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有害气体的净化吸收解剖

合集下载

有害气体吸收净化法

有害气体吸收净化法

pA,atm
1.0
O2
0.9
0.8 pA=723cA
0.7
0.6
0.5 难溶体系
0.4
0.3
0.2
0.1
CO2
pA=25.5cA
(1)不同气体的 溶解度差异很大
SO2
(2)对于稀溶液
或极稀溶液,溶解 溶解度适中体系 度曲线近似为直线
,即
cA H pA
pA=0.36cA pA=0.0136cA
NH3
Yi
yi 1 y
,Y i
y i
1 y
i
i
对于理想气体,摩尔分数等于体积分数,则组分的摩尔分数y与它的
摩尔浓度之间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y
i
Ci R p
T
t
式中R 气体常数,T 开尔文温度;p 总压。 t
已知氨水中氨的质量分数为25%,求氨的摩尔分数 和比摩尔分数?
二 吸收过程中的气液平衡
吸收过程 当混合气体与吸收剂接触时,气相中的可吸收组分(吸 收质)就会向液相进行质量传递,称为吸收过程。
解吸过程 伴随吸收过程的同时,还会发生液相中吸收组分反过来 向气相逸出的质量传递过程,称为解吸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吸收过程的速率和解吸过程的速率最终 将会相等,气液两相间的质量传递达到动态平衡,简称为相平 衡。
这时气相中吸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液相中所溶解吸收质的浓 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它是吸收的极限.又称最大 溶解度,常定义为每100千克溶剂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3 溶解度 气液达到平衡时,吸收剂吸收的气体量已达到最大限度时,每立方米吸收剂能 吸收的极限气体量(即平衡状态下液相中吸收质浓度)。
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指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任何气体与液体接触后,都会产生溶解。容易溶解的称为易溶气体; 不易溶解的称为难溶气体。 易溶和难溶是相对同一种吸收剂而言。

化工分离工程:第4章 气体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第4章 气体吸收

V2L RT
dp
整理得
d ln fˆ2L VmL,2 dp (T一定) x2 RT
V2L 为溶质在溶液中的偏摩尔体积,假定它与p和组成无关,取为常数 从温度T的纯溶剂蒸汽压 p1s(即 x2 0 )到总压p对上式积分,并
以式(4-3)代入得
FLGC
ln fˆ2L ln fˆ2G ln H ' VmL,2 ( p p1s ) (T一定)
(4-3) (4-4)
由式(4-2)和(4-3)得到
(
fˆ2L x2
)T
,
p
Hp
fˆ2L x2
(4-5)
FLGC
依据热力学定律
(
fˆ2L p
)T
, x2
fˆ2L
(
ln fˆ2L p
)T
,
x2
fˆ2L (V2L
/ RT)
(4-6)
将式(4-5)和式(4-6)代入式(4-4)得
dfˆ2L fˆ2L
dx2 x2
• P175
FLGC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
• 4.2.1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新鲜的或再生的吸收剂从塔顶进,
与塔中上升气流逆流接触,气相中
的溶质被吸收剂吸收。吸收剂与被
吸收的易溶组分一起从吸收塔底排
出后一般要把吸收剂与易溶组分分 离开,即解吸过程,分离后易溶组 分单独作为一种气体产品送出,而
氨气
NH3(吸收质、溶质) 空气(惰性气体,载体)
FLGC
吸收过程释放的热量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最终分配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气液两股物流热容量的相对大小:
1) 如果在塔顶液相物流热容量明显大于气相物流热容量, 则上升气体的热量传给吸收剂,使离开塔的尾气温度与 进塔吸收剂的温度相近,此时,吸收所释放的全部热量 提高了吸收液的温度,从塔底移出。在接近塔底的塔段, 高温吸收液加热进塔气体,使部分热量返回塔中,引起 温度分布上出现极大值。

