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

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往往综合了几何变换、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尽管形式多样、背景复杂、变化不断,但都可以通过几何变换转化为常见的基本问题.

最值题目类型多:作图、计算;有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到初中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

我们知道“对称、平移、旋转” 是三种保形变换。通过这三种几何变换可以实现图形在保持形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基本图形.通过几何变换移动线段的位置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效手段,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运用几何变换把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却是不变的。

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几何变换的应用也不是单一的,有些问题需要多种变换的组合才能解决,看看以下策略对解决问题能否奏效。

(1)去伪存真。刨去不变的线段,看清楚究竟是几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必须仔细研究题目的背景,搞清楚哪些是动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定长。

(2)科学选择。捕捉题目的信号,探索变换的基础,选择变换的手段.平移把不“连”的线段“接”起来,旋转把“碰头”的线段“展”开来重“接”,对称把在同侧的线段翻折过去重组,因此“不连——平移、碰头——旋转、同侧——对称”是一般的思路;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对称图形,平移变换的基础是平行线,旋转变换的基础是等线段,所以选择哪种几何变换还要看题目中具备何种变换的基础信息。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带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带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练习题

1、佇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 ABC的

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

M与点A重合,点N到达点B 时运动终

止),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 ABC的其它边交于P、Q

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t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的面

C

积S随运动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岀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Q

P

AM N B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AD 3,DC 5,AB 4. 2,Z B 45 .动点M 从B点出发沿

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

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C的长.

(2)当MN // AB时,求t的值.

(3)试探究:t为何值时,△ MNC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 BC,点A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

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

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

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 // OC?

初中动点题经典例题

初中动点题经典例题

动点问题

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重要考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题:

1. 例题一:

A、B两车相向而行,A车的速度是60 km/h,B车的速度是40 km/h,他们相距300 km,请问他们多长时间能相遇?

2. 例题二: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20 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 km,乙每小时行60 km。请问几小时后他们相遇?

3. 例题三: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出发,相向行驶。已知甲汽车的速度是50 km/h,乙汽车比甲车晚出发30分钟,乙车的速度是60 km/h。请问几小时后他们相遇?

4. 例题四:

小明从家出发,向东骑自行车匀速行驶20 km/h,行驶2小时后,他改为向南行驶,以同样的速度继续行驶。请问他最终离家有多远?

这些例题涉及到动点问题中的相遇、相交等概念,考察学生对速度、时间、距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各个点的位置和变化趋势,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练习这些例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数学问题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数轴上动点问题

1.已知: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8,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M为线段BC中点,点N为线段BP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线段AC的长为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点M表示的数为;(2)当t=5时,求线段MN的长度;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线段MN的长度.(用含t的式子表示).

2.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x,﹣6,4.

(1)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_,线段B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是;(2)若AC=8,求x的值;

(3)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P,Q,P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Q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点P,Q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相距4个单位?

3.动点A、B同时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A、B的速度之比是1:4(速度单位:长度单位/秒),3秒后,A、B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

4.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10和20,动点P从点A出发以10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出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当点P运动到B点时,求出t的值;

(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求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题型,近几年考察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值、线段或面积的最值问题等,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

题型一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

1.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用12S ah =

来表示,利用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底和高。2.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面积无法用底和高表示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来求解,只需要知道相似比和另一个三角形面积即可表示。

3.相似三角形:当面积公式和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不能有效解题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求解。

角度1:利用公式法解决动点面积问题

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30A (,)和23B (,).过

点A 的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C ,且1tan 3

CAO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

(2)连接AB 、BC ,求ABC ∠的正切值;

(3)若点D 在x 轴下方的对称轴上,当ABC ADC S S ∆∆=时,求点D 的坐标.

变式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3)a (其中4a >),射线O 与反比例函数12y x =的图像交于点P ,点B 、C 分别在函数12y x

=的图像上,且//AB x 轴,//AC y 轴.

