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让学生理解物理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物理化学的定义,说明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等。
3. 物理化学的内容概述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光学、磁学等。
4. 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强调物理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如材料科学、能源转换、环境污染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图文并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物理化学相关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物理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计2课时。
2. 教学过程:a) 第1课时: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b) 第2课时:讲解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所学内容,重点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章
混合物(mixture):对系统中的各组分采用同样 的标准态和研究方法,系统中的各组分是平等的。
溶液(solution): 各组分区分为溶剂(solvent) 和溶质(solute ),并对二者采用不同的标准态和研 究方法;系统中的各组分是不平等的。
偏摩尔量
XB
(
X nB
)T
,
p
,
,下标必须是
nC
T
,
p。, nC
只有广度量才有偏摩尔量(质量除外)。
偏摩尔量是强度量。
偏摩尔量随温度、压力、组成(浓度)变化而变, 与系统的总量无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4.1 偏摩尔量
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
X nB X B
B
它的含义是: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一定组成混合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目录
§4.1 偏摩尔量 §4.2 化学势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4 逸度及逸度因子 §4.5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4.6 理想液态混合物 §4.7 理想稀溶液
§4.8 活度及活度因子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标准态 kb,B ( p p )
实际溶液 pB - bB 关系曲线
pB
O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bB
返回
2020/8/23
4.7 理想稀溶液
理想稀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
B(溶 质)
0 B(溶 质)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上册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上册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1.2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1.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1.4 学习目标与要求第二章:气体2.1 气体的性质2.2 气体的压力与体积2.3 气体的温度与热量2.4 气体的化学反应第三章:溶液3.1 溶液的定义与组成3.2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3 溶液的蒸馏与沸腾3.4 溶液的离子平衡第四章:固体4.1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4.2 固体的相变与相图4.3 固体的溶解与熔点4.4 固体的电导与磁性第五章:液体5.1 液体的性质与表面现象5.2 液体的蒸发与凝结5.3 液体的扩散与对流5.4 液体的相变与相图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6.1 能量守恒定律6.2 内能与热量6.3 功与热传递6.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第七章:热力学第二定律7.1 熵与无序度7.2 可逆与不可逆过程7.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7.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第八章:化学平衡8.1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8.2 酸碱平衡与pH值8.3 沉淀平衡与溶解度积8.4 化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第九章:动力学9.1 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9.2 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9.3 反应机理与速率定律9.4 化学动力学的应用第十章:电化学10.1 电解质与离子传导10.2 电极与电极反应10.3 电池与电势10.4 电化学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气体的化学反应补充和说明: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例如气体的合成、分解、置换等反应。
这些反应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案中应详细介绍气体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类型及其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二、溶液的离子平衡补充和说明: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物理化学中的关键概念,对于理解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中应详细讲解离子平衡的基本原理、离子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酸碱平衡、溶解度积等。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化学平衡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 因为吉布斯自由能的绝对值不知道,所以只 能用相对标准,即将标准压力下稳定单质(包括纯 的理想气体,纯的固体或液体)的生成吉布斯自由 能看作零,则: • 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 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 成吉布斯自由能,用下述符号表示:
