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仪式中的民间艺人第一期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术、江苏苏州刺绣。
播放视频——变脸➢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目标导学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活动:我来介绍……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
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
填一填表格,再和同学们分享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当地民间艺术的名称你对它的了解请三位同学为我们介绍“第85页”这三张图片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超。
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
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分组介绍,认识了解交流分享观看图片交流分享通过变脸艺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关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意识通过分组介绍,感觉不同的民间艺术,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提升交流分享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介绍,感觉不同的民间艺术,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
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交流想法2.记录员记录整理3.随机抽取代表发言问题:➢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呢?小结: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先自主阅读“第86页”阅读角的内容,再和前后桌讨论:➢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提示: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名俗风情的作文450字关于福建游神
名俗风情的作文450字关于福建游神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名俗风情的作文450字关于福建游神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
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
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
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
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
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
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
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
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
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名俗风情的作文450字关于福建游神篇2游神之旅大家好啊!我是小明,今年八岁了。
魏集古村落案例分析——2017.10
魏集古村落
古村开发:古村落分三期开发,一期于2016年投入运营,以水环绕,建设餐饮、民俗、 民宿等的五大业态景区
古村一期街区设置
民俗主题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酒吧文化 街
✓ 古村落以黄河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 体的综合性文化景区;
✓ 景区分三期进行开发,一期为古村落开发,占地200余亩,古村落始建于2016年, 全部采用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融合江南水系景观,主要建设美食小吃街、民俗工艺 馆、儿童乐园、农家民宿等区域。
景区入口:五门六柱牌楼
景区13座桥对应孙子兵法13章
多处诗意凉亭
永安码头
芙蓉河:贯穿古村,河岸商铺,河中游船 月老庙、观音殿、财神庙三处古庙
古庙、古街、古牌坊还原千年古风原貌,古井、古车、古码头展现鲁北民俗印象
P5
魏集古村落
古村旅游:打造民俗主题街、缘定街、风味小吃街、手工作坊街、酒吧文化街五大特色 街区
P6
魏集古村落
手工作坊街 将鲁北乃至齐鲁民间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活灵活现的 展现。作坊街内副产品按照古法压榨、碾磨、酿造、淘沥等工 艺加工而成,其中面粉,酱菜,醋、豆腐等都是纯天然原料不 含任何添加剂,全是魏集古村落老街坊自己生产。
风味小吃街 古朴的建筑,观赏民间传统的小吃手工艺制作过程,品尝地道、 美味的民间食品,在这里你不光可以吃到齐鲁各地美食,锅子 饼、马蹄火烧、疙瘩汤、扒鸡等等。还可以品尝到江浙、海岱 和中原300余种各地风味小吃,在这里,只需一天,食遍华夏 美味。
发展现状
✓ 现辖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员12000余人。 ✓ 魏集资源丰富,主导产业已成规模优势。 •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所有耕地普遍达到了"四高八化"方田标准,建有优质桑园1万亩、良种棉高产示范田15000亩、优质果园
