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烷的生产

合集下载

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探讨

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探讨

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探讨摘要:次氯酸钠消毒过程中形成次氯酸与原水中有机前驱物腐殖酸等反应生成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等三卤甲烷物质,其中以三氯甲烷为代表是最主要的一种,具有“三致”毒性。

实验表明三氯甲烷形成与水温、加氯量、反应时间和PH值成正相关。

原水中有机前驱物的去除可以有效降低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生成量。

关键词:三氯甲烷,影响因素,自来水前言目前国内各大中小型制水厂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主要以氯系消毒为主。

常见的氯系消毒剂有:氯气(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

由于液氯和次氯酸钠在实际制水生产中价格便宜,应用范围广,而且杀菌消毒能力强,所以一直至今被广泛使用。

次氯酸钠作为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就消毒杀菌而言,它还具有一些明显优势。

次氯酸钠的亲水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投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且其消毒杀菌效果被公认为和液氯相当。

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所以它消毒杀菌效果好,投加准确,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易于储存,对环境无毒害,不存在跑气泄露的安全隐患,可以任意环境工作状况投加。

次氯酸钠在实际制水生产中和液氯相比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合肥供水集团下属有6个水厂均在2016年底前完成技改项目改用次氯酸钠消毒方式替代液氯消毒方式。

由于次氯酸钠消毒方式和液氯消毒方式相当,氧化性较强,在消毒杀菌过程中极易天然水中有机前驱物如腐殖酸、富里酸、酚类胺基酸、藻类的叶绿素及外细胞质产物、酚、脂肪酸等有机物反应产生消毒副产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原水水质变化、供水管网里程倍增,为了保证管网末梢余氯含量,出厂水加氯量也在不断增大,导致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不断增大特别是三氯甲烷的含量比十年前数值增大很多,在夏季一度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给制水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本文主要阐述实验室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水、出厂水、管网水及实验室搅拌实验模拟生产水所得三氯甲烷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探讨三氯甲烷形成的影响因素。

甲烷热氯化吸附分离组合工艺生产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甲烷热氯化吸附分离组合工艺生产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2.2 选择吸附特性比较 选择性常常采用混合气在吸附剂上的透过曲线
个过渡区交叉,选择性能明显较差。 2.3 脱附特性比较
A型、G型吸附剂脱附特性曲线见图4。
100 冰80 得
萋60
40 20
10
20
30
40
时间(min)
图4 A型、G型吸附剂脱附特性曲线
M控加掩M
M他m
0 6
4 2 O


56
7 89
对流程的几点说明: (1)对原料规格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采用PSA 精制天然气,控制C:≤50×10~,以保证生产出高质 量的产品。 (2)吸附分离单元采用高效新型吸附剂,具有 耐酸、耐碱、耐热的特性,从而使反应气处理过程 大为简化,避免了浓硫酸干燥,加压、冷凝等高耗 能单元。 (3)吸附分离单元采用专用吸附材料,吸脱速度 快和吸脱性能稳定,吸脱时间短,可采用可编程序控 制器(PLC)和工业过程控制计算机实行生产过程自 动控制,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简化了操作程序。 (4)所有外排废水、废液全部经曝气后与所有贮 槽外逸气、放空气、驰放气、包装口用吸附分离单元
5.3 经济效益 三氯甲烷产品纯度以大于99.9%考虑,平均
售价5 520元/P(净水),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第2期 2001年2月
中国氯碱
China Chlor—Alkall
N0.2
Feb.,2001
17
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
汤月明
(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 衢州市 324004)
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甲烷氯化物装置生 产能力从30 kt/a扩建到70 kt/a,是一项以技术创 新为前提的技改工程。
浙江巨化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引进日本德山 技术,工艺路线采用甲醇热氯化法。具有能耗低、三

丁二烯法制备己二腈的原料成分表

丁二烯法制备己二腈的原料成分表

丁二烯法制备己二腈的原料成分表
丁二烯法制备己二腈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它的原料成分表如下:
1. 丁二烯:丁二烯是这种合成方法的主要原料,化学式为C4H6。

它通常通过石油裂解生产,是一种无色气体。

丁二烯具有双烯键,是制备己二腈的关键原料。

2. 氨气:氨气是制备己二腈的另外一个主要原料,化学式为NH3。

它通常用于催化己二腈的形成反应,使反应更加高效和可控。

氨气通常通过工业氨工艺生产。

3. 溴乙酸:溴乙酸是制备己二腈的催化剂,化学式为CH2BrCOOH。

它可以作为溴源,改变丁二烯的反应物性,促进己二腈的生成。

溴乙酸通常通过逆相色谱法分离制备。

4. 氯甲烷:氯甲烷是己二腈合成反应的溶剂,化学式为CH3Cl。

它可以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促使反应更加充分。

氯甲烷通常通过氯化甲烷的方法制备。

综上所述,丁二烯、氨气、溴乙酸和氯甲烷是制备己二腈的四个主要原料。

它们在反应中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促进己二腈的生成,并且相互作用使反应更加高效和可控。

