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字找规律的方法
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及解题方法
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及解题方法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通常涉及数列、图形、数字变换等问题,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
下面是一些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及解题方法:一、数列规律题题目:观察数列1,3,7,15,31,...,求第n项的值。
解题方法:首先观察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发现差值分别为2,4,8,16...,即每次乘以2。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差数列。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第n项的公式:第n项=2^(n-1)-1。
二、图形规律题题目:有一组图形,第一个图形有1个点,第二个图形有3个点,第三个图形有7个点,第四个图形有15个点,...,求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
解题方法:首先观察图形中点数的变化规律,发现相邻两项的差分别为2,4,8,...。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差数列。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公式: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2^(n-1)-1。
三、数字变换规律题题目:观察数字序列1,11,21,1211,111221,...,求第n项的值。
解题方法:首先观察数字序列的变化规律,发现每个数字都是由前一个数字生成的。
具体地,第一个数字是“1”,第二个数字表示前一个数字有“1”个“1”,所以是“11”,第三个数字表示前一个数字有“2”个“1”,所以是“21”,以此类推。
这是一个描述性规律题,需要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找出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逐步推导出第n项的值。
四、等差数列规律题题目:观察等差数列2,5,8,11,...,求第n项的值。
解题方法:首先观察等差数列的公差,发现相邻两项的差为3。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我们可以推导出第n项的公式:第n项=2+3(n-1)。
以上是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及解题方法的一些例子。
对于找规律的数学题,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并根据这些规律和模式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数字找规律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数字的增减、奇偶、大小关系等,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观察一串数字[1, 2, 3, 5, 8, 13, 21]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二、差分法
差分法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如果差值有固定规律或者差值之间也存在某种规律,那么原数列就可以通过差值得到简化,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对于数列[1, 2,
4, 8, 16]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少量数据来推测出整个数列的规律。
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但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找出规律。
五、方程法
方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程来表示,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倍数法
倍数法是通过计算某个数的倍数来找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通过计算倍数可以找到规律。
七、函数法
函数法是通过函数关系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用一些函数关系来表示,通过观察函数关系可以找到规律。
初中数学找规律方法)
初中数学找规律方法)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题中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数列、图形或者其他数学对象中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找到一个普遍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找规律方法。
1.列举法:通过列举一些例子,观察其中的关系和规律。
比如要求验证一个关系式,可以取几组不同的数值代入进行验证。
2.长度法:通过观察数列中各个项的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数列的规律。
例如,观察斐波那契数列中各项的长度,可以发现每一项的长度都是前两项长度之和。
3.变化量法:观察数列中每一项与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或者比值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数列的规律。
例如,观察等差数列中相邻项的差值恒定,可以得出其通项公式。
4.递推法:通过已知的前几项推导出后面的项。
递推法常用于数列、图形等问题中。
例如,要求第n个项的值,可以先求出前几项的值,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递推。
5.图形法: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来确定规律。
图形法常用于几何图形和图表问题中。
例如,观察等边三角形中边长和内角的关系,可以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6.分类法:将问题中的对象进行分类,观察每一类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例如,观察一个多边形中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之间的特点和规律。
7.等式法:通过构造等式来推导出规律。
等式法常用于代数问题中。
例如,通过构造等式x+y=y+x,可以推导出交换律。
8.归纳法:通过已知的基本情况推导出全体情况的规律。
归纳法常用于整数、证明等问题中。
例如,通过归纳法证明一个等式对于任意整数n 都成立。
总之,找规律是一种通过观察数学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观察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初一数字找规律的方法
数字找规律方法第一种----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例1]1,3,5,7,9,()A.7B.8C.11D.13[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
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
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例2] 2, 5, 10, 17, 26, ( ), 50A.35B.33C.37D.36[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 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A、8/9B、9/10C、9/11D、7/8[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
