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物理1 第2章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有哪些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有哪些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有哪些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一《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

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

1/ 105.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或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在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了解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区别物理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加速度普遍感到困惑。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它们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匀速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体验它们的区别,利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类比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速度与加速度物理科目教案

速度与加速度物理科目教案

速度与加速度物理科目教案一、引言速度与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计算运动参数具有关键作用。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速度及其方向;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解速度问题;3.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加速度及其方向;4. 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解加速度问题;5. 结合实例,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

学生需要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速度。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例如汽车行驶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变化。

2.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学生需要了解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加速度。

可以通过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加速度与物体的竖直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3.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通过计算运动中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并且加深学生对于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4. 速度与加速度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讨论汽车行驶时的加速度、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速度变化等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配合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2. 实例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践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和实验,在实践中感受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过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兴趣;2. 理论部分:结合教材,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计算练习:提供一系列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互动讨论;4. 实例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和加速度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5.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观察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6. 总结与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7. 课堂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4. 实例分析: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5. 速度和加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它们的关系。

2. 难点:速度和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3.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物体运动等,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和加速度。

2. 讲解: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解释它们的关系。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5.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六、教学活动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2. 实施步骤:a.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探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b.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进行探究。

c.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d.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e. 教师总结学生探究成果,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

七、案例分析1.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司南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学设计姓名:林鑫班级:15物本学号:1505100107小组:第2小组《速度和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司南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匀速物体的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辨析,真正理解描述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物理量:速度、加速度。

本节研究平均速度所应用的等效替代思想和定义加速度的所应用的比值法、研究瞬时速度所应用的极限法等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几种方法,为以后应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领悟形异质同的物理模型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中理解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矢量、标量、速度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须进一步培养。

学生已有经验。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加速度的简单知识,观察过很多物体加速的实例,但是对于怎样去定量的分析仍是十分模糊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理解加速度这一概念。

