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考研之针灸80穴主治歌诀

中医综合考研之针灸80穴主治歌诀

中医综合考研之针灸80穴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更多资料可以到海天医师了解。

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气血。

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理论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供大家参考:1. 穴位定位口诀:上不过头,下不过膝,左右对称,就是穴位。

这句口诀强调了穴位的定位原则。

在寻找穴位时,应当注意参照身体的特定标志来确定位置,如头部的发际线、四肢的关节等。

此外,左右对称也是寻找穴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针刺方法口诀:三进三出,快进慢出,以气为导,以气为尽。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刺方法的基本原则。

在刺入针时,应当采用三次快速刺入的方式,而拔出针时则应该缓慢均匀,以避免伤到患者。

此外,针刺时应当以气为导引,即在刺入和拔出针时要注意顺气流的方向。

3. 针灸调理口诀:病在经脉,治以经脉,经有所通,脉有所缓。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调理的关键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与经脉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应当注重经脉的选择和调理。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针灸禁忌口诀:刺头不刺尾,刺心不刺腹,刺背不刺腰,刺肩膝关节少刺。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治疗时的禁忌原则。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当避免刺激头部、尾部、心脏、腹部等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

此外,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肩膝关节的穴位也应当少刺,以免引发关节损伤。

以上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希望对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针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掌握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笔记口诀,加深对针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中医针灸考研歌诀

中医针灸考研歌诀

中医针灸考研歌诀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公孙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分部位、病症、操作技巧如下:
一、头部:
1.针灸头痛,脑门三分,太阳、风池、承浆;
2.眼疾眩晕,太阳、攒竹、肝俞;
3.耳鸣耳聋,太阳、听会、耳门;
4.面瘫口眼斜,趺跖、颊车、四白;
5.鼻塞流涕,大椎、印堂、迎香。

二、颈部:
1.肩颈痛楚,肩井、风池、天柱;
2.痰喘咳嗽,夹脊、风门、肺俞;
3.颈椎不适,风府、大椎、太阳;
4.眩晕目眩,风池、攒竹、迎香;
5.头晕烦躁,百会、大椎、足三里。

三、背部:
1.肩背疼痛,颈肩、肺俞、脊中;
2.腰背酸痛,大椎、腰俞、中脘;
3.乳腺增生,膀胱俞、丰隆、涌泉;
4.背部道素,大椎、脊中、腰俞。

四、手臂:
1.手臂酸痛,肩井、劳宫、外关;
2.手指麻木,心俞、极泉、大椎;
3.手腕扭伤,手三里、内关、神门;
4.肘骨折伤,深邃、内关、肘髎。

五、腰部:
1.腰椎间盘,肾俞、中脘、命门;
2.腰肌劳损,腰俞、大椎、肺俞;
3.坐骨神经痛,大殿、膀胱俞、承山;
4.男性阳痿,伏兔、气海、命门。

六、腿部:
1.膝关节疼痛,阳陵泉、曲池、足三里;
2.脚肿水泡,太溪、涌泉、荥穴;
3.脚底肌肉疼,太溪、足三里、夹足;
4.腿筋扭伤,风池、曲骨、膝关、外关。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速记——针灸特定穴歌诀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速记——针灸特定穴歌诀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速记——针灸特定穴歌诀针灸特定穴歌诀:
1. 头部:百会、风池、太阳、阳白、承浆、耳门、颞车、迎香、印堂、神阙。

2. 面部:足三里、地仓、巨骨、颊车、桑枢、四白、迎香、印堂。

3. 胸部:足三里、曲池、中府、天突、巨阙、天枢、胸口、鱼际、心俞、抱郎。

4. 腹部:足三里、曲池、中府、关元、气海、气冲、神阙、天突、下腹俞、天枢。

5. 腰部:大敦、丰隆、鲁巷、脊中、中脘、命门、悬针、长强、筋缩、静脉海。

6. 上肢:臂口、肩井、曲池、大陵、天宗、侠溪、手太阴心包经及相应穴位、手阳明大肠经及相应穴位。

7. 下肢:长强、伏兔、足三里、太溪、曲泉、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应穴位、足阳明胃经及相应穴位。

温馨提示:以上穴位是针灸考试重要的穴位,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与记忆。

针灸歌诀大全(干货)

