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新定义和心电图诊断新标准
临床心肌梗死疾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定位及正常波形、急性脑梗死图形等演变
临床心肌梗死疾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定位及正常波形、急性脑梗死图形等演变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2.心肌梗死定位
心脏及冠脉
左室壁分区
1. V1、V2、前间隔心肌梗死,累及各区
2. 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前上壁心肌梗死,累及各区
3. V4、V5、V6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尖段心肌梗死
4. V4、V5、V6导联ST段抬高:后侧壁心尖段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心肌梗
5. 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下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梗死
6. V1、V2、V3导联ST段压低:后侧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无左室肥厚的患者出现ST 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置提示为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图形演变
正常波形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图形,梗死后数小时后期图形,可能发生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
后期心肌梗死明确的图形,发生在数天到数周之间
非常晚期图形
可能发生梗死后在数月到数年
心电图举例
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Ⅰ、aVL、V5、V6导联ST段压低
前侧壁心肌梗死:Ⅰ、aVL、V3-V6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 导联ST段压低
前间壁心肌梗死时,Ⅰ、aVL、V3-V6导联ST段改变。
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
同时也表明前间壁心肌梗死导致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伴有高耸的T波和下壁心肌梗死导致Ⅰ、aVL、V3-V6导联ST段下降伴高耸的T波是相对等的变化。
当心肌缺血改变出现在V1-V6导联时提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心电图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演 示将介绍心肌梗死的背景,并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新方法在心电图诊断中 的应用。
心肌梗死介绍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坏 死的疾病。它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重要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 法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使用大数 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临床应用案例
一些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并提供个性化的 治疗建议。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帮助医生进行治疗决策。通过分析 心电图图像中的特征,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局 限性
尽管心电图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 如,早期心肌梗死可能不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导致诊断困难。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前景和 挑战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 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和模型解释性。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 决这些问题。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通过结合机器学 习和医学知识,我们有望取得更准确和高效的诊断结果,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诊断标准演变)
出现深而宽的Q波通常被 认为是心肌梗死的指示物, 但不同地区和医生的判定 标准有所不同。
心肌梗死时,T波的倒置 也被视为心电图的一项重 要指标,但其地位在不同 标准中有所差异。
新标准的制定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肌梗死的更深入研究,旧有的心电图诊断标准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需要制定新的 标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新标准的主要改进与创新
1 增加附加指标
2 考虑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
新标准引入了更多附加指标,如R波的变化以 及ST段恢复的时间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新标准将心肌梗死分为不同类型,如STEMI和 NSTEMI,在诊断时考虑不同类型的特征。
3 结合临床表现
新标准在诊断时结合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准确性。
4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
新标准结合了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大数据的 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对新标准的验证与评估
1
临床实验
通过与大量临床实验进行比对,新标准得到了验证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准确 性和敏感性。
2
专家意见
心脏专家对新标准进行了评估,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标准。
3
国际合作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 准(诊断标准演变)
本节将介绍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标准,包括传统标准、新标准的制定背 景与重要性、主要改进与创新、验证与评估,以及应用前景与意义。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传统标准
1 ST段抬高
2 Q波出现
3 T波倒置
传统标准通常依据ST段抬 高与心肌梗死的关联进行 诊断,达到一定高度时可 判定为心肌梗死。