第四章-气体吸收-分离工程-叶庆国主编PPT课件

第四章-气体吸收-分离工程-叶庆国主编PPT课件

m M
n N
a A
b B
,其值在理想溶液时为1,
则有
K
Ka K
cMm cNn cAa cBb
同时服从相平衡关系 pA HAcA
1
联立上述两式有
pA
H
.
A
cMm cNn KcBb
a
11
因为液相中单纯溶解的A的浓度必然高于 有化学反应后溶液中A的浓度,所以伴有 化学反应的平衡分压必定低于物理溶解 时的平衡分压,即溶解度变大。
对于易溶气体,亨利定律仅适用于 较低浓度范围;
在较高浓度时,其溶解度的值将比 亨利定律计算值低些。
.
8
4.1.2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
当溶质在溶剂中发生解离、缔合或化 学反应时,亨利定律不再适用。
气体溶解于液相时,若与溶液中某些 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则该气体溶质的 气液平衡关系既服从相平衡关系,又 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VVm,2(pp10) RT
.
6
4.1.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对于理想溶液,V
V m ,2
0
V
f 2 H 2 x2
在低压下,用平衡分压p2代替,变成亨
利定律的表达形式 p2 H2'x2
若以浓度c2代替x2,则有 p2 H2c2
.
7
亨利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溶液;
对于难溶气体,亨利定律有足够的 正确性;
.
12
.
9
4.1.2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
假设溶质A与溶剂中的B发生反应,其平
衡表示为 aA
HA aAbB Ka mM nN
则其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aaaM m A aaaB bN n ccM m A accB bN n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复习特训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工业区植树,首选的绿化树种是( )A、法国梧桐B、山毛榉C、柳杉D、圆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过滤尘埃、杀灭细D、降低噪声、调节气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位于某大城市风景区的一个湖泊,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生活废水的严重污染,出现了"水华"现象。

生物科技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量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

那么,放养的这种鱼应该是( )A、捕食浮游植物的链鱼B、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C、捕食水草的草鱼D、捕食各种螺狮的青鱼【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先通气后隔绝B、隔绝空气C、大量提供空气D、先隔绝空气后通气【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净化的叙述,正确的( )A、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B、净化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厌氧型生物C、利用活性污泥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D、纤维素比人粪尿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所示污水处理厂的某部分,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 )A、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B、分解有机物成为简单物质C、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D、给微生物供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

2019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二学案:第4章 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二学案:第4章 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目标]·导航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

知识点1 生物净化的原理[知识梳理]1.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害气体;②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物质;③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主要是分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思维激活] 动物有没有净化作用?提示:有。

如动物中的分解者可分解净化一些有机污染物。

[活学活用]下列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 )A.人畜粪尿、农药B.纤维素、农药C.人畜粪尿、蛋白质D.塑料、尼龙解析 塑料、尼龙等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人畜粪尿等有机物比较容易分解,纤维素、农药等有机物比较难分解。

答案 D[归纳总结]1.生物净化原理生物净化原理是利用某些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结合钝化和分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使环境得以净化的过程。

生物净化常分为结合钝化和分解转化两种方式。

结合钝化是指通过生物体(如植物)结合、固定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使之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生物净化方式。

有些植物的根部会分泌一些物质吸附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分解转化是指进入生物体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有关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作用,逐步代谢为毒性较低或完全无毒性物质的生物净化方式。

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1)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害气体。

(2)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物质,如山毛榉。

(3)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如悬铃木。

(4)其他作用:①吸收和固定作用;②挥发作用;③降解作用。

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吸收解吸流程课件

吸收解吸流程课件

案例一: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
总结词
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是利用吸收 剂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再通过解吸过 程将有害物质从吸收剂中释放出来,达到净 化尾气的目的。
详细描述
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通常包括吸 收和再生两个阶段。在吸收阶段,尾气通过 与吸收剂接触,将有害物质吸收到吸收剂中 ;在再生阶段,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将有 害物质从吸收剂中释放出来,使吸收剂得以 循环使用。该流程广泛应用于处理工业尾气 中的有害气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挥发出来。
解吸塔的塔身结构和吸收塔类似 ,但操作条件不同,需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和解吸
剂。
热源设备
热源设备是提供足够热量以实 现解吸过程的辅助设备。
根据解吸塔的操作条件,可以 选择不同的热源设备,如热水 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电加热 器等。

