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1-25
目录
• 鲍鱼养殖概述 •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 • 鲍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鲍鱼养殖概述
鲍鱼养殖的重要性
经济价值
鲍鱼是一种高价值的海产品,养殖鲍 鱼可以为渔民和养殖业者带来可观的 经济效益。
营养价值
鲍鱼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矿物 质和维生素,被视为滋补佳品,市场 需求旺盛。
助其抵抗病原菌。
02
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
抗生素、抗真菌剂等。
04
生物治疗
利用益生菌、噬菌体等生物制剂 ,调节养殖环境微生物平衡,降
低病原菌数量。
综合管理策略
定期监测
对养殖环境、鲍鱼生长状况及病原菌 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相应措施。
养殖记录
详细记录养殖过程中的投喂、换水、 用药等情况,为后续管理和治疗提供 参考。
生。
合理投喂
根据鲍鱼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 ,合理制定投喂计划,避免过
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常见病害,可使用疫 苗进行预防,提高鲍鱼的免疫
力。
治疗措施
01
病原菌鉴定
一旦发现鲍鱼出现异常症状,应 及时进行病原菌鉴定,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鲍鱼养殖常见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鲍鱼养殖常见的疾病和治疗方法鲍鱼是我国原始的贝类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名贵的食材,在市场上也是很瘦欢迎的,但是在在养殖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疾病问题,那么鲍鱼常见的疾病有那些呢?
气泡病
在鲍的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由于投喂各种海藻;在光照强烈并且水流不畅时,由于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溶解于水中,如果达到饱和度的150%~200%,鲍就会发生气泡病。病鲍在上皮组织之下形成许多气泡。严重时鲍浮于水面,口部色素消退,齿舌异常扩张,身体固着不动;口、足、外套膜和上足膨胀,特别是上足变为鳞茎状,不能动;全身肌肉和结缔组织中都有气泡,血管也发生气泡栓塞;神经鞘与其内外相邻的组织分离,血细胞中的液泡扩大。患气泡病的鲍往往继发性感染弧菌病,加速鲍的死亡。气泡病主要危害幼鲍。
防治方法:主要在投喂大量海藻时应避免强光照射,并加大水流量,以防止溶解氧过多积累后发生气泡病。严防水质浑浊,保持水质洁净,禁止投腐烂饵料,可减少此病发生。在水温20℃上,交换量最低要保持在8~10倍以上。
投喂配合饵料要适当,不能过多。另外,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
少量气泡病发生,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换水量进行倒池,保证海水新鲜;②减少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50%),严重时可停喂配合饵料;③加强管理,彻底洗净和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洁净;④把饲育网箱彻底消毒,可用10~20毫克/升优氯净,把网箱浸泡3小时,然后取出晾晒,干燥以后把旧网箱换下来;⑤把死鲍严格清除出来,防止高蛋白分解后产生硫化物导致幼鲍死亡。
才女虫病
鲍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对策
※种植与养殖 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04141鲍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对策
王若璇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系,福建福州 350002)
摘 要:为了满足高端海产品市场的供应需求,鲍鱼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但期间产生的问题却层出不穷,其中鲍鱼疾病的综合防治成了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据此,笔者针对鲍鱼养殖存在的问题,浅析鲍鱼疾病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鲍鱼养殖;疾病;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6
1鲍鱼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水域污染加剧
海洋产业的发展及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进近海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下降及频发赤潮;鲍鱼养殖户在使用和管理养殖水时,未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便将其排入海,将造成水环境污染及不同养殖户的鲍鱼交叉感染疾病;投喂大量的人工配合饵料,会污染鲍鱼养殖的水环境,鲍鱼的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水环境的质量。
1.2 鲍鱼养殖品种缺新
2006年,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皱纹盘鲍,但近年来,皱纹盘鲍近亲繁殖情况严重,导致其种质退化及性状下降,如20个月的最大重量从200g降至100g及其夏季存活率仅为10%~50%,同时虽然绿盘鲍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优于皱纹盘鲍,但养殖户对其的接触甚少,致使在绿盘鲍的规模养殖上相对滞后。
1.3 营养与饲料研究滞后
在夏秋季节,鲍鱼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但目前,鲍鱼专用饵料的养分远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外加饵料的加工工艺滞后,导致饵料的卫生质量差及污染养殖水域,从而降低了鲍鱼的抗病能力。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
