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群中医骨伤中医骨伤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
前言
《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
法及其他疗法等。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范文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范文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范文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是中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学生学
习和培养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框架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系统性原则: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按照中医学的体系结构,将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实践经验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 实践性原则: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
在临床实习中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3. 知识更新原则: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根据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
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中医临床知识和技能。
二、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框架
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如中医经典、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学生应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理论,
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临床技能: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包括中医临床技能的培养,如中医四诊、中医辨证施治、中医针灸、中医药物治疗等。学生应通过实践训练,提高临床
技能水平。
3. 实践经验: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包括中医实践经验的学习,如名医经验、
典型病例分析等。学生应通过学习这些实践经验,了解中医临床实践的规律和
特点。
4. 研究方法: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应包括中医研究方法的学习,如中医文献
骨科教学大纲
骨科教学大纲
一、引言
骨科是医学中涉及骨骼系统疾病的专科领域,其研究和教学涉
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对日常的临床工作和医学科研具有重要
意义。骨科教学大纲旨在为骨科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全
面性和系统性,使学生掌握骨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
骨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骨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具备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骨骼系统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目标包括:
1. 理解骨骼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发育学知识;
2. 掌握骨骼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熟悉骨折、关节疾病、脊柱疾病的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
4. 能够应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骨科疾病的诊断;
5. 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
1. 骨骼系统解剖学
1. 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 骨骼的发育和生长
2. 骨骼系统生理学
1. 骨骼系统功能和生理过程
2. 骨骼的力学性能和适应性
3. 骨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1. 骨骼系统的常见疾病分类
2. 骨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3. 实验室检查在骨科诊断中的应用
4. 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
1. 骨折的急救处理和固定方法
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近年来,中医骨伤学科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医骨伤学科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中医骨伤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中医骨伤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一、中医骨伤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中医骨伤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疾病。中医骨伤学科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其中,病因病机是中医骨伤学科的核心,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骨伤学科的诊断方法
中医骨伤学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望诊可以观
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从而判断病情。闻诊可以通过听患者的声音、
呼吸和腹音等,了解病情。问诊可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帮
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切诊则是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组织,直接观察病变
部位,确诊疾病。
三、中医骨伤学科的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学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等。中药治
疗是中医骨伤学科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调节人体的阴阳
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改善病情。推拿治疗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四、中医骨伤学科的预防保健
中医骨伤学科的预防保健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节等方面。饮
食调理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摄入适量的营养素,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骨
伤疾病的发生。运动锻炼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正骨学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德育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考核类别:
授课专业:中医骨伤
课程所属系部:针炙骨伤系
课程所属教研室:骨伤教研室
审核意见
开始执行时间:2007年9月
《中医正骨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
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07年9月
课程名称:中医正骨学
英文名称:
学时:108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中医骨伤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医骨伤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本课程的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拟定。本大纲的编制是在对中医骨伤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能力的要求进行调研,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的课程剖析和课程内容调整方案的反馈信息,听取相关课程教师意见,在教研室充分讨论,并广泛征求校内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针对中医骨伤专业课和相关课程对正骨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部分内容参考了2005年版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编写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医正骨学》是中医骨伤专业的核心内容及主干课程,是专门研究诊治人体骨折和脱位的一门学科。运用中医手法复位与夹板、牵引固定、中药内外治疗以及功能锻炼治疗骨折与脱位是本门学科的特点。《中医正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骨伤基本理论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本学科各类骨折、脱位的辨证治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本门课程范围内的常见骨折、脱位的辨证施治技术,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见习)24,网络××
一、课程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讲
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
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
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
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
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常见病的辩证诊治规律急重病疑难病的诊断、救治的原则杨凌以及了解和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新成果。在教学中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医伤科学是培养骨伤科学基本技能和训练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骨伤方向本科学生的必选课和专业临床课程之一。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中、西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通过中医骨伤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病人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诊断、熟练的骨伤急救,运用所学的骨伤整复手法、手术和康复等疗法处理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常见内伤疾病、以及骨肿瘤的诊治,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治及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掌握骨伤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常用正骨手法和固定方法,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二、考核方式
《中医伤科学》课程是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是闭卷,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比例为10:1。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伤科的源流、发展和悠久历史。
【教学内容】
