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有害气体的净化吸收解剖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四章 呼吸系统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二节 肺 第三节 胸膜 第四节 纵膈
上:鼻、咽、喉 鼻腔
呼吸道
口腔
下:气管和各级
呼 吸
支气管(纤毛)
气管


右主支气管



喉 左主支气管
肺实质 肺
肺间质
下叶(左肺)

一、鼻
第一节 呼吸道
鼻由外鼻、鼻旁窦和鼻腔三部分组成。是呼 吸道的起始部,同时又是嗅觉器官。鼻旁窦中 空,既可减少面颅骨重量,又可起到共鸣箱作 用,可改变发音的大小和音调等,故鼻也是重 要的发音辅助器官。
– 声嘶 –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 – 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或肺炎 – 胸痛
咳嗽
痰血
胸痛
对肺癌患者进行分期的重要性
Baidu Nhomakorabea
IA
IB
IIA 早中期 IIB
IIIA
IIIB 中晚期
IV
1年生存率 90% 70% 80% 60% 50% 30% 20%
2年生存率 80% 50% 50% 40% 30% 10% 5%
下鼻甲(切缘) 中鼻甲(切缘)
二、咽
三、喉
呼吸通道和发音的器官。
位置:
颈前部正中,上通喉咽,下 续气管。成年人喉相当于第 5-6颈椎之间。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一节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器官被人为地分为上、下呼吸道。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湿化、净化空起作用。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是气体的传导通道。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直到肺泡,为气体交换场所(支气管分级示意图)。

1.上呼吸道鼻腔有鼻甲的弯曲结构,具有鼻毛、富于血管、纤毛上皮细胞的粘膜覆盖其表面,主要功能是滤清、湿化和加温吸入空气,使吸入空气经粘膜加温到37℃左右,并达到95%的相对湿度以适应生理要求。位于鼻咽、口咽和喉部丰富的淋巴组织包括增殖体和扁桃体发挥着防卫作用。会厌、声门、声带都具有保护性反射作用,在发声、吞咽时防止口腔分泌物和食物误吸入呼吸道。

2.下呼吸道气管从喉开始至气管分叉处,长约11~13cm,在第四胸椎水平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比左侧大,管径也略大,因此误吸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两主支气管间的角度为50°~100°。右主支气管1~2.5cm处分出右上叶支气管,经中间支气管下行再分出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长约5cm,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叶支气管再分为段支气管,一般右肺分为10个肺段,左侧为8个。肺段与肺段间常仅在外周有纤维间隔划分,其分布具有临床意义。如肺部炎症或肺不张常呈叶、段分布,右肺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为吸入性肺炎和肺脓肿的好发部位,左肺舌段则是支气管扩张症最易发生的部位。段支气管逐渐向外周分支,经约6~15级后,成为终末支气管。气管-支气管的分支见图,肺段的划分见图。

气管和大支气管的组织结构相似,粘膜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组成,粘膜下为弹力纤维组成的固有膜。外膜由“C”字形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缺口由平滑肌、腺体和结缔组织封闭。咳嗽时,气管后壁向前陷入,使气管内径缩小、气流速度增加,有利于清除分泌物。随着支气管向外周分支,管腔逐渐变小,软骨成分渐少,平滑肌相应增加。所以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导致阻塞性呼吸困难。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的粘膜都有纤毛上皮细胞,所形成的凝胶层覆于纤毛上皮细胞表面,以利粘附异物颗粒。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浸泡在由杯状和粘液腺分泌的大约5μm厚的粘液中,由浆液细胞分泌的溶胶层以利其摆动。较大的颗粒一般通过喷嚏直接从鼻腔排出。10~20μm的颗粒沉降在鼻咽部,由鼻腔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向后送至口咽,经吞咽入胃。吸入到下呼吸道的颗粒其大小常为2~5μm,沉降在支气管粘膜上,借粘液-纤毛运动将其向上移动。纤毛活动可因黏液分泌物的干燥、变稠,或因吸烟、吸入有害气体及病毒感染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纤毛活动能力的降低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易诱发细菌感染。

