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指称词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语用学教程一、绪论(填空)1.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先提出了“语用学”这个术语,他于《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
1939年,于《美学和符号理论》一书中,将“解释者”改为“使用者”。
2.1954年,巴尔希勒尔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指示词)。
3.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哈弗大学《论言有所为》系列演讲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4.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于1969年出版《言语行为》、1975年出版《间接言语行为》,至此,“言语行为理论”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1975年,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及其包括的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6.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是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新学科得到承认的标志。
7.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列文森的《语用学》(堪称第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语用学教科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优秀的语用学教材)的出版。
(二者代表了80年代出语用学研究的最高水平)8.1986年,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学会的学术刊物。
9.1987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10.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区分共时状态和历时演变)。
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开创了20世纪的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使语言分析高度形式化。
11.1966年在波兰召开“国际语义学讨论会”。
12.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语法,存在两大明显的缺陷:忽视语言运用研究。
语用学术语
比喻metaphor表达类expressives表述句constatives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不可取消性non-cancellability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承诺类commissives代码模式code model等级含意scalar implicatures地点指示space deixis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动态语用学dynamic pragmatics断言类assertives对方修正other-repair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反讽/反语irony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讽刺sarcasm符号sign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符号学semiotics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 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共知common knowledge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关联/关联性relevance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规定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规约性conventionality规则rule含混ambivalence含意implicature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后指用法cataphoric use互补性complementarity互动语用学interactive pragmatics 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互知mutual knowledge互指co-referential话轮turn-taking话语utterance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缓叙meiosis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会话修正conversational repair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 principle或然性probability记号symbol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goal/purpose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交际用意communicative force交际原则communicative principle近指proximal terms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旧信息old information句法学syntax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客观环境physical situation夸张hyperbole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离格deviance礼貌politeness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连贯coherence两可性ambiguity量准则quantity maxim临床语用学clinical pragmatics笼统性generality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逻辑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蒙塔古语法Montague grammar面子face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明说explicature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模糊限制语hedges模糊性fuzziness内嵌施为句embedded performatives恰当性appropriateness前提presupposition前提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前指用法anaphoric use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人类文化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认知效果cognitive effect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原则cognitive principle弱陈meiosis三元关系triadic relation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social 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社交指示social deixis施为动词performative verb施为假设performative hypothesis施为句performatives施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时间指示time deixis实用主义pragmatism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随意言谈loose talk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同义反复句tautology投射规则projection rule推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委婉语understatement未知信息unknown information衔接机制cohesive device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neo-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新格赖斯语用学neo-Gricean pragmatics新信息new information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信息照应information bridging形式语用学formal pragmatics修辞学rhetoric宣告类declarations选择限制selectional restriction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言语情景speech situation言语行为speech act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一般会话含意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已知信息known information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目的/施为目的illocutionary goal 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意思sense意图intention意向性intentionality隐含结论implicated conclusion隐含前提implicated premise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隐喻metaphor语法性grammaticality语际语interlanguage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语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ion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语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语句sentence语句意义sentence meaning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用学linguistic pragmatics语义前提semantic presupposition语义学semantics语用代码pragmatic code语用含糊pragmatic vagueness语用含意pragmatic force语用类属pragmatic category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语用歧义pragmatic ambiguity语用迁移pragmatic transfer语用前提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移情pragmatic empathy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寓意言谈metaphorical talk元交际行为metacommunicative behaviour 元指用法meta-phoric use原意或刻意言谈literal talk原则principle远指distal terms约略性approximation蕴涵entailment哲学语用学philosophical pragmatics正面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指称reference指令类directives指示词语deictic expressions 指示语deixis, indexicals质准则quality maxim中介语/语际语interlanguage 主题topic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自我修正self-repairAadaptor (8/1)adjunct (2/2.2)ambiguity (10/1)applied pragmatics (2/3.3) appropriateness (1/2, 11/1.2) approximation (10/7.4) approximator (8/1)assertion (6/1.2)assertives (7/4.1)attribution shield (8/2)Ccalculability (4/4.3) cancellability (4/4.1)clause (6/2.3)cognitive pragmatics (1/7)comment (6/1.3)common ground (6/4.2)commissives (7/4.3)common knowledge (1/1)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1.3) competence (2/1.2)context (11/1)contrastive pragmatics (1/4.3)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4) conversational maxims (4/2.2)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 (7/5.1) cooperative principle (4/2.1)cost and benefit scale (5/4)cross-cultural pragmatic (1/4)cultural difference (12)cultural load (12/1)Ddeclaratives (7/4.5)defeasible (6/3.1)definite description (6/2.1)deictic center (3/3)deictic projection (3/3)deixis (3)descriptive/conventional meaning (4/1.1) descriptive pragmatics (2/3.2)directives (7/4.2)discourse deixis (3/2.4)Eend focus (9/2)entailment (6/1.1)essential conditions (7/3.1)explicit performatives (7/1.2) expressives (7/4.4)Fface theory (5/2)face-threatening act (5/2)felicity (6/4.1)formal pragmatics (2/3.1)fuzziness (10/1)fuzzy continuum (10/3.1)Ggeneralized implicature (4/3.1)given information (9/1)Hhedging (8)Iillocution (7/2.1)illocutionary act (7/3)implicit performatives (7/1.2) indeterminacy (4/4.5, 10/1)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7/5) indirectness scale (5/4) information focus (9/2) information structure (9) intention (4/1.2)interlanguage (1/4.5,11/3.2)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1/5) iterative (6/2.2)Llangue (2/1.1)linguistic politeness (5)literal talk (10/6)locution (7/2.1)loose talk ( 10/6)Mmacropragmatics (1/3.3) meaning (4/1, 1/1)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1/1)meaning of information (1/1) micropragmatics (1/3.2)mutual knowledge (6/4.2)Nnegative face (5/2)new information (9/1)nomenclative evaluation (10/3.3)no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 (7/5.2) non-conventionality (4/4.4)non-detachability (4/4.2)non-natural meaning (4/1.2)non-performative verb (7/1.1)Ooptionality scale (5/4)Pparole (2/1.1)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4/3.2) performance (2/1.2)performatives (7)performative verb (7/1.1)perlocution (7/2.1)person deixis (3/2.1)phrase (6/2.3)place deixis (3/2.2)plausibility shield (8/2)politeness (5)politeness principle (5/3)positive face (5/2)pragmatics (1,2)pragmatic competence (2/1.3)pragmatic vagueness (10) pragmalinguistics (12/2.1)preparatory conditions (7/3.3) presupposition (6)presupposition-trigger (6/2)probability (10/1)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s (7/3.2) prototypicalness (8/1)psychological/pragmatic meaning (4/1.1) projection (6/3.2)Rranking (5/6)relative status (5/6)relevance theory (Appendix 1) referential theory (4/1)rounder (8/1)Ssemantics (2/2.1)sentence meaning (4/1.2) shield (8/2)sincerity conditions (7/3.4) social deixis (3/2.5)social distance (5/6)social-distance scale (5/4) sociopragmatics (12/2.2) societal pragmatics (1/6) speech act (7/2)Ttemporal deixis (3/2.3) textual deixis (3/2.4)time deixis (3/2.3)topic (6/1.3)translation (12)Uutterance meaning (4.1.2)。
指称、指别、指谓
标题:【讨论】指称、指别、指谓作者:杨翠日期:2004-10-28 20:38在语义学中我们常遇到“指称”(reference)是这个概念,在语用学中遇到的则是“指别”(deixis)这个概念,姜望琪教授在《当代语言学》中简单地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是否就是这样简单呢?“指称”本身就不是一个意义单一的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就指出这个术语有语义学和语法分析的区别,那姜望琪教授的“指称”是哪一种意义上的呢。
“指谓词组”(denoting phrase)见于《语言哲学名著选辑》(涂纪亮)中罗素的一篇文章《论指谓》,“指谓”这个概念与指称、指别的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关于这几个概念请张版主谈谈,也请有兴趣的朋友发表高见。
作者:金奉民日期:2004-10-29 12:15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是否正确。
1、指谓>指称>指示2、指谓:有其内涵义,不论现实世界有无所指。
如:“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法国国王”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即无指;“美国总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即有指。
但“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同样都有指谓。
3、指称: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
4、指示: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但只能在具体语境中确定所指。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29 15:16我看了《当代语用学》,上面谈到的指别都是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代词本身没有指称,只有从语境中获得指称。
如果本身有指称,但在语境中获得了与原指称不同的指称,比如“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这种现象就表明指别本身还是一种使意义发生变化的行为。
指别与指称不仅仅是不同的现象、不同的意义类型,而且存在指别对指称的作用。
[ 本帖由张万禾于 2004-10-29 15:58 最后编辑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30 09:38先秦汉语中代词、指示代词兼类虚词的情况真不少,代词失去指称,变为介词、语气词等:1)“夫”、“伊”等代词如果出现在句首(这个位置一般属于主语)而没有所指代的对象那就是作语气词;“焉”出现在句尾作语气词。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中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分别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
1.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被使用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言外之意、暗示意义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信息。
语用学通过考察交流中的言语行为来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建立关系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2. 言外之意(Implicature)言外之意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不直接提及但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意思。
这种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和常识,通过揭示非字面表达的信息,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3. 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推断言外之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以分为两种:文字语境和情境语境。
文字语境指的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前后文的信息获得的意义;情境语境则指的是通过交际环境获取的语言意义。
4.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里斯(H.Paul Grice)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合作原则要求交流参与者在交流中合作,尽力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准则,包括言语配合、言语经济、言语修辞和明言原则。
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使交流更加顺利、有效和互惠。
5. 指代(Reference)指代是指使用语言中的词语来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或实体。
在语用学中,指代研究包括指代的语用功能、指代的形式选择以及指代的语境依赖性等等。
指代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识别和理解指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 指涉(Deixis)指涉与指代类似,但更加具体,它指的是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指示和引用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语用学第二章(指示语)
p. 59 对售票员和出租车司机也是可以的: (96)a. 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b. Would you take me to the airport?
表示感谢: 汉语,“谢谢”,“多谢”。 英语 答谢: Thank you. 回答可以吃/喝……时:Yes, please. No,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回应对方对馈赠、辛苦的感谢。 回应对方对赞扬的感谢。
2.4.3 时间指示副词 已经:完成、结果 曾经:经验 (44)a.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别买了。 b. 这本书我曾经买到过。后来丢了。 c. I have bought the book. Don’t buy anymore. d. I once bought the book. But I lost it.
