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受害者。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来了解一下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案例一,虚假招聘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信息,对方声称是一家知名企业,招聘条件非常宽松,待遇优厚。
小明急需找工作,便毫不犹豫地联系了对方,并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交纳一笔“报名费”才能继续参与面试。
小明怀疑起来,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小明还是被骗去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理财小白,她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对方还声称可以帮助小红实现财务自由。
小红被诱惑,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了咨询,并最终被骗取了全部积蓄。
案例三,虚假情感诈骗。
小芳是一名大学生,她在一款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网友”,两人聊得很投机,对方渐渐表达了对小芳的好感,并提出见面的要求。
小芳感到十分开心,便答应了对方的邀约,并在见面时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骗取了钱财。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首先,提高警惕,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特别是那些过于美好的承诺和诱惑。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再者,学会理性投资,不要被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所迷惑,理性分析和判断是防范诈骗的有效方法。
最后,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利用网络安全工具和技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总之,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接触的信息量巨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某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只需在家上网,每天工作几小时,就能轻松赚取几百元。
小李心动之下,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
对方要求小李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并承诺工作后会返还。
小李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便按照要求转账。
结果,对方收到钱后便消失无踪,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
分析:此类诈骗利用了大学生想要兼职赚钱的心理,通过虚假的招聘信息诱导受害者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或培训费。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对于要求先交费的工作要格外警惕。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小张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便决定购买。
在与卖家沟通后,卖家要求小张通过非官方渠道转账支付。
小张转账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发货,最后直接失联。
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虚假购物诈骗。
分析:虚假购物诈骗通常以低价诱惑消费者,然后通过非正规渠道要求转账。
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避免私下交易。
案例三:冒充熟人诈骗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是其好友小赵,因为手机丢失,需要小王帮忙转账给一个紧急联系人。
小王没有多想,便按照短信中的指示进行了转账。
后来,小王联系到小赵,才知道小赵的手机并未丢失,自己遭遇了冒充熟人的诈骗。
分析: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了受害者对熟人的信任,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诈骗。
大学生在接到此类信息时,应先与熟人直接联系确认,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案例四:虚假奖学金诈骗小刘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学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通知小刘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并要求小刘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转账。
真实大学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某高校大学生,性格开朗,热爱生活。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积累社会经验,小明决定在课余时间找一份兼职工作。
某日,小明在校园内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内容是某知名电商公司招聘兼职客服,待遇优厚,工作时间灵活。
小明心想,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于是毫不犹豫地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
二、事件经过小明拨通电话后,对方自称是该电商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询问了小明的个人信息后,便安排小明填写一份兼职申请表。
填写完毕后,对方告诉小明,由于公司业务繁忙,需要提前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兼职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明觉得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账户转账了500元。
几天后,小明收到了一份兼职合同,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
小明仔细阅读后,发现合同中有一条条款,即如果小明在兼职期间离职,需向公司支付违约金1000元。
小明觉得这条条款不合理,但对方表示这是公司的规定,不能更改。
小明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然而,当小明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到公司报到时,却发现该公司并非真正的电商公司,而是一家骗子公司。
该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小明工资,并要求小明支付违约金。
小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向警方报案。
三、法律分析1. 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骗子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小明500元保证金,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2. 劳动合同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以期提醒大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论坛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对方声称只要在家轻松工作,每天几个小时就能赚取可观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先交纳一定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才能开始工作。
