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称轴的确定和不规则图形的轴对称判定,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剪纸或折叠纸片来观察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轴对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称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剪纸艺术,很多图案都是轴对称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轴对称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增强了他们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过于开放或者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将轴对称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

轴对称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1节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一次重要学习,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轴对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去发现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轴对称相关的实例图片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一种对称现象。

提问:“这种现象叫做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

2. 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呈现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释。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对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轴对称》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轴对称》是第一节,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空间与图形”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法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深刻体会轴对称图形和两面三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右的图形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使内容更为丰富。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美感的价值观。

3、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二个概念的实质。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的设计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得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教学时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指导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教学时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流程探究活动(一)(一)轴对称图形1、视图激趣,设疑导入(课件)今天,春光明媚,蝴蝶和蜜蜂来到花丛中游玩,这时蝴蝶对蜜蜂说:“咱们长得真象”,蜜蜂百思不得其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3.1.1 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3.1.1 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 轴对称【知识与技能】(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已知图形画对称轴及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形纸片教师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的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照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一些图片,如图13-1.1-1)……对称给我们带来很多美的感受!其中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轴对称.(教师板书课题)探究1:轴对称教师提出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剪出什么样的窗花呢?教师先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这个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要求剪纸.学生在观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描述图形的特征,教师归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出示例题:例1在如图13-1.1-2所示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B).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口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P60练习第1题.(学生口答,并在书上画出对称轴,标注它们的一对对称点)探究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教师提出问题:在教材P59图13.1-3中,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学生观察思考,并互相交流,发现其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教师进一步说明: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作对称点.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教师提出问题:(1)将教材P58-59图13.1-2和图13.1-3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点评,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为什么?(2)在教材图13.1-3中,你能标出A,B,C的对称点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及时指导.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P60练习第2题.(学生口答,并在书上画出对称轴,标注它们的一对对称点)最后教师总结:探究3:垂直平分线教师出示问题:(1)观察教材P59图13.1-4,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2)在教材图13.1-5中,你能测量出线段AA′,BB′与直线l的夹角吗?它们与直线l垂直吗?点A与点A′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吗?点B与点B′到直线l的距离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从观察三条线段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利用投影动画展示点A与点A′等重合的情形,并指出:经过线段中点并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3.垂直平分线.【正式作业】教材P64习题13.1第1-5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数学教学完整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数学教学完整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数学教学完整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3. 能够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绘制轴对称图形。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二、教学重点1. 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2. 能够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绘制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的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5分钟)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范几个具有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判断一些给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并给出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疑惑。

4. 拓展练习(15分钟)给学生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请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

2. 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评估1.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轴对称的理解程度。

2. 在拓展练习中,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轴对称的应用能力。

3.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轴对称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主动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判断和绘制,以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

最新《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

最新《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性质;寻找对称轴;判断轴对称图形;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 能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及识别。

教学难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2. 例题讲解:(1)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对称轴。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轴对称图形》2. 主要内容:(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寻找对称轴的方法(4)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轴对称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2. 答案:(1)图形1、图形3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分别为x轴、y 轴。

图形2、图形4不是轴对称图形。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程度。

(2)学生寻找对称轴的准确性。

(3)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类型的对称图形,如中心对称图形。

(2)探讨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关系。

(3)了解轴对称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1节“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轴对称的概念,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如点、线、面的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变换。

但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很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2.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识别。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轴对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和图形,如剪刀、纸张、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演示。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物和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示例,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并尝试解释其轴对称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他们找到的轴对称图形,让大家共同验证其正确性。