热源设备的选型需考虑能源效 率、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 素。
萃取解吸
利用溶剂萃取剂将吸收剂 与溶质分离,再通过精馏 或其他方法将溶剂萃取剂 回收。
03
吸收解吸流程的步骤
吸收剂的选择与准备
01
吸收剂应具备高溶解度、高选择 性和低挥发性等特点,能够有效 地吸收气体中的有害成分。
02
在进行吸收操作前,需要对吸收 剂进行适当的准备,如纯净度检 测、脱水处理和预热等,以确保 吸收剂的质量和性能。
原理
基于不同组分在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 度、扩散系数、吸附性能等物理或化 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特定的操作条件 和设备实现组分的分离。
吸收解吸流程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工业流程优化
通过吸收解吸流程,可以将气体混合 物中的杂质或有害组分去除,提高产 品的纯度和质量。

分离工程第4章气体吸收和解吸详解

分离工程第4章气体吸收和解吸详解
②非等温吸收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明显
14
⑷按吸收量的多少 ①贫气吸收
• 吸收量不大,对吸收塔内的吸收剂和 气体量影响不大
• 恒摩尔流 • 恒温操作
②富气吸收 吸收量大的情况
15
⑸按汽液两相接触方式和采用的设备形式 ①喷淋吸收 • 填料塔或空塔:气、液两相都连续 • 淋降板塔:气相连续,液相分散 ②鼓泡吸收 • 鼓泡塔或泡罩塔:液相保持为连续相,
• 液相:吸收剂量大——稀溶液 • 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汽化潜热与冷凝潜热相
12
②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 1)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汽液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连串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反应
13
⑶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是否显著 ①等温吸收 气体吸收相当于由气态变液态,所以
会产生近于冷凝热的溶解热 化学吸收过程中,有溶解热+反应热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 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溶剂进行吸收,是废气处理中 应用较广的方法。
8
二氧化碳的吸收过程
9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
⑴按组分的相对溶解度的大小
①单组分吸收
只有一个组分在吸收剂中具有显著的溶 解度,其它组分的溶解度均小到可以忽 略不计。
如制氢工业中,将空气进行深冷分离前, 用碱液脱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以净化空气, 这时CO2仅在碱液中具有显著的溶解度, 而空气中的氮、氧、氩等气体的溶解度 均可忽略。
净化或 精制气 体
分离 气体 混合物
将最终气 态产品制 成溶液或 中间产品
废气 治理
4
•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 方法。
• 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的硫 化氢;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中原料气的 脱硫、脱卤化物;合成甲烷工业中的脱硫、脱 CO2;二氯乙烷生产过程中用水去除氯化氢等。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05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2.2_1746.ppt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05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2.2_1746.ppt
-- 5 --
工业防毒技术
木炭(吸附剂)的历史
(1)公元前1550年,埃及有作为医用的记载; (2)公元前460-359年,希腊医生Hippocrate用以
治羊癫疯; (3) 1518-1外电报道用于溃疡; (5) 1794年,英国有家糖厂用于加速脱色。 (6)中国汉代将木炭用于墓穴中的防腐。(长沙马王堆) 上述例证应用的都是木炭,不是活性炭
-- 6 --
工业防毒技术
一战(1914——1918)德国使用毒气(氯气) 俄罗斯捷林斯基(1861——1953年)
发明了第一个通用的木炭防毒面具。 活性炭:主要原料几乎可以是所有富含碳的有机材料,
如煤、木材、果壳、椰壳、核桃壳等。这些含碳材 料在活化炉中,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 被转换成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机溶剂蒸气,其净化效率接近100%。 (3)当处理的气量较小时,用吸附法灵活方便。
-- 3 --
工业防毒技术
一定量的吸附剂所能吸收的气体量是有限度的,在 吸附一定时间之后会达到饱和,这时需要更换吸附 剂。用过的吸附剂经过再生(解吸)后能够重复使用。
-- 4 --
工业防毒技术
吸附法的优势
在实用上和经济上优于有竞争性的湿式工艺(如洗涤 法)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床层、非腐蚀系统; (2)良好的控制和对过程变化的敏感; (3)没有化学品的处理问题; (4)全自动、无人管理操作; (5)能把生产过程气流中的污染物去除到极低的含 量。
⑵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29 --
工业防毒技术
⑷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能良好, 使用寿命长。
⑸颗粒均匀。如果颗粒大小不均匀,易造成短路和流速 分布不均,引起气流返混,降低吸附分离效率:若 颗粒太小,床层阻力过大,严重时会将吸附剂带出 器外。

