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新课程中师生共成长(葛建华)
课堂:师生“合·和”成长三原色的舞台
课堂:师生“合和”成长三原色的舞台
沙建华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我们都记得在小学美术课上,老师告诉我们:任何美丽的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组成。
从那以后,我们知道了绘画时常常离不开红、黄、蓝三原色。
后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一直在思索,既然美丽的图画有三原色,那么美好的人生是否也有三原色?如果有,是哪三原色?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合·和”教育实践,渐渐找寻到了美好人生的三原色——“合而不独”的做人本色、“合·和”哲学的文化底色、“和而不同”的个性特色。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人生成长本色、底色、特色这三原色的主阵地在哪里呢?我以为,在课堂!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沙建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舞台
2.简约课堂,构筑师生成长新舞台
3.让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舞台
4.小小版面大舞台,师生素养共成长
5.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新课程标准,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新课程标准,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对话与交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把课堂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索的平台。
本文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什么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以及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师生互动;和谐课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英语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英语的实用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致使学生会考试、会答题,但在实际的听说交流活动中,却存在很大的困难。
教育部组织研制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市要改变英语课程规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而适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师生互动”教学法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
1.什么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知识的传授者。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就是教学的主宰者和控制者。
所谓“师生互动”教学法,就是由过去的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
如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准备背景资料,共同收集信息,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共同命题,共同评价等。
2.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过去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接受学习内容的。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葛华
【期刊名称】《教育情报参考》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我们加洲实验小学随之而发展。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葛华
【作者单位】重庆市加洲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改中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J], 涂文良
2.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化 [J], 李燕萍
3.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化 [J], 李燕萍
4.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解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关键词" [J], 郭凤广
5.实施新课程异步教学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新平台 [J], 庞庆铎;孙涧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有效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汤建华
作者机构: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215500
出版物刊名: 学周刊:上旬
页码: 64-6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 策略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有效激励 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型综合课程 良好品德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作者:景艳华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2期河北迁安●景艳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陪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了三年,三年来,坚持以新课改为理念、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为导向、以学生基础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摸爬滚打,很苦,很累,但也有收获的快乐。
冷静回顾探索新课改的历程,多可喜,亦多思索。
一、回归本真,讲求实效,挖掘教材功能语文课本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
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发给学生预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故事,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同时在写作文时,若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也可巧借一下教材,也能够成就一篇考场佳作。
二、用心探索,敢于创新,构建学科模式新课程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模式、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合作模式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模式。
放手课堂,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在教学中,我给自己重新定位。
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
有一位教师曾说“我们的教学从单口相声变为三句半,三句是学生展示,半句是教师点拨,是要说在点子上的”。
放手课堂,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学会等待与倾听,师亦生,生即师,师生相长。
让学生问,说,黑板展示,下桌讨论探究,人人参与,个个精彩。
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讨论、展示、反馈三步贯穿起来,学法灵活。
学生的学习流程从“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使他们回归原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给以点播,与学生形成互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师生共同探讨,使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感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把知识“以点连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的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构建出知识网络。
读书体会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大兴明德小学李建昌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就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育的故事,是老师用心来创造的,正是因为那是我们创造的,所以才是我们最可珍贵的!教育的故事,更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创造的,正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使我们的创造有了意义!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自己并没有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只有融入民族的生命,才会获得自己的生命。
我想,我们教师自己也并没有生命,教师的生命是以学生的生命为生命的,教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之中,才会获得自己的生命。
----当然,我这里的“教师”并不是指一名教师,而是指“教师”这么一种特定的身份。
没有了学生,教师自然不复存在。
教育的快乐,或者说我们教师的快乐,也正是我们的学生给予的,是建立在学生快乐的基础上的。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在研究学生,我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到处可以看到他对于学生的记载。
名师如此,我们平凡的教师也是如此。
只要是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他(她)必然是热爱学生的,只要一谈起学生来,就会滔滔不绝,就会神采飞扬,当然也会“恨铁不成钢”。
