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套文学常识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套文学常识归纳

一:外国作家作品

1(7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寓言。选自《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2(7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选自《普希金诗集》,十九世纪。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本诗作者以劝告的口吻,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3(9下)*《祖国》,诗歌。选自《莱蒙托夫诗选》,十九世纪。作者: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一曲<<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

4(9下)《变色龙》,小说。选自《契诃夫小说选》,十九世纪。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本课中作者把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比作变色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走狗。

5(8下)《海燕》,散文诗。选自《高尔基全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作者:高尔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海燕象征了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疾呼,正是时代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6(9上)*《夜》,诗歌。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十九世纪。作者: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诗人。本诗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7(8上)*《蜡烛》,通讯。选自《阅读和欣赏》,二十世纪。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本文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8(9上)*《致女儿的信》,书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二十世纪。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本文作者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女儿诠释了爱情的真切含义,同时热情赞颂了真正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文章表达对女儿理智而深情的父爱。

9(7下)*《马》,科学小品(或散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十八世纪。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自然史》。

10(8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信。选自《雨果文集》,十九世纪。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作者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9上)《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选自《雨果文集》。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品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本文用诗化的语言(鲜明的对比,生动比喻,渲染夸张)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11(7上)*《绿色蝈蝈》,小品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2(7下)《最后一课》,小说。十九世纪。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文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本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的悲愤、沉痛的

心情。

13(9上)《我的叔叔于勒》,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十九世纪。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他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本文写一个普通的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7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

14(9下)*《热爱生命》,小说。节选自《热爱生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作者: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15(8下)*《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本文再塑了沙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17(8上)*《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二十世纪。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