(3)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效替代法和极限法研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通过用比值法研究加速度,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3)通过类比法得出加速度的定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激发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通过实例分析及研究性学习作业,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1九年级物理《速度》一课的教学,一般我们物理教师会采用教材的安排,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运动物体的图片或视频材料,感受运动物体的快慢来引入速度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应看虽然不错,但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早已司空见惯;有的学生对材料还会产生相似联想,思维不知在何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对速度问题他们在小学就已经学好了,无须重复学习.我对《速度》这节概念课的引入做了如下改进:1.没有给学生准备任何观察的材料.2.设计了四个问题,让他们展现思维的火花.教学课例:问题一:我们学习速度这个物理量,它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对速度似乎了解的很透彻,假如你骑自行车上学,你一下子超过了行人,你比他快;马路上的小车一下子超过了你,它比你快.似乎快慢是必然的,实际.......对他们快慢的比较在你的大脑里经历了一系列思维判断后得出的.请问:你知道你是怎么比较它们快慢的?(学生基本上是瞠目结舌,这个问题已经紧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思考了,教师不做任何解释)问题二: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很顺利的得出比较它们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学生归纳得出后回到问题一,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三:假如在我们学校运动场上400米的冠军和奥运会上马拉松的冠军,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又该怎么比较?(学生根据问题二的结论,要求教师给出他们运动的时间加以比较.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计算,然后归成两类)问题四:假如让你去给速度定义,统一它的算法,你应该怎么来定义速度?(学生基本上各抒己见,分成两派.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定义和算法)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可以解决学生认为速度早已学过,不用再学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能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使他们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这样处理我认为要比按照教材提供的处理方法好得多.初中物理概念课有些是没有任何实验来辅助教师来完成概念引入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课,首要任务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头脑中对要接受的概念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建立概念才让学生接受.怎样使用教材的确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研究的课题.以上内容仅仅是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若有不妥之处, 恳请诸位批评指正.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2《速度》的教学设计江苏省宝应县子婴河中学王茂东【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3.初步学会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时间的了解;对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对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 【教学准备】学生:白纸两张.刻度尺.秒表(或手表)教师:白纸若干.长尺.秒表.一汽车速度计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投影展示:猎豹.青蛙运动的情景.师:大家认真观看一下影幕上所展现出来的情景,你们认为哪个动物运动得快,哪个动物运动得慢? 生:猎豹运动得快,青蛙运动得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又是如何比较的? 生:??师:如果有一辆轿车和卡车,轿车行驶了10km,一辆卡车行驶了1h,那么哪辆车快呢? 生:没法回答,因为缺少条件.2.谈话引入:根据上面的讨论自然地引出下文.师: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然而单独用路程或时间都无法进行比较其快慢.那么该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二.新课学习1.探究活动一: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师:(1)取两张_开的白纸,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注意两边要向上叠起一部分.(2)问:若将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同学们猜想一下哪张纸片下落得会快一些? (让学生们讨论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该如何来验证呢? 生:用实验加以验证.师:请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呢? (同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后,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生1:让两张纸片从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张纸片下落时在前面的就是运动快的. 生2:让两张纸片从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张纸片先落在地上就是运动快的.??师:总结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可以知道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看哪张纸片下落时在前面,是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二)看哪张纸片先落到地上,是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自己选用的方法,做一做,看哪一张纸片下落得快?(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以下你们采用了哪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师: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又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交流后,发言)生:分别测量各纸片的下落高度s和落地时间t,然后求出s/t的比值,s/t的值大的纸片运动得快.师:s/t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在物理学中,可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师:飞机在4s内飞行了2000m;汽车在50s运动了500m,那么飞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生:飞机每秒通过的路程为2000m/4s=500m/s;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500m/50s=10m/s.师:那么,在相同时间(1s)内,谁走得路程长?谁运动得快? 生:略师:这一秒就叫做单位时间.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指出:所谓〝单位时间〞是以时间单位为单位,数量为1的时间称为单位时间,如:1秒.1分.1小时??.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了即速度大小.师: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用什么来表示? 生:v=s/t.师: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时间的单位各有哪些? 生:??师: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速度的单位应该是路程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常见的速度单位有主单位米/秒(m/s)和交通运输单位千米/时(km/h),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那么这两个单位之间是这样换算的呢?若汽车的速度是_m/s,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小结:1米/秒=1/1000千米÷3600时=3.6千米时) 生:该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_米.2.探究活动2: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师:现要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该测量那些物理量?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生:纸片下落的路程和时间.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尺.秒表.师:同学们能否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吗? (学生自己设计.测量.计算)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归纳小结)师:(出示汽车上速度表的模型)你能从表中读出结果吗?(出示例题)一辆汽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表中的速度是100Km/,距离上海还有80Km,若汽车保持速度不变,计算一下,到达上海还需要多长时间?(生读题后,师作强调):同学们做题时要注意,物理题的计算要写出物理依据或物理公式,然后带入数据和单位,求出结果并注明单位.(师作示范)已知:s=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s/t得,t=s/v=80Km÷100Km/h=0.8h=48mi n答:到达上海还须要48min.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速度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师: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与速度密不可分.体育.交通更是与速度紧紧联系在一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文字内容.三.小结本课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作业见课后的练习.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3《认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使学生理解.感悟〝速度〞的含义.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思考.创造.对比等过程,体会到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理解.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的教学内容,教材是结合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建立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速度〞比理解〝路程〞和〝时间〞要更困难一些,特别是,速度单位的表达又与以往学习过的单位表达有很大区别,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为认识速度,第二课时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速度1.感受〝路程一定,如何比较快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上百米比赛中,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1 生:博尔特.师:没错,在_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博尔特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冠军.而在_年,他更是创造了男子100米9秒58的世界纪录,想不想看一看当时的比赛录像?(播放录像)师: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觉? 生:博尔特跑得特别快.师:这里的快,也就是博尔特的速度快.正是因为他的速度快,他才赢得了当天的比赛.老师这里有前三名的成绩表(课件出示).师: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三人都跑了100米……师:从表中,为什么我们说博尔特跑得最快? 生:因为他们都跑了100米,而博尔特用了9.58秒.师:这三个人跑的100米,在数学上,叫做路程,而9.58秒.9.71秒.9.84秒,指的是时间.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感受〝时间一定,如何比较快慢〞. 播放王老师pk博尔特模拟动画.师:(课件出示)王老师与博尔特比赛的信息表,根据表中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生:王老师9.58秒跑了70米,博尔特9.58秒跑了100米,所以博尔特跑得快.