但我们至少看得出,他们对于学生是了解的,是理解的,是深深地关切的。
当然,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仅有关切,是不够的,我们知道了“已然”,还必须设计出对策,还必须有方法,去发展他。
见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二位教练用二个月的时间训练40名学生跳高,一位是懂教育心理学的,一位不懂。
学生分成二组。
不懂教育心理学的教练,就要求学生拼命地跳,越高越好。
懂教育心理家的教练,先是观察每个人的跳高,然后进行个别谈话,给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先提了二个星期的要求,然后再根据他们发展情况提出新的要求。
结果二个月下来,二组的效果是大不同的。
研究学生的已然,研究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这样的一个度,我们的教育才是植入学生心灵之中的。
我们教师的最大成功也就在于能够对于学生的发展给予艺术的影响,教师之最大快乐正是学生给予了的学生的快乐。
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构建
丨文教随笔I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9耳03月157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构建◎郭秀华翟建勇我们所说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动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的校本模式,它的核心内涵有四点:1.教师是学习者。
教师在活动中指路导航,不断提 升自我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加强协作能力。
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分组探讨,在课堂上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调节课堂气氛,努力用现代教育理论打造髙效课堂。
2. 生生之间的合作。
语文教师在评讲时,可以利用 生生之间的合作,小组与小组的互批互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批改中产生质疑,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以此达到共识、共享。
3. 教师是共同体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的言语、行动 会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且也是自我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教师的内在尊严和价值可以在学生活动中充分的得到体现,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态度价值感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4. 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相互促进。
教师的专业化 成长,使教师不断意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是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这又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不断外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新课程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师生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1. 合作式学习。
重视合作式学习,在合作中备课,同一学科的老师有共同的教学内容,在发现疑难问题时,每一位老师会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摘要] 本文提出了“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理念。
是对教育回归本原的呼应,是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就是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关键词] “师生成长共同体”新课程建设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交流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鸣,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一、“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创建1.概念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在宏观上是多维的、开放的、生态的,涵盖教学模式创新、育人机制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
2.组织形式学校首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分三类、多级建立共同体。
(1)管理共同体分成级部、行政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合作小组式的管理共同体以行政班为基础组建,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每个行政班由6至9个合作小组构成,每个级部由若干行政班构成。
(2)教学共同体分成走班单元、教学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每6个行政班组建一个走班单元。
同一走班单元分成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共同体。
合作小组式的教学共同体,由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建,一般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
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自习纪律、作业上交、日常考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将考核情况记入行政班。
(3)社团共同体分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种层次。
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特长的师生构成。
如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会实践共同体、学科兴趣小组共同体、艺体共同体等。
二、“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1.创新德育模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学生道德素养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体规划下,我校实现了德育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创建了“三步五环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7.在新课程中师生共成长(葛建华)
在新课程中师生共成长--------宁夏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宁夏教育厅教研室葛建华一、启动与实施经教育部批准,我区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
为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自治区教育厅于2003年6月30日召开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启动。
1、广泛学习宣传,更新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搞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关键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因此,我们以转变思想观念为根本,把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作为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做到“教育内外结合,形式手段多样,宣传不留死角,重在宣传效果”。
一方面,立足教育内部,面向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宣传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消除疑虑与担心。
另一方面,为了给实验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们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了解、支持、配合新课程实验。
2、加强了课改工作的领导力度,提出“行政、教研并举,组织、制度落实”。
行政方面,成立了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厅厅长担任组长,教育厅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实验工作统一领导和协调。
与此相对应,市、校二级也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机构。
业务方面,由自治区教研室、市二级教研室成立了实验工作指导小组,加强指导研究。
3、成立实验工作项目组,研究课改启动工作,汇编《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
为保证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启动,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成立了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课程编排与学生选课指导”、“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与高考改革”、“社会传播与培训”六个高中课改实验工作项目组,针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所要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经过十个多月的努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等文件,汇编成《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不仅为普通高中顺利开展新课程实验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证,而且为全区高中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要求、特点提供了学习资料和比较全面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再认识——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再认识——寻找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葛建华;陈华
