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_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_陈苏镇

合集下载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秦朝。宰相是国家政权中的最高官员,拥有极高的权力。

宰相制度的演变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秦朝、西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在秦朝,宰相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负责国家的政务和军事。然而,由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宰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宰相的地位逐渐丧失。

西汉时期,宰相的角色重新被强化。西汉设立了丞相一职,丞相是皇帝的重要顾问,负责处理国家大事。丞相具有太尉、司徒、司空等官职的掌握权,他在政务上具有相当大的权力,成为了皇帝的有力助手。然而,在西汉后期,宰相的权力也逐渐下降,地方豪强的势力逐渐抬头,宰相的声望逐渐被削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的地位再次得到加强。在这个时候,由于政权的分裂,宰相成为各个政权统治的实质性大权。宰相执掌国家政务,处理重要的军事和外交事务。北魏时期设立的侍中一职,成为了宰相的次要助手,共同负责国家决策。然而,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繁,宰相的地位也不断受到削弱。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宰相制度在唐朝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和巩固。唐朝建立了官僚体制,设立了"宰相"和"宰相"两个重要

职位。宰相和宰相各负其责,在政务和军事上形成了相对分工的模式。唐朝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顶峰,宰相成为了皇帝的重要幕僚和左膀右臂。

然而,随着唐朝的瓦解,宰相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宰相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到了宋代,政治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宰相的角色逐渐弱化。到了明清时期,宰相制度几乎完全废除,权力被皇帝直接集中掌握。

魏晋南北朝史学

魏晋南北朝史学

魏晋南北朝史学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民族,地理、军事,士族、人物,学术、文化;宗教、考古、吴简研究;对魏

晋南北朝史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十六国各政权在如何使自己政权的

属性与五德历运学说相协调的问题上,先后表现出犹豫和矛盾的态度,蜀汉官制的特点,汉晋间民屯的不同形式及中古田制的演变,汉晋中

央政府对南匈奴的管理政策经历了转变过程,对南匈奴产生多方面影响,历史时期阮姓的起源、宗族的形成、人口变化及迁移与分布情况,得出两晋南北朝以前阮氏主要聚居陈留郡,之后大批南迁,形成了以

河南、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为中心的三大聚居地,使得南方阮姓人

口远远多于北方的结论,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的重大发展与这

一时期人们的历史文献学思想走向成熟相关,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

取名风俗和婚姻生活,三国时期道教在魏、吴、蜀三国均有传播,但

方式与广度有所不同,长安、洛阳、建康、凉州四大文化中心的兴衰,僧侣自身的文学创作及佛教思想对于中古文学的巨大影响都说明了僧

侣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本年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纪念缪钺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

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1—2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130余位中外学者参加了大会。

本年出版的魏晋南北朝史相关研究论著颇丰,主要有:《缪钺全集》(八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中华

书局),高敏《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秦

汉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周伟洲《古都西安:长安与南海

新见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著部分书目

新见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著部分书目

新见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著部分书目.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 面。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新见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著部分书目

仅就目力所及,兹录如下,欢迎诸位补充

大陆: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中华书局-2003

《“八王之乱”丛稿》-林校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北朝儒学及其历史作用》-刘惠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先秦至隋唐时期西北少数民族迁徙研究》-李吉和-民族出版社-2003

《士人·皇帝·宦官》-马良怀-岳麓书社-2003

《北魏盛乐时代》-王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十六国北魏兴衰》-张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材不材斋文集》-祝总斌-三秦出版社-2004

《魏晋名士研究》-邱少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夏毅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古史新论》-王大建-齐鲁书社-2004

《孙吴文化》-王永平-南京出版社-2005

《东晋文化》-张学锋、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

《南朝文化上》-万林、程章灿-南京出版社-2005

《南朝文化下》-李天石-南京出版社-2005

《五凉史探》(增补本)-赵向群-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六朝文史论丛》-邱敏-南京出版社-2005

《枳室史稿》-齐陈骏-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廖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祁山遗恨——三国政治哲学初探》-傅小凡、杜明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读本》上下册,陈苏镇、张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 《新史学》(台) 《汉学研究通讯》(台)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历史学论文-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研究(1)

历史学论文-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研究(1)

历史学论文-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研究(1)(一)概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乱世。为总结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自唐代以降许多史家和学者倾注精力对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其中成就较大的著述当首推《资治通鉴》。在这部编年体史书中,魏晋南北朝400年间的历史大事不仅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司马光还通过“臣光曰”的形式表述了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资治通鉴》之外,考察或涉及这段历史的著作还有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程大昌《演繁露》、陆游《老学庵笔记》、王应麟《困学纪闻》、叶适《习学记言》,明人李贽《藏书》、《续藏书》等。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系统地分析、批判了这一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成败得失。清代干嘉学派是传统史学研究的高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著作有许多条目涉及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20世纪之前,历代学者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总体看来皆囿于循环史观,基本的路数不过是着史、考史和评史而已。中国的新史学在19—20世纪之交开始萌动。一批学者受到西方传来的各种进化史观、发展史观的影响,注意摆脱旧史学研究的羁绊而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天地。整个20世纪,中国史学家不再甘心于整理国故,而是力图通过分析史料去寻找隐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动因、联系和带有某种规律性的认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也因之翻开崭新的一页。20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可以1949年为限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可分为1901—1929年和1930—1949年两个阶段。后一个时期可分为1949—1966年、1966—1978年和1978—2000年三个阶段。

