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可是一门神奇又有趣的学问,就像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一样,通过脉搏的跳动来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

对于想要入门中医把脉的朋友来说,记住一些必背的口诀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先来说说这个“浮脉”,口诀就是“浮脉轻取即可得,浮洪虚散濡芤革”。

想象一下,就好像一个气球轻轻飘在水面上,你轻轻一触就能感觉到。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病人,他看起来没什么精神,我一搭脉,脉象浮而无力。

经过仔细询问和诊断,发现他最近劳累过度,又受了点风邪,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这就是通过浮脉发现问题的一个小例子。

“沉脉”的口诀是“沉脉重按始得之,沉细伏弱牢弦迟”。

就像是一个东西掉到了水底,你得用力往下探才能碰到。

记得有一回,一位大叔来看病,说自己总是觉得浑身没劲儿,还怕冷。

我一摸脉,沉而有力。

结合他的其他症状,判断他是体内有寒湿,气血运行不畅。

“迟脉”呢,口诀是“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积”。

就好像是钟表的指针走得慢了些。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年轻人,总是手脚冰凉,还经常拉肚子。

给他把脉,脉迟而细。

原来是他长期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损伤了脾胃阳气。

“数脉”的口诀是“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这就像是心跳加快了节奏。

有次遇到一个小朋友,发烧咳嗽,脉象数而有力。

原来是外感风热,邪气在体内“捣乱”,导致身体奋起抵抗,脉象就快了起来。

“滑脉”的口诀是“滑脉往来前却顺,妊娠痰饮食滞存”。

就像一颗珠子在光滑的管道里顺畅地滚动。

我记得有位女士来调理身体,准备备孕。

给她把脉的时候,脉象滑而有力,再加上其他的症状,推测她可能已经有孕在身,一检查,还真准了!“涩脉”的口诀是“涩脉细迟往来艰,虚证气滞血瘀寒”。

就好像是走路遇到了很多阻碍,不顺畅。

曾经有位老人,总是觉得胸口闷痛,脉象涩而无力。

经过诊断,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脉瘀阻。

“洪脉”的口诀是“洪脉满指波涛涌,来盛去衰热盛凶”。

就像是洪水汹涌澎湃。

有一次在夏天,一个小伙子中暑了来看病,脉象洪大有力,明显是体内热气太盛。

中医号脉的技巧

中医号脉的技巧

中医号脉的技巧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病情和辨识病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号脉的技巧:
1. 察准脉象:包括察看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这些脉象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

2. 了解脉象的内容: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共有12个经脉和8个特殊脏腑经络,每个经脉和特殊脏腑经络的脉搏特点不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诊断患者病情。

3. 用三指触诊:中医是用中指、无名指和食指这三根指头来触诊患者的脉搏,力度适中,要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

4. 抓住节律变化:触诊时要特别注意脉搏的节律变化,例如快而与其它经脉节律不同、激烈而有规律等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5. 观察柔和的脉搏:柔和的脉象一般表示体质较弱或病情较轻,而重而有力的脉象则可能表示体质较强或病情较重。

6. 构建整体诊断:中医号脉并不是独立的诊断方法,需要和其它诊断方法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相互印证的整体诊断。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号脉的技巧,但由于中医脉诊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把脉入门概述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首先要弄清脉的搏动原理,二十多种脉像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

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动属阳,切脉其实就是感觉体内阳气的盛衰。

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经肺静脉入肺,红细胞与氧原子结合后再由肺动脉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供给全身其他器官。

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

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

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

你可以把血管想像为水管,正常情况水通过水管,靠近管壁就会压力明显可看做阳气,管道中央压力较小可看做阴血,如果阴虚轻轻摸就能感觉到搏动(浮脉,毛脉)。

如果阳虚管壁压力小,要用劲按的比较深才能感觉到搏动(沉脉,石脉)。

如果血不足,气失血养,气也少,血也少,就会流动不顺畅(涩脉,芤脉)。

久病气虚搏动压力小(细脉,小脉),血液流动缓慢(迟脉,缓脉)。

阴虚阳亢(疾脉,长脉),血行不畅有瘀阻(结脉,代脉)。

风属阳邪,会使脉跳过于有力,寒属阴邪,有收引的性质会使脉跳动紧绷,火属阳会使脉快速跳动,湿属阴邪会使脉缓慢或出现停顿,暑为阳邪但多夹湿会使脉紧小慢涩。

口诀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濡、革、洪、微、散)沉含四脉重方得(伏、细、牢、弱)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一脉两脉三脉四,血管变化心知透。