【期刊名称】《高中数学教与学》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葛建华;陈华
【作者单位】^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再认识——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J], 葛建华;陈华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咸实践与再认识——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提问 [J], 周桥娣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提问策略研究 [J], 周春英;秦健;李德才;程方园;谭千平
4.《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J], 任明刚
5.“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成果展示 [J], 张春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志华 我的新课堂
新课堂,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和村教育管理区和东小学何志华新课堂,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和东小学何志华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新课堂,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时下,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打造高效课堂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目标。
我在积极尝试创建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有效预习,先学后教-----是实施数学新课堂的起点。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准备还不够,生本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必须让学生也有所准备,这就是布置前置性作业,进行有效地预习。
在学生预习时我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以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首先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其次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最后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学习自然就有效了。
课外预习,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腻,老师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了,我采用方法很多,编谜语,编数学故事,出脑筋急转弯等,让学生不但会预习,而且乐于预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数学新课堂的调味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为此我进行了《有效利用情境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个人课题研究,现已结题。
课改实践证明,创设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这一节,我采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唐僧说:现在有一个西瓜,你们三个人分了吃吧。
三个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怎么分呢?八戒一听有吃的可高兴了,就抢着说:“我来分。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重构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重构(邹锦花)清远市第一中学高二4班邹锦花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在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之间确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努力地想要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大概是因为年纪相仿,我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成为朋友。
但是,单靠这种“朋友”关系进行班级管理还不够。
几经思考发现,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非只是那种师生之间打成一片、有说有笑的“朋友”状态,还需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一种威信。
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响应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呢?具体如下:1、端正思想——允许学生犯错。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使是身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允许学生犯错。
这天,我让全班同学用100来字的篇幅写下自己最近的心理困惑。
但是,一向品学兼优的小光竟缺交了。
于是我面对全班同学对他“开火”了,目的是以儆效尤,趁机树立威信。
放学前,我看到了这篇迟交的作业,心想:这回应该可以树立起一点威信了吧!翻开作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师,其实我不知该不该向你说出我心里的困惑……”我感到十分疑惑,于是赶紧往下看……原来他的困扰来自家庭。
他的爸爸因为工作缘故常常晚归,不但对他的关心越来越少,而且还时时与他妈妈争吵。
面对这一状况,他无能为力,于是选择了把苦恼藏在心底。
我错怪他了!为了弥补过错,当天晚上我与他好好地谈了一次心。
除了向他道歉外,我还有针对性地给了他一些建议。
其实,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首先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不会不交作业的,是不会甚至不能犯错误的。
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实行“一刀切”,鲁莽地对他进行公开的批评。
与新课程同成长
与新课程同成长济源玉泉罡头学校陆艳丽新课程改革一路走来,我感觉自己在模仿、困惑、学习、摸索中行走。
在刚接触到新课程改革时,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应该怎么备,怎么上?如今我参与新课程实验已快六年了,时隔六年,当我们总结六年课改时,一些抱怨仍然存在,例如,学习仍然把大多数学生折磨得精疲力竭,分数仍然是硬道理。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还是巨大的。
下边就谈谈我在这几年课改实验中的变化与困惑:首先:课堂氛围的变化——课堂教学中我学会了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民主。
我带着尊重,带着赞赏走近学生。
学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多了。
“我想……”“我认为……”“我们组认为……”“老师,我要帮帮他……”“老师,我有补充……”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法让我常常会感到有意外的收获,课堂里的笑声多了,话语多了,争吵多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变化,犹如一缕缕春风,使人感到清新、舒坦。
记得刚实验时,我就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公开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学生们的“不配合”,把教室搞到“热热闹闹”的,我急了,为了能完成教学目标,只能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了学生。
结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学校校长的一句话让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把‘学生’丢了,你知道吗?”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后,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
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此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
【全面版】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 衢州市兴华中学 PPT文档
版《思想品德》全国教学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并在《<思想品德>教学 设计与案例精选》一书中发表 v 2007.7 参加衢州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骨干教师教学 设计现场比赛,荣获社会学科一等奖 v 2007.11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获衢州市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 程”骨干教师教学论文评比社会学科二等奖
首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v 2005.7 教学设计《我与父母》获衢州市思品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 v 2006.7 《新课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获衢州市思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v 2006.12 《让每块金子都闪光》获浙江省思品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v 2007.1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获衢州市教育工会论文一等奖、
我与课程改革
v 走近新课程,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v 走进新课程,我与新课程共同趋向成熟 。 v 展望新课程,我与新课程共同放飞梦想。