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措施。
1. 白病
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
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可以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
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
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
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
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患病的水产动
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
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
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
等症状。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
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满足
市场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环境、管理和其他因
素的影响,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疾病的防治和
预防措施也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对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疾病的发生不仅导致养殖动物的死亡率增加,还可能引起养殖水体的
污染,进一步危害其他生物和环境。此外,疾病的防治往往需要耗费
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疾病防
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常见水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杀伤力的一类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质量和水质的变化往往会诱发细菌性疾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合理控制水温、酸碱度和溶
解氧等因素;
(2)合理使用养殖场所和设备,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
(3)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寄生虫的存在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2)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3)定期检查和观察养殖动物的体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寄生虫感染的症状。
3.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危害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4鲍鱼的疾病与防治
疾病与防治
01.引发鲍病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引发鲍致病的原因,可归纳为鲍本身的体质,包括种的素质,如耐高、低温、抗病与健康状况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如敌害生物(细菌、病毒感染与寄生虫)的侵害;环境因素,如水质(水温、盐度、重金属离子及有害物质等超出鲍正常生活的耐受范围等)、机械损伤(剥苗、起苗)等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海水中病菌(尤其是弧菌)、病毒等是无处不在的,但只是数量多少,引发鲍病和适合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的条件不同而已。如果条件具备,这些病菌就会很快乘虚而入,在体内迅速繁殖,疾病才会发生。如夏季高水温超出鲍正常生活的耐受范围时间过长;管理不善造成残饵堆积,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大,鲍生活于低氧或缺氧的环境;又如,暴雨致使比重急速下降,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体质下降等,这些都是引发鲍病的原因和条件。鲍病的防治工作,一般都是从制止或减少这些致病因素的产生着手的。
02.什么是应激反应?有哪些症状表现?
应激反应是指生物对不良环境因素刺激的耐受达到或接近极限值时所表现的异常状态,而并非一种疾病,偏离鲍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就是应激源。应激鲍表现行为异常,如厌食、反常的昼出、上爬、生长停顿、对疾病抵抗力下降乃至死亡等。
在养殖的日常管理中,重视观察鲍的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和防止,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
03.怎样降低应激反应?
在经常变动的自然环境中,鲍也会因之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刺激不是过于剧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动物是可以通过生理机能调节逐步适应的。甚至在不断地适应过程中形成新的平衡,如皱纹盘鲍自黄海北部移植到福建海区,经过多年生长在适温范围的高限内,这种鲍就较之原来更能耐高温,这种特性被巩固成为更适于南方海区养殖的新品系。但如果这种刺激过于剧烈、持续时间过长,即使鲍不立即死亡,也会在应激中因能量消耗过大,机体抵抗力下降,在继后的时间里引发疾病陆续死亡。这种现象在鲍养殖中并非罕见,如在夏季高水温持续时间过长的年份,往往表现为高水温期行将过去时,鲍才开始陆续发病或瘦弱死亡。因此,在鲍养殖的防病工作中,第一步就
鲍鱼养殖的技巧与经验分享
