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课时设计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诗歌鉴赏》(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节课,全课时为40分钟。

二、课程目标1、理解杜甫的三首代表性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2、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包括诗歌表达的感情,意象和声音。

3、培养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杜甫的三首诗歌:《登高》、《春望》和《登高壮观》。

2、教师准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流程一、热身(5分钟)1、播放音乐:唐代乐曲《阳春白雪》。

2、请同学快速朗读《春望》。

二、教学(25分钟)1、导入(5分钟)请同学口头说说他们对杜甫的认识和他的代表作品。

2、讲解分析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分析诗歌的方法,包括诗歌表达的感情,意象和声音。

3、教学杜甫诗歌(15分钟)教师依次讲解《登高》、《春望》和《登高壮观》三首诗歌。

讲解时,教师要突出诗歌的感情、意象和声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主题和思想。

三、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三首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的前进方向。

2、让同学们总结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作业(5分钟)请同学每人选取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鉴赏,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堂鉴赏杜甫诗歌的课,内容紧凑,设计得当。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探讨鉴赏方法,使学生对杜甫的三首代表性诗歌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组合使用了听、说、读和写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思考、交流和写作中逐渐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很好地展示了如何鉴赏杜甫的诗歌。

教师的讲解探讨方法很直观,涵盖了诗歌的表达方式、意象和声音等多个方面,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主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交流和总结所学,同时写作作业梳理课堂所得,使得课堂效果得到了优化。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5《杜甫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5《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语错误!②哀错误!③独错误!④向错误!点拨①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名词,谚语,俗语/动词,读yù,告诉,相告②悲哀/怜悯,同情/哀叹,惋惜/痛哭③形容词,单独/名词,老而无子者/副词,仅,只有④介词,对着/介词,朝向/介词,接近/连词,假如/副词,刚才2.古今异义①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去.紫台连朔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省”古义:曾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
背景材料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 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 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 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 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蒲起龙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1. 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 课 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 文 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 分 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 析 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
.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 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 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 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 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 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选取了杜甫三首代表作《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展示了杜甫诗歌中的豪放与激情,以及哀怨与乐观并存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探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特点和主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杜甫《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三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解读杜甫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并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

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析法:逐行或逐句分析诗歌,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互相交流,拓宽思路。

•归纳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杜甫的诗歌特点,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杜甫的肖像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杜甫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心。

2. 分析《登高》(30分钟)(1)朗读和感受首先,请学生自行阅读《登高》,然后按照节奏逐句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豪放和壮丽。

(2)诗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3. 分析《月夜忆舍弟》(30分钟)(1)朗读和感受让学生自行阅读《月夜忆舍弟》,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让全班感受诗歌中的哀怨和离别之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预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预习及答案

【预】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精神和强二、文本知识1.近体诗(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2.背景资料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 3、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三、杜甫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 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 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10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 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 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 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显 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 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 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 联结合景色人事,缝合细密,结构谨严。
枫叶凋零 秋气萧森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
骇浪滔天 秋 阴云匝地 景
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
时局的动荡不安 国运的光景暗淡 心潮的翻卷不息 内心的阴沉郁闷 悲

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 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一阵秋风 一片捣衣声
在外游子无家可归 之惆怅凄凉
(深沉怨恨)
五、主旨
•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 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 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 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诗人怀 古伤己,借昭君的悲剧人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怅惘。
“故园心”
四、主题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 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 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 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 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20l0ù8年广东考查ssèà)i
lòu
sāi
((22001111年 年广 广 玉 露 玉 露. .露 一 露 一. .手 手
((22000088年 年
10
11
玉露凋伤枫树林 玉露:______凋伤:_______
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省识:认识。
春风面:指王昭君的美貌。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指到了晚年。
苦恨:极其遗憾。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14
(1)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7)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
(8)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沉郁顿挫 石壕吏 潼关吏 无家别 垂老别
7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 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 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 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 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 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 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内容感知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的作品。

诗人一生潦倒,晚年更是穷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寂寞。

《秋兴八首(其一)》是组诗的第一首,写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后者也正是千百年中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为重阳节登高咏怀之作,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