指示语的定义: 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信息的词语, 特别是代词类的词语。
外交部发言人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 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 在中国能吗?”发言人面对恶意刁难,沉着冷 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 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和财产情况”全场为发言人 的机智抱以热烈掌声。 (猫眼看人2012年3月6 日)
2.5 地点指示 话语涉及语境的空间信息。 这儿,这里,那里 墙上,河对岸,城西边。 2.5.1 象征/手势手法 一边用手指,一边用地点指示语。 “小王你坐这儿。小张你坐这儿。”
2.5.2 视角标准 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视角来表示空间信息。 (64)树前边有一只小猫。 前排左起第一人为三毛。
且河对岸两岔镇依山而筑,势如屏风,不漏 不泄,大涵真元,活该干部在这村子聚了窝了! 但是,仙游川有十个姓氏,同是一村风水,偏 偏只荫福了田家、巩家? (《浮躁》) No wonder the corps of cadres settled in Crossroads Township, which had arisen across the river to serve as a huge screen to protect the village and infuse it with the proper spirit. But since the people of Stream of Wandering Spirits are divided among ten surnames, all sharing in the auspiciousness of the location, why did only the Tian and Gong clans prosper?
语用学笔记
语用学笔记一基础知识一语用学定义1 Levinson关于语用学的9个定义及批评2 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上述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二语用学的由来、产生与发展1提出: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W.Morris)于1938年在其专著《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提出。
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部分,即: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
其中:1)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2)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3)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interpreters(后改为使用者users)之间的关系”2 发展:1)语言哲学家Ba r·Hillel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2)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Austin)和塞尔(J.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s Theory);3)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及合作原则();4)列文森(S.C.Levinson)的《语用学》(Pragmatics);5)利奇(G.N.Leech)的语用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6)Wilso n﹠Sperber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7)范叔伦(Verschueren)的语言适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及综合论();8)新格赖斯会话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9)范叔伦(Verschueren)的统一理论框架(Coh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功过1 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指出语言是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主张就语言而研究语言;F.de.Saussure 区分共时状态(synchronic)和历时状态(diachronic),认为共时状态的语言系统是语言研究的重点;提出语言系统共时描写的理论和方法。
指称、指别、指谓
标题:【讨论】指称、指别、指谓作者:杨翠日期:2004-10-28 20:38在语义学中我们常遇到“指称”(reference)是这个概念,在语用学中遇到的则是“指别”(deixis)这个概念,姜望琪教授在《当代语言学》中简单地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是否就是这样简单呢?“指称”本身就不是一个意义单一的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就指出这个术语有语义学和语法分析的区别,那姜望琪教授的“指称”是哪一种意义上的呢。
“指谓词组”(denoting phrase)见于《语言哲学名著选辑》(涂纪亮)中罗素的一篇文章《论指谓》,“指谓”这个概念与指称、指别的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关于这几个概念请张版主谈谈,也请有兴趣的朋友发表高见。
作者:金奉民日期:2004-10-29 12:15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是否正确。
1、指谓>指称>指示2、指谓:有其内涵义,不论现实世界有无所指。
如:“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法国国王”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即无指;“美国总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即有指。
但“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同样都有指谓。
3、指称: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
4、指示: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但只能在具体语境中确定所指。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29 15:16我看了《当代语用学》,上面谈到的指别都是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代词本身没有指称,只有从语境中获得指称。
如果本身有指称,但在语境中获得了与原指称不同的指称,比如“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这种现象就表明指别本身还是一种使意义发生变化的行为。
指别与指称不仅仅是不同的现象、不同的意义类型,而且存在指别对指称的作用。
[ 本帖由张万禾于 2004-10-29 15:58 最后编辑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30 09:38先秦汉语中代词、指示代词兼类虚词的情况真不少,代词失去指称,变为介词、语气词等:1)“夫”、“伊”等代词如果出现在句首(这个位置一般属于主语)而没有所指代的对象那就是作语气词;“焉”出现在句尾作语气词。
语用学——精选推荐
一语境(2)1 “语境”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提出,《意义的意义》,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2 弗思把“语言”看成是社会过程。
认为语言有三种含义:一种自然倾向;一个系统;泛指话语事件。
《语言理论概要》3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实际上就是“语境”。
4海姆斯进一步发展了语境学说。
把语境归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
5莱昂斯归纳出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即:每个参与者都必须知道……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了“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的理论,提出了“六何说”(何故、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如)二指示词语(6)1 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指示词语》认为,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知指示句”;2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指示系统一般地说,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词语的指示中心一般是:①中心人物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3 菲尔莫把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身势用法和象征用法。
身势用法的指示词语只有借助对言语事件的实在的听觉、视觉、触觉才能理解。
象征用法的指示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时间的基本事件空间参数就可以理解。
4 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
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面出现的别的词语的所指是同一对象,后者用法如:I met this weird guy the other day. (我那天遇到这么个古怪的家伙)5 人称指示(1)人称指示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人称指示的基本语法区别是第一、二、三人称。
(2)称呼语是用来指称听话人的名词短语。