小明照做了,但随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校园兼职诈骗案件,小明被骗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自称是股票投资专家的“大V”,对方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的高额收益。
小红被对方的言辞所吸引,便通过私信向对方咨询投资事宜。
对方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小红动心了,便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对方所说的投资项目中。
然而,等到该项目到期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的提款请求,最终导致小红本金付之东流。
案例三,虚假求职诈骗。
小李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他在求职网站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保证录用。
小李怀疑对方的诚信,便查找了该公司的资质信息,结果发现该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求职诈骗案件,小李险些上当受骗。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它们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更需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在面对类似诈骗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要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避免孤军奋战。
网络诈骗案例剖析与警示
网络诈骗案例剖析与警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网络诈骗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剖析一些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以警示广大网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假冒银行客服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有一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声称是银行客服,称他的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行验证。
小明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结果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盗刷了。
原来,这条短信是骗子发送的,他们通过伪造银行网站,骗取了小明的个人信息。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银行从不会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要求客户提供个人账户信息。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主动联系银行确认真伪。
案例二:虚假兼职小玲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只需轻松工作几小时,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小玲急需赚钱,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但在完成了一些任务后,她发现自己无法提现,对方也消失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上的兼职信息很容易被伪造。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被高额报酬所吸引,提前了解公司的信誉和背景,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情感诈骗小刚是一名年轻人,他在社交媒体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外国留学生的女孩。
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女孩提出了借钱的请求,称自己遇到了困难。
小刚出于对对方的信任,借给了她一大笔钱,结果女孩消失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上的情感诈骗屡见不鲜。
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案例四:假冒购物网站小红是一位热衷于网购的消费者,有一天她在一个新开的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心仪已久的商品,价格相比其他平台要便宜很多。
她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了,但等了很久都没有收到货物。
联系客服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在网购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不要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近年来,因为求职难,不少大学生“病急乱投医”,在求职时“拉到篮子里就是菜”,不惜降格以求。
特别是许多外地大学毕业生,到沿海大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很容易上当受骗。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生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到您!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一中介与医院成“联档模子”“一条龙”骗取“体检费”在广州市中心有不少"辉华贸易公司"张贴的职业介绍和招工广告,招聘的工种包括"经理助理、销售业务员"等,最低月薪1500元,还包吃住。
今年年初,有记者假扮成求职者暗访了这家位于白云区元下田村的辉华公司。
公司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约10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没有营业执照。
一位自称是廖经理的人要求记者填写表格并开了一张到××医院体检的公函。
当记者提出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时,廖经理一口回绝,说只承认××体检科的检验报告。
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的××医院体检科,现场有很多人在排队体检。
他们自称都是看到广告前去应聘的,每人都按要求交了86元的体检费。
三天后,记者拿到了体检结果。
一向身体健康的记者,体检单却显示得了"大三阳"(慢性肝炎)。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现场40多名应聘者的体检单上竟有八成患有"大、小三阳"。
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记者多次打电话到该公司询问结果,得到的都是"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的答复。
据知情人士介绍,“体检费”已被中介和医院瓜分,求职者永远无法上岗。
点评:专家指出,这种“黑中介”与医院联手,骗取求职者体检费的手法,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因为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很难查处以这种手法诈骗钱财的“黑中介”和医院。
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保护能力。
遇到这种情况要多长一个心眼。
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
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常见兼职陷阱陷阱一:打工先缴报名费这类情况最为普遍。
前不久,某高校大四学生华同学在人才市场上看中了一家公司的兼职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600元,便上前投递材料,招聘人员说需缴纳20元报名费,华同学交了费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回音。