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A、19 21B、19 23C、21 23D、27 30[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第二种--等比数列:是指相邻数列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5、等比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不等于0),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 n-1(n为自然数)。
[例5] 12,4,4/3,4/9,()A、2/9B、1/9C、1/27D、4/27[解析]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公比为1/3。
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地一些窍门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今天小编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为大家介绍。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 (1)5,7,11,19,35,67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1=81 5-3=82 7-5=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有关找规律的初中数学题1)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2) 2,6,18,,162,486,3) 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1=81 5-3=82 7-5=83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解答:1)2的平方,4的平方,6的平方,8的平方,(10的平方),12的平方,.(第一百个)(2*100)的平方=400002)2,2*3=6,2*3*3=18,(2*3*3*3=54),2*3*3*3*3=162,486,1 4583)18894)(N+2)-N=4N+4=888,再算出N223的平方-221的平方=888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 轴上y为0,x为0在y轴.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对称点的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n 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原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以上关于“[读书技巧]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以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学中寻找规律的一些常用技巧和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或图形的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1, 4, 9, 16, 25,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数列是由每个数字的平方组成的,即第n个数字是n的平方。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数字规律或图形规律。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指通过已知的一些数值,推导出后面的数值。
这种方法常用于数列或数学问题中。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1, 3, 6, 10, 15,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当前的位置。
即第n个数字是前n-1个数字之和加1。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数列中的数字规律。
三、代数法代数法是通过建立代数表达式或方程来寻找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2, 4, 8, 16, 32,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即第n个数字是2的n-1次方。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数列中的数字规律。
四、差分法差分法是通过对数列中的数字进行差分运算,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1, 4, 9, 16, 25,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递增的,即1, 3, 5, 7, …。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五、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将数学问题中的数字和几何图形结合在一起,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属性,寻找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图形:□, ■, ▲, ●, ☆,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图形的边数和顶点数是依次递增的。
即第n个图形有n个边和n个顶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图形规律。
六、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已知的一些例子,总结出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1, 1, 2, 3, 5, 8, 13,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即第n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寻找数列中的数字规律。
七、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从结果出发,倒推出前面的数字或规律。
初一数学找规律经典题技巧解析
初一数学找规律经典题技巧解析
1. 嘿,你知道吗?有些初一数学找规律的题就像隐藏的宝藏等你去发现!比如说那道找数字规律的题,5、10、15、20,这不是很明显每个数都在递增嘛,这不就是等差数列嘛,哈哈,是不是很简单?技巧就是要先观察数字的变化趋势哟!
2. 哇塞,同学们,找规律的时候可要看仔细啦!像那种图形规律题,一堆图形摆在一起,可别眼花缭乱啦!比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这样排列的,那肯定是有一定周期的呀,你得从这些图形中找到那个关键的点啊!记住了没?
3. 哎呀呀,初一数学找规律也没那么难嘛!就好比那道找式子规律的题,先别急着下手,好好看看式子之间的关系呀!为啥这个式子会这样变化,这里面肯定有门道的呀!你难道不想把它弄明白?
4. 嘿,初一的小朋友们,找规律的时候要大胆去猜呀!好比那道根据已知条件猜下一个数的题,不要怕错,先大胆猜一个,说不定就猜对了呢!这就像是在探险,勇敢迈出第一步才可能找到宝藏呀!
5. 哇哦,有时候找规律真的超有趣的!比如说那道找规律填数字,前几个数是2、4、6、8,这不是偶数序列嘛,简单得很呐!大家可别想得太复杂啦!
6. 哈哈,初一数学找规律的经典题,那就是一个个小挑战呀!就像那道要你根据几个数推出下一组数的,你就得像个小侦探一样去分析,去推理呀!能不能行呀你?
7. 哎哟喂,找规律可是门技术活呀!比如说那道通过几个算式找规律的,那算式里肯定藏着线索呢,瞪大眼睛好好找呀,你肯定能行的!