畜禽解剖生理第4章 内脏概述、第5章 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4章 内脏概述、第5章 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
五. 肝
(一) 形态和位置 肝一般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肝的表面有浆膜被覆, 前面隆凸,称为膈面;后面凹陷,称为脏面,中央有 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肝,该处 称为肝门。一般以胆囊和圆韧带为标志,将肝分为左、 中、右三叶,中叶又以肝门为界,分为背侧的 尾叶和腹侧的方叶。
畜禽解剖生理
畜禽解剖生理
畜禽解剖生理 舌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
舌尖:为前端游离部分,活动性大
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与软腭间构成咽峡。
舌体:位于左、右列臼齿之间、附着于口腔底壁的部分。
咽峡 舌体
舌根
舌系带 舌尖
畜禽解剖生理
(五) 齿和齿龈
1、齿
位于切齿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齿槽内,由于齿排列成
弓状,故分别称为上齿弓和下齿弓。具有切断,撕裂和磨 碎食物的作用。
(1) 齿的名称: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 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后臼齿。 切齿由内向外依次称为门齿、中间齿和隅齿。
门齿 中间齿 隅齿 犬齿 前臼齿 后臼齿
(2) 乳齿和恒齿:幼畜初生的齿叫乳齿,到一定年龄,除 犬齿及臼齿外,切齿及前臼齿均先后脱换为恒齿或永 久齿。
畜禽解剖生理
尾叶
左外叶
右外叶
脏面观
肝门
膈面观
左外叶
左内叶
方叶 胆 囊
右内叶
猪肝
右外叶
右内叶
方叶
左内叶
畜禽解剖生理 • 猪肝:位于季肋部和剑状软骨;分叶明显,有胆囊。
•马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
分叶不明显,无胆囊。
•牛、羊肝:位于右季肋部,分叶不明显,分四叶,
有胆囊。

电石法乙炔生产中气体的净化

电石法乙炔生产中气体的净化

工业防毒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电石法乙炔生产中气体的净化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2.1.5目录第一章净化方法概述 - 1 -1、吸收的概述 - 1 -2、吸收的定义 - 1 -3、吸收的分类 - 1 -4、吸收的设备 - 2 -5、吸收的特征 - 2 -6、吸收的优缺点 - 3 -第二章吸收的基本理论 - 3 -1、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 3 -2、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 3 -3、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 - 5 -4、传质过程的机理——物质扩散 - 6 -5 、影响吸收的因素 - 7 -6、化学吸收 - 8 -第三章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背景 - 9 -1、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流程 - 9 -2、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的原理 - 10 -3、有害气体及其最大允许量 - 11 -第四章废气的净化工艺 - 12 -1、废气的净化工艺种类 - 12 -2、净化工艺的比较 - 14 -3、液体喷淋式净化 - 15 -4、影响液体喷淋式净化的主要因素 - 16 -5、次氯酸钠溶液配制 - 16 -6、清洗和配制的过程注意事项 - 19 -参考文献 - 21 -第一章净化方法概述1、吸收的概述含有毒气体A和其他气体B的混合气体自吸收设备底部进入,选择一种吸收剂C从设备顶部喷淋。

通过气液相的接触,吸收剂C选择性地吸收易溶气体A,组成的溶液由底部排除,而难于被吸收的气体B从设备顶部排出。

在吸收操作中,混合气体中易被吸收组分A称为溶质,或吸收质,难于被吸收的气体B称为惰性气体。

吸收剂C又称为溶剂,与被吸收组分A组成溶液。

惰性气体B及吸收剂C各为组分A在气相及液相中的载体。

2、吸收的定义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过程称为吸收。

吸收是质量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质量传递是指物质通过相界面的扩散,是混合气体中有害组分从其浓度较高的气相,传递到浓度较低的液相中的过程。