壮族天琴称谓变迁的人类学阐释
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壮族天琴称谓变迁的人类学阐释
用不同的发音来表达。其次,
“ 鼎叮”具有辅助持
双重考虑,一方面,壮语发音的“[ti 1]”与汉字“天”
琴人调弦的功能。传统村落的民间艺人往往将弦
的发音十分接近;
另一方面,
如范西姆所言,
其特殊
调至外高内低,且呈四度或五度的关系,这是受自
会拿起手中的天琴说道:
“就是这个。”普通村民则
器的音色,通过拟声定称谓是由于在早期原始社
会回答“侼公做(法)事时候用的”或“那都是天婆
会中,音色是人们感知与审美的重要元素。伊沃·
弹的玩意”。答案相对较为一致,都将目标指向了
苏皮契奇在《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一
这一器物。此外,在龙州地区执仪人弹唱的经书
震动发声的象声词“ding”却在各个民族都保留下
族乐器中的此类现象更为常见,如傣族乐器“光
来了,并随着乐器形制不断地发展变化而有了不
邦”,
“光”即“鼓”,
“邦”为敲击鼓面的声音;傈僳族
同组合的新名字,如玎胆、玎叨等。从这些乐器的
乐器“呃咬”,
“呃”即“锯”或“拉”,
“咬”是拉奏此类
称谓可以得知,
“叮”并不是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独
壮族天琴称谓变迁的人类学阐释
壮族天琴称谓变迁的人类学阐释
●邱
[摘
晨
侯
君
要]壮族天琴的称谓经历了从民间自称“鼎叮”到学者定称“天琴”的变迁,这其中不仅仅是能指
的变化,同时也阐明了其能指背后所指的变化。民间自称“鼎叮”有着辅助定弦的功能,而新
称谓“天琴”中的“天”谓其义,
木槿花开—— 民间艺人张茂秀的艺术生涯
117木槿花开—— 民间艺人张茂秀的艺术生涯■ 赵思芳霜,脸上的肌肤红润而富有活力,一双眼睛顾盼生辉。
看过了证书,张老带我去看他们戏剧团的道具和服装。
来到二楼我看到了红缨枪、大刀和棍子。
女演员的头饰看上去是水晶做的,亮晶晶的,静静地躺在精致的小盒子里。
本想看看箱子里的服装,无奈上面的东西太沉,无法打开。
二楼太热,我随着张老走下一楼。
坐在沙发上,张老说,她有一个愿望,想将自己的一生经历写成一本书。
没想到张老却有这样的想法,“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她是想让后辈记住她。
我只是一位普通教师,一位文学爱好者,我很想告诉她,我没有能力帮助她。
但面对张老热切的眼神,到嘴边的话,我收了回去。
我说,天太热,我只能跟您交流一会儿,能写成啥样就啥样。
张老喝几口水,在那个阳光热烈的下午,她向我讲述自己的故事。
张茂秀,河南省商城县汪桥乡董畈村人,出生于1940年10月,地主家庭,家有17亩田,父亲30多岁就病逝了,撇下母亲、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和她。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早逝让母亲和孩子们饱受苦难。
田里的活无人干,有时请雇工,勉强维持生计。
她只读了两个月私塾,学习《学耳》,幼年喜唱。
9岁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那家主人待她很不好,早晨没睡醒,就将她叫起来放牛,怕牛跑丢了,主人将牛绳子拴在她身上。
为了支撑家庭,母亲跟一个老医生学会给小孩儿看简单的病,家里的生活渐渐好转。
1953年,母亲把13岁的她接回了来。
1958年,年仅18岁的张老到了地方剧团黄家池剧团,师从李长和学习花鼓灯戏。
张老进剧团个把星期就学会了唱戏,当时整个剧团有34人,和她同去的有十几人,学会唱戏的除了她有余启珍、余楚英。
后来剧团改为铜山剧团,她开始学唱小生。
说话间,徒弟余启学打来电话,说非常想念张老,简短的几句话,可以想见他们师徒情感深厚,张老说余启学曾表演《吴汉杀妻》中的旦角和青衣。
张老接着讲述自己的经历。
18岁的她登台演出,大炼钢铁时期,随时随地演唱,唱到哪儿,哪儿的人民公社就管饭。
【道法广角】民间艺术传人-完整版课件
彝族汉子字汝民,出生在巍山县庙街东山的三家村这个 纯彝族聚居的小山村。字汝民自孩童时期起就学会了用树叶 吹奏简单的山歌小调和歌曲,尽管在1982年入伍当了文艺兵 之后,他也学过小提琴、萨克斯、二胡等乐器,但却对吹树 叶情有独钟。1986年退伍后,字汝民进入了巍山县文工队, 开始苦练树叶的吹奏。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将传统的树叶吹 奏方法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钻研和练习, 字汝民的树叶吹奏技艺达到了“只要是我会唱的歌,都能用 树叶吹奏出来。”的水平。他还将一片小小的叶子吹到了国 外,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吹树叶也成为地方一个独立的 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人去保护和传承下去。他,一直在努力 !来自绘画雕刻民间艺人—郑保禄
郑保禄,家住锦秋街道的西闸村,是一位民间艺人,他绘 画雕刻,在麻大湖一带屈指可数。在过去,他画的灶王爷就有 十几个版本。福禄寿三星图,古代人物画,花草树木,都栩栩 如生。受家庭的影响,他喜欢绘画雕刻,但是,由于家庭贫穷 ,上不起学,只好到桓台的鱼龙亲戚家跟着学习。经过几年的 学习,郑大爷不但掌握了绘画和雕刻方面的基本功,并且稍有 成就。到家乡后,自己刻苦自学,家庭买不起纸笔砚墨,就用 树枝在沙土上书写绘画。他见到什么就画什么,放牛羊的时候 ,就画牛羊,看到调皮的孩子,就画调皮的孩子;他还经常到 麻大湖里去,观察鱼虾、鸟类的形态并且很快在沙土上画出来 ,一直到现在都有这种习惯。
新华村――一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村落
新华村――一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村落到大理鹤庆县游览,新华村当然不能不去。
经过一道雄伟的牌坊,沿着一条两旁柳条飘飘的宽阔柏油路,就可进入新华村。
途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面积达1600多亩的草海,在这里你会被草海风景所陶醉。
草海是鹤庆坝子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水域宽阔,清澈如镜,而且水草丰茂,湖边盛产菱角、莲藕,适宜养鱼。
