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运用拟人手法所创造的意境。
3.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组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并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和优
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海浪和雨的认识和感受,引导
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5.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海浪和雨的短文,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和优美
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组歌的特点和要求,了解歌曲表达情感的方式,掌握正确地唱歌的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合作完成一首组歌的创作与表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组歌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正确地唱歌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合作完成一首组歌的创作与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组歌,回顾学过的一些经典组歌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组歌的特点和要求,如合唱方式、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如何通过音乐完成情感的表达。
3.分组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合作创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行创作歌词,也可以选择改编已有的音乐作品。
4.创作分享(20分钟)5.练习演唱(30分钟)每个小组开始排练演唱,老师和助教利用这个时间帮助学生纠正唱歌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发声、控制节奏和合理运用声音的表情。
6.表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7.总结评价(10分钟)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作才华,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创作精神。
四、课后延伸: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歌曲创作保存下来,用于其他演出或参加相关比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歌曲创作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适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美的感受,在诗歌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以下是一份《组歌》语文教案的参考: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感和音准。
2. 增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源。
2. 《组歌》歌曲的歌词和音乐文件。
3. 打印学生歌词,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组歌》的封面和歌手信息,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词作曲的人物。
引起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2. 学唱(1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和逐句教唱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学唱《组歌》。
首先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逐句教唱,学生跟读后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3. 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组歌》的歌词,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歌曲的主题是什么?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 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来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部分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动作、舞台布置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在表演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排练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表演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5. 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评论各个小组表演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合唱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本次合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歌曲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唱歌曲,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篇。
(2)理解诗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和解释。
(3)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篇背景介绍:介绍《组歌(节选)》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篇。
2. 诗篇内容分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篇内容。
3. 诗篇语言艺术特点:分析诗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篇。
(2)理解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篇中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翻译。
(2)诗篇语言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篇,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对诗篇内容理解和语言艺术特点分析的评价。
3. 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评价。
4. 学生对诗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2. 参考资料:有关《组歌(节选)》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和相关研究文章。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组歌主持人:时间参加人员地点办公室主备人课题组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录音机投影仪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激情导入听诗朗诵整体感知形象诗歌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师朗诵《浪之歌》。
二,作者作品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三,自读感知,深入探究1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2、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师生探究2第一节:人、近(邻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第三节:拗、躁,心;第四节:他、下。
4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3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自学探究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组歌》
八年级语文 ( 人教版 ) 下册教课设计《组歌》学习1、认识课文内容,意会诗中拟人形象的感情内涵。
目标2、品析文中语重心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悟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想。
4、感悟诗作闪耀着的理性光芒,指引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要点1、频频朗读,感觉诗难点教具作清丽流利的语言风剖析诗中语意递多媒体格。
进伸展的层次。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板书设计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人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睦共处,组成生生不息的美好世界;同时,它们又闪耀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示。
二、个性阅读1、朗诵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领会两首诗表现作者如何的感情。
2、学习课文( 一 ) 学习《浪之歌》。
课件出示问题(1)朗诵课文,浪唱出了如何的歌?学习过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1、认识作者纪伯伦( 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定人, 20 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辟者之一。
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派别“叙美派” (即“阿拉伯外侨文学”)中坚和代表。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绚烂的生命之旅中,饱经流浪失所、痛失亲人、爱情曲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只管这样,他一刻也未曾忘掉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光阴,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模糊中的祖国》,他歌颂一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笨迂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残酷的权益、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号召埋葬全部不随时代行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侃侃而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先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3. 诗歌的创意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3. 准备学生的写作材料和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5. 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 创意写作和表达: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2)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组歌(节选)》中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2)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组歌(节选)》中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组歌(节选)》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默写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组歌(节选)》的默写和翻译练习。
