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发现

合集下载

重拾发现讲好故事

重拾发现讲好故事

重拾发现讲好故事作者:徐云虹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期好的新闻作品是可以当成故事讲的,新闻媒体应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改进,克服假大空,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讲好故事。

故事的魅力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面对来自全球媒体的摄影机和现场的四百名听众,这位来自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以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那些随母亲一起经历过的故事,那些从说书人嘴里听来的故事,那些“用耳朵阅读”到的故事,以及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正是“站在大地上诉说”的方式,给予了这些故事贴近灵魂的力量。

当然,新闻作品不是文学作品,二者虽有相通相似之处,。

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闻和文学的最根本区别是:新闻是非虚构的,是真的;文学是虚构的,是假的。

新闻文学化很容易使合理想象甚至假新闻大行其道,使新闻写作的改革与创新偏离正确的航向。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选材上,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有人无事不成新闻,有事无人不成文学;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对新闻来说,采访到一个好题材,稿件就成功了一多半;对文学来说,作品主要靠加工,包括素材的重构。

”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新闻与文学的一些特点,而且还为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揭示了新闻“客观真实”与文学“艺术真实”的区别,值得我们在新闻采编和文学创作实践中思考和借鉴。

如何讲故事毫无疑问,文学和新闻的本源都是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作家不可能写出作品,记者也不可能写出新闻。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故事,我们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和用心讲述故事的心情。

眼睛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它有两种感知方式,是“看”,二是“观察”。

“看”与“观察”是很不一样的,“看”只是感知事情的存在,是平面的,表面的;而“观察”强调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动的参与,目的就是要有所发现,是体现个性化的、触及本质的发觉。

发现重要问题的方法

发现重要问题的方法

发现重要问题的方法
发现重要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进行调查和研究等。

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与相关人员交流、观察现象和现场考察等方式获取必要的信息。

2. 分析和整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进行梳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SWOT分析、鱼骨图、五力模型等工具,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3. 问题发现技巧:使用一些问题发现的技巧,例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分析潜在的冲突等。

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来审视问题,以期能够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重要问题。

4. 列出假设: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分析结果,对问题进行假设。

假设可以帮助进一步细化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验证。

5. 反问和挑战:在问题发现过程中,要勇于反问和挑战现有的观点和假设。

通过提问和质疑,可以促使深入思考,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找到隐藏的重要问题。

6. 定量分析: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对问题进行量化和测量。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加客观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7. 专家咨询和团队讨论: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团队进
行讨论和研讨。

通过借助多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角度和维度。

以上是发现重要问题的一些方法,根据具体的背景和问题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问题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
发现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都会有的种种感受,比如发现一个新的东西、一个新的想法或一个新的方式。

发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让他们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向。

发现也可以使人变得更加乐观、有信心、充满活力,有助于提升自我能力,挑战自己的极限,探索新的可能性。

发现可以通过实践来发生,比如探索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及尝试新的活动以及新的经历。

发现也可以通过不断思考和思考来发生,比如研究新的问题,发现新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用的结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新发现教育——行思启示

重新发现教育——行思启示

读《重新发现教育》有感翻开《重新发现教育——翁孝川教育行思启示》,看完之后,和我最初预想的不同,文章没有高深的理论分析,更没有难懂的遣词用句。

相反,有一种通俗的亲近感。

我觉得翁孝川老师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对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观察得很仔细,对当今职业教育中的种种怪象进行了充分的揭示,深刻的剖析,从一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窥视出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

我同时感叹翁孝川老师直面现实说真话的勇气,今天我就此谈点体会。

首先说说学生,大家都知道,职业学校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十五六岁,精力充沛, 敢于直接表露,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自控力,他们往往不知道学什么,对课程无兴趣(其实就是不想动脑),对专业不了解。

觉得上职业学校轻松,混到工作年龄再去闯荡吧。

他们是考试的失败者,他们的自尊心曾受到过伤害,进入职业学校后相应的技能不足,但对专业看得太简单,想得太容易。

脱离社会要求较多。

毕业前态度稍好些,但为时已晚。

说得再具体点,我认识一个男生,职校读了一年多就离开了学校,后来,却又在校园看见了他的身影。

离开学校后,开始他很是开心,终于没有老师管教了。

在工厂劳动了几个月,感受着生活的不容易,时刻受着规章制度的约束,再也没有想象中的自由自在。

如今的他,时常想起在学校只要学习,不需要为生计奔波的幸福和轻松。

他常溜进学校,坐在操场边,说“真羡慕自己的同学,有书读,有学上,多好!”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办?翁孝川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很实用。

