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1)修改
谏太宗十思疏 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高一班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解释和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学习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读:解题、介绍作者
1、解题: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guàn)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二、走近文本,基础积累
分析课文第一段
(一)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浚.其泉源()塞.源()
(二)重点字词解释
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浚.其泉源()积其德义
..()
臣虽下愚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
《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1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
《谏太宗十思
新授2010、04 疏》1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学习并背诵第一段,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3、能够准确翻译第一段。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2、3
一、课前预习
1、作者·解题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唐
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未参加李密义军,后
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
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阿谀逢迎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
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
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
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劳的。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亲自为他
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这足见魏徵在当时的影响。
题目中的“谏”是进谏的意思。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
2、背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常以隋代的
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使用)
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之“因声求气”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生使用)
【学习目标】(加★的为重点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征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知识链接】
一、文学常识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二、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三、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谏太宗十思疏》课型:新授课班级:高一授课教师: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二.自主预习(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预习内容和预习题)
文学常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3、文体知识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奏议的五种方式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三.课堂导学(拓展部分:课堂程序,要讨论的问题及表格,拓展资料,拓展练习,补充例题及其他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
(一)文本研读
1.正字正音
载舟(zài)殷忧(yīn )懈怠(xiè dài )浚其泉源( jùn )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2、把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3、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学问。
2、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介及写作背景
1、: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书》,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简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省、慎重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进展,百姓生活也富有起来,加上边防稳固,内外无事,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糊涂的看到了在富强兴盛的后面隐蔽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屡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正。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通过翻译训练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一)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
1.文学常识填空
(1)魏征(580~643) 字玄成,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多分条陈述。
2.写作背景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
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答司马谏议书》
1.作者
王安石(1021—1086)
(今江西抚州)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初步体会文中的语言艺术及忧患意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一、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2、作者与作品:
魏征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课前诵读】唐太宗和魏征小故事
(一)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二)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戒奢以俭
【课前预习案】
一、注音
求木之长.()塞.源()载.舟()夫在殷.忧()
懈怠
..()浚.其泉源()黜.恶()谗.邪()
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
二、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
(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4)永保无疆之休.
(5)凡百
..元首(6)承天景.命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复习流程
一、熟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魏征(580~643) 字玄成,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_诤臣_”称之。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多分条陈述。
2、本文阐述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用原文词语回答)
3、名句填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写作借鉴
(1)写法: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
观点: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
“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学习要点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讲解题解“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
后来作为一种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
疏,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
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
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
“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集》,标题是后人加的。
起初称为《十思疏》。
课文标题中的“太宗”是庙号。
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庙立室供奉,为此就需要立一个名号,这就是庙号。
从汉代起,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一般都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
以下称为太宗或世宗。
李世民是在其父李渊之后称帝的,庙号为太宗。
由此也可推知“谏太宗十思疏”是后人加的题目,李世民活着,是不能称其为太宗的。
“十思”的针对性.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评论: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近坠……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 典型史实:
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
太宗指示之曰:
“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
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单元导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敬仰。
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的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文本解读】
魏征是一位以敢谏善谏著称的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的奏章,劝谏皇帝居安思危、善始虑终。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诵读课文,把握其主要观点,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素养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魏征和“疏”的文章体裁特点。
3.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4.赏析魏征高潮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技巧,领会魏征的精神品格。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魏征(580—643),字,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高中语文必修下 8151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8.15.1 《谏太宗十思疏》
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1. 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 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 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辨析多义词,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一、导读: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思疏》导学案
》导学案
《谏太宗⼗思疏
班级姓名
⽬标与重点】
【⽬标与重点
■了解左传有关知识,在把握⽂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反复诵读并背诵课⽂。
■了解烛之武的说理艺术;领会和学习本⽂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
【预习与感知
预习与感知】
1.知⼈论世
▲魏徵(580~643),唐初⼤⾂,杰出政治家。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所俘虏,念其才⽽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拜太⼦洗马,乃李建成近⾂。⽞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从贞观初年⾄逝世,⼗七⼋年间,上重要奏议⼆百余次,达数⼗万⾔,唐初出现“贞观之治”,作为谏⾂的魏徵功不可没。
⼀次,李世民“得佳鹞,⾃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贞观六年,李世民在⼀次罢朝后到内宫,怒不可
遏:“会须杀此⽥舍翁。”长孙皇后好⾔劝慰太宗才免除这次灾难。
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镜矣!”