一、走近新课程,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v 2003.12 在浙江省委 校,参加了浙江省思想品德 新课程通识培训
v 2004.06 在浙江省委 校,参加了浙江省初中思想 品德新课程标准培训
vvv二首 程 其 堂 再 研、先 的 次 实 次 究走, 能 , 践 , 新进研力研结参课新究。讨合与程课新课的课的程课例能改能,标 与 力 活 力我与 提 。 动 。与新 升 和新教 理 撰课材 念 写程, , 教共学提 提同反高高趋思把理向,握论成提新与熟升课课。 在希滋 走72小教幽渠江体1教1学2小体教幽渠教1227幽渠幽渠1走 教2写虑体体12小2小0102227000000新望润近组师奕榔山现师生组现师奕榔师奕榔奕榔进师徽妩现现组组0000000《教教江6在在在555455在课 、 精新 合 的 暨 嵴 二 了 的 的 合 了 的 暨 嵴 的 暨 嵴 暨 嵴 新的 羿 裥 了 了 合 合年年年年年年年拨学学山浙杭浙江程未神 课作角煊齐中“角学作“自煊齐角煊齐煊齐课 自飚眶““作作1下下,7下下动设设市江州江0月山改来之 程探色莸伥为色习探为我莸伥色莸伥莸伥程 我蕞乓为为探探半半被半半学月计计一省市省6市革等园 ,究发濉猸了发方究了学濉猸发濉猸濉猸, 学二圮了了究究柴年年确年年生开日般《《委石委进中这的 我等生蚕每生式等每习蚕生蚕蚕我 习坏旯每每等等小,,定,,情始,课我我油修,些丝 与新了哥一了也新一提哥了哥哥与 提咤濞一一新新荣校校到到为到到感,在题与与疗学我滚丝 新的根仳个根发的个高仳根仳仳新 高裱睃个个的的,,江江衢江江之本江父父养《校们烫甘 课学本踔学本生学学的踔本踔踔课 的馔敌学学学学参参山山州山山人弦山母母院思,已的泉程习的窥生的了习生积窥的窥窥程积堰只生生习习加加市市市市市又》市》》,想参经字, 共方改绌发改重方发极绌改绌绌共 极糖娟发发方方了了各各骨各各参获社获获参品加深眼愿 同式变育展变大式展性育变育育同 性竟煽展展式式浙浙个个干个个与衢政衢衢加德了深紧我 成。减”的。”越减减减趋 越柯寺””。。江江片片教片片了州教州州了课江地紧们 长绰的变的来绰绰绰向 来罅搐的的省省区区师区区一市师市市浙中山体地的 。萨全化全越萨萨萨成 越煤樾全全思思的的,的的个新思思“江情市会连课 位新新高位位位熟 高包禽新新想想农农并农农省课品品农省感社到在堂 兴理理兴兴兴恫胶理理品品村村在村村。级程教教村农教政:一能 莲念念莲莲莲崮聪念念德德初初初初2课培学学中村育0教新起成 氤氤氤氤掼氤新新中中中中题训0设设小中效5师课,为 恽恽恽恽霜鲻课 课进进进进《活计计-学小能2新程让展 笠笠笠笠芝麇程程行行行行初0动评评教学的0课改我现 课课课课鸺掇通通巡巡巡巡中中比比7师素研程年革们思 芭芭芭芭决棠识识回回回回<,三三素质究培参不与想 吵吵吵吵黟混培培送送送送作等等与质提》训加仅新生 檬檬檬檬安柔训训教教教教了奖奖社提升研了仅课命 蹦蹦蹦蹦柿钞活活活活《会升工究衢是程火 烬烬烬烬忠钡动动动动走>工程成州新一花 优优优优氰蟑学,,,,近程初果市课起碰 墓墓墓墓翠祈科与与与与新”中荣教标成撞 甍甍甍甍胭佩依农农农农课骨思获育的长的 璩璩璩璩馍眠标村村村村程干品江培实,舞 擐擐擐擐伲恪施初初初初》教备山训施愿台 聚聚聚聚泻性教中中中中的师课市中和我。 戛戛戛戛膊之的的的的的专教培三心新们章章章章禽昴策社社社社题学训等组理的娱娱娱娱陶伎略政政政政讲论奖织念课慈慈慈慈蜮藉研教教教教座文的的堂航航航航喳猊究师师师师。评衢形能玫玫玫玫弋陴》共共共共比州成成沏沏沏沏卺氮的同同同同社市,为袒袒袒袒评研研研研研会骨它 情 粽 粽 粽 粽 谦究讨讨讨讨学干已不舀舀舀舀歃,新新新新科教经自摅摅摅摅备目课课课课二师与禁表表表表晡前程程程程等培协的淅淅淅淅鳋正的的的的奖训作从镓镓镓镓门在课课课课。、心溲溲溲溲僧研堂堂堂堂创灵摆摆摆摆丛究教教教教新深耩耩耩耩术阶学学学学、处钔钔钔钔距段模模模模探流堰堰堰堰棍,式式式式究淌料料料料锼还,,,,、出者者者者堀没共共共共激的伎伎伎伎稞有同同同同情不军军军军箍结探探探探、断苛苛苛苛蛸题讨讨讨讨。
突围中的语文教学
突围中的语文教学发表时间:2012-06-15T15:51:17.7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8月总第106期供稿作者:张英华[导读] 而新课程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课程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张英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夏庄完全小学271417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着。
而新课程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课程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 的突围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教室也变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的是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提倡的是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
探究性教学是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它既注重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关注“人”的发展;而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把学生看作是非常具体的,历史的个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对象世界,并将之内化为个人的智慧和价值,教学过程不再是历史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也不再是现实教学中的“特殊认识论”,而是一个师生高效、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及教育策略归纳
新课程理念及教育策略归纳新课程理念及教育策略新课程概念: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内涵发展变化主要有六个趋势:进行独立的、主动的、(1)、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课程内涵的偏颇与误区1、把学科教材当作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科本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以偏概全,见物不见人,丧失了师生的经验资源. 导致:七次课该没有根本突破,教师“教教材”学生知识过细,在社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2、把大纲、目标、计划当作课程.国成与结果割裂,忽视了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后果:写教案——倒教案,以完成教学进度为教学任务. 3、把学习者的经验当作课程.忽视了知识结构、理性结构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价值.从一个极端走向里一个极端.危害:影响学生个性智能的提升.4、不组织、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开发、编制、管理的主体来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显现程度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从课程的实际开设划分实际课程空无课程什么是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标与大纲区别①价值取向不同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而大纲着眼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 ②课程目标不同新课标规定,各门课程都要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而教学大纲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是单一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③课程结构不同课标规定,基础教育课改采用复合型课程结构,而大纲采用单一分科课程.④教与学的方式不同 a 新课标要求教学互动式,大纲是知识讲授式.b 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发展的方式,大纲指导下是被动接受式. ⑤课程实施过程不同课标要求采用的是开放的、完整的复合型教学结构过程,而大纲则是封闭的、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过程⑥课程评价不同课标规定采取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成长评价.而大纲采取一元化评价,一次考试、分数评价. ⑦对教师素质要求角色要求不同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而不仅仅是知识讲授者,知识的搬运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地位、价值: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预设的要现实的结果性目标. (1)学懂:水平要求:了解、理解、巩固转化. (2)学会:水平要求: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 (3)会学:水平要求: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 结果性目标的实施误区:①目标设定角度不对. ②将知识与技能分割以求,出现单纯讲知识,机械训练的倾向. ③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性、外向性.低水平重复,无由易到难的水平要求,不能根据水平学生制定不同目标. ④只有教师设计目标,学生不明确,不参与设计. ⑤忽视知识生成,强调记忆学习过程与方法周期动程结构: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1)学中做:基本程序方法:尝试学习----群体学习----独立作业(2)做中学:基本程序方法:独立作业-----实践活动-----测评矫正. (3)反思调控:基本程序方法:测评矫正-----体验交流-----领悟品质程序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对“过程与方法”特点认识模糊, (2)把“过程与方法”割裂开来, (3)注重师教的“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的立足点、着眼点有误. (4)“过程与方法”的共性与个性处理不当. (5)不知如何去寻找“过程与方法”与“知识与技能”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点、并把相关整合点的“过程与方法”清晰地概括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态度行为与习惯.又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层次结构与水平要求 1、认同反应:顺从反应——主动反应——满足反应 2、体验价值:反思、接受某价值——体味、偏爱某价值——信奉、追求某价值 3、领悟品格:价值概念化——价值综合化——价值性格化. 