第四章 呼吸

第四章 呼吸

肺单位的结构
肺 泡
肺泡的结构
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可以分为两种, 大多数为扁平上皮细胞(Ⅰ型细胞),少 数为较大的分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 ฀ 在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 含有多层组织结构,组成呼吸膜,肺泡 气经过此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肺 泡 的 结 构
呼吸膜
在电子显微镜下,呼吸膜含有: (1)肺表面活性物质; (2)液体分子; (3)肺泡上皮细胞; (4)间隙(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5)毛细血管的基膜; (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6层结构的总厚度仅为0.2~1.0µm,通 透性大,气体容易扩散通过。
气体分压
气体分压:指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成分构 成的压力,占混合气体总压力的百分 比,相当于该气体在总混合气体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空气中各气体成分 的容积百分比及分压:
O2和 CO2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的PO2 与PCO2
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新鲜空气不断进入肺内,肺泡内的PO2高于肺 毛细血管血液的PO2,肺泡内的PCO2低于混合 静脉血的PCO2。 ฀ O2由肺泡内扩散入静脉血,CO2由静脉血 向肺泡内扩散,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O2和CO2的扩散过程都很快,0.3 s就已 基本完成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 时间约为0.9 s,可见气体交换的时间潜力是 很大的。
呼吸道平滑肌

人体解剖学讲座:火灾烟雾对身体的危害与防护方法

人体解剖学讲座:火灾烟雾对身体的危害与防护方法

人体解剖学讲座:火灾烟雾对身体的危害与

防护方法

火灾烟雾对身体的危害与防护方法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火灾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了巨大威胁。火灾烟雾作为致命因素之一,在火灾事故中经常造成伤亡。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火灾烟雾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二、火灾烟雾对身体的危害

1. 烟气成分及毒害性

由于燃烧时物质的不完全氧化,火灾烟雾中包含各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

硫化氢等。这些有毒气体能迅速吸收到人体内部,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窒息或意识丧失。

2. 硝酸盐颗粒物带来的损害

在高温下,硝酸盐颗粒物会生成并载浮于空气中。这些微小颗粒物能够进入人

体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并诱发慢性肺部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3. 燃烧产物引发的皮肤损伤

火灾烟雾中,还有大量的微小颗粒物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与皮肤接触后,造成刺激、腐蚀和灼伤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火焰接近或直接接触到人体的皮肤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灼伤。

三、火灾烟雾防护方法

1. 安全逃生至关重要

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安全逃生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首要任务。在火场中迅速

寻找最近且可靠的出口,并尽量避免通过浓烟区域。合理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有效地阻挡一部分有害气体吸入。

2.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

在面对突发火灾危险时,个人应该配备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火面罩、防毒

面具、防护服等,这些装备可以保护呼吸道和皮肤不受到烟雾的伤害。

3.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是提高应对火灾危险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真实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灰质:神经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

2、白质:中枢内的神经纤维聚集处。

3、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4、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

5、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7、内环境:细胞外液

8、稳态: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

10、尼氏体:胞质内所含物,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及有力的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11、轴丘: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其内无尼氏体。

1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13、生物电: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电现象。

14、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15、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16、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17、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18、动作电位: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

19、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的过程。

20、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21、复极化:由去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

22、跳跃传导:电流从一个朗飞结跳到另一个或下几个朗飞结的冲动传导方式。

23、神经元: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2、解剖学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脚并拢,脚尖向前。

3、简述轴、面和方位。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和外、深、浅。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Na+—K+泵:细胞膜上存在的泵蛋白。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4、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中一种特殊蛋白质,能识别化学信使并能与之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效应.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转发化学信息的特征。

5、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试比较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的不同点。

主动运输:耗能、由低浓度向高浓度、

被动运输:不耗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2、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②钠泵活动能阻止细胞外Na+和与之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③钠泵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离子势能储备,可用于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

第三章运动系统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接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骨腔。