[教育]语用学第五、六章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和指示词语
• (二)创造和理解幽默的六条次准则 • (1)岔断次准则,话语语义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结
局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顿悟式的笑。
• 主要表达方式: • 1)衬跌 • 2)顿跌 • 3)歇后
• (2)倒置次准则,话语中,先肯定一个内容,随之在 跟前面言语形式相近似的言语形式中装入新的内容, 变成对前面内容的否定或对立,造成语义逻辑发展方 向的颠倒而引发笑声。
• 照应用法: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一个词语所指是同一 对象。例8、9
• 非照应用法:例10
第三节指示词语的分类
• 传统是人称、时间、地点,70~80年代增加了语篇、社 交,共五类:
• 1.人称指示 • 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 人称指示存在一个系统,其主要成员是语法中的人称
代词。基本语法区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第二节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
• 1.指示用法:分两种 • 1)身势用法:只有借助对言语实践的实在的听觉、视
觉、触觉才能理解。例4 • 2) 象征用法:只需知道言语事件的基本时间空间参数
就可以理解。例6
• 2.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
• 同一个词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非指示性词语 使用,分两种:
• (4)同情次准则:减少反感,增进谅解,加深友谊。 • (5)宽宏次准则:得理让人,给别人留面子。 • (6)恰当称呼次准则:对听话人恰当称呼也是一种礼
貌。
• (二)礼貌准则的三个特征: • (1)级别性:礼貌级别是个连续统,表现为依据他人
得益或使自己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形成不同的礼貌级别。
• (2)冲突性:指礼貌准则中的某些次准则在同一话语 中可能发生冲突。
语言学概论——语用学
第五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运用语言。
要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求交际者能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准确、得体的表达。
鲁迅的《立论》中,老师向请教立论方法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毒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言语交际不仅要求说话人对话语进行恰当的表达,还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不同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
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
他在1938念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语用学的理论,将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方法和汉语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对语言交际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语用学在汉语称呼语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在汉语称呼语翻译中的应用摘要: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称呼语具有指称特征和语用特征。
翻译称呼语应该充分考虑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等制约因素,通过一定的转换实现最大程度的“等值”效用。
关键词:称呼语;语用特征;语境;翻译称呼语是指发话人在直接语言交际语境中用于称呼受话人的人称指示语。
在各民族的日常交往中,称呼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传递给受话人的第一信息。
称呼语不仅具有一般的人称指示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礼貌功能(肖旭月,2003) 。
恰当的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阻止交际的正常进行。
由于发话人与受话人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和辈份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亲疏、情感和当时情景不同,称呼语的选择使用也会不同。
因此称呼语具有表达“角色、地位、亲疏、态度、情感”等多种语用功能。
中西方一些学者大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对称呼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 Roger Brown) 和福特(Marguerite Ford) 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语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欧·特里普( Ervin ·Tripp ) 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称呼语选择中可能的制约因素。
中国语言学家的代表人赵元任先生和陈原先生从历史、文化、民族的角度研究了称呼语的意义和演变。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称呼语的类别和语用特征,探讨如何在语境制约下实现英汉称呼语的“等值”翻译。
一、称呼语的类别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必须使用某种称呼语。
汉英两种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称呼特点。
王得杏先生指出,与汉语中多样化的称呼形式不同的是,英美国家基本称呼形式只有两种: (1) 称谓词+ 姓; (2) 名(王得杏,1998) 。
笔者认为,英语中的称呼语形式并不像王得杏先生所说的那样简单,它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英汉称呼语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一) 姓名称呼语英语中对姓名的称呼形式是“名”(first name, FN) 和“称谓词+ 姓”(title + last name, TLN) 。
referent语言学定义
referent语言学定义referent语言学定义•定义:Referent语言学定义是语言学中涉及“指称”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在语言中,词语或句子所指代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事物或概念。
•理由:理解referent语言学定义对于语言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解指称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功能。
此外,指称也是语言和现实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对指称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书籍推荐:1.《语用学导论》- 托尼·冯·奥斯沃尔德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语用学著作,对referent语言学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剖析。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清晰地阐述了指称在语言学和语用学中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对referent语言学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2.《语言学引论》- 亨利·罗杰斯等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语言学教材,包括了从语音学到语用学的丰富内容。
在该书中,referent语言学定义被作为重要章节之一进行了阐述。
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指称的概念、作用和相关的理论,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referent语言学定义的要点。
以上是对referent语言学定义的简要概述和推荐的书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指称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相关定义:1.参考符号(Referential sign):指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上下文中所指代的特定物体或概念。
2.指示物(Referent):是指参考符号所指代的具体个体、事物或抽象概念。
3.共指(Coreference):指在一个文本中,两个词语或短语具有相同的参考对象。
例如,“我”和“他”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指代同一个人。
4.指代(Deixis):是语言学中指由于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而有明确的参考对象的现象。
例如,“这个”、“那个”等词语。
语用学现象
语用学现象
语用学现象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即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现象涉及到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一些常见的语用学现象包括:
一、指称与指代: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指称或指代特定的事物、人物或概念,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其他人的指称和指代。