盛夏时节,几百亩荷花争相怒放,野鸭飞禽不时飞起,景色颇为优美。
草海与漾弓江一带湖河相通,沟渠纵横,湖岸村居错落有致,好似一幅水乡风情画。
如赶上农历六月十五“耍海节”这天,草海附近的各族群众早早来到这里,或乘舟游览水乡风光,或一展歌喉来上一段白族“对歌”。
这时草海人头攒动,木舟穿梭,歌海如潮。
是这草海的绿水消解了喧哗?还是这草海的绿水洗却了纤尘?夕阳下,草海演绎着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告别草海,领略完草海的风景与风情,目光自然投向了新华村。
新华村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白族村寨,4800多人中白族占了98%,从建筑到生活习俗尽显白族特色。
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村,依山傍水、古老纯朴,山形地貌酷似一只饮水后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其名凤凰山。
凤头下有一村落名纲常村,其左右两翼下各有一个村,名南翼、北翼村,人们现在出于方便将其写为南邑、北邑村。
村口有个由地下喷泉形成的黑龙潭,清澈的泉水长年不断。
古时,这一带乃水乡泽国,时有众多仙鹤在此游戏。
60年代初,曾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遗址遗物。
山下村旁有3眼常年不涸的龙泉:黑龙潭、星子龙潭、寺庄龙潭,龙潭一年四季涌水量相当充沛,均在每秒1.4立方米左右。
涌出的泉水蓄积成一个水面达20余亩的池塘,塘水最后通过一条小河流向远方。
相传,远古时候,潭中有一条性情暴戾的黑龙,不时兴风作浪,祸害乡民,激起一位力大无比的天神义愤,下凡来到新华村,收集村民家中的废铜烂铁,煅打成一条链子,最终把黑龙制服、拴住。
以后,这位天神每年都要来到新华村,察看拴黑龙的链子是否牢固。
使其惊异无比的是,不久新华村的村民都学会了打链子的技艺,打出的铁链、铜链、银链、金链,或大或小,牢固精美。
远安县乡愁20个村村情简介
远安县“最美乡愁”备选村落村情简介传统村落类------------1、嫘祖镇苟家垭村:“苟家垭的人有派头,羊半头来狗半头;苟家垭的人不讲狠,一脚能踏十三省”,在苟家垭村,“省”和“笋”读音相似,化石古街上,脚下的“石笋”和“宝塔石”,依旧可以触到历史的印迹,勾起岁月的记忆。
这条用化石铺就的街道,为明清时代所留,街长近三百米,由一块块大青石组成,石板上呈现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古生物化石,为震旦角石,距今约四亿多年。
古老的青石板,斑驳的门棂,错落的屋檐,是说不完的故事,讲述着嫘祖的古风遗韵。
石板街上窸窣的脚步声、深巷里的叫卖声,旧时的古街是一条以垭丝产品为主的商业街,这一繁华延续至今。
每年农历3月15,都要举行嫘祖庙会节,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上,民间艺人奏呜音、吹唢呐,身着青色碎花丝绸上衣、头裹白巾的妇女们到嫘祖雕像前供奉祭品、焚香、恭颂祭文。
来自周边的商家纷纷聚集于此,进行商业交易。
这一桑蚕、丝绸文化为主的风俗,寓意保佑故乡蚕事顺遂,五谷丰登,千百年来历久不衰,嫘祖人民的勤劳勇敢、普惠天下永世传承。
2、河口乡落星村:传说在村委会门前山包下,古时候曾从天上落下一颗星宿,落星村村名据此而得。
落星村村内古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分布普遍,蕴藏丰富,极具科研价值,拟规划建设“中国化石第一村”。
另外还有消水洞、天坑、兵马寨、古栈道、武陵峡、杨树洞、兵马洞和天坑洞等许多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
更令人称奇的是,杨树洞、兵马洞、天坑洞和月亮洞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长廊,每个洞中都有众多的石钟乳造型。
洞深处潭中有水,清澈见底,碧绿如镜。
其中,月亮洞以其地势险峻、攀登艰险、遗址众多和丰富的民间传说独领风骚;兵马洞以其宽广阔大(可容千军万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见长,相传这里曾隐驻过兵马,山顶建有兵马寨,相传是当年穆桂英带兵打仗而建,如今仍可见保存有完好的城门和寨墙,虽已时过境迁,但仍可遥想当时之境况;还有天坑洞的蜿蜒连环,杨树洞的宽阔无比、洞深莫测、险象众生及众多形态各异的钟乳造型,都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95_后豫剧传人谢彦巧:以戏曲直播传承非遗文化
伴侣·2023/09从小结缘戏曲,走上专业戏曲之路1995年8月,谢彦巧出生于河南嵩县车村镇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她非常可爱,有着圆圆的脸蛋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她的父母都非常喜欢豫剧,平时他们也会教女儿唱。
慢慢地,他们发现女儿很有节奏感,且一学就会。
虽然不是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但谢彦巧的父母却成了她的伯乐和引路人。
慢慢地,在父母的培养下,谢彦巧很快能流畅地演唱一些戏曲片段,并在家乡小镇小有名气。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风靡全国的《梨园春》来到河南嵩县招募。
得知消息后,谢彦巧的父母第一时间把女儿送去参加了周擂台赛,可没想到,年幼的谢彦巧竟然获得了周冠军。
谢彦巧获得周冠军后,父母对她的要求更高了,觉得女儿光会唱不行,必须得配合眼神和动作才完美。
从那之后,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把她往专业方向引导。
4岁时,谢彦巧被父母送到为期45天的戏曲夏令营。
这是她第一次接受专业的戏曲训练,才知道唱戏不是单用嗓子唱,还需要练习基本功——压腿、踢腿、下腰。
初次练习基本功,谢彦巧一边练一边哭。
老师教导她要坚强,要吃苦耐劳。
谢彦巧坦言:“这个思维模式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对自己非常苛刻,永远对自己不满意。
