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
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京味幽默的句子
老舍京味幽默的句子
1. 这只狗真够呆的,我叫它一声“狗儿”,它竟然答一声“汪”。
2. 这位秃了顶的老兄头上蒙了一块毡子,我还以为是草地里顶出了个蘑菇呢。
3. 这小子腿脚真快,跑起步来就像燃了火药的炮仗儿“噼里啪啦”直冒烟。
4. 那个王大锤吃饭能吃得跟牲口一样,真不知他是个胃还是个粮仓。
5. 我给他讲了半天笑话,他那张大木瓜脸还是绷得紧紧的,这得有多不解风情啊。
6. 这人说话跟放屁似的,一股子臭味熏得人面红耳赤。
7. 这小子脑袋瓜跟个红灯笼一样,整天昏昏沉沉的,也不知装的是什么玩意儿。
8. 他这张丑脸真像只癞皮狗,又皱又皱的,笑起来跟哭得凶似的。
9. 这小子长得跟棒槌一样直,傻乎乎的,也不知是粗线条的还是真傻。
10. 这老头儿眼睛小得跟蚊子眼似的,瞧什么东西都得眯成一条缝才行。
11. 这人说话声音细如蚊呐,我得竖起耳朵使劲听才能勉强听清。
12. 这小孩脑袋就跟个稻草人的脑袋一样,一碰就响,空空如也。
13. 这娃娃长得跟个小土财主似的,两边腮帮子鼓鼓的,好不威风。
14. 这老头儿把鼻子擤得跟喇叭一样响亮,简直把我震得头晕眼花。
15. 这人说起大实话来跟放炮儿似的,把我吓得魂都丢了一半。
16. 这小子长得跟只猴儿似的,好动得很,眼睛里透着精光。
17. 这人耳朵大得跟驴耳朵似的,又软又大,简直可以当扇子来回扇风。
18. 这老头脚程慢得像蜗牛爬,我等得都要长草了他还磨蹭着。
19. 这小子嘴巴跟个油瓶似的能说,逞能地吹牛不带喘气的。
20. 这人说起京片子来跟放电影似的,还学各种角色,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
091
[摘 要] 幽默感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老舍之所以能够被誉为世界级的幽默大师,原因在于老舍的文学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引发读者笑的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老舍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现代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写作话题和范围。在他的小说中彰显了民俗民风,字字透出一股浓郁的“京味”;他的文学作品中讽刺运用得当,一句句诙谐话语背后,都体现着鲜明的幽默感特征,人们常形容“老舍最大的长处乃是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而老老实实写出来”。主要分析老舍小说的“幽默味”,从老舍作品的幽默风格着手,深入研究了老舍小说中幽默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炼和深化了老舍作品的幽默感特点,从而理解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背后的深意。
[关 键 词]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现实生活;讽刺
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
王 茜
老舍先生的文字极富诙谐感与幽默感,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取材,用朴素生动又活泼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经他的手写的文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却又引人深思,使人印象深刻。每个文学家都有着自身的语言风格特色,在老舍的文字中,尤为突出的是语言的幽默感。幽默感在写作中并不少见,但是老舍小说的幽默感来源于他独特的描绘方式和鲜明的语言风格。在老舍的小说中,他并不着重于描写上层社会和大人物,相反,在他的笔下多是对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奔波,挣扎于生存线上的小人物的刻画。他的文章更接近实际生活与市井生活,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个性特点突出,创作手法生动活泼却又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亲和力与幽默感。这是因为老舍明白,在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是占大多数的,是社会的主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这些特点决定了老舍的小说受众广泛,很受读者欢迎。
老舍散文的幽默
老舍散文的幽默
作为中国文坛星斗上璀璨的一颗,老舍的作品显示出与常人不同的文学特质与精彩。出身贫寒的他,不到两岁便失去了父亲,靠母亲为别人洗衣裳过日子,清贫的生活却没有阻断他求学的路。而正因为这样环境的生活,才给他的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素材。他的散文也正是取材于这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使他将社会、文化中的让人忧患的意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展现于观众眼前。创造出了那粗俗风趣却又发人深省的语言。另外作为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他,当北京话被确立为基础音的时候,他对新文学的贡献也逐步显现了出来,并逐步取得了进展。由此,被誉为“中国的语言大师”。
老舍的作品涉及到多种文学形式。无论戏剧、小说还是散文,都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戏剧如介绍新中国成立时期,表达对政府为百姓办实事感激之情的戏剧《龙须沟》,语言幽默诙谐,写出了对生活的热爱。而话剧《茶馆》都是极有名的作品。老舍先生的散文需要细细品味和咀嚼,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意,。它的散文虽从不列为代表作,但是也写的非常好。其中的京味和幽默是主要特色,反映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忧国忧民的情感。一次,朱自清先生有“朱光潜文学沙龙”返回清华,有人问他,今天的是做如何,哪位诗人的最好。朱先生回答说,今天好的不是诗,老舍的散文最好。在那次聚会上朗诵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引起了高度的称赞。写景散文尚且有如此高的评价,叙事类幽默散文更是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散文中的幽默,是恩你个狗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情结合,获得一种丰厚的内在的艺术力量。