二、言语行为:研究言语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包括陈述、命令、请求、承诺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三、礼貌原则:研究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礼貌、尊重和社交关系,以及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四、语境依赖性:研究语言的使用如何依赖于交际的具体情境和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关系等因素。
五、语用推断:研究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中的暗示、隐含信息和语境线索来进行推断和理解,以及如何处理语言中的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表达。
六、语言变化与演化:研究语言使用的变化和演化,包括随着时间和社会变迁而发生的语言使用习惯、礼貌方式等的变化。
语用学现象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释人们在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以及语言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语用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语用学的性质及研究问题一、什么是语用学●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的研究莫里斯关于符号研究有三大领域: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研究(语法学)、符号和世界的关系(语义学)、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语用学)●语用学和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的差别语义:语言符号所具有的价值,指称事件,如杯子可以指称无数个杯子,今天是说话人的所在时刻语用:交际当中的具体意义,现实性或可能性语法:使用语言的规则修辞:修辞学就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部分,不存在基准线,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准确二、语用学所研究的问题都与交际有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交际意图如何实现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关于言语交际的问题(言语交际、交际意图实现的行为)●关于交际意义建立的问题(意义存在于交际之中)●关于研究指称的问题(比如:妈妈)●关于话语分析的问题(片段/听说明天有台风,听说是话语标记)第二章言语交际(实现交际意图的活动)一、含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言语交际是最基本的实现交际意图的一种活动,言语交际是言语存在的具体状况,简而言之,言语交际就是用言语实现交际的活动。
二、特征●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性体验,人的存在方式●言语交际是一种互动行为,情感认知,交际存在于主体双方的互动行为●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加工行为,认知活动,心理行为,交际在认知双方上的不断接近●言语交际是一种信息的分享行为三、要素言语交际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交际形式1、交际主体●含义:交际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和启动者,决定了交际意图和交际形式的选择,是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人,包括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主体角色:①话语角色,说话人、听话人,二者之外的人,人称代词区分话语角色的词②社会角色:社会关系(血缘、姻缘)亲缘-地缘-业缘;情感关系(亲疏远近)●主体分布(主体构成):话语角色的分布状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2、交际意图●含义:有意识满足需求或需要的愿望,马新诺认为需求的进程是生物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意向:①含义:请求、承诺都是一种意向②类型(从意向角度概括)请求[p]: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求助、禁止、劝诫、命令、要求,告知[p]:告诉对方某个事项,延迟反应=空间位移,因为谎言性才有了告知性表达[p]:向对方表达大自己的情感或态度,致歉、寒暄承诺[p]:与对方约定某种事项宣告[p]:向对方宣布某种事项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3、交际环境●含义:言语交际存在的时间、空间状况,语境是被交际主体认知到的时空状况,语境是主观的、变化的、选择的,交际主体是不断被建构出来的●语境的种类(根据时空的物理属性划分):①时间:时点、时段、时长②空间●语境的问题: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分布状况——①时间-同时/异时(写信)②空间-同地/异地●语境的组合:①同时同地:课堂、面对面交谈②同时异地:打电话③异时同地:留言、BBS论坛④异时异地:写信、看书●语境的文化素养:①文化语境(社会文化含义)②非文化语境(自然语境)●语境的范围:①背景语境(范围最大):社会②情境语境:办公室、教室③上下文语境:说话的前言后语●语境的作用:①提供了最真实的需要,由于需要产生了交际意图②决定了交际形式的选择③参与了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意义的建立4、交际形式●含义:实现交际意图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了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汉语普通话音节界限清楚—节奏感强汉语有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音乐美、乐美●非语言形式:①表情(最重要的)②身体的姿态和动作③服饰(服装、发型、配饰)④空间距离: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公众距离5、交际活动的过程交际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在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形成的情况下,围绕着交际意图的实现,对交际形式作出的选择的过程第三章交际意图的实现问题一、实质:对语言符号的选择过程二、条件●说话者:选择形式,形成话语●听话者:从话语中解读含义●被人们忽略的条件①需求条件:说话者对自身需求和他人需求的认识构成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之一②能力条件:只有具备某种能力才能满足某种需求,能力是实现交际意图的手段③意愿条件: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确认意愿本身也可实现交际意图三、过程●含义:即言语交际、语言符号生成的过程,形成一条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言语链●分为以下阶段:1、编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指称交际意图的整体(如:坐、坐下、请坐)2、认知假设①含义:为了实现交际意图,对认知的诸多因素的推测和假设②包括以下方面:a.关于交际主体的假设(主体角色、角色关系、情感关系)b.对语境合适性的推断c.对实现条件的推断3、策略选择①含义:建立在认知假设基础上,选择实现交际意图的方式和策略②有以下模式:a.主体关系模式:在保证实现交际意图的前提下,注重主体关系的和谐b.语境适合模式:选择的语境要符合状况,致谢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c.需求条件模式: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凸显需求d.能力条件模式e.意愿条件模式4、语言形式的选择①含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将交际意图符号化,如:舞蹈的形体化、音乐的旋律化、画的线条化和色彩化5、话语的生成过程①含义:话语是实际被说出来的,并被听话者接受,感知并理解的语言符号系列②话语的特征a.话语是线性的系列,按时间结构b.话语是承载着交际意图,所以话语也表达了交际意义,如神经病c.话语是临时建构出来的、具有临时性的,成语被长久记性后,不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③话语的结构可分为a.主体片段:一个话语中表现交际行为的主体要素b.意向片段C.事项片段:一个事物在交际意图中的具体事项及与其事项有关的其它要素,如过去一年对我的帮助d.话语标记:如你听,表示提示第四章指称问题一、含义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对象连接的一个途径,指称,又可以叫指示,概括地说,一个话语中的某个词语跟交际环境当中具体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叫指称二、指称的范围●含义:事实上,包含着全部我们想表现的事件的所有的东西或所认识的事件●具体说,包含下列:1、对象指称:我们认识的一种个体(人、事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时间指称:把时间范畴具体化,更多时候,对象称为时间,时间作为存在,行为被指称3、空间指称:空间范畴具体化,如根据经纬度划分东南西北,包括方向4、事件指称:无论是人的存在行为还是非人,用语言指称事件整体5、关系指称:个体与个体,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指称关系三、指称的形式●含义:用于指称的语言形式●有以下形式:1、词:用于指称的基本单位,指称的最基本单位2、词形变化:英语、日语3、韵律形式:停顿、声调4、用词组合:词指称对象、事件四、指称的方式●含义:用语言指称对象的途径●有以下方式:1、预设:一个语句存在的条件,对连续事件的指称方式,说出来的是凸显,没说出来的背景,预设在背景之中2、焦点:凸显的部分为焦点,最容易激活事件概念整体的程度称为可及性最强第五章话语分析一、含义根据话语属性,对话语作出分析,叫话语分析即:概念-属性-特征-分析结果二、性质1、话语是承载交际意图的形式2、话语是一个按时间结构的线性分析,抽离了时间,话语即不存在3、话语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单位三、功能实现交际意图(请求、告知、承诺、表达、宣告),交际意图的实现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四、结构1、言语行为2、信息分布在主位推进模式中,已知信息是主位,新信息是述位3、意义结构a.