力度小,浅按摩,慢慢找到最佳脉。

脉来时,要细心观,频率快慢需分明。

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要调养。

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要保养。

沉细脉,气血瘀,循环差,需疏通。

浮大脉,阳气亢,心火旺,要降温。

徐脉急,阴虚火,气血虚,要补养。

脉象变,体质弱,阴阳失调需调理。

脉搏有规律,身体健康需保持。

号脉口诀,记心头,医者艺,患者求。

号脉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等。

号脉时需要注意力度、频率、脉象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号脉的经验和规律,可以总结出一些口诀和顺口溜,便于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记忆和理解。

这些口诀和顺口溜涵盖了脉搏的各种变化和可能的病理情况,为中医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例如,口诀中提到的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需要调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来补充气血。

口诀中还提到的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需要保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阳气过旺的问题,需要注意调节饮食、生活习惯等,避免过度养阳。

此外,口诀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变化,如沉细脉、浮大脉、徐脉急等,这些脉象变化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口诀和顺口溜的运用使得中医诊断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了医生和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中医脉搏顺口溜汇总,学会它你也能号脉了,朗朗上口,建议收藏

中医脉搏顺口溜汇总,学会它你也能号脉了,朗朗上口,建议收藏

中医脉搏顺口溜汇总,学会它你也能号脉了,朗朗上口,建议收藏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议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哎呀,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神奇的话题——中医把脉。

你们知道吗?中医把脉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那么,如何学好中医把脉呢?这里就有一个简单易懂的口诀,叫做“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1. 1.1 观察手腕:我们要观察对方的手腕,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哦!要用两只手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然后轻轻地摆动一下,这样对方就会自然地伸出手臂。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手腕了。

手腕上有三条主要的血管,分别是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三条血管的搏动情况,来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2 1.2 轻触皮肤:接下来,我们要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碰对方的手指关节处的皮肤。

这里的皮肤是人体最薄的地方,也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通过轻触皮肤,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3 1.3 比较搏动:当我们轻触对方的皮肤时,可以观察到对方的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的这三条血管的搏动应该是均匀、稳定、有力的。

如果搏动过快、过慢或者无力,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1.4 1.4 感受心律:除了观察血管的搏动情况,我们还可以尝试感受对方的心律。

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按在对方的手腕上,然后慢慢地数数对方的心跳次数。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1.5 1.5 注意呼吸: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呼吸情况。

健康的人的呼吸应该是平稳、有规律的。

如果呼吸急促、浅表或者有喘息声,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呼吸系统问题。

2. 2.1 询问病史: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对方询问一些关于病史的问题。

比如说,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有没有失眠、头痛等症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中医把脉是阳气的运行和五行变化在脉络中的反映,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掌握把脉的技巧与方法,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十分必要。

掌握了以下这些把脉口诀,就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了。

一、参阳非阳把哪脉,手上阳脉下阴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把脉时要先辨别是阳脉还是阴脉。

阳脉有手阳明、手太阳、足阳明、足太阳四经;阴脉有手厥阴、手少阴、手心主、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阴三阳六经,只有辨别清楚了阴阳,才能继续辨别其它。

二、左右比较脉同异,缓急来微调查之。

把脉时,一定要始终贯彻左右比较的原则,不同体现出来的不同感觉,提醒我们注意疾病的缓急、病位以及寒热等不同情况,能够帮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三、盯上道下四脉把,归根经常要细察。

把诊是要抓住四个关键部位,即足厥阴、手少阴、手阳明、足太阳,通过把诊掌握疾病的中心和局部,就可以明确真相,进一步推断出疾病的病因和后果。

四、远中近三类脉,远为风木最难准。

远端、中部和近端三类脉,其中最难以准确诊断的就是远端的脉象,需要观察患者平常所处的气氛,面色,以及一些生活细节,以达到更准确的把诊结果。

五、总之脉来问病,四见缓急状况是。

把脉还不能局限于阳,阴,比较,关键部位和难以诊断的地方,而更复杂的病态应该视为风险项,因为它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地收集症状信息,搜寻病灶,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解读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综上所述,掌握把脉口诀是中医诊断的基础之一,但把脉并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诊断过程。

