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小说比较
中西方题材相似的文学作品
中西方题材相似的文学作品中西方有许多相似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着相似之处。
下面列举了一些中西方相似的文学作品,以及它们所表现的主题和风格。
1.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作品都是史诗,描述了古希腊的历史和英雄故事。
《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而《奥德赛》则讲述了英雄奥德修斯如何在战争后返回家园的故事。
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古希腊的文明和文化,以及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2.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都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分别讲述了英国王室的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
《哈姆雷特》是一部悲剧,讲述了一个王子为了复仇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李尔王》则是一部喜剧,讲述了一个年迈的国王如何误判自己的儿子们的命运。
3.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两部作品都是东方和西方的代表作,分别讲述了家族兴衰和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而《威尼斯商人》则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讲述了一个商人的生意和生活。
4.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狂人的疯狂世界,而《尤利西斯》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失去记忆的男人在城市中游荡的故事。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方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拓展:除了上述的作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西方相似的文学作品。
例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展现了古希腊的文明和文化,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鲁迅的《狂人日记》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都表现了现代人类的困境和挑战。
此外,中西方相似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也非常多,例如杜甫的《登高》、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歌,鲁迅的《狂人日记》、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小说,以及周作人的《雨天的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
中西方小说人物艺术比较
参考内容
在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与复杂性,我们可以将人物划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这两 种人物类型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和作用。
首先,圆形人物是一种具有复杂性格和动人故事的角色。他们通常具有多种 动机和情感,这些动机和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例如,在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他不仅经历了从 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还展现了面对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责任等问题的深 刻矛盾。圆形人物的塑造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引人入胜,使读者对人物的命运 和情感产生共鸣。
对比分析
1、描写手法
中西方小说在描写手法方面存在差异。中国小说常常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 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描绘人物和事件。而西方小说则更倾向于使用主观描写手 法,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深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红楼 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客观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历程。 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则运用了大量的主观描写手法,深入表现 了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纠葛。
谢谢观看
通过比较中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各具特 色,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 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园林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可以从中西 方的园林建筑作品中汲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以创造出更为优美、更具文化内涵的 园林建筑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是小说艺术中两种基本的人物类型。它们各 有其特点和优势,并在小说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圆形人物的塑造可以使故 事更加真实、引人入胜,而扁形人物的塑造则可以使故事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这两种人物类型的结合可以使小说更加丰富、多元,并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 感悟。因此,作为小说创作者,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特点, 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国小说通常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而西方小说则更加注重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心理描写更加细腻。
特点
中西小说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中国小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家庭、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受到基督教、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等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中西小说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小说对于东亚文学的影响非常显著,而西方小说则对世界各地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小说也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
02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
市井小民型:以普通百姓为主角,描绘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人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中西小说文化比较
05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民间传说
源于民间故事,强调道德教化、惩恶扬善。
讽刺幽默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探索人性、潜意识等。
心理分析
揭示社会不公、阶级矛盾等现实问题。
社会批判
以奇幻、冒险为背景,展现英雄主义或成长历程。
冒险奇幻
《中西小说比较》ppt课件
目录
中西小说概述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中西小说的语言和修辞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01
CHAPTER
中西小说概述
起源
中西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笔记、志怪和传奇,而西方的小说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西小说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小说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而西方小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不朽之作。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整理版]
中西小说比较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我曾经在网上看到饶芃子先生著有一本《中西小说比较》,可惜未得一观,而喻老师的《白话小说研究》后面也有一章中西小说比较研究,对研究的方法做了一个很明晰的界定,可惜学生对中西小说的了解还是很浅薄的,之所以冒着很大的风险写这样一个大的题目,是因为我对于中西小说具体文本的解读反不及对小说理论的了解,于是只好在此根据这些理论来胡言一点对这个题目的浅见。
以后一定加强对具体文本的阅读,因为那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希望老师暂时能耐心读完学生的这篇作业,但愿能有一点东西能让老师满意。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的,而浪漫主义的小说则是象鲁迅小说所说的更主要的受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影响,当然如果考虑到《西游记》以及《西游记》对后来的小说的影响的话,我们似乎还应该把印度佛经文学的影响计算在内。
而袁珂先生在《神话论文集-附录-中西小说比较》中则说:“吾国小说,有二大分支:其一源溯魏晋神鬼志怪之书,至唐宋之传奇文而盛,迄明清之笔记小说而衰,士大夫之小说也。
其一起于唐之变文与俗文,宋元之话本及拟话本因之,明清之讲史及章回小说文激其波涛,其势始于微末,终于宏大,影响递嬗,至今未绝,平民小说也。
中英小说对比
中英小说对比一、中西小说之起源与发展作为叙事性文学类型,小说是在神话、寓言、故事、历史传说等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西小说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各种故事。
(一)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主要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夸父追日等。
先秦寓言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先秦两汉《史记》、《左传》、《战国策》等史传散文,在写人、叙事等各方面,都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艺术条件,对后来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前者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后者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等。
唐代小说又称为“传奇”,多传写奇闻异事,为文言短篇小说。
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叙述方法,开始进行具体细致的人物、情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真正成熟。
宋元小说以“话本”最出色,为白话短篇小说。
话本是说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本。
随着“说话”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既出现了短篇拟话本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还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如“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
章回小说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如《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二)西方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和叙事诗是先后相关、一脉相承的。
西方小说的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叙事文体——史诗。
希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中的故事直接影响到西方小说的产生。
西方小说真正形成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它开了西方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
中西小说之比较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鲁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博雅教育学院:王勇 Email:68717060@
你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吗?