概念关系b.事件c.逻辑关系4、形式关系(找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a.重现:顶真是重现词语b.关联词语c.指别:前指、后指五、类型1、功能类型2、媒介类型:口语、书面语3、互动类型a.对话:①话语权: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说话②轮换话语权:争夺、转让③相邻对-问答、请求-回答b.独白六、标记●含义:标明人们如何说话的成分●功能a.话语进程如:以上b.来源如:据...... 张三认为c.提示:信道状况、提醒对方注意d.语态●形式:词、语第六章语用学理论一、含义对语言使用现象,产生的不同的解释方法二、言语行为理论●产生背景奥赛汀提出,由其学生塞尔继承并发展,哲学关注的根本问题: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关于世界的本源,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内容(奥赛汀提出了核心内容)1、言语行为:说话就是实施了一个行为,因此奥赛汀认为交际的最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是行为,如我宣布,是城市化语言2、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出一句话实施了三个行为a.命题行为,即言之所述b.施为行为 c.取效行为,即言后之果3、施为行为的种类:a.裁决行为b.承诺行为c.行使行为d.表态行为e.阐述行为4、实施某种行为的条件5、适切方向:语言和事件有一个适切方向,指令类行为让事件适应行为6、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实施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与之相对为直接言语行为,即如何从一个施为行为推导到另一个施为行为三、言语交际理论●含义把言语交际看做人的行为,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单位是行为,言语行为的立场是语言使用的立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使用的立场●其它1、言语交际理论是关于施为行为的研究,关于意图的研究,交际意图才是核心2、言语交际理论几次提到意义、命题、句子意义(扩大点为字面意义),意图可以是意义的核心,提供基点3、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人交际的规律四、会话含义理论●产生背景格莱斯提出,用于解释言语交际中的意义问题,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格莱斯围绕会话含义建立了一系列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后来补充的原则称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1、交际当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会话含义就是非自然意义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典型的非自然意义2、自然意义:如果交际当中不存在施事者,当然也不存在施事者的意图,话语的意义是被自然理解的,这种意义被称为自然意义,在交际当中不存在自然意义3、非自然意义:如果一句话具有非自然意义,当且仅当a.S说出v,在H那里引起某种效果Zb.能够从S中理解Z并实施说出的V●会话含义的特征1、可取消性2、不可分离性3、不确定性4、可推导性5、非常规性6、明示性●合作原则在格莱斯看来,参与交际的人要趋同一个共同目标或方向,这个就是合作原则。
语用学指称词
• 指示语(deixis):指点(pointing),标示( indicating)
• 广告:通过语言结构、图像画面、音响效果来传播信息, 吸引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并激发其行动的一种 手段。 •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就是要通过语言使用 来实现广告的目的。 • 广告语言中的指示语都具有语言的指示作用和特定的语用 功能。
人称指示 person deixis
时间指示 time deixis
指示语
地点指示 place deixis 语篇指示 discourse/text deixis 社交指示 social deixis
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指示语:I, we, me, us, my, mine, our, ours 第二人称指示语:you(单复数), your, yours 第三人称指示语:he, she, they, it, his, her, their, hers, theirs
• 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天长地久——瑞士 Swatch手表广告语)
• 我们因你而精彩。(《文汇报》广告语) • 为了她的节日,献上您纯金般的心。(某首饰广告语) •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你穿越自我—— 日本三菱电工广告语)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研究某一语 言的言者是如何利用句子来进行成功交际 的。 • 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 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2语用学指示语
b. 第二人称: 你班上多少人。(你们)两者可替换。
c、第三人称: 这两个男女却放他不得。(他们)
(2)复数人称形式表单数
a. 第一人称: 咱们是个计算机盲,不会拔弄那玩意儿。(我 ) 上次我们讲了语言的起源,今天接着讲语言的 发展。 在文学中,我们提出……(我) 我们那口子(我)。 我们抽烟,不小心把被子烧着了。(我)
二、指示语deixis
指示语deixis: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利用语言进 行指点或指示
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 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 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如: 时、空、人称等。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指代词
(deictics)
小姐,我要 那个杯子。
性是自然语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特性;人们所讲 的90%以上的陈述句都包括说话人、听话人、时间、 地点等指示信息,如i、you、this、here、now、 yesterday等,只有获知类似词语的指示内容之后, 才能完整理解话语语义。
(一)指示语的特征 指示语有两个基本特征:(1)是指示语的具体所指
人称指示的变数用法
人称指示存在单数与复数形式,在使用中可 以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也可用复数形 式表示单数意义。包括:我、你、他、她、 它。
(1)单数形式表复数
a. 第一人称:出现的语用条件?语用功能? 走,咱今晚看电影去(咱们) 还我河山(我们) 你大国敢不仁,我小国敢不义!(你们、我们 ) 今后七年,我花300亿美元引进210项重大技术 项目(我们)。 我外交部,我后方基地。指说话人所在一方。 (正规场合,存在对立双方)
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
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 1、成员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学之指示语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学之指示语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基本上只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项目。
但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发现,外国人在掌握以上汉语基本语言项目后仍然出现话语不当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同时,还要研究汉语的语用。
而语用学之指示语应该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语用学基本概念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中最年轻、发展最快的一门分支科学。
语用学源于哲学和心理学。
它最早由Charles w.Morris在《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到。
著名语用学家、广州外语学院教授何自然先生的定义是:语用学是“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语境,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的学问。
语用学就是“研究指示语,即一些在语境中才能确定所指对象的词语和结构,而且对指示语和前指现象的解释需要了解说话人的信念或者他希望指称的内容”。
指示现象就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最明显、最直接的语言反映。
2、语用学中的指示语何自然先生认为:“我们把表示语言指示信息的词语称为指示语,归入语用学的范畴,因为指示语是一些不能单用语义学的真假条件衡量的词语,它们的意义只有结合语境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
指示语按其指代性质及与语境结合的不同情况,可划分为五大类型: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3、外汉语教学中指示语的影响外国人学习汉语在语用方面的失误不是因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而是在指示语上没有很好理解汉语的不同才导致出现语法正确但语用错误的现象。
这些指示语不同的使用就体现了在使用汉语语言形式或词语时因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