老舍散文也有不同的分类,有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自传散文,幽默散文等等。而他散文中的幽默与京味成为散文的重要特色。例如《取钱》、《幽默的危险》、《避暑》等。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字丰富多彩,情感细腻,充满着京味。
那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语言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京味十足,他将北京方言融入到小说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
很强的生动性和形象力。他常常使用北京话的特别说法,比如“也好意思,他头一次撞上
这样儿的事儿”、“你吓我一跳儿!”、“离奇得很!”等等。通过这种委婉、生动的语言,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北京人物形象。
二、题材
老舍小说的题材很多都是以北京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京城的生活、人物、风俗为主
要素材。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把表面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变成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北
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人物形象
老舍小说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具有京味特征,他们往往是普通百姓,通过他们的生活、
言谈行为,展现出京城人民的风貌和生活状态。比如,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以及《茶馆》中的老板娘、看门大爷等,他们都是背负着社会压力的艰苦生活者,他们的
经历、生活状态以及话语口音等都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京味。
四、风景描写
老舍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其中京城的街巷、胡同、楼房、街头巷尾、老旧派出所、茶
馆等等,都是传统的北京风景。他的描写技巧非常细致入微,不仅刻画了建筑的外在特点,还把人文特色融入到其中。如《茶馆》中的茶馆(也是小吃店)、派出所里的走廊、见义
勇为铜像和荒年负责人像等等这些细节,都让这些场景鲜活起来。
综上所述,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表现在语言、题材、人物形象和风景描写上,他将京
味深深地融入到小说中,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浓郁京味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老舍运用
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京城和人们的生活。
一、字词选用方面的京味
老舍在选用字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比如,“扯蛋,胡扯,糊弄,忽悠”,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很常见的词汇,用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他们的性格特征。
同时,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淳朴的京味。比如,“一块儿出来蹦动,让我撞着了”中的“蹦动”即为“闲逛”的意思,“撞着”则是指“碰到”,这些词汇看似平凡,但却
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
此外,在小说中,老舍还运用了许多京城的特有词汇,比如“板子”、“生炉子”、“大车间”等都是北京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
二、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
在句式和用词方式方面,老舍也展现了独具京味的技巧。
例如,“瞎咯的又傻又大,摔了一跤不想爬起来”中的“瞎咯的”即为“无头脑的”;“挑最麻烦坑最深的是那些叫‘虎阵营’的士兵,因为‘虎阵营’这个称呼实在太可怕,
越是瞎折腾越想扮演高深的样子”中,“瞎折腾”即为“胡搞”,“扮演高深的样子”则
是指“虚张声势”。
通过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老舍成功地刻画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
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三、描写场景的京味
在描写场景方面,老舍也运用了京味,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北京市井人民的生
活。
比如,在描写鸟笼市的时候,“摆摊者们卖鸟、卖笼、卖地衣,有的捉虫、卖虫,越
往里走越牵涉到菜市、肉市、土特产,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或住在凑热闹的,或
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
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老舍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著称,深受读者和观众喜爱。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
故事一:《茶馆》中的笑料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话剧《茶馆》,这部作品中充满了风趣幽默的对话和情节。例如,戏中的角色们常常以夸张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笑。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老板王利发精明能干,却又喜欢称呼自己为“学者”;马大麻子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总是自以为是地吆喝着。这些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老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故事二:老舍的笑话与笑话集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展现风趣幽默外,老舍还善于编写笑话。他的笑话常常含蓄而幽默,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有一次,老舍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难检查,一是女人的年龄,二是男人的理智。”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让人忍俊不禁。
