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泰勒D.泰罗
2.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B.《课程编制的原理》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儿童与课程》
3.从本质上看,实践眭课程的深层价值追求是C
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实践兴趣D.价值兴趣
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
5.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是A
A.《爱弥儿》B.《窗边的小豆豆》C.《夏洛的网》D.《教育漫话》
6.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罗杰斯
7.斯腾豪斯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
A.目标模式B.审议模式C.过程模式D.工作模式
8.儿童在熟悉“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以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9.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成就动机中,推动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是D
A.成功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C.附属驱力D.认知驱力
10.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
A.主导性B.基本性C.基础性 D.范例性
11.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是A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A、观察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2、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A、时代性
B、基础性
C、创造性
D、综合性
3、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D)
A、斯腾豪斯
B、泰勒
C、施瓦布
D、利维
4、根据博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 D)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的
D、课程目标
5、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B)
A、社会问题为中心
B、经验为核心
C、“文化要素”
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6、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 D)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习惯性目标
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A、现场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A )组织课程内容。
A、横向
B、水平
C、直线
D、序列
9、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
A、斯克里文
B、泰勒
C、布卢姆
D、艾斯纳
10、20 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B )
2018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
(1)课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2)课程的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
2、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1)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
(2)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
(3)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主体教育观
3、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1)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文化交往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特质。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个性。国际性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所形成的民族和文化间性,这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的能力。
(2)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又具有内的统一性。一方面,国际性领事于民族性。另一方面,民族性又依赖于国际性。
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内涵
在民族和文化交往中,多元主义价值观意味着基于多元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与此同时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展开持续和深入的交往,设身处地地理解异民族与异文化。
5、教育的平等与教育的高质量关系
(1)平等与高质量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
(2)平等与高质量又是内在统一的。
6、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
(1)它们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不同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100题,总分值100分)
1. 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是()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分)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师和学生
D. 社会
2. 在常用的方法中,观察法和访谈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的方法(1分)
A. 定性
B. 定量
C. 主观
D. 客观
3. 我国新课程结构中从小学到高中新增加一门必修课程叫()(1分)
A. 活动课程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研究性学习
D. 信息技术
4. 《诗》就是《诗经》,是由()收集整理的(I分)
A. 老子
B. 孟了
C. 孔子
D. 无名氏
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1分)
A. —般
B. 重点
C. 中心
D. 次要
6. 在英文文献中,“课程”一词的原意是()(1分)
A.教材
B. 跑马道
C. 道路
D. 教学
7. ()侧重于课程的改进和不断完善(I分)
A. 总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发展性评价
D. 教学评价
8. 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1分)
A. 说明部分
B. 本文部分
C. 教学进度
D. 教学方法
9. 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将原来的“教学大纲”称之为()(1分)
A. 学校课程方案
B. 教学计划
C. 学科课程标准
D. 教材
10. 生物课属于•()(1分)
A. 融合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广域课程
D. 活动课程
11. 霍桑试验主要研究的是()的作用(1分)
A. 群体气氛
B. 安全感
C. 生产率
D. 课堂气氛
12. 教学环境的特点除了规范性、可控性和教育性以外,还具有()(1分)
A. 自发性
B. 纯化性
C. 群体性
D. 潜在性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
同活动。7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上。8
3.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
也是课程称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12
4.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应当是“课程共有”。44
5.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积累性等特点。56
6.在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所坚持的基本准则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社会性和与学生及学校教育特点的适应性。77
7.学习者分析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的状态和学习者的特征。113
8.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形课
程”这个概念。143
9.建国后第一次在初中阶段设置选修课程是在1986 年。145
10.根据学生组织方式的差异,可以把教学组织划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分组教
学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三种类型。155
11.波尔文和格拉泽倡导的个别化规定教学的实施有五个主要步骤,其中规定在
学年开始时进行安置性测验;在学生满意地通过各单元教学目标后,再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单元后测试。162
12.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计划》,该计
划拉开了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226
13.斯太克的外貌评价模式指出,课程评价既需要描述,也需要评判。263
14.从文件规定的课程到实施的过程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课
程采用”。167
15.课程组织的基本主责,包括连续性、顺序性和横向组织的整合性三个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现代远程教育部分试题和答案
AAA333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在()中下载
A、学习园地
B、学生个人学习平台
C、FTP下载中心
D、教育中心通知栏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学生平台中修改了密码以后,同名的网院电子邮箱密码是否同步被修改.
A、是
B、否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哪个功能中能查询到论坛发帖数、课件点播次数等过程考核标准的完成情况.
