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9f3be0c9b6648d7c1c74689.png)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6ce61bf61fb7360a4c659f.png)
山中留客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 , 有何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浪淘沙‧怀旧 (李煜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 有何特点 ?(2“ 山青花欲燃” 一句中“ 欲” 字用得十分传神 , 请简要赏析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 、“断” 、“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 孤” 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e4e0c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d.png)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3a0ab27192e45361066f588.png)
5.绝句 杜甫)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何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何特点? 答:景物:江、鸟、山、花. 景物: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 “山青花欲燃”一句中“ 传神,请简要赏析 请简要赏析. 传神 请简要赏析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 动态,摇曳多姿. 动态,摇曳多姿.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谁的口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浪淘沙‧ 李煜)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 望者的希望. 望者的希望.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d937b561252d380eb6ea0.png)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https://img.taocdn.com/s3/m/5549635502d276a201292e4b.png)
中考课外古诗词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2.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分)【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分)(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
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完整版)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17e59baf1ffc4fff47ac25.png)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照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边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完收效?2、“江桥掩映暮帆迟”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张开联想和想象,作出详尽的描述。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 ,但本诗的后两句不相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解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行。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表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解析。
2、这首诗经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诱惑。
日暮征帆哪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况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诱惑”做简要解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酒店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创建出与除夕夜欢欣聚会夜截然相反的境地?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必然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到作用?请简要解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解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宁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后两句写得饶有兴趣,请作详尽赏析。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cb01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8.png)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词曲鉴赏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词曲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cd29c5bcc22bcd127ff0c09.png)
古诗词曲鉴赏三轮拓展课外古诗词曲分类阅读训练写景抒情类1.[2020·绍兴改编]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5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分)2.[2020·德阳]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5分)终南山[唐]王维太乙①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
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2分)3.[2020·凉山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6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分)(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例子分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c312e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5.png)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 ,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 .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 ,有人说它“奇绝” ,也有人说它“浅俗” ,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8.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192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c.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7d8fe2de80d4d8d05a4f08.png)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田园生活类: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辋川①六言(其五)[唐] 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③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③五柳先生: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因其屋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先生。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景物,试分析写景的角度以及所描写景物的特点?(3分)(2)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用典,请分析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
(3分)1.这两句是从远景角度写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人烟稀少、苍凉孤寂的特点。
2.诗的三四句运用颜回、陶渊明的典故,委婉地抒发了一个隐士安贫乐道的情趣。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①浴蚕②去,闲看中庭栀子③花。
【注释】①相唤:互相呼唤。
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③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2)“妇姑相唤浴蚕去”已经点明山村农事的繁忙,但诗人却说“闲看中庭栀子花”,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描绘的是诗人于蒙蒙细雨中走进村庄,远远的便听见雨中传来几声鸡鸣,山村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的乡村里妇姑相互呼唤着去蚕浴,唯有庭中栀子花独自摇曳的乡村之景。
2.不矛盾。
“闲看中庭栀子花”一句从侧面落笔,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出人们忙于农事的情景。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①到柴扉。
小童一棹②舟如叶,独自编阑③鸭阵归。
【注释】①烟暝:烟霭,云气。
②棹:船桨。
③编阑:阻拦,赶拦。
(1)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哪个时段的乡村景象?突出乡村此时怎样的特点?(2分)(2)请简要分析“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情感。
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考点专练:_课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考点专练:_课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c265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b.png)
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考点专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山望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雄奇瑰丽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B.首联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
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C.颈联这两句写诗人赏玩忘归,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
“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D.尾联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
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1)相传这首诗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七岁女孩所作。
请说说她是如何表现“离情别意”的。
(2)小诗人所“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以她的口吻作描述。
(3)假如你就是七岁女孩送别的兄长,请给她留一句话以表惜别。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感遇①(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⑤。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
②葳蕤:茂盛。
③皎洁:皎明洁净。
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
⑤闻风:借用典故。
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下列对本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
B.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比兴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
C.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716fe80b84ae45c3b358cf5.png)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照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样不同的情态?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山中问答(9训练5已用)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9训练2已用)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9训练3已用)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A.《蒹葭》 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9训练4已用)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___ 和 ___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
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
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上【明】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三已用)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二已用)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五已用)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参考答案1.(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C;“簌簌衣中落枣花”句,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襟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飘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的安适与陶醉,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喜爱。
2.(1)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
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3.(1)C(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知识.《城南》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蒹葭》是古体诗,《将进酒》是古体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属于七言绝句,《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属于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