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环保智能解剖实验室建设

环保智能解剖实验室建设

环保智能解剖实验室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也逐步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但这些年以来解剖教研室所使用的尸体防腐剂一直还是以福尔马林为主,福尔马林(formalin)的主成分是35%~40%甲醛溶液。甲醛溶液作为尸体固定的最好防腐剂,目前还没有更好可替代的试剂,但是甲醛的高挥发性和致癌性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甲醛的国家职业限值为0.5 mg/m3,居住大气的标准为 0.08 mg/m3,如果超出这些标准就会带来疾病和死亡风险的上升。经国家权威机构测量,我国解剖室的甲醛浓度普遍达到了1.5-3.5 mg/m3(根据每个地方情况稍有不同),极大的超过了国家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研究结论,室内甲醛浓度每增加0.8m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方面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由此可见,解剖教研室的空气质量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现有解决方案

这几年为减少甲醛挥发物对师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许多医学院校都在新建或改扩建人体解剖实验室。但目前常用的改建方式都是采用常规通风工程的方式,解剖台底部连接通风管道,直通室外或连接到大楼通风井里,再在楼顶或其他地方由鼓风机抽出,经过简单的活性炭吸附处理之后排到室外。我们经过调查之后得出结论,简单的通风工程存在几个弊端:

①解剖教研室的甲醛挥发量大,靠单一排风设计根本不可能将所有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单一设计的排风只会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一个质量平衡状态(费克第二定律),并不能完全排出。

解剖室空气净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解剖室空气净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解剖室空气净化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赵菁

申请号:CN200520030363.6申请日:20050404

公开号:CN2803386Y

公开日:

200608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能够降低解剖室内外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解剖室空气净化装置。它解决了以往解剖室由于通风设施不完善,使得操作人员受到被解剖体上福尔马林气味刺激的问题和室外环境受到二次污染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技术方案是:送风机装在室外,散流器经送风管与室外送风机相连,并设置在解剖床的正上方;解剖床制成一个箱体,其中可升降的停尸板与解剖床上部框架的底面之间留有一条5mm宽的吸风口,解剖床一侧面经前引风管与净化器相接;净化器内,前部装有活性炭纤维空气净化网,后部装有紫外线灭菌灯,净化器通过管道与喷淋器下部进风口相连;喷淋器内下部设有导流板、中间设有喷水器、上部设有挡水板,喷淋器通过管道与引风机相连。

申请人:赵菁

地址: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40号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1级本硕连读2班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是指用于保证解剖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的通风设备。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解剖实验室内部出现有害气体的滞留和积聚,保证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通常由以下设备组成:

1.通风机:负责吸入外界新鲜空气,或将室内的有害气体排出。

2.滤网:负责过滤吸入的空气,防止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实

验室内。

3.排气风管:负责将室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实验室外。

4.通风口:负责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实验室内。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还可能配备其他设备,如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以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稳定合格,为解剖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 •
肺容量又分为: 潮气容量:是指平静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 总量。正常为400~500ml。 • 补吸气量:是指平静吸气之后,再用力所能 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人约为1500~2000ml。 • 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呼气之后,再用力呼出 的最大气量。正常人约为900~1200l。 •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 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其数值 等于潮气量、补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 一、鼻 • 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能净化 吸入的空气并调节其温度和湿度,它也是 嗅觉器官,还可辅助发音。鼻包括外鼻、 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 二、喉 • 喉larynx是呼吸道,也是发声器官,位 于颈前部,相当于第4-6颈椎体范围。上方 以韧带和肌肉系于舌骨,下方续于气管。 前面覆以皮肤、颈筋膜和舌骨下肌群。后 方与咽紧密相连,其后壁即喉咽腔前壁。 两侧有颈部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

肺有二套血管系统:一套是循环于心和 肺之间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属肺的机能性 血管。一套是营养性血管叫支气管动、静 脉,发自胸主动脉,随支气管分支而分布, 营养肺内支气管的壁、肺血管壁和脏胸膜。
• 五、胸膜 • 胸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覆于肺的表 面、胸腔内面。在肺表面的胸膜叫脏胸膜, 在胸腔内面的胸膜叫壁胸膜。壁胸膜分4部, 膈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胸膜顶。脏 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延续,形成封 闭的胸膜腔。壁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隐窝, 有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膈纵隔隐窝。

