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比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结构特点及抗菌特点
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 的区别在于其硫原子为氧原子所替代。克拉维酸是各 种青霉素酶型的强力和不可逆抑制剂,不论在体外还 是体内都能抑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别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所产生的 酶。
抗菌作用
克拉维酸为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仅有微弱 的抗菌活性,但却是很多β-内酰胺酶的强力抑制, 能增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 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
病原菌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 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
RICHLNAND SYKES分类法 将Β-内酰胺酶分为 Ⅰ、Ⅱ、Ⅲ、Ⅳ、Ⅴ和Ⅵ型。
Ⅰ型水解的主要底物是头孢菌素类,由染色体突变介 导目前分离合成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它无效,由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及脆弱拟杆菌产生。
抑酶作用强度为: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诱导细菌产生酶的作用������ 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 维酸。
他唑巴坦的抑酶强度、抑酶谱、对酶的稳定性都强于 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因此是目前最好的β-内酰胺酶 抑制剂。
丙磺舒药理
1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 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从而减少尿酸沉积。 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促进 已形成的尿酸盐的溶解。丙磺舒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
(3)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4)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时皮疹发生率较高,
一般不用于此病患者。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差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差别
2014-06-18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破坏,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在:
(1)增强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2)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
在抑制β-内酰胺酶方面三唑巴坦的作用最强,克拉维酸次之,舒巴坦最弱。
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舒巴坦比三唑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
所以凡含有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经典复方制剂:1、氨苄西林-舒巴坦 2、替考西林-克拉维酸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5、头孢哌酮-舒巴坦。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随着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大量普及,抗生素耐药形势也日趋严峻。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依据分子结构中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位点的A、C、D类,还有以金属离子为活性位点的B(金属酶)类。
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
随着β-内酰胺酶的泛滥,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运而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β-内酰胺类药物,可与β-内酰胺酶发生牢固的结合而使酶失活,和其他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减少其用量。
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时,常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将对β-内酰胺酶及当前常用的抑制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他唑巴坦)的作用特点作简要介绍,以便于临床医生在应用这类药物时的选择β-内酰胺酶分类根据Bush2-Jacoby-Medeiros的分类法, β-内酰胺酶以底物谱和抑制剂不同分为4组,按各自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属于A、B、C、D 4 类(表1) 。
第1组是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分子类别属于C类,本组酶大部分由染色体介导,也可由质粒介导。
第 2 组β-内酰胺酶数目最多,可被克拉维酸抑制,多由质粒介导。
本组酶根据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肟类β-内酰胺抗生素,邻氯西林、羧苄西林和碳青霉烯类的水解活性分属2a 、2b 、2be 、2c 、2d 、2e 6 个亚组,最近发现的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TEM 型酶和染色体介导的A 类碳青霉烯酶分别属于2br 和2f个亚组,除2d的分子类别为D类,其余各亚组均为类。
头孢西丁与基层常用头孢类药物对比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同头孢西丁。
2.对肝病病人使用,易使血清肝酶或胆红素暂时升高
3.易致患儿惊厥。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同头孢西丁
2.不适用于严重胆囊炎患者。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同头孢西丁
2.常见药物热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喘等。
3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
头孢西丁钠与常用头孢药物比较
名称
头孢西丁
头孢替安
头孢硫脒
头孢呋辛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种类
头霉素类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复合制剂(三代头孢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制剂(其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
剂型
粉针
粉针
粉针
粉针
粉针
片剂、颗粒剂、粉针剂
细菌耐药性
低
中
高
高
低
低
对革兰阴性菌活性较头孢西丁差;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肝胆系统、尿路感染等;
对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较头孢西丁差;主要用于预防术后感染(效果较头孢西丁差)、扁桃体炎、泌尿系炎症、肺炎、支气管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败血症,脑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
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所致的呼吸道,尿路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肠球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
对本品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应用较为成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简介
他唑巴坦
1980年
与舒巴坦相似,但抗菌作用微弱
我国已有的品种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头孢曲松/他唑巴坦4个品种
济宁中再生华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舒巴坦酸车间300吨/年,车间设计了专用洁净区,采用316L不锈钢全自动下卸料离心机、双锥真空干燥机等卫生级设备,生产线采用浙大中控先进的DCS自动控制系统,配置梅特勒称重模块,E+H流量计、各型号温度压力传感器,精确计量投料量,监控反应釜温度与压力,保证生产过程无混淆、零差错,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可靠。
应用现时间
抗菌普及抗菌活性
抑酶谱及作用强度
应用及现状
克拉维酸
1976年
广谱抗菌活性,但抗菌作用微弱
抑菌广度: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抑菌强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国内上市的有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合计共有8种剂型
舒巴坦
1978年
对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其他菌的作用均甚差。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革兰阳性菌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头孢哌酮/舒巴坦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 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菌谱
来源于2020年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专家共识
头孢菌素类:轻度炎性脑膜的透过性很低, 严重炎性脑膜炎时约15%穿透性。