同时,教师挑选一些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教案3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教案3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教案3篇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二、重点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三、合作学习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1)2001×1999 (2)998×1002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1)(x+1)(x-1) (2)(m+2)(m-2)(3)(2x+1)(2x-1) (4)(x+5y)(x-5y)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2四、精讲精练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3x+2)(3x-2) (2)(b+2a)(2a-b) (3)(-x+2y)(-x-2y)例2:计算:(1)102×98 (2)(y+2)(y-2)-(y-1)(y+5)随堂练习计算:(1)(a+b)(-b+a) (2)(-a-b)(a-b) (3)(3a+2b)(3a-2b)(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五、小结:(a+b)(a-b)=a2-b2第三十五学时:4.2.2. 完全平方公式(一)一、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二、重点难点: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Ⅱ.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5)(a+b)2=________;(6)(a-b)2=________.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二倍的2倍.(a+b)2=a2+2ab+b2 (a-b)2=a2-2ab+b2四、精讲精练例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m+n)2 (2)(y- )2 (3)(-a-b)2 (4)(b-a)2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 (2)992随堂练习第三十六学时:14.2.2 完全平方公式(二)一、学习目标:1.添括号法则.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难点: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1)4+(5+2) (2)4-(5+2) (3)a+(b+c) (4)a-(b-c)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并找出对称轴。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图形的性质的巩固,也为后面学习函数的图像和坐标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抽象的轴对称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并找出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并找出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性质,从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拿一张纸,沿中心折痕对折,让学生观察两侧的图形是否重合。

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什么是轴对称?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轴对称的图形,如字母“M”、数字“8”等。

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并找出对称轴。

同时,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上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找出其对称轴,并互相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是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或找出对称轴等。

完成后,教师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

《轴对称》教学设计全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教学设计全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教学设计全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教学设计全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具:直尺、铅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 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与同桌讨论理由。

4.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强调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和特点。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第二节:轴对称与坐标系教学目标- 理解轴对称与坐标系的关系;- 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轴对称与坐标系的关系;- 利用坐标系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具:直尺、铅笔、坐标纸。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前一节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入新知:向学生介绍轴对称与坐标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坐标系判断轴对称图形。

3.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利用坐标系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包括对称中心的确定和对称点的坐标关系。

4. 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坐标,让学生通过计算判断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互相核对答案。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坐标。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在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1 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1  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1 轴对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之后的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用轴对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现象。

2.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图片。

2.准备轴对称的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剪纸、衣服折叠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都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轴对称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轴对称实例,并解释其轴对称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案13.1 轴对称第一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并能作出它们的对称轴。

2.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如:中外各种风格的著名建筑、动植物、艺术作品、图标、日常生活用品等等,都和对称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出对称的作品,装点和美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吧!观察上图和教科书中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二、自主研究,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58至60页。

2.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活动一:阅读教材P58~59.展示点评:1.图13.1-1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请举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2.图13.1-3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请举出成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小组讨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反思小结: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抓住轴对称的本质,即图形是否有“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

2.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关键是是否有“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

跟踪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轴对称的性质活动二:观察教材图13.3-4.展示点评:1.完成“思考”中的问题。

2.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3.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请用符号语言表示。

