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8d2e2e9a6bec0975f465e279.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36d2f781ed9ad51f01df27f.png)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9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5)
6 、 完 全 经 济 一 体 化 (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包括 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而且各成员国还统一所有的重大经济 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的政策。各成员国的税率特别是增值税率和特别消费税率基 本协调一致;它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使用统一的货币;取 消外汇管制,实行同样的汇率管理;逐步废除跨国界的金融 管制,允许相互购买和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实行价格的统一 管理等。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 这种机构的权力以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决策与管理权限的让渡 为基础。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7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3)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它是指除了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 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还取消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各自限制,允 许劳动、资本等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商品自由流动方面, 它既有对外的统一关税,又有协调间接税制度、产品标准化制 度;在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协调筹资制度;在劳动的自由 流动方面,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相互承认制度等。共同市场下 经济调节的超国家性质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 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 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4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一体化是经 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经济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 流动的一切障碍,使劳动力、资本、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 动。其次要有超越国家的权威性协调性机构,来协调一体化下 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超国家的机构真正是超然的主权 让渡。 目前看来,政治制度、生活水平、文化、信仰等差异在短期 内根本就是经济一体化无法消除的障碍。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2fe04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0.png)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简称RTI)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区域经济一体化按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经济联合体、货币联盟、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等;按一体化进程可以划分为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两个层次。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上,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将其分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两种类型。
一、自由贸易区二、欧洲联盟。
欧盟( European Union)是由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发展而来的。
于1993年1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现有27个成员国,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成员国众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从欧盟的发展史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济联合体时期, 1957-1969年。
欧共体初步形成时期, 1957年欧共体创建后,初步实现了欧洲煤钢联营,统一了内部经济政策,使欧洲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这个时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
( 2)政治联合体时期,1969-1979年。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先后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和《罗马条约》,进一步巩固了欧洲货币联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同时在外交政策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如欧洲联合对外宣传,开辟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等,形成了欧洲独特的大国外交模式。
( 3)经济货币联盟时期, 1979年至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欧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加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欧洲共同体与原民主德国和法国、联邦德国与意大利、荷兰与比利时之间的三角债务危机,导致了东西欧的分裂。
东西欧国家在货币问题上矛盾冲突激化,引发了政治联合体瓦解。
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建立起统一货币——欧元。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为欧盟。
三、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APEC)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个专门机构。
1991年11月成立,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
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解析
![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cae5a71a37f111f1855bc0.png)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Static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2.关税同盟的净福利效应 • (Net Wealth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 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 • 对C国来说, 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 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 综上所述,关税同盟并不一定能增进福利。
总 结
• 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 区域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 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但不 存在低一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区域 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Customs Union Theory
本节内容
•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了解) •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了解)
• (可参阅:(美)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pp. 322-326.)
问 题
• 既如此,为何有些国家还是希望结成关税同盟呢?
