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A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题库

区域经济学题库
40、斯密定理:专业化或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如果市场受到限制,一些经济活动就会失去经济上的可行性。
41、供给不可分性:指资本(特别是社会一般资本)的整体性,以及只有在许多经济活动上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得到各种规模经济利益;
42、需求不可分性:指由市场规模所造成的对经济活动的盈利性以及可行性的限制。
20、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有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即“硬件”成分;无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非物质的“软件”成分,如居民素质、科教水平、信息传递便捷度、对外联系程度等。
21、集中度:衡量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聚集或分散程度尺度,分绝对集中指标和相对集中指标两类指标。
22、极化:指经济活动向某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地点集中,并成为整个地域范围内的发展极核的现象。极化一经形成,就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可以发展。
13、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一线地区指沿海和东北、西北、华北的几个边境省份。二线地区指一线和三线以外的省区。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韶关以北、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等10个省区。
14、经济特区:为执行对外开放政策而划出一定地域范围,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地区。
15、计划单列城市和地区:国家计划中单独列户的城市和地区,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某些地区在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作用。
30、地方化经济:指同一序列行业和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聚集在一个地区,通过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功能联系包括垂直联系(纵向联系)和水平联系(横向联系)。
31、城市化经济:指一种工业由于位于某个城市和工业综合体内,通过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这种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结构和同时被某种要素吸引而形成的。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关系C 区际经济差异D 企业内部管理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A 自然资源B 地理位置C 人口数量D 企业品牌形象3、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以上都是4、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效益原则B 生态效益原则C 社会效益原则D 随机布局原则5、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括()A 增长极模式B 点轴开发模式C 网络开发模式D 均衡发展模式6、区域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C 技术水平D 以上都是7、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原因()A 区域差异B 比较优势C 规模经济D 政策限制8、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不包括()A 行业合作B 区域合作组织C 企业间合作D 家庭间合作9、经济区的类型不包括()A 综合经济区B 部门经济区C 特殊经济区D 个人经济区10、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A 产业规划B 城镇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土地利用规划11、区域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缩小区域差距C 保护环境D 增加企业利润1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A 全局性B 长远性C 稳定性D 短期性13、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是()A 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影响产业集聚B 自然资源决定产业布局C 政府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D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发展14、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不包括()A 企业B 政府C 科研机构D 竞争对手15、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3、产业集聚一定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XXX电视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发育程度旳标志是。

2.区域条件重要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旳方式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和两类。

4.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或中心——边缘理论。

5. 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种区域范围内旳与,是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划旳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旳重要内容。

6.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一定旳空间范围内,不同样地区旳为了各自旳经济利益或共同旳经济利益,根据一定旳协议、章程或者协议,将商品和在地区之间组合、配置旳过程。

7.区域空间构造从广义上讲是指区域内多种构成要素空间关系旳总称,详细包括区域中旳多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在地区上旳分布及组合,可以详细分为区域自然空间构造和。

8. 区域规划旳特点重要包括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层次性和。

9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可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旳一切企业旳总和。

10.地区形象旳特点包括地区性、继承性和。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恰当答案,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1.现代世界面临旳重大区域问题( )A.人口问题B.地缘政治C.经济安全D.都市问题E.可持续发展问题12.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旳影响重要有()A.劳动者旳身体素质B.劳动者旳科学文化素质C.地方经济发展水平D.地方区域经济构造旳分布E.劳动者旳思想素质13. 区域产业构造演变旳动因()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技术变动C.区域政策D.供应原因E.能源短缺14.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旳挑战( )A.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B.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环境压力大D.市场体系不完善E.应急能力有待加强15. 区域经济规划旳内容包括( )A.区域经济发展目旳B.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C.主导产业选择D.产业构造配置E.区域空间布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6. 区域经济学17. 地区布局18. 区域经济重心19.区域经济规划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0.试述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21.我国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旳措施是什么?22.简述区域经济规划旳原则。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A卷卷号:5132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1月期末考试(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2006年1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2、胡佛3、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4、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公共工程5、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6、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7、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

2、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

3、新产业区: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

4、新要素学说: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它大大地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者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

5、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答:目前,区域经济学形成了三大流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2)新制度学派(3)区域管理学派2、答:(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答: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区域经济学单选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选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产业集群作为经济集聚的一种结果,在一定的地域需要有一定的合理规模。

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以及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二是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的合理与否。

A.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B.出口和进口结构和规模C.工业和服务业结构和规模D.农业和工业结构和规模正确答案:A解析: A、地域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指的是地域内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要求它与本地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相匹配。

2、空间不可能定理证明,当经济中存在经济活动不可分性时,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时,必然发生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

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内部,我们称它为(),这会导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产业空间竞争;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外部,我们称它为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活动聚集现象。

A.内部规模经济B.外部规模经济C.技术外部性D.金融外部性正确答案:A解析: A、规模收益递增来源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称它为内部规模经济。

3、可流动性要素是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演化的重要力量,理解可流动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转移规律是进行空间经济调整和布局的基本前提。

资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可流动性要素的主要部分,可流动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的相互影响,共同塑造()。

A.城乡景观B.产业布局C.区域经济格局D.地表景观正确答案:C解析: C、区域经济格局包括了产业布局、城乡景观和地表景观。

4、聚集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是因同一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城市化经济是因多种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 )。

A.本地经济活动层级化B.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与分散C.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D.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正确答案:D解析: D、城市化经济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即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聚集各种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将会带来外部收益。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 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条件C. 人口规模D. 市场条件答案:D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 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B.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C.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 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答案:B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A. 由相邻地区之间开展合作B. 在区域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C. 同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D. 同一产业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答: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地域经济单元中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答: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方面开展相互合作,以实现对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三、论述题1.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简述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因此,培育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新的增长点既可以通过发掘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

