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爬山虎的方式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和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爬山虎的外观特点,并鼓励学生描述爬山虎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

2.学习爬山虎的特点和功能(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生长在树林中,靠枝杆、树干等依附生长,具有抓握力强、黏附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利用树木资源。

3.观察爬山虎的脚(20分钟):

教师准备一小片爬山虎,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部结构,并引

导学生描述其形态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爬山虎的脚可以黏附在

树木上,并与学生探讨脚部结构和黏附力之间的关系。

4.模仿爬山虎的方式(20分钟):

教师将一张大纸团贴在墙上,并让学生模仿爬山虎的方式将纸团从墙

上取下来,并鼓励学生描述他们的实施过程。通过模仿爬山虎的方式,让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爬山虎的黏附原理和技巧。

5.总结与讨论(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

班讨论,探讨黏附在垂直表面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其他特点和功能。并鼓励

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更多有关黏附原理和技巧的问题。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二、技能目标

1. 能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解释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对植物生长和生态学的兴趣。

2. 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

1. 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2. 实验设计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二、教学手段

1. 幻灯片:展示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实验器材:观察和分析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

1.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讲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

1. 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四、讨论

1.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2.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

1. 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总结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教学评价

一、课堂参与度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关于《爬山虎的脚》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如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课件出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字中存在着“触着墙”的“着”有个别学生读错,重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通过学习学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有没有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围绕什么来写?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等生字,会写“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

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4.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上去的吗?它的脚

长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4.学生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关键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它是怎

样爬的?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

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爬行的过程。

3.集体交流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和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1、2题。

2、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有顺序、仔细视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并通过词语表达感情的特点。

教学进程: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看看课文有几段。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从课文中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3、读讲3——5节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

(1)不看书摸索: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要从课文的什么地

方找?

(2)自读3——5节,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找会的同学回答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了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让

不会的同学读相应段,再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3)分节学习。

第3节。

①承上导入:这一节告知了我们什么是爬山虎的脚,齐读写什么

是脚的句子。

②逐句读,引导学生明白,这一节是从位置、样子、色彩三方面

写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第4节。

①自读,摸索,概括意思。(爬山虎的脚怎样爬。)

②教师以“触”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字词。

③“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何作者不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④讲授为何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2. 教学难点:

(1)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及其原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爬山虎图片及相关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

2. 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探究爬山虎的脚: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爬山虎脚的描述。

(2)展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解释其原理。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虎脚生长过程的理解。

4. 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1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位置。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5、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具】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读课题,认识“虎”。

一、学习过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脚?自由朗读。

2、精读重点段,抓训练项目过关。

3、学习写脚的样子:

(第三自然段)

⑴自读描写“脚的样子”部分。

⑵小组合作,分别找出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句并划下来。

⑶抽生读。

⑷出示实物练习说。

⑸演示并指导背诵。

⑹总结。

4、学第四五自然段:

齐读后小组合作找出与“爬山虎”有关的动词。

抽生读,板书,触、变、巴、拉、贴。

上台演示,生评议,师引导,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

演示。指导朗读、背诵。

齐读“脚的变化”部分.并说说有哪些变化.

5、总结:

3~5自然段分别讲什么?完整说说,围绕脚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演示“叶子”部分,看后谈感受,指导朗读。

二、全文总结

三、拓展

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介绍它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7篇)(精简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7篇)(精简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叶圣陶)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三、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五、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八、作业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介绍叶圣陶的生平。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叶柄引人注意多音字:占得铺空着曲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掌握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2. 爬山虎的脚的功能的探究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of 爬山虎。

2. 显微镜或放大镜。

3.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讲解:讲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3. 观察:学生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脚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掌握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生长习性。

教学重点:

1.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2. 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生长习性。

教学难点:

1. 爬山虎的攀爬方式的解释和理解。

2. 爬山虎的生长习性的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of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2.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讲解:讲解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生长习性。

3. 观察: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生长习性。第三章: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 掌握爬山虎的脚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重点:

1.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 爬山虎的脚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爬山虎的脚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的解释和理解。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分类。

掌握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的结构。

1.2 技能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脚的形态和功能。

能够绘制爬山虎的脚的简图。

1.3 情感目标

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介绍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爬山虎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2 爬山虎的特点

讲述爬山虎的形态特征,如叶片、茎和脚等。

探讨爬山虎与其他植物的区别和特点。

第三章:爬山虎的攀爬方式

3.1 爬山虎的攀爬机制

解释爬山虎如何通过脚攀爬物体。

探讨爬山虎脚的吸附和攀附功能。

3.2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实物或图片,描述其结构特点。

讲解爬山虎脚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第四章:观察和绘制爬山虎的脚

4.1 观察爬山虎的脚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爬山虎的脚,记录其形态和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爬山虎脚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4.2 绘制爬山虎的脚的简图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爬山虎的脚的简图。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绘画能力。

5.1 爬山虎的脚的重要性

强调爬山虎的脚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讨论爬山虎脚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

5.2 学生反思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对爬山虎脚的理解和观察结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

第六章:爬山虎的生态应用

6.1 爬山虎的生态价值

讲解爬山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固碳、保水、土壤改良等。

探讨爬山虎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掌握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部的结构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爬山虎的攀爬原理;(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1)介绍爬山虎的形态特征;

(2)讲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

2. 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部结构功能

(1)阐述爬山虎的攀爬原理;

(2)解析爬山虎脚部的结构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部结构功能。

2. 教学难点:

(1)爬山虎攀爬原理的阐述;

(2)爬山虎脚部结构功能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爬山虎的特点、生长环境和攀爬原理;

2. 实验法:观察爬山虎的攀爬过程,探究脚部结构功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讲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介绍爬山虎的形态特征,讲解其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

3. 讲解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部结构功能:阐述爬山虎的攀爬原理,解析爬山虎脚部的结构功能;

4. 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爬山虎的攀爬过程,记录脚部结构功能;

7. 作业布置:布置探究性作业,如调查其他植物的攀爬方式和结构功能。

六、教学评估: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会用“陆续”造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爬山虎)、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

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

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

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那你

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

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

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教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句子。

5.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6.检查预习情况: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重点指导“卧”的读音和

“萎”字的写法。另外指导书写“均”、“叠”。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重

点词语的解释。学生用词语造句。听写生字、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爬山虎“脚”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何特点?
2、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3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自我评价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评议一单位:四年级语文组姓名:郑爱莉日期:2012年9月
5、边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边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教师在黑板上画爬山虎的一根茎,再画上嫩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教师小结。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对比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五、总结全文,渗透写法
谈收获,主要从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这两方面谈。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录音范读第4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 巴 拉 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教学过程:
一、出示Baidu Nhomakorabea片,激趣导入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学生介绍爬山虎。
2、师小结,板书课题。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 级
四年级
教学形式
讲读课
教 师
蔡培娟
单 位
汕头市达濠民生学校
课题名称
6爬山虎的脚
学情分析
1、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拼读音节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3、掌握了一些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4、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文讲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生活中,因为学生对爬山虎这种植物了解较少,教学时,仍然要以朗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的运用为辅。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看课文第4自然段。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教师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触着墙 ——触 巴 拉 贴(牢固)

没触着墙 —— (萎了)
作业或预习
预习: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查找爬山虎的资料。
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一些重点词语、问题,放在理解课文时再解决。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3、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4、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5、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1)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后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等重点词语理解)
(2)体会叶子的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指导学生读出叶子的美。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二自然段;抄写生字新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