一、中西小说之起源与发展
作为叙事性文学类 型,小说是在神话、寓 言、故事、历史传说等 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西小说 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 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 各种故事。
(一)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7个 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与 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 年在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 里躲避瘟疫。在暑气逼人的夏 季里,他们商定每人每天讲一 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 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 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 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 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 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 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 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 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 建筑,政治,道德哲学, 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文学体系,它们在文学内容、风格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来展示这两种文学的独特之处。
一、文学内容对比中国文学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文化,强调情感表达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纠葛。
这些作品多以警示人们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关注作为核心。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注重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等,强调个人意识和心理描写。
西方文学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体验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文学风格对比中国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的运用,借助于象征、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在深层次上体会作品的美感。
诗歌创作方面,中国文学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最为突出,注重字词的音韵和韵律。
而西方文学的风格则更加直接和现实,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和角色形象的刻画。
西方文学的魅力在于其直接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冲突冲突。
三、价值观对比中国文学强调个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和担当,倡导和谐、优雅、中庸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文学更加关注个人的追求和自由,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
西方文学充斥着对权力和自由的追求,如美国的"美国梦"。
这种价值观在西方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内容、风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学强调情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西方文学注重个人意识和心理描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追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通过对比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文学认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外文学的比较与阅读
中外文学的比较与阅读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文学各具特色,互相借鉴和影响,为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主题、体裁、风格、受众四个方面,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如何更好地阅读中外文学作品。
一、主题中外文学在主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生死、爱情、家庭、友情等等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中西方文学在主题上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西方文学更加注重现代性和个人主义,如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福克纳的《荒原》等作品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而中国文学则更加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家族情感,如鲁迅的《阿Q正传》、小说《红楼梦》等作品体现了这种特点。
二、体裁中外文学的体裁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学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都比较丰富,而中国文学在史诗、戏曲、小说等方面较为发达。
古代中国文学中,史诗和戏曲这两种体裁尤为出色。
史诗传承了历史和文化,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戏曲则结合了舞蹈、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而西方文学以小说体裁为主,如莫言的《蛙》、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
此外,现代派诗歌在西方文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
三、风格中外文学在风格上差异很大。
西方文学以多元化而著称。
法国的浪漫主义、德国的象征主义、美国的现代主义、英国的现实主义等风格应有尽有。
而中国文学则在文学语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韵律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等。
虽然有一部分作家尝试使用自由诗的形式,但整体上来看,古语言和韵律仍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受众中外文学的受众也存在不同。
西方文学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人生和成长经历,鼓励读者探索自我内心世界。
而中国文学则强调传统家族价值观,对家庭关系、道德、宗族关系等提出了很多要求。
这种文学注重社会继承和集体意识,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之间的互动。
怎样更好地阅读中外文学作品?1、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需要有专注、怀疑和开放的心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乐于阅读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人的神话思维结构与神话意识,首先为罗马人全盘传承,后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又得到广泛传播。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西小说比较
浅谈中西方小说差异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结构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
而西方小说的源头,则较之清晰。
应该来说,远的源头包括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近的则有中世纪的骑士传奇。
和中国的小说发展一样,这些源头也给了西方小说很大的影响,除了直接从中取材,还有从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上对它的影响。
西方小说一开始的发展是从流浪汉小说和笛福、斯威伏特他们的探险、航海小说发起来的,而接下来的《堂-吉诃德》《巨人传》《十日谈》也是走的惊奇路线。
当然,在我看来,《圣经》文学也应该是西方小说的一大源头。