友情提醒:很多违规企业往往借招聘为名,向求职人员收取10-50元不等的报名费,然后让大学生回去等通知。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可及时向监察部门举报投诉。
陷阱二:未上班先交服装费广西某高校的小庞告诉记者,他在找兼职工作的第三天就被骗了。
7月2日,他在南宁市人民路一公交车站附近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上称某贸易有限公司招大量的营业员、抄写员、运货员等。
他按启事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让他去人民东路一栋楼的0910号房面试。
在该公司办公室,接待他的男子“热情”地介绍:营业员的工作就是在商场推销某品牌洗发水,每天工作7小时,600元一个月。
接着又说在公司上班要统一着装,需交服装费200元,其中100元上班后从工资里扣除,另100元当场交。
由于所带的钱不够,小庞先交了60元。
7月3日上午,小庞和两个同学再“探”该公司时,接待人员少了先前的热心,多了催钱的焦急。
警惕的小庞开始仔细打量该公司,发现其营业执照模糊不清,上班地点也交代不清。
其间又来了几个大学生,向接待人员“讨价还价”地追讨费用。
小庞这时才明白上当,但要钱无果后也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友情提醒:路边的小广告内容很少有真实的,大学生应聘时要注意查看用人单位的各种证件,不要轻易被薪金蒙蔽了双眼。
陷阱三:要不回的押金大三学生李艳和同学缴纳了300元押金应聘到一家网络销售公司做兼职,销售价值为298元、398元的贵宾卡,可一个月下来,李艳与同学没能销售出一张卡,要求退还押金遭拒。
友情提醒:这类纠纷时常发生,由于大学生与销售公司签订的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处理起来很棘手,所以大学生选择兼职一定要慎重。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受害者。
网络诈骗案件种类繁多,手法隐蔽,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说是只需要在家通过手机就可以赚取高额的报酬。
小明心生好奇,便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告诉他只需支付一笔入职费用,就可以开始工作。
小明心急火燎地支付了费用,结果对方却销声匿迹,小明的钱财打了水漂。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
小红是一名购物狂热者,她经常在网上购物,有一次她在一个不知名的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特别便宜的手机,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
然而,等到货物送到时,小红却发现手机是假货,而且网站客服也联系不上了。
案例三,虚假奖品诈骗。
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他中了一份丰厚的奖品,只需要支付一点手续费就可以领取。
小李心动之下,按短信上的号码拨打了电话,对方要求他先支付一笔费用,小李照做了,结果却再也没有收到奖品。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尤其是一些过分美好的承诺,很可能是骗局。
其次,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支付费用,更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最后,要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了网络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身边的亲友求助,及时制止损失扩大。
总之,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要增强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提高警惕,不轻信虚假信息,才能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就业工作警示教育案例
就业工作警示教育案例案例一:学生兼职被骗小王是一名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他在网上找了一份兼职工作。
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他符合他们公司的要求,可以来面试。
小王很高兴地前往公司面试,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公司告诉小王,他们需要在家里帮助公司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并提供了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
小王每天按照公司要求完成工作,并按照工作量结算。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小王始终没有收到工资。
小王开始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他与公司进行了沟通,但对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工资的支付。
最终,小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他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还丧失了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
教训:小王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找工作时要谨慎选择,不轻易相信陌生公司的承诺。
在接受兼职工作时,应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并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兼职工作的常见陷阱和骗局。
案例二:长时间加班引发身体问题小李在一家知名公司工作,部门经常需要加班处理项目,他也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
然而,长时间的加班使他的身体逐渐出现问题。
他经常感到疲劳、焦虑,睡眠质量下降,头痛、颈椎疼痛等身体不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的身体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工作效率。
他不得不请假去医院治疗,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累积,他的病情无法立即得到改善。
教训: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工作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适度的加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度加班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
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同时,工作单位也应该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休息和福利措施。
案例三:职业歧视导致就业困难小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职业歧视的问题。
小张在多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但不断地收到拒信。
经过了解,他意识到自己遭遇到了年龄和性别的歧视。
面试时,一些面试官向他提出了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或者将眼光放在了他的年龄和经验上。
辽宁学生被骗案例分析报告
辽宁学生被骗案例分析报告1. 事件描述最近,辽宁省某高校的一名学生被骗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认识了一个自称是某知名公司员工的人,并相信其能够帮助自己在校园招聘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痛苦不堪。
他被骗子谎称有内部消息可以提供,并以此为由骗取了他的个人信息和一笔钱款。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保护大学生免受网络骗局的关注。
2. 案件分析2.1 网络骗局的手法该学生是通过社交媒体认识的这名自称公司员工的人,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陌生人交友方式。
骗子通常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匿名性来欺骗潜在的受害者。
他们会编造虚假的身份和故事,使对方相信自己的话,并逐渐获得对方的信任。
