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免疫学应用

合集下载

白介素12论文(医学免疫学)

白介素12论文(医学免疫学)

白介素12的研究新进展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西医临床医学2008013020李玉兰 2008013175魏晓娜摘要:白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等发生反应而产生,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IL-12能激活NK 细胞、T细胞,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介素12;T细胞;增殖;凋亡;抗肿瘤1、IL-12的发现与命名1989年,一项实验室的证据发现细菌感染或人EB病毒转染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在内环境中产生一种因子,它能诱导干扰素-γ(IFN-γ)生成,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生长。

在分析EBV转染的细胞系所分泌的因子时,NK细胞刺激因子(NKSF)被证实介导了人的T细胞与NK细胞的几种生物活性:诱导生成IFN-γ;增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对静息T细胞有致有丝分裂作用。

NKSF在佛波酯刺激的EBV转染的RPM-8866细胞系的介导下有血中提纯,它有异源二聚体分子结构。

EBV转染的B细胞系协同白介素-2从大量可的松处理后的T 细胞诱导生成淋巴细胞激活杀伤细胞(LAKC)时,证实存在一种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

提纯并克隆CLMF的编码基因证实NKSF与CLMF是同一种细胞因子,现在统一命名为白介素12.【1】2、IL-12的分子结构IL-12是分子量为70KD(P70)的异源二聚体分子,由分子量分别为40KD(P40)与35KD(P35)的两条糖基链经二硫链连接组成。

P35cDNA序列编码一条21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成熟蛋白分子量为27500,包含7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3个可能的N 端糖基化位点。

P40cDNA序列编码一条328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N端的残基1-22为疏水信号肽部分,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4700,包含10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4个可能的N端糖基化位点,以及一个理论上的肝素结合位点。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手段来深入了解和探索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和治疗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免疫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实验方法,以及它们在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免疫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免疫细胞、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可以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入侵的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而抗原则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在免疫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ELISA等。

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目标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则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免疫吸附技术,可以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和活性水平。

除了这些基本方法,免疫学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例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通过实验手段,我们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免疫细胞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提取、修饰和培养免疫细胞,并将其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此外,免疫学实验还有助于研发和评估新型的免疫药物和疫苗。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并评估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潜力。

免疫学实验在疫苗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免疫细胞对疫苗的反应和效果,我们可以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
•产生IL-3和GM-CSF; •产生TNF-α、LTα和MCP-1等
⒉Th1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作用
产生IL-2等,促进Th1、Th2、CTL和NK细胞等活化和增殖,
从而放大免疫效应; 分泌IFN-γ促使B细胞产生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进一步增强巨 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⒊Th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 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MHC限制性
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
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
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
一、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
CTL杀伤靶细胞的电镜照片
三、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
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为 CD45RA-CD45RO+,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
后,可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产生更快、更强、更有效的再次免疫应答。
•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
给CD4+T细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提呈
给CD8+T细胞识别。
二、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结合
(二)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一)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结合
T细胞利用表面的黏附分子(LFA-1、CD2)
与APC表面相应配体(ICAM-1、LFA-3)结
Th2细胞
Tregs Th17细胞 记忆性T细胞
Th0细胞

1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免疫调节、感染与免疫、应用免疫学-12、16章、第4篇

1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免疫调节、感染与免疫、应用免疫学-12、16章、第4篇

