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5课 观察一瓶水
学生的研究目标转向 了比较特殊的物体—— 一瓶水。由于学生有了 固态物体的研究基础, 所以本节课将沿用以前 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 瓶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将借助记录表进行 有序和持续的观察。这 样的观察会让学生发现 水的许多特征。
一年级 下册教 学目标
三年级 上册 《水》 教学目 标
• 其次,需要注意单元学习累积性。学习的累积性 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果的积累,所以《学生活动手 册》中的个人记录表、班级记录表不要被遗忘,要不 断地记录、更新和回顾,这样学生才会更有根据地思 考,更有目的探索,更有见地的表达,学习发生在学 习之上,外在的累积才会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内在学习 的累积。
前4课学生将集中对 一些具有固定形状的物 体进行研究,在后3课学 生将运用已经学到的方 法对没有固定形状的物 体—— 一瓶水和一袋空 气展开探索。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对水的特征 进行描述。
2.综合运用前面的观察方法,不 必太多干预。
第6课 它们去哪里了
学生将运用一种不 同于前面几课的探究方 法——混合。他们将把 一些已经研究过的物体 放入水中,观察它们与 水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 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 认识。学生将从实 验 中观察并认识到,一些 物体较难溶 解在水中, 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 中。
一年级 下册教 学目标
四年级上 册《水能 溶解一些 物质》教 学目标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做好简单的科学实验。
方法 观察 对比
程序
先做 什么
后做 什么
结果
观察 描述
2.可以灵活处理学生的记录。
格子较小,可 填入较少内容。
3.简化处理“溶解”概念。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研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物体的特征:介绍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物体的变化:讲解物体的变化过程,如生长、融化、变形等,培养学生对物体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环境与我:介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如天气、季节、水、空气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4. 动物的特征:讲解不同动物的特征与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5. 植物的特征:介绍不同植物的特征与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6. 物体与力:讲解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力的能力。

7. 声音与光:介绍声音和光的特征与产生方式,培养学生对声音和光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策略本教案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具体策略包括: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图片展示: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本教案提供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观察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能力。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评估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帮助他们全面研究科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科学书一年级下册

科学书一年级下册

科学书一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引导人们了解自然规律的学科。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科学书下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年级下册科学书的内容,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学习启发孩子们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第一章:水和空气水和空气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在这一章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关于水和空气的基本概念,如何用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它们。

通过观察不同的水源和描绘水的状态变化,孩子们将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同时,他们还将通过实验和游戏的方式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特征。

第二章:天气和季节天气和季节是一年中发生的变化。

在这一章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以及季节的更替。

他们将通过观察天空、气温和自然界的变化来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种植和观察植物的生长,来感受季节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第三章: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

这一章节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

孩子们将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存方式,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健康和安全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题。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安全。

他们将了解食物营养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各种日常用品。

同时,孩子们还将通过实践和游戏来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五章: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发现和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

这一章节将引导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科学现象。

孩子们将学习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通过一年级下册科学书的学习,孩子们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将对水和空气、天气和季节、动物和植物、健康和安全以及科学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是培养孩子们探索世界与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_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教材在活动1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教案

各种各样的叶子
一、教材分析
春天到来,枝条上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夏天到了,蜕去了稚嫩的叶子,越发郁郁葱葱起来,秋天来了,叶子黄了,从树上翩翩地落下来,静静等候着冬天的来临。

生活中,叶——无处不在。

被成人忽略的树叶,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却映出了情趣,也映出一些困惑。

以叶趣为题,展开活动,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亲近自然,触摸自然,享受快乐,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叶子,能分辩出它们的形状。

2、知道各种叶子的特点用途及变化。

3、会用几种叶子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激发学生热爱花草
树木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各种叶子的形状及比较不同。

四、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叶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2、不同的植物,它们的叶子一样吗?
(二)、科学实践
1、认识各种叶子
(1)、出示各种叶子、
说说自己收集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介绍自己的叶子
用“。

的叶子像。

”的句式,来介绍
(3)互相欣赏各自带来的叶子
2、观察不同的叶子,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3、比较几种叶子,找一找它们的不同点
(三)、拓展与应用
1、利用不同形状的叶子拼一幅画。