2. 写一篇关于《组歌(节选)》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组歌》中的各个篇章;(2)掌握《组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3)了解《组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组歌》的内涵;(2)学会欣赏《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组歌》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组歌》中的各个篇章;(2)掌握《组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3)了解《组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组歌》的内涵;(2)欣赏《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组歌》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组歌》中的典型句子和修辞手法;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组歌》文本、相关参考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组歌》文本,了解作者简介和文学背景;3.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齐全,便于进行教学展示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组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组歌》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子;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组歌》的内涵,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分析《组歌》中的典型句子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谈谈生活中看不见的雨,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
2、背诵。
3、评谈。
1、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诗句反复朗读,谈谈喜欢的理由
2、根据诗歌的丰富内涵,联系生活实际,能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
归纳总结延伸生活
重
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
点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引导法、交流法、展示法
关
键
问
题
1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归纳人物形象。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
学
准
备
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
设
计
理
念
1、在学生自行领悟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脉络,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2、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
3、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当堂背诵全诗。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时
1
课型
问题生成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组歌》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组歌》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解读《组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组歌》的理解能力。
运用诗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组歌》中的艺术美和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组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概述《组歌》的诗歌形式和结构特点。
2.2 诗歌分析:分析《组歌》中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解读《组歌》中的意象、象征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组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组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组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组歌》中的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情感表达。
3.3 创作与表达: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运用所学的诗歌创作技巧。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组歌》的文本材料。
5.2 参考资料:有关《组歌》的背景资料、诗歌创作技巧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5.3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如诗歌朗诵、解读等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组歌》中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组歌教案(新人教版授课教师课题任教班级授课时间课型教学目标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的雨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
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八下第二单元教案《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01
02
03
教师范读
教师先进行有感情的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
分角色读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变 化。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形象
圈点勾画
指导学生圈点出重点词句 ,勾画出形象生动的语句 ,加深理解。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片或纪录 片,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音频资源
课文朗读、背景音乐等,用于 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
地融入课堂。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情感积累
创设情景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配 以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共鸣。
回忆春天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春天 ,分享感受和思考,为课文学习 做铺垫。
力。
讨论环节
02
组织学生对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
表达能力。
问题示例
03
“在《组歌》中,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或“你如何理解《寻觅春天的踪迹》中的主题和意义?”
小组合作与交流
分组方式
按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 内的成员能够互补和协作。
合作任务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合作任务,如共同分析一 首诗或一段文字,提出小组的观点和解读。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播放春天的音乐或展示春天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谈话导入
与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和感受,引出 课题《寻觅春天的踪迹》。
整体感知
听读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组歌(节选)》的主题和背景。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组歌(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主题。
2.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4. 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和诗歌形式。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课文。
3. 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课文《组歌(节选)》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的掌握。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2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特点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组歌(节选)》原文。
2. 相关诗歌的参考资料。
5.2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相关的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写作活动,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观点。
3. 小组合作:学生合作完成诗歌分析报告。
6.2 互动方式1. 提问与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分享: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雨,大自然的恩赐,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给人们带来缠绵的情思。
春雨多情温柔,夏雨热情奔放,秋雨飘逸清高,雨,感动了一颗又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幻灯片1)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幻灯片2)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美文我来读)(幻灯片3)
1.学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经典词语。
2. 老师范读,请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雨的形象。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语言过渡:(幻灯片4)
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
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二、妙句大家赏
语言过渡:美的形象的描绘,也源于诗人优美的语言。
(幻灯片5)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美在诗人用词的精妙,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在语句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
同学们,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在诗人笔下,雨是有生命的,有灵气的,有个性的,也许正因如此,诗人由此感悟到人生。
四、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诗人在歌颂雨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
(幻灯片6)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五、拓展延伸(佳句我来仿)(幻灯片7)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方法:给学生3分钟,写在纸上,然后再向大家展示佳句。
(师生互评)
仿写句式:(幻灯片8)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B、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五、作业: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作业本上,至少仿写两个。
六、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品味《雨之歌》的韵味吧!(幻灯片9)
板书设计:
雨之歌
纪伯伦
雨美语言美感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