对应答的感知是启动调节的前提, 对应答的感知是启动调节的前提,免疫系统具有感 知自身应答的强度并实施调节的能力, 知自身应答的强度并实施调节的能力,这是免疫系 统在识别抗原、 统在识别抗原、启动应答和产生记忆之外的另一项 重要功能。 重要功能。 在感知基础上出现的调节,包括正向和负向两个方 在感知基础上出现的调节, 面。 感知和调节可以由免疫系统自行实施, 感知和调节可以由免疫系统自行实施,并不依赖外 界的力量。所以, 界的力量。所以,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本身具有的 能力。 能力。
诱生原因
特异性
免疫抑制:无抗原特异性, 免疫抑制:无抗原特异性,对所有抗 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同一抗原物质,即可以是耐受原,也可是免疫 同一抗原物质,即可以是耐受原,也可是免疫 耐受原 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 剂量、 抗原的理化性状、 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剂量、进入机体 途径、机体遗传背景等因素。 途径、机体遗传背景等因素。
第 2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后,所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 初次应答后
接受的活化信息及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于免疫系统 ,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强烈、持久地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 接受相同抗原刺激, 迅速、强烈、持久地 发生应答。 发生应答。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免疫耐受可在特定情况下建立和维持, 免疫耐受可在特定情况下建立和维持, 也可因致耐因素消失而被终止, 也可因致耐因素消失而被终止,并逆转为抗 原特异性应答状态。 原特异性应答状态。 抗原和机体因素是决定耐受维持和终止 的关键因素。 的关键因素。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3)致死性攻击
CTL杀伤靶细胞存在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 以后者为主。CTL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
①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穿孔素 颗粒酶
靶细胞膜穿孔 靶细胞膜不可逆性损伤
进入靶细胞 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 介导靶细胞凋亡
穿孔素(perforin)
② FasL/Fas途径、TNF-TNFR
活化CTL---FasL 靶细胞---Fas
IL-2是促进活化后T细胞增殖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1、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初始CD4+T细胞
抗原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IL-2+IL-2R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IL-12,IFN-γ
IL-4
分化成Th1 分化成Th2
2、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 Th细胞依赖性 靶细胞一般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
– 依赖Th:主要 为初始CTL
第三节 T细胞的免疫效应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二 CTL的免疫效应 三 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生物学意义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一)Th1细胞的效应
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反应或迟发型炎症 反应
• 直接接触诱导CTL分化 • 释放CK募集和活化 Mo/Mφ、淋巴细胞,诱导 细胞免疫
辅助体液免疫 清除蠕虫䓁
哮喘等变态反 应性疾病
固有免疫
抗细菌、真菌和 病毒
银屑病、炎症性 肠病、多发性硬 化症、类风湿性
关节炎
辅助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损 伤和疾病
负性免疫 调控
维持免疫 应答适度 性、防止 自身免疫

高中生物《免疫学的应用》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高中生物《免疫学的应用》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一、疫苗(1)定义(2)种类:灭活病原体、减毒病原体、DNA疫苗等二、器官移植(1)定义(2)条件:配型(供体与受体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免疫抑制剂(3)面临的问题:免疫排斥、供体器官短缺三、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注射抗原(菌苗、疫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体(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2)免疫诊断检测病原体、肿瘤标志物(3)免疫治疗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问答:1. 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答案】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2. 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答案】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3.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答案】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4.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

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答案】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精品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12.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应答

12.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应答
BCR(SmIg)直接与抗原特异结合
B细胞
T细胞
B淋巴细胞对TD-Ag的应答
B细胞的活化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抗原刺激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
B细胞激活信号
B细胞激活第一信号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Ag的应答
抗原刺激

B细胞→活化B细胞--→浆细胞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
B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 合成、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的特 异性免疫效应称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介导细胞 B细胞 诱导抗原 TD-Ag、TI-Ag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Ag的识别
子特异性识别抗原 肽 – MHC分子复合 物)
MHC限制性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抗原的
加工提呈)
MHCⅠ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给CD8+T MHCⅡ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给CD4+T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由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靶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或肿 瘤抗原为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 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自身的 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内源性抗 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 +T细胞识别。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效应阶段
抗原的清除 在抗体、细胞因子、效应T细胞、补体和
吞噬细胞等共同参与下,将抗原清除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介导细胞 T细胞 诱导抗原 TD-Ag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4
三、免疫耐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 免疫耐受: 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又称负免疫应答。 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又称负免疫应答。 不同于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 不同于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
耐受原(Tolerogen):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耐受原( ):
12
四、Ts细胞的作用: Ts细胞的作用: 细胞的作用
• Gerson等发现: 等发现: 等发现
– 大剂量 大剂量SRBC注射小鼠后,使Ts细胞被活化 注射小鼠后, 注射小鼠后 细胞被活化 – 导致对SRBC的免疫耐受。 导致对SRBC的免疫耐受 的免疫耐受。
• 能合理解释人工诱导耐受现象。 能合理解释人工诱导耐受现象。
13
第四节、 第四节、研究免疫耐受的实际意义
一、探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探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降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 2、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的防治 、 3、抗肿瘤免疫 、
14
思考题: 思考题
• 1.名词解释:免疫耐受、免疫缺陷、免疫抑制、 .名词解释:免疫耐受、免疫缺陷、免疫抑制、 克隆排除、克隆无能。 克隆排除、克隆无能。 • 2.简述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简述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 3.简述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及形成机制。 .简述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及形成机制。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克隆无能(
• 针对自身或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存在, 针对自身或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存在, 克隆失活, 但处于不应答状态,又称克隆失活 但处于不应答状态,又称克隆失活, 见于: 见于: 协同刺激因子表达不良。 1. 协同刺激因子表达不良。