•当体系达到平衡,
,则
• 称为热力学平衡常数,它仅是温度的函数。在 数值上等于平衡时的“逸度商”,是量纲为1的量 ,单位为1。因为它与标准化学势有关,所以又称
为标准平衡常数。
用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等温式也可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
•反应向右自发进行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反应达平衡
6.3 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压力,反应向体积 减小的方向进行。这里可以用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 响从本质上对原理加以说明。
•对于理想气体,
•仅是温度的函数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因为
•所以
•也仅是温度的函数。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理想气体
• 与压力有关,
,气体分子数减少,加压,
反应正向进行,反之亦然。
•等温、等压条件下,
•当
时:
热力学基本方程
•这两个公式适用条件:
•(1)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的一个化学反应;
•(2)表示有限体系中发生微小的变化;
•
公式(b)表示在大量的体系中发生了反应进度等
于1 mol的变化。这时各物质的浓度基本不变,化学势
从自由能函数计算平衡常数
•求平衡常数 •设任意反应
• 等式右边第一项是反应前后各物质自由能函数的 差值,第二项的分子是0K时该反应热力学能的变化 值。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掌握风向和风力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描述风向和风力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正确测量风向和风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进行测量。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风向和风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标、风力计、彩旗、绳子。
2. 学具:学生科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风向和风力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力的定义。
3. 学习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教师讲解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并示范操作。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
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风向和风力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风向和风力的概念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风的强度2. 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风向标: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计:数字越大,风越大七、作业设计1. 风向和风力记录表日期:____年__月__日风向:____风力: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向和风力的概念掌握情况良好,但在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时,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探究风能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掌握风向和风力的测量方法。
在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关注风向和风力的定义,以及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4)
绝热过程功的计算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对于理想气体,无体积功的绝热可逆过程:
∵ Q dU W dU pdV
Q 0
dU pdV ∴
C p / CV
又因理想气体:
dU
C C p / CV V
dT
所以: CV dT pdV
CV dT
pdV
nRT
dV V
(1)
Cp - CV = nR,令 C p / C称V 为热容比
知识链接:火力发电厂的能量利用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冷却塔
200℃
R
Th TC Th
(473 300)K 36% 473 K
I < 20%
1度电/1000g 煤
高煤耗、高污染(S、N氧化物、粉尘和热污染)
火力发电厂的能量利用
400℃ 550℃
Th TC 673 300 55%
Th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整个循环:
U 0
Q2 是体系所吸的热,为正值,
Q Q2 Q1 Q1 是体系放出的热,为负值。
W W1 W3 (W2和W4对消)
即ABCD曲线所围面积为 热机所作的功。
Carnot 循环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总功W 与系统从环境 净吸热Q 之间有如下关系:
绝热过程功的求算
(1)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功
W V2 pdV V1
=
K V2 V V1
dV
=
K
(1
)
(V21 1
1 V1 1
)
(pV K )
因为 所以
p1V1 p2V2 K
W
=
p2V2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doc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物理化学教研室【基本概念·基本知识】1、统计热力学系统的分类:独立/非独立粒子系统、可别/不可别粒子系统2、独立粒子系统的分布、最可几分布、平衡态分布3、系统的微观状态4、粒子的配分函数5、转动特征温度,振动特征温度6、焓函数、吉布斯自由能函数7、统计熵、量热熵【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1、等几率假设2、玻兹曼分布定律(推导和表达式的意义)3、Maxwall 速率分布的意义及与平动有关的各种统计平均值4、粒子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5、最低能级能量数值的选取对配分函数的影响6、双原子分子转动、振动、平动的能级公式7、波兹曼公式:ln S k =Ω8、热力学定律的统计解释【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1、独立可别与不可别粒子系统Ω的计算2、用波兹曼分布定律计算简单系统的粒子分布3、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4、单原子及双原子分子各种运动形式对热力学性质的贡献5、分别用配分函数和自由能函数计算简单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第一讲:统计热力学概论·Boltzmann 统计一、统计热力学概论(一)、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1、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回 顾:A 、 经典热力学的任务:a )解决某一过程的能量衡算;b )过程的方向判断据; 基础:热力学三定律;优点:着眼与系统的状态而不依赖系统的微观结构,高度可靠; 缺点:无法描述系统的微观结构和微观运动规律B 、统计热力学的任务:用统计学的原理,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出发,揭示系统宏观性质的本质。
