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_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随机事件与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学生在抛硬币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理解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随机事件的发生呈现规律性,进而理解概率和频率的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从试验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学生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通过对概率的学习,渗透偶然寓于必然、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统计定义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手段:采用实物试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概率"这个词. 比如说:买彩票时,总关心中奖的概率有多大;正规的足球比赛,为了体现比赛的公平性,比赛前,主裁判往往以抛硬币的方式,根据是正面还是反面来确定比赛场地,这些都和概率有关。
那么什么是概率呢?怎么获得概率的大小呢?知道概率的大小又有何意义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第二十五章概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1)(板书课题)2.事件的分类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些事件,分析它们的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1)"导体通电时,发热";(2)"抛一石块,下落";(3)"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4)"在常温下,焊锡熔化";(5)"某人射击一次,中靶";(6)"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通过学生讨论,指出事件(1)、(2)是必然要发生的,(3)、(4)是不可能发生的,而(5)、(6)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进而引出三类事件的概念:【归纳指出】(1)它们是按照事件的发生与否这个标准,来进行分类的;(2)这三类事件是相对于一定条件来说的,条件改变了,事件的性质有时也会改变. 例如:事件(3)是不可能事件,若将其改为"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高于0℃时,冰融化",这就是一个必然事件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1)"某电话机在一分钟之内,收到三次呼叫";(2)"当是实数时,";(3)"没有水分,种子发芽";(4)"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答案:(1)随机事件;(2)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4)随机事件(根据三类事件的概念,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三类事件的一些例子)3.试验、观察和归纳在三类事件中,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它的发生与否是很容易确定的,事先就知道它发生或者不发生;而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对于随机事件,知道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关键性的依据.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观察)一次试验,就是将事件的条件实现一次.例如:"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这个事件来说,做一次试验,就是将硬币抛掷一次,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事先确定的,那么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是否会有规律性呢?下面我们通过做一个抛掷硬币的试验,来了解"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定组长(二)试验要求及规则每人做10次抛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并计算正面向上的频率,将试验结果填入表中:姓名抛掷次数()正面向上次数()频率()抛硬币的规则:(1)硬币统一(1角硬币);(2)垂直下抛;(3)离桌面高度大约为一尺.(这样的话,我们基本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做试验)(三)试验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他们的试验结果是否相同,并请组长统计本组的结果教师问: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相同吗?为什么?(因为"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这个事件是一个随机事件,在每一次试验中,它的结果是随机的,所以10次的试验结果也是随机的,可能会不同)(四)教师将组长统计的数据及历史上科学家得到的大量试验的数据输入电脑,借助Excel统计功能把频率图画出来.(1)抛掷硬币试验结果表抛掷次数2048 4040 12000 24000 30000 72088正面向上次数1061 2048 6019 12012 14984 36124正面向上的频率0.5181 0.5069 0.5016 0.5005 0.4995 0.5011引导学生来观察这个频率图,看一看由个人到小组、全班再到大量试验频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同学们相互讨论,请同学来回答,如果不完善,请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总结)【规律】:"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不能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渐地接近于0.5(五)教师用计算机来演示大量抛掷硬币的模拟试验,让学生进一步来体会这样一个规律再让学生看另外两组试验结果,观察分析频率的变化规律(2)某批乒乓球质量检查结果表抽取球数50 100 200 500 1000 2000优等品数45 92 194 470 954 1902优等品频率0.9 0.92 0.97 0.94 0.954 0.951可以看到,当抽查的球数很多时,抽到优等品的频率接近于常数0.95,在它附近摆动(3)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每批粒数 2 5 10 70 130 310 700 1500 2000发芽粒数 2 4 9 60 116 282 639 1339 1806发芽的频率 1 0.8 0.9 0.857 0.892 0.910 0.913 0.893 0.903可以看到,当试验的油菜籽的粒数很多时,油菜籽发芽的频率接近于常数0.9教师问:通过观察以上试验结果及频率图,它们的规律有什么共性呢?(引导学生归纳)【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事先确定的,但是在进行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我们给它起个名称,叫做概率4.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这里的P是英文Probability(概率)的第一个字母【说明】(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越大,表明事件A发生的频率越大,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小,它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小)例如: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是指:"正面向上"可能性为50%任取一个乒乓球得到优等品的概率是0.95,是指:得到优等品的可能性为95%(2)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上面有关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频率是否等同于概率呢?(可以提示:频率是不是不变的?概率是不是不变的?)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或不同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事件的频率都有可能不同. 而概率是一个确定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和反思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思考随机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例题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步骤: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问学生抽一张扑克牌得到黑桃的概率是多少?2.学生思考后,教师在黑板上引入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概念解释:1.教师解释随机事件的概念,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教师引入样本空间的概念,即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3.教师解释概率的概念,即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分类讨论:1.教师解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念,即事件的发生与不发生彼此没有影响。
2.教师解释互斥事件的概念,即事件的发生与不发生不能同时出现。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型的随机事件,并在课后让学生总结。
概率计算方法:1.教师解释计算概率的方法,即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样本空间中总可能结果的比值。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题进行概率计算,包括随机事件的相加法则和互斥事件的相乘法则。
练习和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几个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题目。
2.教师进行课堂点评,让学生共同总结概率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反思: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优点:1.引入阶段通过教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主动融入学习过程。
2.在概念解释中,通过示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性质。
3.在分类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在练习和巩固中,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
不足:1.教学步骤中,没有具体安排概率计算的例题,可能导致学生在练习环节不够熟练。
2.反思环节的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总结和巩固学习内容。