1.伤科学的源流、发展。历代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2.重点:伤科学的源流、发展。难点: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3.伤科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损伤分类
【目的要求】了解损伤的分类。
【教学内容】
1.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按受伤部位分为外伤、内伤。
按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损伤。
2.重点:无。难点:损伤的分类
3.闭合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病因病机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用)
课程编号:081560
英文名称: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C.M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数: 54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2 学
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课外实践:0 学时;其他学时:0 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骨伤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突出中医药内涵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骨伤科手法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骨伤教研室以形态直观,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为特点,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内容形象化。以多媒体教学配合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
三、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了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正骨学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德育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考查□
授课专业:中医骨伤
课程所属系部:针炙骨伤系
课程所属教研室:骨伤教研室
审核意见
开始执行时间:2007年9月
《中医正骨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
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07年9月
课程名称:中医正骨学
英文名称:
学时:108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中医骨伤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医骨伤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本课程的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拟定。本大纲的编制是在对中医骨伤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能力的要求进行调研,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的课程剖析和课程内容调整方案的反馈信息,听取相关课程教师意见,在教研室充分讨论,并广泛征求校内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针对中医骨伤专业课和相关课程对正骨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部分内容参考了2005年版中医正骨学教学大纲编写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医正骨学》是中医骨伤专业的核心内容及主干课程,是专门研究诊治人体骨折和脱位的一门学科。运用中医手法复位与夹板、牵引固定、中药内外治疗以及功能锻炼治疗骨折与脱位是本门学科的特点。《中医正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骨伤基本理论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本学科各类骨折、
脱位的辨证治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本门课程范围内的常见骨折、脱位的辨证施治技术,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体系。中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规定中医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和内容要点。
二、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
1.符合中医学科学特点: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大纲应充分体现这些特点,突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
2.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任务,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教学时间分配。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中医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应明确实践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提供临床实习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中医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大纲应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和文化课程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和道德品质。
三、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要点
1.课程总体要求:明确中医学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突出中医学的
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根据中医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要求,设
计中医学课程的各个学科模块和学分分配。
3.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分阶段明确中医学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临床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并明确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4.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供适合中医学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和
资源,包括讲授、实践、讨论、临床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5.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明确中医学课程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包括考试、论文、临床实习报告等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Integrative Orthopedics)
(供中西医结合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第二附属医院审订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六年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传统中医骨伤科学和现代西医骨科学、创伤学的有机结合,是综合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各部位创伤和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西医结合教学的主课之一。
目的: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骨伤科常见病的诊治规律,以及一些急重,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内容包括绪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分为三篇十七章。绪论简单介绍骨伤科学的发展简史,各论重点介绍各种疾病的具体诊疗方法,重点讲授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及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修完主干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后续核心课程(包括针灸学、推拿学、运动医学等)
二、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3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詹红生.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书
(1)丁继华.中医骨伤科基础.第二版.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出版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四、课程考核
理论闭卷:100%,共100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基础课程。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 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教学内容】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知识.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中医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骨关节损伤及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课程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伤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十九讲。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为基础理论,介绍中国骨伤科发展简史、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检查、治疗方法、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骨病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6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医院见习、实训20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CT、MRI、幻灯片、挂图、实物、录像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行启发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讲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
2. 熟悉各历史时期中医伤科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论著及学术贡献。建国以来中
医伤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新时期本学科的特点和展望。
3. 了解中医伤科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2.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3. 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4. 中医骨伤科的发展
5. 中医骨伤科的兴盛
6. 中医骨伤科的危机1840-1949年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学时安排】
1学时