体验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笼统泛化,缺乏层递性(2)体验对象与程序不明确(3)浅尝辄止,缺乏体悟概括课标、三维目标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①从书本就知识的讲析教学中跳出来,通过教学互动把三维目标纳入到智能建构、养成素质的整合发展的规则性教学活动之中. ②强调学生亲历获取位知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产生、应用的程序与方法,突出了学会会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生长.教师备课、设计与实施教学是知识教学的欲设过程与学生行为变化的非欲设过程的完美结合与有机统一. ③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个性智能结构生成与发展的优化与调空作用,突出了依靠学生内动力的挖掘、搬运、调动来培养学生素质. 整合规律:①按序全对称互动整合②按需非对称互动整合(3)周期整合律*************************************************** ㈠、什么是新课程的价值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放到学校压倒一切的位置.把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作为工具价值,为根本价值服务,放在从属地位.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 新课程价值观的分类体现①知识观②学生观③学习观④教学观⑤评价观㈡、新课程的知识观 P42 1、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们感知、改造、建设世界的经验与认识①陈述性知识②程序性知识③策略性知识 3、新课程的知识价值观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使其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学生亲历体悟所获得的知识,反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知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构成新课程知识体系. ⑴学生亲历体悟所获得的知识⑵与时代发展相联系的知识,是创新性知识,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知识. ⑶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1、新课程的学生观(培养什么样的学生)⑴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⑵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 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生.⑷全体发展的学生. 新课程怎样使不同差异学生都得到发展⑴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 ⑵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提供服务.①珍视个性,尊重学生自由选择.②为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时空、机会.③据学生内在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服务、指导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①指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调控自我.②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智能建构.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新课程的学习观?⑴“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新课程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在获取新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已有的知能结构)与间接经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同学与社会人的经验)互动、碰撞,引发心理变化、规范行为、生长能力、建构智能、养成素质. 学习方式分类(6 类)1、自主性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获取,自我监控,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方式的特征:(1)主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2)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3)体验性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品质2、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指在学科课程领域内以选取某个问题为突破点,展开质疑,发现问题,分析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3、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力的品质(1)诚实求真是基本品质(2)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是核心品质(3)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最佳品质 4、体验学习方式,就是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并对自己亲历事实进行反思、体味、研究、领悟的学习方式. ⑴.审视历程,突出反思性.⑵.综合事实,突出探究性. ⑶.体验特质,突出领悟性. ⑷.调控自我,突出完善性. 5、综合性学习方式,就是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①.多种知识结构组合②.多种思维方式组合③.多种学习方式组合 6、建构性学习内涵:学习者在与多种异构对象进行多元互动中,借助一定程序与方法,按照某一线索将获取的外部信息进行某种意义的内部结构重组的学习方式. 2、特点⑴.突出了知识学习的内化与活化.按照程序与方法建构,突出知识内化形成能力,根据需求将程序灵活运用,用策略活化知识,提升能力品质. ⑵.突出多元互动能力生成学生运用建构学习方式,要同多种课程要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多元互动,促进了多元互动能力的生成.如生与师、生、家长、社会人、网民互动与教科书、与问题、与情境互动. ⑶.突出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智能建构.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可根据自己需求、个性优势选择合适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特的智能建构.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各人智能结构重心不同)补充: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知识. ①.语言智能.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等深层次内涵的能力.如:影视主持人、记者、文学家等. ②.逻辑—数学智能.人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如:数学家、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微机程序、设计师等. ③.空间智能: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 ④.身体运动智能:人巧妙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等. ⑤.音乐智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如:作曲家、乐师、乐器制造者、音乐评论家等. ⑥.人际关系智能:能有效理解别人和人交往的能力.如教师、管理者、演员、政治活动家等.⑦.自我认识智能: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人生.如:心理学家、哲学家等. ⑧.自然观察者智能: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变化观察分析,进行辨认和分类,形成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如:农民、生物学家、猎人、园艺师等.A、①、⑤与物体无关;B、⑥、⑦与人有关;C、②、③、④、⑧与物体相关 3、正确对待接受的学习方式⑴.新课程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 6 种学习方式. ⑵.新课程并不完全反对接受的学习方式.教科书中的新知识,师生的经验、指导等课程资源应该虚心地主动的接受,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抛弃,抛弃批判的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提倡的是开动脑筋,批判地吸收,倡导的是主动虚心地接受书本和别人的间接经验. 新学习观体现的新理念: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强调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 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对课程实施、研发、建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个性化智能建构的过程. 新教学观是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多元互动的教学观,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三条基本理念. (1).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新课程强调,要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复合型的课程结构纳入到开放的创生发展的周期教学的良好循环轨道;师生在多元互动教学中,通过对学科课程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研发、转化、建构,创建适合学生发展、成长的完整课程文化.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行智能建构的过程.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差异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互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针对性服务,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智能建构. 师教与生学,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个性化智能建构. (3)多元互动的教学观新课程强调过程,注重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去生成情感,去获取知能,去养成素质与能力.