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教

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介绍和解释;

2. 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规则;

3. 不进位加法的练和应用。

教学步骤

步骤一:概念介绍

在这一步,教师通过引入“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解释不进位加

法的意义和用途。

步骤二:基本步骤和规则

在这一步,教师将介绍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规则。教

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并强调正确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练和应用

在这一步,教师将给予学生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题,以巩固他

们对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练形式,例如口算练、小组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用以下评价

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作业,检查他们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3. 提供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和学生的研究,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小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等;

2.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不进位加法练册;

3.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等。

结束语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方法。通过概念介绍、基本步骤和规则的讲解,以及练和应用的实践,学

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和“十位数、个位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相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巩固加法计算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理解“两位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两位数相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式讲解

2.小组讨论

3.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式讲解

1)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位数相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概念讲解:请看下面的数字,它们两个都是两位数:23,46。它们分别有个位数和十位数。十位数是在左边,它代表的是十的数量,个位数是在十位数的右边,它代表的是个位数的数量。

3)展示加法例题:15+25=40,注意这道题没有进位。

4)解释计算方法:两位数相加不进位,就是说在计算个位数的时候不需要进位。先将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再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计算结果十位上的数字大于9,则需要往百位上进1。

5)练习:请计算下列题目:

16+42=

22+29=

34+21=

2.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交流加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册上的加法计算练习。

2)随堂测试:请做出:31+27= 、45+18= 、26+34=的计算。

六、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课堂练习的答案。

3.小组讨论的成果。

七、教学反思

1.通过引导式讲解,让学生理解了“十位数、个位数”的概念,

从而为后续加法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 上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年级   上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会正确进行计算。

2、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4、学生能与同伴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准确进行计算、2、教学难点

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复习引入,为新知识作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您们的老朋友和大伙儿一起学习,看看是谁?(课件出示喜羊羊图片)您们欢迎他不?(欢迎)

请大伙儿坐端正了,喜羊羊有话要对大伙儿讲(PPT出示“我们去闯关”几个字),喜羊羊要带着我们去闯关,您们准备好了不?(准备好了)

2、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复习旧知。

第一关:开火车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第二关:11~20数的意义和数位的认识。

3、新课引入、

喜羊羊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闯关游戏,他还要带我们去学习新知识,请大伙儿读一读他为我们带来的新知识(课件出示本科主题:不仅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活动2【活动】教学加法

1、理解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题“我有13支铅笔,又买了2支铅笔”。

教师提问:依照我们得到的数学信息,您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不?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教师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并板书在黑板上。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行充分体会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引出少年合唱团问题。

教师谈话:

你喜欢唱歌吗?你都了解哪些唱歌的方式?(比如:独唱、对唱、小合唱‥‥‥大合唱等),

在一些大型庆祝活动,经常有大合唱。某少年宫就有这样一支非常出色的合唱团(出示情境图)这是他们在一次演出时的情景。(教师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的事情为素材,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的习惯和初步的数感。

2.观察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

这里的估计不是估算,是一种对事物直观的数量感受,即数感。学生估计的结果不急于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估计后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在学生交流估计结果的基础上,以老师的身份告诉男女生人数,并提出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的问题。

师:老师告诉你们参加这次合唱队演唱的有女生23名,男生22名,请你算一算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自主尝试的空间和机会,便于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 青岛

版(五四)

一、教学内容简介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6.1的教学内容,即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的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合作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运用了解的方法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

四、教学难点

•良好的自我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通过回忆让学生初步复习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了再进行加法提升,为本节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

1.谈论的方式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教授不进位加法的具体计算方法:

–把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

–如果相加结果小于10,直接将结果写在加数下方;

–如果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结果取个位数,十位数加1,写在加数下方的十位数位置。

3.针对不同的数列,通过示例展开讲解,让学生具体了解如何运用不进位加法来进行计算。同时可以在示例中培养学生自实现并体会。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

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运算;

3.能够用文字和符号表示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1.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2.数字符号表示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2.数字符号表示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红黑白板笔;

2.教学PPT;

3.课件;

4.学生用的小黑板或白纸;

5.尺子、圆规、直尺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通过展示图片或一句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模拟一手抓苍蝇得到5只苍蝇的场景,向学生提问:“如果我再抓5只苍蝇,一共会有多少只苍蝇?”

3.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二、引入(10分钟)

1.通过教学PPT展示,向学生介绍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

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意义。

2.设计三列数据,让学生自主填写数据,其中第一列填写0-50之间的数,第

二列中每个数都在第一列中找一个相加为50的数,第三列学生用适当的符号表示

出来。最后让学生互相核对答案,进行讨论。

三、讲解(20分钟)

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深入了解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几个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百以内不进位加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3.学生互相交流,纠正错误,让他们逐渐熟练掌握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技巧。

四、练习(30分钟)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版一年级数

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

2.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通过学习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学生练习册;

2.教师备好黑板、彩笔、橡皮等教学用品;

3.学生准备好写字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问题进行导入:

“小明手上有8个糖果,妈妈给了他3个,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呢?”