针灸歌诀大全(干货)

针灸歌诀大全《针灸学》歌诀ﻫ五输穴歌ﻫ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少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取;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ﻫ八脉交会穴歌ﻫ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ﻫ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八会穴ﻫ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骨.下合穴胃合足三里,胆合阳陵泉,膀胱合委中,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和下巨虚,三焦合委阳ﻫ十二原穴歌诀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出此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腕骨小,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阳池焦,太冲丘墟肝胆校.ﻫ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ﻫ十五络穴歌诀......感谢聆听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脾经大包不可忘。

—-ﻫ十二募穴歌诀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京门肾,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十六郄穴歌诀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系筑宾穴。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如下:1. 肚腹三里留,小腹三阴谋,心胸取内关,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外伤阳陵泉,腿痛阳陵透。

这个歌诀描述了针灸治疗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取穴方法。

其中,“肚腹三里留”指的是在肚腹部疾病的治疗中,足三里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小腹三阴谋”则指的是在小腹部的疾病治疗中,可以选用三阴交这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指的是在治疗心胸疾病时,内关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腰背委中求”则指的是在治疗腰背部疾病时,委中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头项寻列缺”指的是在治疗头颈部疾病时,列缺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面口合谷收”指的是在治疗面部和口腔疾病时,合谷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外伤阳陵泉”指的是在治疗外伤性疾病时,阳陵泉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腿痛阳陵透”则指的是在治疗腿部疼痛时,可以选用阳陵泉透刺的方法。

2.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这个歌诀描述了回阳九针的取穴方法。

其中,“哑门劳宫三阴交”指的是在哑门、劳宫、三阴交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涌泉太溪中脘接”指的是在涌泉、太溪、中脘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环跳三里合谷并”指的是在环跳、足三里、合谷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这九个穴位合称为“回阳九针”,主要用于治疗阳气虚脱、寒凝气滞等病症。

3.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这个歌诀描述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方法及其主治病症。

这十二个穴位包括: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昆仑、飞扬、承山、承筋、足临泣、丘墟、太溪。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主治病症,如申脉主治目疾、金门主治胁痛、足通谷主治头痛等。

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种杂病。

针灸45个必背口诀

针灸45个必背口诀

针灸45个必背口诀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针灸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针灸知识和技巧,以下为大家总结了45 个必背口诀。

一、经络穴位口诀1、任督二脉走正中,十四经脉紧相连。

2、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5、心经穴位九穴真,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小肠经穴十九中,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中,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连天窗逢,天容颧髎听宫终。

二、穴位定位口诀7、尺泽肘中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8、孔最腕横纹上 7 寸,太渊掌后横纹桡侧端。

9、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0、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2、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3、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15、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三、针刺手法口诀16、进针手法要轻柔,缓慢刺入防疼痛。

17、提插捻转要适度,得气感应细心求。

18、补泻手法分阴阳,徐疾轻重各有方。

19、烧山火能补虚寒,透天凉可泻实热。

20、迎随补泻看经脉,顺经为补逆为泻。

四、针灸配穴口诀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2、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3、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24、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5、上肢取曲池,下肢阳陵泉。

26、酸痛取阿是,昏厥人中苏。

五、针灸禁忌口诀27、孕妇针刺要谨慎,腰骶腹部穴位禁。

28、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穴位莫深针。

29、大醉大怒与过劳,饥饿过饱皆不宜。

30、皮肤破损有炎症,避开病灶防感染。

六、常见病针灸治疗口诀31、感冒风池和大椎,头痛太阳加印堂。

32、牙痛下关与颊车,面瘫地仓透颊车。

针灸学歌诀汇总

针灸学歌诀汇总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针灸人必背的歌诀

针灸人必背的歌诀

针灸人必背的歌诀展开全文1、十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胁肋寻飞虎,复甦必水沟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2、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3、回阳九针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亡阳危象,除了人中醒神、神阙关元固脱之法,针家犹有施此“回阳九针”克险。

4、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腋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有了歌诀之后,重要的事,怎么在辨证之后,实行补泻手法呢,下面这个表就派上用场啦治腑当治合,六腑下合穴你都记住了么5、六腑下合穴歌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胃三里三焦委阳胆阳陵下合治腑效必彰6、八会穴歌血会膈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7、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8、八法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9、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窥浅深10、十三鬼穴歌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针灸歌诀 pdf