总结和展望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标准是心肌梗死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将进一步推动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心梗诊断金标准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大多数包括心肌酶、心电图、临床表现等多种,可以用于判断和诊断是否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1、心肌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导致心肌酶数值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数值偏高于正常范围,会使自身心肌酶数值出现升高症状,出现以上症状多数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2、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异常和引起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多数会使患者身体出现某几个导联ST段持续抬高以及T波倒置,还可能会出现病理性Q波等多种症状,心电图检查有类似症状多数可以诊断。
3、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间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和严重缺血,容易使患者出现缺血和缺血,会使患者身体出现胸闷心慌和心脏程度,还可能会引起呼吸不畅等多种不良症状,有类似症状通常也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心肌梗死诊断金标准
心肌梗死诊断金标准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的诊断金标准通常是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ECG)变化和生物标志物来进行判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标准:
1. 临床症状:包括胸痛或不适,可能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颌、背部或上腹部等区域。
同时,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2. 心电图(ECG)变化: ECG 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
关键的 ECG 变化包括:
• ST段抬高(ST-segment elevation):在患者的心电图中,ST 段抬高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明显标志。
这表明心肌的一部分受到了严重的缺血或损害。
• Q波出现:在梗死后,可能出现Q波的形成,是由于心肌细胞的坏死。
• T波的改变:可能出现T波倒置或平坦。
3.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测定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
•心肌肌钙蛋白(troponin):心肌细胞受损释放的肌钙蛋白是最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之一。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其同工酶(CK-MB):在梗死时,这些酶的水平可能升高。
•心型脑钠肽(BNP或NT-proBNP):这是一种心血管相关激素,其水平也可在心肌梗死时升高。
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生物标志物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国家、机构或最新研究的更新而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诊断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
根据面积可将心肌梗死分为: 根据面积可将心肌梗死分为:局灶坏死、小 面积(小于左室心肌的10%)、中面积( 面积(小于左室心肌的10%)、中面积(左室心 肌的10%~30%)和大面积( 肌的10%~30%)和大面积(大于左室心肌的 30%)坏死。也可根据心肌坏死部位进行分 30%)坏死。也可根据心肌坏死部位进行分 类。
cTn升高的非缺血性心脏病原因 cTn升高的非缺血性心脏病原因
心源性:心脏挫伤, 心源性:心脏挫伤,或由手术、消融、起搏器等引起的心脏创伤 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瓣膜疾病 肥厚型心肌病 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 心尖球形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伴心肌损伤 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如心肌炎、心肌扩张性疾病、心内膜炎、心包炎 肺源性:肺栓塞、严重肺动脉高压 肺源性:肺栓塞、严重肺动脉高压 肾原性:肾功能衰竭 肾原性:肾功能衰竭 神经源性: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源性: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浸润性疾病, 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血色病、肉状瘤病、硬皮病 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尤其是呼吸衰竭或脓毒症患者 烧伤患者,尤其是烧伤>30%体表面积者 烧伤患者,尤其是烧伤>30%体表面积者 药物毒性或毒素 生理性:过度劳累者 生理性:过度劳累者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和ECG所记录的心梗分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和ECG所记录的心梗分 期与实际病理学分期并不一定完全相符。 例如,ECG显示ST例如,ECG显示ST-T变化、心脏标志物升高 时往往提示新近发生的心梗, 时往往提示新近发生的心梗,但病理学分期 可能已处于愈合期。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临床分型 病理学特征和分期 心脏标志物的评价 心电图表现 影像学检查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N STEM I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常 见于不完全冠状动脉阻塞。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无明显心 电图改变。
临床应用和意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变化能够提供诊断和监测心肌梗死的依据,指导治疗和预 后评估。及时的心电图分析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Hale Waihona Puke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诊断心脏病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它能够反映心脏的节律、传导和 异常活动。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常伴有ST段抬高,表明 心肌缺血和损伤。
T波倒置
心肌梗死后,T波常出现倒置, 反映了心肌细胞的异常。
Q波的出现
心肌梗死后,Q波常出现,表示 心肌缺血导致的损伤和坏死区域。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变 化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脏疾病,心电图能 够反映心肌梗死的特征和动态变化。