注重过程方能实现学会,才能有好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旨在通过课程内容、新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与各种问题情境、与多种课程资源进行多角度、多样式的多元互动,以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发展. 学会多元互动,才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 (4).新教学观的对联描述横批:互动出彩(两者的互动整合)上联: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合一;(描写课堂教学特点)下联: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导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新旧教学观的主要区别(三方面)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是分离对立关系,课程由专家研制,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是专制一方;学校教学是被控制、支配一方;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教学观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系,师生不仅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又是校本课程的研发主体.学校教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灵活选择确定课程内容与过程方法——“教什么,怎么教”. 2、教与学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 1、目标:“教教材”,知识搬运.以知识传授,记忆积累为目标、对象,面向全班一刀切; 2、程序: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师负责教,生负责学,重教轻学,教与学分离,学服从教,以教为中心; 3、方法:知识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为适应外需,为外力而学. 新课程教学观 1、用教材教”教学生学会,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为目标,面向学生个体、小组. 2、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做后导,做中有导,学中做→做中学,教为学服务,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3、多向传递、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适应满足内需,激发内动力.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重结果,轻过程,强调结论性知识讲解、记忆、积累. 新课程教学观:重过程,重体验,突出知能生长,强调学会——会学;突出学生亲历事实的反思体悟和个性化智能建构. 新旧课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对比(三方面)1、在备课行为方面:传统的教学行为 1、教学计划制定⑴教学重点,知识点概述.⑵教学内容进度安排.⑶活动措施 2、备课方式⑴目的为课堂知识讲析做准备,以完成进度为目的,单边活动.⑵课前写教案—讲课备忘录,超周备课,知识搬家.⑶看参考,备课手册,写教案,备课组集体研究进度、重点、难点、作业等四统一. 4、教学设计 5、⑴目标设计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目的要求混在一起.面对全班学生,目标无层次,无针对性.单边预设.⑵过程设计以知识讲析为线索展开封闭的教的程序:注入式、练习式.⑶设计主体—教师.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行为1、教学计划制定⑴学期教学任务分析.⑵课程内容,活动进度安排.⑶教学检查、评价措施.⑷个人教学研究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研发项目课题. 2、备课方式⑴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会学为目的,备教与学双边活动.⑵一条龙备课—课前、课中、课后备课.重学情分析指导—轮流合作备课—教师分备一个单元,各节同组一起交流讨论,个人再充实调整.⑶根据课标、预期目标和学生实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的方案. 3、教学设计⑴三维目标设计,面对不同差异学生分类分层有针对性设计目标.⑵师教与生学双线对应设计.以学生学习及设计为主,预设与非预设结合,体现新课程复合型结构的开放性全程设计.体现多元互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合作研讨等方法.⑶师生合作设计. 2、在教学行为方面:传统教学行为 1、教学指向⑴教材知识—教教材⑵教学对象—不足全班 1/3,教师面对全班讲—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串问串讲.多数学生陪座、陪听、陪看 2、教学方式(1)、课堂封闭式⑵补差式⑶题海战—应考试⑷被动接受式 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讲后练,讲了简练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⑵讲解—作业—考试,单一教学结构. 新课程教学行为 1、教学指向⑴用教材教→学生学会—会学,指向学生素质培养.⑵以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为主,指各不同差异的学生. 2、教学方式⑴多元互动式(2)问题情境探究式⑶扬长式⑷自主选择合作活动式3、教学过程方法⑴先学后教,边学边导,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先做后导,边做边导,以做论导和谐发展⑵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复合型教学结构. 在教学管理行为方面传统教学观 1、教学评价⑴内容:考什么,教什么.⑵指向:师考评生.⑶方式:量化评价,结果评价.⑷工具:考卷、评卷.⑸结果:一次考试成绩 2、外压管理(1)三分教,七分管.⑵分数排队. 新课标教学行为 1、教学评价⑴三维目标整合发展评价教学.⑵师评生,生评师,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⑶过程评价为主,以鼓励评价为主.⑷开卷闭卷,活动记录,成长档案.⑸综合素质为主. 2、自我管理为主⑴激发内动力.⑵组织学生自己订制度,订计划,自我检查,自我管理. 教师角色的变化(1)由教书匠、讲授者、知识搬运工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管理者. (2)处理好讲与导的关系,引与做的关系.⑴不能不根据学生要求满堂灌,也不能放羊,放弃教师导的责任.要讲究讲、导时机,讲导在必讲必导之处,以学生学、做为主. ⑵在参与中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相信学生,尊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3、新课程教学观,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1)原有的口语表达,教具使用,三字一画基本功,显然已不能适应课改教学的需求. (2)新的教学基本功⑴学会倾听;⑵学会诱导;⑶学会沟通;⑷学会合作;⑸学会评价;⑹学会研究;⑺学会体验;⑻学会建构;⑼学会管理;⑽学会创新. 没有这些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基本功,就胜任不了课改教学工作. 新课程的评价观 1、新的评价观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以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与成长. 2、评价的基本原则. ⑴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⑶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⑷自我评价与他评互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⑸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3、课程评价中的误区(1)以偏盖全的考分评价.片追,应试分数衡量好坏顽疾.(高利害)——新课程不是不要考试,只是要放在适当位置.不以评价结果排队与奖励挂钩. (2)批评指责多,赏识激励少. (3)卷分析,质量评析,对答案. (4)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评价缺乏评价标准. (5)评价单一,评价信度不高(6)评价形式化,绝对化.表扬滥用,使评价无价值.“很好”,“非常好”.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⑴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教育调控发展功能,着眼于促进被评价者更好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要求. ⑵新课程评价重视综合、关注差异,突出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取向多元化.在综合全面评价基础上,要尊重个性发展的差异和独特价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⑶改革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 新课程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甄别选拔功能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作为教育评价根本取向,新课程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的弊端.突出能力考察和综合素质评价.。
《共同成长的教学之路——老师伴我成长》教案
《共同成长的教学之路——老师伴我成长》教案老师伴我成长教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身为老师的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精神,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他们前行路上的指引,更是与他们共同成长的伴侣。
一、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们教学的过程不能仅仅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讲解、讨论、游戏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提升自信的机会。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成长的品格除了传授知识,作为老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精神。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让他们从我们的言行中观察、学习和借鉴。
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坚毅不拔的品质等,让学生们逐渐形成健康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学习不是孤立的,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因为成绩、人际关系等问题出现挫败感、紧张等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状态。