针灸歌诀 pdf

针灸歌诀以下是一段针灸歌诀:针灸歌诀,十四经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尺泽孔最列缺穴,太渊鱼际和少商。

大指内侧爪甲根,是名少商太阳照。

手阳明经二十穴,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偏历四八髁,温溜下五三六中。

陷谷六七内庭治,二八池边三八过。

九六四一上廉中,五七巨骨二七承。

合谷之后复溜前,二一三间三阳络。

四十五穴居胸侧,手针可刺留针约。

足阳明经六十六,二十二个鼻旁取。

承泣四一巨髎直,地仓四四条口举。

下关张口取二七,颊车耳下八分取。

大迎耳下六分近,下关耳前一寸寻。

头维四五丝竹空,维阳二寸耳上引。

率谷耳后角尖取,天冲耳上三分地。

浮白耳后入发际,窍阴耳后叠筋里。

完骨耳后发际中,本神神庭旁一寸。

阳白眉上一寸间,眉尾直上五分近。

上行一寸五分在,外廓斜方七分论。

大迎头维行曲鬓,地仓下关颅际边。

闭口取之抬下颏,抬颏开口泻不眠。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一分至阳顶。

百会前顶囟会连,上星神庭五分等。

眉冲直上五分取,曲差发际一寸行。

五处直上定痫惊,承光五分通天径。

络却玉枕各一寸,天柱项后大筋双。

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寻。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小肠十六胱俞对。

脉气相通尺泽内。

大肠十九关元俞,二十中膂白环内。

上次中下四髎穴,第一腰孔第二椎。

第三椎下命门穴,悬枢脊中相依随。

督脉旁边二十穴,六对夹脊各等齐。

中医针灸口诀大全

中医针灸口诀大全

中医针灸口诀大全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中,掌握一些口诀可以帮助针灸师更好地进行针灸操作和辨证施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针灸口诀大全:1. "皮肤寸寸肉,肌肉寸寸筋":用于确定穴位的定位,通过对皮肤、肌肉的层层刺激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2. "得其所,得其位,得其时":针灸治疗的三个基本要素,指的是在治疗中,针灸师必须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正确的刺激方法以及选取合适的时间。

3. "逆针顺针灸治病":根据病情的不同,针灸师可以选择逆针刺激和顺针刺激,逆针刺激可以清除病邪,顺针刺激可以调和气血。

4. "左舍右取":在针灸治疗中,左右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左边穴位通常用于治疗左侧病症,右边穴位通常用于治疗右侧病症。

5. "上穴治上病,下穴治下病":上穴是指头部和上肢的穴位,下穴是指躯干和下肢的穴位,选择正确的穴位可以提高针灸疗效。

6. "一穴治三病":一些穴位具有多个功能,可以治疗多种病症,针灸师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

7. "上有天,下有地,中有人":针灸治疗是在人体上进行的,需要针灸师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准确地找到穴位。

8.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通畅经脉,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9. "调气固本,扶正祛邪":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机,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 "和为贵,神聚为一":针灸治疗是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针灸师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增加治疗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针灸口诀,这些口诀可以帮助针灸师更好地进行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1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2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穴对外感风寒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拉稀滑会让你出汗。

鼻塞,额头疼痛可以加迎客香,星星。

咳嗽和尺子。

喉头疼痛加上烧伤和商鞅(这是第二个商),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气喘骤刺,痰多合谷。

舒菲和中府是肺的俞和募,内关是治疗胸胁疾病的主要穴位。

加入赤泽、足三里,能补土,产生金清肺热。

哮喘发作时,取上穴,再加突突、中突。

痰多则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中医考研也快乐——针灸治疗学的歌诀

中医考研也快乐——针灸治疗学的歌诀

中医考研也快乐——针灸治疗学的歌诀中医学考研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利用有效有趣的方法将知识掌握也是一门学问,下面给带来的是关于中医考研针灸学的口诀,希望对大家有用。