12门医学整合课程

12门医学整合课程

12门医学整合课程摘要:一、引言二、什么是12 门医学整合课程三、12 门医学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1.解剖学2.生理学3.病理学4.药理学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6.预防医学7.医学遗传学8.医学影像学9.医学检验学10.内科学11.外科学12.妇产科学四、12 门医学整合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12 门医学整合课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12 门课程的学习,医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12 门医学整合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什么是12 门医学整合课程12 门医学整合课程是指在医学教育中,将医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形成的一个包含12 门课程的教学体系。

这12 门课程分别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预防医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内科学、外科学和妇产科学。

三、12 门医学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1.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

2.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3.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

4.药理学:研究药物的化学、药效、毒性、应用和代谢等方面的学科。

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免疫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学科。

6.预防医学:研究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7.医学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中的作用的学科。

8.医学影像学:研究利用X 光、CT、MRI 等成像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9.医学检验学:研究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0.内科学:研究内脏器官和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11.外科学:研究外伤、炎症、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12.妇产科学: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完整版)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完整版)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一、概述【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易发生免耐受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X型题】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E.防止肿瘤发生二、抗原【A型题】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A.<10kDB.< 9kDC.=10kDD.>10kDE.>100kD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3.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A.人与人之间B.动物与动物之间C.植物与植物之间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E.不同种属之间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A.自身耐受的终止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D.免疫应答被抑制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量大D.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9.HLA是人类的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肿瘤抗原E.佐剂10.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是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C.只能诱导体液免疫D.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具有多个表位11.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分子量大小C.异物性D.结构的复杂性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X型题】1.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大面积烧伤B.大面积冻伤C.电离辐射D.药物E.感染2.隐蔽抗原包括A.脑组织B.眼晶状体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精子E.干细胞3.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三、抗体【A型题】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VHB.VLC.CHD.CLE.VH(可变区)和VL2.下列备选答案中,哪个是错误的A.分子量最大的是IgMB.血清含量最高的是lgM (是IgG)C.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的是IgMD.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E.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IgM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 FcR结合,并介导1型超敏反应的 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4.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5.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6.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8.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键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键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9.人类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Ig类别是。

高中免疫学应用试题及答案

高中免疫学应用试题及答案

高中免疫学应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调节体温B. 维持血压C. 识别和清除病原体D. 促进伤口愈合2. 以下哪项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A. 皮肤和黏膜B. 脾脏C. 肝脏D. 淋巴结3. 哪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效应细胞?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血小板D. 神经细胞4. 人体初次接触某种病原体时产生的免疫反应称为:A. 初次免疫B. 再次免疫C. 特异性免疫D. 非特异性免疫5. 以下哪种疫苗是通过减毒或灭活病原体制成的?A. 亚单位疫苗B. 重组疫苗C. 活疫苗D. 灭活疫苗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主要由B细胞产生。

8. 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_______细胞。

9. 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对再次入侵的同一病原体的_______反应。

10.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或_______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免疫应答的过程。

12. 描述免疫耐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3. 解释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并给出一个例子。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讨论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15. 分析免疫缺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A5. D二、填空题6.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炎症反应7. 免疫球蛋白8. T淋巴9. 加快和增强10.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三、简答题11. 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识别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识别阶段是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反应阶段是免疫系统激活,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抗体清除病原体。