物质的宏观性质本质上是微观粒子不停地运动的客观反映,虽然每个粒子都遵守力学定律,但是无法用力学中的微分方程去描述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所以必须用统计学的方法。
根据对物质结构的某些基本假定,以及实验所得的光谱数据,求得物质结构的一些基本常数,如核间距、键角、振动频率等。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分子配分函数,再根据配分函数求出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傅献彩最新版物理化学-电子教案完美版课件01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019/2/27
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以前 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它是指体系内部 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 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 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即: 1 cal = 4.1840 J
这就是著名的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原理 提供了科学的实验证明。
2019/2/27
能量守恒定律
到1850年,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定律是自 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可 表述为: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 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但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3)孤立体系(isolat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故 又称为隔离体系。有时把封闭体系和体系影响所及的环 境一起作为孤立体系来考虑。
2019/2/27
体系分类
2019/2/27
体系的性质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 故这些性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 又称为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 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 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强度性质(intensive properties) 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体系的 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 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 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摩尔热容。
2019/2/27
热和功
热(heat)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能量称为 热,用符号Q 表示。 Q的取号: 体系吸热,Q>0; 体系放热,Q<0 。 功(work) 体系与环境之间传递的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 都称为功,用符号W表示。
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研究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方面的基本理论;3.掌握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方面的基本理论3.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讲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理论时,适当引入实例来具体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探究式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3.合作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冶金物理化学的认识。
2.理论讲解:讲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的电子结构、导电性能、磁性等内容。
3.实验: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通过测量金属导电性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感受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
4.讨论与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通过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和理解情况。
6.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其他领域,如材料的改性和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等。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的评估;2.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总结评估;3.学生对拓展教学内容的答题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材料;3.实验报告模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物理化学教案》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1.2 课时安排:本章共5课时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1.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引言:介绍物理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2 第一节基本概念:物质的量、状态、相等、平衡等概念的解释。