8. 哼,初一数学找规律一点都不可怕!像有些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题,多想想,多分析,肯定能找到突破口!加油吧同学们,这些题都能被你们拿下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初一数学找规律需要细心观察、大胆猜测、认真分析,只要掌握了技巧,这些题都不在话下!。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知识点数学中的找规律是指通过寻找一系列数字、图形或符号之间的关系模式,以推断出一种规则或模式,从而预测下一个数字、图形或符号。
在七年级数学中,找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学找规律的几个主要主题,并介绍如何在七年级中学习这些知识点。
一、数字规律数字规律是数学中找规律的最基本形式。
在数字规律中,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数字,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以及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1、加、减法规律这是最简单的数字规律。
比如,你可能会看到1,3,5,7,9......这个数列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或者1,4,7,10,13......这个数列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在这种情况下,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加一个固定的值。
同样,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数列中的数字之间是减去一个固定值。
例如10,7,4,1......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小3。
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减去一个固定的值。
2、乘法规律在一些数字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一个固定值而得来的。
例如2,4,8,16......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规律是这样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3、递推规律在递推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运算结果得到的。
例如1,3,6,10,15......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递增的值。
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加一个递增的值。
二、图形规律图形规律是指通过一系列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的技能。
在七年级数学中,主要遇到的图形包括点阵、几何图形、折线图和条形图等。
当你试图找出这些图形中的规律时,你需要注意每个图形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你可能需要把它们画出来,以便更好地观察。
你可以寻找图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或者你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对称性。
三、字母符号规律数学中的找规律不仅限于数字和图形,还可以涉及字母和其他符号。
例如,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字母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并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数字找规律的方法
数字规律第一种———-等差数列:就是指相邻之间得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得一组数。
1、等差数列得常规公式。
设等差数列得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ﻫ[例1]1,3,5,7,9,( ) A、7 B.8 C、11 D、13[解析]这就是一种很简单得排列方式:其特征就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得差就是一个常数。
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得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得数字应为11。
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
就是指等差数列得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得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例2] 2, 5, 10, 17, 26,(), 50 A、35 B.33 C、37 D、36ﻫ [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5,7, 9,ﻫ就是一个差值为2得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得数与26得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得数为26+11=37、故选C。
ﻫ3、分子分母得等差数列。
就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与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得规律性.ﻫ[例3] 2/3,3/4,4/5,5/6,6/7,()A、8/9 B、9/10 C、9/11 D、7/8ﻫ[解析]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
故选D。
4 ﻫ、混合等差数列。
就是指一组数中,相邻得奇数项与相邻得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1,3,3,5,7,9,13,15,,(),()。
A、19 21B、19 23 C、21 23 D、2730[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得差就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得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得差就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得等差数列。
第二种-—等比数列:就是指相邻数列之间得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得一组数。
ﻫ5、等比数列得常规公式。
设等比数列得首项为a1,公比为q(q不等于0),则等比数列得通项公式为an=a1q n—1(n为自然数)。
初中数学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找规律是数学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总结了初
中数学中常用的10种找规律方法,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
帮助。
1. 相邻两项间的关系:找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规律,如公差、
倍数关系等。
2. 累加法:将所求的数字列出来累加,看其和与第几项相关。
3. 累乘法:将所求的数字列出来累乘,看其积与第几项相关。
4. 因式分解法:将数字进行因式分解,观察其因子,找出规律。
5. 奇偶性法:观察数字的奇偶性和结尾数字的规律。
6. 交错相加法:在一串数字中,用加减交替的方法,找出数字
之间的规律。
7. 格式法:观察数字的表达方式,如小数、分数等,找到其规律。
8. 取整型列举法:将数字取整后列举出来进行分析找规律。
9. 归纳法:根据前几项找出规律,得到通项公式,推导出后面
的答案。
10. 逆向思维法:找出已知答案与所求数的关系。
以上10种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和难度灵活组合使用,既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找出有
用的部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希望以上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初中
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初中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初中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技巧就是找规律。
找规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应用找规律的方法。
首先,观察与思考是找规律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观察,注意事物之间的变化和相似性。
比如数列问题,可以观察其中数字的变化规律,以及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关系。
