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2014年高中物理 2.9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1

2014年高中物理 2.9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三级物理科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学习练习多用电表的读数

练习1、多媒体展示—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V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2)如果是用×100Ω挡测量电阻,则读数为Ω。

(3)如果是用直流5mA挡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多用电表的读数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读数情况进行点评

让学生设计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的电

(2)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250V挡,测220V的交流电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姆表的电路原理图。实际的欧姆表就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原理基础上制成的。

七、板书设计标题: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一、实验目的:

、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

2014年高中物理 5.2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14年高中物理 5.2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14年高中物理 5.2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任务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女子中学高二年级物理班的学生。她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知识,知道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会熟练操作ipad。女生在理科学习方面具有形象思维比较突出、抽象思维相对薄弱特点,需要教师特别注重情景的创设,引导她们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情带知、知情统一,使她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II》物理课本,选取的课题是第一讲中的《B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曲线运动的基础。认识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本节课是“平抛运动”的第二课时。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运动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室设有无线网络,可以将各台ipad的屏幕实时投影,便于师生间开展互动。

本设计从分析卡通片中的一段视频开始,认识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射箭比赛,以及最佳射箭方案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最后结合ipad上的物理视频软件(vernier Viedo Physics)等,对一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视频进行深入的分析,完成测量汽车瞬时速度的任务,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并不枯燥,它不仅体现在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

物理教学教案模板高中

物理教学教案模板高中

物理教学教案模板高中

学科:物理

年级:高中

课题:力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认识动力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力、质量、加速度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乐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

2. 难点: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场景及计算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物理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并掌握不同种类的力的名称和定义。

3.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15分钟)

教师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通过例题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知识点。

教学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和分类

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公式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活动设计紧凑,目标明确,过程合理,但在引入和巩固环节可以进一步完善,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课题:电路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欧姆定律的运用;

2. 串、并联电路的问题解决。

教学资源:教科书、电路模型、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思考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二、讲解电路基本原理(15分钟)

1. 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3. 解释欧姆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 总结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的知识;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路基本原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未来可以增加更多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第1篇: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

【篇1: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p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根底,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互相联络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获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络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p

磁场的根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互相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局部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络,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络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才能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络。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拟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理解地磁尝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络(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才能。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高中物理 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4高中物理 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设计新人

教版选修3-3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初步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

(2)掌握运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答有关简单问题。

(3)熟记盖·吕萨克定律及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用它来解答气体等压变化的有关问题。

2.通过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盖·吕萨克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用实验验证盖·吕萨克定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来验证成正比关系的物理定律的一种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是中学阶段解答气体问题所遵循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2.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这一概念对中学生来讲十分抽象,而且在本节只能从宏观现象对“理想气体”给出初步概念定义,只有到后两节从微观的气体分子动理论方面才能对“理想气体”给予进一步的论述。

另外在推导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中用状态参量来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也很抽象,学生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具

1.气体定律实验器、烧杯、温度计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玻意耳定律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而查理定律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变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即这两个定律都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三个状态参量中都有一个参量不变,而另外两个参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若三个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时,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1

一、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反映物理学基本问题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时间和长度。因为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带有普遍性的运动,首先应考察物质的多少和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物质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抓住质量(物质的多少)、时间和长度(空间改变的量度)这三个物理量,就抓住了力学的基本问题,才可进一步讨论其他力学问题。

2.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长度一一cm、m、km等;

质量一g、kg等;

时间s、min、h等。

3.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如位移用m作单位,时间用s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m/s。若位移用km作单位,时间用h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km/h。

4.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二、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1.由于基本物理量的选取和基本单位的规定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中外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单位制(如我国在单位中出现的斤、两、尺、寸等),这就阻碍了国际及社会交往。为了建立一种简单、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国际米制公约各成员国(我国1997年加入)于1960年通过采用一种以米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际单位制(国际代号为SI)。现有82个国家与地区采用,国际上许多经济组织和科学技术组织都宣布采用。国际单位制的推行,对世界计量科学的进步、世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我们要掌握好国际单位制。

物理教案模板完整版高中

物理教案模板完整版高中

物理教案模板完整版高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和概念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4.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相关物理知识和概念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3.讲解:详细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

4.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物理现象

5.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实验操作

3.小组讨论

4.课堂互动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实验成绩评价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测试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七、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

2.提供相关文献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效果

以上为物理教案模板完整版高中范本,供参考。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模板

课题:电流电路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

3.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流的概念和性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 应用电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3. 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电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含义和性质。

二、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15分钟)

讲解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讲解(15分钟)

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电流的变化规律。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

通过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及反馈(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并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篇1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量:C

“做一做”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

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最终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最终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最终版)

课程概述

本教学设计模板旨在帮助高中物理教师设计有效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并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学生将获得更深入的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 掌握物理基础概念和原理

- 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

- 提高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时长

本教学设计模板适用于总时长为X节课的物理教学,每节课时长为Y分钟。

教学内容

单元一:力学

-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探索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研究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单元二:热学

- 理解热、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掌握热传导、传导、辐射和对流的原理- 研究热膨胀和热力学定律

单元三:光学

- 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探究光的折射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 研究透镜和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单元四:电学

- 理解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 研究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 探索电路和电力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与评估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研究风格的学生需求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 设计合适的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 高中物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 物理实验设计指南

- 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视频

注意事项

- 教学中请注意安全和实验室规范

- 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 关注学生的研究反馈,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以上是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的最终版本。希望本模板能帮助您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物理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祝教学成功!

高中物理教师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师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师教案模板

主题:力学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掌握标量与矢量的区别

3. 能够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标量与矢量的区别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重点:

1.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力的矢量性质及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三定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计算力的矢量合成与分解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各种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通过一个力的实际案例引入牛顿三定律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强调三定律之间的关联

3. 示例分析: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并验证牛顿三定律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教学反馈:

1.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并进行个别辅导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1. 整理学生表现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借鉴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3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3篇)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3篇)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

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