3.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改进:1.在引入阶段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2.在分类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型的随机事件,并举例说明。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第二篇: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随机事件概率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随机试解验、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2.了解概率的各种定义,重点是古典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概率计算.3.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4.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运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5.掌握贝努里概型及其计算,能够将实际问题归结为贝努里概型,用二项概率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本章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条件概率。
本章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及其应用第二章一维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要求1.理解一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函数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掌握-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Poion)分布、均匀分布、几何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及其应用.会求一维随机变量及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掌握分布函数的概念,并会用来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本章重点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概率计算.本章难点常见随机变量的应用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要求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二维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2.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
3.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独立的条件。
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5.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会求两个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了解两个随机变量取大取小的分布。
本章重点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概率计算、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条件分布。
本章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并会计算具体分布的期望、方差。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3.会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计算其函数的数学期望;会根据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计算其函数的数学期望正.4.理解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了解矩的概念。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第一篇:《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与反思《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正确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体验中去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掌握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1、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探究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口袋、小球、扑克牌、骰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篮球比赛前,有这样一位新裁判员想以抽签方式决定两支球队的进攻方向,他准备了三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
上面分别写有1、0、0,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情况下,让其中一方队长从三根纸签中任意地抽取一根,抽到数字是1的纸签则拥有选择权,抽到数字是0的纸签则选择权给对方。
[师生行为]结合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队长会去抽吗?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谈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用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解答。
[设计意图] 从篮球比赛中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1:猜牌游戏1、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张是什么A?问可能是黑桃A吗2、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猜是什么A?[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出在一定条件下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活动2:投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每位学生掷10次并记录每次向上一面骰子的点数。
问:(1)通过实验推断老师任意的投掷一次骰子而向上一面可能出现哪些点数?(2)出现的点数大于0。
(3)出现的点数会是7。
(4)出现的点数会是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旨在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事件的概率》一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表现以及个人教学方法的评估,以期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实施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小组合作探究和互动讨论等。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动力。
最后,通过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巩固了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表现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整体良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互动讨论环节,学生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个人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尽量简明扼要地讲解重点概念,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的堆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其次,我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动性。
最后,在互动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反思与改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实施较为成功,学生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可以更加重视对学生研究状态的观察和及时反馈,以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练和应用性的任务,将知识内化为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我也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结论通过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事件的概率》一课的教学反思与总结,我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与改进。
9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2.不足之处
生活中事件包含丰富的随机性以及随机中有规律性的辨证思想.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看,初中阶段只是辨证思维的萌芽,还很不成熟.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没有过分注意体现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中应更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创。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随机事件的概率》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会,很漂亮地投出一个三分球,那么你能预先确定这个 三分球是否投进吗?
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亲历抛掷硬币的随机过程。 唯有如此,才能建构起正确的随机观,才能辩证的理解 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师:接下来,我们增加试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 发现,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曾坚 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的掷硬币试验.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家的严谨,据说还有一位数学 家,做了八万多次的试验。)
教材分析 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
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知识与技能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提高.