吸收作为一种单元操作过程,应用于分离混合气体,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净化;有害气体的液体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有选择地清除某种气体组分的过程;被溶解的气体从溶液中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解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1)质量浓度ρA ,ρ
A
mA V
(2)物质的量浓度cA , c
cA
nA V
cA
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1)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A
MA
mA m
组分A的摩尔质量
组分A的质量
xmA
组分A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的总质量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对于气体,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压力、温 度以及污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对于理想气体, 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示,即:
pVA nA RT
式中:p——绝对压力,Pa;
两相间的接触方式(并流、逆流、错流、折流)
第一节 概述
本节思考题
(1)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吸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职业卫生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 (4)利用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节 吸收 的基本理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三、传质过程的机理 四、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
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第一节 概述
二、吸收的类型
(1)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反应:
物理吸收:水净化含SO2锅炉尾气 化学吸收:碱液净化含SO2锅炉尾气
(2)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如用水吸收HCl气体制取盐酸
多组分吸收:碱液吸收烟气(含SO2, NOx, CO2, CO等)
(质量分数) ppm———— μg/g, 10-6 ppb ———— μg/kg, 10-9
在水处理中,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1L污水的质量 可以近似认为等于1000g,所以实际应用中,常常将质量浓度和 质量分数加以换算,即 1mg/L 相当于1mg/1000g =1×10-6(质量分数)= 1ppm 1μg/L 相当于1μg/1000g =1×10-9(质量分数)=1ppb
• 净化有害气体:
湿式烟气脱硫:如用水或碱液吸收烟气中SO2,石灰/ 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 干法脱硫:喷雾干燥烟气脱硫:SO2被雾化的 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 水、酸吸收净化含NOx废气。
• 回收有用物质:如用吸收法净化石油炼制尾气中的硫化氢的
同时,还可以回收有用的元素硫。 • 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 HF和 NOx等。
• 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
(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
作过程。
• 本质上是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
吸收的基本概念
• 液体溶剂——吸收剂
• 混合气体中能显著溶于液体的组分——溶质
• 几乎不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
• 吸收后得到的溶液——吸收液
(3)按体系温度是否变化:
如果液相温度明显升高——非等温吸收 如果液相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等温吸收
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
第一节 概述
吸收静力学
液相与气相间的平衡,由吸收质和吸收剂的热力学性质 决定,与其中一相的组成、温度及压力有关。
第一节 概述
吸收动力学 即质量传递过程的速度,取决于过程的推动力;吸收剂、溶 质和惰性组分的性质;两相间的接触方式。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 例如mL/m3,则此气态污染物质浓度为10-6。 1mol任何理想气体在相同的压强和温度下有着同样的体积, 因此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中非常 方便;同时,该单位的最大优点是与温度、压力无关。
例如,10-6(体积分数)表示每106体积空气中有1体积的 污染物,这等价于每106mol空气中有1mol污染物质。又因为 任何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有着相同数量的分子,10-6(体积分 数)也就相当于每106个空气分子中有1个污染物分子。
提 问
• 大气污染物: SO2,H2S, HF和NOx ---什么污染物可以直接用水吸收?
---什么污染物需要用酸或碱液吸收?
---为什么?ຫໍສະໝຸດ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与化工相比)
•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 • 吸收组分浓度低; • 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 • 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 • 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
第四章 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吸收的基本理论 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收流程与操作 化学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吸收设备主要尺寸计算
第一节 概述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二、吸收的类型
第一节
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概述
• 混合气体分离最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mg/L mol/L
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 kg/kg kmol/kmol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
3.质量比与摩尔比
kg/kg kmol/kmol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剂的物质的量
• 吸收后的气体——净化气
吸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 净化原料气及精制气体产品:比如用水(或碳酸钾水溶 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等。 • 制取液体产品或半成品:比如水吸收NO2制取硝酸;水 吸收HCl制取盐酸等。 • 分离获得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组分:比如用洗油从焦炉煤 气中回收粗苯等。
吸收在职业卫生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 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的性能至关重要,选择吸收剂 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①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以加速吸收、减少吸收剂
• • • • • 用量; ②对所处理气体必须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吸收质在吸收 剂中的溶解度大,而其它组分几乎不溶解; ③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 的差异,以便使吸收剂再生; ④蒸气压力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⑤化学稳定性好,粘度小,价廉、易得、无毒、不易燃 烧。 实际上,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吸收剂很难找到。因此,对 可供选用的吸收剂应作技术经济评价后合理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