四、掌握教育成长的节奏教育成长的过程需要一个人性化、贴心化的节奏,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成长的情况和路线,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欲。
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一个学生与老师、家长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得到周密的关心和支持。
五、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作为老师,我们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成长关系,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
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素质,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教学是一种互相成长的过程,老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成为学生们的指引和伴侣,与他们一起成长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_葛建华
[作者简介]葛建华(1970-),男,江苏南通人,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通州市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葛建华(江苏省通州市通州小学,江苏通州226300) [摘 要]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许多的弊病。
改革小学数学作业,使学生学习充满快乐,保持童真,时时得到坚实的进步,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去感受成长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中图分类号] G 62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07)01-0042-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如下的弊病:(1)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2)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3)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4)脱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业少;(5)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6)个体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完成的作业少;(7)课内作业多,课外活动作业少。
这样必然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改革小学数学作业,使学生学习充满快乐,保持童真,时时得到坚实的进步,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童趣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又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让课堂追问成为“亮点”
让课堂追 问成为“ 亮点"
戴 建 华
摘 要 :追 问是课 堂教学 中对话策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追 问有赖于教师对
追 问 内容 的精 心设计 、对追 问方 式 的精确 选 取 与追 问时机 的精 准 把 握 。有 效追 问 能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激 活 学生 思维 ,使 教 学 目标 的达 成 顺利 到位 ,也 能使 课 堂 因生成 而精 彩 。 思想 品德课 教 师需要 深 入 思考 、 努力 实 践 ,准 确 把 握 课 堂追 问艺 术 ,使 课 堂追 问成 为教 学
环反 复 的过程 。因而追 问还 应重 视学 生思想 品德发 展 的过 程性 与 差 异性 ,分 阶段 、有针 对 性地 推 进 每个 学生 的思 想 品德学 习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内容 的 认 知 、体 验 、践 行 与 反 思 过 程 中实 现 个 体 思 想 品 德 的 真正
发展 。
“ 亮 点” 。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 追 问艺术 教学亮点
戴 建 华 ,浙江省 绍 兴市柯桥 区教 师发 展 中心 副主任 , 中学高 级教 师。 追 问是指 教师 针对某 一 内容或 某一 问题 ,在 学生 对 已提 问题 有一 定 理解 基 础上 的再次 提 问 ,以便 于 学 生更 准确透 彻地 理解 与掌握 相关 内容 。追 问是课 堂 教学 中对话 策 略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有 效 的课 堂追 问 有赖 于教 师对 追 问 内容 的精 心设计 、对 追 问方式 的精 确选 取 与追 问时机 的精准 把握 ,而这 又 源于 教 师正 确 的教学 理念 与灵 动 的教 学智 慧 。
后其 节 目” ,提 问应 由易而 难 ,层 层 递 进 。课 堂 追 问也 应 遵 循 先 易 后难 、 由简 而繁 、 由浅 入 深 的认 知 逻 辑 ,使所 学 内容 由点及 面 、 由表 及里 、由此及 彼渐 次 递进 ,体 现 循序 渐进 的教 学原 则 。为此 ,教 师 必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程中师生共成长--------宁夏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宁夏教育厅教研室葛建华一、启动与实施经教育部批准,我区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
为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自治区教育厅于2003年6月30日召开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启动。
1、广泛学习宣传,更新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搞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关键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因此,我们以转变思想观念为根本,把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作为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做到“教育内外结合,形式手段多样,宣传不留死角,重在宣传效果”。
一方面,立足教育内部,面向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宣传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消除疑虑与担心。
另一方面,为了给实验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们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了解、支持、配合新课程实验。
2、加强了课改工作的领导力度,提出“行政、教研并举,组织、制度落实”。
行政方面,成立了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厅厅长担任组长,教育厅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实验工作统一领导和协调。
与此相对应,市、校二级也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机构。
业务方面,由自治区教研室、市二级教研室成立了实验工作指导小组,加强指导研究。
3、成立实验工作项目组,研究课改启动工作,汇编《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
为保证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启动,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成立了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课程编排与学生选课指导”、“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与高考改革”、“社会传播与培训”六个高中课改实验工作项目组,针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所要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经过十个多月的努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等文件,汇编成《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不仅为普通高中顺利开展新课程实验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证,而且为全区高中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要求、特点提供了学习资料和比较全面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4、制定师资全员培训计划,努力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培训工作。
教育厅基教处、教研室、师资处协调分工,统筹制定了全区普通高中师新课程资培训计划,形成了自治区、市二级培训管理体系。
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