美罗培南: 轻度炎性4.7%~25%; 严重脑膜炎的透过率39%
粒缺伴发热
由于免疫力明显下降,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
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口腔温度>38.3℃ 或者 2 小时内连续两次体温>38.0℃ 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0.5×109/L 或预计降至 0.5×109/L 以下
大肠埃希菌(30%~50%)
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 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急性上尿路感染建议静脉给药: 轻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中重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本身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常见临床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
粒缺伴发热
根据危险分层和耐药危险 因素评估后,尽快使用抗 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
其原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 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 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 菌。
同时必须考虑本区域、本 院及本科室感染的流行病 学覆盖耐药菌,直至获得 准确4年-2019年血流感染的耐药菌检出率
复杂性腹腔感染、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多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 腹腔感染若存在积脓或病灶,应积极进行脓液引流或外科干预祛除感染灶。
常用抗生素及抗菌特点
肺部感染的病原学治疗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流感嗜血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首选药物 青霉素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或第1-2代头孢 菌素加氨基糖甙 铜绿假单胞菌 军团菌 厌氧菌 念珠菌和曲菌 哌拉西林加氨基糖式 大环类 克林霉素 两性霉素B 头孢他啶,氟喹诺酮,亚胺培南 西环素,利福平,复方SMZ 青霉素,甲硝唑,头孢西丁 氟胞嘧喧,酮康唑,氟康唑 可选药物 依托红霉素 第1代头孢,克林霉素,优立新 氟喹诺酮,复方SMZ 亚胺培南 利福平
(一)青霉素类
根据抗菌谱和抗菌作用的特点可将青霉素分为
五组:
1、主要作用于球菌、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3、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的青霉素
4、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的青霉素
5、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青霉素
2、耐青霉酶青霉素
包括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此组青霉素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产酶株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其他细菌的 活性则逊于青霉素。国内临床上以苯唑西林最常用。 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关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MRSA)的报道,在医院内菌株中 MRSA所占比例可以高达50%以上。MRSA则对本 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全部耐药。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本组抗生 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相当于或略逊于第一代 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则强于后者,但 逊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β内酰 胺酶比较稳定。不动杆菌、产碱杆菌等对第二代头 孢菌素则几乎全部耐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对流 感嗜血杆菌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第1类 广谱碳青霉烯类, 对非发酵革兰阴 性杆菌 (如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活性较弱,尤适用于入院时已有感 染 (如厄他培南) 第2类 广谱碳青霉烯类, 对非发酵革兰阴 性杆菌有效, 尤适用于院内感染 (如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第3类 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有活性 的碳青霉烯类 (目前尚未上市 ) * Shah PM & Isaacs RD.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2:538-542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有:
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③氨苄西林/舒巴坦;④头孢哌酮/舒巴坦; 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其共同的特点
①除舒巴坦合剂对不动杆菌属抗菌活性增强,其他β-内酰胺酶 抑制剂仅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②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多数质 粒介导的和部分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哌酮等联 合后可保护该类抗生素不被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③β-内酰 胺酶抑制剂不增强与其配伍药物对敏感细菌或非产β-内酰胺酶 的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作用 主要取决于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⑤β-内 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两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近,具协同抗菌 作用;⑥两药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均可达40%以上.
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PK/PD特点是时间依赖性药物并且半衰期较短。头孢 哌酮钠/舒巴坦钠3g,q8h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T〉MIC%可达82%以上。头 孢哌酮/舒巴坦3.0g q8h静脉滴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HAP,头孢 哌酮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IC小于48,且T〉MIC%大于100%时,可以 获得较好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鲍曼不动杆菌全被清除,可作为临床应 用的推荐方案。
合制剂的特性,目前我国使用种类多,规格不一, 美国抗菌药物使用率20%,我国60%。半衰期:头孢曲 松在人体6小时,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约1H。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组成原则
组方配比原则: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复合制剂必须考虑组方 和配比的合理性。基本组成原则如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指南共识解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口服
18 29 0 24 1 4 0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产品数
注射
0 0 67 0 0 0 43 0 41 105 15 4 14 259 121 3 4 14 70 11 5 2 2
PP-SUL-CHN-0468 2022-7-31
结合细菌耐药性变迁及BLICs临床应用现状,最新版BLIC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J01C 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制剂,青霉素 J01F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类 其他J01类抗菌药物
J01D 其他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制剂 J01M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试验,旨在探究中国28个省市468家三级医院2011-2015年间总抗菌药物使用量趋势和模式变化,数据来源为 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电子数据库,数据涵盖超过1000个城市水平的大陆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表达方式为DDD/1000人/天 (DID)。
02
认识不足导致用药级别过高、造成酶抑制剂复合 制剂的滥用及耐药 • 围手术期使用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作为预防用药
04
过度联合用药 • 不必要的联合抗厌氧菌药物
临床现有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以下三类为主,存在多种配伍、配比及剂型
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国家药监局药品数据库
名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注:VABOMERE为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的商品名
给药间隔 每8小时 每8小时 每12小时 每12小时
Pharmacotherapy. 2018 Apr;38(4):444-461.
