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整理版讲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

(完整word版)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一)一般测量概论

1。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

(1)参照点:

①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如长度测量

②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对地势高度的测量。

(2)测量的单位:

①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

②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3. 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①陈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经行分类,但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如用数字给运动员编号);二是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如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的职业类型)。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卡方检验。

②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适用的统计方法除

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二)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共88页word资料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共88页word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卢晓中主编版本)

P1.教育:

1.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一般教育学教材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本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4。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P1.教育的学术定义:

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

德国教育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有意识的活动。”

2、教育是源于社会所有影响的总和

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加里宁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所施加的影响."

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

6、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代表人物:精神科学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

教育心理学教案范本

教育心理学教案范本

教育心理学教案范本

教案一: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

1.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a. 传感期(0-2岁)

b. 前操作期(2-7岁)

c. 具体操作期(7-11岁)

d. 形式操作期(11岁以上)

2. 不同阶段的儿童认知特点

3. 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简要介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发展任务。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阶段,研究该阶段的儿童认知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阶段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5.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6. 总结:总结不同阶段的儿童认知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强调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教案二:学习动机与激励策略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激励策略。

教学内容:

1. 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a. 需求理论

b. 成就动机理论

c. 自我效能理论

2.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a. 目标设定

b. 成功经验

c. 自我评价

d. 同伴影响

3. 相应的激励策略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学习动机的案例引入,让学生思考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不同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假设。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研究该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因素和相应的激励策略。

(完整word版)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版重点

(完整word版)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版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二、五要素:

学生(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等)、

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三个过程:

学习过程(研究核心)、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教前:预测和评判;教中:监视和分析;教后:检验和反思)

四、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前心理学逐渐走向独立

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p38—39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六、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推动发展力量)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2、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

七、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1。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法

2。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欧文与“幼儿学校”、福禄贝尔与“幼儿园、蒙台梭利与“幼儿之家”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形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轮

整理202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最新版)

整理202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最新版)

整理2021年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通过整理的整理2021年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

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探讨人的问题的。

A、简洁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4【推断题】心理学的探讨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探讨的是困难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推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靠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怜悯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慧

我的答案:ABC得分:

16.6分

7【推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8【推断题】客观是被全部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推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0【推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探讨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1【推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智力与能力
01
智力的定义与测量
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 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测量个体的 智力水平。
02 03
能力的分类与培养
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类型,一般能力是指 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而特殊能力则是指在某 一特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针对不同类 型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心理 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学生的 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的 教学支持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的融合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发展
通过持续的教育心理学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 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 践应用。
02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从而
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0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
己、发展自己,实现个性化发展。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理论
03 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

(word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推荐文档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及形成连锁,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他们忽视了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皮亚杰在讨论认识发生、发展时就曾提到建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而人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化与建构之中,环境和个体特征是影响它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或称双重建构)。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纳入到头脑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所谓顺应就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完整word版)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学习与教学指南

(完整word版)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学习与教学指南

皮连生主编

《教育心理学(第三

版)》

学习与教学指南

光盘制作:王小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

目录

学习与教学指南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分章设置,每章由三部分组成:本章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建议,参考资料。目录如下: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四章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五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六章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八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九章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十章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十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十二章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十三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十四章现代教学设计

附:本书提及的主要教育心理学家照片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本章目标

1。能陈述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不同特点,包括列举代表性人物、著作及其对心理学与教育结合所作的贡献;

2。能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

3.能列出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主要邻近学科并能陈述本学科与它们的关系.

学习与教学建议

1。本章重点要把握心理学(包括哲学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发展历程,并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有大概认识。

2。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的体系与内容,因使用对象不同,教科书编者的观点不同,所涉及的内容差异很大.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同教材有不同解释。本书的安排有本书的特点。建议先收集国内外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目录,通过不同时期目录的比较,研究教育心理学内容的发展;通过同一时期教材的比较,理解本书的特色: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来组织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参考资料中收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材目录,供学习与教学时参考。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加真题-刘金花版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加真题-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导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领会)(P3):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识记)(P4):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3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领会)(P6):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4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应用)(P7):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2)共同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其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他的理论是“成熟优势论”,并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是皮亚杰。一、他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二、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文档根源为: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写.支持.

一、绪论

1、小孩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小孩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小孩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先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小孩心剪发展的广泛模式

小孩动作、语言、思想、记忆、感情等心剪发展的规律。

2、揭露小孩心剪发展的原由和体制

3、解说和丈量个别差别

4、研究不一样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小孩发展的详细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互相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

要看法

1、遗传决定论:心剪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

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裸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

演说的霍尔评论:片面重申遗传,忽略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看法:小孩心理的发展完整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

剪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响链斯金纳:外在的增强来塑造和

改变评论:片面重申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剪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斯腾:心剪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归并发展的结果。格塞

儿以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论:不过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联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解。

互相作用论皮亚杰。主要看法: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

相限制、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浸透、互

相转变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能够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

也能够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

的作用是动向的。

3、重点期的看法、“印刻”现象,小孩心剪发展的阶段性

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迪

不必增强的,在一准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响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迷恋行为的“重点期”。

(完整word版)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完整word版)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

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

(第4-——6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4.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儿童心理学诞生: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

2.将儿童心理研究年龄扩展到青少年:霍尔(1904)《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4.儿童发展——毕生发展:埃里克森,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心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5.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他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6.维果斯基:历史文化观,内化说

7.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08),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9.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1925),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10.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和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何谓有意识的教师?(貌似不用)

成为有意识的教师:1.了解学生需要,思考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及方法2.不断地教学反思,形成对教学的批判性思维3.较强的教学效能感4.集体效能感5.尝试多种策略来解决教学问题6.不断地学习

2.有意识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P24)

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计划、行动的实施、总结与反思。

所谓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有三个特点: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第二,高效;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

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1.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45 表格(貌似不用)

2.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重要)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决定论,遗传前提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普遍现象:

(1)屈赖恩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这说明了遗传对动物行为能力的影响。

(2)高尔顿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977名名人和普通人发现其家族成名人物,名人组332人,普通组只有1人,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3)双生子研究设计,可以说明遗传而非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环境外因论,环境是指保持生物机能必需的自然环境(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两种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1)早期经验的作用,孤儿院小孩与正常家庭比爱闹事,更依赖、更散漫多动。

(2)家庭的影响,母亲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同一批学生不同教师的成绩差异。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2)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3)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

(4)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选择题)

1.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

4.主动性与被动性

5.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

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题目)

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一)关于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实质: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

(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因素。

2、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来:

(1)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图式。

(2)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是指把环境中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顺应是指修正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

(3)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4)平衡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可以用来解释环境。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三)认知发展的阶段(时间+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在活动中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主要手段),拥有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心理表征的能力、延迟模仿的能力。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语言及概念以惊人速度发展。

符号功能亚阶段(2-4):自我中心性和泛灵论。

直觉思维亚阶段(4-7):没有形成分类能力,思维“中心化”。

此时儿童无法完成守恒任务,不能理解守恒原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能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守恒问题、序列化、类包含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1)视角创新:关于儿童本性、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进行研究。

(2)对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认识的变化。视儿童为具有丰富知识结构的积极的学习者,促进了发现学习和环境直接相联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