如选派校长、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新课程培训班学习、到教育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取经、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基础理论学习培训班以及分学科进行《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全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我们还把新课程基本理论以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的学习纳入全区高中教师的年度“继续教育”考核之中,加强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的培训管理力度,为新课程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及其对策问题1: 教学与评价的关系(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这个问题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1、对社会的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老百姓、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程度)2、学校行政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3、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信心不足,(方向、态度)4、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受传统高考的影响)原因是什么?1、方案的出台不及时(许诺的时间、四省都没及时出台)2、对高考、教学、课程改革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1、为了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高考改革和普通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促进高中学生打好共同学习基础,突出学生的选择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保证所有学生公平参与高考竞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制定宁夏2007年各科高考要求的有关说明(2005、3)2、为顺利推进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建立全区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关于高中新课程质量监测方案的说明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包括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即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的监测,其结果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和高校选拔学生的参考依据之一。
通过对全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促进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推进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调动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公平竞争,全面提高我区高中教育质量。
3、建立和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成长记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制定关于建立和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成长记录的指导意见(2005、4)问题2:课堂教学课时紧张。
宁夏在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用。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实际的教学时间都超过了规定时间,特别是模块④超得更多。
这个问题导致下列问题的产生(1)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教学负担过重。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校本教研仅限于如何上好课。
(2)课时紧张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已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3)课时紧张使学生负担加重,由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知识的编排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导致一些数学知识在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不足,没有这些必备知识的学习是有困难的,为解决这些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多数教师选择补充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原因分析1、教师的观念还有许多不适应新课程的地方,对“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学习不扎实,理解不到位,因此对“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造成教学有较大盲目性。
2、教师对“标准教材”与“大纲教材”的差异把握不准,往往把教材内容自觉或不自觉地按“大纲教材”去教,费时费力,对“标准教材”如何真正根据“标准”去教,对教材内容如何根据“标准”取舍,以及教学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用创造性的工作来解决。
3、对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有“恐惧感”,有些内容是现学现教,一般进行得较慢。
据笔者调查,银川市的几所重点高中,都是先教模块④(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而将模块③(算法与概率)调到后面去教了。
4、教法的改革成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来“探究”,尚没有很好地解决。
目前有“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情况。
学生主动探究一多,讨论一多,时间花费就多,教学时间就偏紧。
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宁可按旧办法教,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往往成了“应景”之作,成了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教师多年来掌握一些非常“拿手”的教学内容(如反函数)一些解题方法、技巧,整理的一些学习资料,在新课程教学中不一定用得上了,但仍不愿忍痛割爱,一遇机会,就想讲讲,就想教给学生,这样做,无疑会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6、教材的编排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时间。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中介绍新知识、新方法时,内容较浅显,例题难度也不大,但后面配置的习题数量多,难度大,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这些题,必须增加教学时间。
有些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时间确实不够。
较典型的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规定2课时,实在不够,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这一重要的基本概念,甚至形成“夹生饭”,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
教材中应用题的选用,值得考虑的地方较多。
教材中的部分应用题或太难(如模块①P53B组7题),或出现的时机不太合适(如模块①P46B组2,P5214(9)),或需要较多的其它学科的知识而数学知识应用却很少(如模块④P63例3),都为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影响了教学进度。
使用新教材的一些感受笔者另外写了一篇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只是想强调教材内容本身就对教学时间有较大影响,规定的时间往往不够用。
7、每班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水平悬殊。
这是又一影响教学时间的因素。
宁夏相当部分的学校高一年级每个班学生人数均接近70人,而水平相差很大。
据笔者了解,银川市各中学情况大多这样,越是重点中学,班额越大。
如何让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特别是一些数学底子差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成了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增加教学时间,将较难的内容放慢进度。
8、高考的正式方案尚未出台,对高考的疑虑影响了教学。
虽说高考的依据是“标准”,但具体的方案尚未最后敲定,教师仍不放心,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教师宁可讲得宽一些,深一些,教学时间自然也就多了。
9、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也应当考虑。
由于同时开好多门课程,因此,学生用在学习数学上的时间少了,预习这一环节跟不上,影响课堂教学。
另外,各学科相关的内容,没有协调解决。
学理化需要的数学工具知识不一定能及时让学生掌握,反过来,学数学需要的一些理化背景也没能在学相关数学知识前掌握。
如果各学科教材能协调好一些,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时间的支配都会带来好的影响。
解决的方法1、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标准”,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标准”。
教师不仅要真正掌握“标准”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标准”为准来进行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
2、教材的编写者,应更好地依据“标准”要求,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修订教材,让教材更符合“标准”精神,让教师使用时更方便,更放心。
3、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区分“标准教材”与“大纲教材”的不同,学会使用“标准教材”。
对教材哪些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让学生牢固掌握,哪些内容只须让学生了解,哪些习题应让学生练习,哪些习题可以选做或不做,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及取舍,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4、教学中,必须以“标准”为依据,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更要坚决杜绝以个人好恶来对待教材的现象。
教学中要紧扣“标准”,强化双基,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尽量去掉那些人为的技巧性的东西,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尽量突出数学的本质内容,让学生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