根据指示语的性质,指示语的使用有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先要确定以言语行为中的哪一要素为参照点,下面从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三个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3.1 人称指示语差异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如在汉语中表示称呼的根据第一人称(包括说话人)、第二人称(包括听话人)和第三人称(即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说话人)的书面形式分类就有“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
语用学 第三章指示词语
a.按历法计算和不按历法计算的指示相对立 b.普通名词单位,如week ,month,year,跟 专有名词单位如Monday,December 之间有区别 后一类不能用作度量词。
现代英语中只有两种社交指示方式:
1.选用不同的称呼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 的关系 Eg:Mr Smith Dr brown Professor Harris 2.使用只限于某些具有特殊身份或地位的人的 正式称呼 Eg:Your Honour
2.先用权
英语中today. tomorrow .yesterday这些指示词 有“先用权”
Eg: I’ll see you on Thursday 下周四 I’ll see you tomorrow 明天(周四)
Last Monday/ nest year/ this afternoon 这类由指示性修饰词和非指示性的度量词相结 合组成时间状语有规律可循:
第三章 指示词语
一
指示词语的语用含义 二 指示词语的不同用法 三 指示词语的分类
注意:
1.同一个词语可能有指示和非指示两种用法
2.一个指示词语可以同时用作指示和照应
注意:
1.区分编码时间(CT)和接收时间(RT)
编码时间:说话人将其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语 言编码的时间。 接收时间:听话人收到说话人所发出的信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
英语语用学举例
英语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方式以及其与意义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言语行为、礼貌原则、隐含意义等方面,以下是一些英语语用学的例子:1. **言语行为(Speech Acts):** 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实现的行为,如请求、命令、承诺等。
例子:当一个人说 "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你能把盐递给我吗?),这是一个请求言语行为。
2.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s):** 礼貌原则涉及到在交流中如何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保持社交和谐。
例子:在请求时,可以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比如 "Would you mind if I borrow your pen?"(你介意我借用你的笔吗?)。
3. **隐含意义(Implicature):** 隐含意义是指除了字面表达之外,通过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气,读者/听者可以理解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例子:如果有人说 "It's a bit cold in here."(这里有点冷),可能暗示着对方希望调高室温。
4. **歧义(Ambiguity):** 歧义是一种一个句子有多种可能的解释的情况。
例子:"She saw the man with the telescope."(她用望远镜看到那个男人。
)这句话中,"with the telescope"可以解释为女人或者男人使用望远镜。
5. **指称(Reference):** 指称是指通过词语来引用特定的事物、人物或概念。
例子:"The cat is on the roof."(那只猫在屋顶上。
)这里的 "the cat" 指的是特定的猫。
6. **倒装句(Inversion):** 倒装句是语序颠倒的句子,用来强调、疑问或者其他语用目的。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Syntax句法学: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how they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 and which sequences are well-formed.Semantics语义学: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 and entities in the world; that is, how words literally connect to things.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is a general term for a number of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written, spoken, signed language use or any significant semiotic event.The objects of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writing, talk,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ve event, etc.—are variously d efined in terms of coherent sequences of sentences, propositions, speech acts or turns-at-talk.Different Cultural Assumptions差异文化假设: It refer to the fact that even though peopl e in situations such as we study agree on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there are often radical differences as to what expectations and rights are involved at any one time.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错误:It includ es pragmalinguistic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Face面子:means the public self-image of a person. it refers to that emotional and social sense of self that everyone has and expects everyone else to recognize.Politeness礼貌: means that someone shows awareness of another person's face.face wants面子需求: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s, people generally behave as if there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their public self-imageDeixis指示: A technical term for one of the most basic things we d o with utterances. It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 It is a form of referring that is tied to the speaker’s context, with the most basic distinction being “near speaker” versus “away form speaker”.Honorifics尊称:They are the expressions which are used to indicate higher status.proximal terms近指: The terms mean “near the speaker”, which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peaker’s l ocation, or the deictic center.T/V distinction亲疏区别: A well-known social contrast encod ed within person deixis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ms used for a familiar addressee in some langu age. It’s from French forms “tu”(familiar) and “vous”(non-familiar), and coul d be found in many languages.Deictic projection指示投影:speakers seem to be able to project themselves into other locations prior to actually being in those location.Solidarity strategy团结策略: The tendency to use positive politeness forms, emphasizing closeness between speaker and hearer, can be seen as a solidarity strategy.Deference strategy顺从策略: The tendency to use negative politeness forms, emphasizing the hearer's right to freed om can be seen as a deference strategy.Quality 质量: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Implicature蕴义: An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一般会话含义: When no special knowledge is required in the context to cal culate 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it