2.2 社会心理学因素的作用这一案件也反映了人们在遇到陌生人时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害者有着一种求知欲望和追求更好职业发展的心态,他们很容易相信自称高管、公司员工的人,因为他们本能地相信这些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骗子通过针对这种心理进行欺骗,使受害者得到一时的满足感,但却最终导致了失败和损失。
2.3 预防网络骗局的建议为了预防类似的事件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网络骗局手法,提高警惕性。
- 建立社交媒体安全机制:社交媒体平台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减少假冒他人的情况。
- 建立举报机制:学生和社会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向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举报网络骗局。
同时,公安机关也应提高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对策建议3.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向学生普及网络骗局,教授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欺诈行为。
此外,家长也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3.2 建立社交媒体安全机制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加强注册用户的身份审核,并建立举报机制,使用户可以及时报告可疑账号和信息。
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对涉嫌欺诈行为的账号进行查封和封禁,保护用户的利益。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_成功励志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做兼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80%以上有兼职的需求,它成为了很多大学生课余锻炼自己能力和挣钱的重要途径。
因此,许多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机会,给大学生设计陷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兼职中上当受骗。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1去年9月,某化妆品公司招聘校园销售代理,但拿到代理权的条件是必须得先自己掏钱买300元的产品。
武汉某大学三年级的刘某花300元把产品拿回来,结果却发现此产品很难推销出去,结果这300元的产品只能被闲置了。
经调查,刘某遇到的这种情况只是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侵害大学生利益设置的陷阱之一种。
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寻找兼职的心理,收取几百元不等的“中介费”或“押金”,最后却以未签订为由不予退还;还有的公司以实习为由,在公司缺人手时拿大学生当免费劳力。
刘某说,她身边的同学中,经常发生此类被坑骗的情况。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2大三学生小张在学校宣传栏看到一张招工广告,上写“某国际知名企业在本地举办展销会,招募临时工作人员,日薪200元,包午餐,工作30天”。
如此优渥的待遇,让小张不禁怦然心动,立刻打通了该活动举办方的电话。
通过面试后,小张顺利上岗,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有时还要加班到很晚。
然而上班十几天之后,却被告知场地没有落实下来,该展销会取消,之前的十几天是前期准备,所以工资仅按照80元一天给小张进行结算。
因为没有任何书面协议,小张没有依据要求对方支付约定的200元日薪,更别提加班费了。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3大二学生阿明暑假回家后打算找份暑期工,无意中看到一份暑期兼职信息,便按照上面的联系电话打了过去。
电话那头声称自己是一家职业中介机构,要通过他们联系暑期兼职,需要先交纳200元中介费进行资料登记。
阿明照对方的要求将自己的发给了该“中介”,又将200元打入对方提供的账户。
结果等了一个月,对方也没有给他介绍任何工作。
大学生法律分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寻求实习、兼职等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大学生兼职的过程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大学生兼职被侵权案的剖析,探讨大学生兼职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介绍甲是一名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在一家餐饮店兼职服务员。
在兼职期间,甲在工作中不慎将汤汁溅到顾客身上,导致顾客衣物受损。
顾客要求甲赔偿损失,但甲认为自己是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责任应由餐饮店承担。
甲与餐饮店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1)甲与餐饮店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甲在餐饮店兼职,双方形成劳动合同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本案中,甲与餐饮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甲与顾客之间的侵权责任关系甲在兼职过程中,因工作疏忽导致顾客受损,甲与顾客之间形成侵权责任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1)甲与餐饮店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问题本案中,甲与餐饮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餐饮店存在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甲与顾客之间的侵权责任问题甲在兼职过程中因工作疏忽导致顾客受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甲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然而,甲与餐饮店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甲在工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其雇主餐饮店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结论1. 餐饮店与甲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餐饮店未与甲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大学生兼职市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是积累社会经验,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兼职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骗局,许多大学生在寻求兼职机会时不慎上当受骗。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大学生兼职受骗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兼职广告。
网上招聘信息称,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某个应用进行简单任务即可赚取可观的报酬。
于是,小明下载了该应用,并跟着应用提示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然而,小明再也没有收到过任务。
他试图联系工作人员,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最终,小明不仅没有得到报酬,还丢失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
该案例中的骗局主要利用了大学生们对网络兼职的渴望和信任心理。
通过美化广告内容并通过虚假报道和假证明等手段,使骗子看起来非常可信。
然而,一旦有人上当受骗,他们往往很难追究到底。
应对之策:1. 提高警惕:要保持对各种兼职广告和招聘信息的警惕,尤其是那些报酬过高、任务过于简单或只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兼职。
