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意义。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尊重他人,认可他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珍惜社会资源。在故事中,老师通过给学生一颗糖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学生没有知足,而是要求多一颗糖,这使得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无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应该有一颗知足的心,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沉溺于金钱或物质的享乐之中。
其次,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智慧,不要乱花钱,而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老师在四颗糖中,他花了很多钱,而学生却不明白他的用意,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合理地消费,不要乱花钱,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以便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最后,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自愿和责任感,及时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老师给学生四颗糖,学生把它们看做仅仅是一颗糖,而没有意识到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我们要有责任感,去主动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且去学会感恩,感谢他人为我们的付出。
总之,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给我们教会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意义,它既警示我们要知足,尊重他人,又警醒我们要有智慧,合理地消费,而且,还要有责任感,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最后,
还要学会感恩,懂得感谢他人的付出。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四块糖果”的教育理念。这四块
糖果分别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这四块糖果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每个人做人的要求。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块糖果是爱心。陶行知说,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爱心。爱心是人类的
本性,也是教育的灵魂。爱心就像一块甜甜的糖果,能够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关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就像陶行知所说的,“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故事的第二块糖果是耐心。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耐心就像
一块酸酸甜甜的糖果,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犯错误、犯错,需要父母和老师有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只有耐心,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故事的第三块糖果是信心。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信心。信心就像
一块清新的糖果,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勇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克服困难,可以取得成功。只有信心,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故事的最后一块糖果是希望。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给他们带来希望。希望就像一块甜蜜的糖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光芒。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相信努力会有所回报。只有希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的传递。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希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讲的是陶行知先生看到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就立即喝止并对他进行教育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别出心裁地奖给王友四块糖果。这一不同寻常的奖赏,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先生第一块糖果的奖赏,是让受教育者意外的惊喜,这是让学生受教的前提。本来被叫到办公室,王友心里已经准备挨批了,却被告知自己因守时受奖糖果一块。这一手很出乎意料,真是高明!想想一下,现在的好多学生,他们在进办公室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教师的妙招了。如果不来个出其不意,以奇制胜,把学生在心里嘀咕的招数给化解,把学生埋在心里的疙瘩给理顺,这一“仗”下来,做教师的,怎能不叹息呢。因此,要教育学生,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让学生的心软下来,让学生的气顺下来。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走进正轨。
陶行知的第二块糖果的奖赏,是巩固受教育者“尊师重教”的思想,这是让学生受教的保障。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淡得多了。尤其是问题学生,哄着能配合已经不错了。特别是他们在“大打出手”时,很多教师的话已经跟耳边风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教师“出手”制止得了就该庆幸了。“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陶行知先生的这块糖果,是奖励“听教师的话”的。听教师话就受奖励,这既是鼓励,又是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如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的今天也要孝一样。从前尊师重教,现在及今后也要尊师重教!作为学生,就一定要听教师的话,接受教师的教导。这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乱了。当前,“尊师重教”越来越变成“顺生而教”了。老师要顺着学生的喜恶,学生爱怎么学,老师你就怎么教。学生说你好,你就是好,学生说你坏,你就好不了。这已经成了不少学校评价教师好坏的一个标准了。陶行知先生这一招,我认为意义是深远的。
“四块糖果”的启示
谈 心 也 是 一 样 ,你 推 心 置 腹 地 谈 了 多
一
、
做到及 时性。就是针 对官兵的各种 甚至是 对抗情 绪。要 贯彻 疏导 的方针 , 就要
做到 “ 四 尊重官兵的合理需求, 关心和解决实际问题。 次, 效果 并不 明显 , 要 着 急 , 真分 现 实问题和 思想 问题 及 时去解 决, 不 认 一个跟上 ” 一方面要及时 了解和 掌 首先要 转 变带兵观念 , 。 改进思想工作方法。 重 析原 因。弄清楚是 对象接受道理慢 , 还 个知道 ,
责 任 编 辑 : 国 良 韦
( 者 单位 : 作 解放 军 西 安 政 治 学 院 ) 思想工作要“ 以表 扬为主 , 以情感人 , 以理服 责 任 编 辑 : 涵 王
政 工学刊 ・00・—— 21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德育原则的案例分析题陶渊明四颗糖
德育原则的案例分析题陶渊明四颗糖在培养学生品德时,循循善诱的效果比较好,要比传统教育下的粗暴对待效果好得多。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
细心呵护用心栽培
——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
孔紫娟益农镇小分工会
【内容提要】当学生犯错误时,陶行知先生用他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勇改错误,努力进取。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能否学习陶老?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学生、栽培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尊重理解信任支持赏识鼓励宽容体贴
“四颗糖”的缘由
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做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资质相差不大,只是许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开发出来、引导出来,错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被及时纠正……作为教育工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故事和事迹不仅
激励着无数的老师和学生,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有一次,陶行知在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的时候,他被请到一个小女孩的家中参加晚餐。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对大人们都很害羞,不敢开口说话,陶行知就拿出了自己口袋里的四颗
糖果,放在桌上,并对小女孩说:“这四颗糖是给你的,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口味。但是要
记住,吃完第一颗之后,就先等一会再吃第二颗,因为这样你会更能品尝到糖果的美
味。”
小女孩听了,倒是没有立即拿起糖果,而是认真地看着桌上两边的糖果。陶行知则明
白了这个机会,他开始讲述起故事来:“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市场上看见了一位老年人,他买了一些糕点和果酱,又买了一些水果,从包里掏出了一小袋子糖果,然后把它们都装