中医领域丰富的把诊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精通才能准确把握,从而确诊疾病,并正确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和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把脉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把脉口诀:1.把脉要有前后左右、上下左右、浮沉寸关问这句口诀意味着把脉时需要仔细观察前后左右的脉搏,同时还要触摸上下左右的脉搏,并且注意是否有浮脉、沉脉、寸脉和关脉等不同脉搏形态,最后还要向患者询问有关健康状况的情况。

2.寸脉为代表,其它肢脉逕观察这句口诀强调了寸脉的重要性,寸脉是指手腕尺泽穴处的脉搏,中医把脉时常常通过观察寸脉的形态和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而其他肢体的脉搏也是需要仔细观察的。

3.細數形色,毛糸色馬,此即心脉这句口诀是指心脉的判断方法,中医通过细心观察形态和颜色来判断患者的心脉状况,有时还可以通过触摸毛细血管和皮肤的颜色来判断心脏疾病。

4.看舌便知心肾和三焦,色苍藏红恶灼黄这句口诀是指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来判断心肾和三焦的健康状况,舌头苍白或者藏红可能意味着心肾功能失调,舌头恶灼黄可能意味着三焦有炎症。

5.紧查明或浮或沉大病老人的髓脉这句口诀是指对于大病和老年人,需要着重观察髓脉,大病和老年人的髓脉有时会出现浮脉或者沉脉的现象,中医需要仔细观察这些现象来判断病情。

6.表里虚实,主要是琼脉这句口诀是指通过观察琼脉来判断体内的虚实情况,中医大脉中的琼脉反映了人体的虚实情况,有时琼脉会有紧绷、滑腻、弦实等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可以帮助中医判断病情。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把脉口诀,通过这些口诀中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医把脉方法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才能熟练应用,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中医把脉方法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通过把脉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脉诊是传统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脉诊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摸寸口、摸脉搏与辩脉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操作方法及其口诀。

1. 摸寸口(左、右手指动静法)摸寸口是指在人体两手掌手掌根部向尺侧推进到手腕处,寻找脉搏的位置。

摸寸口的操作方法有左、右手指动法和静法。

左、右手指动法的口诀:“尺寸之脉,问候宜尽重拜托,眼目心头,小指为宜胜于手中指;身百脉绝,指上先为正尺寸。

”左、右手指动法具体操作流程:1)身体放松,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顺着掌骨纵隔线推进到手腕处,留心触诊。

静法的口诀:“寸口动静两相夹,明寸声音是重大;寸口中心把握好,感寸脉象定方太。

”静法具体操作流程:1)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轻轻按压寸口,留心把握脉象,并注意观察脉搏的大小、形态、快慢和畅缓度。

2. 摸脉搏(左、右侧,寸、关、尺)摸脉搏是指通过触诊不同部位的脉搏,了解脉象的情况。

摸脉搏的操作方法包括左右手摸脉搏和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

左、右手摸脉搏的口诀:“尺脉手摸从左按,关脉心前约半寸;寸脉手摸正中间,脉点应在掌根基。

”左、右手摸脉搏具体操作流程:1)左手摸尺脉,右手摸关脉。

2)左手摸关脉,右手摸寸脉。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口诀:“手尺脉行从骨上,中指放在手腕下;两副关脉见动静,两侧平齐偏心心。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具体操作流程:1)摸尺脉:用中指按压腕横纹上面一横指的位置。

2)摸关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中间位置。

3)摸寸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下面一横指的位置。

3. 辩脉象辨脉象是指根据摸寸口和摸脉搏所获取的脉象信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对脉象特点和可能病因的判断。

辩脉象主要有“脉诊四要素”即脉搏的浮、沉、细、数这四种特征,以及脉搏的宽、滑、长、急、洪等。

中医把脉口诀,记住你也能号脉了

中医把脉口诀,记住你也能号脉了

中医把脉口诀,记住你也能号脉了中医把脉口诀,记住你也能号脉了左手的寸(食指)、关(中指)、尺(无名指)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脾胃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了;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沉困 .1、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3、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4、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5、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7、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8、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9、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10、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11、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最简单易懂的5种中医脉象

