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
广西地域2017年中考语文总温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冲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一)语文版
考点跟踪冲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一)一、(2016·玉林防城港)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那时候有多美王璐琪十年前的那个五月,咱们班换了班主任。
外面下着雨,那个教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上还戴着斗笠。
咱们那里不是很偏南的南方,并非流行这身行头,因此,当他立在教室门口严肃地看着咱们时,喧闹的议论声戛但是止。
大伙儿都惊讶地盯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请描述你们的新语文教师,也确实是我。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教师,很新鲜。
我留意到。
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
①他就犹如一股晚春的风,携着预示季节即将步入夏天的雨水,呼呼地刮进咱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内心。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这是第二节作文课的内容。
小孩自然是喜爱玩耍的,当其他班的同窗在教室里上课时,咱们那么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无拘无束地飘出了校园。
不仅上作文课走出校门,而且平常的语文课他也常常不肯意在教室里上。
咱们会在长满芳香牧草的草坪上背苏轼的词,在潺潺的小溪边念余光中的《乡愁》……教师教咱们唱一首民谣《那时候有多美》——他会弹吉他。
教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确实是小孩的合唱。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咱们在期中考试中遭遇了“滑铁卢”。
除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全年级最高,其他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
小孩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乌青的黑板。
忽略窗外的诗意?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教师神色仍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咱们,不要悲观,总会有既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式。
下午,全班同窗的家长几乎都到场了,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教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
当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拿到分数条以后,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小孩的分数条,以讲台和教师为中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显现的频率专门高。
很难说教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大体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有节作文课,他仍是带咱们去了学校周围的湖边。
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与答案(108篇)
34个鸡蛋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
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
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
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
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
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
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
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
她抬起头来看我。
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
我心疼了。
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
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
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
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学号:76392038)树是故乡的旗帜曹春雷①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
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
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
②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③似乎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棵或几棵树吧。
反正我就有。
那是一棵柏树,古柏,两抱之粗,树龄究竟有几百年,村里没人能说得出来。
即使村里如今最年长的康田大爷,也只是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粗。
④古柏立在村口,守望着通往村外的路。
每次回故乡,远远看到这棵树,我总会念叨一句:到家了。
在我心里,这棵树就是故乡。
⑤村里人通常把村口说成“西门”。
西门的来历,娘曾告诉过我,解放前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来打家劫舍。
为抵御土匪,村子建起了一周寨墙,东南西北留了四个寨门。
西门就是西寨门。
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⑥奶奶曾说过,当年土匪在西门前的树下堆了柴火,打算火烧寨门。
但火刚刚点燃,就来了一场大雨,将火扑灭。
土匪害怕了,以为这是上天的告诫,仓皇而散。
听奶奶这样讲过以后,这棵树在我心里更具有了神秘感。
⑦村里人对这棵树都很敬畏。
很多人家让自己的孩子认这棵柏树当“老干娘”,烧香叩拜后,拿红绳系在树上,这棵树从此就成了孩子的干娘,保佑孩子的一生。
我虽没有认这棵树当干娘,但我常常去看那些认干娘的仪式。
看过之后,就真的认为这棵树是位沉稳慈祥的老人了。
⑧古柏曾经遭过磨难,有一年刮大风,将树刮歪了,根从土里拔了出来,全村人为此忧心忡忡。
后来,全村的壮劳力齐下手,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树扶正,用钢丝绳固定好。
不出一个月,古柏茁壮依然,村里人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一、(2017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7分)与芦苇相遇四平①与芦苇多次相遇,我总感受到一种无法遏止的精神大美。
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
②与芦苇再次相遇,是5月在新疆阿尔泰山腹地的鸭泽湖。
鸭泽湖里的芦苇,在纯净的阳光中快速拔节,生长出一片明润的嫩绿,在高天大地之间展露出悦目的生命表情。
清明的晨光中,飘逸的晨雾里,这片清静无忧的芦苇,不仅呈现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象,也使人觉得它们就是山水间那一往情深的‚伊人‛了。
③芦苇实在是平凡的禾草植物,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又能够丛生于野塘、湖泊、河沟,无论水色清浊,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
④与芦苇初次相遇,是三年前一个春天,洪泽湖畔。
清嫩的芦苇摇曳在晨风里,摇醒了苇丛中水鸟的梦。
从睡梦中醒来的水鸟们,用欢快的呼叫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那些茂盛的芦苇,白天是水鸟们表演的幕布和道具,夜晚就成了它们的纱帐与梦床。
到了恋爱、成家或生儿育女的时候,芦苇丛便是它们的浪漫花园、温馨婚房或舒适的产房。
无数水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就在芦苇的庇护和见证下,一代代地延续着。
⑤在漫长的岁月里,芦苇营造出一片片生命的家园。
⑥陪着湿地专家来到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与芦苇第三次相遇。
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
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
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⑦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
这些芦苇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释放出难以遏制的活力,也在高原冷峭的风里,抖擞着一身的豪气,不断舒展着坚韧、持久的生命旗帜。
⑧在很多地方,因为有了芦苇的存在,让人们收获到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的踏实和喜悦。
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海,同样自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大概因为有了它们,这个大漠深处才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所在。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性文本
现代文阅读——记叙性文本一、(2017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6题。
(20分)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人教版2017中学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考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具体到记叙文,中考要求有以下4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二、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重点是: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占较大比例。
②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份额最大。
由于中考语文将逐步过渡到最终只考读写,因而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加大,而中考现代文阅读又一向以记叙文为主要考查文体,所以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河山”。
③选文课内课外并举,课外选文逐渐加大。
甲卷的阅读题选文目前还是一段课内一段课外,乙卷则多是取自课外。
总体上看,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是势在必行。
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也是实行“一纲多本”后保证公平竞争所必需的。
④选择题主观题并行,主观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选择题在考查的覆盖面、阅卷的客观性上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题型优势,但它忽略对过程的考查,忽视对语言表述的考查等弱点正日益暴露出来。