12.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不产生免疫反应的状态,其重要性在于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13.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如风湿性关节炎。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是研究和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对外界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揭示机体的免疫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检测、分离和定量抗原或抗体。

根据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原理,可以通过免疫沉淀、电泳、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来分离和检测抗原或抗体。

同时,还可以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来检测和定量微量物质。

二、常用实验方法1. 免疫沉淀法:该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载体(如蛋白A、蛋白G等)结合,经过离心沉淀后,可以分离出抗原和抗体。

2. 免疫电泳法:该方法将待测样品经过电泳分离后,利用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形成免疫沉淀带。

通过电泳分离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抗原的检测和分离。

3. 免疫荧光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弱来检测抗原的存在和定量。

4. 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可见的产物,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三、应用领域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诊断: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患有某种疾病。

2. 疾病预防: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疫苗的研制和评价。

通过检测疫苗接种后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定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为疫苗的改良和研发提供依据。

3. 药物研发: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评价。

通过检测药物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毒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2-鱼类免疫

12-鱼类免疫

• 凝集素和沉积素
鱼类具有相对非特异性自发产生的固有凝 集素,属于蛋白质或糖蛋白,在理化、生物学 和抗原特异性方面均不同于抗原刺激物产生的 免疫球蛋白。凝集素能够与碳水化合物和糖蛋 白结合,是机体自然防御机制中原始的识别分 子和免疫监督分子
•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鱼类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干扰素, 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但在不同的 细胞间具有相对的抗病毒特异性
2.吞噬细胞
• 鱼类吞噬细胞也是组成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关键 成分,在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 用。吞噬细胞作为辅助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 各种粒细胞
(1) 单核细胞
具有较多的细胞质突起, 具有较强的黏附和吞噬能 力,能在血流中对异物和 衰老的细胞进行吞噬消化; 它是在造血组织中产生并 进入血液的分化不完全的 终末细胞;环境污染或疾 病感染都能引起鱼类血液 中单核细胞数目的显著增 加
• 表皮
表皮层位于黏液层下,由四层细胞组成, 最外层为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层。鱼类的表皮层 不出现脱落的死细胞层,在该层下面,就可见 到有丝分裂,这是鱼类和哺乳动物所不同的.
• 真皮
真皮位于基底膜下,是皮肤的另一层保护屏 障。这层皮肤由散布的结缔组织组成,同时布有 毛细血管,这有利于鱼类的体液免疫功能
(2)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可 以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 巨噬细胞接触病原微生物 后,能够生成肿瘤坏死因 子
对鱼类巨噬细胞凝集或黑 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的检测, 可以成为衡量鱼体健康水 平及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 标志
(3)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前体产生于造 血淋巴器官,随血液循环进入 不同器官如鳃和肠道,然后分 化成粒细胞 鱼类嗜酸性粒细胞与哺乳动物 的肥大细胞有相似性,具有吞 噬能力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生物分子检测和定位的技术。

它采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顺反应原理,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分子。

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顺反应原理,即对一种特定抗原有高度选择性的抗体与组织样品中的该抗原相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这种信号可以是产生光学、荧光或颜色改变等形式。

应用1.生物医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是研究生物医学领域中蛋白质分子组学的基础技术之一。

2.临床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通过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细胞表面分子和内分泌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诊断。

3.药物制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药物分布和作用机制。

例如,在研究心血管药物时,可以用抗体检测受体的表达和分布,从而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

优点1.高度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特定分子,避免了其他分子的干扰。

2.高灵敏度: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分子,并精确定位其位置。

3.多样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分子种类的检测和定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局限性1.抗体交叉反应:某些抗体可能对多种分子有交叉反应,导致误判。

2.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对结果产生影响,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化。

3.价格昂贵: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抗体相对价格较高,加上试剂盒和设备的购买,成本较高。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种技术可以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全面解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步骤1.标本制备:首先需要采集组织样本,处理后制成组织切片。