• 例如:我国也同样积极地加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迅猛发展。 • 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EPA)、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巴基斯坦、中国 -新西兰自贸区。 •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冰 岛、中国-秘鲁、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中国-韩国、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 • 资料来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5e8865c580216fc700afdd5.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等方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优惠关税。
2.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把某一特定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控制之下。
其权力包括为所有成员国规定生产配额,为多余工人的重新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且制定一些规则来防止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
3.自由贸易区。
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
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4.关税同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各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类似于自由贸易区,前者与后者不同的是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共同关税,实行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
5.共同市场。
是指以关税同盟作为基础,不仅在成员国间消除贸易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允许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流动,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最典型的例子。
6.经济同盟。
各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贸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7.政治同盟或完全经济一体。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也是其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体化中央当局不仅统制货币与财政政策,而且还有一个中央议会,它拥有一个国家政府的全部权力。
欧洲经济共同体1988年提出在1992年实现“大市场”的目标,就是向这种一体化方向发展。
另外,还有些区域性集团组织形式,例如,东南亚联盟就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合作的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PPT 60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PPT 6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1755df67ec102de3bd8930.png)
PW
L
b c dK e
M
t
DH
O
图8-2
DH
S1 S0
D0 D1
Q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
三、自由贸易区理论
H 国的福利变动: 消费者剩余增加: a+b+c+d 生产者剩余减少: a 政府税收减少: c+e 整个社会福利净变动: b+d-e
三、自由贸易区理论
P 国的福利变动:
P 国的价格可以不变,就没有消费者剩 余的损失和负的生产效应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 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指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 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 的关税制度。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境以内 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 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t
e
PC
O
图8-1
DA
S1 S0
D0 D1
Q
关税同盟的贸易效应
一、关税同盟理论
1. 贸易创造效应
进口量增加:S1S0+D0D1
贸易创造效应通常被视为一种正效应。
因为A国国内商品生产成本高于A国从B国进口的 商品生产成本。关税同盟使A国放弃了一部分商品的国 内生产,改为由B国来生产这部分商品。从世界范围来 看,这种生产转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⑵ 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 ⑶ 协议的国家要素比率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水 平大致相同。
第三节 世界主要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欧洲联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 五、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cf81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0.png)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主要特征:
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 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 的最终阶段。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 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 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Japan-Korea FTA
(Joint Study Group)
Expanding to Eastern Europe
Japan-Mexico EPA
EU-MEXICO FTA
(Under Negotiation)
ACP-EU
China - ASEAN FTA
(within 10 years)
Japan-ASEAN Comprehensive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形式
本章结构
1
区域经济 2
一体化的 3
形式
4
5
1
关税同盟 2 理论 3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国家、经济体通 过达成某种协议所 建立起来的经济合 作组织。
CHINA中国
JAPAN日本
Population: 1,266 million Population: 126 million
GDP: US$ 1,080 billion GDP: US$ 4,760 billion
NAFTA
U.S.A., Canada, Mexico
Japan-Mexico EPA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eaab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6.png)
• 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建立关税同盟
• 到1968年,欧共体6个成员国已基本消除区域内关税壁垒, 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
• 其次,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 建立农产品共同市场,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农产 品自由流通,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本地农产品优先 销售;对外来产品征收差价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干预 收购和出口补贴;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促进农 业发展。
面的权力: • (1)立法权。 • (2)对财政预算的审议权。 • (3)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
• 欧盟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首脑和欧盟委员会 主席组成,是欧盟的决策机构。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1、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舒曼计划提出后得到欧洲六国积极响应。1951年4 月18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在六国间建 立起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技术性歧视措施的欧 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统一计划和协调各国的煤钢生产。 •1957年3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署,建 立洲原子能共同体,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
• 欧盟东扩给欧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 是在决策统一方面的挑战,更多的国家参 与将使欧盟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对外政 策上的协调难度加大,整体行动能力受限。 其次是贫富差距问题。新成员国都是低收 入国家,将有更多的资金从老成员国转移 到新成员国家中,支持其经济发展。再次 是移民问题。如果东欧技术工人大量向西 欧输出,或者大量就业机会和资金向中东 欧转移,都可能造成一些老成员国的失业 率上升,对西欧国家的福利体系造成过大 压力。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a2468a6529647d272852af.png)
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d表示关税同盟内废除关税后因进口价格下降、国内消费扩大而导致的消费者福利的净增 加。e表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即关税同盟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关税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所带来的资 源配置扭曲。因此,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福利效 应。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在A、B组成关税同盟前,C 国是A国的供给者,但现在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Leabharlann
2.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总体来看,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具体情况可通过图9-2来解释。