这一方法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系部: 石油与化学工程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________学号:G2姓名_______________、八—前言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

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第三节1.3.1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国内1.3. 2 国外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第一节2.1.12.1.22.1.3生产方法的选择气—液相非催化法气—液相催化法气—固相催化法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第三节物料衡算第四节热量衡算2.4.1. 进料口2.4.2 塔顶2.4.3 塔釜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97 .7 3沸点:-24 .2相对密度(水=1) :0.92相对密度(空气=1): 1 .78密度cm318C时溶解度280ml/水饱和蒸汽压(kPa) : 506 . 62/22 C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能溶于乙醇等。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一、产品性质: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氯气和甲烷的不同比例决定一氯到四氯的生产比例,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0.8:1时,一氯甲烷生成最多;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2.6:1时,主要生成三氯甲烷;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3.6-3.8:1时,主要生成四氯化碳。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也用于甲基纤维素等产品的生产;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替代CFC11用作聚氨酯发泡剂、替代苯和二甲苯用作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三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三氯甲烷也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于生产HCFC-11/12和有机氯溶剂。

所有氯甲烷都广泛用作溶剂,它们的溶解性强,且具有不燃(除CH3Cl外)的优点;其缺点是均有毒,使用时须采取特殊措施。

一氯甲烷可用作低温聚合生产丁基橡胶的低温溶剂。

二氯甲烷常用作涂料、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碳酸酯等生产中的溶剂,也用于金属脱脂。

三氯甲烷则是青霉素、维生素、油脂及生物碱等的萃取剂。

此外,它们还作为中间体或反应组分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大。

例如:一氯甲烷是生产甲基纤维素、甲基氯硅烷、甲基铅的原料和某些农药的甲基化试剂,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主要用于制造氟利昂。

纯净的氯仿,过去作为麻醉剂使用,但因有毒现已不用。

三、生产方法:国外生产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主要采用甲醇法和甲烷法。

生产四氯化碳采用的方法较多,有以乙醇或甲烷为原料深度氯化,二硫化碳氯化,C1~C3高温氯化生产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两种产品。

西德赫斯公司还开发了用烃类废料及其绿化衍生物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氯解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并副产氯化氢的技术,反应压力为5Mpa,温度为620℃。

氯甲烷标准

氯甲烷标准

氯甲烷标准
氯甲烷标准简述
氯甲烷,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使用,制定氯甲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氯甲烷标准主要包括纯度、杂质限量、物理性质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纯度是衡量氯甲烷质量的关键指标,高纯度的氯甲烷能够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杂质限量也是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因为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物理性质如沸点、密度等也是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有助于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氯甲烷。

除了上述基本规定外,氯甲烷标准还对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包装应密封良好,防止泄漏和挥发;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高温环境;储存时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氯甲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氯甲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氯甲烷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还有助于促进氯甲烷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氯甲烷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氯乙烯单体中氯甲烷的来源及降低措施

氯乙烯单体中氯甲烷的来源及降低措施




昌 I 兽 吕 gg I I I I I I


o。
oo
∞ oo

o。
oo oo oo
。o o 。 " t q

o。
o o o。
∞ ∞
8 8 88
88 8 88 8 吕 88 8 8 88 8 88 8 88 g 8 88 8 8 88 8 8 88 8 8 88
E C裂 解 单元 和 氧氯 化 单元 已经 排除 , 氯 乙醛 的 D 一 来源 只可 能来 自于直 接氯 化单 元 。
氧 气 引起 的反应 方程 式 :
2 Ha 2 -c C2 CI Cz +CI+O2-2 H3 O+H2 - 0
水 引起 的反应 方 程式 :
Cz +C1- Cz CI H4 2 - H4 2 - ̄

要 : 过分 析氯 乙烯 单体 中氯 甲烷 的来 源 , 出了降低其 含 量的措 施 。 通 提
关键词 : 氯 乙烯 ; 乙烯 ; 甲烷 ; 源 ; 聚 氯 氯 来 降低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Q 2 . 2 T 2 24 3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9 1 8 (0 00 — 0 2 0 10 — 7 52 1 )6 0 1 — 3
1 2
第 6期 21 0 0年 6月
中 国氯 碱
C i a C lr Al ai hn ho— k l
No 6 .
J n,0 0 u . 1 2
氯 乙烯单体中氯 甲烷 的来源及降低措施
孙 兰涛 , 李 闯 , 降春 生 , 朱志 勇 ( 天津 乐金渤 海化 学有 限公 司 天 津 3 0 5 ) 0 42

国内外氯甲烷产能和市场

国内外氯甲烷产能和市场

国内外氯甲烷产能和市场1、氯甲烷产品用途氯甲烷(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高纯度的甲烷氯化物是生产有机硅、氟材料、制冷剂、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子化学品。

