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有:
1、望云思亲
唐朝宰相狄仁杰因从小家庭贫困,于是十分刻苦好学。后来官至丞相,也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十分尊敬这位狄阁老。
出任宰相后,因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本该奉诏出使边疆,因家里老母体弱多病需人照顾无法脱身,狄阁老便奏请皇上替其出使外疆。在某日巡视时,偶然之间登上太行山顶。只见白云孤飞,因而思念起了远在河阳的双亲。对随从言曰:“我的双亲就住在白云底下”,狄阁老在山顶看着白云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白云移位。
2、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期,有个人名叫淳于意。曾拜齐国著名的医师杨庆,学得一手好医术。曾出任过齐国的仓令一职。师傅去世后,淳于意开始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在行医时不小心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自己遭受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叫缇萦,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她不辞辛劳,千里跋涉一同来到长安替父申冤。她不仅向汉文帝陈述了肉刑的坏处,还力证自己的父亲在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
只因遭人陷害,但缇萦愿代父受刑。汉文帝感于缇萦的孝心,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下诏废除了肉刑。
3、芦衣顺母
周朝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又娶继母进门。继母因为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日,父亲因为要出门,便打发闵损去牵车。因为闵损牵车时寒冷打颤,不慎将绳子散落在地上。因此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顺着被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
父亲才知闵损受到虐待,归家后,父亲执意要休弃后妻。闵损跪地替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深感闵损谦让不计较的性格,就同意了闵损的要求。继母知晓这件事后,悔恨交加,从此待闵损如亲儿一般。
古代孝顺的故事
古代孝顺的故事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3、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古代孝道故事
古代孝道故事
在古代,孝道是一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古人们常常通过一些感人的故事来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一些关于古代孝道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母亲的张良》。
张良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有一次,母亲生病了,家里没有钱买药。张良便背着母亲去山上找草药,不料山上遇到了一位富家子弟,他看到张良背着母亲,就嘲笑张良说,“你这个穷小子,还想给你娘找药?你就是找了药,也买不起!”张良听了,默默地走开了。后来,张良发奋读书,成为了汉朝的名臣。
故事二,《宝刀未老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名将,他的母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岳飞却一直怀念母亲。有一次,岳飞在战场上被敌人围困,情势十分危急。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母亲生前的教诲,他奋起杀敌,最终脱困而出。岳飞说,“我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我宝刀未老,只因我
心中有一股孝心,一股报国之志。”。
故事三,《孝心感动天地的董永》。
董永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但董永一直孝
顺母亲。有一次,董永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便立刻回家探望母亲。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说,“你母亲的寿数已到,你回去
也没用。”董永听后哭得一塌糊涂,道士见他孝心深厚,便告诉他
一个方法,让他母亲病愈。董永照做后,母亲果然病愈了。
这些古代孝道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远。
无论是张良的孝心,岳飞的报国之志,还是董永的感天动地,都展
现了古人们对孝道的崇敬和传承。愿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孝道精神,让孝道之风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古代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
1. 韩愈“师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不惜辞公职守,又为了不离开母亲的身边,挑灯夜读写文章。韩愈的母亲对他的孝心深感动,称他为“孝子”。
2. 奉献之心:晋代,张良的母亲患了病,还有人来找他商量对策,可他一点也没离开母亲的身边,日夜照顾,病好后才去帮忙,不离母亲一步。
3. 叶秉哲祭祖:明朝时期,叶秉哲的父母曾找人给他家算命,知道他未来出人头地。叶秉哲童年时代家道贫寒,又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依然努力学习。当他养家糊口后,就每年都会在父母的墓前献上很多供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4. 梅顺孝:明代末期,在常州府观音桥边住着一位麻衣仙者梅顺,他披发若僧,素袍如雪,赤足丐履,日结,夜行,无人知晓。梅顺在流浪途中用自己粗手粗玉的画工,把父亲描绘的栩栩如生。他从未有过一次高朋满友,领旨拜访他的人都被他一言吓退了。
5. 张道陵孝女:明代张道陵之女张氏,她从小到大都满心想着为弱势人士服务,常常抛家弃业去照顾病患和领取阴阳符的行人。她在父亲身体残疾时便是始终待在父亲身边,资助温情而极度孝敬。
6. 廖氏治家:明朝成化年间,湖南巡抚廖氏的母亲骆氏忧国忧民,一心一意关心家族儿女成长,家中家务安排得有条不紊,且朴素及胡风为习惯。廖氏在接手家业后并没有轻视母亲的恩典,而是更加认真工作,不断建设家居,并把儿子们培养成有志之士,辅佐当时的各位官员。
7. 孝子萧纲:唐代文学家萧纲17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孝治事业中,协助当时的名人张九龄,投身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 齐美君命母:北魏时期,齐美君任职于某地方官府,母亲常因疾病困扰而不能尽责。于是齐美君不惜辞官趁双亲的有限时间,亲自照料母亲。而母亲也因此得以长寿。
古代关于孝的8则人物故事素材
古代关于孝的8则人物故事素材
1.重孝的扶桑树:古代有一位年轻人,父母双亡,他一直孝顺父母,