心肌梗死的定义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的情况。它是一种严重的心 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心肌梗死的病因
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供应中断,心肌缺血坏死。其他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1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可显示ST段抬高,表明心肌缺血和损伤。
2
Q波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梗死后Q波逐渐形成,反映了心肌的损伤区域。
3
T波倒置
心肌梗死后,T波可出现倒置,反映了心肌细胞的异常和心肌损伤的程度。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类
STEM I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常见 于完全冠状动脉阻塞。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3
智能辅助
医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更快速地 分析和诊断心电图结果,提高诊断效率。
新进展4: 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连续记录心电信号,使心肌梗死诊断更加全面和准确。
长时间监测
动态心电图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心电信号记 录,可以捕获罕见的心肌梗死事件。
事件相关性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在特定活动或情 绪状态下心电信号的变化,帮助分析与梗 死相关的因素。
综合分析
联合心电图和MRI的结果,可以 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心肌梗死诊 断。
新进展3: 人工智能在心电图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心电图诊断带来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1
自动诊断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心电图中的异常
精确预测
2
特征,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可以预测心肌梗死的风险和预后。
诊断依据
动态心电图结果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确定心梗的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
结论和展望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使诊断更准确、可靠,并且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将继续迎来更多创新和发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 进展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心肌梗死新进展的基础。
传统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局限性
传统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非典型症状和危险因素不敏感。
1 非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症 状,传统心电图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2 危险因素
某些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或女性性别, 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误诊或漏诊。
3 时间窗口
在心肌梗死早期阶段,心电图可能不敏感,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医生在诊断患者心脏疾病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包括心率、节律、心室肥厚和心室是否存在缺血、坏死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突然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重要,时间就是心肌的生命。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快速发现心肌梗死的情况。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
2.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后降支梗死。
3.非特异性ST段变化:心电图上出现ST段呈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持续时间短暂,常见于心肌缺血的早期或病情轻度。
4.Q波出现:心电图上出现Q波,深度不少于0.04秒,宽度不少于0.03秒,代表着心肌坏死发生。
5.T波倒置:心电图上出现T波倒置,多见于早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期。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发生紊乱的情况,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
心电图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0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3.心房颤动:心房电活动随机、快速而无规律,QRS波形正常,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70-150次/分。
4.房性早搏:心电图上出现早搏,早搏起源于心房,QRS波形正常,R-R间期短于正常R-R间期。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诊断心肌梗死的常规检查
诊断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电图、血液生 化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心电图的作用和意义
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心脏 病的病理改变,及时进行 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地 预防心脏疾病的进一步发 展。
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 进展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心电 信号,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状态,是诊断心脏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心电图基础知识
1
心电信号的来源
心脏的心肌细胞在膜上具有负电荷,心肌收缩后,这些细胞膜上的负电荷会瞬间 改变,从而产生心电信号。
2
心电图图形及解析
心电图是由导联仪器将心电信号采集后放大印出来的图形,可以判断心律、心率、 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3