汉朝萧望之说:“朝⽆诤⾂,则不闻过;国⽆达⼠,则不闻善。”可见诤⾂之可贵。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贞观中期,⽣产有了较⼤发展,⼈民⽣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益巩固,在⼀⽚⽂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仅贞观⼗⼀年,他先下令修飞仙宫,后⼜诏令建⽼君庙、宣尼庙;⼆⽉巡游洛阳宫,六⽉巡游明德宫,⼗⽉猎于洛阳苑,⼗⼀⽉⼜巡游怀州、狩于济源。百姓为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他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虚⼼接受⾂下的意见了。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年的三⽉到七⽉这五个⽉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篇。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doc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成武一中高一语文组樊爱美一:学习目标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3.文体知识
疏( shù):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求木之长.浚.源塞.源载.舟鸣琴垂拱.壅.蔽谬.赏
黜.恶明哲.戒奢以俭
....
四: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必浚.其泉源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4.,.将崇极天之峻,永
保无疆之休.
5.凡百
..而道著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克.终者盖寡
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8.虽董.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
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0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
自牧
..
11、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12、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
13、信者效.其忠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打印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2)含答案和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
重点句子;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目标一 2.难点:疑难句子理解和阐释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
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2.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
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
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
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
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
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
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
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3.解题
第15.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了解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论述的针对性;
3.疏通课文,归纳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自学案
一、文化常识积累
作者
魏征(580-643) ,字玄成,谥号文贞。少孤贫,好读书,素怀大志。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魏征为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后为太子李建成侧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此后渐为太宗信任,历任重臣,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在他从政期间,前后劝谏两百多次,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奏疏长达数十万言,以“犯颜直谏”闻名于世,其大部分谏章保留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两书中。
《旧唐书.魏征传》记唐太宗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写作背景
唐太宗登基之初,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能够励精图治,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但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且变得“喜闻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越来越忘乎所以,多数朝臣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况下,魏征及时进谏,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强化练习
一、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谏. ⑵逡.其泉源 ⑶求木之长. ⑷乐.盘游 ⑸壅.蔽 ⑹谬.赏 ⑺滥.刑 ⑻黜. ⑼塞.源而欲流长也 ⑽载.舟覆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通 ) 3.重点实词
⑴谏太宗十思疏.: ⑵凡百..元首: ⑶克.终者盖寡: ⑷殷忧..而道著: ⑸董.之以严刑: ⑹奔车朽索....: ⑺则思三驱..以为度: ⑻虑壅蔽..: 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5.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6.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引申义,重要的。 ⑵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走路。 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现代汉语中“纵情”是“尽情”之意。 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古义: ;今义:“以为”常用于“认为”义。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 ⑴ 恩所.
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
洗 ⑵
必竭诚.
以待下
诚.
能见可欲 ⑴
求木之长者.
则智者.尽其谋 ⑶ 终.
苟免而不怀仁
克终.者盖寡 ⑵
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
⑷
信.
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⑸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不念居安.思危 则思知止以安
.
人 ⑹
欲固.其根本 根木固.
而求木之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
何如哉 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
闻达于诸侯 ⑻
7.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①乐盘游②必固其根本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④何必劳神苦思
⑤宏兹九德⑥则思知止以安人
8.文言句式
①震之以威怒。②董之以严刑
③三驱以为度
13.背熟全文,名句填空
①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③怨不在大,;,所宜深慎。
④诚能见可欲,;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惧满溢,;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
14.自主翻译重点句子。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三、能力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奢.侈(shē) 疏浚.(jùn) 谦冲.(chōng) B.壅.蔽(yōng) 黜.恶(chū) 堵塞.(sāi)
C.装载.(zǎi) 繁茂.(mù) 懈怠.(dài) D.垂拱.(gǒng) 谗.邪(chán) 殷.忧(yī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要
B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C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D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简明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C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 .则思知足..以自戒
C .则思虚心..以纳下
D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下列句子,句间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D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7.关于文段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主的个人欲望。
B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问题。
D .做到了“十思”,君主就不必再劳神费力地去采取其他措施,国家会“鸣琴垂拱”。 8.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句式骈散结合,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B .运用比喻进行类比推理,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C .文章运用了对偶、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既生动又形象。
D .对比论证贯穿全文,使事理显得鲜明彰著,一目了然。 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是每一位现代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B .作为统治者,载舟覆舟....的意识淡化之时,便是他的政权走向衰落之始。
C .选贤任能,择善而从....,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太保证。
D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就是要有恃才傲物....的宽广胸怀和勇往直前的气质。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即使
C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D .能克.
终者盖寡 克:能够
③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傲物则.
骨肉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