方法:将学生收集的图片,自己动手摆一摆,拼出不同的事物。

2、学生动手制作,师指导
3、总结。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1单元《石头和泥土》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课程标准所指明的,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之一。

对儿童来说,土壤、岩石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创设认识不同颗粒大小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基础。

低年级也是儿童学习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轻重、软硬、表面粗糙程度等)的关键时期,本单元的学习将给学生一个调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机会,引导学生认识石头、沙子、黏土的特征及其多样性。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玩转小水轮》说课稿5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玩转小水轮》说课稿5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玩转小水轮》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玩转小水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轮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轮的原理,能制作一个小水轮并观察其转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轮的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水轮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水轮转动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水轮的原理。

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观察实验,加深对水轮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轮的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轮的转动现象。

3.讲解:教师讲解水轮的原理,并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4.制作: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动手制作小水轮。

5.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轮的原理图示:展示水轮的组成和转动原理。

2.水轮的制作步骤:列出制作水轮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制作。

3.水轮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水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三个方面进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教材育德要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担负着调查学生有关动物的前概念的任务,在调查学生对动物已经知道了什么,寻找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观察中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研究动物、认识动物的兴趣,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

在与动物亲密接触后,还渗透给孩子要洗手消毒,讲究卫生的习惯。

2.与课标联系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知道动物都是生物,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

教材内容与设计理解教材共有三个部分。

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科学学习必须贴近生活才会服务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在课前让学生观察、拍摄身边熟悉或喜欢的1-3种动物并上传到学乐云平台。

课堂上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再让学生观看、分享他们自己拍摄的动物视频,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同时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认识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中开展本课的学习。

探索——“分小组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我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哺乳类、昆虫、爬行类)的动物观察。

在观察时还要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同时绘画、记录这些特征。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记录。

处理时采用了教师引领范画,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录。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中的逐渐养成,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研究动物、关爱动物的意识。

研讨——通过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在外形结构特征的相似性。

再通过追问玩具狗也有头、脚等外形特征,那它是动物吗?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会运动、需要空气等,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水,了解水的特点和性质。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征,并通过对水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阶段,对于水的认识停留在日常生活中,但对于水的性质和特点并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点,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的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水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瓶清水,用于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盐、糖、纸片等,用于进行水的溶解能力实验。

3.准备PPT,用于展示水的特点和性质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瓶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点,并提问:“你们对水有什么认识和了解?”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首先,将盐和糖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溶解过程;然后,将纸片放在水面上,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分析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教材,作为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优点和改进之处。

一、教材内容概述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生活中的科学、实践性活动、自然界中的科学、身边的自然现象。

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并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1. 生活中的科学这一模块主要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空气、水、地球等,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感知与认识。

2. 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活动模块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种植小白菜、制作简单器械等。

3. 自然界中的科学自然界中的科学模块以各种动植物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培养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4. 身边的自然现象这一模块主要介绍了一些与孩子们身边紧密相关的自然现象,如季节变换、太阳的运动等。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材优点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 触类旁通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画,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水的时候,教材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水的来源和用途。

2. 强调实践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性活动模块,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和制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探究教材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和观察任务都带有探究性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

4. 循序渐进教材内容按照学习进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编排,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特点。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观察小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如何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生长发育、天气变化等。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如蚯蚓)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

2. 老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了?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问:“它的身体长什么样?有几条腿?它在动吗?它的颜色是什么?”4.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和表达。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1. 老师通过图片或者课件,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如蜗牛、蚂蚁、蟋蟀等。

2. 老师带领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在哪里生活、吃什么、怎么运动等。

3. 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动物。

第三环节:实践实验1.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动物,如蚯蚓、蜗牛、蜻蜓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观察:(1)外形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等。

(2)行为习性:生活习性、行动方式等。

(3)生长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差异等。

3.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XXX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科学,一年级共4个班。

这是国家教材改编后一年级第一次接触到科学这门学科。

“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一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自主研究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本学期我要继续让科学课充满童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二、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是全套教材第一个单元,既有科学探究也有工程实践。