常见心电图术语
比如P波、QRS波群、ST段等,对于理解心电图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症状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闭塞造成心肌缺血 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病人的主要症状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主要症状:胸闷、气短、心 悸; 主要检查结果:ST段下移; 诊断结果:心肌梗死。
病例2
患者年龄:52岁 主要症状:心悸、头晕; 主要检查结果:T波倒置; 诊断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 肌梗死。
病例3
患者年龄:57岁 主要症状:胸痛、出汗、呼 吸困难; 主要检查结果:Q波增宽; 诊断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 梗死。
结论和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电图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经济的体检方法,将继续在心肌梗死的诊 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诊断标准演变)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重要性。
传统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ST段抬高
传统标准认为,在ECG上出现明显的ST 段抬高是心肌梗死的指标之一。
Q波出现
Q波的出现也被视为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 标志。
ST-T变化
ST段压低或倒置,T波倒置等ST-T变化也被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新的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演变
1
降低阈值
新标准将ST段抬高、Q波和ST-T变化的阈值降低,提高了对患者的敏感度。
2
其他特征
新标准引入了对侧壁和后壁导联异常的应用
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新技术,如心肌钙化检测和高敏cTnT的应用,也在新标准的发展中起到了 重要作用。
新标准的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
2 局限性
1 医生技术水平
新标准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心电图解 读技术,对一些医生可能构成挑战。
2 设备问题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没有配备高质 量的心电图设备,影响了新标准的应 用。
展望将来的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发 展方向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基于大数 据和人工智能的心电图诊断,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 诊断技术可能被引入到心肌梗死 诊断中,进一步提升诊断标准的 水平。
医学界的共识
医学界需要更多专家的参与和共 识,共同推进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的发展。
新标准提高了对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 准确性,提供更早的诊断和治疗机会。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女性和年轻人, 新标准可能存在诊断的误差和局限性。
与传统标准的比较和差异
传统标准 ST段抬高 Q波出现 ST-T变化
心肌梗死再定义和心电图诊断新理念
i m a i l t s d e“ee nt n ,uete ‘ e t drs t dan s ycr a i aco dte ud et a e t s e n t yt rdf io ” s n  ̄u o u h i i h ‘ w s n ad” o i oem oadl n r i a ng i t et n. n a g i f t nn h eh r m
宋 晓琨 ,刘仁 光 ,蔡 久英
( 辽宁医学 院附属第一 医院,辽 宁 锦州 1 10 ) 2 0 1
摘要 :急性 心肌梗 死是 全球 范 围内致死和致残 的主要 疾病之一 。心 电 图是诊 断心肌缺 血和 心肌梗死 最常 用的临床 检测 方 法。2 0 0 7年 E C C F H S 、A C 、A A、WH F发布 了的专家共 识 文件 《 肌梗 死 的 统一 定义 》 0 9年 A A、A C 、HR 心 ,20 H CF S在
S ONG Xio u a k n,L U Re g a g C IJu ig I n u n , A iyn
( h i t fl tdHopt f i nn dclU iesy J zo 20 1C ia T eFr fi e si o a igMeia nvri , i hu1 10 hn ) sAia l a Lo t n Abt c:A uem oad frt ni oeo ema r sa ̄ h hl dt da n sbl w r wd . C em s sr t ct ycri i ac o n fh j ess i a et a dd ai ̄ o d ie E G it ot a l a n i s t od i w c e o h i i l sh
c mmo s d c ii a ee t n t a n s o a d a c e a a d my a d a n a cin Unv r a f t n o o a d a i a c o  ̄y u e l c l t ci o d g o e my r il s h mi o r i ifr t . i e lDe n i fMy r i I r . n d o i c i n c l o s i i o c l n f t n P o l ae y E C,ACC i r mu g td b S o F, AHA , WHF i 0 7 a d t e h e t n a d o ig o ig my a d a s h mi / n a cin w s n 2 0 n n t e n w sa d r fd a n sn o r i ic e a i r t a h c l f o fr l a e n Re o o mu td i c mme d t n o h t n ad z t n a d I tr rt t n o eElcr c r i g a i 0 9 b n ai sf rt e S a d r iai n n ep eai ft e to ad o r m 2 0 y AHA, AC o o o h n CF, HR .I S t
2023医学知识一急性心肌梗死新定义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新诊断
2、心脏性猝死者,来不及酶学检查,但 有缺血症状,心电图新出现的ST段抬高, 或新出现的LBBB,或冠造或尸检证实冠 脉有新鲜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新诊断
3、PCI+酶学升高3倍 4、搭桥术+酶学升高5倍,同时心电图新
出现ST-T改变,新Q波,或冠造证实 桥血管或其它冠脉新闭塞,或影像学 证实新发生了存活心肌的丢失。 5、病理学上发现有AMI。
心电图
③心电图上演变出病理性Q波
④新发生存活心肌丢失或节段性室壁运
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影像
急性心肌梗死新诊断标准
※ 有典型的心肌坏死标记物 (cTnI,cTnT或CK-MB)的升降回落
最好是肌钙蛋白(cTnI,cTnT)升高, 其中至少一次数值超过参考数值上限的99百分位值
急性心肌梗死新诊断标准
• 第一个1: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新模式