小组讨论:图形轴对称有什么性质?它有什么作用?反思小结: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13.1 轴对称(1)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学重、难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言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二、课本精讲:问题1 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得到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教师:你能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问题2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教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教师:你能结合具体的图形说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两者的联系: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两者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问题3 如图,△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教师: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上面的问题说明“如果△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那么,直线MN 垂直线段AA′,BB′和CC′,并且直线MN 还平分线段AA′,BB′和CC′”.如果将其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问题3 如图,△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问题4 下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能说明理由吗?结论:直线l 垂直线段AA′,BB′,直线l平分线段AA′,BB′(或直线l 是线段AA′,BB′的垂直平分线).教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0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我们是怎么探究这些性质的?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1第1、2、3、4、5题课后反思:13.1 轴对称(2)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会用尺规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了解作图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如图,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 上的点,请猜想点P1,P2,P3,…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二、课本精讲:请在图中的直线l 上任取一点,那么这一点与线段AB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吗?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l 上.求证:PA =PB.用符号语言表示为:∵CA =CB,l⊥AB,∴PA =P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反过来,如果PA =PB,那么点P 是否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呢?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如图,PA =PB.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用数学符号表示为:∵PA =PB,∴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教师:你能再找一些到线段AB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能找到多少个到线段AB 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些点能组成什么几何图形?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的点与A,B 的距离都相等;反过来,与A,B 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直线l 可以看成与两点A、B 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教师:如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2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是如何得到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1第6、9题课后反思:13.1 轴对称(3)教学目标:1.能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进一步了解作图的一般步骤和作图语言,了解作图的依据.3.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教学重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难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是轴对称的,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准确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二、课本精讲: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我们已能用尺规完成:(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教师:那么利用尺规还能解决什么作图问题呢?例1 如图,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教师:怎样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呢?作法:如图.(1)分别以点A,B 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 两点;(2)作直线CD.C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教师:这种作法的依据是什么?教师:这种作图方法还有哪些作用?确定线段的中点.教师: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怎样作出图形的对称轴?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如图中的五角星,请作出它的一条对称轴.你能作出这个五角星的其他对称轴吗?它共有几条对称轴?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4页练习1、2、3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这种作法有哪些运用?(3)如何用尺规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1第10、12题.课后反思:13.2 画轴对称图形(1)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2.能按要求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教学重点:画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一张半透明纸张的左边部分,画出左脚印,如何由此得到相应的右脚印?二、课本精讲:请动手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一个平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教师: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画法:(1)如图,过点A 画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2)同理,分别画点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C′;(3)连接A′B′,B′C′,C′A′,得到的△A′B′C′即为所求.教师:如何验证画出的图形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已知一个几何图形和一条直线,说一说画一个与该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方法.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巩固提高:教科书68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一个平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2第1题.课后反思:13.2 画轴对称图形(2)教学目标:1.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2.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变化规律和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 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如图,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应于东直门的坐标,你能找到西直门的位置,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二、课本精讲:探究并归纳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你能找出其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及其关于x 轴对称的点,把它们的坐标填入表格中.教师:观察下图中关于x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教师:观察关于y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关于y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教师:请你再找几个点,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点,检验一下你发现的规律.点(x,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点(x,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例如图,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 关于x 轴和y 轴对称的图形.教师:归纳画一个图形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和步骤.先求出已知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多边形的顶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描出并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步骤简述为:(1)求特殊点的坐标;(2)描点;(3)连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70页练习1、2、3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x 轴或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点是否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3)说一说画一个图形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和步骤.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2第2、4、5题.课后反思:13.3 等腰三角形(1)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教师: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教师: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二、课本精讲:教师: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教师: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已知:如图,△ABC 中,AB =AC.求证:∠B = ∠C.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可以作底边的高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教师: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教师: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三、巩固提高:教科书77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方法?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3第1、2、4、6题.课后反思:13.3 等腰三角形(2)教学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性质定理的条件是: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结论: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二、课本精讲:思考性质定理证明方法是什么?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的中线,将一个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两个角相等.问题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腰三角形?思考1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思考2 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又分别是什么呢?如何证明这个命题?题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问题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你能选择一种来证明这个命题吗?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AC.教师: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思考能作底边BC 上的中线吗?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符号语言:∵在△ABC 中,∠B =∠C,∴AB =AC.思考与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区别?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 =∠2,AD∥BC.求证:AB =AC.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 ,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 =a;(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 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 =h;(4)连接AC,BC,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三、巩固提高:教科书79页练习1、2、3、4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3第2、5题.课后反思:13.3 等腰三角形(3)教学目标:1.