由《认识水》《比较水的多少》《小水轮》3课组成。

第二单元《空气》是教材正式对小学生观察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开始,且贯穿在整个小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哪里有空气》、《认识空气》、《小风车》。

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由四课组成《常见的动物》、《观察身边的动物》、《动物的特征》、《动物和我们》。

第四单元由三课内容组成:《常见的植物》《观察身边的植物》《植物和我们》。

这三科课内容总体上是和前一个单元一致。

《纸飞机》单元是以《折纸飞机》主题为引导,以学生自主为载体,以开放为活动形式,强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1.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识别觉得器官,会运用某种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点;能经由进程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取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4.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四、教学措施1.动手动脑做科学。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研究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与饲养……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研究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

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

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

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

正由于看不见,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

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本单元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物入手,继续感受动物是生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体会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二、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习教材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习教材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习教材
第一单元:家里的东西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家里的不同物品和它们的作用。

学生将研究家具、电器、厨房用具等的名称和用途,同时了解到它们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二单元:人的身体
本单元从人的身体各个部位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游戏等方式,研究并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重点涉及头部、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命名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自身身体的关注和保护。

第三单元:声音和光
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和光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特点。

学生将了解声音和光的来源、传播方式和常见的特点,培养对声音和光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四单元:天空中的云
本单元主要介绍天空中常见的云朵及其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等特征,了解云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同时,学生也会研究如何通过云朵的特征来预测天气变化。

第五单元:水中的生物
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水中的一些生物。

学生将了解不同水生生物的特点和生活性,同时培养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六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关系。

学生将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速度、方向等概念,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感受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第七单元:食物的来源
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来源和食物链关系。

学生将了解不同食物的生长和获取方式,认识食物链的组成和相互依赖关系。

以上是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习教材的简要概述。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_《纸风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纸风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 课《纸风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 通过使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 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

4. 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制作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通过使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微课视频、纸风车学生准备:正方形彩纸、小棒、安全剪刀、图钉、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谈话:同学们,见过风车吗?(见过)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指生答)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漂亮的风车,大家想看吗?(播放微视频)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风车?(生:想。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3课——纸风车,完成同学们的心愿。

齐读课题!(出示板贴:3、纸风车)生:3、纸风车……【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生活中的风车,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活动过程1. 做一做,做个纸风车。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纸风车,它有那几部分组成?生:小棒、大头针、用纸做的能转动翅膀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绕着中心转动的“翅膀”叫“风叶” !它是一个风车最主要的部分。

【出示板贴:风叶】师:我们玩风车主要是因为风车什么好玩?生:风车能转动。

【出示板贴:转动】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制作纸风车和它的转动,好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仔细了解纸风车的各部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纸风车整体的形象,为下面制作纸风车做铺垫。

】(2)指生交流制作风车的步骤、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制作纸风车需要什么器材吗?生:……师:你认为这个纸风车应该怎样来做?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或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构建一个开放、活泼、充满生机的课堂,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条件。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活动,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点、分类和常见动物的介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

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动物的了解相对有限,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掌握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认识常见的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特点、分类和常见动物的介绍。

2.难点: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和分类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特点,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特点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出探究的兴趣。
6.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7.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8.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教材重点、难点:
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习。
3.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一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课堂上非常愿意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愿意去动手尝试,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本册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与青岛版小学教科书相比,特点更加鲜明,时代性更加突出。本册教材的编写修订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基本反映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科学,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关注探究技能的培养,结合活动进行概括。本册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轴线进行整体构建,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的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了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教材还增加了“法治在线”元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解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1.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辅线,整体构建教科书内容。2.以模块化结构建构各课教学活动。每课的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前为本课活动搜集和准备材料,课上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同时还能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3.以融合性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为评价依据,设置单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4.模块化设置“技术与工程”单元,在活动中完成课程目标。5.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德育一体化精神,加强法治教育,增加《法治在线》栏目,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4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教研组长审核:
教导处审核:
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去初步描述信息。当发现事实与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用多种感观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猜想。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教学难点: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地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乐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