要让职校的学生观念上改变考试第一就是英雄的思想。

还是要做德育工作,而做德育工作就是造一个大锅,并在大锅下不断烧火,让大锅慢慢升温。

大锅的温度升高了,锅里的任何物品也就升温了。

这个锅就是学校,锅里的物品就是师生,而温度就是精神。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活动营造氛围”。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氛围。

活动活动动了才活,翁孝川有一个“增氧活水”理论。

教方法 重发现

教方法  重发现

教方法重发现
曹勇洪
【期刊名称】《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年(卷),期】2004(000)005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曹勇洪
【作者单位】易门县浦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教方法重发现 [J], 曹勇洪
2.明目标重梳理巧设计教方法——构建高效语文复习课堂 [J], 田燕琳
3.从探究到发现从发现到应用——以椭圆一重要结论为例 [J], 朱震
4.发现学生习作的"三重"价值
——指向"文心"培育的学生习作价值解读 [J], 吴勇
5.新闻发现的三重逻辑——读《新闻点子捕捉与把握》有感 [J], 梁瑞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秘的西夏为何消失在历史中,又是谁重新发现了西夏?

神秘的西夏为何消失在历史中,又是谁重新发现了西夏?

神秘的西夏为何消失在历史中,又是谁重新发现了西夏?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关于西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可以在西北割据一方,并且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但是关于西夏的许多文字只存在于宋史、金史等史书记载,关于西夏王朝本身存在的记载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局面呢?一、西夏为何消失在历史中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

在宋宝元元年(1038),由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的兴起是随着宋朝的衰弱,而西夏的灭亡则是随着蒙古的崛起。

蒙古崛起之后,故意通过政治、军事等手段逼迫西夏放弃金夏联盟,而改为依蒙攻金。

从此西夏和金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严重损耗了国力。

后来等到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后顺手就灭亡了西夏。

但是成吉思汗却在西夏灭亡前夕,神秘的死在六盘山。

目前主流的死因有好几种:1、中箭说;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

2、西夏王妃咬死说;《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

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

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

其他还有中毒说、坠马说等等,但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却不顾西夏已经投降,反而在西夏搞了一场大屠杀,不但杀了西夏末帝,还几乎屠城。

而且蒙古兵还在西夏王陵附近挖地三尺,几乎抹平了西夏存在的痕迹。

极有可能成吉思汗是死于前两种原因,才导致了蒙古人的大肆报复。

《元史·卷第一百二十·察罕传》,相关记载:“众方议降,会帝崩,诸将擒夏主杀之,复议屠中兴,察罕力谏止之,驰入,安集遗民。

”二、谁重新发现了西夏?1804年,清代著名学者、官员张澍因病辞官,回武威老家休养。

闲来无事,张澍朋友邀请前往武威清应寺游玩,发现在寺中有一个亭子,被四面封得严严实实。

发现作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精选5篇)

发现作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精选5篇)

发现作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精选5篇)第一篇:发现作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发现作文范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现作文范文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我身体不适,经常夜中咳嗽,不料,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场神秘的对话。

那是在三天前,紧张的复习终于压垮了我,我浑身发烫,迷迷糊糊,似在梦中……但闻有声忽大忽小,我大惊,忙细听,原来是书包和桌子在对话:“书包老弟,你是不是太胖了,撑得我实在受不了?”课桌说。

