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图之总图、分图、十二经脉图、奇经八脉图

合集下载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阴廉…L 足五里十丑时1・3足 阴 肝 经期J !••••大或太、冲厥阴包••卜・曲泉膝关…M 中都….L 蠡沟…•卜中封…儿行间“精品文档…列缺经渠太渊寅时3-5••鱼际云门■中府•天府亠侠白••尺泽肘鄴 ......子三屋•XM* T«-卯时5一7手五里“偏冈八亠裔阳__N*fl舍谷" 三画. 二问八辰时7~9足 阳 明胄牡鼻…经• •来口下案'*■…承汶 :一四白 f 巨釋 …■城它呻阳" 险卷•“ 内 A-**S3L*-兄三里… 余 快3£「乳中4 乳根4・ 不寥. 孃门一 太乙柜民來关天大归牌t% J%,** *' 阴市…采丘•… 止巨A** -丰座f 下巨虚 ■■关门 叫F 肉门精品文档足 太 阴脾 经巳时9一11冲门" 箕门阴陵臬 地机*漏谷. 三阴夾商丘 公孙 太白- 隠白. .大祁大扌加周荣 胸乡 天溪 食窦精品文档午时11-13扌玖泉灵道通里阴郑• 神门未时13-15听宫一天容—天窗,•■*肩中俞一肩外俞二. 曲垣.天宗…乘风Ml&手太阳小肠经庐贞支正八养老阳谷脫骨—少泽…P时15-17 通天…济络却-的玉枕・点」天柱…* 大杼■丿攒竹眉巴承光“五处曲差睛明附命••询阳纲-*4意舍-*关元俞證薈二小肠俞誤扣承扶'浮郡夷*阳.-J 合阳T 承筋T…承山射阳•*申脉.衰背十昆仑常M海门"A»足太阳膀胱经精品文档幽门莎< 旳:: 商曲…霧力 史掬:酉时17T9满水泉足少阴肾经阴谷…气实大赫…蔽嗣阴心包经戌时19-21曲泽…天泉中冲精品文档璋孙…] ..... ............ 颅起十*…! 应脉•*x**^壬湎.•・「* ;天皤、^ 肩釋讨 脯会…彳 淸玲渊J天井…. 四渎…—V J夕卜关亠-"^«阳池…\ 中渚••」 液门…、关冲•」亥时21-23十丝竹空 * • •讦口 卜耳门讨…三阳络} 七+“支沟 /*;* * *-•汁,脉 五旅 …fit 逊 …”居露 「…环St子时23 -1京门一承灵r 天冲・ 浮自I 头窍阴 脑空" 风池宀: 听金* 膚井一日月■ ■ ■匚…用井…风?tr〜中渎 十“膝阳关入…本神卜“起颅施于類 卞黄率苍/头临泣J"…阳陵泉■”阳交■ n夕卜j£光明J阳辅、悬钟严“足窍阴」足临经!上溪地去会神灵至筋中"颅会•上星F神庭水沟兌端中院下皖… 神阙气海•%璇巩紫官•膻中•鸠足天突华盖五堂中庭巨阙•关元曲骨•…•阴•石门 "中极上脫•建里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含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奇经八脉的分布纪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个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八脉奇经八脉的感化: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接洽,将部位邻近.功效类似的经脉接洽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调和阴阳的感化;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感化,奇经八脉如同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如同江河之水.•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蹻脉•阴蹻脉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感化,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殊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活动体系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1) 长强DU1 Cháng qiáng[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剖解]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痛苦悲伤.[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谋杀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沾染,不灸.(2) 腰俞DU2 Yāo shū[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剖解]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配伍]配膀胱俞(灸)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3) 腰阳关DU3 Yāo yáng guā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腰骶痛苦悲伤,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4) 命门DU4 Mìng mé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骇,手足逆冷.[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辛酸.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感冒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呆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5) 悬枢 DU5 Xuán shū[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6) 脊中DU6 Jì zhōng[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刺灸法]斜刺0.5~1寸.(7) 中枢DU7 Zhōng shū[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主治]黄疸,吐逆,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8) 筋缩DU8 Jīnsuò[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配伍]副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9) 至阳DU9 Zhì yáng[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痛苦悲伤,脊强,身热.[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肉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0) 灵台DU10 Líng 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合营谷(泻法) .委中(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1) 神道DU11 Shén dào[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肉痛,惊慌,怔忡,掉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慌;配百会.三阴交治掉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2) 身柱 DU12Shēn zhù[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 治疔毒.[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3) 陶道DU13 Táo dào[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烧,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合营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4) 大椎DU14 Dà zhuī[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吐逆,黄疸,风疹.[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合营谷治白血球削减;配足三里.命门进步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5) 哑门DU15 Yǎ mén[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剖解]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吐逆.[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 .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掉语.晕厥不醒;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偏向迟缓刺入0.5~1寸.(16) 风府DU16 Fēng fǔ[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剖解]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惧慌,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喷鼻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偏向迟缓刺入0.5~1寸.针尖不成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17) 脑户DU17 Nǎo hù[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尊府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剖解]在阁下枕骨肌之间;有阁下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配伍]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18) 强间DU18 Qiáng jiān[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剖解]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阁下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掉眠.[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19) 后顶DU19 Hòu dǐng[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剖解]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阁下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掉眠.[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0) 百会DU20 Bǎi huì[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及阁下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慌,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配伍]配天窗治中风掉音不克不及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分解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生发火;配百会.肾俞(盘旋灸) 主治炎症.[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1) 前顶DU21 Qián dǐ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前0.5寸) .[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汇合处.[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22) 囟会DU22 Xìng huì[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配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妃耦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喷鼻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晕厥.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贫血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23) 上星DU23 Shàng xī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剖解]在阁下额肌接壤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配伍]合营谷.太冲治头子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喷鼻.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4) 神庭DU24 Shén tí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剖解]在阁下额肌之接壤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伍]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成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掉眠等病症.[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25) 素髎DU25 Sù liáo[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心.[剖解]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晕厥,新生儿梗塞.[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喷鼻.合谷治鼻渊.[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26) 水沟DU26 Shuǐ gōu[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剖解]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主治]晕厥,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晕厥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梗塞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生发火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27) 兑端DU27 Duì duān[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剖解]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主治]晕厥,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28) 龈交DU28 Yín jiāo[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剖解]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订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行家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由之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1) 会阴RN1 Huì yīn[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结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剖解]在球海绵体中心,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主治]溺水梗塞,晕厥,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梗塞;配十宣急救晕厥;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刺灸法]直刺0.5~1寸,妊妇慎用;可灸.[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2) 曲骨 RN2 Qū gǔ[定位]鄙人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结合上缘的中点处.[剖解]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晦气;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落后行针刺;可灸.[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3) 中极 RN3 Zhōng jí[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主治]小便晦气,遗溺不由,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累痛苦悲伤,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4) 关元 RN4 Guān yuán[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痛苦悲伤,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晦气,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须眉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5) 石门RN5 Shí mén[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痛苦悲伤,奔豚疝气,水肿,小便晦气,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晦气(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手少阳之募穴.(6) 气海RN6 Qì hǎi[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由,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配伍]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吐逆.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性格衰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肓之原穴.(7) 阴交 RN7 Yīn jiāo[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晦气,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8) 神阙RN8 Shén què[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心.[剖解]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由,五淋,妇女不孕.[配伍]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和气);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由.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刺灸法]禁刺;可灸.(9) 水分RN9 Shuǐ 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体经络图及原理