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vs.美罗培南:对G-菌及耐药菌的MIC大幅下降
β内酰胺酶 抗菌原理
β内酰胺酶抗菌原理β内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抗菌药物,其抗菌原理主要是通过靶酶的抑制作用来发挥抗菌活性。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β内酰胺酶的抗菌原理。
一、分子结构β内酰胺酶是一类酶,可以催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反应,从而使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这类酶的分子结构多样,但大多具有某种特定的催化结构域。
例如,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广泛存在的TEM酶,其分子结构包含一个α结构域和一个β结构域,其中β结构域具有催化活性。
二、作用机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抗生素抑制其抗菌活性。
具体而言,β内酰胺酶与抗生素分子结合,形成酶-抗生素复合物。
这种结合可以发生在抗生素分子的活性部位,从而阻止抗生素与细菌靶酶的相互作用,进而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三、应用领域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化合物,可以用于提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这些抑制剂可以与β内酰胺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阻断其催化活性,从而抑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并用于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
除了作为抑制剂,β内酰胺酶的抗菌原理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耐药菌株的存在。
通过检测β内酰胺酶的活性,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总结起来,β内酰胺酶的抗菌原理是通过抑制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来发挥作用。
其分子结构多样,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抗生素形成复合物,阻断抗生素与细菌靶酶的相互作用。
β内酰胺酶的抗菌原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用作抑制剂提高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耐药菌株的存在。
随着对β内酰胺酶抗菌原理的深入研究,相信将有更多的抗菌药物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简单介绍
3.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活性部位,而在远 端和酶结核,使酶变态而丧失作用,如:甲氧西林。
主要非竞争性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的种类
克拉维
酸钾
舒巴
坦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临床实例——细菌
疾病类型
推荐用药
推荐剂量
备注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4g/天 可用于耐药菌株的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多重耐药或重症患者需要 联合碳青霉烯或喹诺酮类
重症患者可联合替加环素 或喹诺酮类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Ⅰ型酶 染色体Ⅰ型酶 染色体Ⅰ型酶
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克拉维酸 >50 >50 >50
舒巴坦 5.0 7.6 2.9
他唑巴坦 0.093 2.9 0.97
染色体Ⅰ型酶 脆弱拟杆菌 0.006
0.04
质粒酶TEM-1 大肠杆菌
0.055
1.7
质粒酶SHV-1 大肠杆菌
抑酶活性: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当每一个酶分子被不可逆 的钝化,约有115个克拉维酸分子作为底物被破坏,所以其 抑制酶活性较低,能增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舒巴坦
身份地位:舒巴坦属于青霉烷砜类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是 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此类抑制剂。能与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 合使用,在较低浓度就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内酰胺酶抑制剂
理化性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二 甲基甲酰胺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丙酮、乙醇中溶解, 在水中微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物相互作用
丙磺舒:与本品联合应用,可以使用他唑巴坦半衰期 延长。
本品不得与含碳酸氢钠的溶液混合,不得加入血制品 及水解蛋白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的复方制剂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他唑巴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舒巴坦衍生物,自身只 有弱的抗菌活性,但抑 酶谱广,能抑制革兰阴 性菌产生的各种质粒介 导的β-内酰胺酶,对染 色体介导的Ⅰ型酶也有 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消化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
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其他反应:鼻炎、呼吸困难等。
常用的复方制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2)别嘌醇与氨苄西林合用可使皮疹反应发生率增高。
注意事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交叉过敏反应:舒巴坦禁用于对青霉类抗生素过 敏者。
(2)舒巴坦可透过胎盘到达胎儿,母乳中亦含有本品,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4)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时皮疹发生率较高, 本品一般不用于此病患者。
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目的探討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华北组和中诺组,每组50例,华北组以3.0 g哌拉西林+0.75 g他唑巴坦(4:1配比)治疗,中诺组以2.0 g哌拉西林+0.25 g他唑巴坦(8:1配比)治疗。
用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围用药期相关参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及细菌疗效评价。
结果华北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中诺组(P<0.05)。
两组CRP和PCT用药后较用药前减小(P<0.05),但用药后 5 d,华北组CRP和PCT分别为(5.48±2.01)mg/L、(0.12±0.08)ng/L,低于中诺组(6.35±1.88)mg/L、(0.15±0.03)ng/L。
华北组清除43例和未清除1例,优于中诺组39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华北组和中诺组分别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1例和4例。
结论4:1配比和8:1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能很好的控制老年CAP,但4:1配比能更快的逆转症状,防止感染蔓延,减轻患者痛苦,且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治疗老年CAP的用药选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 100 elderly CAP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th China group and Zhongnuo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orth Chin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3.0g piperacillin+0.75g tazobactam(4:1 ratio),and the Zhongnuo group was treated with 2.0g piperacillin+0.25g tazobactam(8:1 ratio).The perioperative parameters,C reactive protein,procalcitonin and bacteri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Results The improvement time,length and expenses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Zhongnuo group(P<0.05).The CRP and PCT of two group decreased after medication (P<0.05),but 5 d after treatment,the CRP and PCT of the North China group were(5.48±2.01)mg/L and (0.12±0.08)ng/L respectively,lower than that of the Zhongnuo group(6.35±1.88)mg/L and(0.15±0.03)ng/L.In the North China group,43 cases were cleared and 1 case were not,better