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特点;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3)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
(1)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特点;
(2)运用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交流。
2. 教学难点:
(1)对自然界中不常见动植物的认识;
(2)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然环境描写;
(3)在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动植物;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
2. 新课导入:
(1)教师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2)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课堂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选取一个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描述和交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
3.探索大自然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课本《大自然的语言》。
2.讲义、笔记、绘画用品。
3.PPT演示、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展示一些大自然的美丽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发学生们的兴趣。
2.头脑风暴,让学生们口述在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或场景,例如:深山老林、大海鱼塘等,帮助学生们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关系。
2. 教学正文
1.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意义。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交流信息的方式和方式的总和。
2.探究大自然的语言,例如风声、鸟鸣、树叶沙沙声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它们向我们传递着关于大自然的信息。
3.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让学生们在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或看到自然的画面时,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提高对大自然的感知。
4.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们把大自然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
3. 教学总结
1.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2.总结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以及如何保护自然这块珍贵的资源。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们在探究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收集学生们的笔记和绘画作品,评价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生们总结学习成果的表现,评价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直接语言导入:
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所传递的信息。
2. 学会倾听和观察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活动准备
1. 教学材料: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幼儿倾听并猜测是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2. 主题分享: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现象,如鸟鸣、雷声、风声等,并解释这些声音和现象所传递的信息。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这些声音和现象背后的意义。
4.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或手工材料创作出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
5.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大自然中倾听和观察声音和现象,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让其他班级的幼儿也能欣
赏到。
五、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大自然声音和现象的认知和兴趣。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活动注意事项
1. 确保教学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物品。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细心,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和表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五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五种大自然的语言;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中积累诗歌的语感。
教学难点:
通过“准是”“反问句”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起伏美。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出示图片,揭题。
2、检查资料的收集。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问:谁来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2、自由读。问: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五种语言)
3、指名读,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品读2-6节
1、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
白云:准是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里能用“一定是”吗?
蝌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雁、年轮、蚂蚁: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四、运用处理资料
1、资料分类、模仿作诗
2、交流,读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年轮年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点评: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听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
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
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
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
(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为”)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
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
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
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
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核心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
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查阅资料:三叶虫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13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图春天来了
鱼鳞图一圈一岁
三叶虫图汪洋一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
1.解决“语言”的意思
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
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
2.引入课题
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
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
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
那是秋天。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通用10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
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灵活变化。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坐下。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为”)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核心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查阅资料:三叶虫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13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图春天来了
鱼鳞图一圈一岁
三叶虫图汪洋一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
1.解决“语言”的意思
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
2.引入课题
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
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那是秋天。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伸出小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后生齐读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
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
1、小黑板出示小诗
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
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六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
2)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朗读和背诵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激趣范读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说话的灯》,不仅灯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呢!大自然在说些什么呢?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交流。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给多音字注音: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
组词:雁()编()逗()
燕()偏()豆()
抽读课文,正音。
质疑释疑。
3、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他们都说些什么?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
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诗研读、体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基本生物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
2. 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3.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 环保意识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方法的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问题探究活动和案例分析。
3. 准备环保教育素材,如环保宣传册、视频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生物。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
1.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和图片,了解生物的特征。
三、生物的分类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气象现象的语言:云、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 水文现象的语言:河流、湖泊、潮汐等水文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3. 地质现象的语言:地震、火山、地貌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4. 生物现象的语言:植物、动物等生物现象的生存智慧及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现象的语言,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引入课题。
2. 讲解:
(1)气象现象的语言:介绍云、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水文现象的语言:介绍河流、湖泊、潮汐等水文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3)地质现象的语言:介绍地震、火山、地貌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4)生物现象的语言:介绍植物、动物等生物现象的生存智慧及表达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十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教材简介】
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我在课前利用了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目标预设】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重点、难点】
1、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懂得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理念】
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的语言是靠嘴巴和耳朵了解的,而大自然的语言又是靠什么知道的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究大自然。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情绪、优美的教学挂图、形象的诗歌图谱,适时地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学习诗歌的快乐。
【设计思路】
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我把活动的重点落在让幼儿如何理解、看懂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因此我借助谈话、提问等形式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做相反动作"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做相反动作"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
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
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
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
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有关大自然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到
大家。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
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
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
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
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