”戏曲夏令营虽苦,但谢彦巧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心疼她而让她放弃。
相反,他们更坚定地要让女儿在唱戏这条路上走下去。
小镇上找不到戏曲老师,他们就每周送女儿去城里学。
后来,得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希玲老师的学校有一个小朋友戏曲班,他们便立即将女儿送到了那里。
此后,小小的谢彦巧便开启了长期的寄宿生活,在戏曲学校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彦巧的辛勤付出,使得她在演艺事业上不断结出硕果。
9岁时,她荣获全国第八届戏剧“小梅花”金奖;10岁时,她荣获河南省新年戏曲大赛少儿文/阿春谢彦巧在表演豫剧组一等奖;11岁时,她荣获河南省“黄金叶”戏曲大赛金奖。
2011年,16岁的谢彦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艺术学校。
通过4年的专业学习后,她如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习殿堂,开始了7年的本硕学习,从此走上专业戏曲之路。
鹤鸣九皋 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鹤鸣九皋位于华夏大地的一隅,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
据传说,这个村落的名字来源于一只仙鹤在九个山澗之间鸣叫的声音,这种鹤声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从外表来看,鹤鸣九皋是一个平凡的村庄,由数十幢老式的土坯房组成,周围是郁郁葱葱的田地和果园。
这里的人们大部分是务农的农民,勤劳朴实,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鹤鸣九皋的民俗文化却异常丰富多彩。
据当地的民俗学人介绍,这个村落传承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其中有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每年的鹤鸣节。
据说这是这个村庄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与仙鹤有关的一个重要仪式。
每年农历中秋,村民们都会聚集在村中心的广场上,点燃篝火,烧香祭拜仙鹤,然后跳起欢快的土风舞,庆祝丰收和幸福的到来。
据说,在这一天,仙鹤会飞到村庄上空,为村民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除了鹤鸣节,鹤鸣九皋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
比如每当有新生儿出生时,村民们会在孩子周岁时举办一个特殊的仪式,叫做“仙鹤接生”。
他们会在孩子睡觉时在屋顶上放一只雕塑的仙鹤,并在窗边挂上风铃和彩灯,据说这样能够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还有一个习俗是每年清明节前夕,村民们会到附近的湖中放上一只小船,上面载着树枝和石头,代表着给逝去亲人的祭祀。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使逝去的亲人安息于天堂,得到永久的幸福。
正是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俗习俗,使得鹤鸣九皋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村落。
每当外界的人们听到这些故事时,都会被这个神奇的村庄所吸引,想要亲自前往一探究竟。
而在这个村落中,传承着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原始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这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东西。
或许,正是这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使得鹤鸣九皋能够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魔力。
正如一位当地的老人所说:“鹤鸣九皋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美好与神秘。
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和参与。
”鹤鸣九皋这个村庄,将会永远被世人所铭记,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民间艺人的故事
民间艺人的故事篇章1:故事开始在古代,民间艺人是村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舞蹈、音乐、杂技等形式,向人们展示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今天,让我们聆听一位民间艺人的故事。
篇章2:少年时代年少时,这位民间艺人就开始接触音乐和舞蹈。
父母是村里有名的舞蹈家,他们在自己的舞蹈团中传承了一套独特的舞蹈技巧。
年幼的他,就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慢慢地掌握了这种技能,并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舞蹈风格。
篇章3:独闯天涯成年后,他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巡回演出之旅。
虽然路途艰辛,但他总是百折不挠,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在演出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在舞台上献艺,一起在生活中互相扶持。