2.3 第二节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4 第三节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
2.5 第四节溶液:溶液的性质、浓度、稀释、渗透压等概念。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3.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化学的重要性。
4.2 讲解基本概念:清晰地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概念。
4.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化学的应用价值。
4.4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5 总结本节课: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5.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6.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6.3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7.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7.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八、拓展阅读8.1 推荐学生阅读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物理化学教材、论文或科普文章。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教案:物理化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物理化学中的第一章节,主要内容有: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守恒定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压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3.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
4.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5.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压力的作用效果,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温度计、压力计、体积计、物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温度的变化,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2. 概念讲解:讲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3. 实例演示:通过压力计、体积计等教具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物质的质量、体积等信息,计算物质的量。
5. 定律讲解: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温度:定义、计量单位、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压力:定义、计量单位、作用效果。
3. 体积:定义、计量单位。
4. 物质的量:定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5.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质的量已知某种物质的质量为50克,密度为1.0克/立方厘米,求该物质的体积。
答案:该物质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
2. 题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为20克,物质量为30克,求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
第1章 热力学基本原理-第二定律(6)
V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寻找文字说法: 自发过程
Ⅰ
Ⅱ
假定有条件1 自发过程
不自发过程 则:条件1 是不可能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经验上总结出多种“‥ ‥ ‥是不可能的”说法。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1.7.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克劳修斯(Clausius)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1.9 熵函数
1.9.1.熵的定义
任意可逆循环可以用无限多个微小卡诺可逆循环代替
1.9 熵函数
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用相同的方法把任意可逆 循环分成许多首尾连接的小卡 诺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等温可 逆膨胀线就是下一个循环的绝 热可逆压缩线,如图所示的虚 线部分,这样两个过程的功恰 好抵消。 从而使众多小卡诺循环的总效应与任意可逆循环 的封闭曲线相当,所以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的加和 等于零,或它的环程积分等于零。
S
1 2
2
1
Qr S T
>不可逆 =可逆 > 不可逆 = 可逆
Q
T
1.克劳修斯不等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 数学表达式
dS
Q
T
1.9 熵函数
Clausius 不等式的意义: Clsusius 不等式引进的不等号,在热力学上可以作 为变化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Q dS T
> 不可逆过程,不违反第二定律 = 可逆过程 < 不存在过程,违反第二定律
1.8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不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Q1 Q2 Q2 ir 1 Q1 Q1
Q2 T2 所以 1 1 Q1 T1
r
2024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案课件
01绪论Chapter物理化学概述物理化学的定义01物理化学的研究范围02物理化学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03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观测和记录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获取实验数据。
理论方法运用数学、物理学等理论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物质的基本规律。
