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一、地壳的变化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二、地质作用

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按照运动的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会凹陷。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常常交替进行。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1. 地壳运动的类型

2.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

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个粗略的轮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态。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名称,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范围?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以及特点。(地壳分为“硅铝层”,不连

续圈层,甚至缺失,和“硅镁层”,是连续圈层。)

3.软流层分布的位置,它可能是谁的发源地?

4.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5.岩石圈的范围。(重点)

6.三大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代表性的岩石。(重点)

7.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8.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9.六大板块的名称?了解什么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10.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11.如何区别背斜和向斜?(从岩层的形态和新老关系两方面)

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重点)

13.断层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常见的实例?

1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5.常见的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

16.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17.沙丘和沙垄的形成过程?(迎风坡沙丘坡度缓)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的作用)

2.大气圈垂直分层划分的依据、名称和各层特点。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根本和直接能量来源?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

4.什么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注意先后顺序)

5.等压面的弯曲规律。(“高高低低”或“热宽冷窄”)

6.海陆风和城市风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白天海风,晚上陆风;绿化带近郊,污染工

厂远郊)

7.风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地面和高空风受哪几个力,最终风向如何?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

①C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4)三大圈层

(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层。

(2)生物圈:广泛存在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3)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结构

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高温重熔。

[特别提醒]

1.内、外力作用比较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运动⎩⎨⎧张裂区—裂谷或大洋中脊

碰撞区—褶皱山系

3.内力作用的“足迹” (1)褶皱

①形成: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②两种基本形态

①形成: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②地貌:谷地或陡崖。

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5.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形成地表岩石的物质都来源于地壳。(×) 2.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3.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向斜构造。(×)

4.山区公路选线时多沿山脊延伸。(×)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

乙丙

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二)岩石的相互转化与物质循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外力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岩 浆
冷却凝固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简图
试一试:绘一幅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 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地 球 圈 层
外 部 圈 层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四大圈层
地 壳
岩石圈
上地幔
内 部 圈 层
顶 部
软流层
岩浆发源地 组 成 成 因 岩石 分 类 岩浆岩
地 幔 下地幔 地 核
元素
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大,通过古登堡 界面时,纵波波速突降,横波消失。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两层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同
3、结合课本图2-1-2和图2-1-3,完成右侧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包 括地壳、地幔、地核(内核、外核)),并在图中表示出岩石圈的 范围和软流层的位置
4、趣味思考:根据我们所学的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我们可 以把地球贴切的比喻成一种常吃的食物,你知道是哪种食物吗?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资料定位于为高考服务,适合高二、高三的文科生使用,不足之处敬请使用者予以指出以使内容更加完善,从而使本资料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谢谢!

石凤海(凤庆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6年12月12日

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震时,人们在陆地上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原因: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然后才感受到水平摇晃(原因: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在轮船上,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不能感受到水平摇晃(原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而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

②大陆地壳较厚(双层:下层的硅镁层+上层的硅铝层),大洋地壳较薄(几乎是单层:硅镁层)(海拔越

高,地壳越厚,平均厚度约17千米)

③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由塑性物质组成(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④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位置越靠下,沉积岩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上,岩层越新

②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④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

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⑤变质岩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高一地理必修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当堂达标: 学案p30举一反三例题2
2. 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17
第17页/共25页
当堂达标:
3.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外力作用)
C.③—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D.④—侵蚀作用(冷却凝固)
23
第23页/共25页
24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 石__灰__岩、砂岩、 屑物质经搬运、堆积、 页岩
固结成岩形成
C __变__质_ 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 大__理__岩_、板岩、
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 片麻岩 而形成
7
第7页/共25页
合作探究二 :
为何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组成物质 相同而外部形态差异如此巨大?
从成因看都属于岩浆岩,都 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针对导学案自主预习“物质循环”内容,同位互换导学案检查 a表示_冷__却__凝固
地 b+c表示外力作用

作 用
d表示变__质__作__用
b
cc
da
d
d e
a
e表示重__熔__再_生
12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

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

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

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过程体现

(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背诵版)【知识手册】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背诵版)【知识手册】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2)岩浆活动: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3.对地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知识点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知识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 成因分类 形成

典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凝形成的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 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而成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Chapter 2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2.岩石转化

(1)岩浆――――――――→侵入作用、喷出作用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有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 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A项正确。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 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的形成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 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 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一般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拓展延伸 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典型例题2】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 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项错误;据图可知,断层发生在花岗 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 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项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石灰岩受 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定义:由地质作用形成、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性: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

2.岩石:

(1)定义: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分类与形成。

成因分类形成特征典例

岩浆岩侵

岩浆在地表以下

冷凝形成

结晶颗粒粗,致

密,可做建筑材料

花岗岩

喷岩浆喷出地表冷结晶颗粒细,多玄武岩、安山岩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岩浆冷却凝固一定形成花岗岩。(×)

②大理岩是花岗岩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③沉积岩中一定能找到化石。(×)

④太阳能是岩石发生循环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

【思考】

为什么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组成物质相似而外部形态差异巨大? 提示:二者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但玄武岩是在大气中冷却形成,气体会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而形成一个个气泡,最后留有气孔。花岗岩是在

地壳内部缓慢移动而冷却,岩浆有充分的时间和压力来降温,这样结晶良好,没有气孔。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2.岩石圈物质循环: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循环过程。

岩石类型A侵入岩,B变质岩,C喷出岩,D沉积岩

地质作用①熔融②喷出作用③崩解、分解、溶解作用④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⑤埋藏及成岩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41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41张PPT)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
经过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

。我的显著特点是

水中的化学离子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外力作用 沉积岩
三叶虫化石 (4至5亿年前)
恐龙蛋化石
(2亿3千万至6500 万年前)
黄河象化石 (300万年至1万年前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变 质 岩
变质岩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 “我”的形成;
◆本家族的代表成员;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
经过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

。我的显著特点是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受热
石灰岩
受挤压
大理岩

。我的显著特点是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吉 林 长 白 山 天 池
沉 积 岩
沉积岩有什么特点? 1、具有分层构造 2、常含有化石
第三课时
沉积岩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

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

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

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

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褶皱山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

·断块山

(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过程体现

(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知识点

地理地貌知识点

地理地貌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地貌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地理地貌知识点对于高一

必修一地理学习非常重要,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态和构造、地球的

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球的形态和构造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有多个圈层组成。从内部到外部

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圈。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

球体,地球的赤道略偏扁,两极稍微鼓起,称为地球的扁球形。

地球的地壳是人类活动的载体,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对于预测

地质灾害、能源开发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二、地球的大气圈

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向外延伸的气体包围层。大气圈包括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大气圈的厚度不均匀,随着海

拔的升高逐渐变薄。

大气圈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合

生物的生存,起到保暖的效果。同时,大气圈还对气候的形成和

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地球的水圈

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雨水等。水圈的水分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

另一个地方的循环过程。水圈的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环节。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

要基础。地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

然生态的平衡。

四、陆地地貌

陆地地貌是指地球上陆地表面的形态和地理环境。陆地地貌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河流等。

不同地貌类型对生物的适应环境有所不同,同时也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平原地形上适宜农业发展,山地地形则适合旅游和水力发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