最简单易懂的5种中医脉象

最简单易懂的5种中医脉象
1,浮脉:我们把脉时,一般接触皮肤,要轻轻按压。

但是当我们刚触碰到皮肤表面,就感觉脉在跳了。

(说明人的气血都跑到体表了,见到感冒发烧时,或者跑步完满身大汗时,你能把到这样的脉。


2,沉脉:把脉时用三种力度切,最大力度才能感受脉搏在动。

轻按时按到皮表,中按时按到肌肉,重按时按到筋骨。


说明人体气血封藏在里。

刚睡醒时,或者高寿的老年人,你能把到这种脉。


3,弦脉:你把脉时,遇到又细又直的脉像琴弦一样。

力度比正常时微弱,位置比正常略靠下。

(说明人体气机不畅,阳气升发不利。

找个高血压病人血压稍高时,或者郁闷生气时,可以把到这个脉象。


4,滑脉:脉象比较充实流畅,感觉血管里面的液体很充盈。

(说明人体阴分有余。

这个也好找,找个孕妇把下,或者健康小孩子的都是滑脉。

吃的太油腻太饱了,身体有痰湿,同样也是。


5,细脉:脉行比较窄,好像一条线,但是力度不大,很多人同时伴随跳的也快。

(说明气血不足。

如果是又细又快,说明阴虚内热。

爱出汗的人,或者月经太多的女生,可以把到这个脉。

)。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号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了解其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情况。

下面是一些中医小诀窍,可以教你如何准确地进行号脉。

1.环顾四肢:在开始号脉之前,先要观察病人的四肢。

正常人的四肢应该有适度的柔韧度和力量,毛细血管分布均匀。

如果四肢有僵硬、虚弱、水肿等异常表现,可能是一些脏腑功能出现问题。

2.选择准确的位置:号脉时需要选择准确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手腕处的寸口、关元穴,以及足踝处的郄穴。

这些穴位距离体表较近,对脉象的感知比较准确。

3.触摸的手法:号脉时,应该用适度的力量和节奏进行触摸。

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到脉象的准确度。

一般来说,可以用三指同时按压脉搏处,力度要均匀、柔和。

手指应该贴近皮肤,而不是浮在上面。

4.仔细观察:在进行号脉的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病人的反应。

包括面色、眼神、舌苔、口唇等。

这些综合体征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

5.区分脉象:中医将脉象分为数种,包括浮、沉、细、数、缓、急、结、代、滑、濡等。

对于不同的脉象,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病理情况。

例如,浮脉常见于表邪初起,而沉脉则常见于里重表虚。

6.了解脉理变化:除了判断脉象的质地外,还要观察脉搏的节律和速度。

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和适度的速度。

如果脉搏过缓、过快或不规律,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其中一种问题。

例如,心跳过速可能代表患有心动过速。

7.综合分析:在观察了四肢表现、触摸了脉象、观察了病人的反应之后,要进行综合分析。

将脉象的变化和其他病症的表现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8.持续观察:号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脉象可能会因为病情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进行号脉时,应该持续观察,了解脉象的变化趋势。

这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疗法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号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号脉小诀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作为了解和学习的起点。

如果想要更加准确地进行号脉,最好向专业中医进行学习和指导。

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

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

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

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把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千百年的历史。

对于初学者来说,把脉入门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把脉入门的必背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

一、1.1 了解脏腑功能,掌握经络走向在学习把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医的脏腑功能和经络走向。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器官。

经络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脏腑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经络的运行规律,为把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1.2 掌握脉象特征,辨别虚实寒热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关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学习把脉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脉象的特征,以便辨别虚实寒热。

例如:弦脉:紧绷而有力,多见于肝胆气郁。

滑脉:脉象流畅,多见于脾胃湿热。

涩脉:脉象滞涩,多见于血瘀证候。

濡脉:脉象湿润,多见于阳虚湿盛。

散脉:脉象散乱无根,多见于气虚血弱。

三、2.1 三指按脉,轻触重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压患者的寸口、关口、尺口,以获取准确的脉象信息。

按压时要轻触重压,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

要注意手指的温度和力度,保持手部温暖,使患者感到舒适。

四、2.2 循经取穴,观察反应在把脉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经络走向和穴位位置,进行循经取穴。

通过触摸相应的穴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多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下方凹陷处,多用于治疗颈肩痛、感冒等症状。

神阙穴: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等症状。

五、2.3 结合病史,综合判断把脉不仅要依靠脉象特征,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把脉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伴随症状。

要全面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表现,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

是湿证与虚证之象。

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原创2022-04-30 14:07·无为中医李春盈
把脉都认为很神奇,要背很多东西其实不必。