鲍鱼养殖的技巧与经验分享近年来,鲍鱼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成为了养殖业中的一颗新星。鲍鱼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高营养价值,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要成功养殖出优质的鲍鱼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巧和经验。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鲍鱼养殖的技巧与经验,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选址与场地准备
鲍鱼生长的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选址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选址时应选择水质优良、潮差合适、无污染的海域。此外,还需搭建合适的基础设施,包括水池或水缸、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充足的光照和氧气供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根据鲍鱼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来合理规划养殖场地。
二、优质种苗的选择与养殖技巧
1.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体型适中、无明显疾病的种苗。种苗应该具备较高的耐逆性和抗病能力。
2. 饲料投喂:提供合适的饲料和充足的营养对于鲍鱼的生长至关重要。常见的饲料有海藻类、小型鱼类和贝类等。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量、均匀的原则,确保鲍鱼得到充分的营养。
3. 温度控制:鲍鱼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应保持水温在16℃-25℃之间。冬季水温过低时,可采取加温措施,确保鲍鱼正常生长。
4. pH值控制:鲍鱼对生长环境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7.8-8.5之间。可通过添加石灰等方式来调节水质的pH值,营造适宜的生
长环境。
三、疾病防治与水质管理
1. 疾病防治:鲍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如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病害等。应做好疫苗接种和预防工作,避免疾病蔓延。同时,
注意定期检查鲍鱼的生长状况,如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于鲍鱼的生长至关重要。应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作为一种高档海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鲍鱼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本文将详细介绍鲍鱼养殖技术,包括环境要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养殖鲍鱼。
一、水质与环境要求
鲍鱼对水质和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1. 温度:鲍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一般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盐度:鲍鱼对盐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27‰-34‰之间。
3. pH值:鲍鱼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一般为7.5-8.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水质清洁:鲍鱼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富含氧气的环境,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二、鲍鱼的饲养管理
鲍鱼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饲料选择:鲍鱼是杂食性动物,常见的饲料包括藻类、贝类肉和动物内脏等。同时,鲍鱼对饲料的香味有较强的选择性,因此在饲养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饲料。
2. 饲料投喂:饲养过程中,需根据鲍鱼的生长状况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3. 定时观察:鲍鱼的生长状态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定时观察鲍鱼的行为习性、食欲和外观等,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三、疾病防治
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因此疾病防治是鲍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
1.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虫会对鲍鱼的鳃片和皮肤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鲍鱼死亡。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药浴和环境消毒等。
鲍鱼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鲍鱼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在养鲍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疾病,已报道的主要病害原因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下面介绍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一)皱纹盘鲍脓胞病由河弧菌的感染所致。症状为足肌上有1-10个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高温季节,病情加重,短时间内即行破裂,破裂脓疱流出大量白色脓汁,镜检脓汁发现有运动能力的杆形细菌。并留下0.2-0.5厘米不等大小的深孔,使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此时病鲍附着能力差,或完全不能附着,食欲下降,直至翻转死亡。主要感染3-5厘米的皱纹盘鲍。治疗方法:(1)1.56x1/1000000氯霉素配合1.56x1/1000000的复方新诺明;(2)0.78x1/1000000,氯霉素配合6.25x1/1000000的氟呱酸;