“唉,课桌大哥,你真是有所不知啊!你不知我书包原来是可亭亭玉立,在你的肚子里那才叫宽敞、自在哩!”书包说。

“是呀,那时多好呀!可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了呢?”课桌不解地问。

“由于小主人的学历一年比一年高,我的‘饭量’也就随着增大。

现在我好难受呀,你知道前几天我称了称有多少斤吗。

”“顶多15斤。

”“哪呢,30斤整。

”“啊,那么多。

”“唉,我该怎么办呢?”“老弟,我听说最近出了一种减肥药,好像叫什么来着……喔,对了,叫‘素质教育’,你去试试看怎么样。

”“没有,我的一个朋友比我还重,他足有35斤重,前几天用了一个疗程,还挺管用,可是没几天就不管用了,又反弹回去了。

这一反弹比那什么牛市股票增长率还高呢?这一“减”不要紧,现在他的体重已超过了40斤。

”“我听说电视里天天喊素质教育,没想到也不过是个幌子,一到正事就彻底玩完了。

”“什么,素质教育,这能是素质教育的错吗?”迷迷糊糊之中,我插了一句嘴,“应试教育应承担全部的责任。

你看我,应试应试,烧到40℃……”。

书包和桌子没想到秘密的谈话还有第三者偷听,这意外的发现令他们一时无语。

半天,只听书包、桌子唏唏嗦嗦地说:“其实素质教育并没有错,曲解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错’。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开头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开头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开头
今天放学后,我走在上大学的路上,路边的小草悄悄地探出头,像是在跟我捉迷藏。

我低下头翻看看,咦,这是什么?在草丛里,我才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它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壳,不紧不慢地爬着,好像在听别人说那个世界多么奇妙。

我仔细地观察着它,它的小触角一伸一缩,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我轻轻地碰了碰它的壳,它立刻缩进了壳里,像是很紧张。

我一下子就很喜欢上了它,把它放到我的手心,轻轻地吹着它,它慢慢地从壳里钻出头,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我把它送回家,找了一个小盒子,放了点菜叶,也放了一些水,想让它在我的家里住下,这样我就可以整天看它了。

第二天早上,我才发现它不见了!盒子里的菜叶也被吃光了,只剩下小蜗牛的踪影。

我焦急地找着它,大街上到处都是我的脚印。

最后,我在客厅的角落里找到了它,它正津津有味地啃着墙上的一块漆。

我笑了,原来小蜗牛不爱吃油漆!我把它又放回了小盒子里,心想,以后要多学习,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它。

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话:“每一个发现
都是一个奇迹。

”我突然发现自己对小蜗牛的观察,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惑,也越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世界了。

(完整word版)重新发现制度(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重新发现制度(word文档良心出品)

《重新发现制度》读后感一、关于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反对当时的学术界把行为主义、功利主义等作为分析个人和群体行为最基本的范式,反对把制度的及其作用放在相对次要的层次。

反对那种认为制度只是适应环境变化而生成和变迁的规则。

同时作者又极力反对仅仅将政治看作是一种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配性工具,作者强调政治同时也是一种赋予行动以某种价值意义或解释方式的象征和仪式。

正是因为有了政治的象征意义,才使政治行动在诸多的价值冲突和稀缺的资源环境中确立了运作的基础和目标,才使得公众的各种认知、价值和偏好进入政治过程,并在公共政策中得以体现。

同时认为驱动人们行为的不是对结果或者利益的预期,而是由于制度义务和制度责任的驱动。

他们认为恰适性行为模式、规则、管理等才是政治学的核心特征,理解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需要一套新的基于制度分析的制度主义理论。

这样的论述把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中提到了极高的地位,改变了已往对于制度的评价和论述,所以两位作者对也被奉为新制度主义的开山代表。

二、恰适性的逻辑本书的观点中给我最深刻的影响的应该是作者关于“恰适性”的论述,因为书中的论述相比旧制度主义的观点有很大的进步。

作者认为政治的组织逻辑是恰适性。

而关于恰适性的含义是这样论述的:“政治制度是相互关联的规则和惯例的集合,(人们)依据角色和情景间的彼此关系,这些制度规定了哪些行为是适当的。

”作者认为影响人们和组织行为的动机不是他们基于个自己利益和对结果的预期,而是基于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所处的社会角色,按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不同的位置和角色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在考量自身行为的时候是依据自身角色具有的责任,自我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制度的要求,是否是恰当的,是否是合适的。

简而言之,自身行为跟制度义务的恰适性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普遍因素。

当然作者同时认为恰适性逻辑的成功实践是和对人们的教育、教化分不开的,这就意味着制度不仅仅是规定着什么适当的,什么是不当的,同时还要把制度用类似于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传播和教化到民众之中,让人们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是个人的行为时恰适制度要求的。