2.抗体处理:挑选合适的抗体,经过处理(如荧光标记、酶标记等),制成特定的抗体试剂。

3.特定抗原检测:在组织切片上滴加特定抗体试剂,进行特定抗原的检测。

4.反应信号检测:根据抗体的标记方式,进行相应信号的检测。

白介素12的抗肿瘤机

白介素12的抗肿瘤机

预存免疫的状态决定IL-12或Cy+IL-12疗效
免疫细胞转导试验步骤
正常供体小鼠
肿瘤疫苗
T细胞缺失受体小鼠
肿瘤接种
14 day
肿瘤接种
T cell
输入T细胞
2 day
IL-12/Cy+IL-12 治疗 治疗效果?
排斥接种
预存免疫在白介素12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输入细胞
无 未分化T细胞 未分化T细胞 未分化T细胞 肿瘤特异T细胞 肿瘤特异T细胞
抗原集中释放期
单独化疗有效期 -2 0 7
14
有效 无效
抗肿瘤T细胞过继
化疗后伴随的肿瘤坏死
MCA207肿瘤对照
环磷酰胺3天后
化疗后局部注射树突细胞可以提高疗效
对照
肿 瘤 大 小
Cy Cy+ DC (6天) Cy+ DC (2天)
化疗开始后天数
过继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是否被化疗释放的肿 瘤抗原激活?
抗原集中释放期
单独化疗有效期 -2 0 抗肿瘤T细胞过继 局部树突细胞注射 7
14
有效
无效
化疗激活抗肿瘤免疫的直接证据
• 体内测试:Winn氏法检验脾细胞抗肿瘤活性 • 体外测试:肿瘤抗原刺激下的T细胞干扰素释放 • 瘤内检验:化疗前后T细胞浸润对比
Winn氏法检验脾细胞抗肿瘤活性
• • • • • 肿瘤与脾(免疫)细胞混合后接种 无抗肿瘤能力的脾细胞能促进成瘤(feeder) 有抗肿瘤能力的脾细胞能抑制成瘤 抗肿瘤能力是否特异可以用不相关肿瘤做对照 特异性表明是T细胞应答
白介素12 结合化疗治疗 32天小鼠MCA207肿瘤模型:治疗前
环磷酰胺加白介素12(Cy+IL-12)治疗一周

医学免疫学-第12章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第12章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周边:粘附分子。
免疫突触形成的三个阶段
免疫突触的特征和作用
TCR-CD3+pMHC LFA-1/ICAM-1
• 增强TCR和pMHC相互作用的亲合力 • 促进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 • 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效应的有效发挥
T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胞 对 TCR搜索特异性Ag肽-MHC复合物
• 促进IL-2基因转录,稳定IL-2 mRNA。 • 抗原识别时缺乏第二信号,则导致T细胞失能。
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理论
APC
T cell
CD4 / CD8
1
MHC
TCR
2
B7
CD28
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T细胞识别抗原,特异性信号
1+2=Full activation
协同刺激分子 促进IL-2基因转录、稳定IL2mRNA,明显促进IL-2合成
外源性抗原 APC 内源性抗原 APC
MHC II+肽 MHC I+肽
CD4+Th细胞 CD8+CTL
二、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二)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一)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 粘附分子配对; • 作用可逆且短暂;
LFA-1 ICAM-1
二、过程(三个阶段):
1.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2.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3.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主要内容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
1个中心,2个信号,3个阶段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它可以促进NKC和CTL的活性,能刺激T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尤其是IFN-γ。

因此在抗肿瘤及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但是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直接应用IL-12具有全身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就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IL-12的生物学功能IL-12是一种分子量为70KD糖蛋白,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激活的CD8+或CD4+T细胞及CD56+NK细胞表面。

IL-12具有多种重要功能:①促进巨噬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功能。

②调节Th1/Th2的应答。

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

其适当的比例有利于机体的免疫应答。

③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使NK细胞协同IL-12促进LAK细胞、CTL的形成,增强机体对病原、肿瘤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

④最新研究表明,IL-12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IL-12在没有免疫作用参与时仍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推测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来实现的[1]。

IL-12与肿瘤基因治疗目前认为恶性肿瘤可能是一种基因疾病,是由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或是原癌基因突变及抑癌基因突变使细胞出现异常增殖而造成的。

基因治疗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选择性高,对组织无毒性或毒性小等优点。

IL-12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杀灭肿瘤的作用。

将IL-12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使其自行分泌细胞因子,使肿瘤组织局部积聚高浓度的IL-12,改变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维持持久的免疫反应。