(3)1.56x1/1000000的复方新诺明配合6.25x1/1000000的氟呱酸使用。
(二)鲍的溃疡病由溶藻弧菌感染引起,水中病原菌通过鲍的上皮组织进入体内,进而侵入血窦和神经鞘周围,症状为足、外套膜水肿及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足部、触手松弛,内脏团和足部萎缩,不能翻转直至死亡,感染3-5厘米的杂色鲍。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达60%,是我国目前流行较广的疾病之一。用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研制的CP95进行静水药浴,用8ppm,浸泡2小时,或隔离病鲍用浓度4ppm药液浸泡24小时。
(三)破腹痛由弧菌引起的。病鲍分泌粘液增多,外套膜
与鲍壳连接处变为褐色并易分离,严重时外套膜多在内脏角状体处破裂,内脏裸露,上、下足肌肉变软腐烂致死。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两片复方新诺明,首次加倍,另外,用1ppm 氯霉素也可。在下午5时施药,池内停止流水4-6小时,但应充气,连续5天。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2023-11-10
目录
• 疾病预防 • 常见疾病识别 • 疾病防治技术 • 疾病监控与记录 • 案例分析与应用
疾病预防
01
养殖环境管理
01
02
03
养殖池清洁
保持养殖池干净卫生,定 期清理池底淤泥,避免细 菌和病毒滋生。
水质监控
定期检测养殖水质,包括 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 等指标,确保水环境符合 鲍鱼生长要求。
温度与盐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盐度, 避免极端环境导致鲍鱼应 激和疾病发生。
种苗选择与检疫
种苗筛选
选择健康无病的种苗,避 免携带病原菌的种苗进入 养殖系统。
检疫程序
对引进的种苗进行严格的 检疫,确保不携带国家禁 止的病害和疫情。
隔离观察
对检疫合格的种苗进行隔 离观察,确保其适应养殖 环境,无异常症状。
没有故障或污染。
水质管理
02
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盐度,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
去除污染物和有害生物。
温度控制
03
保持养殖水体的适宜温度,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化学防治
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定期对养殖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
抗菌药
在发现疾病迹象时,使用抗菌药治疗鲍鱼,防止疾病扩散。
驱虫剂
在发现寄生虫感染时,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
养殖厂鲍鱼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技巧
养殖厂鲍鱼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技巧
鲍鱼养殖是一项繁重且复杂的工作,养殖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病害
的威胁。为了保证鲍鱼的生长和产量,预防和控制病害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养殖厂鲍鱼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技巧。
1. 病原体的筛选和防治
鲍鱼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养殖厂应该及时对鲍鱼进行
体表和内部的病原体检测,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同时要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养殖环境,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2. 饲料的合理配制
鲍鱼的饲料是影响其健康和抵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厂应该根据鲍鱼的
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选择饲料成分和配比。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饲料,防止饲料过期变质,降低鲍鱼发生病害的风险。
3. 水质管理
水质是鲍鱼生长的基本环境,水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鲍鱼的健康和免疫力。
养殖厂应该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此外,合理投放益生菌或其他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剂,也可以提高鲍鱼的免疫力。
4. 疫苗接种和免疫增强
疫苗接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手段。养殖厂应选择安全有效的鲍鱼疫苗,并依
据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接种。此外,也可以通过饲料添加或浸泡等方式,给鲍鱼提供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其自身免疫力。
5. 病鱼的及时隔离和处理
一旦发现鲍鱼出现异常症状,如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养殖厂应该及时将
病鱼隔离,并进行准确的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适用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浸泡、药物喂食等,进行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处理病鱼的排泄物和死亡鱼体,避免污染养殖环境。
08鲍鱼敌病害及防治
鲍的敌病害及防洽