发现

发现

释义Leabharlann (动)①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现新大陆|他的研究工作有重大发现。 ②发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近]发觉。
例句
见“发见 ”。 1.显现;出现。 《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 宋苏轼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镜》:“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 《孽海花》第二四回:“听几句张夫人说来的病源,看一回雯青发现的气色,一切脉,就摇头说不好,这是 伤寒重症。” 《文明小史·第四〇回》:我们为礼俗所拘,就有教育热心,也苦于无从发现。 《清史稿·食货志一》:“其生地并无可考而在中国地方发见之弃儿,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二:“这一年,坟园里发见了奇事。” 2.表现。
示例
1、第一次看到或知道发现了一个大海湾发现某种不认识的动物的足迹 2、找到[一个物件]发现球在桌子底下 3、由于对一个目标的研究或经验而找到科学研究几乎每天都在发现重要的新原理
感谢观看
发现
汉语词汇
01 释义
03 示例
目录
02 例句
发现的词性是动词。拼音:fā xiàn。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也 是一种再加工的行为。
人从动物世界的自发状态发展到人类的自觉状态,包涵人类实践行为中具有的发现及创新两大核心能力。人 们对固有并习以为常且视而不见的知识或专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或考证,从而得出全新的论断,也正是发现这 个词语应有的意思。

自我发现与重塑

自我发现与重塑

自我发现与重塑
自我发现与重塑是一个个体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内省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弱点、优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改变和重塑的过程。

自我发现是指一个人在经历某些情境、事件或经历后,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个性特点、价值观念、动机驱动和行为偏好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通过自我发现,个体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

重塑是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和意愿,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态度,以求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重塑可以包括改变自己的消极态度和思维习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调整和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以及追求更高的价值和目标等。

自我发现与重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

通过自我发现,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方法。

通过重塑,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并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

这一过程既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诚实和勇气,也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

以发现为中心的作文
朋友!你可曾想过,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箱,而发现就是打开这个宝
箱的神奇钥匙?
咱先来说说发现的奇妙之处。

有时候,发现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
盏明灯。

比如说,你在做数学题,苦思冥想半天,突然发现了一个解题的关键,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通往成功的秘密通道,心里那叫一个爽!
还有啊,发现能让我们看到平时忽略的美好。

就像有一天,你急匆匆地赶路,突然放慢脚步,发现路边的小花正悄悄绽放,颜色鲜艳得让人忍不住多看
几眼。

这小小的发现,能让你一整天都心情超好。

发现也不一定都是大事情。

可能是你发现妈妈做饭时偷偷哼着歌,原来她
心情这么好;也可能是发现自己的宠物狗学会了一个新的小把戏,逗得你哈哈
大笑。

那怎么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呢?这可得咱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

别总是埋头赶路,偶尔也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彩。

多问问为什么,多去探索
未知的领域。

比如说,你对星星感兴趣,那就去研究研究星座,说不定会发现一些宇宙
的神秘规律。

或者去尝试新的运动,也许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样的潜力。

生活中充满了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惊喜。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那每一刻都可能有新的发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别停下探索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更多的美好吧!。

数学课重在发现学生闪光点

数学课重在发现学生闪光点

137课堂内外数学课重在发现学生闪光点程 亮(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小学,四川 绵阳 622762)让孩子轻松的学习,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很有好处。

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已知中寻求未知,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应用旧知识,构建新知识。

结合我在山区学校学生具体实际,不断改进数学教法,发现学生闪光点来促进数学思维。

一、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又一个闪光点不断出现,最后光彩夺目。

兴趣是闪光点的开始,是人类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

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情境生活化,就是把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让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再给出一个圆的半径,让学生计算出这个圆的周长。

老师积极创设一定的环境,学生主动发挥自身潜能,就不断出现知识闪光点。

从而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二、巩固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积累中应用知识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知识是可以迁移的。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更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

所以提倡积累中应用,应用中创新,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学生去研究,独立发现见解,学生相互争论。

但是,这种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实教学功底和娴熟的课堂管理能力。

发觉和发现的用法

发觉和发现的用法

发觉和发现的用法
"发觉"和"发现"都表示找到或了解某事物或事实。

它们的用法和含义略有不同。

1. "发觉":强调主观感知或察觉。

常用于指自己意外地或突然地发现某物或某事,并表达感到惊讶或意外。

例如:
- 我今天发觉自己忘了带手机,真是太粗心了!
- 我在书架上发觉了一个我很久不见的旧书。

2. "发现":侧重于客观事实或真相的发现,可能是通过观察、实验证据等方式得到的。

常用于指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或探索真相等。

例如:
- 他最近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星系,因此成为了一位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

- 大家紧张地等待着科学家们是否能在地球外发现生命存在的证据。

注意:尽管两个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根据具体语境和所表达的意思,有时不能完全通用。