关键在于找相应的感觉
比如浮脉,啥叫如水漂木
其实就是(接触皮肤就能摸得到,按下去弹起来,按的越重越顶手,按下去感觉弱了很多)
比如沉脉,啥叫如水投石
其实就是(接触皮肤摸不到,按下不一定能摸到来,重按有力)比如迟脉,啥叫一吸3—4至
其实就是(医生自己呼吸这一下,能摸到脉搏跳动3-4次)
比如数脉,啥叫一吸6至
其实就是(医生自己呼吸这一下,能摸到脉搏跳动6次)
比如虚脉,啥为虚
其实就是(脉搏跳动无力、乏力,为虚)
比如实脉,啥为实
其实就是(脉搏跳动有力、柔和)
必背口诀:
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浮在外,沉在里。

迟寒,数热。

在看位置,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中把脉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和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来说,必须掌握中医把脉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是口诀,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一、手指察脉亦为基,记得三部六位置。

中医把脉要点之一就是察脉的位置和方法,手指是最基本的工具。

掌握察脉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察脉的时候,要必须掌握三部六位置,即荣枯、浮沉、迟数、左右、寸口、关口。

二、荣卧左手沉至底,荣跳右手中气微。

察脉时,要察荣脉和跳脉。

荣脉在左手,跳脉在右手。

察荣脉时,要让患者仰卧,并将左手手腕放在胸前,右手两指放在荣脉处,向下按压,直至触及底部;察跳脉时,要将患者的右手伸直,右手两指放在跳脉处,向上前方按压。

三、有病之脉有异,四型八脉判病机。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病症会影响人体的脉搏,使之产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中医把脉的关键是识别不同类型的脉象,结合病症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脉象分为四型八脉,分别是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迟脉、结脉和涩脉。

四、六经之脉是基础,手足之别派关键。

中医把脉的分类不仅包括脉象的类型,还要将脉象按照其所属经脉和部位进行分类。

经脉和部位的分类是中医把脉的基础之一,其中经脉包括六经之脉、奇经之脉,部位则是分为手足之别,同时还有一些派别区分。

掌握不同经脉与部位的特点,对于中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脉有运动常寻常,有时长短整分明。

中医把脉不仅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脉象和经脉部位,还要注意脉象的运动特点。

脉搏的运动有时会表现为长度和短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是可以判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把脉时要注重观察脉搏的运动和变化,寻找不寻常的脉搏变化和长短、整分明的规律。

总之,掌握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中医脉诊6步骤歌诀

中医脉诊6步骤歌诀

中医脉诊6步骤歌诀嘿,咱今儿来聊聊中医脉诊的 6 步骤歌诀哈!这脉诊啊,那可是咱中医的一大宝贝呢!就好像是打开人体健康密码的一把钥匙。

你想想看,三根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能探出身体里的各种门道,神奇不神奇?这6 步骤歌诀就像是指引我们在脉诊海洋里畅游的灯塔。

先是“静心宁神调呼吸”,哎呀,你说这多重要啊!你得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就像那平静的湖水,才能准确地感知到脉象的细微变化呀。

要是你心浮气躁的,那能摸出个啥来呀!然后是“定位寸关尺要准”,这就好比是给脉象找个家,得找对地方呀,不然不就乱套啦!就像你找东西,得知道在哪个抽屉里找不是?接着“轻取中取重按分”,这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轻轻的、适中的、重重的,不同的力度能发现不一样的情况呢。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再就是“观察脉象细思忖”,这可得动点脑筋啦!不能摸完就完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这脉象到底是啥意思呀,就像解一道谜题一样。

还有“结合病症来判断”,光知道脉象可不行,还得和病症联系起来呀,不然不就成了孤立的信息啦。

这就好比拼图,得把各个部分都拼到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呢!最后“综合分析定乾坤”,哇塞,这一步可太关键啦!把前面的都综合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呢。

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放对了位置,这房子才牢固呀!中医脉诊这 6 步骤歌诀,那真的是太有用啦!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呀,可不能小瞧了。

你想想,通过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了解身体的状况,多厉害呀!咱可得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其中的奇妙之处。

你说,这脉诊是不是很神奇?咱平时要是能多了解了解这些知识,那对自己的健康不也有好处嘛!反正我觉得呀,中医脉诊真的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去钻研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

是湿证与虚证之象。

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

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

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

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

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号脉方法: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

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

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

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

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中医教你查看自己的脾健康状况中医教你查看自己的脾脏健康状况。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是身体重要的器官之一。