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等方法,对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和研究。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0201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要求02热力学基础Chapter热力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热力学系统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能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传入系统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做功之和。
焓定义为系统的热力学能与体积的乘积,用于描述等压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热力学温标熵增原理热力学函数与基本方程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相平衡03化学动力学基础Chapter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摩尔浓度变化率、质量浓度变化率、气体分压变化率等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01020304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
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复杂反应动力学简介平行反应竞争反应连续反应根据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预测反应的速率。
预测反应速率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优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分析反应速率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反应的机理和过渡态的性质。
研究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04电化学基础Chapter电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电化学电极电解质电离电导率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理1.1.1 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1.1.2 解释实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安全1.2.1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防火、防爆、防毒等。
1.2.2 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和危险操作,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操作2.1 实验器材2.1.1 介绍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如烧杯、试管、移液器等。
2.1.2 说明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2 实验操作2.2.1 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搅拌等。
2.2.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3.1.1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1.2 讲解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3.2 数据分析3.2.1 解释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3.2.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1 实验报告结构4.1.1 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摘要、引言等。
4.1.2 讲解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4.2.2 分析优秀实验报告的特点和优点。
第五章:实验案例分析5.1 实验案例选择5.1.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如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
5.1.2 介绍实验案例的背景和实验目的。
5.2 实验案例分析5.2.1 分析实验案例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2.2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第六章:热力学实验6.1 实验目的与原理6.1.1 解释热力学实验的目的,如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反应热等。
6.1.2 介绍热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6.2 实验设备与操作6.2.1 介绍热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如量热器、温度计等。
6.2.2 讲解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3 实验数据分析6.3.1 解释热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温度校正、热量计算等。
6.3.2 分析实验数据与热力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化学反应速率”。
详细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演示文稿、黑板。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思考。
2. 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讲解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影响因素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 知识拓展: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环保等。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反应速率2.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物浓度变化量 / 时间3.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4.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分析题: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提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均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原理与操作1.1 实验安全与防护介绍实验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讲解实验室中的危险品识别与处理方法。