在数学运算中,也可以通过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思考是观察的基础,通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分析其内在的联系,进而找出规律,做出推理。
其次,分类和整理是找规律的有力工具。
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或者共同的性质进行分组,而整理是将事物按照某种特点进行有序的排列。
通过分类和整理,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数学中,可以将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比如将奇数和偶数分成两组,或将正数和负数分成两类。
在语文中,可以将文章中的事例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进行整理。
通过分类整理,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小块,更容易找到规律。
再次,举例和应用帮助记忆和理解。
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通过举例和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情境,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举例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事例或者具体的场景,通过例子可以直观地展示出规律,并帮助学生将其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此外,学习过程中应用所学的规律也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规律,可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多角度思考和不断练习是提高找规律能力的关键。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注意去挖掘事物的多种规律。
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寻找不同的规律,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找规律也需要不断的练习。
通过反复解决类似的问题,可以熟悉不同类型问题的规律,提高找规律的能力和速度。
七年级上数学找规律题的解题方法
七年级上数学找规律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如下:
1. 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仔细观察给出的数字序列,看看数字之间有没有明显的规律。
例如,数字之间是否有等差或等比关系,或者是否存在某种模式。
2. 列出数字序列:将给出的数字序列写下来,可以使用表格或者列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
3. 找出规律:根据观察到的数字变化规律,尝试找出一个通用的规律或者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给定位置的数字。
4. 验证规律:使用找到的规律或公式,验证一些已知的数字是否符合规律。
如果验证通过,那么可以使用该规律来计算其他位置的数字。
5. 应用规律:根据找到的规律,计算或预测其他位置的数字。
6. 检查答案:计算出的数字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规律或公式有误,需要重新检查。
7. 总结规律:将找到的规律进行总结,以便在类似的题目中能够更
快地找到解题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找规律题的解题方法可能因题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在解题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灵活性,多进行思考和尝试,才能更好地找到规律。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1. 哎呀呀,初中数学找规律呀,那首先咱得瞪大眼睛仔细瞧!比如说数列 1,3,5,7,9,这不就是相邻两个数相差 2 嘛,那下一个数不就很容易猜出来是11 啦!这就像走在路上找脚印,顺着就能发现下一步往哪儿走。
2. 嘿,你还可以用画图的办法来帮忙找规律呢!像图形的排列规律,你就画出来看看嘛。
比如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这样的排列,一画就明白接下来该是三角形啦!就好像给图案排队,一下子就清楚顺序啦。
3. 还有哇,把数字拆开来分析也超有用的呢!像 123,234,345,你看每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是怎么变化的,不就能找到规律啦!这多像拆礼物一样,一层一层解开就发现里面的奥秘啦。
4. 哇塞,你可别小瞧了计算哦!通过计算前后数的差值或者比值也能找到规律呢。
比如 2,4,8,16,算一下比值都是 2 呀,那下一个肯定是 32 啦!这不就跟升级打怪一样,知道了打法就不难啦。
5. 咱还可以从特殊到一般来找规律呢!先找几个特殊的例子看看,然后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就好像从几个小朋友身上发现他们共同的爱好,那这就是大家普遍的特点啦。
6. 哈哈,别忘了观察数字的奇偶性呀!奇数偶数的分布有时候也藏着规律呢。
像 1,4,9,16,奇数位置和偶数位置就有不同的规律呢!这就像区分男生女生,特点一下子就出来了嘛。
7. 找规律的时候要大胆假设呀!觉得是什么规律就试试看嘛。
如果不对再换个想法,就像试衣服一样,这件不合适就换另一件呗。
8. 记住,细心和耐心是关键哟!千万别着急,慢慢找肯定能发现规律。
就跟找宝藏一样,得慢慢挖才能找到呀!我觉得呀,初中数学找规律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再加上自己的细心观察和思考,就能轻松搞定啦!。
数字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
数字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
数字找规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性,进而预测接下来的数字。
下面是数字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
1.观察数字序列的差值:首先,我们需要观察数字序列中相邻数字之间的差值,看是否存在规律。
例如,如果差值不断增加,则可以猜测下一个数字的增长幅度也会变大。
2.寻找倍数关系:如果数字序列中的数字是一个数的倍数,例如
2、4、6、8....,那么可以猜测下一个数字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3.尝试构建算式:如果数字序列中的数字可以用某个算式来表示,例如1、3、5、7....可以表示为2n-1,那么可以通过这个算式来预
测下一个数字。
4.使用图形来辅助分析:将数字序列表示成图形,例如折线图,可以更好地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性。
5.关注数字序列中的特殊数字:有时候数字序列中会出现某些特殊数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中的0和1,这些数字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数字序列的规律。
总之,数字找规律需要我们耐心观察、分析,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字找规律的方法与技巧。
- 1 -。
初一数学找规律技巧
初一数学找规律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 )第100项是(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 )(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 ),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 )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 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数字的找规律
数字的找规律在数学中,找规律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特点和规律,可以进行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
本文将探讨数字的找规律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提升数字分析和数学推理的能力。
一、递增或递减最常见的数字找规律方式是递增或递减。
在递增中,每个数值都比前一个数值大;而在递减中,每个数值都比前一个数值小。
例如,数列1,3,5,7,9就是一个递增序列,而数列10,8,6,4,2则是一个递减序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递增或递减序列,其中每个数值都与前一个数值的差相等。
例如,数列2,5,8,11,14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差为3。
在等差数列中,可以通过确定首项和公差来找到下一个数值。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也是一种特殊的序列,其中每个数值都与前一个数值的比相等。
例如,数列2,6,18,54,162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比为3。
在等比数列中,可以通过确定首项和公比来找到下一个数值。