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简述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区域内各经济体在空间和功能分工上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拓展,实现功能循序渐进的不断适应和提高。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扩大市场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以及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3)加强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5)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驱动因素等。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空间分析、计量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模型、实证研究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3.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由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经济增长极?地区经济增长极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动密度、较强的创新能力、优质的基础设施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二、论述题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格局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和区域政策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学进行探讨。

首先,地区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来解释。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政策的支持,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其次,地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2、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结构性效益B、资源利用程度C、关联度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3、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加大了政策力度,主要加大了()的力度。

A、工资补贴B、税收减免C、转移支付D、价格调整4、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知识创新体系B、技术创新体系C、知识转播体系D、知识应用体系5、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方式有()A、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B、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C、高投入、低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D、低投入、高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6、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产业结构B、收入分配结构C、技术结构D、职业结构7、()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扩张效应B、回程效应C、涓滴效应D、极化效应8、欧共体转为欧盟的标志是《》的签署。

A、罗马条约B、欧洲一体化文件C、马约D、政治联盟条约9、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10、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需从()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分析既全面和深入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A、总体原则B、多视角考察C、定性化D、定量化二、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共15分)1、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功能在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竞争,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3、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其功能在于让外商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和贸易。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0分)1、经济群落是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属于()。

【单选题】(5分)A.宏观B.微观C.中观D.国家正确答案: B2、一般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同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是()。

【单选题】(5分)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互交织关系D.相互竞争关系正确答案: A3、乘数在数量上等于城市整体部门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在现实中一般用两部门之间的测度指标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B.收入量C.产值量D.利税量正确答案: A4、不属于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单选题】(5分)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正确答案: D5、城市的基础部门是指为增加城市收入的产品和劳务部门是在向城市()。

【单选题】(5分)A.外“出口”B.内“进口”C.郊区生产正确答案: A6、出于计算上的需要,计算区位商时一般使用的间接计算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指标B.收入量指标C.产值量指标D.利税量指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处所得的商。

间接使用的是就业量指标,直接使用的是产值量指标。

7、截至,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少个? 【单选题】(5分)A.30个B.78个C.156个D.174个正确答案: C8、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单选题】(5分)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盟D.联合国正确答案: C9、当两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密切时,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单选题】(5分)A.小于0B.大于0,小于1C.等于1D.大于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B 提高人力资本的能力
C 提高经济效益
D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潜力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A 资本 B人力资本
C 技术进步
D 社会制度
3.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A 增加供给
B 创造需求
C 扩大投资
D 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A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智能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 资本密集型产业
5.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A 投资软环境
B 智力资源
C 科技进步
D 雄厚财务资源
6.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
7.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 加强行政控制
C 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 加强税收调节
8.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A 企业家才能
B 技术
C 创新
D 资本
9.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A S形
B V形
C U形
D M形
10.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 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谢菲尔
2.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

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
C 组织结构
D 均衡增长
3. 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

A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4.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的标准是。

A 成本最低的选择
B 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C 获得聚集效应的选择
D 利润最大的选择
5.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

A 合作主体
B 合作对象
C 合作的效益
D 合作的制度
三.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外部经济利益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和聚集的规模。

()
2.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
3. 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也必然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4. 对于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地区,应在资源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进行支柱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
5. 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

()
6. 支柱产业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占较大比重,而且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
7. 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的点的重要依据。

()
8. 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聚集与分散的关系。

()
9. 企业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

()
10.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共同之处在于加工方都不择市场开拓和盈亏。

()
11. 在城市化动力机制中,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推力起着决定作用。

()
12. 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与城镇规模成正比关系。

()
13.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

()
14. 企业在进行跨区域投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投资收益的高低。

()
15. 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功能与实现方式上是不同的。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2. 区域城镇体系的特征有哪些?
3.国有企业发展新经济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你认为我国应建立何种城镇发展方针。

2.试分析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B
4.C
5.B
6.B
7.A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
2.AB
3.ABC
4.ABC
5.ABC
三.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5分)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15.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三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问题;区域关系理论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贸易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政策理论以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方法。

2. 区域城镇体系有哪些特征?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

域城镇群相比,城镇体
系具有如下特征:
(1)关联性。

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是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

(2)整体性。

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

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包括行政级别层次和规模层次两个方面。

行政级别层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个城市的行政级别不同,最高级别的城市只用一个,第二、第三、第四层次的城镇可能有很多个,低一级的城市要服从于高以及城市的行政领导。

规模层次是指每一个城镇体系都是由多个不同规模的城镇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

3.国有企业发展新经济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当前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宏观层面是解决体制问题,明系产权;从微观层面是搞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

(2)新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实现集约化、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3)国有企业具有发展新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拥有发展的智力优势;国有企业具有发展新经济的资本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国有企业的条件渐趋成熟。

(4)对区域国有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你认为我国应建立何种城镇发展方针。

我国现行的城市化发展方针是在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的,该法第四条指出:“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格局”。

该方针具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
第二,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第三,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

第四,“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不具诗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知识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
间布局就合理了。

针对上述分析,以城市的规模结构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发展方针应该是:“提高、完善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内涵是:大城市在适当增加数量的同时,重在发展质量的提高,中小城市还需要大量增加,建制镇要减少数量,促进集中,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城乡一体化。

2.试分析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释放首都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快速崛起;疏解大城市压力,为首都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深化区域合作,打造支撑河北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破解环首都贫困带难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为答案要点。

答案不一致的,只要合情合理,酌情给分)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