1.2 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教授实验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
介绍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3 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讲解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2.1 溶液的配制教授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演示如何准确称量和溶解固体物质。
2.2 浓度测定介绍常见的浓度测定方法,如滴定法、光谱法等。
演示浓度测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第三章:热力学实验3.1 热量的测定讲解热量测定原理,如热量守恒定律。
演示热量测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2 相图的绘制介绍相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绘制相图。
第四章:动力学实验4.1 反应速率测定讲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演示反应速率测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2 活化能的测定介绍活化能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演示活化能测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第五章:电化学实验5.1 电化学基本概念讲解电化学基本原理,如电极反应、电势等。
介绍电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电化学电池和仪器。
5.2 电位测定与腐蚀防护演示电位测定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介绍腐蚀防护方法,如阴极保护、涂层等。
第六章:光学与光谱学实验6.1 光学基本原理介绍光学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讲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6.2 光谱学实验介绍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如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等。
演示光谱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
第七章:磁化学实验7.1 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讲解磁性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磁性、磁化强度、磁化曲线等。
介绍磁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7.2 磁化曲线与磁化率测定演示如何测定磁化曲线和磁化率。
讲解磁化曲线和磁化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八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实验8.1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化学》教材第四章“化学平衡”,具体内容为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互关系,包括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和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互关系,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演示用化学反应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定义,引入勒沙特列原理和平衡常数,阐述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2. 勒沙特列原理3. 平衡常数4. 例题及解答5.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2. 答案:(1)平衡常数 K = [C][D] / [A][B](2)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当温度、压力等条件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 平衡常数的计算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一、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1. 解释勒沙特列原理的基本原理,即系统在受到外界条件影响时,会自动调整反应方向,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
Nernst 方程 Pt|H2 (p1)|HCl (a)|Cl2 (p2 )|Pt
负极,氧化 H2 (p1) 2H (aH ) 2e
正极,还原 Cl2 (p2 ) 2e 2Cl (aCl )
净反应 H2 (p1) Cl2 (p2 ) 2H+ (aH ) 2Cl (aCl )
() Ag (aAg ) e Ag(s)
净反应:
Ag (aAg ) Cl(aCl )AgCl(s)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取号
rGm zEF
自发电池 非自发电池
rGm < 0 rGm > 0
例如:
E>0 E<0
Zn(s)|Zn2+||Cu2+|Cu(s)
Zn(s)+Cu2+→Zn2++Cu(s) rGm<0,E>0
9.5107
T K
293.15
2
1108
T K
293.15
3
通常要把标准电池恒温、恒湿存放,使电动势稳定。
我国在1975年提出的公式为:
ET/V=E(293.15K)/V-{39.94(T/K-293.15) +0.929(T/K-293.15)2 - 0.009(T/K-293.15)3 +0.00006(T/K-293.15)4}×10-6
RT ln
zF
a B B B
这就是计算可逆电池电动势的 Nernst 方程
从E求电池反应平衡常数K
rGm zE F rGm RT ln Ka
E
RT z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物理化学是化学的分支学科。
建立在物理学理论(热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的基础上:依靠物理学理论。