than the Zhongnuo group of which 39 cases cleared and 4 cases no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1 cas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North China group and 4 cases in the Zhongnuo group.Conclusion Both the 4:1 and 8:1 ratios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can control CAP in in the elderly well,but 4:1 can reverse the symptoms more quickly,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n,alleviat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shorten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save the cost.It is a high cost-effective drug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AP.Key words: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Elderly;Piperacillin-tazobactam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在明确潜伏期内院外感染且院内发生的肺炎[1]。
β内酰胺酶功能分类
β内酰胺酶功能分类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酶,在细菌中起着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
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差异,β内酰胺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分类:A、B、C和D类。
A类β内酰胺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酶,其特点是分子量较大,通常在40 kDa以上。
A类β内酰胺酶具有广谱抗性,可以降解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酶的催化机制是通过羟基化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A类β内酰胺酶在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抑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B类β内酰胺酶是一类金属酶,其催化过程中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
这类酶通常能够降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且具有不同的催化机制。
B类β内酰胺酶在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少,但在临床耐药菌株中却普遍存在。
研究表明,B类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研发新型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C类β内酰胺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酶,其特点是分子量相对较小(通常在20-30 kDa之间)。
C类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主要依赖于丝氨酸残基的酰基化反应,从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这类酶对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但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亲和力较低。
D类β内酰胺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酶,其分子量通常在20-30 kDa之间。
D类β内酰胺酶的催化活性主要依赖于丝氨酸残基的酰基化反应,与C类β内酰胺酶相似。
这类酶在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抑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β内酰胺酶是一类在细菌中起着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的酶。
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差异,β内酰胺酶可以分为A、B、C和D类。
这些β内酰胺酶在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研发新型抗生素和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好地理解β内酰胺酶的功能和机制,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酶抑制剂,提升抗菌能力
文张永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
基层医院2013年5月20日D11版
【问】氨曲南属于窄谱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其临床适应证是什么?
【答】氨曲南是单环类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阴性(G-)菌。
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但对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以及革兰阳性(G+)菌和厌氧菌无效。
该药化学结构特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仍可选用该药。
临床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以及不能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患者。
如合并有G+菌感染,应加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
【问】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有什么不同?对临床适应证有何影响?
【答】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上的不同在于:头霉素、氧头孢烯类对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由于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问】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有什么作用?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有何差异?
【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而且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但以三唑巴坦最强,其次为克拉维酸,舒巴坦最弱。
在血脑屏障穿透力方面,舒巴坦比三唑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
所以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问】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这5种复合制剂在抗菌谱、临床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面有何异同?
【答】在抗菌谱方面,对厌氧菌的差别不大,对需氧菌有所不同。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等没有抗菌作用;其他3种药物不仅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且优于前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葡萄糖不发酵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由于抗菌谱不同,临床适应证也就不同。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主要应用于肠杆菌科或肠杆菌科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优于舒巴坦,阿莫
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抗菌谱相似,而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快而强,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高,皮疹发生率低于氨苄西林,因而两者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具有更佳的药理特性。
其他3种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包括产酶株)或G-菌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而可用于应用过碳青霉烯类后发生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不动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可用于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临床适用于G-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指腹腔和盆腔感染。
在不良反应方面,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易发生皮疹;由于头孢哌酮的分子中含有四氮唑基,头孢哌酮/舒巴坦长期应用影响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因而有出血倾向;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其他3种药物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