二、创作动机比较中国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司马迁在其《史记》自序中所说的“发奋著书”,而且《金瓶梅》的著名评论者张竹坡也认为此书的创作也是因为作者是含愤而作的。
在《金瓶梅读法》中说:“以玉楼弹阮起,爱姐抱阮结,乃是作者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故以《金瓶梅》为大哭地。
”而在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他还分析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也认为施耐庵著书是“发愤著书”、是“怨毒著书”,是“庶人之议”。
而西方小说,则更为简单。
黑格尔在《美学》中简单的概括为:“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是激发小说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西方文化,对比,其他论文文档]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论是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外小说的不同中外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历史等主题展开。
而西方文学中的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社会现实的揭示等方面。
这种差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文学中,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而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因此,中外小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二、中国小说经典——《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小说。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角,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一段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缀满荒诞的超脱人世的书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描写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会关系。
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手法、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都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西方小说经典——《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它是一部以真挚人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经历,也以达到了对尊严和自由的求索。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表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地区的特定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争取。
因此,它已经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杰出文学作品。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差异: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 法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注重感悟、体验和灵感,强调文采、 修辞和音韵,作品多以诗歌、散文、 小说为主。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则更 注重个体经验、想象力和创新,强调 个性表达和形式创新,作品多以诗歌 、小说、戏剧为主。
联系:尽管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 作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相互借 鉴之处。例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 对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影响, 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 个性表达也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两者都 注重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 都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相互理 解。同时,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也影响了其他文化和艺术领域。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许多外国作家和读者通 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通过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体,表达对自由 、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详细描述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它 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诗歌、散文和 小说等文体,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们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问
详细描述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主题主要表 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价值的 追求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现 实的反思。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 判主题则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社会 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上。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3-1 中西古典古典小说比较及中国古典小说传统
西方古典小说特别是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经 常有大段的环境描写。 有些描写是为了增加故 事的真实性,有的为了 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有的为了衬托人物的心 情,有的作为性格描写 的一部分---。
总之,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环境描写往往处 于陪衬地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才是小说 的主体。欧洲小说家比较重视环境描写在塑 造人物、烘托气氛中的作用。十九世纪末已 有作家把情景作为小说的主要内容,而到现 当代,在一些现代派小说中,甚至压倒了人 物与情节的作用。
中外古典小说家都注 意用情节来吸引读者。
由于各民族文学传统不同,中西方古典小说在结构 布局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在这方面,我国古典小说 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结构首尾完整,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都交代 得清清楚楚,矛盾冲突最后都有一个结局。我国古 典小说介绍人物往往从籍贯、出身、年龄、品貌说 起,有时还要先讲父母祖先,再讲本人。介绍完人 物身世,然后按时间顺序,从头至尾开展故事,结 尾时不但情节发展告一段落,还要说明主人公甚至 儿孙几代的结局。
中西古典小说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一、人物形象
同:中国和西方国家早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即以叙述情节为主。小说吸引读者, 靠的是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不是感人的人物 形象,人物只是构成情节的一个部分。
异: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 手段,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行动,通过人物 的肖像和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较少有像西 方古典小说那样的大段的心理描写。
中——开宗明义,西——闷葫芦。