篇章4: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为自己身为一个民间艺人,就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于是,他开始研究各种古老的音乐和舞蹈技巧,在自己的演出中有意地融入这些元素,让观众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篇章5:生命中的低谷但是,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有过一段时间,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面对着各种艰难和困苦。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更加坚定地走在了道路上。
经过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他终于走出了逆境,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篇章6:回归家乡年迈的他,回归了自己的故乡。
他开始传授自己的技艺,教给年轻人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艺术成就、演出经验和精神风貌,成为年轻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他在自己的故乡中,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成为了一位不可或缺的乡土艺人。
篇章7:终老在花甲之年,他慢慢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他的人生归宿在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他的艺术精神和价值继续在年轻人的心中闪耀。
他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既感人又美好的足迹。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2017年8月3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和规划第三章资金和项目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五章发展促进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传统村落,是指列入国家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和省名录的贵州传统村落。
第三条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传统村落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措施,建立协调机制,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文化(文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规划、民族宗教、扶贫开发、民政、环境保护、林业、公安(消防)、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工作,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五台八音会在婚丧仪式中的用乐
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比如婚礼仪式上人们更喜欢流
行歌曲,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八音会在现实生存的大潮
流下逐渐增加流行的曲目。二是传统鼓乐的大量失传和
现代音乐元素的冲击,使八音会渐渐淘汰旧的八音乐器
引入新型的乐器,如电子琴、电子鼓等。
传承方面,现在学习八音会吹奏的人员越来越少,
谱例 5
甚至一些八音鼓乐世家都没有传承下来而是选择了其
谱例 2
第三天(回门)8:00—12:00 回门仪式娘家要请八音会来吹奏,迎接新人回来。 演奏曲目有五台民间吹打乐《大得胜》,清唱晋剧《别窑》 王宝钏唱段,流行歌曲《回娘家》等。
谱例 4 ② 13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第二天(发引)9:00——13:00
2016 年 7 月 31 日在五台八大套演奏专家评审会上荣获
作者简介:王旭(1985-),女,博士,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12
SONG OF YELLOW RIVER / 09 2021
第一天(安鼓)15:30—19:00 嫁娶前一天下午和晚上为了迎接客人感谢亲戚朋友 帮忙,主家请八音会来吹奏表示感谢和渲染喜庆热闹的 氛围。最初的开场曲为《大安鼓》已失传;现在安鼓的 第一首曲子吹《大得胜》。《大得胜》是五台县唢呐吹奏 的经典乐曲,吹奏时锣声先起,由慢到快,唢呐再起, 鼓声在唢呐尾声中进入,环环紧扣,喜庆热闹的氛围立 马被带动起来,以乐曲《促鼓子》收尾。《促鼓子》又叫《绕 飞天》,是促进安鼓仪式进行与预祝东家高升的意思。
谱例 1
第二天(嫁娶)8:00—12:00 第二天是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一天,行礼的环节都 在这天完成。早上八点八音会到达东家,先吹十分钟《大 得胜》表示安鼓准备娶亲。8 点 15 分左右迎亲队伍出发 娶亲,八音会边走边吹,锣鼓铙钹等打击乐器在前,唢呐、 笙等吹管乐器在后,吹奏曲目有《迎亲郎》《拜年》《珍 珠倒卷帘》。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八音会在院中坐 吹戏曲和二人台曲目,禁吹《大得胜》,表达娘家出嫁 女儿有着浓浓的不舍之情。“嫁女儿哭,娶媳妇乐”就 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描写。娶亲返回路上八音会吹奏热 闹红火的《过街》,鼓手们争相向观看的人们炫耀自己 的看家本领。《过街》曲调得意癫狂、富有节奏,意在 向人们诉说娶亲成功的高兴与欢庆。八音会一直敲锣打 鼓回到主家,喜庆热闹的鼓声响彻整个街道。
4年级下册道 德与法治部 编版教 案第4单元《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你知道下列分别属于哪种民间艺术吗?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