在每年的清明节,他会去坟地给父母上坟。后来,他成为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在枝叶丰盈的时候,他总是将最好的果实献给父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2.孟子的母爱:孟子的母亲是个非常贫穷的妇人,但她对孟子的教诲
却非常严格。有一年,孟子的母亲割断了自己的脚趾作为抵押,筹给孟子
读书的费用。孟子终于成为了伟大的哲学家,他在后来的著作中,经常提
到自己母亲的教导和牺牲,以示孝道的重要性。
3.周瑜的豁达:三国时期,孙权战胜刘备后,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周瑜。尽管周瑜对妹夫刘备颇有微词,但出于孝道,他依然没有对刘备有任
何假寐。不久后,周瑜去世,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哀悼,并发誓要
为周瑜主持葬礼。这个故事表明了周瑜对亲人孝顺的精神。
4.岳钟的杨梅:唐代的岳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有一天,他父亲中风
瘫痪在床,他每天都为父亲煮粥、喂饭,并用杨梅果汁喂父亲。时间长了,岳钟的追溯发现,父亲对杨梅的味道特别喜欢,所以他每天都坚持给父亲
喂杨梅,并慢慢调养父亲康复。
5.义犬忠烈:古代有一位贫苦农民,他儿子在外读书,家里的粮食吃
得越来越少。有一天,家里的守卫狗被野兽杀死了,农民决定为这只狗举
行丧礼,还给它准备了食物坟头。当儿子得知后,他非常感动,发誓要好
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故事表明,感恩和孝顺是相互补
充的。
6.姜子牙卖身:古代有一位孝顺的少年姜子牙,他家贫穷,但他依然孝敬父母。后来,他的父亲生病了,只有一块玉石能够治好,但是玉石的价格非常昂贵。为了救父,姜子牙决定卖身为奴。当商人得知姜子牙是为了救父而卖身,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于是白送给他那块玉石。
古代孝道经典故事
1. 孝感动天。远古帝王舜年轻时, 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 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 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 戏彩娱亲。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 70多岁时仍然
穿着五色彩衣, 拿着拨浪鼓戏耍, 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 怕父母伤心, 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 鹿乳奉亲。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 郯子就身披鹿皮, 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 要用弓箭射杀他。他连忙解释, 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 为亲负米。春秋鲁国人仲由, 年轻时家贫, 自己常吃野菜, 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 但是父母死了, 他经常感叹: “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 啮指心痛。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 母亲不知如何接待, 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明白是母亲在召唤, 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 芦衣顺母。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 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 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 亲尝汤药。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母亲病重, 汉文帝日夜守护, 天天为母亲煎药, 每次煎好后, 他都要先尝一尝, 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 拾葚供亲。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 让他孝敬母亲。
古代孝道故事
古代孝道故事
在古代中国,孝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被奉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古代孝道故事,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孝道精神的生动诠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感人至深的古代孝道故事。
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离不开他的母亲——孟母。据传说,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辗转三次搬家,以求找到最好的学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她们愿意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断努力奋斗,这种孝道精神感人至深。
故事二,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是一个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不顾一切地去找药。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七个美丽的仙女,七仙女告诉他可以治好母亲的病,但条件是他必须娶其中一个仙女。董永想了想,最终拒绝了仙女的提议,因为他知道母亲是最重要的人。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故事三,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汉代著名的谋士,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很孝顺,经
常给母亲洗脚、按摩。有一次,他听说有人要请他做官,但他拒绝了,因为他不想离开母亲。他说,“我不愿离开母亲,宁可在家为
母亲洗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孝顺父母。
故事四,顺风耳。
顺风耳是古代中国的传说人物,他聋了,但他总是对母亲很孝顺。有一次,母亲生病了,他找医生给母亲看病,医生说,“她的
病需要用鲜鱼眼治疗。”顺风耳就去捉鱼,但他不忍心弄瞎鱼的眼睛,最后他自己割下一只眼睛,给了母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
顺父母要有奉献精神,要有牺牲精神。
这些古代孝道故事,无一不展现了孝道精神的伟大和感人之处。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变迁,但孝道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应该传承和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孝亲敬老的故事。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古代孝亲敬老故事。
