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课程主题:《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难点)教学内容进门测试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形容装腔作势,活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课堂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互动精讲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背景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重点字音字形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例题精讲】例1.填空。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第一章:为政在“为政”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一个君子在治理国家的重要品质和行为方式。

首先,君子应该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坦诚待人,不欺诈不偏颇。

其次,君子应该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见识,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国家事务,不被私利和个人欲望所左右。

最后,君子应该对民众负责,关心国家民生,时刻为民众着想。

第二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阐述了对人生道德、修养和处世原则的看法。

其中,孔子反复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强调了对人的真正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同时,孔子提倡学习、自我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不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第三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仁、义、孝、忠等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提倡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以成就更高尚的人格。

第四章:子曰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注重礼节、端庄得体、有分寸,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社交场合。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做人的道理,强调诚实守信,不说谎言,做到言行一致。

第五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他强调了忠诚、恭敬、宽容、谦卑等德行的重要性,并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追求道德的完美,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第六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学习者应该虚怀若谷,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强调了在行为举止中要注重礼仪、谦逊、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第七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政者”,即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有德行高尚的领导者,需要一个清明、公正且有智慧的政权。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为政的艺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事务、保护人民利益,同时不被私欲所左右。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1、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有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有答案

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远襄镇一中高素萍【学习目标】1、认识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娴熟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畅的现代汉语解说每一则的意思3、联系自己学习经历,领会课文丰富出色的内蕴,正直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

【要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看法与领会。

2、累积成语、格言、警语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 ()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四十二不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逾矩()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说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5)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________...(7)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 (8)仁在此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孔子,名 _____,字 __________ ,春秋期间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 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学派的首创人,被尊称为“_______”。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流传,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以致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 ,也就是 _______的意思,是记录 ________和 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原创]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doc

[原创]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doc

3.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 为乐参考答案:一、 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债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2. 孔子(公元询551-公元询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吋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 想的创始人。

和传他有弟了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了被示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了与孔了 并称“孔孟”二、 1、论(lun )语2、不亦说(yue )乎3、人不知而不愠(yim ) 4、三省(xlng )吾身5、传(chuAii )不习乎6、不逾(yu )矩7、学而不思则南(wSng )8、则殆(価)9、贤哉(zai ) 10、一箪(ddn ) # 在陋巷(xi/ng )人不堪(kdn )其祝11>曲肱(gong )而枕之12、博学而笃(dU )志三、 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刖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 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H I-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I •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 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 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 了在川上曰(河流上, 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了汉)29.1専学而笃志(忠实,坚导)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四、通假字1 •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 lifi fa 音m M 倫康 有 通 又,总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2. 吾日三省吾身(日,3. 温故而知新(古义: 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吋间。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熟练诵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

3、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

4、领悟《论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各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

2、难点(1)对文中某些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

(2)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行。

三、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仁”“礼”,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_____ 习: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3)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 省:_____(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____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6)传不习乎传: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1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14)一箪食箪: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18)饭疏食,饮水饭:_____ 水:_____(19)曲肱而枕之肱:_____(20)不义而富且贵义:_____(21)于我如浮云于:_____(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_____(2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24)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25)逝者如斯夫逝:_____ 斯:_____(26)不舍昼夜舍:_____(27)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 夺:_____(2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29)博学而笃志笃:_____(30)切问而近思切:_____ 近:_____3、熟读课文,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七上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七上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自主学习】1.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2.自主读文,扫清文字障碍3.划好语句节奏【设问导读】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当堂检测】1.《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拓展延伸】1.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不亦W() 学而不思则囹( 曲肱而枕人不知而不幌( 思而不学则帛( 博)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逸乎说:⑶与朋友交而不值乎,信:—【合作探究】1. 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写作背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重难字词:论.语( l ún )不愠.( y ùn )吾.( w ú ) 三省.( x ǐng )逾.矩( yú )罔.( w ǎng ) 殆.( dài )箪.食( d ān )好.之( hào ) 乐.之( lè )曲肱.( g ōng )笃.志( d ǔ )如斯夫.( f ú ) 4.词语解释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w èi ,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 éi ,动词,担任,充当) (3)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3.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