(1)当点P 横坐标为6,求直线AO 的表达式;

(2)联结BO ,当AB BO =时,求点A 坐标;

(3)联结BP 、CP ,试猜想:ABP ACP S S ∆∆的值是否随a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变,求出ABP ACP S S ∆∆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归纳

(完整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归纳

B

B

动点问题

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 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解:1、A (8,0) B (0,6)

2、当0<t <3时,S=t

2

当3<t <8时,S=3/8(8-t)t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

初中几何动点问题复习题

初中几何动点问题复习题

初中几何动点问题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与点D不重合的动点,以DE为一边作正方形DEFG.设DE=d1,点F、G与点C的距离分别为d2、d3,则d1+d2+d3的最小值为()

A.B.2C.2D.4

2.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B=3,BC=4,点P是线段BC上一动点,点M为线段AP上一点,∠ADM=∠BAP,则BM的最小值为()

A.B.C.﹣D.﹣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3.如图,AB=10,点C是射线BQ上的动点,连结AC,作CD⊥AC,CD=AC,动点E在AB延长线上,tan∠QBE=3,连结CE,DE,当CE=DE,CE⊥DE时,BE的长是.

4.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G是AD的中点,线段EF在边AB上左右滑动,若EF=1,则GE+CF的最小值为.

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折痕为MN,点M,N分别在边AD,BC上,点C,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F,且点F在矩形内部,MF的延长线交边BC于点G,EF交边BC于点H.EN=2,AB=4,当点H为GN的三等分点时,MD的长为.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某一时刻,动点E从点M出发,沿M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N出发,沿NC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其中一点运动到矩形顶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EF,过点B作EF的垂线,垂足为H.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点H所经过的路径长是.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 】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假如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活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活动.

①若点Q 的活动速度与点P 的活动速度相等,经由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解释来由;

②若点Q 的活动速度与点P 的活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活动速度为若干时,可以或许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活动速度从点C 动身,点P 以本来的活动速度从点B 同时动身,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活动,求经由多长时光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1.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B C ∠=∠,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活动的时光4

33

BP t ==秒, ∴515

443

Q CQ v t

=

==厘米/秒. ·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归纳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归纳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归纳

动点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它涉及到点在一定规律下

的运动轨迹及相关的计算。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大多会接

触到动点问题,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对初中数

学动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1. 直线运动问题

直线运动问题是最基本的动点问题之一。在这类问题中,点按照直

线路径运动,常涉及到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直线运动问题时,可以使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即 v = s/t。

例子1: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全程15公里,用时1小时。

求小明的平均速度。

解析:根据公式,平均速度 v = s/t = 15/1 = 15 km/h

例子2:小红开车从A市到B市,全程200公里,平均时速60

km/h。求小红从A市到B市的行驶时间。

解析:根据公式,时间 t = s/v = 200/60 = 3.33 小时≈ 3小时20分

2. 圆周运动问题

圆周运动问题中,点按照圆形轨迹运动。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半径、圆周长和角度的计算与关系。解决圆周运动问题时,需要掌握圆周长

的计算公式,即 c = 2πr,其中 r 为半径。

例子1: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根据公式,周长c = 2πr = 2 × 3.14 × 5 ≈ 31.4米

例子2:一辆汽车在圆形赛道上行驶,赛道半径为100米,驾驶员开车一圈需要用时50秒。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首先计算圆周长c = 2πr = 2 × 3.14 × 100 = 628米

然后计算平均速度v = c/t = 628/50 ≈ 12.56 m/s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

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

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

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 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 A,若P 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2020中考数学 难点突破: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2020中考数学 难点突破: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例题1. 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

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⑴ 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⑵ 连接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

①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 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⑴()10A -,,()30B ,,()03C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

⑵①设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把()()3003B C ,,,分别代入得:

303.k b b +=⎧⎨

=⎩

解得:13k b =-=,. 所以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3y x =-+. 当1x =时,132y =-+=,∴()12E ,. 当x m =时,3y m =-+, ∴()3P m m -+,.

在223y x x =-++中,当1x =时,4y =. ∴()14D ,

当x m =时,223y m m =-++∴()223F m m m -++,.