师:也就是说,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2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生:路程.时间.师:那到底什么是速度呢?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速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现实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情境,自然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初步沟通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二.探索交流,理解速度1.探究〝路程和速度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快慢〞.师:李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4分钟,王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6分钟!在这场比赛中,李老师走的更快一些,你们认为呢?生:有可能王老师家比较远……师:看来,判断走得快慢,不仅需要知道时间,还需要知道路程.有了路程和时间,你们能比较出快慢来吗?生独立动笔算,师巡视.展示.师:请看,这里的70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分钟走70米.师:看来,计算出每分钟走的路程,就能比较出快慢来!师:这每分钟走的路程,表示的就是速度(板书:速度).如果有了路程和时间,你会求速度了吗? 怎么求?生:路程÷时间=速度.(板书)【设计意图:再次创设〝比快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精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真切地体会到速度与时间3 和路程有关,知道当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时,怎样比速度,渗透了建模思想.】 2.解决问题,探究速度的表示法师:你能计算出下面的速度吗?(1)〝神十〞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十〞飞船的速度是( ).(2)王老师骑自行车2小时行走了_千米,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生独立解决.师:现在,我要向世界骄傲的宣布,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和宇宙飞船一样快!生:〝神十〞飞船是每秒行的8千米,王老师骑自行车是每小时行8千米.师:怎样表示才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这8千米是每秒行的,这8千米又是每小时行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卡上,看谁的方法既简明,又清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说明:每秒行8千米可以写成:8千米/秒,每时行8千米可以写成:8千米/时.【设计意图:速度单位的表示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受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对复合单位理解难度较大.本环节创设解决〝神十〞飞船与王老师骑自行车速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比较引发4 思考,提出质疑.从而体会到采用复合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的表示法.】 3.提炼速度的概念师: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速度,还有很多(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是的,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三.巩固应用总结提升师:出示:8米/时.谁来读?猜一猜它是谁的速度? 生猜,并说理由.师:看来这个速度特别慢,它呢? 出示:200千米/时(动车速度) 师:怎么读?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师:_年暑假,我从济南坐动车去北京,用2小时,你能计算出从济南到北京的路程是多少吗?生:200_2=400千米.师: _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坐火车去北京,猜一猜,那次我坐了多少小时?生:3小时.5小时.10小时……师:你们的想法都对,王老师究竟做了几小时?课件出示:8小时. 师:谁能告诉我,那时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生:50千米/时.师:今年,也就是_年,动车的最高速度达到400千米/时,假如5 我们有幸能够坐上这样速度的火车,那从济南到北京需要多久?生:1小时.师:从刚才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路程不变,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见,科技的发展改变了速度,而速度的改变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师:同学们,课到这儿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速度,而通过最后各种火车的速度,我们可以感受到,速度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王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设计意图:在认识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本环节采用猜测.想象.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速度现实意义的感受.在巩固理解速度的表示法的同时,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的内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用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激励.问题的引导及解决等方法和手段,推动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导入的阶段,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数学教育理念,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百米赛跑的情景作为导入素材,播放了一段博尔特创造世界纪录的精彩片段,并引用他们的比赛成绩引导学生理解:当路程相同时,时间越少,速度越快.那么,又如何使学生理解:当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我创设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奥运会〞,王老师PK博尔特,在生动搞笑的气氛中,学6 生扎扎实实地感受到了影响速度的变化因素.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说明.交流.评价,最终归纳.概括获得速度的概念.当学生对速度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我又给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物体的速度:像自然现象.动物.交通工具等等,给学生又一次创造了情感上的升华,对〝速度〞有了真真实实的〝感觉〞.最后,通过交流不同时期火车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改变了速度,而速度又改变了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研究三者的关系做好了铺垫.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4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2)明确加速度的矢量性,知道如何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3)掌握和加速度有关的计算,会用加速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与加速度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求知欲.(2)通过课堂上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练习法三,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5min)(1)播放视频:1,赛车启动过程2,猎豹追赶羚羊过程3,博尔特起跑过程教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赛车速度变化学生:注意观察设计意图:感性上认识加速度(2)总结视频中速度变化师:很明显,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板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新课教学(30min)(1)演示实验(5min):教师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教师:让同学配合读数,将数据输入电脑,做成V-t图像学生: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将图像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特点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2)课堂练习(5min)教师:让学生根据数据接触函数图像的解析式学生:认真求解教师:分析图像的截距与斜率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提出概念(5min)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师:速度变化快慢也就是速度变化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科学漫步〞第一.二节.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1.什么是变化率?2.某个量D的变化率(变化快慢)应如何表示?2.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va??t定义式(4)加速度矢量性的引入教师:△v是速度变化,△t为完成此速度变化所需时间.△v=v2—v1.若速度v1.v2方向相同,且为正方向,△v 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v 0表示减速直线运动.学生:联系刚才的图像思考加速度为正或者为负时图像的不同(5)结合速度的单位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式给出加速度的单位板书: 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师生共同讨论:加速度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指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的加速度.(6)课堂巩固讨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1.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2.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生:速度大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对于从静止开始加速度的物体,开始短时间内,尽管加速度大,但速度不大.速度变化大,如果经过时间很长,加速度可能很小;反之,加速度大,是指速度变化快,如果时间很短,速度变化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反之,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就不可能加速.师:能否从以上讨论中总结出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没有必然的联系.板书: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从图像看加速度教师:请同学分析图像1的运动过程学生:运用所学的加速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出加速,匀速到减速的过程教师:让学生说出图像2中两条直线的差异学生:理解斜率代表加速度四,小结扩展: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2.怎样正确理解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间有什么关系?3.速度的改变量是否总是速度增加?怎样理解加速度的正负号.4.根据v—t图像怎样求加速度?5.怎样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体的运动规律?五,课后作业至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速度时间图像(提示:根据加速度的定义与图像 )速度和加速度公开课教学设计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例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让小球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球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得出:小球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那么怎样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呢? 讨论:速度改变快慢的比较师: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二)新课教学1.加速度师: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的?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建立数轴AB,设A点在数轴上的读数_1(一维位置坐标,下同)为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1教学案:第2章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1教学案:第2章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含解析