1.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因为家境贫困,没有钱安葬父亲,于是将自己卖给了一个富户,换取钱财安葬父亲。他在办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又到富户家做工,以此偿还卖身债务。他的事迹被传颂为“卖身葬父”,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2. 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父母的床铺扇凉,以便让他们入睡;冬天时,他会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床铺焐热,以便让他们睡得舒适。他的事迹被传颂为“黄香温席”,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3. 贤德姜诗
姜诗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因为家境贫困,没有钱为母亲治病,只好自己到河边钓鱼,用鱼汤来为母亲治病。有一次,他钓鱼时突然钓到了一只大鲤鱼,他非常感激,把鱼带回家,煮成鱼汤给母亲喝。后来,他得知这条鲤鱼原来是神仙变的,是为了帮助他母亲治病而变成的。姜诗因为他的孝顺和感激之心,得到了神仙的帮助,事迹被传颂为“姜诗得鲤”,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4. 老莱娱亲
老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孝子,他非常孝顺父母。为了让父母开心,他经常穿上幼儿的衣服,装成幼儿的样子在家里玩耍,让父母感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他的事迹被传颂为“老莱娱亲”,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以上这些古代孝亲敬老故事都是非常感人的,它们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尊重和关心我们的父母和长辈。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黄香温席
正在华夏的古书籍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纪录.道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间,家中死计很费力.正在他9岁时,母亲便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便非常孝敬女母,正在母亲死病功夫,小黄香背去不离安排,保护正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于女亲越收闭心、照应,尽管让女亲少担心.
冬夜里,天气特天热热.那时,农户家里又不所有与温的设备,真真很易进睡.一天,黄香早上读书籍时,感触特天热,捧着书籍卷的脚一会便酷热酷热的了.他念,那样热的天气,爸爸一定很热,他老人家黑日搞了一天的活,早上还不克不迭好好天睡眠.推测那里,小黄香内心很担心.为让女亲少挨热受冻,他读完书籍便悄悄走进女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而后脱了衣服,钻进女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温了酷热的被窝之后,才招呼女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了女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便那样传启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矮矮的房子隐得格中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早上,大家皆正在院里乘凉,纵然每人皆连接天摇收端中的蒲扇,可仍不感触凉快,进夜了,大家也皆困了,准备睡眠去了,那时,大家才创制小黄香背去不正在那里.
"香女,香女."女亲闲普及嗓门喊他,
"爸爸,我正在那女呢."道着,黄香从女亲的房中走出去.谦头的汗,脚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您搞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痛天道.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便跑了,屋子也隐得凉快些,您好睡眠."黄香道.爸爸紧紧天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您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古代有孝心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关于孝心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传达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下是一些古代有孝心的故事:
1. 江革负母:江革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他少年时丧父,对待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他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2. 黄庭坚涤亲溺器: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他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3. 蔡顺拾葚异器:蔡顺是汉代汝南人,他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孝道的重视和践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启示和教育,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父母的需要,尽自己所能去孝敬他们。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母亲,她为了让儿子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连续三次搬家,以便找到更好的学校和老师。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孟母也因此被誉为“孝母”。
2. 鲁迅与母亲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在他年轻时,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大量的医治,鲁迅孝敬母亲,不断奔走求医,直到母亲痊愈为止。
3. 吕布的孝心
中国三国时期的武将吕布,虽然在战场上凶猛无比,但对于母亲却十分孝顺。有一次,在战场上,吕布接到消息说母亲病重,他立刻放下兵器,赶回家中去探望母亲,这样的孝心博得了后人的敬佩。
4. 太子和亲
在中国封建时代,太子和亲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通常要求太子远嫁他国,以此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而明朝的太子朱高煦,在和亲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孝心,他在嫁出去之前,亲自走遍宫中的每一个建筑,确定母亲不用来回走动时有一处隐秘所在,以便日后她可以隐居于此,这样一来他就能经常地来探望母亲。