图9-2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在图9-2中,左图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情况,右图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进口情况。假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 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世界价格为 P,等于C国的生产成本。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 W 征税后的价格为 ,此时A国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为ab,其中一部分来自A国,从A国进口的数量为ac,即ac=fg, Pt 而剩下的部分则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cb。 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A国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而对C国的进口商品仍征收关税,故在B国国内 市场上A国商品的价格要低于C国同样商品的价格,于是B国转而只从A国进口。但A、B两国间关税刚一撤除时,B国 对进口的需求大于A国的出口供给(对应于P ),所以A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要上升,出口扩大。当价格升至 P 时,A、 W U B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A国的出口等于B国的进口,即hi=de。 由此可见,对A国来说,加入关税同盟可以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的目的。这一点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 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关税同盟,利用区域内市场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对这些国家来 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15988784254b35eefd3477.png)
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共同的权利机构进
行协调和统一。
21世纪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经济与货币联盟
相关阅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EMU)
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确定了二十世纪末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与步骤。最终目标是要在密
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实现 单一货币、统一货币兑换率、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上述目标分三步走:(1) 1990年 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实 现资本自由流动(此时有四个成员国未能实现);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建立相 应的监督机制。(2)1994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或最迟不超过1999年1月1日),这一时 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现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中央银 行的运作;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机构,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以协调和监督成员国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和外汇贮备,但该机构不能直接干预各国中央银行的运作。(3)1997年——1999年1 月1日或1999年1月1日后,主要任务是实现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 央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经济共同体对成员国进入第三阶提出以下前提条件:①其通货膨 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水平的1.5%;②利率水平不得超过上述水平的2%;③政府财政赤字 不能超过GDP的3%;④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
政治联盟( Political Union ) 政治联盟目标:力争达到共同外交,共同防务,共同社会政策。
未来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政治联盟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4b4d92532e3f5727a5e9629e.png)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1.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 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 1989.11. APEC正式成立,澳大利亚、美国、加 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新加坡、 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在澳大 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 1991.11. 召开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发表《汉城 宣言》,确定APEC宗旨。 1991.11. 中国、台湾、香港加入。 1993.1.1. 秘书处在新加坡建立。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国加入 欧共体,使欧共体由最初的6国增加为9 国。 1981年希腊加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先后成为欧洲 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使成员国总数 增至12个。 1993年11月欧共体发展为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正 式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 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10国加入欧盟。 2007.1.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欧盟总人口4.8亿,GNP12万亿美元。
第二阶段(1968—1992年): 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阶段
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共同体 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美国 的2.5%,对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鼓舞。 1985年6月,发表了“白皮书”,提出进一 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 本和劳动力完全流动的共同市场的具体建议。 其目标是于1992年底建立欧洲共同市场。 期间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如英国、爱尔兰、丹 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欧共体变 为12个国家。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dae6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1.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地理区域上较接近的两个或以上的国家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一体化一般是以地区经济合作为其核心内容,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合作。
一体化要求打破国界,实行紧密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并建立起一整套共同机构。
关税同盟理论
(二)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ting effect)
$3盟的动态效果
2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3
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利益增长
4
刺激投资:市场扩大、商品流通、贸易壁垒
5
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关税同盟理论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一、所谓协议性国际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国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相互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分工。 二、协议性分工原理建立在成本长期递减理论基础上。
7
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一体化的内部影响 (一)促进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 欧共体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增长(10亿美元) (二)改变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三)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国家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 (四)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
按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1
部门一体化sectoral integration 欧洲煤钢共同体
2
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 欧洲联盟
3
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4
水平一体化 horizontal integration 横向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b57d6358f5f61fb6366601.png)
列六种形式: ➢ 特惠贸易协定 ➢ 自由贸易区 ➢ 关税同盟 ➢ 共同市场 ➢ 经济同盟 ➢ 完全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划分的形式 (1)部门经济一体化
部 门 经 济 一 体 化 ( Secto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 指 区 域 内 各 成员国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商业、或 产业),达成共同的经济联合协定而形 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有:北北型、 南南型、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完全经济一体化 2.部门经济一体化 3.全盘经济一体化 4.水平经济一体化 5.垂直经济一体化
本讲关键词
本讲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 2.分类法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பைடு நூலகம்
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垂直经济一体化 垂 直 经 济 一 体 化 ( Vertical
Economic Integration) , 又 称 纵 向 经 济 一体化,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或地区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本讲思考问题: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 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有哪些分类方法? ➢ 何谓部门经济一体化? ➢ 何谓水平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国际经济学
谢 谢!
