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即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在气体中的浮沉条件。

2. 物体的浮沉判定:学习如何判断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以及如何计算物体的浮力。

3. 浮沉条件的应用:探讨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学会判断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并能计算物体的浮力。

3. 认识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状态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计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计算物体的浮力,让学生掌握浮沉条件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并计算浮力。

5. 浮沉条件的应用:探讨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F浮 > G,上浮;F浮 = G,悬浮;F浮 < G,下沉。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沉条件:F浮 > G,上浮;F浮 = G,悬浮;F浮 < G,下沉。

2.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七、作业设计1. 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并计算浮力:题目1:一个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石头的浮沉状态及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课题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单位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三个乒乓球、盐水、圆柱形容器、潜水艇原理演示仪学生:烧杯、水、盐、鸡蛋、泡沫塑料、蜡、铝箔、酒精灯、塑料袋。

有趣的魔术“一个乒乓球的浮与沉”对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学生动手实验,对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起思考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与G的关系得出物体的浮沉的实质:ρ液与ρ物的关系实验探究鸡蛋、铝箔如何在水中浮起来水中如何浮起来引入新课---生熟饺子的浮沉情况【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那一幅图是煮熟的饺子? 煮熟的饺子是浮在水面上的,刚下过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浮和沉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二、合作探究,建构知1.【演示实验】(1)将一个乒乓球用手拿着浸没在水中,放手学生观察借助学生说明方法的理由引出浮力应用学习 浮力的应用 根据上面铝箔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知道轮船原理交流讨论 根据什么方法使鸡蛋、铝箔浮起来让学生说明理由通过潜水艇浮沉的模拟实验,学生知道潜水艇原理通过让塑料袋浮起来的实验,学生知道气球和飞艇原理浮力应用的拓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 展示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小结 布置作业识(一)物体浮沉条件1.探究用F浮和G物的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2)【猜一猜】乒乓会怎样运动?浸没后:静止不动-----悬浮拿出来,用毛巾擦一擦,再次浸没在水中释放。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案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案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案物体浮沉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涉及到。

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应用十分广泛,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1. 浮力大于重力。

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也就是说,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时,其体积将会增大以排开与其体积相等的液体,从而所受的浮力将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才能浮起来。

2. 密度相同的液体,重力相同的物体在液体中等体积时所受的浮力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液体中,物体的相对密度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大,从而物体浮起来的几率就会增大。

3.物体的形状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物体的形状将改变液体所反向作用的垂直面形状,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随着物体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例如,球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所受重力相等,因为液体在球体上施加的浮力垂直于施力面,是恒定的。

而如果物体的形状不规则,例如艇船,因为其底部承托液体更多,所以受到的浮力会更大。

4.液体中的密度与温度。

液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同样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几率也会随着液体密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例如,在水中,冰的相对密度比液态水的相对密度小,因此它浮在水中。

二、物体浮沉的应用1. 船舶和潜艇的浮沉原理。

船舶的船体首尾高低不同,以船底为圆弧形,体积较大,重心较低,从而使船体产生浮力,船才可以在水上行驶。

潜艇通过控制内部的水的加入和排出,达到增加或减少浮力的目的,从而使其在水中浮起或沉下。

2. 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气球和飞艇的浮力是由于气球内部的气体向外施加压力,从而排开空气承受来自重力的力量,实现相对轻松的飞行。

3. 人类潜水浮沉。

当潜入水中时,人体感受到渐增的水压,并且受到来自水力方向的总浮力(浮力是由于呼吸时所吸入的空气产生的肺部体积增大而引起的)较小,从而身体将变得更加沉重。

人潜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气或吸气的方法达到浮沉的目的。

4. 多孔材料浮沉原理。

多孔材料通常有较大的浮力,可以被用来制作救生衣和救生圈等救生用品。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案标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能够应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物体的浮沉概念,提问学生对浮沉现象的了解和观察。

-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 解释物体浮沉的条件,即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的关系。

-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不同情境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涉及的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等因素,并计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 让学生讨论实例中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浮沉实验,提供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物体。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 检查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和拓展延伸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案扩展:1. 配置更多实例和实验,以增加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探究浮沉条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浮沉现象进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重力、浮力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充满了探究欲望。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浮沉现象,如硬币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组织小组分享和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反思,如思考自己是否理解了浮沉条件,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状态,如何测量浮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浮沉条件。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浮力产生的原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引导学生总结浮沉条件。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学会如何测量浮力。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船舶的浮力原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热气球的动力原理等。

七、课堂作业a. 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b. 为什么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c. 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会浮起来?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总结实验操作技能。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浮沉条件应用于实际生活。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操作技能。

2. 学生解答作业的评价: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物体下沉: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鸡蛋的重力大于鸡蛋所受的浮力,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下沉。

向水中加盐,使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因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增大浮力还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方法。

针对训练:1.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0.5_____N。

(g=10N/kg)2.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水溢出,则( C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C.物块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探究点二:浮力的利用:(难点)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轮船的发明(1)观察课本图10.3-5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将橡皮泥捏成船,增大空心部分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4.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了解其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潜水艇模型、密度计模型、实验器材(如石头、金属块、泡沫块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发学生对浮沉问题的思考。

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物体浮沉的应用:介绍潜水艇、密度计等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3.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 答案:(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判断浮沉情况。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1.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问题探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浮沉条件及相关知识。