2. 多方求证:在接受兼职之前,应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公司背景、业务情况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或就业指导中心来获取更多信息。
3. 避免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信息。
如果需要提供,应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合法性。
4. 及时举报:如果发现兼职存在骗局,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或当地警方举报,以便他们能够进一步调查和警示其他潜在被害人。
案例二:传销兼职骗局小红是一名大学新生,她在校园里听说了一个能够轻松赚钱的兼职项目。
这个项目声称可以通过销售产品来赚取高额利润,并且声称可以帮助她在短期内获得成功。
于是,小红被说服参与其中并支付了一笔参与费用。
然而,小红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已经被这个项目所占据,她不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的学习和兼职。
而且,她发现很多同学也加入了这个项目,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最终,小红没有赚到钱,反而花费了不少金钱和精力。
兼职诈骗案例
兼职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兼职工作成为许多人增加收入的途径。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兼职招聘进行诈骗的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典型的兼职诈骗案例,以便大家能够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网络销售兼职诈骗。
小明在网上看到一个招聘兼职网络销售的广告,对方声称只需要在家就可以轻松赚取高额佣金。
小明通过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要求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者购买一些产品作为开始。
小明交纳了保证金或者购买了产品后,却发现对方失联,无法联系上了。
最终,小明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案例二,快递代收款诈骗。
小红在网上看到一个快递代收款的兼职广告,对方称只需要在家收取快递并转交给他人,每件快递可以赚取一定的佣金。
小红通过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要求提前交纳一定的押金或者服务费用。
小红交纳了费用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快递需要代收,对方也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支付佣金。
最终,小红发现自己被骗了,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案例三,网络兼职调查问卷诈骗。
小张在网上看到一个填写调查问卷的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填写问卷就可以获得丰厚报酬。
小张通过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要求提前交纳一定的会员费用或者注册费用。
小张交纳了费用后,却发现根本没有问卷需要填写,对方也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报酬。
最终,小张发现自己被骗了,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以上就是一些典型的兼职诈骗案例。
在面对兼职招聘时,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额佣金或者轻松赚钱的承诺。
同时,不要随意交纳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押金、会员费用或者服务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及时报警或者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提高对兼职诈骗的警惕,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受害者。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重点攻击对象。
大学生受骗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更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对大学生受骗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提高鉴别能力,防范网络诈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受骗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某天他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自己是某知名银行的客服人员,提醒小明他的银行卡有异常情况,需要小明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核实信息。
小明由于缺乏警惕性,便将银行卡号和密码发送给了对方。
结果,不久后小明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被盗刷一空。
这个案例中,小明之所以受骗,主要是因为他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鉴别能力。
首先,他没有意识到银行不会通过短信方式要求客户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这是一个基本的诈骗常识。
其次,他没有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盲目相信了对方的话。
另外,他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对于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套路并不了解。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建议。
首先,大学生们在收到类似的陌生号码或者短信时,应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的话。
其次,要时刻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多了解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和案例,提高鉴别能力。
此外,对于涉及到个人财产的事务,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类似的大学生受骗案例,如网络购物诈骗、兼职诈骗、虚假投资诈骗等。
这些案例都给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受骗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和教育,更需要大学生们自身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鉴别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诈骗,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诈骗案例
大学生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学生作为受害者的案例。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诈骗案例,以便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某大学校园内,一名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账户异常”、“身份信息泄露”等为由,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号码。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性,便轻信了对方的话,最终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二起案例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兼职招聘信息吸引大学生应聘,要求先交纳“报名费”或“押金”等名目,以此为借口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许多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到兼职赚取生活费用,便上当受骗,最终导致金钱损失和心理伤害。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校园周边,一些假冒的“公益组织”或“慈善机构”在大学生活动中散发传单,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捐款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行为,而是为了骗取大学生的善心和金钱。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信任,便被骗取了金钱,最终导致了对公益事业的质疑和怀疑。