区域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感悟与收获
![区域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感悟与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10f85e0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c.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感悟与收获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进行合作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实践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着多种形式。
以下是我对其中六种形式的感悟与收获:
1. 商品经济一体化:通过贸易和物流合作,不同地区的商品可以互相流通和销售。
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区域内的市场扩大,提升经济效益。
2. 产业经济一体化:通过引进跨境投资和产业转移,不同地区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这种形式可以加强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3. 金融经济一体化:通过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地区可以实现金融资本的流动和金融服务的互通。
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区域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4. 旅游经济一体化: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同地区可以共同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区域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5. 基础设施一体化:通过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同地区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交流的便利。
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区域内的生产和交流效率。
6. 文化经济一体化:通过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地区可以促进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交流,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区域内的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以上是我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的感悟与收获。
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的协调与推进,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d24cb4216bd97f192279e985.png)
b和d来自哪里?
c为什么不是贸易转移 效应的组成部分?
贸易转移效应分析
贸易转移效应:关税收入中的e 转移方式:价格
3.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条件
结盟前成员国的关税水平 成员国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成本差异 成员国的生产效率
同盟国对外关税水平 缔结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多少 结盟前成员国贸易量 成员国之间经济结构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协议国际分工理论示意图
成本
Ⅰ国 X 产 品
0 X1 X2 数量
成本
X 产 品
0
Ⅱ国 X2
数量
成本
Y 产 品
Ⅰ国
成本
Y 产 品
Ⅱ国
Y1
数量
Y2 Y1 数量
2.实现协议分工的条件
济要 技素 术禀 水赋 平差 基异 本不 一大 致,
经
得实 规行 模分 经工 济的 效商 益品
能 够 获
的分 利工 益生 差产 别不 不同 大产
(八)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 际进展缓慢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代表性的理论有关税同盟理论、 大市场理论、工业偏好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一)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
结成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由于贸易规模扩大带来福利 水平提高的效果。
A国35元
X产品
品 获 得
3.理论的意义与检验
突破了竞争、比较差异是国际分工的 决定条件的局限。
揭示了形成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因素,指明 了地区经济一体化成功的基本条件—一体 化成员处于同一发展阶段。
该理论已被国际经济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所验证。
4.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应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aedaae6c84254b35effd3497.png)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 1.232 0.11.2 316:3 016:3 0:221 6:30: 22Nov -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 20年1 1月23 日星期 一4时3 0分22 秒Mon day, November 23, 2020
(二)欧盟的宗旨
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 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它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 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的特殊性和就业的条件,保证 稳定,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为逐步废止国际交换 的限制作出贡献。——《罗马条约》
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作出应有贡献。——《欧洲单一文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6:30: 2216: 30:22 16:30 11/23 /2020 4:30:2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3 16:30 :2216 :30N ov-20 23-No v-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6 :30:2 216:3 0:221 6:30M onday , November 23, 2020
如,欧盟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 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 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地区经济一体化 的基本特征
对全部或部分商 品关税优惠
废除商品关税与 数量限制
对非成员国设立 共同贸易壁垒
不限制生产要素 的自由流动
迅速
2、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三条指导原则—共同市场、共同体优先、共同财政 主要内容—统一农产品价格、出口补贴、产量限额 农业费用的来源—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各成员国的财政、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598a12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8.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体系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产业等方面实现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达到互补优势,共同发展的过程。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贸易区:通过降低或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和交换。
2. 经济联盟:由政治、经济或地理等原因共同组成的国家或地区,旨在促进他们之间的经济合作、政策协调和资源共享。
3. 区域产业链:由不同地区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体系。
4. 城市群:以城市为核心,周围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大都市群。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经济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等显著效果,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
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
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
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
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
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
的某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