如果脾胃有问题,就出现疲惫无力、肌肤松弛等症状。

下面中医说说如何自测自己脾脏是否健康。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

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

脾是后天根本,脾的病变可以表现在唇上,另外思伤脾,思虑过度、相思过度都会伤了脾气,因此可以辩证施治再以治疗。

下面教您如何通过身体异常症状判断脾是否健康。

1.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一觉醒来,你的口水总会让枕巾“湿”身。

2.肚脐特别容易着凉,一着凉就拉稀。

3.腹胀,肚子里面老有气,要排个气才舒服!4.总是像吹了气似的,浑身上下都肿着!要不你就瘦得像个“柴火妞”。

5.什么都没干也觉得累,全身没力气,哎,真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6.胃口不佳,吃什么都不香,根本就没有吃东西的欲望。

7.正是亭亭玉立的年纪,但胸部却有点下垂,而且皮肤变松弛了。

8.大便不成形,如厕后,便池老冲不干净。

以上八个问题中,如果你有5个都是一样或相近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关心自己的脾胃了。

凤凰中医提醒,脾胃不好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是否气血虚这样判断便知是否气血虚这样判断便知。

中医专家指出,血虚的人群常常会伴有气虚。

当气血虚时,会出现疲惫无力、气短自汗、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

那么,如何自测是否气血虚呢?专家表示,可通过翻看眼睑和按压指甲盖等方法来判断。

血虚,是一种机体内部阴血亏损的病症,一般会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便不利等症状表现。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

血虚的人常常会伴随着气虚,容易出现疲倦乏力、气短自汗。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虚呢?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判断。

方法一:翻看眼睑即对着镜子,用手指轻轻拨开自己的下眼皮,可以看到眼睑里面有很多毛细血管。

标准:如果眼睑颜色淡白,没有血色,你就要注意调养自己身体了。

而身体状态良好的人,其眼睑颜色是偏于粉红健康的。

这个方法也可以跟身边的朋友共享,通过几个人的对比更容易看出自己是否存在血虚。

方法二:按压指甲盖专家表示,手指甲盖是了解身体是否气血虚的一个途径。

只需要将指甲盖按紧,然后松开。

标准:健康的人,指甲盖由苍白转为粉红的速度很快。

血虚的人,这个过程就会相对缓慢。

相对来说,健康人的手指血液充盈,指甲粉红健康。

凤凰中医提醒,以上两种检测是否气血虚的方法仅供参考。

另外需注意的是,贫血不等于血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贫血是西医上的概念,通过血红蛋白浓度来判断,血虚是中医概念,指体内血液量不足或血液对身体各处的濡养功能减退。

这几味养生中药最适冬季进补绝对物美价廉这几味养生中药最适冬季进补绝对物美价廉。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

冬季进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补品太昂贵,使人们承受不起经济负担。

但强体延年,却是每个人的心愿。

那么,选择哪些中药或补品,物美价廉又能强体益寿呢?下面为您推荐效果很好的几种便宜中药。

中药1.枸杞子枸杞子,是必须要说的。

枸杞子,是性味甘平的补肾良药。

在补肾益精的同时,价格便宜的枸杞子还能养肝明目,每天就像吃葡萄干一样,吃上10粒枸杞子,有改善脂肪肝、降血糖、抗疲劳等作用。

中药2.益母草价格只有红花1/5的益母草,活血化淤效果不错,而且对血淤型痛经等妇科病来说,益母草效果更佳,益母草膏等中成药是不错的选择。

中药3.党参我们知道,人参是补气佳品,除非用于危重症的抢救,药性较平和的党参可以取代人参。

即使是人工栽培人参,价格也是党参的4倍,野生老山参更是昂贵。

因此,人们冬季进补,不妨用党参代替人参。

中药4.龙眼肉龙眼肉是个不错补血良药,可替代价格较贵的当归。

神经衰弱、贫血、心悸、自汗盗汗,可用龙眼肉和莲子、芡实炖汤,睡前服。

中药5.韭菜子鹿茸,是补肾壮阳“第一药”,但价值较贵。

人们可选择药性温和的韭菜子。

肾阳虚导致腰膝酸软、尿频、夜尿增多、阳痿遗精等症状,用25克木耳、10克韭菜子、50克大米,再加上一点盐熬粥,能起到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效果。

以上提到的几味养生中药,相对具有同样功效的其他中药来说,价格相对便宜些,是不错的进补佳品。

但凤凰中医提醒,是药三分毒,人们不要长期并大量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