以上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诈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诈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警醒,做一个理性、警惕的大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都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
案例1: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
某大学2004级的学生小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从11月10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
”小马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厦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
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
据小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案例分析:
首先,由于大学生和中介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并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一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中介。
最好对这个中介有所了解,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的软硬件配备,工作人员的多少,是否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等相关的合法执照证件,还有把中介老板等人的电话记好。
几个人一块有个照应,在工作之前把押金问题,工资问题都谈好,特别是押金的退回,工资的发放时间等。
其次,要熟悉相关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无权收取求职者抵押金、风险金等费用,兼职单位要求交纳押金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上当。
最后,如果发生求职纠纷,要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上当受骗可到相关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案例2:学生找兼职,一天被“忽悠”两次
这天,小兰起了个大早,和11名同学一起,跟着中介公司在学校的学生“代理”(一名大二女生),坐车到丁字桥参加公司面试。
广告说明要招食品促销,报酬每天40至60元。
没想到,到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撂下一句“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叫坐了一个多小时车的学生回去。
好在还有另一个巧克力促销员的机会。
小兰跟另外9名同学准时赶到另一“学生代理”指定地点。
小兰和同学们一直等到12点,“学生代理”才出现。
“是个女生,个子小小的,卷发。
她说每人要先交30元中介费,交了就面试。
面试不成功就退还”,在不愿丧失机会的心理下,小兰和9名同学交了钱。
“代理”打了一个电话,商厦里出来一位姓王的女主管,自称分管该商厦的巧克力促销。
“主管很漂亮,穿职业装,拿着公文夹,看起来是个领,讲普通话,很热情”,小兰和同学们打消了疑虑,觉得“她不可能是假的”。
不过,小兰仍有疑惑:面试地点不在公司,竟然在商场大门口的顾客休息处,在众目睽睽下进行。
当时,小兰心底宽慰自己:“这是考验。
”小兰第一个接受面试,“主管”好像也特别照顾,问的问题最多,但也不过两三分钟。
整个面试过程持续不到30分钟。
小兰要求当场给出面试结果,主管以“伤自尊心”为由拒绝,并说21日前最后答复。
小兰无奈地回了学校,心里隐隐约约觉得不踏实。
果然,小兰当天下午就打不通“学生代理”的电话了。
第二天,她和五六个交钱的同学再次赶到商厦
询问,得知商厦巧克力销售的主管姓“周”,并说公司招人从不收取“中介费”。
小兰和同学明白,自己受骗了。
“小广告肯定不止贴在一所学校,上当受骗的肯定不止我们。
这样的事,很多找兼职的同学都碰到过,没遇到的,是那些不找工作的。
”小兰说。
面对损失,没有办法,因为找不到人,也找不到任何机构来负责。
案例分析
在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学前教育中,学校、辅导员都会不断提醒学生,提防虚假招聘,但很多涉世不深的大一新生,依然会掉入“陷阱”。
家境贫困生活压力大、经历单纯容易轻信、对招聘陷阱了解不够,这些都是大学生遭遇兼职骗局的主要原因。
案例3:网络招聘忽悠多
王同学平时特别喜欢上网,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网站和帖子。
十一期间,学校放了八天假,他也像很多人一样,希望能做做兼职,于是他上网搜索兼职信息,他浏览了很多网站,出于安全考虑,他最后选择了在赶集网的学生兼职板块中寻找,最终他选择了某知名商场的促销员工作,该兼职岗位不仅验证了商场的营业执照还验证了手机号码,他觉得应该没问题,于是兴冲冲的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号称该商场市场部的张主管,张主管很热情的为他介绍了工资待遇等相关情况,王同学当即乘车来到光谷的某大厦,进去的时候王同学看到门口的公司牌子上写着“某商务咨询公司”,内心就有点犹豫,但是还是进去了,接待的人很热情,告诉他这里是招聘点,面试通过之后才能分配到岗位工作,招聘过程比较简单,只问了几个问题,王同学自己感觉还不错,果然,面试完成,面试官说他直接被录用了,但是要等公司统一安排上岗时间和上岗地点,但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不讲诚信,答应来有不来,为了确保王同学到时候安排上岗时会去,而不发生临时变卦,必须交200的保障金,上岗之后公司会全部退还,王同学虽然有些意见,但是为了能顺利工作,还是交了。
结果回去之后,等了几天都没有人跟他打电话,他打电话过去公司那边老是说公司还在安排,眼看十一都快过去一半了,他还没有能工作,他才觉得不对劲,去公司一看,早已人去楼空,而再打电话,电话已停机。
案例分析:
由于现在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学生来说,上网搜索信息方便又快捷,但是时下很多大型招聘网站的兼职信息基本被中介信息覆盖,有的打的名义是公司直招,并且有营业执照,其实还是中介,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的兼职平台。
最后要提醒大家: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坏人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演得那样都长得一副鼠头鼠脑、贼眉贼眼,骗子脸上也不可能贴着“我是骗子”的标签,他们的骗术也与时俱进,像现在的高科技一样日新月异,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很多人在上当受骗之后还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请你打起百分之一千的精神。
5161工作无忧网建议大学生:
外出找兼职,尽量不要一个人去,多邀请几个人做伴,万一出现问题也气壮。
另外,任何需要事先交钱的兼职一定是假的,为了避免现在有很多厉害的兼职中介可以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掏钱交了,所以尽量不要带太太多现金,因为不管他说的再天花烂坠,身上没钱也没关系。
如果是女生,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
建议女大学生不要找离学校太远的地方,同时考虑兼职的环境。
比如做家教,如果学生住的地方很偏僻,或者附近经常有无业游民出现,建议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