四、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列,其中每个数值都是前两个数值的和。
例如,数列1,1,2,3,5,8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常常出现在自然界和艺术中,具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性质。
五、质数与合数质数是大于1且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数,而合数是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
在一系列数字中,通过筛选出质数和合数,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六、平方数与立方数平方数是某个数的平方,例如1,4,9,16等;而立方数是某个数的立方,例如1,8,27,64等。
通过观察平方数和立方数在一系列数字中的出现情况,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
七、奇数与偶数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而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
在一连串数字中,奇数和偶数通常交替出现。
通过观察奇数和偶数的规律,可以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八、十进制与其他进制我们通常使用十进制来表示数字,但是数字也可以以其他进制来表示,如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七年级找规律题技巧
七年级找规律题技巧
七年级找规律题技巧如下:
1. 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数,需要先标出序列号,这样能更容易地找出数列的规律。
2. 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规律:观察数列给出的数,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如果数列给出的数较多,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寻找规律,比如计算两数之差、两数之商等。
3. 找出通项公式:根据数列的规律,推导出通项公式。
如果通项公式较复杂,需要简化并代入数值进行检验,以确保准确。
总之,对于找规律这类问题,需要对数列有充分的理解和敏感度,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规律。
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
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题目类型,即找规律的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找出数列、图形或模式中的某种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将分享一些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的技巧。
一、观察数字的变化观察数字的变化是解决找规律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关系来推测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2,4,6,8,10,...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2。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二、寻找特殊性质有些数列或图形中可能存在特殊的性质,通过寻找这些性质可以更快地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1,2,4,8,...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2。
三、研究图形的形状在解决找规律题时,也经常会涉及到图形。
研究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图形都是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图形序列是按照△的数量递增的。
四、利用代数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找规律题,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方法来推导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1,4,9,16,...我们可以设第n个数字为an,通过代数运算,我们可以推导出an = n²。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列是由每个数字的平方组成的。
五、总结归纳在解决多个找规律题后,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规律类型,从而更快地解决类似的题目。
例如,常见的规律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通过熟悉这些规律类型,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更快地找到规律。
六、练习技巧掌握找规律题的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可以通过做题和解题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每天花一些时间做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不仅可以熟悉各种规律类型,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做初中找规律的题目需要通过观察数字的变化、寻找特殊性质、研究图形的形状、利用代数方法以及总结归纳等技巧来解决。
完整版)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完整版)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因此,将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数列的找规律题经常出现,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如,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因此,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能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含序列号。
因此,将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找规律方法第一种----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例1]1,3,5,7,9,()A.7B.8C.11D.13[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
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
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例2] 2, 5, 10, 17, 26, ( ), 50A.35B.33C.37D.36[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 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A、8/9B、9/10C、9/11D、7/8[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
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
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A、19 21B、19 23C、21 23D、27 30[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第二种--等比数列:是指相邻数列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5、等比数列的常规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不等于0),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 n-1(n为自然数)。
[例5] 12,4,4/3,4/9,()A、2/9B、1/9C、1/27D、4/27[解析]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公比为1/3。
故选D。
6、二级等比数列。
是指等比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比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比数列。
[例6] 4,6,10,18,34,()A、50B、64C、66D、68[解析] 此数列表面上看没有规律,但它们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为2,4,6,8,16,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括号内的值应为34+16Ⅹ2=66 故选C。
7、等比数列的特殊变式。