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放在身上。
到了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男孩情绪很差,似乎已经过分劳累,据说他一整天
都在赚钱,但只赚到了很少的钱,于是男孩看起来很愁眉苦脸。老先生看见了这个情况,
走过去跟男孩打招呼,把篮子拿下来,打开了盖子,然后用了一只匙子,从里面挑出了一
块糖,塞到小男孩嘴里。男孩尝到美味的甜,精神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陶行知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看到小女孩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于是他接着说道:“糖果其实就像小小的快乐,它可以在最不羁的时候出现,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和不安。”
小女孩听了陶行知的话,点了点头,挑了一颗水果味的糖果放进嘴里,然后在安静地
品尝了一会才拿起第二颗糖果。当晚的晚餐完全不那么尴尬了,小女孩甚至开始了许多如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陶行知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童话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启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拿出了一袋糖,他对学生们说,“我有四颗糖,我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学生们都很兴奋,他们伸长了脖子,等待着老师把糖分给他们。
老师先给了第一个学生一颗糖,然后给了第二个学生一颗糖,第三个学生也得
到了一颗糖,最后轮到了第四个学生。老师却突然把剩下的两颗糖放到了口袋里,没有给最后一个学生。
这时,全班的学生都感到很奇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明明有四颗糖,却只
给了三个人,最后一个学生却没有得到糖。老师看到学生们的疑惑,他解释道,“这就是生活,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人得到了很多,而有人却一无所有。”。
老师继续说道,“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其实,我还有两颗糖在口
袋里,只是我选择了不给你们。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选择,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而对于那个没有得到糖的学生来说,他可以选择去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东西。也许下一次,他就会得到更多的糖,或者得到更好的东西。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放弃,要学会努力和坚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失落和不公平,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而是要继续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学教室里,陶行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
然从口袋里掏出了四颗糖。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有四颗糖,我
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学生们都兴奋地看着陶行知,他们都希
望能够得到一颗糖。
陶行知把糖递给了第一个学生,然后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接着,他又把糖递给了第二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尊敬老师,听话乖巧。”然后,他把第三颗糖递给了第三个
学生,对他说,“你要帮助别人,做一个好同学。”最后,他把最
后一颗糖递给了第四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学生们听完陶行知的话,都认真地接受了他的要求。他们知道,陶行知不仅仅是给他们一颗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教育的观念,一种做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品格和态度。陶行知通过四颗糖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教育
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好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和启示。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仅是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一些陶行知的智慧,多一些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让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启示
陶行知“四块糖果”故事的启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遂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不可否认,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是狂风暴雨、疾言厉色地训斥,就是一味贬低挖苦学生,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具体而言,一是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肯定学生平时的优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把学生看成一无是处;二是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中的积极因素,对那些因为“好心办错事”的错误,应该肯定其正确的出发点和目的,恰当地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对学生勇于认识错误的做法要适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仍然信任自己,尊重自己。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政治家,在中国教育界有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四块糖”的故事。
在陶行知年少时,他经常在街上做义工,帮助一些社区的孩子们完成作业。有一天,一位邻家的孩子找到了陶行知,希望他能帮助他学习数学。陶行知爽快地答应了。
陶行知来到孩子家中,开始教他数学。看到孩子对学习兴趣不大,陶行知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口袋里掏出四块糖递给孩子,对他说:“每当你能解出一道数学题,我就给你一块糖。”孩子眼前一亮,立刻开始认真地做题。
孩子一道道解出了数学题,每当他得出正确答案,陶行知就给他一块糖。孩子很快就兴奋起来,努力地做题。他的脑海中只有一块块糖的诱惑,让他全力以赴地解题。陶行知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心中也倍感欣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在教育中的独特方法。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他通过给予孩子糖果的奖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的这种教育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教
育方法普遍比较死板,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而陶
行知的方法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借鉴。他所提倡的“四块糖”
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教育,通过给予奖励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这
种方法在现代教育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陶行知教育方式--四颗糖
四颗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段故事对家长和老师有所帮助和启发。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到办公室。陶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家长和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促进的强大动力。每个学生都想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的“赏识”正是每个渴望进步的学生重新找回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光明网,作者:南琳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殊不知,这样做 2 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坚持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至今仍然流传广泛,许多人都曾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陶行知在给一群贫困的孩子上课时,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分享和互助的道理。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当我们学会了分享和互助,就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分享和互助也能够增加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带来更多的快乐和乐趣。