此外,老舍还编写了许多笑话集,如《老舍幽默集》。这些笑话不仅展现了老舍的风趣幽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故事三:老舍的生活趣事
除了文学作品和笑话外,老舍的生活本身也是一部风趣幽默的故事。据说,老舍曾经在一个晚会上表演魔术,结果因为手法不熟练,把手
指割破了,却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引得在场观众一阵哄笑。
另外,老舍还喜欢喝茶,他曾经讲过一句风趣的话:“茶,是注在
全部人类心灵的泉水。”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老舍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
活的热情。
总结
老舍是一位具有风趣幽默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生活充满了笑料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摘要]老舍作品追求幽默,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浅白的口语,因而其小说雅俗共赏。作为北京人的老舍,自然对北京口语熟悉有感情,加之留意加工,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白话的香味,也就是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京味儿,不仅是指其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从而具有民俗学价值,而且表现为小说的整体氛围以及作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揭示与生动描绘。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和情愫。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他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高雅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这种美在现代中国正日渐丧失的感伤与惆怅,同时也对北京人因这一“文化过熟”造成的柔弱无用而扼腕再三。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因此,对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并继承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不假任何修辞方法地如实写下来。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
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幽默北京风俗北京文化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
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
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
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2、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3、老舍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通俗易懂
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
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
⽼舍的作品,语⾔⽣动幽默,风格独特,极具艺术魅⼒,也很有世界影响。⽇本作家武⽥泰淳说:“⽼舍具有契可夫的微笑和⾼尔基的苦涩” 。⽼舍善于运⽤语⾔变异创造幽默,下⾯是⼩编整理的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欢迎阅览。
⽼舍是杰出的语⾔⼤师。 “在运⽤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学创作和话剧创作⽅⾯,⽼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屈⼀指的。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话⽂学的先驱者之⼀,⽽且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学语⾔的独⼀⽆⼆的作家。”
⼀、质朴简练的语⾔
作为语⾔巨匠,⽼舍堪称⽤最好的语⾔把最好的思想传达出来的作家。他⽤质朴简练的语⾔摹写⼈⽣,勾画情节,表现内涵,传达思想。质朴简练是⽼舍语⾔艺术晟重要的特⾊。
⼩说《骆驼样⼦》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描写城市贫民⽣活的⼀部著作,⽼舍⽤质朴的叙述形式写就。⽽且,⼩说叙述语⾔不仅融合了描绘⽂字,还⼤量把⼈物的内⼼独⾃,甚⾄把⼈物对话也融合、镶嵌了进去,简化情节结构,⼤⼤紧缩篇幅。这样,只⽤了1O万余⾔,2000多个常⽤字,写就这部内涵⼗分深刻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
⼆、⽣动形象的语⾔
⽼舍先⽣是⼀位著名的语⾔⼤师,对⽂学语⾔的形象⽣动,⾃然是⼗分重视的。他在《语⾔与风格》中说:“⼩说是要绘声绘⾊地写出来,故必须⽣动。”他在语⾔形象性⽅⾯,所运⽤的⼿法很多。主要有三⽅⾯:⼀是善于描摹⽣活景象丰富多彩,事物的情状复杂万变。⽂章写得好,就应该把⽣活景象的⾊彩、声⾳如实地反映出来,做到有声有⾊。⽼舍先⽣运⽤语⾔描摹了⼈⽣,描摹了景观,描摹⼼态,调动了⼀切语⾔⼿段,竭⼒达到绘声绘⾊,穷形尽态,惟妙惟肖。⼆是善选动词。⽼舍先⽣很善于准确妥贴地选⽤动词,通过动词的合理选⽤,使被描写的对象富有活⼒,神采飞扬,形象逼真,使动词在句中起到传神和画龙点睛的作⽤。三是善⽤⽐喻。⽐喻是增强语⾔形象性的⼀个重要的因素,是⼀种具有特效的形象化⼿段。⽼舍先⽣运⽤⽐喻有⾃⼰的风格特点。
老舍带有京味的语句
老舍带有京味的语句
老舍是一位以京味十足的语言风格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北京话和北方人的特色。以下是一些老舍带有京味的语句:
1. '你看这大街上的人儿,都是吆喝招呼的,说的都是儿话儿,好个热闹。'
2. '老头儿坐在门口抽烟,手里拿着个烟嘴子,一边抽一边咳嗽,这种老北京的景象,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3. '他们俩个人,打起来那叫一个狠啊,都是老北京的丐帮子弟,从小就跟着丐帮混过日子,手脚不干净,可打架的本事却是一流的。'
4. '你看这个小姑娘,一脸北京的派头,说话带着京腔,看上去就是个充满了北方女孩子特色的小姑娘。'