依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的联系寻找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物质的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课程研究内容化学热力学学科内容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研究物质变化引起的能量转化及变化可能性问题状态状态函数与时间无关(不涉及时间量)与变化途径无关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变化的速率问题直接与时间有关与变化途径有关(反应历程)*学习方法追求对物理化学理论的认识、理解基本概念理论建立在基本概念基础之上定义一些基本量(物理概念)建立形成模型以内能为例强调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基本原理规律(主要内容要求理解)公式实验理论的证实、理论的修正依靠实验手段*物理量物理量大小表示成数值×单位物理量=数量×量纲单位与量纲概念的差别单位:单位大小的物理量(尺子)量纲:代表物理量的属性(除大小以外的内涵)物理量的运算规则:(与量纲有关)①量纲不相同的物理量之间不可以做加减运算。
②带有量纲的物理量不可以直接做对数和指数运算。
Ch 1.气体的PVT 关系纯物质:压力P 、体积V 与温度T 三者相关(其中两个量是独立的) 若其中两个量确定,第三个量随之确定V =f (P ,T )找到明确的函数关系,称为状态方程对气体这一简单方式进行研究§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或m PV =RT m V =V/nR :摩尔气体常数(R =8.3145J •mol -1•K -1)普通气体常数理想气体模型:(1)分子间无相互作用(2) 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真实气体的压力趋于零时可以看成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般用于低压(常压)下气体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存在差距§1.2理想气体混合物A -B 混合物摩尔分数A x ,B xA x =B n /(A n +B n ),B x =B n /(A n +B n ), B A x x =1 分压 P A =A x •P , P B =B x •PA :理想气体,B :理想气体,A-B :理想气体P A V =RT n A , P B V =RT n B 道尔顿定律PV A =RT n A , PV B =RT n B 阿玛加定律§1.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1.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2. 临界参数与气体液化C 点-临界点 是一个状态c T 临界温度 ( 能液化的最高极限温度)C T T > 时气体不能液化C P 临界压力C m V , 临界摩尔体积c T , C P ,C m V , 为临界参数 Tc m V P ⎪⎪⎭⎫ ⎝⎛∂∂=0,Tcm V P ⎪⎪⎭⎫ ⎝⎛∂∂22=0 为临界点应满足的条件§1.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V =f (P ,T )或f (P ,T ,V )=0 具体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的方程式1. m PV -P 图2. 范德华方程用理想气体模型加以简单修正m PV =RTm V →m V -b 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空间体积小于m Vb 与气体分子本身占据的体积有关P →P+2mV a a 与气体分子间有相互吸引作用 若相互吸引作用不存在将导致压力更大修正后()RT P 2=-⎪⎪⎭⎫ ⎝⎛+b V V a m m 范德华方程(a,b 为范德华参数) ()RT nb V V a =-⎪⎪⎭⎫ ⎝⎛22n P + ()RT PV b V V a P m m m p ==-⎪⎪⎭⎫ ⎝⎛+→20lim 还原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范德华方程应用与中压(10几个大气压以下)的条件下3.维里方程用级数式表示m PV ~m V 或m PV ~P 的函数关系m PV =RT (1++++3m2m m V D V C V B …) m PV =RT(1+B ′P +C ′P 2+D ′P 3+…)B 、B ′ 第二维里系数C 、C ′ 第三维里系数D 、D ′ 第四维里系数RTPV lim m 0p →时,还原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普遍化 对所有气体都适用的1 压缩因子若一般情况下m PV ≠RT ,1RT PV m ≠ 设Z =RTPVm ,m PV =Z RT , Z 为压缩因子 理想气体Z =1维里方程 Z =1++++3m2m m V D V C V B … Z =1+B ′P +C ′P 2+D ′P 3+…2. 对应状态原理C r P P P /=, r V =m V /C m V ,, r T =T/c T对比压力 对比体积 对比温度 统称对比参数r P ,r T ,r V 代表对应状态各种不同的气体,只要对比参数中的两个相同,则第三个大致相同, 这就是对应状态原理。
r V =f (r P ,r T )或f (r P ,r T ,r V )=0对各种不同气体是同一个函数关系具体函数关系为 普遍化状态方程其中不存在与物性有关的参数3.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Z =RT P V m =∙CC m,RT PcV r r r T V P =C Z r r r T V P c Z =RTcc PcVm, c Z 在0.27~0.29之间近似为常数 r V =f (r P ,r T )Z 是r P ,r T 的函数不同气体r P ,r T 相同,Z 大致相同普遍化压缩因子图Ch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则,包括热、功、热力学能在内§2.1热力学基本概念1.系统和环境物质划分 研究对象为系统,其余为环境系统与环境间关系相互影响,传递物质、能量系统的变化用状态的改变表达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封闭系统 无 有 物质的多少确定 隔离系统 无 无 能量多少也确定 敞开系统 有 有 有物流、能流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所有的性质都不变状态函数:性质随状态而变 X=f(状态)若干个性质决定(代表)状态X=f (T,P )热力学量-性质-状态函数 变化与途径无关,仅与状态有关 X =f(T,P)全微分dX =dP P X dT T X Tp ⎪⎭⎫ ⎝⎛∂∂+⎪⎭⎫ ⎝⎛∂∂ 广度量:与物质数量成正比, V ,m 等强度量:与物质数量无关, T ,P 等 如:m V n V = , =相应的强度量物质的数量广度量 将系统与环境隔离,系统性质仍不改变,此时的状态为平衡态。
平衡态 热平衡 T 相同力平衡 P 相同相平衡化学平衡一般所讨论的状态都是指平衡态。
3.过程和途径过程:笼统地指变化模式途径:详细地指具体步骤热力学研究具体问题的特征性方式是:过程可设计成若干种途径,步骤中可经过实际的或设想的一个或几个中间态。
§2.2热力学第一定律1.功W广义功机械功=力×位移体积功=压力×体积的变化电功=电势差×电荷的通过量体积功δW=-P环dV本质是机械功非体积功W′+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得到能量。
-系统对环境做功,系统失去能量。
功与途径直接相关,不是状态函数。
2.热Q由于系统与环境间温度的不同,导致两者之间交换的能量为热,+吸热,-放热。
热力学中考虑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热,内部传递热不考虑。
3.热力学能U功和热是系统与环境间(物质间)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热力学能是系统(物质)具有的能量(除动能和势能外),也称内能。
定义:除整体动能和整体势能外,系统内部具有的所有能量总和。
它包括:分子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分子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电子能量核能量 等等U 是热力学性质,是热力学函数。