针灸治疗歌诀(一)恶寒发热风寒证,大椎曲池合谷并,能清里热兼解表,暑湿外邪亦参用,头项强痛若明显,风池风府穴不忘,热盛心烦兼尿黄,内关两穴效非常,谵语便秘胃家实,足三里配丰隆治,胁痛呕吐少阳症,支沟阳陵泉共用,气逆而致咳嗽喘,鱼际穴再加少商,倘若过敏荨麻疹,合谷去掉三里增。

大椎、曲池、合谷相配,一切风寒暑湿邪可祛,能清里达表。

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二)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能升且能散,二穴同为手阳明,上焦风热能清散,头面诸窍若有病,选配各穴效更专,风池头维头晕痛,睛明丝竹目翳生,迎香素髎鼻渊痔,听会翳风耳鸣聋,支沟劳宫治口臭,鱼际可医咽肿痛,龈肿齿痛下关穴,口眼歪斜地(仓)颊(车)针。

曲池、合谷为清热散风之要穴。

二穴属大肠经,曲池行气;合谷升而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

人之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皆禀清阳上升之气,故和清窍。

合谷配曲池能起清散作用,扫荡一切邪秽。

(三)环跳阳陵调气血,搜风祛湿通经络,二穴俱属足少阳,性能舒筋利关节,诸痹不仁及不遂,腰腿疼痛及痿躄。

环跳、阳陵泉通经络,调气血,搜风祛湿。

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可舒筋利节。

环跳搜经络之风及四肢风邪,主治中风偏瘫以及诸痹不仁、瘈疭筋挛、腰腿疼痛,环跳合阳陵泉,二穴相应,功效相得益彰。

(四)曲池在肘阳陵膝,具在四肢关节地,清肺走表行气血,舒筋利节能泻里,肝肺气郁胸胁痛,热结肠胃俱可医。

为半身不遂,历节诸痹主方。

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井穴治神昏,荥热合穴六腑病。
本文由中国中医考研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说明。
中国中医考研
学习中医与备战考研,欢迎加入中国中医考研这个大家庭。长按下面二维码3秒选择识别即可加入我们。。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窍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
筋会大杼髓绝骨,筋会陵泉脉太渊。
下合穴
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三焦委中阳。
胆经阳陵胃三里,下合六穴腑可详。
经络主治诗
任督脏腑神志清,任泌殖壮身回阳。
督中昏热及头面,包心神志手阴胸。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栖。
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膀胱齐。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作。
关冲液门中渚焦,三焦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记,中封曲泉属于肝。
原穴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原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膀京骨。
包原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络穴
肺络列缺大偏历,脾络公孙胃丰隆。
心络通里小支正,肾络大钟膀飞扬。
包络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募穴
肺募中府太天枢,脾募章门胃中脘。
心募巨阙小关元,肾募京门膀中极。
包募膻中焦石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郄穴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肾郄水泉膀金门。
阴郄郄门焦会宗,肝郄中都胆外丘。
阴维筑宾阳阳交,阴窍交信阳跗阳。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肺经肺病及喉咙,包经心胃心心病。
手三阳经咽喉热,小肠焦经眼耳病。
大肠前头鼻口齿。三焦侧头胸胁病。
小肠后头肩胛神,足三阴前阴妇科。
脾经脾胃肝肝病,肾经肾肺咽喉病。
足三阳热眼神志,胃前口齿鼻咽肠。
胆侧头耳胸胁胆,膀后头背腰脏腑。
骨度分寸诗
前后发际十二寸,印堂前发际三寸。
大椎后发际三寸,印堂大椎十八寸。
两额发角为九寸,耳后两突亦九寸。
天突岐骨隔九寸,脐中岐骨是八寸。
脐中曲骨离五寸,两乳头间是八寸。
腋窝章门十二寸,胛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隔三寸。
肩峰后正中八寸,肘纹肘尖是九寸。
肘尖腕纹十二寸,耻骨股骨十八寸。
胫髁内踝十三寸,股转腘横十九寸
腘横外踝十六寸,骨度分寸需牢记。
五输穴应用
五输阳木阴井金,脏井色荥输间甚。
音经满血胃取合。井心下满荥身热。
输重节痛经喘咳,合穴主逆气而泄。
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2015-11-29中国中医考研
编辑/中国中医考研
十二经脉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