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例题解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指点迷津: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流寓西南,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诗以首句“江汉”为题,正是漂泊转徙的标志。

分析时要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的特征,“片云”多有随浮无定之感,“孤月”“落日”“秋风”则多有黯然冷落之意。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有:1.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首联描绘了一幅疾风呼啸、高猿哀啼、水清沙白、鸟儿盘旋的画面,动静结合。

颔联中“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造出雄浑壮阔又萧瑟凄凉的意境。

- 情感深沉悲苦:诗人万里漂泊,年老多病,独自登高。

颈联中“万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上把诗人的悲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中“艰难苦恨”包含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

1. 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赏析- 情景交融:首联以“玉露凋伤”点明时节,“枫树林”“气萧森”描绘出夔州秋景的萧瑟阴森。

颔联中江间的波浪汹涌与塞上的风云阴沉相呼应,既写自然景象,又暗示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 思乡之情浓郁:颈联“丛菊两开”表明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两年,“孤舟一系故园心”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通过“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秋景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浓郁的思乡和忧国之情。

1.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 赏析- 借古讽今与同情昭君:首联描绘出昭君故乡的壮丽景色。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出昭君远嫁匈奴,身死异域的悲惨命运。

颈联批判汉元帝只凭画图识别昭君美貌的昏庸,也表达了对昭君的同情。

尾联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曲传达出昭君的怨恨之情,诗人也借昭君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1.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课件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冷。既有身体 的,又有心灵 的。更主要是
这不是一只快乐 的鸟,是一只孤 独痛苦的鸟。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微小,很
孤单。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纭,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 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 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献赋十年犹未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杜甫诗三首必修三原文

杜甫诗三首必修三原文

杜甫诗三首必修三原文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度成就。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三首被誉为必修三原文,即《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月夜》。

这三首诗作展示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首杜甫诗的原文。

首先是《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长江边徜徉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鸣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悲叹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

他以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来形容自己的困境和苦衷。

最后两句诗写诗人苦苦思索的心情,他停止了手中的浊酒杯,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烦恼和不解。

接下来是《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舍弟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杜甫描写了戍鼓声声,边秋中一只雁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突显出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和分离的痛苦。

接着诗人写道,夜晚的露水从今以后便变得更加明亮,而明亮的月亮则是他们的故乡的灯火。

杜甫感慨舍弟们纷纷分散,无家可归,他对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情感到了深深的悲伤。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寄给舍弟的信信件长期无法送达,更加增添了诗中的凄凉和不安。

最后是《月夜》:战国策中,恶狗堕崖,速亦速,非常情趣。

剽缺性於,愠怒球星於片,碎碎断开。

《月夜》厍以其简洁玲珑之作风,一方面传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抱怨,另一方面通过对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才华。

以上就是杜甫诗三首《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月夜》的原文介绍。

这些诗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裁衣的刀尺声、砧声,在这黯淡萧 条的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诗人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结构图解
预习
检 测 1.注音
qiánɡ
王嫱.(
)
青冢.(
zhǒnɡ )
Kuí 夔.州( ) 万壑.( hè )
Hale Waihona Puke 朔.漠( shuò) 潦.倒( liáo )
兼天涌.( yǒnɡ) 繁霜鬓.( bìn )
急暮砧.(
) zhēn
浊.酒杯(
) zhuó
Jīnɡ
荆.门( )
渚.清(
zh ǔ
)
琵.琶( pípá)
预习 检测
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
天,在诗人眼里,与心中情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
尾联点明______
_时_是世潦艰倒难不堪的根源。国难
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
难排遣。此两联写尽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 秋气,奠定全篇萧瑟悲凉之基调。
后世评价:露曰玉露,树曰枫林, 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 家数。
秋水共长天一色 愁云惨淡万里凝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 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第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丰富内涵和精美语 言,背诵课文,积累诗中文言词语。
2:赏析诗歌中的自然美,品味 诗歌意境并体味诗歌情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