人体经络图及原理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学说):人体内的经络多不胜数,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又可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类。

十二经脉,亦称正经,乃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分布、循行和交接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经络之间有相互表里配合的关系等。

奇经八脉,则不具备上述特点而“别道奇行”,起到统一、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通常合称为十四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

人们练功,内力正是通过这些经络而运转的,只是不同的内功所使用的经络也有所不同,而所谓的奇门内功大多是走奇经八脉。

但奇经八脉各有特色,而且很难控制,一不小心便易走火入魔,这也是为什么高深的内功比较难练的主要原因。

(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其中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十二经络要穴目录一、手太阴肺经 (1)肺经的要穴 (1)二、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的要穴 (3)三、足阳明胃经 (5)胃经的要穴 (5)四、足太阴脾经 (7)脾经的要穴 (7)五、手少阴心经 (9)心经的要穴 (9)六、手太阳小肠经 (11)小肠经的要穴 (11)七、膀胱经 (13)膀胱经的要穴 (13)八、足少阴肾经 (15)肾经的要穴 (15)九、手厥阴心包经 (18)心包经的要穴 (18)十、手少阳三焦经 (20)三焦经的要穴 (20)十一、足少阳胆经 (22)胆经的要穴 (22)十二、足厥阴肝经 (24)肝经的要穴 (24)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6)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6)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 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曰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即是。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每条经络都连接着一定的脏腑,是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通 道。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中医学人体经脉十二经脉经八脉全套图文

中医学人体经脉十二经脉经八脉全套图文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沿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上行,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处,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至腕入寸口上鱼际,沿鱼际边缘,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该经脉腧穴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共11穴,左右合22穴。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如果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觉,有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哮喘的病人在清晨时症状会比较严重在中医来讲是肺经之态。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两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该经脉腧穴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手五里、臂臑、肩、巨骨、天鼎、扶突、禾、迎香,共20穴,左右合40穴。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