5. '老北京的胡同里,到处都能听到小孩子们说话的声音,他们说的都是北京话,带着浓浓的京味儿。'
可以看出,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京味儿,这些语句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文化。
- 1 -
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
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
张群
(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2010中文)
摘要
老舍小说倍受读者喜爱,其小说中独特的京味幽默是小说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作料,对此“作料”成分的分析,人们往往把它肢解成两部分:京味儿和幽默。然而京味幽默是一个整体,是老舍小说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此风格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对现代文学思想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京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所谓风格,既是一个作家性格禀赋、内在的心理品质、气质的反应和表现。促成老舍小说的风格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归根结底,先天性因素是京味的幽默,后天性因素是幽默化的京味,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京味幽默的复合性。
关键词:京味的幽默 ; 幽默化的京味 ; 京味幽默的复合型
Abstract
Laoshe’s novel is warm welcomed by readers .In his novel ,the unique Beijing’ hum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his succes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Analyzing the “quality”, people often divided it into two parts :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 However,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are an organic whole. The style make it outstand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it’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 of modern literature, promoting the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tyle literature.
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于1899年出生于西城护国寺小羊家胡同,满族满族正红旗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许是受北京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的影响,抑或许有时代因素和老舍自身的品格的原因。老舍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浓厚的北京味和幽默风。
(一)老舍的京味
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曾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这也许就是老舍作品中常带有京味的最好解释。老舍的京味自然平时不做作。他笔下的京味除了大的文化背景外,还包括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特点。他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融合成一个整体,用北京话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并且写出了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比如在话剧《茶馆》中第一幕幕启的时候写到:“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满台奔跑着端茶倒水,送烂肉面的跑堂儿,坐着喝茶的主儿,旗人装束的打扮:长袍马褂,服饰鲜艳,腰间挂满了零碎儿——玉石坠儿、鼻烟壶、小梳子,头上高悬鸟笼子,其间混杂着衣裳褴褛的乞讨者,相面的唐铁嘴。茶客们的高谈阔论,茶房的高声吆喝,后台厨房传来的炒勺敲打声,时而又穿插着老北京特有的叫卖声。洋洋大观的场面,让人接应不暇。”这种具有浓郁北京风情的展示很容易让人感受出这就是老北京的茶馆。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里放出来更得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梁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里放出来更得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梁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至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
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绘的统一。
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更像是中年的艺术。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这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说得严重一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嘴”)——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创作中,老舍曾为此而深深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逐渐克服了原有的单纯性质,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其小说使人往往忍俊不禁,又会掩卷深思。
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
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