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1。

平均速度是矢量,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其大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其方向与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方向一致。

2.瞬时速度是矢量,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方向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3.加速度不是加出的速度,也不是速度变化大小,而是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一、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通常用错误!表示,则错误!=错误!.(2)物理意义:大致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m/s。

常用单位还有km/h,1 m/s =3。

6 km/h。

(4)方向:平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3)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4)瞬时速度的测量:①原理: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代替.②方法:a.光电门法.用光电门实验装置可测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为它就是测得的瞬时速度。

b.速度计法。

用速度计可直接读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二、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用符号a表示加速度。

2.定义式a=错误!,式中v0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 t表示物体运动的末速度,v t-v0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

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变化也是矢量。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

4.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1.自主思考-—判一判(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2 鲁科版必修1(1)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2 鲁科版必修1(1)

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方式。

2.明白速度的概念、公式、符号、单位。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单位:m/s(3)公式:3.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历时刻的比值称为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对应;平均速度与位移、时刻距离对应。

4.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大小叫速度,在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度。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熟悉各类仪表中的速度。

6.明白加速度的概念、公式、符号、单位。

(1)加速度:物体的速度转变跟发生这一转变所历时刻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单位:。

(3)公式:7.明白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和加速度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8.明白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转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探讨描述一个物理量的方式,体会科学的方式,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会通过仪表读数,判定不同速度或速度的转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和学习各类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培育对科学的爱好,坚决学习试探探讨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区分速度、速度的转变量和加速度。

2.明白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平均速度。

4.会计算加速度,而且要能够正确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手腕:讨论法、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三、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备:预习本节内容,回忆初中所学速度的相关知识,熟悉本节内容。

四、教学进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出示信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周围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东南亚和南亚数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5万,海啸的特点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址海水越深,海啸传播的速度越快。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篇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学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到科学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有哪些篇二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一章:加速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能运用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1.2 教学内容速度变化快慢的直观感受。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表达式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播放生活中速度变化的实例视频,如赛车起跑、飞机起飞等,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变化的快慢。

给出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其物理意义。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第二章:加速度的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加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问题计算。

2.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加速度的测量3.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3.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3.4 教学步骤介绍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展示实验器材,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第四章:加速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加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步骤分析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讲解如何运用加速度解决问题。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能运用加速度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物理1-2-3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度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领会瞬时速度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四个概念,及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具:使用讲授法,不需要特别的教具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个概念,分别是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谈到运动的时候,经常还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运动的快慢,今天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它。

大家先阅读教材的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补充问题: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位置和位移时,坐标与坐标变化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板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讲解]在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时,我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建立x轴,例如: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 汽车处于A点,坐标是x1=10m,一段时间之后,时刻t2到达B点,坐标是x2=30m,x2-x1就是这辆汽车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可以用“△x”表示,△x=x2-x1=30m-10m=20m这样,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2012高一物理教案2.3速度和加速度12(鲁科版必修1)

2012高一物理教案2.3速度和加速度12(鲁科版必修1)