[例7] 8,12,24,60,()A、90B、120C、180D、240[解析]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3/2,4/2,5/2,因此,括号内数字应为60Ⅹ6/2=180。
故选C。
此题值得再分析一下,相邻两项的差分别为4,12,36,后一个值是前一个值的3倍,括号内的数减去60应为36的3倍,即108,括号数为168,如果选项中没有180只有168的话,就应选168了。
同时出现的话就值得争论了,这题只是一个特例。
第三种—混合数列式:是指一组数列中,存在两种以上的数列规律。
8、双重数列式。
即等差与等比数列混合,特点是相隔两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相等。
[例8] 26,11,31,6,36,1,41,()A、0B、-3C、-4D、46[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双重数列题。
其中奇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增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减数列。
故选C。
9、混合数列。
是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中,有时是两个相同的数列(等差或等比),有时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
[例9] 5,3,10,6,15,12,(),()A、20 18B、18 20C、20 24D、18 32[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混合题。
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故选C。
第四种—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前两(或几)个数经过某种四则运算等到于下一个数,如前两个数之和、之差、之积、之商等于第三个数。
10、加法规律。
之一:前两个或几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相加的项数是固定的。
[例11] 2,4,6,10,16,()A、26B、32C、35D、20[解析] 首先分析相邻两数间数量关系进行两两比较,第一个数2与第二个数4之和是第三个数,而第二个数4与第三个数6之和是10。
依此类推,括号内的数应该是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26。
故选A。
之二:前面所有的数相加等到于最后一项,相加的项数为前面所有项。
[例12] 1,3,4, 8,16,()A、22B、24C、28D、32[解析]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认为是题目出错了,第二位数应是2,以为是等比数列。
其实不难看出,第三项等于前两项之和,第四项与等于前三项之和,括号内的数应为前五项之和为32。
故选D。
11、减法规律。
是指前一项减去第二项的差等于第三项。
[例13] 25,16,9,7,(),5A、8B、2C、3D、6[解析] 此题是典型的减法规律题,前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
故选B。
12、加减混合:是指一组数中需要用加法规律的同时还要使用减法,才能得出所要的项。
[例14] 1,2,2,3,4,6,()A、7B、8C、9D、10[解析] 即前两项之和减去1等于第三项。
故选C。
13、乘法规律。
之一:普通常规式: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
[例15] 3,4,12,48,()A、96B、36C、192D、576[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规律题,仔细观察,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
故选D。
[例16] 2,4,12,48,()A、96B、120C、240D、480[解析] 每个数都是相邻的前面的数乘以自已所排列的位数,所以第5位数应是5×48=240。
故选D。
14、除法规律。
[例17] 60,30,2,15,()A、5B、1C、1/5D、2/15[解析] 本题中的数是具有典型的除法规律,前两项之商等于第三项,故第五项应是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商。
故选D。
15、除法规律与等差数列混合式。
[例18] 3,3,6,18,()A、36B、54C、72D、108[解析] 数列中后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商形成一个等差数列,以此类推,第5个数与第4个数之间的商应该是4,所以18×4=72。
故选C。
思路引导: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
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刻换一种假设,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
第五种—平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完全平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16、平方规律的常规式。
[例19] 49,64,91,(),121A、98B、100C、108D、116[解析] 这组数列可变形为72,82,92,(),112,不难看出这是一组具有平方规律的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应是102。
故选B。
17、平方规律的变式。
之一、n2-n[例20] 0,3,8,15,24,()A、28B、32C、35D、40[解析] 这个数列没有直接规律,经过变形后就可以看出规律。
由于所给数列各项分别加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5,其实就是n2-n。
故选C。
之二、n2+n[例21] 2,5,10,17,26,()A、43B、34C、35D、37[解析]这个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括号内的数是26=11=37。
如将所给的数列分别减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7,,其实就是n2+n。
故选D。
之三、每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
[例22] 1,2,3,7,46,()A、2109B、1289C、322D、147[解析] 本数列规律为第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即12-0,22-1=3,32-2=7,72-3=46,462-7=2109,故选A。
第六种—立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立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16、立方规律的常规式:[例23] 1/343,1/216,1/125,()A、1/36B、1/49C、1/64D、1/27[解析]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上面的数列分别是1/73,1/63,1/53的变形,因此,括号内应该是1/43,即1/64。
故选C。
17、立方规律的变式:之一、n3-n[例24] 0,6,24,60,120,()A、280B、320C、729D、336[解析] 数列中各项可以变形为13-1,23-2,33-3,43-4,53-5,63-6,故后面的项应为73-7=336,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
故选D。
之二、n3+n[例25] 2,10,30,68,()A、70B、90C、130D、225[解析] 数列可变形为13+1,23+1,33+1,43+1,故第5项为53+=130,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
故选C。
之三、从第二项起后项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
[例26] -1,0,1,2,9,()A、11B、82C、729D、730[解析] 从第二项起后项分别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故括号内应为93+1=730。
故选D。
思路引导:做立方型变式这类题时应从前面几种排列中跳出来,想到这种新的排列思路,再通过分析比较尝试寻找,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第七种—特殊类型:18、需经变形后方可看出规律的题型:[例27] 1,1/16,(),1/256,1/625A、1/27B、1/81C、1/100D、1/121[解析] 此题数列可变形为1/12,1/42,(),1/162,1/252,可以看出分母各项分别为1,4,(),16,25的平方,而1,4,16,25,分别是1,2,4,5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数列是1,2,3,4,5的平方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括号内所缺项应为1/(32)2=1/81。
故选B。
19、容易出错规律的题。
[例28] 12,34,56,78,()A、90B、100C、910D、901[解析] 这道题表面看起来起来似乎有着明显的规律,12后是34,然后是56,78,后面一项似乎应该是910,其实,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均为2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该是78+22=100。
故选B。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