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范文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范文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范文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范文《重新发现儿童》一书包括看见儿童、认识儿童、保卫儿童、尊重儿童和发展儿童五章。

作者认识到我们的学校按照成人的意志高度同质化,根本没有为儿童而准备。

学校,应该让孩子站在正中央,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孩子。

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应该会说话,它们是构成儿童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总之,学校是为孩子而存在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高峰校长将自己管辖的北京海淀区玉泉小学打造成适合儿童发展的乐园。

高峰校长认为如果孩子不喜欢学校,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孩子们的行为是规范的,自律的,但心灵应该是自由的,舒展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怀揣梦想上路,最终获得幸福。

孩子到学校的`目的表面上是来听课、读书、写作业、考试等,但本质上是孩子们在逐步社会化。

家长关心孩子教育,但不能将赌资放在传统的高考上。

教育是为了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教育是一种应然的事业,需要怀揣理想仰望星空,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

传授知识不是教育上最重要的事,很多知识只需一翻书就会得到。

去了解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永远会比我们告诉他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更重要、更有趣。

发展心理学证明儿童时期心灵受了伤害的孩子成年时容易出现问题。

高峰校长说对于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其实吃饭远比学习教材更重要。

是啊,如果没有了好身体,将来还能干什么?早上值班时,看到一大群孩子在走廊上狼吞虎咽对付一顿早餐时,总忍不住劝他们好好吃饭,然而他们总说没有时间。

书中说如果老师强硬坚持某些原则,孩子会叛逆,或者阳奉阴违或者循规蹈矩。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家长和老师都有所保留,能够琢磨成人的心理,人前人后表现不一。

等到孩子出了大问题,家长和老师倍感诧异。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一种选择。

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不要滥用老师的权利,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批评学生,更不能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以梦为马,一苇以航——读《重新发现教育》有感

以梦为马,一苇以航——读《重新发现教育》有感

以梦为马,一苇以航——读《重新发现教育》有感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很值得庆幸的是我仍心怀最初走向教育行业的初心,并在不断的教育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努力的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更好的教师。

秉承着孩子学习,我也学习的认识来深化自身专业素养,来更好的思考教育事业存在的意义以及我们教师所能带给孩子们什么?以及如何使孩子变得更好的过程中,很荣幸的是得知了《重新发现教育》这一本书,在仔细的读过后,收获许多有关教学的感悟,也一度颠覆我曾视为真理的教学模式,从中感悟颇深。

一、尊重孩子的幸福感,做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老师从前我一直尽全力促进孩子技能的学习,一味的追求高效,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研究孩子特性,针对特性来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最大化作用,进而完成完整且高效的技能学习。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此为豪,我为我自己每一届都能够提出如此完美的教学方案而感到骄傲,也为我带的每一届班级都有特别突出之处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始终坚信着孩子们在毕业之后,我在这些年所教授的内容足以受用许久,不论是学习的方法还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都将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可是我忘了,我忘了孩子们即便是来上幼儿园也是需要幸福感,也是需要从身边人身边感受爱和付出爱的。

就从前我所提倡的“高效”来讲,是一种完全以学习目标的提升以及孩子各方面素养提升来讲,经历过这样一段经历,孩子综合能力势必会或多或少的提升,但就孩子从成长中收获的幸福感、快乐程度来讲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读过这本《重新发现教育》后,我对自己从前过度的关注孩子素质的提升而忽略了他们的想法,也忽略了他们的梦想进行了反思。

教育的内涵,除了包括对于技能的学习,更包括教会别人如何融于世界,如何使孩子具有核心的技能和素养的教育过程。

赤子之心既包括了真诚和善良的看待人与自然,更包括了对于世间万物的好奇和求索,这种追求真理的态度,是一种心心相惜、心与真理零距离贴近的过程,也是能够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可贵的求知欲望。