经IL-12修饰过的肿瘤细胞,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机体对其杀伤力明显增强。

其具体治疗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体外基因治疗方法和体内基因治疗方法。

体外免疫基因治疗:收获自体或异体的肿瘤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体外转染携带IL-12 基因,再重新移植给病人。

医学免疫学全套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全套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36 (理论:24 ,实践:1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免疫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及各种免疫现象,并应用其进行疾病诊断和防治。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

教学措施上采用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多种形式,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CAI 等先进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作用,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

教学评价上采用授课评价和学生成绩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2:1。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目的要求】一、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作用二、熟悉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目的要求】一、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抗原【目的要求】一、掌握抗原、半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种类。

二、熟悉影响抗原应答的因素、超抗原、佐剂。

三、了解丝裂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一、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区的功能、类型、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二、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与分型、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血清型。

三、了解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目的要求】一、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和生物学作用。

二、熟悉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三、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六章细胞因子【目的要求】一、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

二、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

三、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生物制品。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目的要求】一、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二、熟悉黏附分子的概念三、了解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黏附分子的功能、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及其编码分子【目的要求】一、掌握MHC的概念、结构、分布、功能、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掌握MHC 的多态性概念二、熟悉MHC单元型、MHC的生物学功能三、了解MHC多基因特性、HLA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HLA与临床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目的要求】一、掌握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的功能。

免疫医学学科分类

免疫医学学科分类

免疫医学学科分类免疫医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的科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免疫学基础、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疗法、免疫细胞与免疫调节、免疫药物与疫苗、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和肿瘤免疫学等方面。

1.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是研究免疫系统如何工作,包括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系统的分子和细胞组成,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识别和攻击病原体。

2.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与疾病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3.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疫苗、抗体、细胞因子等。

4. 免疫细胞与免疫调节免疫细胞与免疫调节主要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

5. 免疫药物与疫苗免疫药物与疫苗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来治疗疾病和提高免疫力。

6.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7. 感染免疫学感染免疫学主要研究病原体如何感染人体,以及人体如何通过免疫系统来抵抗感染。

8. 移植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主要研究在器官移植中如何处理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排斥反应。

9. 肿瘤免疫学肿瘤免疫学主要研究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以及如何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治疗肿瘤。

10. 神经免疫学神经免疫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以及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