在鲍苗种培育和养成过程中,敌害生物通过残食、寄生和饵料竞争等方式影响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但更为严重的是由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引起的鲍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暴发性流行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发现的鲍病较多,已有报道的病毒病主要有皱纹盘鲍“裂壳病”和杂色鲍“球状病毒病”两种,细菌病主要包括脓疱病、溃烂病等,另外还有真菌病以及寄生性敌害生物引起的疾病,对养跑业危害也较严重。
第一节敌害生物与控制
一、肉食性敌害生物
在鲍养殖环境中,有些肉食性生物喜食鲍苗或成鲍。如鱼类中的石绸、海膳、海娜等,甲壳类中的日本蛙、龙虾等,还有海星、章鱼、就鱼、红螺等。尤其是底播增殖过程中,它们的危害更大。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在投放鲍苗前最好由潜水员清理一下鲍苗投放区的敌害生物。
二、寄生生物
有些生物寄生在鲍内脏部,如寄居蟹,对鲍正常活动造成影响,严重的引起鲍消瘦、体弱。有些生物寄生在外壳上营固着生活,如才女虫、苔鲜虫、内刺盘管虫、藤壶、海鞘等,不仅影响鲍的外观,使品质下降,而且对鲍的生长等影响也很大。才女虫造成壳疏松或者穿孔,并引起继发性细菌病,造起鲍死亡。其他生物附着在鲍壳上,影响鲍活动,堵塞呼吸孔,影响鲍呼吸与代谢物排出,造成鲍缺氧死亡。这些附着生物的大量死亡还会败坏水质。目前尚没有根本解决的办法。i般养殖单位采取倒笼的方法,减少附着生物。
三、饵料竞争性生物
主要是食性与鲍接近的种类,如以大型藻类为食的海胆、螺。所以在底播增殖时要考虑海底容量。最好清理一下增殖区和鲍食性相似的种类。
鲍鱼养殖常见病脓泡病防治技术
鲍鱼养殖常见病脓泡病防治技术
病原为荧光假单胞杆菌、河流弧菌。发病初期,病鲍行动缓慢,摄食量减少,病鲍从养成板背面爬至养成板的表面或水池的池壁上。腹足肌肉颜色变淡,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白色球状脓泡,并有脓液溢出,肌肉溃烂坏死,最终导致死亡。在皱纹盘鲍的工厂化养成过渡期间,幼鲍脓泡病经常发生,但该病一般没有暴发现象。一般在8~10月的高温季节,此病发生较为严重。此外,水质混浊,换水较少,开口饵料不足的情况下,较易发生。
预防:
为防止此病发生,可选择健康鲍苗,保持环境条件的改良,投喂优质饲料,合理使用药物,可使用复方新诺明3.12克/立方米浸浴3小时,每天一次,连用3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治疗方法:
1.按每立方米复方新诺明6.25克或氟苯尼考3.12克。浸浴3小时,每天一次,连用3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进行下一次疗程。
2.按每立方米复方新诺明1.56克+氟苯尼考1.56克;或每立方米氟哌酸6.25克+氟苯尼考0.78克;或每立方米复方新诺明1.56克+
氟哌酸6.25克。浸浴3小时,每天一次,连用3天为一疗程。隔3~5大再进行下一次疗程。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随着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鲍与海参混养技术的提高,鲍养殖逐渐升温,但是要搞好鲍养殖就不能不注意病害的防治。鲍发病季节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为高峰期。为有效控制鲍病害的发生发展,现将本人掌握的鲍病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脓泡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季水温较高的季节,重点是壳长4~8cm的幼鲍和商品鲍,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以上。
1.1病症病位多发生在足面上,出现直径I~2mm的脓泡,有时2~3个,多者4~5个,用针尖挑破,冒出一股淡黄色脓水,如发现不及时,脓泡周围开始出现溃疡,最后导致死亡。
1.2病因多数是由细菌引起,特别是在7~8月份,水温在20~22℃以上发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有的地方在亲鲍促熟过程中发生脓泡病,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大批亲鲍死亡。甚至使育苗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
1.3治疗及预防预防脓泡病发生主要是控制海水中的细菌浓度,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臭氧发生器、生物膜过滤、紫外线等手段。把海水中的细菌清除,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对工厂化养殖的鲍要严格消毒,防止鲍机械损伤,细菌趁机侵入机体。在亲鲍促熟过程中,一旦发生了脓泡病,立即把饲育水温降至14℃,但对生殖腺异常饱满的种鲍要特别小心,温度要分为几个梯度下降,不能突变,以免引起种鲍产
卵行为,打乱育苗计划。同时采用5~8×10-6四环素药浴6个小时(停水加气)。
2气泡病
多发生在稚鲍和幼鲍培育过程中。
2.1症状幼鲍的内脏团沿内缘向纵深处出现气泡,能把内脏团边缘的外套膜稍稍顶起,如果发病严重每个幼鲍都产生气泡,能把波纹板浮出水面,把气泡用针尖扎破,有气体放出。
鲍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方法
鲍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方法
①及时加大流水量:提高海水的净化效果,如增加二级砂滤,除去回水的杂质等。
②发现鲍不上板,而且有死亡时,要立即更换板和网箱:换下的器材和工具用50ppm的高锰酸钾消毒,消毒后在日光下曝晒2-3天才可再用。
③发现鲍苗有病,可投喂药饵或药浴:将药品溶解后混入饵料中投喂.2-3天为一疗程;也可采用抗生素药浴,如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药浴时间30-60min,药浴时应充气。
④鲍苗剥离后死亡的防止:其死亡主要原因是药物麻醉造成毒害。目前,采用海棉,在升温的条件、鲍苗活跃时轻轻刷下,剥离后几乎无死亡。
⑤玻纹板上配合饵料异常的排除:应用海绵抹去残饵及粘液,以免鲍苗得病。
⑥鲍苗棱柱层和珍珠层,甚至呼吸孔互相连通,贝壳破碎的防止:其中主要原因是饵料中钙、磷总量调节不当,氨基酸成分调配不当;应该在回水池中适当增加钙离子的含量。此外,鲍苗密度过大、网箱与板发生磨擦等机械损伤也能造成上述现象。若及时疏散密度,加高波纹板的波高能有效地减少贝壳破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