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药理学人卫版
药理学人卫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人卫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的学科。人卫第四版药理学教材是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教材之一。本文将归纳该教材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拓展。
1. 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来源等不同标准,药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分类和临床分类等。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对药物进行理解和研究。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影响药物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测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3.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生物体的分子靶点相互作用,产生药理效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例如受体激动剂、酶抑制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
4. 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而副作用是指药物所产生的不良效应。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常常是相辅相成的,了解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防不良反应。
5. 药物的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效,导致药物治疗效果的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除以上内容外,人卫第四版药理学教材还包括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药物的剂量计算、药物的临床应用等内容。这些知识是药学和医学学生理解和应用药物的基础。通过学习药理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 03 药效学PPT幻灯片
不良反应
8.耐受性(tolerance): 概念:连续用药后人体对药物反应性↓, 必须加大剂量方可达到原有的效应。停药 后敏感性逐渐恢复。 类型: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 耐药性(抗药性,drug resistance): 病原体/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长期用药后 患者对药物产生适应和耐受, 中断用药可导致严重的戒断症状,即精神 和躯体方面一系列特有的生理功能紊乱症 状。
具有耐受性证据 和 停药症状。
精神依赖性 (psychological denpendence):
患者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停药会造 成患者极大的精神负担和主观不适,渴望 再次用药,无客观体征。
0
阈 剂 量
常用量
治疗量 安全范围
中致 毒死 量量
极 最 最 lgC 量小 小
中致 毒死 量量
效应强度
增加剂量,可产生 最大效应 达最大效应后增加 剂量不再增强效应
最大效应 (maximum
渐产生,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三致反应(致突变、致癌、致畸):是药物损
第八版 药理学 人卫出版社 习题及答案
第1~3章
一、单选
1.药物是
A.一种五毒的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D.能改变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E.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正确答案:C
2.药理学是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C.研究新药的学科
D.基础科学
E.临床科学
正确答案:B
3.某制药公司开发出一种抗菌药物,预申请进入临床试验,除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外,必须向所在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是
A.临床前研究资料
B.毒理学数据
C.药效学数据
D.药物的制备工艺路线
E.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A
4.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疗效
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D.影响药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规律
正确答案:C
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
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
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激发作用
正确答案:C
6.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
正确答案:B
7.不良反应不包括
E.特异质反应
正确答案:C
8.量反应是指
A.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B.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C.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D.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E.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个数
正确答案:D
9.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
一、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1.药物(Drug)
作用于机体,调节、影响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代谢水平、遗传过程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计划生育
药Hale Waihona Puke Baidu来源:
天然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
2.药物学
研究药物基本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是药理学。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
防治疾病
机
物
合理用药
3 评估用药依从性,备有病儿给药困难时的替代补救措施, 做好护患沟通和合理用药宣教
用药后
1 结合病人实际,客观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配合医 生采取相应措施;
2 准确回顾、总结用药护理过程,协助医生评价、完善药 物治疗方案;
3 清点药具药械,做好病区药品使用登记、核对等工作, 尤其对特殊管理的药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利用好: 学习目标
任务实施与解析
三个护理步骤 学习小结 思考与练习
3.要善于把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和认知规律。
特点: 信息量大 涉及面广
利用好: 学习小结 课后思考题 网络自测题 临床用药实例 配套教材和网络增值服务
谢谢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人卫版药理学重点
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药酶抑制剂:有些药物使药酶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称之。
首剂现象:部分病人首次使用哌唑嗪可出现严重体位低血压现象。
药酶诱导剂:使药酶活性增加或合成增加的药物。
耐受性:患者在连续用药后出现药效逐渐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药效的现象。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在通过胃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水解呈原型药物。
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抗菌后效应:当抗菌药物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抑制。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产生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安全范围:指药物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的范围。
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可以很短暂,也可以较持久。
药物的有效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范围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效价强度:是指引起同等效应所需的剂量,所需的剂量愈小,效价愈高。
首关消除:一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被该处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
反跳现象: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治疗疾病,突然停药后是原有病症加重。
2024年度《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 ,影响彼此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ABCD
2024/3/23
给药途径
不同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 从而改变药物效应。
药物制剂和赋形剂
不同制剂和赋形剂可影响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 和生物利用度等,从而影响药物效应。
17
合理用药原则及临床用药评价
2024/3/23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过程的定量指标。包括生物利用度、药 时曲线下面积、消除半衰期、清除率等。
清除率
反映机体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与肝肾功能 密切相关。
生物利用度
反映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是 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药物效应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 各类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药理学实验方法及操作规范 • 药理学前沿进展及挑战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3
3
药理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2024/3/23
药理学定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 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 学)两个方面。
人卫版药理学第九版pdf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
人卫版药理学第九版pdf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简称NSAIDs)可分为传统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两类。
1. 传统NSAIDs: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
氯芬酸、乙酰螺旋霉素、酮酸类、氯吡格雷等。
2.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恩度等。
传统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对
环氧合酶(COX)的抑制作用。COX是参与炎症反应、疼痛
和发热等过程中产生前列腺素的重要酶之一,传统NSAIDs通过抑制COX-1和COX-2的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具
有镇痛、抗炎、退热等作用;而COX-2选择性抑制剂主要抑
制COX-2,减少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炎症反应,
同时对胃肠道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
但由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对COX-1的抑制作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出血等不良反应,而COX-2选择性抑制剂也
存在心血管风险和肝肾毒性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权衡。
此外,根据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传统NSAIDs可再分为苯乙酸类、非苯异恶唑类、丙酸类、酮酸类、吡氮酸类等不同类别。
1. 苯乙酸类:代表药物是布洛芬,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牙痛、痛经等。
2. 非苯异恶唑类:代表药物是萘普生和吲哚美辛,具有较弱的
抗炎作用,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疼痛、神经痛等。
3. 丙酸类:代表药物是双氯芬酸,具有相对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风险较高,主要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 018抗精神失常
(一)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
氯丙嗪chlopromazine, 冬眠灵wintermine 【ACTION】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正常人)
特点: 1) 对刺激有良好觉醒; 2) 大剂量不引起麻醉;3) 有耐受性。 机制: 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α , 抑制特异性感觉传入, 使大脑皮层兴奋性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抗精神病作用(精神病人) 特点: 1)不引起过分镇静即可控制症状 2)只缓解阳性症状,
对阴性症状和抑郁无效/加重
3)连续应用无耐受性 机制: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和 中脑—皮质通路的 D2 受体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镇吐、制止呃逆作用:
特点:强大,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效,
精神分裂症药物开发思路
1960s-1990s 理念:拮抗多巴胺系统 D2,改善阳性症状 第一代:氯丙嗪、奋乃 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疗效:阳性症状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 应,代谢失调、体重增 加、催乳素分泌; 缺陷:阴性症状、认知 缺陷无效,依从性差 1990s-2002 理念:拮抗5HT2A,高于拮 抗D2,改善阳性、阴性和 认知,提高依从性 第二代:奥氮平、喹硫平、 齐拉西酮、利培酮、帕潘利 酮和氯氮平(主流药物) 疗效:阳性症状。改善部分 阴性、认知,维持治疗较好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 高催乳素血症。代谢失调、 体重增加是不耐受主要原因 缺陷:阴性症状、认知缺陷、 依从性改善仍不理想 2003-至今 近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