目标导学一:民间艺术交流会彩的民间艺术,并在地图上找一找。
游戏规则:①分发小红旗,每面旗子代表一种民间艺术。
①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民间艺术产生的地区。
①在相应的位置插(贴)上小红旗。
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对地插好旗子。
目标导学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1.自主学习课本“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内容,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当地民间艺术,并进行分类。
活动要求:①每个同学都要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合理分工,思考如何进行小组汇报展示。
③时间为5分钟,时间一到,活动即结束。
2.讨论: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你们那里有哪些民间艺术呢?目标导学三:感受民间艺人智慧1.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你们那里有哪些民间艺术呢?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人的故事?小结: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老一辈艺术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如此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目标导学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1.小实践:课后请各小组合作探讨,在各民间艺术分类中,选择一个去探访属于当地的此类民间艺术形式。
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我们为他们的未来忧心。
3.思考探究,寻找原因春联的自述我叫“春联”,曾经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把我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
因为我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逐渐被人们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轻人觉得我土气,过年时不再用我。
而且,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议一议春联衰落的原因。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1.花腔鼓2.定襄蒋村3.晋中妈祖信仰4.临猗地台戏5.“四句”秧歌剧6.翅果油熬制技艺7.汾西地灯秧歌8.灵丘制针9.中和节10.迎喜神NO.1花腔鼓花腔鼓是襄汾县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傩舞。
花庆鼓”是一种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鼓乐,据查证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艺人,其仅为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独有。
它以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为一组,依人数多少分成若干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所有参与者都各自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其均无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配挂红、黑、长各不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
在过去除五鬼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在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则以方巾裹头。
在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色涂抹,更渲染得阴森恐怖,令人生畏,故民间“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鼓乐,曾先后参加了电影《炮打双灯》和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舞台”等电影、电视节目的拍摄,在多项民间广场文化表演中获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说起花庆鼓要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已尽,阴府判官因感于太宗为国为民之情,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死簿,为其增加了寿数而触犯天条,依律当诛,但玉皇感其为民之初衷,从轻发落,给予游乡示众。
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所动,回家后苦思冥想,七天水米未进,到第七日子时幡然醒悟,于是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这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精美鼓乐,后世为纪念他起名"花庆鼓"也称“花腔鼓”。
花庆鼓为民间打击乐,表演者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无锣和铙,这是与其他鼓乐队所不同的,另外在表演中还有判官、小鬼等进行仿阴府舞蹈,为节日增色不少。
