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最新)
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最新)(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西校区夏军)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
(uì)穷庐(lú)....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摒除
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目标)....5.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7.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
8.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9.年
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0.意与日去(消失).11.将复何及(又).
12.诫子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四、字词归纳:1.一
词多义(1)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2)之
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②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以
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4)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词类活用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本文的行文思路:先从“君子之行”写起,接着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中心论点、主旨句),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然后从正面分析了静与学,才与学,志与学的关系,最后从反面论述了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的道理,希望儿子能做“君子”。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淡泊明志,静心学习,珍惜时间,不淫慢险躁,希望儿子能做“君子”
诫子书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答:立德与立功(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做人和治学)两方面。
诸葛亮《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相照应,这句话也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以及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浓缩为四字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常被人当做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中多次提到“静”,说说你对“静”的理解。
答:(1)作者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须静也”,可见“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和精神要求,是学习的前提。(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要做到“静”,就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恬静、不慕名利,从而实现远大的目标。
结合《诫子书》,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答:(1)文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2)人一定要有志向,并且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个有志向的人。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诸葛瞻的⼀封家书。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位品格⾼洁、才学渊博的⽗亲,对⼉⼦的殷殷教诲与⽆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下⾯⼩编给⼤家分享⼀些诫⼦书诸葛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
诫⼦书诸葛亮知识
⼀、⽂学常识:?
1.本⽂选⾃《诸葛亮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东沂南南)⼈。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世事,被称为 “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般指诸葛亮的⼉⼦诸葛瞻。书,书信。⽂题的意思是:给⼉⼦写的⼀封告诫、劝勉的信。?
⼆、给加点的字注⾳:?
夫君⼦之⾏(?fú?)淫慢(?yín?)励精(?lì?)
险躁(?zào?)遂成(?suì?)穷庐(?lú??)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夫君⼦之⾏(助词,⽤于句⾸,表⽰发端?)?
2.静以修⾝(摒除杂念和⼲扰,宁静专⼀?)
3.⾮淡泊⽆以明志(内⼼恬淡,不慕名利?)
4.⾮宁静⽆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致:达到;远:远⼤⽬标)
5.⾮志⽆以成学(?⽴志?)?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
7.⾮学⽆以⼴才(??使……⼴博,增长)?
8.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9.年与时驰(?疾⾏,指迅速逝去)?
10.意与⽇去?(??消失)?
11.将复何及(⼜)?
12.诫⼦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四、字词归纳:?
1.⼀词多义?
(1)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志⽆以成学(名词,学业)?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班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汇总
一、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谥号忠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被称为"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末避乱南阳,躬耕隐居。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志在复原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后人辑有《诸葛亮集》。
二、故事背景本文是三国时期闻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导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聪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三、理解文言文【说明】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清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方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决。清静:这里指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能。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兴奋精神。励,兴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清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伴同时间而疾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伴同岁月而消逝。枯落:凋落、衰残。比方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完整版)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使……广
2.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使……成
3.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
4.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
二、文学常识:
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三:补充:
1.苟立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3.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4.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诫子书文言知识梳理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2、之:结构助词,的
3、行:品行,操守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俭:节俭
6、养:培养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8、明:明确
9、明志:明确志向
10、致:达到
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3、才:才干
14、淫:放纵
15、慢:懈怠
16、励:振奋
17、险:轻薄
18、躁:浮躁
19、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0、与:跟随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遂:最终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5、诫:劝勉、告诫
26、书:书信
二、一词多义
1、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2、以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3、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学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5、成
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6、行
三人行:行走
君子之行:品德,操守
7、意
意与日去:意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
意暇甚:神情,态度
三、词性活用
1、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四、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的目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1. 课文内容理解: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 诫:告诫、警告
- 子:儿子
- 书:信件
-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3. 课文结构分析:
《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
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