A、过程考核办法查询
B、课程论坛
C、课件点播
D、过程考核学习记录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何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A、1952
B、1960
C、1996
D、2002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在Windows *P中,可以查询本机IP地址的命令是()
A、NETSTAT
B、TRACERT
C、IFCONFIG
D、IPCONFIG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 内容:
课程作业计分方式为:
A、记录两套网上作业成绩
B、记录两套阶段练习成绩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北外网络学习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 VOB系统一般用于?
A、 A. 一般的在线答疑或交流
B、 B. 面授辅导
C、 C. 线下助学活动
D、 D. 课程终结考试
2. 关于转换学习中心,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A.因生活或工作的原因迁往其他地区,或不方便继续在原学习中心学习的学生,允许其转往其他学习中心。
B、B.转学后,仍可回原学习中心参加考试。
C、C.转学须在新学期开学前于学习平台上提出申请。
D、D.学生转学后,须按照目的地收费标准交纳或补交学费。
3. 经管专业绝大多数专业课和专业根底课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以下获取相关考核辅导资源的方式中,哪个最准确?
A、 A. 查看并归纳书本教材中的章节重点
B、 B. 收看并归纳网络多媒体课件中的章节重点
C、 C. 查看课程论坛中辅导教师发布的知识贴
D、 D. 收听作业考核在线VOB辅导节目,根据教师讲解,归纳书本教材或网络课件中的相关知识重点。
4. 如果学生第一学期没有参加公共课〔"大学英语"系列课程除外〕的在线自测考核,则则?
A、 A. 视为该课程没有进展学习,课程状态不变,学生可以在以后学期继续学习并参加在线自测考核。
B、 B. 该课程需重新学习。
C、 C. 课程状态变为"需补考〞。
D、 D. 不可以在以后学期继续学习。
5. 除"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之外,其它公共课的最终总评成绩即为?
A、 A. 课程终结考试〔笔试〕的成绩
B、 B. 课程作业的成绩
C、 C. 在线自测的成绩
D、 D. 在线练习的成绩
6. 课程的网络课件在哪里可以看到?
A、 A. 学习平台-我要交流-课程论坛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2018年04月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确立“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课程编制
D.科学管理的原理
【解析】(P14):B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争论。
2.“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环境
【解析】(P17):C 考察“实践性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
3.在系统的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假设体系的基础之上确立的西方近代最完整的教学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夸美纽斯
【解析】(P36):A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学是建立在系统的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假设体系的基础之上确立的西方近代最完整的教学论体系。
4.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谈话教学
B.实物教学
C.图式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解析】(P31):B 考察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5.当前,在中小学校开展的“国旗下讲话”被认为是一种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虚无课程
D. 正式课程
【解析】(P249):B 考察对隐形课程的理解。结构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把隐性课程视为学校、班级生活中所蕴含的、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性经验(班级生活结构、各种社会规范
2018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东北师大《教育学(高起专)》期末考核-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错)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则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对)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错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对)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对 )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对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错)“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对)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错)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每个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如历史可以行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0、(对)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5)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5篇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5篇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答:对。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答:对。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课程内容评价
2.教师数学内容
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
4.个别化教学
5.叙述说明
6.终结性评价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
参考答案: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教学?
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8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2012502####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共16分,每空1分)
1.中国古代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
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语交际等内容。
6.教师素质结构包括: ________、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和________。
7.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认识常用
________个常用汉字。
二、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4分)
1.“壬寅—癸卯”学制
2.话题作文训练
3.讲授法
4.综合性学习
三、不定项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教学是教师引起、()、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A、指导
B、唤起
C、实施
D、维持
2、最早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是()
A、蔡元培
B、胡适
C、叶圣陶
D、陶行知
3、下列属于“红领巾”教学法推动下出现的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的是( )。
A、预备
B、比较分析
C、总结主题思想
D、应用知识练习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维度。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教学内容虽然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会因人而异,会带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由此看来,抓住教与学这个矛盾,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
2、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答:错.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也可以按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并不直接成为课程素材,却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它包括课程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比如,设施、场地、器材、学校、家长、社会对课程的认识与支持程度等。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
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
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
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
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
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
(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知识最有价值?》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
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
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
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
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他的“统觉”原理,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并提
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他指出:第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新材料,要求教
师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叙述、讲解或演示等。在学生获得大量彼此已初步联系的个别观念后,
教学可进入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法,力求使学生形成新观念与先前相关观念的联
系。然后,再通过第三阶段,使学生对新旧观念联系的理解,上升到普遍性概念的领域。在该阶段,教师
应严谨、周密地综合所教材料,概括出应有结论。最后,进入第四阶段,让学生把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
实际。这就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的基本内容。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
答:(1)课程设计取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的主动性。
(2)借鉴国外关于课程设计取向研究的成果时,须注意到社会背景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
应用有关成果,避免照搬照抄。
4、新学习方式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什么?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