这一鼓种在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成为当地年节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被看作是扶正祛邪求宁保安的象征。
乌铜走银 农村有人——云南晋宁民间艺人袁昆林的困惑
乌铜走银最早 由滇南石屏传人
昆明,至民国年间已成为昆明特产, 《 续修昆明县志》 中的记载“ 今时能者 日众, 省市肆盛行 ” , 足可见当时乌铜 走银 在 昆明 的流 行程 度 , 可见 乌 铜 也 走银生产的兴盛 ,而这些生产者中, 最主要的生产者大概是岳家 , 氏祖 岳 籍石屏 ,他们是世世代代以此为业 。 但 目前 , 已经找不到从事乌铜走银加 工的岳氏子孙 , 只是在云南晋宁有两 个叫袁 昆林和李丛仲的人在继续传 承这门绝活 , 据袁 昆林所说 , 民国期 间, 岳氏一家未能幸免于战争引起的 大火 , 当时 , 唯有岳氏的徒弟袁 家和 逃脱灾难 ,并把这项绝技保存下来 。 袁家和聪颖好学 ,他不但善于观察 , 还善于思考 ,在做学徒的岁月里 , 乌 铜走 银 的基 本 加 工 技 艺 他 已 经 烂熟 于心 。灾难 发生 后 , 面临 谋生 的困 他 难, 于是就尝试 自己开展乌铜走银加 工 , 用 学徒 时所 学 的技 术 , 经过 利 并 他 的不断摸索 , 他逐渐恢复了乌铜走 银 的工艺技术。 后来袁家和把乌铜走 银 的技术传给了他的儿子袁万里。 在 袁万里这一辈时 , 乌铜走银加工也因 文革等各种原因 ,曾一度中断多年 , 直到改革开放后 , 才又由他逐渐恢复 起来。袁万里虽然现在还健在 , 但由 于年龄较大 , 身体状况不佳 , 已不能 再从事繁重的劳作, 目前继承这项技 艺的是的他儿子辈袁勇 、 袁华和袁昆 林、 袁贵林兄弟 四人 , 其中主要 的生 产者是袁昆林。 袁昆林住在晋城镇天城 门村 , 天 城 门是晋城镇一个历史悠久 的村落 , 它坐落于金砂 山脚下 , 据说金砂 山是 当年古滇 国的兵器库 , 近年曾在其上 出土过一些青铜兵器。 天城 门村距离 著 名 的石寨 山也 只有 3 里 多 , 公 而石 寨 山又是古滇王的墓葬所在 , 那里更 是 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 其工艺之精 湛, 艺术水平之高 , 非云南 其他地 区 可 比, 在全 国来说都是一支奇葩 。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历史渊源与发展变迁考述_吴秀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历史渊源与发展变迁考述吴秀明摘 要: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是流行于苏鲁皖豫交界地区的地方剧种,其本身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柳琴戏从土腔土调和民间小戏的艺术形态,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其唱腔、剧目、表演等诸本体要素不断成熟,班社组织与社会功能经历转型和创新,显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发展规律。
关键词:拉魂腔;柳琴戏;地方剧种;发展变迁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识码:A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拉后腔、拉呼腔等,是流行于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广大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在城镇剧院、乡村广场,抑或是婚丧嫁娶的仪式场面中,都可以看到拉魂腔的表演。
在徐州广大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男人听唱拉魂腔,丢了媳妇忘了娘;女人听唱拉魂腔,面饼贴在锅盖上……”。
可见,“拉魂腔”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曲艺说唱到舞台艺术,柳琴戏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伴奏乐器、演出形式、班社队伍、演出剧目等均有革新和丰富,艺术形态不断成熟。
一、从拉魂腔到柳琴戏:柳琴戏的历史渊源和唱腔发展拉魂腔流布于鲁苏皖豫四省交界区,由于区域之间地质地理、水系、自然风貌以及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受各地区不同的民歌小调和姊妹艺术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演唱特点和表演风格,进而分化为不同的路数和剧种:北路和中路分布在山东和徐州地区,叫“柳琴戏”,唱腔粗犷豪放,节奏比较整齐,旋律音程跳进较大,具有明显的北方戏曲唱腔的特点;东路分布在江苏淮海地区,叫“淮海小戏”,受京剧和徽剧影响较大,唱腔婉转柔和[1];南路和西路流行于皖北地区,因剧种从业人员多为泗州籍,定名为“泗州戏”,唱腔优美,节奏比较复杂。
柳琴戏早期的声腔主要来源于肘鼓子(姑娘腔)、锣鼓铳子(花鼓)。
民间艺人的故事30字
民间艺人的故事30字
曾经有一位叫做“安心”的民间艺人,他来自一个很小的村庄,
在那里,他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安心常常和伴侣一起到处看节目。
他们将表演设定在村庄的中心,让大家围观自己的表演。
安心的表演
赢得了村民的喝彩,令人赞叹不已。
安心不仅擅长吹管、弹琴、绕口令,还有一项特殊的技能:会把树叶当做吹管,把草绳当作琴弦,用
他们绳索绑住的梅花当做拨片,然后拨奏出动人的曲子,引得村里的
人惊叹不已。
安心的表演后来传遍了全国,有很多闻名遐迩的歌手都
学了他的技巧。
安心历经坎坷,一生艰辛,但他永远不放弃,他的精
彩表演,让他在民间艺术界名声大噪。
金嗓一亮撼吕梁