(2)能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随
机现象和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通过亲身试验和感受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
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
着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
课例研究综 间的立体信息交互网络,从多方面采取调控措施,保证
述
探究方向的正确性和探究过程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整合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复习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探究硬币正面朝上可能性大小的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由此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并比较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这节课的内容。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并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去判断,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做试验,通过学生分组操作,得出自己所在组的掷硬币的总次数和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并把这些数据输入已经设定好的EXCEL表格中,并算出各组的掷硬币总的次数和总的正面朝上的次数,计算机算出频率,频率分布折线图表示相应的频率,由于还有两组数据没有计算,所以频率分布折线图上有两点还在坐标轴上,这个时候我就先分析了各组和全班的数据,而没有解释那两点所在位置的原因,在这之后才用计算机模拟投币试验得出另外两组数据,这才把频率分布折线图补充完整,又进行了图的分析。
应该先进行数据的收集将图表完整化之后进行分析。
通过将其他人做的试验结果的进行展示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试验这部分做得与自己的想象有点出入,但是出入不大,在做试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又不混乱,回答试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
之后给出了频率的定义、概率的定义,频率在抽样方法那章已经频繁接触,学生都能理解,概率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试验让学生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从而通过频率的稳定性得到概率,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处理时应该针对每一个关系去举例说明。
第三部分主要就是例题和练习,这一部分在处理的过程中速度过快,没有给学生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以至于不应该错的地方出错,并且没有问他们错误的原因,下次再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如果出错要问原因,最后的知识小结应该由学生完成。
概率初步《概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概率初步《概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概率初步《概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概率初步《概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概率》教学反思1《概率》主要在学习完随机事件的定义后而教学。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并初步建立概率模型。
对学生而言,有限等可能事件的特点和计算有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介绍概率发展史教学中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概率发展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知识背景。
例如:概率起源于生活中的游戏。
最早的概率论专着《论中的计算》。
从数学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问题设计贯穿全章本节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问题的形式,这样更能抓住重点,各个突破,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发散思维过渡到集中性思维上来,并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不舍得给学生时间去探索的弊端,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三)把握难易度1、学生在解决古典概型中有关概率计算时,往往会忽视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错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例1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判断古典概进型的重要性;2、在归纳概率计算公式时,很多学生可能会不重视,想当然地得出结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揭示公式得出的过程,并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初步学习概率,较难将实际问题模型(古典概型)化,因此在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度,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1)考试前老师会叮嘱学生:“做判断题、选择题时遇到不会的一定别空着。
”(2)乒乓球比赛结果的预测;(3)抓阄中后抓不会吃亏;(4)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随机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课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对课程改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对课改的思想和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配合,津津有味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一个道理:想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把握课堂的有限时间,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纳本节课教学亮点如下:
1.课堂导入亲切自然;
2.以设计游戏活动内容贯穿课堂激发兴趣;
3.学生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在乐中获得知识;
归纳本节课不足之处:
1.有些学生比较拘束,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在鼓励性方面做得不好。
2.在练习时,幻灯片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授课时有的练习做过了,但事后不知道具体是那道。
3.引入时先把整章的内容做一下交代,然后再引入。
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失,学习有目标。
4.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应再设计一道故事情景,让学生集思广益,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寻找解决办法。
5.练习时应把书上的练习题打在屏幕上,一起来做,就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节约时间。
通过以上反思,我更明确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益。
随机事件的概率课堂实录及反思
数 05附近 , . 因此 大 家都觉 得 频率 的稳定值 0 5作 .
为 硬 币正 面向上 的 概率 比较合适 . . 0 5即 5 % 的可 0
师 : 过对比, 通 我们 能发 现 什么 现象 ? 生 6 随着试 验次 数 的增 加 , 率接 近 于 0 5 : 频 .
能性 是 硬 币正 面 向上 , 比较 符 合 我 们 的 客 观 认 也
该 用 哪个词 表述 更 为准确 ?
师: 假设你成为球 队队长 , 你会选硬 币的哪一
面? 、
生 2 正 面. 反面也 可 以 , 面 出现 的 可能 性 : 选 两
一
样.
师: 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 众人 点 头. ) 师 : 能否 想个 办法 说 明硬 币正 面 向上 和反 面 那
来 越稳 定在 0 5的附近 ” . .