三、环境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中没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这也是由于话本 或拟话本是讲给人听的,孤立的环境描写不仅沉闷,而且不 易上口,在迫不得已必须作环境描写时,也往往以几句有韵 的诗句来吟唱,或者只是在紧要处简略地点染几笔,起到画 龙点睛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组员 : 芦婷婷 崔佳丽 戚淼莹 李笺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目录
关于“战争”的描写 人物比较
——作品中的男性人物
——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民族心态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演义》,元 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 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 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 之作。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
战争与和平
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拉斯战役
俄法战争
卫国战争 波罗金诺战役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它始终都 是以战争为叙述对象,反映战争的不 同特点,以一系列大小战役为主要情 节。它的中心线索,是贯穿始终的绵 延不断的战争。
战争与和平
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9 世纪最初15年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争叙事结构:按照战争事件发 生、发展和结局的自然时序架构 的,战争叙事半随着三国鼎立的 形成、确立、发展和统一向前延 伸。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战争多,进展快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多达百余次,战争数量40 多次,在整体上和每一回里,总是许多情节很快得流泻 而过,情节多、跌宕起伏、急速演进。以三大战役为 支柱,围绕三大战役拓展出其他数十次战争。主要人 物(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在其中活动,而次要人物 不计其数,一闪而过,出场即死或数回而逝。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曹操&拿破仑 中俄两部巨著在塑造曹操和拿破仑 形象时的第二个差异是,前者以丰富的 动作、事件描写、鲜明而有个性的人 物语言取胜,后者则以细腻的心理、肖 象刻划、生动的细节叙述见长。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的作品。本书于1865年到1869 年出版,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罗斯所发生的事。《战争与和平》 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9世纪最初15年俄国的 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奥斯特里茨大战、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 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族以及安德列、皮埃尔、娜塔莎在战 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 国 演 义 & 战 争 与 和 平
《三国演义》 中关于正面战斗的场面描写少,更注重战 术的运用而非单纯的实力与武艺的较量。例:官渡之战— —关于战事本身 以及作战中人物的活动没有作过多的描 写,基本上是在一回中写完,但官渡之战整个过程用了将 近17回内容,几乎是一个斗智过程而不是一个战斗过程。 《战争与和平》中战争次数少,因此对于战争作战的场面描 述非常详细。例:奥斯特里茨战役——使用巨大的篇幅, 从 直接进入战斗到战斗结束就用了8章篇幅。小说对于战场情 况、将士的活动、心理甚至会议会谈都作了详尽的描述。虽 然它也写到了参战者的智慧和双方的智斗,但在这部小说中, 它们是次要的。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曹操&拿破仑
在有名的赤壁大战 当进攻波罗金诺的法军 前夕,他“置酒设乐于 伤亡惨重而去请求援军时 大船上”,做着“若得 ,拿破仑的回答是: “告 江南,当娶二乔。置之 诉那不勒斯王,还不到正 人物比较 台上,以娱暮年”的美之 午呢,我也还没有看清我 梦。当手下有人进谏 曹操&拿破仑 的棋盘。去吧!”接着,顾 时,竟被他“手起一槊 自和他的侍从谈起了与战 ”当场刺死。 斗无关的事。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曹操&拿破仑
许攸投曹操那一段也是极精采的一节。当曹操听到袁绍谋 当众官在王允家中念及董卓弄权、社稷难保而一 士许攸来投奔他时,“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跣足出 起大哭时,曹操一人却抚掌大笑,声言“愿即断董卓头 迎”这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曹操爱才心切的一面。但是,紧 ,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这里,作者的两个动作一句 接着当许攸问曹操的军粮情况时,曹操却又怎么也不肯说出 话,鲜活地勾勒出曹操口出大言、自命不凡的神气。 军中粮尽的实话。这时作者不厌其烦地例举曹操的谎言:先 说“可支一年”,继说“有半年耳” ,再说“容当实诉,军中 粮食可支三月耳” ,最后说“军中止有此月之粮”。然而,即 使是最这句“附耳低言”,仍然是假的。曹操的奸诈,通过这 四句话,刻画得何等透彻。
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 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 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 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照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 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 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要。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 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被称为 “三绝” 的人物 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在战争情节描写中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描绘,展 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和爱憎感情。 《三国演义》小说中有大量人物斗智斗勇的场面以及战争前后战斗双方 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斗争。通过斗争的过程,着眼于人物的活动和人物 间的关系,采用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人物性 格。 《战争与和平》中战争虽然不多,但正面战斗的情节丰富,对于战场上 的决斗和厮杀描绘细致。通过战斗过程中人物的行为细节、习惯,尤其 是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网状分布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曹操&拿破仑
曹操: 率兵南下,一心想吞 吴灭蜀,独霸天下。
拿破仑: 挥伐北上,预置俄罗斯 于死地,称帝欧洲甚至 全球。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曹操&拿破仑
这一天,战场上那可怕的现象征服了他自以为构成他的优点和伟大的 与经常处于动态的曹操形象相比,托尔斯泰笔下的拿破仑形象经常处于 那种意志力。他骑着马匆匆地离开战场,回到谢伐狄诺山丘,坐在折凳上, 静态: 他那苍白的脸是肿胀的,阴沉的,他的眼睛是昏暗的,他的鼻子是红的,他 拿破仑穿着他出征意大利时穿过的蓝斗篷,骑着他那灰色的小阿拉伯 的声音是沙的,他身不由己地垂着眼睛听那射击的声音。他怀着痛苦的 马,站在他的元帅们前面一点。他默默地看远处那些好象从雾海里腾起 沮丧心倩等待这场战斗( 他把自己看作这场战斗的参加者,这场战斗是 、有俄军在上面移动的冈子,也听山谷里的射击声。他 脸上—那时还很 他不能制止)的终结。一 种个人的、人类的感觉暂时战 胜他信奉了那 瘦—没有一丝筋肉颤动。他那放光的眼睛一心一意地盯在一点上。… 么久的矫揉造作的人生幻想。他亲身感到他比战 场上 见过的苦难 和死 … 他一动不动地骑在马上,看雾面上看得出的高地,他那冰冷的脸上现出 亡的可能性。在那一刹那,他不想要莫斯科,不想要胜利,也不想要光 荣 幸福地恋爱中的少年脸上特有的那种自信自满的幸福神情。 。(这是一幅典型的西方人物肖象油画:从人物身上穿的外衣,到他胯下的 他 何必有更多的光荣呢?) 他所希望的唯一的事是休愈,安静,和自由 。 坐骑,从他整个脸上的表情,到他那双发光的眼睛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通过大大小 小几十场战争歌颂了人物 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封建 道德观,抨击了反面人物 的奸伪,一次突出作者的 “拥刘反曹”思想。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