二、尊重孩子的童心,做一个充满爱意的老师深刻的拜读过《重新发现教育》后,我才清楚的认识到我是多么的“无知”,每一个教师都是与孩子平等的朋友,把孩子既当成孩子,也要认可孩子们纯真和浪漫的天性,绝不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帮着孩子一起长大,而不用条条框框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们心中有小心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能够允许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社会仍然存在着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孩子们心中些许不平的情绪也是值得被照顾且安抚的,毕竟孩子们总还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情绪要自己管理,自己的言行也要自己负责,尤其是孩子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童心,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希望孩子能够将所有都倾诉给我——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学识有阅历的教师,我想看清孩子的每一个举止的目的,我想了解孩子的一切,我相信基于全面的了解最终会促使孩子变得完美,可这样的完美,一名教师所雕刻出来的完美,终究是千篇一律,社会所需要的恰恰不是千篇一律,所以啊,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注意保护好孩子们的童心,尊重孩子,控制好自己胡思乱想胡乱担心的坏习惯,相信孩子,由孩子做自己的决定才是当前时期更能够促使孩子进步的极佳的途径。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精选30篇)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精选30篇)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精选30篇)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精选3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篇1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里,常常蕴含生活的哲理。

——题记那件事,我至今难以忘记。

“哎!”爸爸长叹一声,彻底失望,无不伤感地说:“这盆铁树定是无药可救了,现在我也不再去理会它,就放在阳台上吧,能不能成活,看它的造化了。

”我和妈妈相视而笑,叹了一口长气。

话得从上个月说起。

一天,爸爸风风火火地从门外闯进,手里还抱着一盆不知名的盆景。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这是什么树啊?”爸爸满脸得意地说:“不知道吧,这是铁树。

”青葱的枝叶,煞是美丽,不过似乎太小了些,不由地疑惑地打量起爸爸这个外行“养花专家”来,小心地问:“你能养得活吗?”爸爸胸一挺,俨然一副得胜将军的姿态,说:“不仅养得活,我还要让它开花呢!”“那就等着瞧吧!”妈妈也从橱房中跑来凑趣。

从那以后,爸爸简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对那棵铁树百般照顾、宠爱有加。

每日回家,拔腿就往铁树那儿跑,碗也不洗,地也不扫,只知道给铁树浇水施肥。

不久,妈妈便提出强烈抗议,与爸爸制定了“家务分配制度”。

但爸爸做完家务后,仍我行我素,去照料他的宝贝——铁树,真是痴心不改。

然而铁树并不争气,原来青葱的枝叶此时全黄了,爸爸不禁心急如焚。

一日,他打听道了偏方,调制出了一种“特效”肥料,去抢救铁树。

那刺鼻的臭气真是令人作呕,我也提出抗议,可爸爸却仍不“回头是岸”……终于有一天,铁树的枝叶开始枯萎了,蔫蔫地耸拉着。

爸爸眼见自己的苦心付之东流,终于对铁树彻底失望了。

从此,家中再也无人去理会那棵铁树。

雨后初晴的一天,我走上阳台,眼前突然一亮,我意外地发现铁树原来焦黄的枯叶中竟钻出了几枝细小的,嫩绿的枝芽,随风抖动,旖旎无限,忙叫了父母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在发现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李冬友
《人民教育》2011年第五期,有一篇《“发现”重于“观察”》的文章,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教育、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我们的学习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和所缺乏的东西,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优化或者弥补之。

否则,我们的学习室不会有质的突破。

这也与古人所说的“学贵有疑”的观点不谋而合的。

我们的学习者中,有不少是不会发现的,因此学习起来“吃力而且不讨好”,如果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状态,试着不断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所获与所缺,逐渐地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她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但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对生活却毫无感知或者认为生活如白开水呢?很大程度上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去发现生活给予自己的零零种种或者对这些已经麻木了。

于是乎,我们总认为生活就是简单的“过日子”,但是我认为日子过了后,还要有所发现。

那就是要发现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恩赐”与“惩罚”,更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们只有“发现”了生活,才可能感受得更深刻,感悟得更透彻。

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宏伟事业,她更需要教育者去发现,否则我们的教育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更谈不上创新了。

教育不仅需要发现学生身上的美语暂时的不足,也要发现教育者身上的美与不足,当然也发现当今教育界中的美与不足。

第一个发现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鼓励与弥补,第二个发现却是提高教育者的重要前提,第三个发现会让我们的整个教育更加灿烂。

当这三个发现越来越多的出现时,我们的教育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奇迹,我们就会出现更多的意义上的“育人”。

做研究,更需要我们去发现,没有发现的研究室毫无价值可言的。

在一项项的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发现其过去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

然后再试着去发现我们如何优化或者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

如果没有“发现”这个环节,任何研究室不会取得成功的。

是故,在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研究中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会越来越趋于创新型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活力与价值。

2011-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