师: , 好 就按 同学 说 的 , 大家 抛 抛看. ( 教师 强 调 试 验 的 各 项 条 件 , 验 后 汇 总 数 试 据 . ) 师 : 什 么大 家所 得 的试 验 结 果 , 为 即频 率 并 不 完全 一 致 ? ( 人思 索 , 众 有学 生说 次数 不 够多. ) 师: 次数 如果 够 多 , 家 的结果 会完 全 一致 吗. 大
指正 . 1 备课 困 惑
师: 奥运冠军射击命中靶心也是随机事件 , 为
什么还 让杜 丽去参 加 奥运 会 , 而不是 别人 ? ( 笑地 指 向一 位女生 . 微 )
师: 如果 让这 位 女 生 去 参加 , 有可 能 获 得 金 牌
吗?
随机 事 件 的概 率在初 三 的书本 中就 已出现 , 刚
有 2点特 别深 刻 :
的课堂实录, 比赛时得到了省内兄弟学校 的同仁 在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通用5篇)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通用5篇)《随机事件》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随机事件》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11、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第1课时。
本课设计旨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以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抽签、掷骰子游戏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中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他人的意见,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相信学生。
4、本次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学生分组讨论的质量不佳、活动的时间把握不够好,以致后面的学生练习量不足,学生的易错点发现的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够全面。
5、下次上这节课,我觉得可以这样上:(1)本课时设计合作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上完课。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能感受到,让学生更喜欢。
(3)知识源于生活,新课标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本设计通过摸球、抽签、掷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体验中理解和领悟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2课上完了,心里一阵轻松:任务完成了。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初中数学学习中接触过一点概率的内容,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比照随机事件自己总结,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任务都交给学生处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 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 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 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梁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a 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并指出:"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要求"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随机事件的概率(1)》教学设计与反思doc高中数学
《随机事件的概率(1)》教学设计与反思doc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1〕»教学设计与反思商丘市回民中学韩志勇2018年9月«随机事件的概率〔1〕»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第十一章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事件的分类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在讲事件分类时,通过课本实例,结合生活实际,以便让学生较容易的得出三类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课本例题和习题进行巩固。
三类事件的概念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通过学生自已所举的例子,来加深对三类事件概念的正确明白得。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能够明白,学生对三类事件的概念专门容易把握,学生回答也比较积极。
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学生试验和课本实例的结果,使学生从数值关系中发觉规律,总结得出结论,明确是在相同条件下,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或观看得出的结果,进而获得概率的定义;在定义的明白得中,让学生清晰概率与频率的区不和联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材的处理上,课本上没有安排学生试验,而是直截了当给出前人的一些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而概率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的规律的科学,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试验,亲自感受规律的发觉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爱好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截了当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明白得。
在课堂上学生们做试验十分积极,差不多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
在做试验中,有条不紊,喧闹而不纷乱;学生回答试验结果时,大胆认真,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专门灵敏,讲明学生确实在认真摸索咨询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梁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并指出:“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要求“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以初中概率学为基础,又为选修2-3重新进行了知识建构,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结合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4)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我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2、教学重点:①事件的分类;②概率的统计定义;③概率的性质.3、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4、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学辅助.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有阅读、观察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
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相对较弱,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掘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发发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确定其大小的方法;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过程篇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李代友案例的背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设计说明】 1.作为高中数学必修内容的最后一个部份,本章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概率,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已获得今日社会的广泛应用、概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通常识的今天,对它进行初步学习更是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获得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思考方法,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到高中三年级以及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打好必要的基础2、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索为主线,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与发展方向。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而本课的设计主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探究能力方面作一尝试。
教案及其分析:【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第十一章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与技能】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过程能力与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理解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其发生呈现规律性3.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的性质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能力练习:以实验沟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概率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实验思想及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严谨性。
【教学模式】探究讨论式【探究过程】(一).设置情景: 1名数学家=10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的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我们把随机现象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二).探索研究: 1.随机事件(出示投影)下列哪些是随机事件?(1)导体通电时发热;(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抛一石块,下落;(4)在常温下,焊锡熔化;(5)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时,冰融化.由一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可让学生再分别举一些例子.[目的在于让学生认清、分清几种事件的区别]篇四:9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2.不足之处生活中事件包含丰富的随机性以及随机中有规律性的辨证思想.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看,初中阶段只是辨证思维的萌芽,还很不成熟.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没有过分注意体现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中应更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创篇五: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唐君奇教学案例的背景 1、教材:人们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高二(下)第十章第六节2、2009年我校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实例。
3、教学背景:本章在高中数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广泛,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思考方法,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到高中三年级以及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打好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