∴线段422DE =-=,线段()222333PF m m m m m =-++--+=-+. ∵PF DE ∥

∴当PF ED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由232m m -+=解得:1221m m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当2m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简洁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简洁版)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例1(20XX年·上海)如图3(1),在△ABC中,∠ABC=90°,AB=4,BC=3.点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相切于点D,交线段OC于点E.作EP⊥ED,交射线AB于点P,交射线CB于点F.
不难从题目的条件可得:OA=OC,∠OCF=∠OAE,而AE=CF,则ΔOEA≌ΔOFC,则OE=OF,且∠FOC=∠EOA,所以∠EOF=∠EOA+∠AOF=∠FOC+∠FOA=900,则∠EOF为直角,故ΔE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例4(20XX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为弧AB的中点,D为弧AC上任一点(与A、C不重合),则
(3)当 时, ,
当 时, .
(4) .
[类题]改编自09奉贤3月考25题,将条件(2)“当点M、N分别在边BA、CA上时”,去掉,同时加到第(3)题中.
已知:在△ABC中,AB=AC,∠B=30º,BC=6,点D在边BC上,点E在线段DC上,DE=3,△DEF是等边三角形,边DF、EF与边BA、CA分别相交于点M、N.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动点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

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例1 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对应训练

1.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练习题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三、专题二总结,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及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专题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欣赏.

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专题讲练:函数中的动点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专题讲练:函数中的动点问题(含答案)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考点分析

1.点在线段上运动:

2.

根据线段长或图形面积求函数关系.如:如图所示,点P在线段BC,CD,DA上运动,△ABP 的面积变化情况的图象是什么样的?

解析: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

答案:

2. 双动点变化:

两动点同时运动,分析图形面积变化图象.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E是对角线AC 的三等分点(靠近点A),动点F从点C出发沿C→A→B运动,当点F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F运动的路程为x,△BEF的面积为y,那么图2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吗?

图1 图2

解析: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动点的行程判断y的变化情况.

答案:能.

3. 图形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函数问题:

图形整体运动时,形成的函数问题;如图,边长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阴影部分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什么?

解析:图形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函数问题.关键是理解图形运动过程中的几个分界点.

答案:

4. 实际问题中的运动变化图象

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M→A→B→M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M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

解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动变化图象,要根据几何图形和图形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的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选出正确的图象.

答案:

总结:研究在不同位置时点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线段、面积的变化关系是重点.

解题技巧

例题 如图,M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D 边的中点,动点P 自A 点起,由A ⇒B ⇒C ⇒D 匀速运动,直线MP 扫过正方形所形成面积为y ,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则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练习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

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

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

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 ?

(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

C

P

Q

B

A M N

C

B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连接A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MN 与AC 互相垂直? 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河北卷)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3、(山东济宁)如图,A 、B 分别为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

OA 、OB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根(OA >OB),直线BC 平分∠ABO 交x 轴于C 点,P 为BC 上一动点,P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 点开始沿BC 方向移动。 (1)设△APB 和△OP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S 1∶S 2的值; (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3)设PA -PO =m ,P 点的移动时间为t 。 ①当0<t ≤54时,试求出m 的取值范围;

②当t >54时,你认为m 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

4、在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

(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EDQ ∆的面积为

2

()y cm ,求y 与月份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5、(杭州)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C ∠=︒,高6CD cm =(如图1)。动点,P Q 同时从点

B 出发,点P 沿,,BA AD D

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两点运动时的

速度都是1/cm s 。而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Q 正好到达点C 。设,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经过的时间为

()

t s 时,BPQ ∆的面积为()2

y cm (如图2)。分别以,t y 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

坐标系,已知点P 在AD 边上从A 到D 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 AD 的长度; (2)写出图3中,M N 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P 在BA 边上和DC 边上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6、(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

A 30ABO =∠.动点P 在线段A

B 上从点A 向点B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 秒.在x 轴上取两点M N ,作等边PMN △.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求等边PMN △的边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PMN △的顶点M 运动到与原点O 重合时t 的值;

(3)如果取OB 的中点D ,以OD 为边在Rt AOB △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ODCE ,点C 在线段

AB 上.设等边PMN △和矩形ODCE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求出当

02t ≤≤秒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