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教学重、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满足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课本精讲:请分别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结合你画的图形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联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区别: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相等的边,而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问题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从边的角度:两腰相等;从角的角度:等边对等角;从对称性的角度: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思考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填出等边三角形对应的结论吗?对“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这一结论进行证明.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 =∠B =∠C =60°.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C,BC =AB.∴∠A =∠B,∠A =∠C.∴∠A =∠B =∠C .∵∠A +∠B +∠C =180°,∴∠A =60°.∴∠A =∠B =∠C =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符号语言:∵△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 =60°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问题等边三角形除了用定义(即用边)来判定以外,能否利用角来判定呢?思考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思考2 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者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将得到的这两个命题进行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符号语言:在△ABC 中,∵∠A=∠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符号语言:在△ABC 中,∵BC =AC,∠A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从边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从角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两条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例1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BC, 分别交AB,AC 于点D,E.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三、巩固提高:教科书80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相比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共有几种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研究三角形的方法.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3第12、14题.课后反思:13.3 等腰三角形(4)教学目标: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已知△ABC 中,∠A =60°,().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 能成为等边三角形.二、课本精讲:思考1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若沿着其中一条对称轴折叠,能产生什么特殊图形?思考2 这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相比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它有什么特殊性质?活动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请说说你的理由.问题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含30°角的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问题请说一说你猜想的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并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出来.思考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请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A =30°.求证:BC = AB.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符号语言:∵在Rt△ABC 中,∠C =90°,∠A =30°,∴BC = AB.例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A =30°,立柱BC、DE 要多长?三、巩固提高:教科书81页练习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3.3第15题.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13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3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轴对称1.通过让学生进行实例欣赏,了解轴对称、对称轴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4.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说理,掌握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2.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数学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1.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树立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本章教材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力求生动有趣,贴近现实生活,对知识的陈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等腰三角形展开的,它是继角和线段后接触到的第三个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引入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与此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数学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学会说理,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者更好地有机结合.【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2.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图案设计.2.推理证明过程的书写.1.在轴对称这一节的认识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要注意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2.画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实质上就是要利用轴对称的性质,通过让学生作轴对称图形,了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要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规律,形成能力.要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3.等腰三角形这一节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学生不容易引起重视,但它的应用很广泛,教学中要适当补充例题,让学生巩固对该性质的掌握.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要让学生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考虑,要注重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本章的课题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总结规律,积累经验,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发现最短路径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从而形成能力.13.1轴对称3课时13.1.1轴对称(1课时)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13.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13.3等腰三角形4课时13.3.1等腰三角形(2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2课时)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13.1轴对称1.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定义.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掌握画对称轴的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总结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在动手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美.【重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确定.【难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13.1.1轴对称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称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能准确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能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准备】教材章头图及图13.1 - 1,13.1 - 2,13.1 - 3,13.1 - 4,13.1 -5的投影片.【学生准备】搜集轴对称图形.导入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很多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三章:轴对称.导入二:出示图片:青山倒映在水中.这是什么景象呢?(对称)同学们可以想象,当你放学回家,落日、晚霞,还有远处的青山倒映在平静的水中,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致怎能不令人难忘!自远古以来,对称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的,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建筑里,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对称的形式随处可见.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轴对称的奥秘吧.[设计意图]两个导入都是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为例,勾勒美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一、探究轴对称【活动1】展示教材章头图以及图13.1 - 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知对称图形;学生列举所见到的图形.活动中,教师明确:(1)对称的多样性,而其中轴对称是重要的一种;(2)本节要探究的内容是轴对称和轴对图形.[设计意图]展示的图片,包含自然景观、分子结构、建筑物、艺术作品、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图形,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展示学生自制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活动2】问题:(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剪出什么样的窗花呢?(2)观察剪出的窗花和图13.1 - 2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3)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师生活动】教师先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这个图案,让学生观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要求剪纸.学生在观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描述图形的特征,教师归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例.[知识拓展]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甚至是无数条.[设计意图]教师演示剪纸过程起示范作用,学生动手剪纸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增强发现能力.【活动3】问题:(1)教材图13.1 - 3中,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2)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举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并板书概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举例、主动思考,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活动4】问题:(1)结合教材图13.1 - 2和13.1 - 3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两组图形的比较观察,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区别.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2),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联系.[知识拓展]轴对称包含两层含义:(1)有两个图形,且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只能是把它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独自练习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通过比较观察、相互讨论进一步认识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活动5】问题:(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为什么?(2)在教材图13.1 - 3中,你能标出A,B,C的对称点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及时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对称点的概念.二、垂直平分线思路一问题:(1)观察教材图13.1 - 4,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2)在图13.1 - 5中,你能测量出线段AA',BB'与直线l的夹角吗?它们与直线l 垂直吗?你能用刻度尺测量出点A与A'到直线l的距离吗?