5. 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著作《论语》中,经常强调孝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在他年轻时,他家里很穷,他的母亲因为生活拮据,不得不卖去一些贵重的陶器,以供他读书,孔子后来成为了一代圣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古代孝顺的故事
古代孝顺的故事
在古代,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许
多古代孝子孝女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激励着后人。这些故事
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孝道的崇尚,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家庭情感的
伟大和深厚。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那些感人至深的古代孝顺故事。
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也是一位非
常懂得教育的母亲。据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曾经三次迁居,以求能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母是一个非常孝顺的母亲,她为了孩子的未来,可以放下一切,
这种母爱和孝顺精神令人感动。
故事二,董永送母。
董永是南宋时期的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他的母亲生病卧床,
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治病,董永决定去找药材。在路上,他遇到了
一个富家公子,公子的母亲也生病了,他们一起上山采药。董永在
山上找到了灵草,但他却将灵草给了富家公子,自己却没有带回去。
他说,“我母亲的病比你母亲的病还要重,我不能让你母亲受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董永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为了母亲可以不顾
自己的生命安危,这种孝顺精神令人敬佩。
故事三,蔡文姬断袖。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女,她的父亲被害,她和母亲相依
为命。有一天,她和母亲在路上遇到了汉献帝,献帝看到蔡文姬的
美貌,想要纳她为妃。但蔡文姬却断下了自己的袖子,表示自己已
经许配给了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蔡文姬是一个孝顺的女儿,
她为了母亲可以放弃自己的幸福,这种孝顺精神令人感动。
这些古代孝顺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顺的伟大和深厚。在当今社会,孝顺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传承和
关于孝的故事古代
关于孝的故事古代
1. “恣蚊饱血”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孝子形象。
吴猛,一个来自晋朝濮阳的年轻人,以他的孝心和坚韧精神打动了人们。在他八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孝敬。当时,他的家里贫穷得没有能力购买蚊帐,这使得每到夏夜,蚊虫叮咬成为了他们家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当蚊虫叮咬到他的父亲时,会使他父亲整夜不能安睡。于是,吴猛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去吸引蚊虫,以减轻父亲的困扰。每当夏夜来临,他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让蚊虫叮咬他,以此为代价,换取父亲的安稳睡眠。他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父亲的深深爱护,让人感到震撼。
2. “扼虎救父”的故事则展示了一个勇敢而孝顺的少年形象。
在晋朝时期,杨香是一个以孝顺和勇敢著称的少年。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田里收割庄稼,然而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走了。面对这样的危机,杨香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即想出了办法。他勇敢地爬上了虎背,紧紧地扼住了老虎的脖子。虽然他当时手无寸铁,但他凭借着对父亲的深深爱意和勇敢的心,成功地让老虎松口逃走,使他的父亲得以保全性命。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杨
香的勇敢和孝顺,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亲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互相扶持的力量。
3. “哭竹生笋”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个孝子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敬仰。
在三国时期,孟宗是吴国的一名官员,以孝顺和廉洁著称。他的母亲非常疼爱他,但有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病情日益严重,医生也无能为力,并告诉孟宗,只有用新鲜的竹笋做汤才能治好他母亲的病。然而,当时正值寒冬,哪里能找到新鲜的竹笋呢?孟宗非常着急,跑到竹林里痛哭起来,他的哭声感动了大地,不久后,冬天的竹林里竟然长出了竹笋。孟宗非常高兴,赶紧摘下竹笋,回家做汤给母亲喝。在孝心的感召下,他的母亲终于恢复了健康。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孟宗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和孝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孝的力量和神奇。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黄香温席: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人,夏天时,他用扇子把凉席扇凉,
然后让父亲睡在凉席上;冬天时,他先睡在父亲的被窝里,等被窝热了之后,再让父亲入睡。
2.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继母朱氏生病了,需要鲤鱼
治疗。但是时值寒冬,河面结冰,王祥为了抓鱼,赤身躺在冰上,等冰化了之后,从冰窟窿里抓起了两条鲤鱼。他的孝心感动了继母,病也很快就好了。
3.亲尝汤药:西汉时期的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他以孝闻名。他的母亲
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亲自照顾,每次母亲喝药,他都自己先尝一尝,看看药是否苦、是否烫,才喂给母亲喝。
4.埋儿奉母:东汉末年的郭巨为了让母亲吃得好,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以