第二讲骨伤病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 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其内容。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屮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第三版)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7006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64,理论52,见习12学时
一.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屮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分三部分:上篇介绍学科的沿革和特点. 骨伤疾病和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中篇介绍骨折.脱位等常见疾病;下篇为筋骨关节疾病。具体病症的介绍包括概述.病因病理. 诊断•治疗等。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临床见习时应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屮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及其他骨伤科疾病。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骨伤科常见的诊治规律,以及一些急重,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内容包括绪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绪论简单介绍骨伤科学的发展简史•重点讲授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及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各论重点介绍各种疾病的具体诊疗方法。特别注重中.西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但对某些屮西医理论尚难以结合之处,
第1页共15页则按各自的体系分列之,以利于临床应用时做到最长补
短.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逐步推进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屮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基本特点,屮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骨伤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及防治原则。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屮的指导作用;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屮的指导作用;了解屮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最新发展。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bone jure science curriculum)
课程编号:1023404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中医学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解剖学方剂学解剖学
后续课程:推拿学
总学分:3.5学分
总课时:56 学时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医骨伤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防治人体筋骨、关节、皮肉、经络、脏腑等方面各种损伤性疾患的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学科。设置本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损伤性疾患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成果,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分十个篇幅;分述中医骨伤科学发展概况、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大法等。尤其按部位着重介绍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同时有所侧重介绍颈肩腰腿痛、关节病的中医诊断与特色治疗等。
2.教学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结合临床实践讲解中医治疗方面的传统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新经验、新成果。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演示法和练习法,充分利用X 线片、骨胳标本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加强辅导,介绍相关内容教学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实践水平。
3.对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
二、教学单元与课时安排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2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源流、发展和悠久历史。正确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意义,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二)课程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源流、形成和发展。历代中医骨伤科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坚持中医结合研究方向,使骨伤科学在医疗实践和研究中更加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领会和了解中医骨伤科学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主要贡献。
第二章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4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损伤的各种分类和病因病机。
(二)课程内容
(一)分类
(1)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
(2)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3)按受伤部位分为外伤、内伤。
(4)按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损伤。
(二)病因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力和持续劳累等。
(3)内因:包括身体素质、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素等。
(三)病机
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及与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发生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熟悉损伤的各种相对分类,正确把握治疗的时机和适应症。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第三章临床诊查(6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望问闻切四诊在中医伤科中的运用要点。了解现代医学的诊断特点及各种方法,包
括量度、对比检查法、放射学检查。学会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四诊:
1.望诊:病人神色、舌象、患肢形态、动态、色泽、伤口情况等望诊的方法及注意点。
2.问诊:各项问诊内容,重点在损伤经过、治疗情况、病情演变、目前症状等方面。
3.闻诊:从骨擦音、肌腱摩擦感来辨别骨折和筋伤等情况。
4.切诊:从切诊和摸诊以了解脉象、肢体局部压痛点、肿块、温度的情况。
骨与关节检查法
1.测量
2.理学检查法
3.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放射性核素等。
4.其他检查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深刻理解四诊在诊断中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应用各种现代检查方法。
第四章治疗方法(4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内外治法的施用原则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一)药物:内治法,外治法
(二)手法:手法的种类、使用原则、功效和适应范围。
(三)固定:外固定内固定牵引
(四)练功: 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注意事项及全身各部位练功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各种骨折的基本复位手法和操作步骤,掌握辨证论治的法则,以及内、外治法的适应症、禁忌症。
第五章创伤急救(4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的急救原则。了解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早期切开减压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
(一)急救技术
(二)周围血管损伤
(三)周围神经损伤
(四)创伤性休克
(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六)挤压综合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了解上述内容的诊断与治疗的过程,掌握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基本处理方法,学会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并发症和减少医源性损伤。
各论:
第六章骨折(14 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损伤的特点,特别是骨折的原因及分类。了解骨折并发症,以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掌握人体各部骨折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二)课程内容
(一)骨折概论:理解和掌握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骨与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的断裂,即为骨折。在儿童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人体以骨骼为支架,关节为枢纽,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通过肌肉的伸缩活动,完成各种生理活动。骨与关节损伤后,由于丧失稳定的支架或灵活的关节枢纽作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二)上肢骨折:掌握课程内容:肩臂部损伤(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肘、前臂损伤(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颈部骨折、桡尺骨双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腕、手部损伤(掌指关节脱位、腕舟骨骨折、)
(三)下肢骨折:掌握下肢损伤的特点,特别是老年性骨折的原因及分类。了解骨折并发症,注意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掌握常见骨折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法复位、牵引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具体讲述各部骨折的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部骨折、髌骨骨折、胫骨髁骨折、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脱位、距骨骨折脱位、跟骨骨折、跖跗关节脱位、跖骨骨折)(四)躯干骨折:了解和掌握肋骨骨折其病因病理。直接暴力——肋骨骨折,折端内陷,易伤及胸膜及内脏;间接暴力——多位于腋中线部骨折。肋骨骨折多为闭合性,断骨可为一根或多根,亦可一根数段骨折,形成浮动胸壁,产生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胸廓本应扩张,而浮动胸壁反而下陷;吸气时胸廓本应回缩,而浮动胸壁反而膨出。从而使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呼吸与循环系统产生严重影响。骨折端若刺破胸膜可产生气胸、血胸。
认识和掌握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四肢与头颅均直接和间接附着于脊柱,任何部分的负重、受冲击或受压迫,其动力均可传达到脊柱。胸、腹腔内的主要器官悬挂在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