呼吸的解剖生理原理

呼吸的解剖生理原理

呼吸的解剖生理原理

呼吸的解剖生理原理

来源:歌迷音乐网

呼吸过程的作用及本质

人体的生命及其活动是伴随着能量的经常的消耗。由于人体内部器官始终在进行着工作,所以,甚至当人们处于安静状态时,而也要发生能量的消耗,一个人做的工作愈多,他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利用食物得来的营养物质的方法,人体在补充着贮藏的能量,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是靠着氧化它们的方法实现的,所以需要氧气来参加。因此,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使氧气经常进入人体,人们是靠着呼吸而从大气中取得氧气的。但是,在营养物质的氧化过程中,人体内形成了分解生成物,这些分解生成物的聚集对人体是有,而必须将它们排出体外。在这些应该排出的生成物中,最主要的是在人体内不断生成的炭酸气。吸收空气中的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棗气体交换棗是在肺中进行的,就在这里,实现着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这样,为了保持氧化作用过程,我们的身体就经常感到氧气的需要,同时并需要立即将有害的生成物排出体外。

为满足身体的这两种不同要求,所以就有了呼吸。人们的整个呼吸过程包括:外部的或肺呼吸(肺中的气体交换),内部或组织的呼吸(组织中的气体交换);血液将氧气输送给组织,或将二氧化碳从组织输送到肺,我们首先谈谈肺的呼吸。

进行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棗吸气时,我们将大气中的吸入体内;进行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棗呼气时,随着呼出的空气我们摆脱了有害身体

的生成物棗首先是碳酸气。

由此可见,肺的呼吸过程就是身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人体是从大气吸取着氧气,而将碳酸气排给大气。

人体内这种两方面的气体交换,是靠着体内血液的积极参加而实现的,血液沿着广阔地颁在体内的血管路线不断地运送着这些气体。血液在体内不停地移动着,将氧气及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带给我们身体的各个不同器官,同时,并将有害身体的物质分解生成物排出体外。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
▪ 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 管炎。
氮氧化物:中毒症状
▪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 道炎症。
▪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氮氧化物的致死量
▪ 在中国,氮氧化物中毒情况 非常少,目前还没有氮氧化物 中毒致死的情况 !
氮氧化物的国家标准
▪ 国家明令规定:
甲醛的中毒症状
▪ 1. 刺激作用: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 膜的刺激作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 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 致敏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 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 哮喘。
甲醛的中毒症状
▪ 3. 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 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 起鼻咽肿瘤。
▪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 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
▪ 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 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 可引起眼灼伤。
▪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 急性皮炎或灼伤。
氯气的致死量
▪ 人吸入42ppm的甲醛,发生支气管炎、肺部严重 损害;
▪ 人长时间吸入14~49ppm的甲醛,食欲丧失、体 重减轻、无力、头痛、失眠;

畜禽解剖生理第4章 内脏概述、第5章 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4章 内脏概述、第5章 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
(二) 颊
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内 衬以粘膜。
畜禽解剖生理 (三) 硬腭
硬腭构成的顶壁。
畜禽解剖生理 (四) 口腔底和舌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口腔底的前部,舌尖下面有一对突出 物称为舌下肉埠。猪无舌下肉阜。 舌由舌骨、舌肌和舌粘膜构成。舌肌属横纹肌,肌纤维走向不 一,所以舌的运动灵活。 舌粘膜表面有多种乳头,丝状乳头和锥状乳头(牛)起机械作 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为味觉乳头,乳头内有味 觉感受器——味蕾,以辨别食物的味道。
畜禽解剖生理
内脏的概念
内脏大部分位于体腔内,是直接或间接 与外界相通,参与动物体新陈代谢,维持生 命正常活动和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各种器 官的总称,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器 官。 广义的内脏还包括体腔内的其他一些器 官,如心脏、脾和内分泌腺等。
畜禽解剖生理
畜禽解剖生理
畜禽解剖生理
内脏的一般结构
畜禽解剖生理 (一)唇
唇分上唇和下唇,其游 离缘共同围成口裂,粘膜 深层有唇腺,腺管直接开 口于唇粘膜表面。口唇有 神经末梢,较敏感。 牛唇短而厚,不灵活, 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 无毛区,称为鼻唇镜,表 面有唇腺分泌的液体。
畜禽解剖生理
猪的颊部较短, 口裂大,唇的活 动性小,上唇与 鼻连在一起构成 吻突,有掘地觅 食作用。
于肛门。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
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行 于肺间质内
起初不与肺动脉伴行,至形 成较大的肺静脉时,才与支 气管和肺动脉伴行出肺门
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
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伴行入肺, 沿途在导气部管壁内分支形成 毛细血管,营养管壁组织,终 末支至呼吸性细支气管
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管壁内的毛细血管一部分汇入 肺静脉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概述