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4、理解加速度的定义,能够描述物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5、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运动规律的关系;6、知道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及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2、加速度的定义及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做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教学难点1、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教学用具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新课教学]一、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用v =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准确理解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部分1. 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其中,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时间是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了,那么它就在加速或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如果速度改变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为正值;如果速度改变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加速度为负值。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当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即速度的变化)较小,时间较大时,加速度较小;反之,当速度改变量较大,时间较小时,加速度较大。

换句话说,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三、实践操作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速度下的物体运动情况,进一步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2. 实验材料- 平滑水平面- 直尺- 定时器- 移动物体(如小车、玩具等)3. 实验步骤- 将平滑水平面放置在桌子上,确保它处于水平状态。

- 使用直尺测量平滑水平面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 将移动物体放置在水平面的一端,并保证它的初始速度为零。

- 启动定时器,并记录物体到达水平面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 重复以上实验步骤,但在不同的初始速度下进行实验。

- 比较不同速度下的物体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四、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描绘出不同速度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速度与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与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与加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速度与加速度引言:速度与加速度是物理学中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 理解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侧重以下内容:1. 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2. 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3.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4. 示例问题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那么如何描述它的运动状态?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

2. 概念阐述向学生明确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数学公式,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计算方法教授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向学生介绍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释加速度对速度变化的影响,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

5. 示例问题求解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运动员用时5秒从起点跑到终点,由此推导出他的速度和加速度。

四、教学实践1. 小组合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和解释。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提问和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速度和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例如,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让小车在不同的加速度下滑动,观察其速度的变化。

3. 教师辅助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总结与评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2..3..2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第2课时)(鲁科版必修1)

2..3..2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第2课时)(鲁科版必修1)

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第2课时)引入我们通常在评价一个赛跑运动员地素质地时候会说,某个运动员有很好地爆发力,起跑很快.那么现在同学们来想一想,如果用物理地语言应该如何描述呢?爆发力好指地是运动员赛跑地“速度快”、“速度变化大”、还是“速度变化快”呢?显然,指地是速度变化快.不同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地快慢不同,这是很常见地现象,大家可以看下表: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地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地快慢也不同,而且速度增加大地不一定就增加地快,所以有必要引入一个新地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地快慢,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地“加速度”.[讲解]前面我们学过了速度地概念,速度是位移和所用时间地比值,也就是用单位时间内位移地大小描述了物体位置变化地快慢,相似地,我们也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地快慢. [板书]五、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地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地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地快慢.2、公式:a=△v/△t3、单位:M每二次方秒<m/s2)4、矢量性:加速度矢量[分析]我们来分析加速度地方向,a、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物体减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b、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物体减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所以可以得到这样地结论:(1)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学生练习]P27“作业”第四题介绍一、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分析]这两个概念地理解类似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公式a=△v/△t当△t趋于无穷小地时候,a为瞬时加速度.[分析]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比较容易混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它们地区别.思考:1、速度大,加速度小,有可能吗?2、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有可能吗?3、加速度大,而速度小,有可能吗?二、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地区别[分析]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地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时间地比值,而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地速度变化快慢地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地变化量和时间地比值<速度地变化率).加速度地大小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地快慢,不能反映物体运动地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快,并不意味着物体就运动得快;加速度小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地慢,并不意味着物体运动得慢;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物体地速度为零,物体可能以很大地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对于速度地变化量和加速度地区别,可根据加速度地定义来理解,加速度是速度地变化率,而不是速度地变化量,加速度表示地是速度变化地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地多少,速度地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此,根据加速度不能判断速度变化量地大小,反过来,根据速度变化量地大小也不能判断加速度地大小.[板书]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⑵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⑶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速度地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地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糙地描述指点运动地快慢,是一段时间或位移上地平均效果,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地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地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地方向就是指点在那一时刻地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指地是速度地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地,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板书设计:一、坐标与坐标地变化量物体地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地变化量来表示,△x地大小表示位移地大小,△x地正负表示位移地方向.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地比值表示物体运动地快慢.2、公式:v=△x/△t3、单位:M每秒<m/s)常用地有:千M每时<km/h )、厘M每秒<cm/ s)1、矢量性: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地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地方向.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对应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对应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四、速度和速率瞬时速度地大小叫做<瞬时)速率.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地比值.第二课时板书一、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地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地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地快慢.2、公式:a=△v/△t3、单位:M每二次方秒<m/s2)4、矢量性:加速度矢量(1)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二、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地运动.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地区别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⑵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⑶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作业:一辆汽车以72km/h地速度行驶10s后,来到一座大桥上,司机放慢车速后用0.5min通过了300m地大桥,求汽车在这40s内地平均速度?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6.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7.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度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领会瞬时速度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四个概念,及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具:使用讲授法,不需要特别的教具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个概念,分别是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谈到运动的时候,经常还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运动的快慢,今天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它。