节省粮食。他在地上挖了个坑,准备埋儿子,但是当他挖到一定深度时,从地下跑出来一只大活羊。他抱着这头大活羊去请母亲吃羊肉。羊主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送了他一头牛,并免去了他的债务。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关于古代孝的故事
古代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啮指痛首的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母亲病重,医生奉药献计,刘恒亲自尝汤药,确定药性后才给母亲服用。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你了解多少古代关于孝顺的小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篇一: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篇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篇三: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篇四: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关于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篇五: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一、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二、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
老人步履蹒中山地走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三、舜用爱心感家人
舜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君主,以贤明能干、公正无私著称。他不但邦国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在自己的家里也能够尊重父母、爱护兄弟.使一家人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舜能有一个和乐美满的大家庭,那可真是来之不易。据说舜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善良,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舜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患病去世了。舜的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这就是舜的继母。继母刚嫁过来的时候,对舜虽然说不上疼爱也客客气气,相安无事。后来,继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象。自从有了象,继母性格中刁钻刻薄的一面逐渐暴露了出来。她对待亲生的儿子.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压了.溺爱得不得了;对待舜却是另一副脸孔,整天横眉竖目的,恨不得把舜一脚踢出家门,只是由于舜的父亲的原因,才暂时隐忍不发。舜的父亲也只是在妻子亡故后不久的一段日子里对大儿子还略加呵护,等到次子出世以后,就任凭新妇处置,再也不闻不问了。舜在家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干,吃的是残汤剩饭,穿的是破衣烂衫.睡的是牛栏柴房。即使这样,继母还是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稍稍有点不如意.轻则恶骂,重则毒打。
最后,逼得舜忍无可忍,决计弃家出走。就在这时,舜的父亲得了眼病,医治无效,竟然成了盲人。舜看到父亲失明之后,不但不能照顾继母和幼弟,就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不能自理了。在这种情况下,舜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照料父亲,为此受点委曲也算不了什么。从此,他一个人干俩人的活,白天在山下的农田里辛勤耕作,晚上回家再忙活家里的一摊子事,每日起早贪晚,任劳任怨,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街坊邻里见了,都夸他聪明能干,是位贤士。
当时的国君尧听说了舜的事迹.认为他孝敬父亲、容让继母、爱护幼弟,一定具有高尚的品德,是个可堪造就的人才,就决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将来把君位禅让给他。
一晃几年过去了,舜转眼间已经20岁了,到了加冠之年,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加入成年人的行列了。这一年秋收过后,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让女儿带给他一份不大不小的产业。舜明白尧的意思是让他自己成家立业,同时他也知道.如果他从父亲的家庭中脱离出来,那两老一小的生活必定会陷入绝境。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留在父亲家里,直到把年少的弟弟象培养成人。舜的妻子很贤惠,她不仅同意舜的安排,而且立即付诸行动.她还替舜写信向尧解释。尧尽管心疼女儿,却十分赞赏小两口这种尊敬老人、爱护家庭的做法.自然不来干涉。舜的继母却不领情,她看到舜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新娶的妻子既美丽又能干,再看看亲生的儿子象,除了长得人高马大、白白胖胖之外,简直一无所长,越比心里越不是滋味.酸水坏水一齐往外冒。于是就出了一条杀害舜的毒计。老头儿开头还有点犹豫,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威逼劝诱,只好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打发象去叫舜修理老谷仓的仓顶。舜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和妻子刚刚为父母盖了一座新谷仓.老谷仓早就废弃不用了,还修它干吗?可是象却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他,还说父亲要他今天必须修好,父亲有别的用场。舜看看象脸上诡谲的表情,忽然明白了,顿时,心里充满了苦涩。他支走了象,说自己随后就到。象刚-离开,舜立刻让妻子找出一套厚厚的夹衣,在水里浸湿以后穿在身上,外面再罩上一件干衣服,然后拿着工具来到老谷仓下。象已经放好了梯子。舜爬上仓顶.开始清理霉烂的稻草。突然.谷仓里燃起火来,火舌很快就舔着了仓顶。舜急忙回头住下看,早已没了象的踪影,梯子也不见了。舜的怀疑被证实了.想到父母幼弟居然真的痛下毒手,他感到又气愤又难过。这时,他的衣服开始冒白气,身上烫得火辣辣地疼,他使劲抽出一根长长的檩条;将一头慢慢地放到地上,另一头架在仓顶上,然后沿着檩条飞快地滑到了地面上。与此同时,老谷仓"轰隆"一声倒塌了,呼呼的火苗直冲半空。再说象藏好梯子,偷偷地放了一把火,然后与父母在暗处观察。他们看到,舜虽然被熊熊的大火包围了,却挥身冒着自气,把火舌挡在了外面,他的身影又恰恰在谷仓坍塌之前神秘地消失了。就在他们面面相觑、惊疑不定的时候,舜从从容容地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平静地说:"爹、娘,谷仓烧毁了,都怪孩儿无能。"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