11. 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免疫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12. 免疫遗传学免疫遗传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遗传基础,包括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影响个体的遗传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E玫瑰花环试验
T淋巴细胞有绵羊红细 胞的受体, 胞的受体 , 将红细胞加 入 T 细 胞中 , 则 几个 红 细 胞 结 合 于 T 细 胞表 面 形成花环,这种花环称E 形成花环,这种花环称E 玫瑰花环, 玫瑰花环 , 可用以测定 细胞数。如人、 T 细胞数。 如人 、猪 T 细 胞可与绵羊红细胞形成 花环。 花环。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1. E 玫瑰花环实验:T 淋巴细胞表面有红细胞受体,可结合绵羊等多种动 物的红细胞,而形成E 玫瑰花环,称为E 花环。 用于检测细胞免疫功能 EA玫瑰花环实验:B 淋巴细胞没有E 受体,但有Fc 和C3受体,以抗 红细胞抗体作桥,将红细胞连接到B 细胞表面,形成EA 花环。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是体外测定T 淋巴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 T 淋巴 细胞转变成淋巴母细胞的能力。 细胞毒性T 细胞试验(Cytotoxic T lymphocyte test, CTL test): CTL由抗原刺激产生,具有分化抗原,在抗肿瘤、病毒免疫中起重要 作用。 白细胞介素(I L)的测定:细胞活性测定法、单抗定性检测法 干扰素(IFN)的测定:病变抑制法
佐剂的类型
油水乳剂:矿物油、 油水乳剂:矿物油、乳化剂 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脂多糖、分支杆菌、 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脂多糖、分支杆菌、霍乱毒素等 细胞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 细胞因子:白介素、 脂质体: 脂质体:胆固醇类 蜂胶: 蜂胶:蜂蜜 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胞壁酰二肽
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
4、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 、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 激素、活性肽等含量微少,但调节机体生 理活动非常重要,通过测定这些生物活性物质 的含量以研究各种生理功能。 5、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研究: 、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研究: 其免疫增强作用通过测定免疫的效果。 6、抗原抗体在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定位: 、抗原抗体在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定位: 7、分子生学物的研究领域: 、分子生学物的研究领域: 基因分离、克隆的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 与定量、分离纯化等
二、免疫诊断与检测的应用
(一)用于家畜传染病的检疫
1.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疫病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敏感性来诊断疾病。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 敏感性来诊断疾病 。 用已知抗原诊断液, 用已知抗原诊断液 , 检查患病动物血清中是否存在 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借以诊断传染病。 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 借以诊断传染病 。 亦可用已 知诊断血清或标记抗体, 知诊断血清或标记抗体 , 检查动物体内及排泄物中 是否存在特异性抗原, 用以检查病原体的存在。 是否存在特异性抗原 , 用以检查病原体的存在 。 常 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 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沉淀反应 、 凝集反应 、 补体 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等。 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等。
三、
佐剂与免疫增强剂
佐剂( ):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 佐剂(Adjuvant):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 ): 性免疫应答,发挥辅佐作用的物质。 性免疫应答,发挥辅佐作用的物质。 佐剂作用: 佐剂作用: 使抗原缓慢释放 延长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 扩大抗原的表面积 促进局部的炎症反应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与抗原提呈
免疫血清和抗毒素
高免血清 康复血清 抗毒素 高免蛋黄液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1. 搞好防疫: 从免疫的角度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疫苗种类、性质、程序、保存、接种途径、母源抗体 免疫治疗: 可在早期大量、重复应用特异性免疫血清 (2)一些病毒病(鸭瘟)早期,反复注射大量弱毒苗也往往 能收到治疗效果。(几倍的免疫量)
二、 免疫防治
免疫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天然 获得 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天然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 获得 免疫 免疫血清
强毒疫苗
获得性 免疫
活疫苗 灭活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 代谢产物与 亚单位疫苗 新型疫苗
2.
3.
4.
5. 6.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1.E 玫瑰花环实验:T淋巴细胞表面有红细胞受体, 玫瑰花环实验: 可结合绵羊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而形成E玫瑰 花环,称为E花环。 用于检测细胞免疫功能 2.EA玫瑰花环实验 : B淋巴细胞没有E受体,但有 玫瑰花环实验: 玫瑰花环实验 Fc 和C3受体,以抗红细胞抗体作桥,将红细胞 连接到B 细胞表面,形成EA花环。 3.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是体外测定T淋巴细胞功能的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一种方法,T淋巴细胞转变成淋巴母细胞的能力。
诊断血清是用抗原免疫动物而制成的,一般采用给 动物多次注射抗原,然后采集免疫动物血液,分离血 清,加入一定防腐剂而制成。 免疫血清经过提纯后得到IgG,再用酶、荧光染料、 免疫血清经过提纯后得到IgG,再用酶、荧光染料、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制成标记抗体。我国一些生物制 品厂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的,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的抗体,如猪瘟酶标抗体、羊抗兔酶标抗体。用荧光 染料标记抗体,有猪瘟荧光抗体、鸡新城疫荧光抗体。 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有测定动物激素含量的试剂盒 等。