大家先阅读教材的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补充问题: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位置和位移时,坐标与坐标变化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板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讲解]在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时,我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建立x轴,例如: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A点,坐标是x1=10m,一段时间之后,时刻t2到达B点,坐标是x2=30m,x2-x1就是这辆汽车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可以用“△x”表示,△x=x2-x1=30m-10m=20m这样,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时间轴时,同样的可以用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t=t2-t1。

[板书]二、速度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往往不同,那么该如何来衡量呢?大家来比较下面四个物体的的快慢程度:[分析]比较A和B,他们经过的位移是相同的(都是100m),A用的时间长(20s),B用的时间短(10s),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的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

比较B和D,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都是10s),B行驶了100m,D飞行了2000m,B 行驶的位移比D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

比较B和C,由于它们的位移和所用时间都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只有计算它们平均每秒位移的大小量才能比较。

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由上列表可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位移大小分别为5m、10 m、25 m、200 m,这说明飞机行驶得最快。

这样,我们知道,可以用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板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公式:v=△x/△t3、单位:米每秒(m/s)常用的有:千米每时(km/h )、厘米每秒(cm/ s)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提问]大家想一想这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呢?[分析]初中学过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那时那样讲是限于当时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现在我们学习的速度概念更严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另外一个物理量,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会讲到。

[板书]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通常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度,往往体现物体在某段时间运动快慢程度的平均效果,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描述。

这个速度,我们叫平均速度在时间轴上观察可知,如果把△t取得非常小,这物体在从t到t+△t这样一个微小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就非常接近于t时刻的速度,所以当△t 非常小时,我们可以认为,上述公式所求得的是时刻t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这是对物体运动一种精确的描述。

[学生练习]书P21的第三题,叫学生求800米跑的平均速度[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呢?速度,有时指的是平均速度,有时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家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学生练习]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种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物体在第2s内的速度为6m/sB、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7m/sC、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为5m/sD、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s时的速度为5m/s答案:A、D[板书]四、速度和速率我们知道,速度是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只关心速度的大小,(比如汽车的时速表),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那么,初中学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又表示什么呢?它表示的是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是否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呢?(举800米环跑的例子)注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来说,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而平均速率则是物体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第二课时引入我们通常在评价一个赛跑运动员的素质的时候会说,某个运动员有很好的爆发力,起跑很快。

那么现在同学们来想一想,如果用物理的语言应该如何描述呢?爆发力好指的是运动员赛跑的“速度快”、“速度变化大”、还是“速度变化快”呢?显然,指的是速度变化快。

不同的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大家可以看下表: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的快,所以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速度”。

[讲解]前面我们学过了速度的概念,速度是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描述了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相似的,我们也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板书]五、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2、公式:a=△v/△t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4、矢量性:加速度矢量[分析]我们来分析加速度的方向,a、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 △t是标量,所以a>0;物体减速△v=v2-v1<0, △t是标量,所以a<0;b、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 △t是标量,所以a<0;物体减速△v=v2-v1>0, △t是标量,所以a>0;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学生练习]P27“作业”第四题介绍一、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分析]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类似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公式a=△v/△t当△t趋于无穷小的时候,a为瞬时加速度。

[分析]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比较容易混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思考:1、速度大,加速度小,有可能吗?2、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有可能吗?3、加速度大,而速度小,有可能吗?二、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分析]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快,并不意味着物体就运动得快;加速度小说明物体速度变化的慢,并不意味着物体运动得慢;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为零,物体可能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对于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速度的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此,根据加速度不能判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反过来,根据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也不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板书]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⑵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⑶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糙的描述指点运动的快慢,是一段时间或位移上的平均效果,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指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速率是标量,指的是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

板书设计: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公式:v=△x/△t3、单位:米每秒(m/s)常用的有:千米每时(km/h )、厘米每秒(cm/ s)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对应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

瞬时速度:精确的描述,对应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

四、速度和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第二课时板书一、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2、公式:a=△v/△t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4、矢量性:加速度矢量(1)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二、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