金嗓一亮撼吕梁作者:高虎兵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12期伞头秧歌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艺术,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其中尤以临县最盛,2008年伞头秧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作为伞头秧歌的新秀代表人物,冯金明近年来更是在演唱形式以及内容方面的表现突飞猛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真可谓,金嗓一亮撼吕梁,旋律优美众人醉。
1984年6月4日出生在临县大禹乡佛堂峪村的冯金明,从小酷爱伞头秧歌。
他15岁时在村里闹会子(闹红火)期间担任伞头初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
自此,在临县的伞头秧歌圈子里以一匹黑马的形象越战越勇。
加上唱功不断提升,各种荣誉接踵而来。
2008年2月,他荣获临县第七届伞头秧歌擂台赛三等奖;2009年2月,荣获第四届秦晋两省迎新春伞头秧歌大赛参赛奖;2011年2月,荣获柳林县第九届盘子会文化艺术节伞头秧歌大赛二等奖;2011年2月,被评为临县十佳伞头新秀;2011年5月,被共青团临县县委授予“五四奖章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共临县商会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8月,荣获吕梁市首届“美的杯”伞头秧歌擂台赛冠军。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冯金明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及在伞头秧歌发展新需求的推动下,于2015年11月1日,在临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临县青年伞头秧歌传媒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该公司现有专业演出人员60多人,培训办公用房2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伞头秧歌艺术培训、文艺演出。
在冯金明的带领下,成立不久的临县青年伞头秧歌传媒有限公司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提升。
2016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晚上,受吕梁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的邀请,该公司带着精英团队登上了吕梁影剧院出演秧歌晚会。
在晚会总指挥张唐迎(吕梁市文化局副局长)、艺术总监薛恩俊(吕梁市伞头秧歌研究会会长)、主持人冯金明(临县青年伞头秧歌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通力配合下,著名伞头刘宇斌、闫志军、高军勤、高晓燕、杨建文、杨俊喜、王其峰、刘国平更是将临县小会子“姐夫换小姨”、“拜大年”、“老大娘唱摇滚”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纷纷呈现出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27课 家乡民俗文化探究与体验
包括方言土语、民间歌谣、谚语、谜语等,是当地人民在 长期的语言交流中形成的独特语言现象,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
02
家乡民俗文化活动探究
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贴春联、放鞭炮、吃年 夜饭、拜年等。
扫墓、踏青、插柳等。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 草等。
赏月、吃月饼、提灯笼 等。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民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民俗元素,如服饰、家居用品 、建筑等,使设计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3
民俗旅游开发
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 程中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
创新传承方式
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民俗文化 的传承方式,使其更易于被年轻
推广宣传与教育
推广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流等途径,将 家乡民俗文化推向更广泛的群体,提 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教育
将家乡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 ,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05
家乡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传承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 以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与当地的民间艺人、文化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看法和 态度。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途径,深入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乡民俗文源自体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识。04
家乡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现状及挑战
传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