今义:亭子)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10、《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预习检测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2、《论语》: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一)注音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二)重点词语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1 / 7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自主学习一、注释翻译全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最新资料推荐------------------------------------------------------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doc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文学常识境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_,春秋时鲁国獗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_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二维码《论语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再自己朗读。

批注[S2]:补二维码链接:《论语十二(1)子曰:“三人行,必冇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決不可夺志也。

”十二章》课文朗读章》朗读。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 •③•子H:"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 • •④.子夏曰:“W?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 •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子曰:" __________ ,必有我师焉。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梳理本课虚词“虽、焉、而、于”的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通过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把握孔子的基本思想。

课前案•导学二、动手落实,基础积累:1.给()前的字注音。

①君子喻.()于义②譬如为.()山③未成一篑.()④内自省.()⑤迩.()之事父⑥八佾.()2、字形填空①敏于..事而.()于言②见贤.思齐.()③士.不可以不(),()而.道远④()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

⑤()之()父,远之()君3.解释文中出现的成语①文质彬彬:①功亏一篑:②克己复礼:③④见贤思齐:⑤朝闻夕死:⑥任重道远:三、文体知识及作者简介1、文体知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为主,()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走近伟人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年,晚年修订《》《》《》《》《》《》六经。

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二、基础知识1、给()前的字注音①君子喻.(yù)于义②譬如为.(wéi)山③未成一篑.(kuì)④内自省.(xǐng)⑤迩.(ěr)之事父⑥八佾.(yì)2、字形填空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见贤.思齐.(焉)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④(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 , 名,字,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传说有千弟子 ,贤人。

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
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
...罔()殆()
..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
..
(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
..
(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
...
(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
..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饮水()()()(......
(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
..诲.))
))))
))
(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
(19)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
(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
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9)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
6.理解运用
( 1 )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乐趣;“,”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 2 )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
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


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4)《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5 )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6)《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8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是:“,。


(10)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的话就是:“,”
7.《论语》十二则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

8.《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生活中为人们广
为使用。

如:温故知新。

请你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一归纳。

【达标检测】见练习册
【我的收获】
答案
【自主】 2.生字词
( l ún)

ì )
内自省也(xǐng)
.不亦乎( yuè)三省吾身( xǐng)女知之乎(hu ...
其恕乎(shù)愠(yùn)罔(wǎng)殆(dài)....
3、解加点的。

1、学而之(按)
2、不亦乎(通“悦”,愉快) 3 、人不知而
..
不愠(生气,怒)4、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自我)5、与朋友交而...
不信(真,) 6 、不乎(老授的知)7、三十而立(立...身,指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不逾
..矩(越)(法度)10 、学而不思罔(迷惑)11 、思而不学殆(疑
...惑)12、人不堪其(能忍受)13、好之者不如之者(喜,
...好)(以⋯⋯快)14、疏食水(吃)(粗粮)(喝)(冷
.....
水) 15 、曲肱而枕之(胳膊)16、于我如浮云(于)17、逝者如斯夫(往、
...离去) 18、不舍昼夜(舍弃) 19、匹夫不可志也(普通人)20 、博学而
....志(定) 21、切而近思(切) 22、仁在其中矣(仁德)
..
5、翻句字。

(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
(2)吾日三省吾身: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
不是做到了呢?老授我的知是不是复了呢?
(3)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在温旧知后,能有新体会、新,就可以当老了。

(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

只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就会有危了。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知者。

知道怎么学的人,不如好学的人;好学的人,又不如以学的人。

(6)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他的来向他学,(看到自己也有)他那些短就要改
正。

(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像流水一消逝,日夜不停。

(8)不而富且,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和地位,我来就像天上的浮云一。

(9)三可也,匹夫不可志也。

可以去它的主;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去志气。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

【合作探究】
(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学习
的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学习的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传不习乎?”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 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3)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
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

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阐述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6)《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10)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
的话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三方面 1、课文中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1)学而时习之(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阐述学习态度的句子有: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阐述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的句子有:
(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4)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6)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不亦乐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心所欲乐在其中博学笃志三人行必有我
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