(二)用于病原的分型与鉴定
用已知抗血清或不同型的单因子血清,对 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确诊该病原。用 单因子血清分析细菌的抗原组分,确定细菌 的类型,如用沙门氏菌的单因子血清分析待 检沙门氏菌的菌体抗原及鞭毛抗原的种类, 从而确定该菌属何种沙门氏菌。
(三)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决定于机体的 免疫状态,其免疫力的强弱除了抗体外,还 有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细胞免疫功能,能说 明机体的总体免疫力,对疫病的预防及治疗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单独使用即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的物质,包括:
生物性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胸腺激素、干扰素、植物多糖 细菌性免疫增强剂:卡介苗、脂多糖、小棒状杆菌等 化学性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吡喃、多聚核苷酸 营养性免疫增强剂:维生素、微量元素
第一节
免疫诊断与检测
一、免疫诊断试剂 免疫诊断是应用已知诊断试剂,对患病动物进行抗 原或抗体的测定,从而诊断疾病。 用微生物制成抗原诊断液,即利用细菌或病毒经过 培养后,将菌体(病毒)灭活(或将菌体裂解)后制 成。应用凝集反应的有: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鸡 白痢杆菌有色抗原;用于补体结合反应的鼻疽杆菌、 布氏杆菌补体结合反应抗原。用于变态反应变应原, 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则是用细菌培养、浓缩、裂 解、抽提而制成诊断液。
2.用变态反应进行家畜的检疫 2.用变态反应进行家畜的检疫 用变应原如结核菌素, 用变应原如结核菌素,给牛点眼或皮内注 射,看其是否发生炎症反应来判定其是否感 染结核杆菌。用鼻疽菌素给马点眼, 染结核杆菌。用鼻疽菌素给马点眼,检查是 否感染了马鼻疽杆菌。此外,还有检查布氏 否感染了马鼻疽杆菌。此外, 病的布氏杆菌水解素等。 病的布氏杆菌水解素等。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
一、免疫诊断与检测
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各种血清学技术已广 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在预防兽医学的应用主要集 中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疫病防治两个方面。 诊断液: 诊断液: 诊断抗原:用于检测抗体的各种抗原溶液。包括菌体 抗原、类毒素等 诊断血清:用于检测抗原的各种血清制剂。包括抗血 清、抗毒素等
抗独特型疫苗: 抗独特型疫苗:模拟抗原物质 基因缺失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除去而 构建的活疫苗。 构建的活疫苗。 DNA疫苗:是一种最新的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疫苗,将编码保护 疫苗:是一种最新的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疫苗, 疫苗 性抗原基因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载体DNA重组,重组 重组, 性抗原基因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载体 重组 可直接接种动物, 的DNA可直接接种动物,刺激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役。 可直接接种动物 刺激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役。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 制成的疫苗。 制成的疫苗。如大肠杆菌多价苗 联苗: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 联苗: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接种 可预防几种疾病。如新城疫/传支 传支/法氏囊苗 可预防几种疾病。如新城疫 传支 法氏囊苗
疫苗概述
疫苗: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毒素制造,用于接种人或 动 物 机体,使其产生主动免疫的制剂。 疫苗、菌苗、类毒素 经典的分类: 灭活疫苗:将免疫原性好的强毒菌种或毒种,经人工大量 培养后,用适量甲醛灭活,加佐剂制成。 安全,易保存,但免疫性能不如活苗,成本高 弱毒疫苗:用弱毒或无毒菌株或毒株经大量繁殖而制成。 用量小,产生免疫快,维持时间较长,成本低
T细胞的E玫瑰花环试验
28
2.EA玫瑰花环试验 B细胞膜上有抗体受体,鸡 EA玫瑰花环试验 细胞膜上有抗体受体, 红细胞与抗鸡红细胞的抗体结合后, 红细胞与抗鸡红细胞的抗体结合后,能结合在 B细胞表面而形成花环,这种花环可用于B细胞 细胞表面而形成花环,这种花环可用于B 的测定。 的测定。 3.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T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 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 作用下, 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细胞转换率高 , 作用下, 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T 细胞转换率高, 则T细胞的免疫活性强,可用以测定T细胞的功 细胞的免疫活性强,可用以测定T 能。
弱毒疫苗 异源疫苗
天然被动免疫( ):新生动物通过 天然被动免疫(Natural passive immunity):新生动物通过 ): 母体胎盘、初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体, 母体胎盘、初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体,从 而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而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天然主动免疫( ):动物在感染某种 天然主动免疫(natural active immunity):动物在感染某种 ): 病原微生物耐过后, 病原微生物耐过后,产生的对病原体再次侵入的不感染 状态。 状态。 人工被动免疫( ):将免疫血清或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将免疫血清或 ): 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动物, 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动物,使其获 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 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 人工主动免疫( ):给动物接种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给动物接种疫苗 ): 等生物制品,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 等生物制品,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 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