《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2君子3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6,非
夫(fú)
宁静7无以致远8。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9,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10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冶性13。 年与时驰
14,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17,多不接世18,悲守穷庐19,将复何及20!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③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④行:指操守、品德。
⑤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
⑥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明:使……明”。
⑦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⑧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
11 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
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3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 驰:消失、逝去。
15 日:时间。
16 遂:于是,就。
17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8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
19 穷庐:破房子。
20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
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
诫子书背诵知识点归纳总结
诫子书背诵知识点归纳总结
诫子书背诵知识点归纳总结
诫子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阐述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背诵诫子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智慧,还能够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下面,我将对诫子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智慧。
1. 谋事:
诫子书告诫我们要善于谋事,即做事前要有良好的计划和
谋划。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提前思考目标和路径,并制定合理的计划,以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
2. 谨言:
诫子书要求我们在言论中要慎重选择用词,不说粗鲁和伤
人的话。言语是我们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注意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冲动时说出后悔的话。
3. 慎独:
诫子书提醒我们在独处时要慎重行事,不可任性妄为。独
处时,人们容易受到自己思维的支配,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想法和决策。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思维,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
4. 恕己:
诫子书告诫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和成败。在面对困
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要过分自责或自卑。同时,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并积极调
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5. 守时:
诫子书强调了守时的重要性。时间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守时不仅是尊重别人的时间,更是对自己时间的尊重。只有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时间,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6. 慎交:
诫子书提醒我们要慎重选择朋友和交往圈子。朋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患得患失、浅尝辄止的朋友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追求;而有激情、有责任感的朋友则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力量。因此,我们要与那些积极向上、品德优良的人交往,互相促进成长。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诫子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词类活用
(1)静以修身:使……修养身心(静,形容词作动词)
(2)非志无以成学:使……完成学业(成,动词的使动用法)
(3)年与时驰:使……流逝(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4)多不接世:使……接触世间事(接,动词的使动用法)
2.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如“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等,都具有典型的判断句特征。
(2)倒装句:险躁则不能治性
3. 重点实词
修身:使自身修养好。俭:节俭。养德:培养品德。淡泊:不追求名利。明志:明确志向。致远:实现远大的目标。怠慢:懈怠轻慢。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比喻光阴飞逝。意与日去:意志一天天消磨。枯落:凋零枯谢。多不接世:大多不能接触社会。穷庐:破房子。
4. 古今异义
(1)才须学也古:才能今:天赋需要不断学习
(2)遂成枯落古:大多今:最终
(3)险躁则不能治性古:轻薄浮躁今:危险和急躁的意思
5. 虚词用法
以:因为;用;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连词,表条件;动词,修身、节俭;形容词,形容词作名词;副词,才需要;副词,所以;连词,表假设;副词,因此。
三、文章赏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中可见作者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可见其对儿子的要求,即要有志向、有追求,又要踏实、虚心、宁静、勤奋,不要浮躁、贪婪、勾心斗角,否则会祸害终身。文章饱含着父辈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及练习题归纳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及练习题归纳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及练习题归纳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有哪一些知识点值得我们重点学习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及练习题,仅供参考。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重点内容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诫子书》知识点、中考考点 梳理汇总
《诫子书》知识点、中考考点梳理汇总
一、课内词语: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二、中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三、问答题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答: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谥号忠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被称为“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末避乱南阳,躬耕隐居。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后人辑有《诸葛亮集》。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三、理解文言文
【注释】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应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怠忽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于是就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诫子书-知识点整理(讲课用,可打印)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发语词之:的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目的,来(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不,不能无以:没办法俄而:不久宁静:宁静专一致:到达
明:明确、坚定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远:远大目标形作名
译文:不能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增长,形作动志:立志,名词作动词成:成就。译文: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慢:古今异义则:就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险:古今异义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年纪与:随,同驰:疾行,指迅速老去意:
意志去: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7.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遂:最终成:变成,成了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译文:最终成了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简陋,破败将:将要复:又何:怎么译文:悲哀地坐守着简陋的屋子,悔恨又将怎么来得及!
文言现象
1、词类活用(3个):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形作动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的目标,形作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词多义
1、以(1)静以.修身()
(2)勿以.恶小而为之()
2、行(1)夫君子之行.()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成:(1)非志无以成.学()
(2)遂成.枯落()
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今义:速度低)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今义:治理)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用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特殊句子
1、判断句夫学须静也。(“……也”判断)
2、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将复及何”)
3、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