• 心梗诊断新模式:提高了心肌标志物在心梗诊断中的 地位,但不意味着心电图诊断作用的下降。
应当充分认识: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诊断作用有局 限性,其仅在急性心梗发生后一段时间升 高(2-3h至7-14d),对心肌梗死诊断有显 著的时间依赖性,但心电图与其相反。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新模式
④新发生存活心肌丢失或节段 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新模式
心电图
有变化
有变化
显著变化
有变化
有变化
心肌酶和 生化标志物 无变化
TnI/CK-MB/LDH/AST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心心肌肌心缺缺心血血肌缺 心肌缺血
稳稳定定血期期
不稳定期
稳定期
急性心肌 梗死期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心肌梗死是心脏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本 节介绍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以及心电图诊断的重要性。
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
1 定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细 胞死亡,从而使心脏无法正常工作的严重疾 病。
2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 其他病因包括血栓、血管痉挛以及冠状动脉 内膜剥离等。
心电图的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
心电图可以快速诊断心肌梗死并指导治疗, 对患者的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局限性
某些患者的心电图可能无典型表现,需要 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常见的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
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电图变化之一,表 明心肌供血不足。
T波倒置
倒置的T波是心肌梗死的另一种常见心电图特征,常 见于早期或不稳定性心肌梗死。
STEMI与NSTEMI的心电图区别
1
STEM I
ST段抬高并伴有Q波出现,表示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导致的心肌梗死。
感、呼吸困难、恶心、 呕吐、出冷汗等。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 缺乏体力活动、家族史等。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准确性
特征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Q波出现等。
诊断准确性
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工具,但也有一定的 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 确诊。
2
NSTEM I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表示部分闭塞的冠状动脉导致的心肌梗死,不出现Q波。
3
其他特征
心律失常和心电轴偏移等特征也可能出现在STEMI和NSTEMI的心电图中。
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标志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新标准及急诊处理更新
MI全球定义(第3版)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当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 死证据时,应被称为“心肌梗死”。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 死。
AMI诊断标准
The ter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should be used when there is evidence of myocardial necrosis in a clinical setting consist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CK
骨骼肌 > 心肌 > 脑,消化道 > 肺,肾 > 肝,脾
CK-MB
++ +++ +
-
-
CK-MM
+++ + -
-
-
CK-BB AST LDH
- - ++
+
-
心肌 > 肝 > 骨骼肌 > 肾 > 胰 > 脾 > 肺 > 红细胞
肾 > 心肌 > 骨骼肌 > 胰 > 脾 > 肝 > 肺 > 红细胞 > 脑
合并ECG其他异常的改变 掩盖了AMI的变化
陈旧性心肌梗死 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室性异位心搏(或节律)
临床意义
存在AMI,但心电图未必能见到特征性改变。这 强烈提醒我们:
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AMI 心电图不是诊断AMI的特异指标
传统的心肌酶谱
心肌酶名称
分布的主要器官和组织
缺血性胸痛
心肌梗死新定义和心电图诊断新标准..
指 南
重新审定: 特征性T波、ST段、QRS改变标准
主要讨论:
1
2 3 4 5 6 7
ST段↑↓的重要意义 解剖学相邻导联的概念 ST 段偏移的阈值 ST 段偏移的阈值 应用ST段空间向量确定MI区域及IRA 缺血后 波的改变 缺血后 TT 波的改变
LBBB+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
量化QRS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范围
4.AMI生化标志物选择与标准
首 选: 肌钙蛋白(T或I) 次 选: CK-MB
至少1次>正常上限
(首次、6-9h后,必要12-24h)
再梗死: 再次出现症状,检测较前↑≥20%
且>正常上限( 即测、3-9h复测)
注:客观原因未测标记物, 但有明确缺血、存活心肌丧 失证据如影像改变,结合临床可考虑诊断。
(Cabrera 排列方式,瑞典已应用25年)
常规12导联排序
Cabrera导联排序
3.ST段偏移的阈值
男
------AHA/ACCF/HRS 新标准
测量点为J点+ 性别、年龄、导联影响
女 ≥0.15mV
ST↑:V2-3
≥0.2mV(40岁内≥0.25mV)
其它 ≥0.1mV
V7-9 ≥0.05mV
(任2相邻导联组)
Q≥0.03s且≥0.1mV
V1-V2
R> 0.04s, R/S≥1, 伴正向T(无传导异常)
③再MI心电图改变
ST段(相邻2个导联)再次↑≥0.1mV
或
新出现病理Q波 应想到再梗诊断
╇
缺血症状≥20min
注意 ST段再抬高亦可见于心脏破裂
④冠脉重建治疗有意义的心电图改变PCI : Nhomakorabea术中、术后)
心肌梗塞新定义
心肌梗塞新定义平顺县中医院段红伟2007年,全球知名四大组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A)一致通过了心肌梗塞新定义。
统一新定义原因有二:⑴心梗发生率可用来估计冠脉疾病发生率;⑵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特异、更敏感的生化标志物,更准确的影像学技术平台,可检测到更小量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塞定义—若临床上存在与心肌缺血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则应使用“心肌梗塞”这个词来描述。