呼咽
上呼 吸道
吸喉
呼 道 气管 下呼 吸 支气管 吸道

支气管树
统 肺实质 肺泡

结缔组织
肺间质
血管 淋巴管
神经
呼吸系统全貌


上颌窦 额窦 筛窦 蝶窦

组成喉的软骨包括
甲状软 骨
环状软 骨
会厌软 骨

喉的连结-前面观 喉的连结-外侧面观

喉的连结-前面观
喉的连结-后面观
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 I型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 内皮基膜 内皮细胞

肺的血管
肺有两种血循环管道 肺动脉与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肺动脉与肺静脉
肺动脉是肺的功能性血管
肺动脉入肺后不断分支,与 各级支气管伴行,直至肺泡, 在肺泡隔内形成密集的毛细 血管网

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然而,除此之外,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其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污染主要受到废气排放、道路交通、工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它会带来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元素、氧化物和过量的臭氧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存在极大的威胁。

1. 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此外,过量的臭氧还会破坏叶片的叶绿素,使其向阳离子攻击的程度加剧,导致植物萎缩、凋谢甚至死亡。

2. 植物代谢受到影响

空气污染还会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主要表现为妨碍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降低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养分含量。例如,一些有害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物质会对土壤的酸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营养元素无法被植物有效吸收,并且破坏植物茎叶的结构和细胞膜的稳定性。

3. 解剖结构变化

空气污染物质还会改变植物的解剖结构,导致叶片变薄、橙皮细胞丘陵化、气孔减少、花粉变异等进一步影响植物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而且风险随着固定空气污染物质的时间变化越长,风险越大。

第二部分:空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1. 农作物产量下降

空气污染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的影响上。研

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和质量劣化。例如,氮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植物

一、植物的基本类群

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繁殖器官

2.叶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在叶内)吸收阳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的过程。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

植物蒸腾的主要器官。

叶的组成:叶片:叶的主要部分

叶柄:叶的细长柄状部分

托叶:柄基两侧所生的小叶状物。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

不完全叶——有些叶缺少一部分或两部分的。

单叶和复叶

单叶——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叶柄上生出许多叶片依照小叶排列的不同形态读图P8

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

掌状复叶:小叶都生在叶轴的顶端,排列如掌状

三出复叶:每个叶轴上生3片小叶:

叶序——叶在茎上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读图P8

互生:每节叶上只生一叶交互而生,成螺旋状生在茎上

对生:每节叶上生2叶,相对排列

轮生:每节叶上生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夹竹桃

叶的结构读图P9

表皮:包在叶的最外层,上、下表皮,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可打开和关闭,由2个保卫细胞构成,每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气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叶肉:内含丰富叶绿体