2.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物体浮沉条件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

2. 实验1: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2:向水中加入盐,再次让孩子们进行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5. 练习:让孩子们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浮沉现象,并尝试解释。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浮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实验是这堂课的核心,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浮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浮力公式的推导过程,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思考。

2.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的大小?2. 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物体使其在液体中达到最大的浮力?3. 介绍浮力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船舶设计、潜水艇等。

七、课堂互动与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讨论其原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如将一个苹果放入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苹果的浮沉现象。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
3.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浮沉现象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浮沉条件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不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如何利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的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计算公式为F_b = ρ_liquid g V_displaced,其中F_b 为浮力,ρ_liquid 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_displaced 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浮沉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浮沉现象的问题。

2.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水、小石头、泡沫块、船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演示物体的浮沉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会上浮或下沉。

2. 讲解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即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一条件解释浮沉现象。

3.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等。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 浮沉条件: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浮力小于重力:下沉2. 浮力计算公式:F_b = ρ_liquid g V_displaced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浮沉现象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1.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2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沉条件2. 浮沉现象的应用2.1 船舶的浮沉原理2.2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2.3 密度计的原理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推导,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沉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轮船、潜水艇等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思考。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浮沉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船舶、潜水艇、密度计等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浮沉条件,并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浮沉现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探究浮沉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浮沉现象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3. 案例资料:关于船舶、潜水艇、密度计等应用浮沉条件的资料。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物体浮沉条件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通过实验演示浮沉现象,让学生观察并验证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掌握利用浮力进行物体浮沉判断的方法。

3. 理解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浮力的概念。

2. 浮力的计算方法。

3. 盛装有水的容器。

4. 不同密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让学生思考浮沉是由什么决定的。

1. 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装有水的容器,并让学生思考浮沉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 解释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 解释浮现现象: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时,物体会沉没。

2. 浮力的计算方法- 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即F=ρVg(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有关。

3. 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分组让学生讨论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并汇报讨论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为什么气球能漂浮在空气中?- 提供以下应用领域的例子:设计船体结构,气球制作,潜水装备设计等。

总结: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简要总结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拓展:给学生出示其他浮沉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应用物理原理进行浮沉判断。

课堂作业:1. 思考并描述一个与浮沉有关的日常生活场景。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

3. 查找一个关于利用浮力的应用的案例,并写一篇短小论文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利用浮力进行物体浮沉判断的方法,并理解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应用案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物体浮沉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3. 物体的浮沉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2.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如何计算浮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物体浮沉的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浮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浮沉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观看或亲自进行浮沉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5. 应用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浮沉条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物体的浮沉,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浮力?2. 讲解其他涉及浮力的现象:如气泡上升、水中物体受力分析等。

3. 分析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七、案例分析1. 给出实例:如轮船、气垫船、潜水艇等,让学生分析其浮沉原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中的浮力计算和应用。

3. 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救生设备,使其在水中具有稳定的浮力?八、课堂互动1.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实验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沉现象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浮沉现象的定义。

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浮沉现象。

通过实例展示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沉现象的定义。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浮沉现象?3. 分享一些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

第二章:物体的浮沉条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沉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沉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第三章:浮力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力现象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浮力原理的定义。

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力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浮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力原理的定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浮沉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浮沉现象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浮沉现象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通过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底。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验证浮沉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测量工具(如电子秤、量筒等)。

2. 教学课件:浮沉条件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3. 参考资料:有关浮沉条件的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步骤:1. 课堂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浮沉条件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填写实验报告。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物理《10_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理《10_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理《10_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和条件;2.掌握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方法;3.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学会运用物体的浮沉原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5.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2.物体的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3.物体的浮力计算;4.应用:浮力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2.物体的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3.物体的浮力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实验:准备一个透明的长方体容器,一些可以浮沉的物体,一盆清水;2.教学资源:PPT、教学视频、实验视频。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提出浮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概念解释(20分钟)通过教学视频或PPT,向学生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并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浮力的条件。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验探究(30分钟)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物体的浮沉实验。

指导学生将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并判断物体浮沉的条件。

4.知识巩固(2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物体的浮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然后,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5.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教学视频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实际应用。

比如:船只的浮沉、水下潜水器的浮力控制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讨论和互动。

六、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阿基米德原理
2、平衡状态及其受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题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10.3—1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物体上浮:F浮> 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悬浮:F浮 = G物
问题2:
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物体下沉: 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思考:
1、沉到容器底的物体受那几个力?
2、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漂浮,漂浮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如何?为什么?
探究点二:浮力的利用:
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轮船的发明
(1)观察课本图10.3-5 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轮船原理:采用增大空心部分的体积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合作探究】
.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受到浮力大小变吗?为什么?
问题2:潜水艇原理是什么
【合作探究】
潜水艇通过什么方法实现上浮和下潜?
潜水艇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不变,上浮时将舱内的水排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下沉时向舱内注水,浮力大于重力而下沉。

问题3:气球和飞艇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的气体。

高空探测气球充的是氦气,热气球充的是热空气。

飞艇充的是氦气。

作业:
P60 1、3、4、5
板书设计: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上浮:F浮>;ρ物<ρ液;
物体下沉:F浮< G物;ρ物<ρ液;
物体悬浮:F浮 = G物;ρ物<ρ液;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
2 、潜水艇
通过注水或排水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下潜和上浮时受到浮力不变。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里充的是密度小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