is called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Reference引用: an act in which a speaker , or writer , uses linguistic forms to enable a listener , or reader, to identify something. It is clearly tied to the spe aker’s goals and the speaker’s beliefs in the use of language.Zero anaphora零形回指: it is also called ellipsis. When the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us to identify an entity, and no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present,it is call ed zero anaphora. The use of zero anaphora as a means of maintaining reference clearly creates an expectation thar the listener will be able to infer who or what the speaker intends to id entify . it is also another obvious case of more being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d.Referring expressions指词: can be proper nouns ,noun phrases which are d efinite , or indefinite , and pronouns . the choice of one typ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 is based on what the speaker assumes the listener already knows .Attributabl e silence: If one speaker actually turns over the floor to another and the other does not speak, then the sil e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second speaker and becomes significant.Overlap重叠:Both speakers try to speak at the same time.High consid erateness styl e高体贴风格: Speakers use a sl ower rate, expect l onger pauses between turns, do not overlap, and avoid interruption or completion of the other’s turn.Backchannel signals反馈信号: The most common vocal signal to indicate the conversation partners are listening.Turn-taking话轮: In any situation where control is not fixed in advance, anyone can attempt to get control.TRP转换关联位置: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 Any possible change in who has the tur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点指示语
• 也叫方位指示语或空间指示语。用来指明言语事件中相对于指示中心 的方位或话语所涉及的地点。 • 1)指示词语(如方位副词):here/there, up/down, above/below • 2)指示代词:this/that, these/those • 3)某些带有指示性质的动词:come/go, take/bring
• Here I am.(Nike公司针对年轻女性的广告语) •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公司广告 语)
• 我们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沙宣洗发水广告语) • 输入千万语言,奏出一片风情。(四通中外文文字处理机广告语) •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选择东芝,拥有世界——日本东 芝电子广告语)
•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蓝天六必治 牙膏广告语) •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 尔咖啡广告语)
• 一旦拥有,别无选择。(飞亚达手表广告语) • 我不认识你,但是我谢谢你。(中华血液基金会广告语) • 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 诗酒广告语)
•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某品牌美容香皂广告语,1989) • 保质期三个月。 • I am loving it.(麦当劳广告语)
• 每天送你一位新“太太”。(太太口服液1993年广告语) •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你今天想去哪里?——微软 1990年广告语)
• 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 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 语用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常常被看成是语义学 家的“废纸篓”或“垃圾箱”,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传统语 义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统统丢进这个“废纸篓”。语用学也 就被解释成了“对所有未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方面的研究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all those aspects of meaning not captured in a semantic theory)”(列 文森,1983)
• 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天长地久——瑞士 Swatch手表广告语)
• 我们因你而精彩。(《文汇报》广告语) • 为了她的节日,献上您纯金般的心。(某首饰广告语) •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你穿越自我—— 日本三菱电工广告语)
社指示语
• 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貌和相 对社会地位的词语和语法范畴。往往体现在交际双 方所使用的各种语言策略上。 • 语法;词汇和句型;言语功能;社交语境;语言表 现形式中的得体性。 • 1)语言活动参与者的社会面貌 • 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 3)说话人和所谈及的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语篇指示语
• 也叫话语指示语或篇章指示语。指在说话或行文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 词汇或语法手段来传达话语中某部分或某方面的指示信息。 • 1)指示代词:this, that • 2)在语篇中用于表示某一话语和上下文之间关系的一些词语和短语 :but, there, etc. • 3)用于时间指示的某些形容词:next, last, etc.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研究某一语 言的言者是如何利用句子来进行成功交际 的。 • 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 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人称指示 person deixis
时间指示 time deixis
指示语
地点指示 place deixis 语篇指示 discourse/text deixis 社交指示 social deixis
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指示语:I, we, me, us, my, mine, our, ours 第二人称指示语:you(单复数), your, yours 第三人称指示语:he, she, they, it, his, her, their, hers, theirs
• 指示语(deixis):指点(pointing),标示( indicating)
• 广告:通过语言结构、图像画面、音响效果来传播信息, 吸引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并激发其行动的一种 手段。 •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就是要通过语言使用 来实现广告的目的。 • 广告语言中的指示语都具有语言的指示作用和特定的语用 功能。
• 她工作,您休息。(全自动洗衣机广告语) • 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中央电视台“梦想 中国”节目广告语) • Let’s make things ba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电子广告语)
• 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告语) • 颐养身心竹叶青,祝君越活越年轻。(竹叶青酒广告语) • Your perfume turns him on. Will you breath turns him off? (你 的香水已经捕获了他,但你的呼吸是否让他退避三舍呢?——Closeup牙膏广告语)
时间指示语
• 信息传达过程中所提到的时间。通常是以说话人说话的时刻为参照点 来计算或理解的。 • 时间指示语:包括一些表示时间的副词和状语短语:now,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soon, then, lately, recently, right away, from now on, in three months, last week, ten years ago, etc. • 语用时间:编码时间,接收时间,所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