陈苏镇:东汉的豪族与吏治

陈苏镇:东汉的豪族与吏治

陈苏镇:东汉的豪族与吏治

【内容摘要】豪族势力响应舂陵宗室发起的复汉运动,合力推翻王莽,又纷纷支持当地政治人物建立割据政权。刘秀征服各地豪族势力,建立了东汉王朝,但仍面临如何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巩固统治的问题。豪族占有大片土地,役使贫民和奴婢从事生产并守卫田庄,宗族和宾客是他们的帮手和爪牙。东汉统治者吸取西汉和王莽的教训,不再企图消灭土地兼并,而是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和削弱豪族势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吏治,用严刑峻法约束豪族。这一措施收到一定效果,同时也导致吏治苛刻之弊,造成大量冤狱。时人普遍认为,根除此弊须用“良吏”取代“残吏”。对“良吏”的强烈期待,成为东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豪族的普遍存在,是东汉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事实【1】。我们甚至可以说,东汉王朝是建立在豪族社会基础之上的。由于刘秀出身豪族,人们常说东汉王朝是豪族利益的代表。其实,刘秀所依靠的主要是南阳豪族集团。在他建立东汉王朝的过程中,其他地区的豪族势力附和者少,反抗者多。故其统一天下的战争,主要是征服各地豪族的过程。而战争结束后,如何管理这些豪族,仍是一大难题。刘秀的许多政治措施与此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吏治。东汉王朝用严刑峻法规范豪族的行为,收到了恢复并维持社会安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使吏治苛刻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东汉政治的一大顽疾。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东汉一系列政治和政治文化问题的理解。

一、两汉之际的豪族势力

所谓“豪族”,大约是战国以来逐渐兴起的【2】,到汉武帝时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势力。他们宗族强大,武断乡曲,兼并土地,役使贫民,成为瓦解小农社会从而破坏帝国基础的危险力量。西汉用酷吏,设刺史,直接打击不法豪族,收到一定效果,但抑制豪族势力发展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实行“徙陵”制度。刘邦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及“燕、赵、韩、魏之后”于长

中国古代史基本史料与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基本史料与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基本史料与参考书目1、纪传体:二十六史;2、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3、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4、典制体:十通;5、会要类:《唐会要》、《五代会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6、史评类:《史通》、《文史通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7、学术史类:《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清儒学案》、《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8、实录类:《明实录》、《清实录》;9、 历史地理类:《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10、 方志类:《山海经》、《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11、野史类:《新序》、《说苑》、《列女传》、《风俗通义》、《高僧传》、《洛阳伽蓝记》、《蒙古源流》、《元朝秘史》;12、金石甲骨简帛类:《金石萃编》、《金文编》、《铁云藏龟》、《契文举例》、《卜辞通纂》、《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长江流域出土简帛与研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6册);13、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4、周秦诸子类:《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吕氏春秋》;15、汉魏六朝诸子类:《新语》、《淮南子》、《盐铁论》、《法言》、《论衡》、《申鉴》、《潜夫论》、《抱朴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通史参考书1《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下载《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下载《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下载《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下载《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阅读杂志《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 《新史学》(台) 《汉学研究通讯》(台)  

中国古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参 考 书 评
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阶段——〈中国文明起源 新探〉读后》,《文物世界》1997年第4期。 陈苏镇《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读〈士大夫政 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叶炜《自觉的理论意识——读李开元先生〈汉帝国的建立 与刘邦集团〉》,《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陈苏镇《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 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陈苏镇《东晋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读〈东晋门阀政 治〉》,《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祝总斌《评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历史研究》 1993年第1期。 楼劲《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田余庆先生〈拓 跋史探〉一书读后》,《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何德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述评》,《唐研究》 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童书业:《春秋史》(校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 究》,三联书店,2000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华书局,2011年。 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修订本),三联书店,2011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介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介

作者: 何德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史研究动态

页码: 25-27页

主题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介;制度演变;研究者

摘要:中国古代何种职官是宰相,研究者们众说纷纭;而对于君主与宰相之间的关系以及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又大都用君相之争来解释。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历史参考书目

历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李荣华

(南昌大学行政管理系,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制度。两汉时尚书台职权大增,逐渐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制初步形成,经隋朝的发展,在唐初走向了成熟。经五代十国至北宋,二府三司制最