⒈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若临床上检测到心肌生化标志物(首选肌钙蛋白)的升高和(或)下降,并且至少其中一个值的升高超过参考正常上限的99%,再结合以下任何一项证据,即可诊断急性心梗。
①心肌缺血的症状;②提示新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新发的ST段改变、新发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心电图中逐渐出现的病理性Q波;④存活心肌出现新的丧失的影像学证据,或新发的室壁运动异常。
⒉心源性猝死:包括心脏骤停,常伴有心肌缺血症状;伴新发的ST段的抬高或LBBB/新发的冠脉血栓(冠脉造影和/或尸检);死亡发生时没来得及采血化验,或死亡发生时心脏生化标志物尚未升高。
⒊对基线水平肌钙蛋白正常的患者——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若生化标志物的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
传统认为应超过正常上限的99%×3方可诊断。
⑵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术后肌钙蛋白超过正常上限的99%以上时,可诊断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
传统则为超过99%×5,同时伴有新鲜的病理性Q波,或者同时有影像学发现新的存活心肌的损失,则被认为是CABG相关的心肌梗塞。
⒋陈旧性心梗的标准定义:具备以下任何一条皆可诊断:①无论有无症状,有新发的病理性Q波;②没有非缺血情况下,影像学发现某处心肌变薄,丧失收缩能力;③痊愈或正在痊愈的心肌梗塞病理发现。
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00年与2007年心肌梗塞定义比较——⑴2000年:心肌坏死标志物必须为典型的肌钙蛋白升降变化;或变化较快的CK—MB。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是指心肌区域发生缺血性坏死,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心绞痛相似症状,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2. 心电图(ECG)改变:ECG表现为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旧的Q波。
3.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血清肌钙蛋白(cTn)或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在48小时内升高。
同时,心肌梗死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所致的胸痛,如胸膜炎、肺栓塞等。
这一统一定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心肌梗死的诊断一致性,使临床研究和治疗能够更加准确和可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 特征性改变 动态性改变 定位、定范围
AMI 特征性改变
▪ T波倒置=心肌缺血 ▪ ST段抬高=心肌损伤 ▪ 病理性Q波=心肌坏死
病理演变
NSTEMI与UA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心电图变化和治疗措施方面完全相同, 唯一区别是前者心肌酶升高。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 部位 侧支循环有关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一、先兆:
以初发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最突出 发作诱因: 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④疼痛程度: ⑤药物疗效: ⑥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心肌病变: 20~30min → 心肌开始坏死 1~2h → 心肌凝固性坏死 1~2 w → 开始吸收、纤维化 6~8 w → 瘢痕愈合(OMI或愈合性心梗)
特
面向缺血区导联,T波倒置
STEMI 面向损伤区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征
面向坏死区导联,病理性Q波
性
改
1.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倒置
变
NSTEMI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溶栓后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 梗死相关动脉的PCI指征
*临床稳定定义为无心脏低排量、低血压、持续心动过速、明显的休克、高位室性或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自发 缺血症状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DIDO时间≤30分钟
至导管室行直接PCI FMC-器械时间越快 越好,且≤120分钟 (推荐I, 证据级别B)
若FMC-器械时间>120分钟, 30分钟内给予溶栓药物 (推荐I, 证据级别B)
再灌注失败或再闭塞患者 紧急转运至可行PCI医院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3-24小时内转运行冠脉 造影和再血管化治疗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ST段抬高心梗等同于Q波心梗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胸痛不伴有ST段抬高。
示相应冠脉尚未完全闭塞,心肌缺血损伤尚未波 及全层,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移或T波倒置等。 这时如心肌标志物或心肌酶升高,临床上列为非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若处理不当,也可加重为STEMI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R程序进行
不稳定型心绞痛
1.平卧位,松解衣扣裤带 2.吸氧 3.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服(3-5分钟重复一次) 4.观察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 5.严重者硝酸甘油泵入
急性心肌梗死
1.通知急诊科及告知家属病情 2.做好溶栓及急诊PCI准备
急性心肌梗死
1.平卧位,松解衣扣裤带 2.吸氧 3.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服(3-5分钟重复一次),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5.血压 早期 血压可增高 后来 一般都降低 有高血压史者血压可正常 无高血压史者血压低于正常
6.其它 与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有的体征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注:当病人无明显胸痛时,其它 继发症状(如休克、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就非常重要,有时可 为首发症状。
AMI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约80%。
*存在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尽快转运至可行PCI医院,无论延迟时间 DIDO: door-in– door-out FMC: first medical contact
O'Gara PT, et al. Circulation, 2013;127:1-64.