其次,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陶行知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分享和互助,他并没有只是把糖送给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时刻想着如何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付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再次,这个故事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在这个故事中,陶行知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孩子们价值观,这正是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力量。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个人,还能够改变社会,让人们更加团结、友爱和互助。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陶行知用四颗糖来教育孩子们,他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分享和互助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求回报或者炫耀自己的慈善行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在与他人交往时,以付出为主,不计较回报,追求平等、友爱和互助的精神。
总而言之,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力量,以及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我们应该将这些精神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并不断传递和弘扬这种精神。
叶圣陶四块糖果的故事
叶圣陶四块糖果的故事实际上是指陶行知的“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而非叶圣陶。这个故事是关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以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教育学生的一段佳话。
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向另一个同学,他立即制止了这一行为,并要求这位犯错误的学生放学后到他的办公室来。当学生按时来到办公室后,陶行知没有批评或责骂他,而是温和地递给他一颗糖果,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准时来了,这说明你很守时。”接着,陶行知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表扬该生能够听从劝阻,及时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随后,陶行知解释了第三颗糖果的原因,是因为他了解到这名学生之所以砸人,是出于对同学受到欺负的愤怒,体现出一种正义感,尽管方式不对,但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肯定。
最后,在学生深深感动并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陶行知拿出了第四颗糖果作为奖赏,表扬他勇于承认错误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陶行知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其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培养了其正直、诚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体现了陶行知先生以人为本、宽容智慧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原则是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故事被传为佳话,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更能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教育艺术魅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教育故事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教育原则。
1.第一块糖:平等对话原则。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批评教育,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2.第二块糖:宽容大度原则。陶先生对学生的宽容大度,不只在于原谅王友的错误,而更在于能在错误中发现他的优点。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这种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智慧的胸襟。它,就是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
3.第三块糖:实事求是原则。陶先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与了解,这就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教育犯错学生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努力追求的。
4.第四块糖:留白自省原则。“自省”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要想让学生有更多“自省”的空间,老师在教育上就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的就要代劳,让学生学会自省,让他们自己成长。
教育学生的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讲的是陶行知先生看到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就立即喝止并对他进行教育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别出心裁地奖给王友四块糖果。这一不同寻常的奖赏,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先生第一块糖果的奖赏,是让受教育者意外的惊喜,这是让学生受教的前提。本来被叫到办公室,王友心里已经准备挨批了,却被告知自己因守时受奖糖果一块。这一手很出乎意料,真是高明!想想一下,现在的好多学生,他们在进办公室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教师的妙招了。如果不来个出其不意,以奇制胜,把学生在心里嘀咕的招数给化解,把学生埋在心里的疙瘩给理顺,这一“仗”下来,做教师的,怎能不叹息呢。因此,要教育学生,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让学生的心软下来,让学生的气顺下来。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走进正轨。
陶行知的第二块糖果的奖赏,是巩固受教育者“尊师重教”的思想,这是让学生受教的保障。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淡得多了。尤其是问题学生,哄着能配合已经不错了。特别是他们在“大打出手”时,很多教师的话已经跟耳边风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教师“出手”制止得了就该庆幸了。“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陶行知先生的这块糖果,是奖励“听教师的话”的。听教师话就受奖励,这既是鼓励,又是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如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的今天也要孝一样。从前尊师重教,现在及今后也要尊师重教!作为学生,就一定要听教师的话,接受教师的教导。这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乱了。当前,“尊师重教”越来越变成“顺生而教”了。老师要顺着学生的喜恶,学生爱怎么学,老师你就怎么教。学生说你好,你就是好,学生说你坏,你就好不了。这已经成了不少学校评价教师好坏的一个标准了。陶行知先生这一招,我认为意义是深远的。
陶行知先生的第三块糖果的奖赏,是培植受教育者的正气。作为教师,只有奖罚分明,扬善惩恶才能扶正压邪,弘扬正气。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上,一定要培植正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只有正气树立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这块糖,是甜蜜的,对于王友来说,还真没想到自己也有闪光点!可以想象,这种奖励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会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这比起“虽然你正直善良,敢于跟坏人作斗争,是对的,但你用泥块砸同学就是你的不对了”的区别该有多大啊。所以,同样的一件事,同样是为了教育学生,但教育起来的效果就是不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境界的问题。这块糖果奖赏的意义,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第四块糖果的奖赏,是让受教育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懂得知错能改,改了就好的道理。人心是肉做的,是柔软的。当一次又一次的感动震撼着王友的心灵时,王友的自我检讨自然水到渠成。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才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全集》卷二,第134页)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在教育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时时刻刻都要抓住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去自我检讨,纠正过错。能够让学
生进行自我反省的教育,才是有水准的教育。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感触颇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苦于应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有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令我们不知所措,有的又让我们骑虎难下。虽然我们知道“冷处理”是个法子,但毕竟不是最好的方法。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最佳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刻自省,心服口服地听从教师的教诲!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给予,让王友感动得不得不虚心受教。这个事例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