终确立。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明初废丞相,不久设内阁辅政。明清内阁有名无实。宰相制度演变具有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不断压抑相权以加强皇权、职位的设置由实

位转向虚位、分权后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的特点。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于:君权与

相权的矛盾;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客观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宰相;宰相制度;演变;实质分析

宰相是中国封建国家辅政首脑的统称。宰相制度在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

地位。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及宰相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从秦朝的确立到清朝的结束,与封建社会相始终,历时二千余年,经历了由开府施政的宰

相辅政制向参议辅政机构制的发展演变、由独任型到群任型再到兼任型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以丞相作为中央行政体制的首脑。秦始皇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同为宰相之职位。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表》),是政务官。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百官及掌管群臣章奏,是副丞相。太尉主管军事行政,仅是没有实职的高级爵位,且不常置,是事务官。因为御史大夫为皇帝的耳目、宰相的助手,所以实际上

丞相才是真正的宰相之任。因此秦朝实际上实行的是丞相制。丞相、御史大夫分别开府,在府内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丞相总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高,权力大。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Leabharlann Baidu关的论文还
• 历史地位和评价:韩国磐认为,在曹魏时期,玄学以“无不为”解 释“无为”,还具有维护统治的作用。在西晋及其后,则完全流于
虚诞,成为高门大族的生活点缀或沽名钓誉的本钱。孔繁则认为玄
学推动了儒道的融合和佛教的中国化,有益于消弭士族各集团间的 激烈斗争,因此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风与学风向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 蒋福亚《前秦史》(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
•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5年) • • 陈连庆《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等。
思想文化方面
• 王葆《正始玄学》(齐鲁书社,1987年) • 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 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92年) • 陈戍国《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 章权才《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 刘振东《中国儒学史· 魏晋南北朝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 社,1998年) •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曹文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2000年)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一、九品中正制

1、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曹魏时,曹丕创立。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冲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军阀混战也扰乱了原有的统治秩序,“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人(士、农、工、商)错杂,详(核)无所”(《通典·选举》),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已无法实行;同时,一些大姓名士已逐渐成为支撑曹氏政权的柱石,曹丕夺权建魏也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戴。这样,他创立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规定:各州郡设“中正”,负责察访、品评本州郡士人;中正评定人物,要“计资定品”,就是考虑此人家世官位的高低,确定“品”;还要看此人的才德,作出评议,谓之“状”;中正把被评者的品状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反映了东汉以来豪族势力的迅速发展,曹操曾经打击过不肯归顺自己的世家大族,但是他也网罗了一批名门大姓作为依靠。实行九品中正制,为世家豪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保证。特别是曹魏后期以来,中正一般都由“著姓大族”的官僚担任,这个制度就成了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最初,还比较注意评议本人才德的“状”,后来,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品”成为选官任人的唯一标准。这样,九品中正制为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含义、内容:九品中正制是对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的选官制度。九品: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评品官,一般按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按原籍担任。中央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授予相应官职。

3、评定标准的沿革:初创时,家世、才能并重;至西晋重门第和家世,轻视

才能。

4、评价: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进一步促进了汉魏际士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介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介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评

宰相机构是中国传统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部门,作为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宰相制度史的研究是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关键环节。然而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宰相制度史的研究在大陆地区一直未能充分展开,系统综合性的研究着作寥寥无几。北京大学历史系祝总斌教授所着《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近年中国宰相制度史研究领域一部极有学术价值的力作。

准确把握理解“宰相”概念的涵义,是宰相制度史研究的首要前提。本书在明确“宰相”涵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勾画出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年间宰相制度演变的轨迹。

古往今来,多数情况下,决策谋议之权被看作是宰相或宰相机构的主要职能;以此为前提,在帝制时代凡“掌机要”、“预机

密”者皆可视为宰相之职。本书《前言》中,作者通过对二千多年中国宰相制度发展演

变规律的考察,对“宰相”涵义作出了确切的界定:“根据我国两千多年的宰相历史,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必须拥有议政权,和必须拥有监督百官执行权。”本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制度的全

面深入的研究,便是围绕这一重要的理论概括而展开的。宰相概念的准确界定还对中国宰相制度史的整体研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历史上许多有关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着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教授指出: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以这段时期皇权相权的相互关系为线索,追溯了从汉代三公到唐代三省之间的演变,把八百年间中枢政权所在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在对个别问题细密考证的基础上,放眼纵观……汉代到唐代八百年历史,从而收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效果。……这样的研究能迭出新意,以至有些史学界长期笃信的说法亦为之动摇。” 此说可谓确论。

历史学必读书目

历史学必读书目

1.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华东师范大学1992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三联书店1997年版

《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断代史部分

(1)先秦部分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殷商史》胡厚宣胡振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秦汉部分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高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史考古论丛》,陈直,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