栅栏组织:靠近叶上表皮,由排列整齐、圆柱形的细胞组成,呈栅栏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由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细胞构成,形似海绵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1)质量浓度ρA ,ρ
A
mA V
(2)物质的量浓度cA , c
cA
nA V
cA
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1)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A
MA
mA m
组分A的摩尔质量
组分A的质量
xmA
组分A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的总质量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第一节 概述
二、吸收的类型
(1)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反应:
物理吸收:水净化含SO2锅炉尾气 化学吸收:碱液净化含SO2锅炉尾气
(2)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如用水吸收HCl气体制取盐酸
多组分吸收:碱液吸收烟气(含SO2, NOx, CO2, CO等)
(质量分数) ppm———— μg/g, 10-6 ppb ———— μg/kg, 10-9
在水处理中,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1L污水的质量 可以近似认为等于1000g,所以实际应用中,常常将质量浓度和 质量分数加以换算,即 1mg/L 相当于1mg/1000g =1×10-6(质量分数)= 1ppm 1μg/L 相当于1μg/1000g =1×10-9(质量分数)=1ppb
• 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
(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
作过程。
• 本质上是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
吸收的基本概念
• 液体溶剂——吸收剂
• 混合气体中能显著溶于液体的组分——溶质
• 几乎不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
• 吸收后得到的溶液——吸收液
第四章 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吸收的基本理论 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收流程与操作 化学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吸收设备主要尺寸计算
第一节 概述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二、吸收的类型
第一节
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概述
• 混合气体分离最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
两相间的接触方式(并流、逆流、错流、折流)
第一节 概述
本节思考题
(1)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吸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职业卫生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 (4)利用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节 吸收 的基本理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三、传质过程的机理 四、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mg/L mol/L
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 kg/kg kmol/kmol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
3.质量比与摩尔比
kg/kg kmol/kmol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剂的物质的量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对于气体,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压力、温 度以及污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对于理想气体, 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示,即:
pVA nA RT
式中:p——绝对压力,Pa;
(3)按体系温度是否变化:
如果液相温度明显升高——非等温吸收 如果液相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等温吸收
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
第一节 概述
吸收静力学
液相与气相间的平衡,由吸收质和吸收剂的热力学性质 决定,与其中一相的组成、温度及压力有关。
第一节 概述
吸收动力学 即质量传递过程的速度,取决于过程的推动力;吸收剂、溶 质和惰性组分的性质;两相间的接触方式。
• 净化有害气体:
湿式烟气脱硫:如用水或碱液吸收烟气中SO2,石灰/ 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 干法脱硫:喷雾干燥烟气脱硫:SO2被雾化的 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 水、酸吸收净化含NOx废气。
• 回收有用物质:如用吸收法净化石油炼制尾气中的硫化氢的
同时,还可以回收有用的元素硫。 • 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 HF和 NOx等。
一、气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 例如mL/m3,则此气态污染物质浓度为10-6。 1mol任何理想气体在相同的压强和温度下有着同样的体积, 因此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中非常 方便;同时,该单位的最大优点是与温度、压力无关。
例如,10-6(体积分数)表示每106体积空气中有1体积的 污染物,这等价于每106mol空气中有1mol污染物质。又因为 任何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有着相同数量的分子,10-6(体积分 数)也就相当于每106个空气分子中有1个污染物分子。
• 吸收后的气体——净化气
吸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 净化原料气及精制气体产品:比如用水(或碳酸钾水溶 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等。 • 制取液体产品或半成品:比如水吸收NO2制取硝酸;水 吸收HCl制取盐酸等。 • 分离获得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组分:比如用洗油从焦炉煤 气中回收粗苯等。
吸收在职业卫生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提 问
• 大气污染物: SO2,H2S, HF和NOx ---什么污染物可以直接用水吸收?
---什么Biblioteka Baidu染物需要用酸或碱液吸收?
---为什么?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与化工相比)
•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 • 吸收组分浓度低; • 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 • 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 • 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
• 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的性能至关重要,选择吸收剂 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①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以加速吸收、减少吸收剂
• • • • • 用量; ②对所处理气体必须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吸收质在吸收 剂中的溶解度大,而其它组分几乎不溶解; ③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 的差异,以便使吸收剂再生; ④蒸气压力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⑤化学稳定性好,粘度小,价廉、易得、无毒、不易燃 烧。 实际上,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吸收剂很难找到。因此,对 可供选用的吸收剂应作技术经济评价后合理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