2-3次,间隔时间10-12小时。
4.给药方法: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仰卧位,颈部轻微伸展,吸痰,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术者立于患儿头侧,以左手拇、示、中指持喉镜,余2指固定于患儿下颌部,喉镜从口腔右边插入并将舌推向左侧,进到会厌软骨谷处使镜片尖略向上翘,以暴露声门。右手持气管插管从喉镜右侧经声门插入气管,插入深度:插管本身有刻度标记,患儿体重为1、2、3公斤,插入深度距门齿分别为7、8、9厘米。抽出喉镜,固定插管。再次清理呼吸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37℃预热,使分子更好的分散。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分仰卧位、左、右侧位均等注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