点B与B'到直线l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置上观察三条线段与直线MN的关系,教师利用投影动画展示A与A'等重合的情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揭示了线段与对称轴MN 的关系:一是垂直;二是平分.从而归纳出轴对称的性质.[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接受,采用多种方法丰富学习渠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路二观察教材中图13.1 -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AP=PA',∠MPA=∠MPA'=90°.类似地,点B与点B',点C与点C'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呢?(结合教材图13.1 -5让学生说明) 从而得出: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拓展]平面镜看到的影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称现象.例如:一面镜子MN竖直悬挂在墙壁上,人眼O的位置如图所示,有三个物体A,B,C放在镜子的前面,人眼能从镜子中看见哪个物体?这道题是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关键是建立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轴对称知识来解决.物体在镜子里面所成的像就是数学问题中的物体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人眼从镜子里所能看见的物体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必须在人眼的视线范围内,所以分别作A,B,C三点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B',C'.显然人从镜子里只能看见A,B 两个物体.1.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经过图形的某直线,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不止一条.2.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特征,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联系:二者都有对称轴,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3.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所连的线段.1.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D2.如图所示,正方形地砖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的对称轴有()A.1条B.2条C.4条D.8条解析:这是一个正八边形,对称轴有4条.故选C.3.如图所示的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解析:∵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与原图形相比,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故选A.4.如图所示,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案.(1)请你改变1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2)请你再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解:(1)(2)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13.1.1轴对称一、探究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二、垂直平分线1.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的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0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64页习题13.1第1,2,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面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所示,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能力提升】4.如图所示,在下面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5.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打击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30°,那么∠1应该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拓展探究】6.如图所示,ΔABC与ΔDEF关于直线MN对称,其中∠C=90°,AC=8 cm,DE=10 cm,BC=6 cm.(1)线段AD与MN的关系是什么?(2)求∠F的度数;(3)求ΔABC的周长和ΔDEF的面积.【答案与解析】1.A2.C(解析:圆弧、角、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3.B4. (解析:从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图形从左到右分别是数字5.解:如图所示,∵∠5=30°,∴∠7=∠5=30°,∵∠3=∠4,∴∠7=∠6=30°,∴∠2=∠6=30°,∴∠1=∠2=30°.答:∠1等于30度时,才能保证黑球能准确入袋.6.解:(1)∵ΔABC与ΔDEF关于直线MN对称,∴MN垂直平分AD. (2)由题意得ΔABC ≌ΔDEF,∴∠F=∠C=90°. (3)∵AC=8 cm,DE=10 cm,BC=6 cm,∴DE=AB=10 cm,∴ΔABC的周长=6+8+10=24(cm);ΔDEF的面积=×6×8=24(cm2).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分析的不到位.2.对于轴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以延伸.3.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对于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加以区分,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概念;二是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要让学生明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于它们的性质,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在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互相补充,能让学生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自由思考和交流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全面发展.练习(教材第60页)1.解:(1)(2)(3)(5)是轴对称图形,(1)(2)(3)有一条对称轴;(5)有四条对称轴.2.解:(1)(3)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对称轴各有一条,对称点略.(2014·泉州中考)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A.1B.2C.3D.4〔答案〕 D(2014·兰州中考)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答案〕 A(2014·泰安中考)下列四个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的条数为2的图形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 C(2014·南宁中考)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答案〕 D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能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1.在观察、操作、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掌握作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重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确定.【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第课时1.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通过经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证明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通过认识上的升华,使学生加深对命题证明的认识.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教师准备】三角尺、圆规、直尺.【学生准备】三角尺、圆规、直尺.导入一: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导入二:为方便居民的出行,准备在小河上修建一座桥.为了让A和B两个社区的居民到桥的距离都相等,建桥的位置应该选在哪?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思路一请同学们先根据这个命题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写出已知、求证.2.师生互动【互动1】【师】这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命题,回忆以前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方法,会得到什么启发?【生】可以利用“SAS”证明ΔPAC≌ΔPBC,从而得到PA=PB.【师】很好,这样就得到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知识拓展](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点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都相等.(2)由性质定理的证明可知,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都具有这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即可.(3)这个定理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说明:今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性质得到有关线段相等,同时这也可以当作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互动2】【师】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一定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呢?我们也可以通过“证明”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写出已知,求证.【师】为了证明Q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过Q作辅助线,先构造“垂直或平分”中的一个关系,去证明另一个.特别要注意防止“过Q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这种错误.你能根据提示,说出证明过程吗?【生】……【师】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又得到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方法: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生】判定方法只能判定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怎么才能判定这条直线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大家想一想,几点确定一条直线?【生】两点.【师】所以,只要我们能证明一条直线上有两点满足判定方法的条件,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拓展](1)要证明某条直线是某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两种证明方法:一是根据定义去证明;二是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证明直线上的两个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以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互动3】【师】(出示例1)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师】指导作法,师生共同完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思路二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如图所示,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性质的证明:(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图所示,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教师分析证明思路: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ΔAPC和Δ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并证明.(学生证明完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供学生对照)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证明:在ΔAPC和ΔBPC中,∵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ΔAPC≌ΔBPC(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于是就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式,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那么需证明它;如果假,那么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1: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ΔPAC≌RtΔ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2: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PA=PB,PC=PC,AC=CB,∴ΔAPC≌ΔBPC(SSS).∴∠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3:过P点作∠APB的平分线,∵PA=PB,∠1=∠2,PC=PC,∴ΔAPC≌ΔBPC(SAS).∴AC=B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判定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轴对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轴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现象。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轴对称的实例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卡片、纸张等,用于展示轴对称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折叠等,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判断教材中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轴对称的理解。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轴对称的教案八年级