让学生先用手算一下,然后教师可以用黑板上的图表或者简答的口算方式让学生答案,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学过这种计算方式。

2. 讲解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黑板、练习册等教具对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8 + 3 = 11

在这个例子中,十分位上没有到10,个位上计算后的结果是1,在这里,我

们可以将运算过程简化为:

从8的个位数开始,先将个位上的数3相加,得到11,这就是最终答案。

通过一个个例子的讲解,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明确

口算的步骤和规律。

3. 练习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先由教师出题,提供以下一些计算的例子,如下:

8 + 3 =

7 + 6 =

19 + 8 =

23 + 9 =

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不进位加法口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进行答案核对,以及解析计算方法。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些计算的例子,让其他同学进行口算计算,并逐个进行答案解读。

4. 巩固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例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已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 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 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去 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 功的体验。
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学生曱: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 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 是15根小棒。 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 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
3.摆一摆,算一算。
分析与解答:(1)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计算13+2时,方法一,从13开始继续数2个
数14,15,所以结果是15。方法二,13分成10和3,3和2相加,结果是( ),再加上
10结果是(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计算15-2时,把15分成10和5,先用5

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现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1~20各数的组成,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三、教学过裎

〔一〕导入新课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一说它的组成。由此揭开课题。

师: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1个

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出示口算题回忆旧知,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复。

〔二〕整体感知

感知数的组成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新知新授

1.不进位加法

师先拿出13根小棒,再添上2根小棒。学生根据老师摆小棒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3+2=15)

师:你是怎么算出13+2=15的?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做出总结。

生1:用数数的方法。从13开始再数两个数,14,15,所以13+2=15。

生2:数的组成。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ー,再加上2个

就变成了1个十和5个一,就是15,即3+2=5,10+5=15,所以13+2=15。

师:在加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教材第62页例1,并一起大声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师补充板书) 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板书上每个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知识稳固:教材试一试:14+3=17 13+5=18

不进位加的教案

不进位加的教案

教案:不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3. 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加法运算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的运算思维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视听法:通过展示教学图片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2. 案例法:通过例题演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和思维方式;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问题

1. 引入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他们一起有

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第二步:引入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1. 出示不进位加法的定义,并进行解释:不进位加法是指在两

个数相加时,只计算各个位上的数值,不考虑进位的情况。

第三步:示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 通过板书或教学图片,介绍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例如:

计算12 + 24,先计算个位上的数值2+4=6,再计算十位上的数值

1+2=3,所以12+24=36。

第四步:练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 让学生按照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18 + 25、36 + 10等。

第五步:引入进一步思考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需要进行进位加法呢?请举例

说明。

第六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通过不进位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解答。例如:小明上午看了40分钟电视,下午又看了30分钟电视,他一共看了多少分钟电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规则

- 能够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 教具:数学教具、白板、标尺等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

步骤二:示范与讲解

通过实际的教具或白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和规则。讲解时要注意简洁明了,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步骤三:练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练,逐步培养他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练的难易度。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

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或个人答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一些简单的小测验。

教学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备注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内容。如需适应其他教材,请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2 ~ 64页例1 、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2、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局部的名称。

三、教学重点:

1、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算法多样性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

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计

数器。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

减法》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白得并把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究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运算方法。

4、运算方法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预备:

教师预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预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那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往常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明白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依旧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青岛五四学制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信息窗的方式加深对于不进位加法的理解;

2.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3.能够自主地使用计算器进行不进位加法计算。

二、教学准备

1.信息窗一的实物模型;

2.小白板,白板笔;

3.计算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1)教师拿出这种形状、带有一个代表数字的灯的模型——信息窗,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信息窗。”

(2)教师说:“信息窗里有几个灯?请数一数。”学生回答:“有10个。”

(3)教师说:“现在,我要点亮第1个灯和第2个灯,请问,点亮后表示哪个数字?”学生回答:“3。”

(4)教师示范:点亮第4、5个灯,表示5。点亮第9个灯和第10个灯,表示19等,让学生自己做数的表达练习,然后提问:“点亮第7个灯和第8个灯,表示哪个数字?”

(5)教师点亮第7、8个灯,表示8,带领学生一起读“8”,并将点亮的灯熄灭并给出解释:“因为我们接下来要点亮的几个灯的和已经到10了,就需要进位了。”

(6)教师问学生:“这时候,你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排除进位的可能性,只进行不进位加法吗?”学生回答:“不能超过10。”

(7)教师说:“好,那么我们今天将练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2. 讲解和练习

(1)教师在小白板上写下计算式,例如“6+7=”,并说:“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更加快捷的计算。”教师出示计算器,并示范计算出答案,并要求学生同样使

用计算器计算。

(2)教师在小白板上写下计算式2个,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之后教

小学数学_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20以内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80—83页。

【教材分析】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是在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认识11

——2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

指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算法算理,从而能熟练进行口算,就非常重要。在计算

教学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提供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倡导算法多样

化。通过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算出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知道加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在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自主构建

知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善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内在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并说出其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歌曲《海鸥》。这首歌告诉了我们:谁是我们的好朋友?(海鸥)

那大家有没有见过海鸥?给学生出示些海鸥的图片。

欣赏完了海鸥,还有一些关于海鸥的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去完成。下面来看一

下都有哪些任务!(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都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注意引导:天空中有什么?(海鸥)数一数,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天

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再看海里的海鸥: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海里有多少只海鸥?

……(课件展示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海鸥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能用数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6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2.学会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课前准备

小棒。

四、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