鉴于此,前些年重选择题轻主观题的倾向正在得到纠正,目前主观题正呈现上升的势头。
中考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示例
中考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示例一、梳理情节概括内容【题型归类】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②请按时间顺序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③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的心理变化过程。
④结合上下文分析安排某一情节的目的或作用。
【典例引路】2017年上海卷(阅读材料:《十七岁那年的单车》)第6题: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
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解题指津】此题考查情节梳理,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范围,抓住主要线索,理清思路,即可概括出其他的情节。
选文叙述母亲买回旧车以后,父亲见刘伟天天骑车出去混,便生气地砸了车。
刘伟也因此生气而离家而去,实际上是搬砖挣钱买车。
最后,父亲弄清了真相,高兴地与儿子一起骑车去医院。
【答案示例】父亲生气砸车刘伟挣钱买车二、巧辨方法品味妙处【题型归类】①辨析方法型,如文章第×段,采用什么样的叙述顺序?②归纳概括型,如小說第×段插入了什么内容?③深入开掘型,如文章的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④有人认为××事应放在××事之前写。
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典例引路】2017年贵州毕节卷(阅读材料:佚名《别一出校门就梦想当马云》)第21题: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解题指津】此题主要考查倒叙的辨识能力,分析表达技巧作用的能力。
选文开头从2014年8月28日马云超越万达集团王健林成为中国内陆首富谈起,是倒叙。
接下来叙述马云从1995年开始创业到成功的艰辛历程,又属于顺叙。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答案示例】倒叙。
①有力地表达了要创业成功就必须吃苦的主题;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0 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的大路小路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丰盈而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6分)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李良旭①夜色渐浓。
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
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
②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
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③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④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
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⑤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的眺望着窗外。
⑥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
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⑦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⑧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⑨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⑩“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11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2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13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14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15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考点跟踪突破17记叙文主题与标题
考点跟踪突破17记叙文主题与标题(一)(2016·雅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
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原文(一)青木瓜之味(有删节)肖复兴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
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
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
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
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
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
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
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
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
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
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
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
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学号:76392038)树是故乡的旗帜曹春雷①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
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
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
②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③似乎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棵或几棵树吧。
反正我就有。
那是一棵柏树,古柏,两抱之粗,树龄究竟有几百年,村里没人能说得出来。
即使村里如今最年长的康田大爷,也只是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粗。
④古柏立在村口,守望着通往村外的路。
每次回故乡,远远看到这棵树,我总会念叨一句:到家了。
在我心里,这棵树就是故乡。
⑤村里人通常把村口说成“西门”。
西门的来历,娘曾告诉过我,解放前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来打家劫舍。
为抵御土匪,村子建起了一周寨墙,东南西北留了四个寨门。
西门就是西寨门。
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⑥奶奶曾说过,当年土匪在西门前的树下堆了柴火,打算火烧寨门。
但火刚刚点燃,就来了一场大雨,将火扑灭。
土匪害怕了,以为这是上天的告诫,仓皇而散。
听奶奶这样讲过以后,这棵树在我心里更具有了神秘感。
⑦村里人对这棵树都很敬畏。
很多人家让自己的孩子认这棵柏树当“老干娘”,烧香叩拜后,拿红绳系在树上,这棵树从此就成了孩子的干娘,保佑孩子的一生。
我虽没有认这棵树当干娘,但我常常去看那些认干娘的仪式。
看过之后,就真的认为这棵树是位沉稳慈祥的老人了。
⑧古柏曾经遭过磨难,有一年刮大风,将树刮歪了,根从土里拔了出来,全村人为此忧心忡忡。
后来,全村的壮劳力齐下手,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树扶正,用钢丝绳固定好。
不出一个月,古柏茁壮依然,村里人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⑨那些年,我还没走出村庄,总喜欢到古柏跟前站站。
在树下,闻着柏树叶淡淡的香,仰头,看它虬枝曲干,刺向苍穹,心会安宁下来。
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⑩现在每次回故乡,依然喜欢到古柏树下站站,它依然苍劲,一如当年,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少年。
但从古柏身上,我能依稀看到那些流逝的时光。
⑪漂泊在外时,每次回望故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古柏。
对我来说,它已成为故乡的旗帜,无论我离开有多久,走得有多远,都能让我穿越城市的繁华,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章标题“树是故乡的旗帜”的理解。
树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让迷失在城市繁华之中的我们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这里指古柏目睹了村民们抵御土匪的那段岁月。
(2)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古柏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全部秘密,刻画了古柏的智者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树在人生记忆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文章开头段从朋友家乡的古树被卖写起,有何作用?通过写朋友家乡古树被卖的失落引出下文对作者家乡古柏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文章第⑧段说:“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古柏不仅是一棵树,还是村庄历史岁月沧桑的见证,是人们精神的支柱和依靠,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的指引。
二、(2016·海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示例: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三、(2016·泰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76392039)旷野与城市毕淑敏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
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
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
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
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
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
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
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
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
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