U 的绝对值无法确定,可确定相对值U ∆= U 2-U1 U ∆与途径无关,只与两个状态有关。
单位:J ,KJU 是广度量, U Um n= 摩尔热力学能 4. 热力学第一定律19世纪中叶提出的,是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的自然规律。
U ∆=W +QU U →12状态1状态2 ,或 dU =δW+δQ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不断对外做功,循环不可能实现。
循环一周U ∆=0,-W=Q ,必须吸热转化为功。
§2.3恒容热,恒压热,焓1.恒容热V QdV =0,δW ′=0时dU =—PdV +δW ′+δV QδV Q =dU , V Q =U2.恒压热P Q P=P 外=定值 δW ′=0dU =—PdV +δP QδP Q =dU +PdV =d(U+PV)U+PV 也是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定义H =U +PV 为焓,能量量纲,单位J焓也是状态函数(由内能定义出)δP Q =dH ,P Q =ΔH焓是一种能量3.焓 定义式H =U +PV , 其中PV 不是体积功 dH dU PdV VdP =++焓变 H =H 2-H 1=( U 2+P 2V 2)-(U 1+P 1V 1)=( U 2-U 1)+(P 2V 2-P 1V 1) = U +Δ(PV )ΔH =Q P 使用焓的必要性4 V Q =ΔU , P Q =ΔH 两关系式的意义 Q 为途径函数U 、H 为状态函数V Q =U ∆,P Q =ΔHV Q ,P Q 和状态函数相关联,与途径无关 W 0WV b δδ''−−−−−=恒容恒容=0 状态 Q V =Q V ,1+Q V ,2+Q V ,3,ΔU =ΔU 1+ΔU 2+ΔU 3 恒压过程Q P 以相同方式处理。
恒容反应 C(B)+O 2(g)=CO 2(g)+Q V ,1 (1) C(B)+0.5O 2(g)=CO(g)+Q V ,2 (2) CO(g)+ 0.5O 2(g) =CO 2(g)+Q V ,3 (3) 反应式(1)=(2)+(3), 则Q V ,1= Q V ,2+ Q V ,3 恒压反应 Q P,1= Q P ,2+ Q P,3§2.4热容、恒压变温过程、恒容变温过程1. 热容C(2)分为CpCv ⎧⎨⎩恒压过程:定压热容恒容过程:定容热容 =p C P T H ⎪⎭⎫ ⎝⎛∂∂, =V C V T U ⎪⎭⎫ ⎝⎛∂∂ C 是广度量 摩尔定压热容p,m C =m P PH C n T ∂⎛⎫= ⎪∂⎝⎭ 摩尔定容热容v,m C =V m V C U n T ∂⎛⎫= ⎪∂⎝⎭ 积分dT nC Q H T T m p p ⎰==∆21, dT nC Q U T T m v v ⎰==∆21, m v m p C C ,,,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而变) 可用级数形式经验式 m p C ,=a +bT +cT 2+… 计算上,方便使用平均摩尔定压热容mP C , p Q H =∆=n m P C ,(T 2-T 1) 的关系与m v m p C C ,,m v m p C C ,,-=Vm P m T U T H ⎪⎭⎫ ⎝⎛∂∂-⎪⎭⎫ ⎝⎛∂∂ =()V m p m m T U T PV U ⎪⎭⎫ ⎝⎛∂∂-⎥⎦⎤⎢⎣⎡∂+∂=Pm V m P m T V P T U T U ⎪⎭⎫⎝⎛∂∂+⎪⎭⎫ ⎝⎛∂∂-⎪⎭⎫⎝⎛∂∂P m T mm V m P m m Tmm V m m m m T V V U T U T U dV VU dT T U dU V T f U ⎪⎭⎫ ⎝⎛∂∂⎪⎪⎭⎫⎝⎛∂∂+⎪⎭⎫⎝⎛∂∂=⎪⎭⎫ ⎝⎛∂∂⎪⎪⎭⎫⎝⎛∂∂+⎪⎭⎫⎝⎛∂∂==),(P m T mm mV m P T V P V U C C ⎪⎭⎫ ⎝⎛∂∂⎥⎥⎦⎤⎢⎢⎣⎡+⎪⎪⎭⎫⎝⎛∂∂=-,,理想气体P R T Vm Vm Um PT /,0=⎪⎭⎫⎝⎛∂∂=⎪⎭⎫⎝⎛∂∂则m P C ,-m V C ,=R单原子理想气体 m V C ,=R 23,m P C ,=R 25双原子理想气体 m V C ,=R 25, m P C ,=R 27混合理想气体 m P C ,=∑B Bym P C ,(B )m V C ,=∑BB y m VC ,(B ) 摩尔分数B y2. 气体恒容变温过程V Q =dT nC U T T m v ⎰=∆21,3. 气体恒压变温过程Q P =dT nC H T T m P ⎰=∆21,4. 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 液固系统 Q P =dT nC H T T m P ⎰=∆21,, 不用V Q =dT nC U T T m v ⎰=∆21,用于恒压过程和压力变化不大过程的近似,体积变化很小也不行§2.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2.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可逆过程:在一系列无限接近于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P 外=P +dP ,T 外=T +dT 特点:(1)推动力无限小(2)系统和环境可沿原途径逆向回复原状态(3)功的极限过程,系统对环境作最大功 |W 不|<|W 可| 环境对系统作最小功 |W 不|>|W 可|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PdVW r -=δ22112211ln ln V V r V V V P nRTW PdV dV nRT nRT V V P =-=-=-=⎰⎰对理想气体 恒温时ΔU =0,r r W Q -==21lnV nRT V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绝热过程Q =0,ΔU =W 膨胀ΔU<0, 压缩ΔU>0 可逆 r dU W δ==PdV - 又由 ,V m nC dT dV nRT=-PdV=-V ,V m nC dT dV nRT=-PdV=-V,0V m dT dV C R T V+=ln ln 0V C d T Rd V +=积分 T 2→T 1,V 2→V 1,22111P mC RT P T P ⎛⎫⎛⎫= ⎪ ⎪⎝⎭⎝⎭一般用γ=,,P m V mC C 热容比有,P m C -,V m C =R22111P V P V γ⎛⎫⎛⎫= ⎪⎪⎝⎭⎝⎭,122111T V T V γ-⎛⎫⎛⎫= ⎪⎪⎝⎭⎝⎭ 22111P V P V γ⎛⎫⎛⎫= ⎪⎪⎝⎭⎝⎭绝热可逆体积功,21()V m Wr U nC T T =∆=-21P r P W PdV =-⎰2100V V dVPV Vγγ-⎰= 001121111p V V V γγγγ--⎛⎫- ⎪-⎝⎭=⎪⎪⎭⎫ ⎝⎛--=--1111122211W γγγγγV V p V V P r =()1122,,11V P V P C C mV m P --=)(12,nRT nRT RC m V -=)(12,T T nC m V -§2.7相变过程 相、相平衡 相变热相变焓 恒压过程T ,P 一定时)()(βαB B →)()(H H αββαH -∆= 相变与温度的关系()=∆2H T βα ()αm H ∆+()1T H βα∆+()βm H ∆()αm H ∆=()dT T T m P α⎰12,C()βm H ∆=()dT T T m P β⎰21,C()αm H ∆+()βm H ∆=()()()dT C dT C C T T m P T T m V m P ⎰⎰∆=-2121,,,αββα∆m H (T 2)= βα∆m H (T 1)+21T T ⎰ΔdT C m P ,P 相同,T 改变也可用于P 相差不大,T 改变时§2.9 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1. 化学计量数zZ yY bB aA +=+0=zZ yY bB aA ++-- 0=BBB ν∑νA =-a, νB =-b, νY =y, νZ =z反应物为负值, 产物为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