轴对称的教案八年级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解题能力。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教案》,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轴对称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方格纸、彩色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5 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事物,如飞机、鸟巢、雪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

2. 学习新知 (30 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对称线等,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轴对称的应用,如求解线段中点、求解面积等,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应用。

3. 巩固练习 (20 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 (15 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轴对称的一些应用问题,如“如果一个长方形有一条对称轴,那么它是否一定是矩形?”、“如果一个正方形有一条对称轴,那么它是否一定是菱形?”等。

5. 总结反思 (5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能熟练运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3. 学会在平面中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4. 能够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3. 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4. 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利用教学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进行对比,并找出区别和联系。

步骤二: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1. 通过示例,解释轴对称的概念:一个图形,如果可以绕一个轴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

2.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图形的两侧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轴对称线进行折叠重叠。

步骤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轴对称图形。

2. 讲解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折叠或旋转判断是否可以使图形重合。

步骤四:绘制轴对称图形1.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

2. 学生根据给定条件或提示,自行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步骤五: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问题1. 教师提供一些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与轴对称有关的练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情况。

2. 教师检查学生绘制的轴对称图形是否准确。

3. 教师评价学生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判断。

2.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其特点和轴对称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形绘制能力。

在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平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主体探索、教师引导,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
的概念
1. 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
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和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行分析操作过程,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点A和A′是对称点,可以设AA′与对称轴的交点为P,将△ABC沿MN对折后A与A′重合于是有 AP=PA′、∠MPA=∠MPA′=90°
对于其他的点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可以发现,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2. 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数量关系并进行交流,同时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师生合作,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出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数字,字母等等
先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吗?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交流动手操作,标出一组对称点,找出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为下一课学习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打下基础。

2.利用以前认识过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以这些图形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做为对称轴, 找出对称点,自己设计和创作轴对图形或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并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五、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4).轴对称的性质。

2.你还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
六、布置作业、下课
作业: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对称的美。

【教学板书】
13.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1)沿直线对折(2)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
3.垂直平分线
(1)过线段中点(2)垂直于这条线段
4.轴对称的性质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