STEMI患者直接PCI指征
直接PCI是优选再灌注治疗措施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行直接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与替格瑞洛联用时,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 81 mg/d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行直接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严重者硝酸甘油泵入 4.观察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 5.阿司匹林肠溶片150-300mg 嚼服
急性心肌梗死
6.镇痛: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 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耗氧量增加,加重缺血、诱发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 吗啡2或3mg,肌注或静推 必要时5分钟重复一次 总量不易超过15mg ④若出现呼吸抑制,每隔3分钟静推纳洛酮0.4mg。最多3 次。
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传统标准 时限≥40ms 振幅≥同导联的1/4R波
病理性Q波新标准 时限≥30ms 振幅≥1mm
病理性Q波
心梗心电图动态性改变 急性期 缺血性T波— 1.超急期 损伤性ST段—2.进展期 坏死性Q波— 3.确立期 亚急性期 T波演变 坏死性Q波 慢性期 坏死性Q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出现心律失常 急性左心衰 心源性休克
按相关急救程度处理
AMI死亡患者中50%发病1小时内猝死。 死亡原因主要为可救治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时间就是生命
STEMI救护系统、再灌注治疗和处置的时间目标
O'Gara PT, et al. Circulation, 2013;127:1-64.
非ST段抬高AMI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生化标记物。
ST段压低或T波改变标准: 1.2个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ST段压低
≥0.05mV 2.和或两个相邻导联T波倒置≥0.1mV.
急性冠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和转运
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明确诊断 (10分钟内完成)
急诊CABG指征及抗血小板药物应 用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2015 ESC NSTE-ACS指 南
NSTE-ACS:尽早诊断,高危患者尽快手术
进一步细化NSTEMI侵入治疗风险分层 强调高危患者应在24小时内尽早行侵入治疗
心肌梗死新定义和心电图诊断新 标准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 诊断(心电图) 三. 院前急救及进一步治疗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又名缺血性心脏病,因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 血供减少,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临床分型
无症状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型心肌病
A、凹面向上型 B.斜直型
C.凸面向 上型
E.巨R波型
D.墓碑型
返回
➢Q波
心梗后6~14h出现。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是确诊的依据之一。
传统观念认为病理性Q波的出现意味着心肌已经坏死,一旦 出现难以恢复。
目前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的原因有两种: ①组织学上的心肌坏死:一般表现为不可逆性Q波; ②心肌顿抑一过性的电功能丧失:表现为可逆性Q波。
1.痛:最先出现,伴大汗、恐惧、烦躁、濒 死感、少数表现不典型
2. 全身症状:坏死物质吸收所致:发热、心 动过速、ESR增快、WBC增高。
3.3. 胃肠道症状 迷走神经受刺激、CO: 恶心、呕吐,腹胀、呃逆。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4.心律失常
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房室阻导阻滞较多见下壁 阵发性室速或室颤多见于前壁 室颤先兆:室早如果频发5、多源、室速、RonT
1
性
期
期
亚
慢
急
性
性
期
型
心肌梗死ECG
动态演变 数小时内 高大不对 称T波
超急性期
心肌梗死ECG
动态演变
数小时后 ST弓背向 上抬高与 T波形成 单相曲线
前侧壁AMI
急性期
心肌梗死ECG
动态演变
急性期
2天内出现病理Q波,同时R波降低,抬高的ST降低
心肌梗死ECG
动态演变第四天Q波已出现,ST-T未回落,提示有并发症
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发病数小时内出现 是室颤的高发期,也是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 其图形不够典型,易被忽略。
⑵超急性期心电图特征 典型者:
T波增高变尖 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振幅可达2mV
不典型者:
T波仅有微细的外型变化 振幅相对增高而无高尖T波出现
STEMI心电图动态改变
超
急
急
性
无病理性Q波 2.仅有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
缺血性T波改变
A .内膜下缺血,T波高耸直立;B .外膜下缺血,T波 倒置呈冠状T;C .穿壁性缺血,T波倒置加深。
ST段的改变是心梗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
选择的重要依据。
(1)ST段抬高出现的时间:在超急性期T 波改变出现后,坏死性Q波出前。损伤型ST 段的抬高在心肌缺血损伤后马上则能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猝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
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 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 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降低。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 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一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 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 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
(1)应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和发作 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 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 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 ≥1 mm,胸导联≥2 mm)有诊断意义。若发作时倒置的 T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T波恢复原倒置状态; 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者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T波深倒, 在排除非Q波性AMI后结合临床也应考虑UA的诊断。当 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0.5 mm但<1 mm时,仍需高 度怀疑患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