二氯甲烷主要用作溶剂和发泡剂,少量用于生产HFC-32,且使用在增长。

三氯甲烷几乎无例外地用于生产HCFC-22,也用于制取邻甲酸盐,少量用作溶剂,但用量在减少。

四氯甲烷(四氯化碳,CTC)广泛用于生产氯氟烃(CFC),也用作溶剂和化学加工剂。

还用于制取氟碳HFC-236fa、HFC-245fa和HFC-365mfc。

2、氯甲烷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2004年全球氯甲烷的总生产能力约稍超过200万吨/年,总需求量约为165万吨/年,主要的生产厂家有西班牙Aragonesas公司(生产能力为2.2万吨/年)、法国Arkema公司(生产能力为12.5万吨/年)、德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西班牙Ercros 公司(生产能力为2.8万吨/年)、英国Ineos Chlor公司(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德国LII Europe公司(生产能力为11.0万吨/年)、意大利索尔维公司(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法国索尔维公司(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35.0万吨/年)、美国Vulcan公司(生产能力为20.5万吨/年)、日本旭硝子公司(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日本德山曹达公司(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以及日本佶越公司(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等。

2004年年初,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关闭了其在荷兰的一套6.5万吨/年氯甲烷生产装置,2003~2004年中国至少有20万吨/年的新建生产能力投产。

由于氯气原料供应紧张等原因,中国和西欧的大多数氯甲烷生产装置开工不足,由此导致世界氯甲烷供应出现紧张。

氯甲烷临界量

氯甲烷临界量

氯甲烷临界量
摘要:
一、前言
二、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三、氯甲烷的环境影响
四、我国对氯甲烷的管理措施
五、结论
正文:
一、前言
氯甲烷,也称为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温室效应潜能。

近年来,随着氯甲烷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氯甲烷的临界量进行简要介绍。

二、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冷剂、气雾剂、泡沫剂等领域。

此外,氯甲烷还被用于生产甲基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等有机硅化合物,以及用于农业上的杀虫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

三、氯甲烷的环境影响
氯甲烷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潜能,其全球暖化潜能值(GWP)约为120,是二氧化碳的120 倍。

氯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较长,约为10 年左右,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氯甲烷还具有较高的毒性,长
时间暴露或高浓度暴露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

四、我国对氯甲烷的管理措施
为应对氯甲烷的环境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氯甲烷的排放标准和限制。

其次,加强对氯甲烷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操作。

最后,鼓励和支持氯甲烷替代品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其在我国的使用量。

五、结论
氯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减少氯甲烷的排放和危害。

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化工1032学号: G2姓名:前言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

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1.3.1国内1.3. 2国外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2.1.1气—液相非催化法2.1.2 气—液相催化法2.1.3气—固相催化法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第三节物料衡算第四节热量衡算2.4.1.进料口2.4.2塔顶2.4.3塔釜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沸点: -24.2相对密度(水=1): 0.92相对密度(空气=1): 1.78密度 cm318C时溶解度280ml/水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临界压力(MPa): 6.68燃烧热(kj/mol): 685.5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2生产工艺流程

2生产工艺流程

2 生产工艺流程2。

1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生产原理甲烷热氯化法是以热能激发氯分子,使其解离成氯自由基,进而与烃类分子反应生成各种氯衍生物。

其自由基连锁反应可分为三步:2。

1。

1链引发:2.1.2链传递:2.1。

3链终止:等但氯化反应并不只停留在以此取代阶段,生产的氯甲烷会继续发生取代氯化,而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氯化产物。

由于甲烷氯化是强放热反应,生产的多氯衍生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大,反应越剧烈,难于控制,以至于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也称燃烧反应)。

氯与甲烷必须进行充分混合,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同时温度分布需保持均匀,不使有局部过热现象出现。

甲烷热氯化反应温度较高,(400℃左右),反应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热量放出,且有大量腐蚀性氯化氢气体产生.反应器材质必须能耐酸。

工业司采用绝热式反应器,反应释放的热量由大量过量的甲烷带出。

2.2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生产方法生产甲烷氯化物的原料路线主要有两种:以甲烷为原料的甲烷热氯化法;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醇氢氯化法。

鉴于我国甲烷热氯化法工艺成熟、流程简单、甲烷使用方便等优势,本次设计使用甲烷法生产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反应器形式有内循环式、蓄热式、列管式和沸腾床式等多种形式。

我国多采用内循环式反应器。

天然气和氯气反应,反应产物经空气冷却器冷却,和水洗(除HCl)及碱洗(中和酸性气体)后,进行干燥、压缩、冷凝、蒸馏得到产品。

其中氯化产物以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为主,为获得更多二氯甲烷,需对产物再进行氯化.再氯化通常采用液相光氯化法或采用热氯化法工艺,热氯化生产控制氯甲烷与氯气比为(2—2。

5):1,反应温度为420℃,反应压了为19Kpa,反应冷却吸收、碱洗、蒸馏、压缩精馏,分别除去氯化氢、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在塔顶得到产品。

甲烷热氯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如温度升至500℃就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为此,在工业生产上采用下列反应装置:1、大量循环甲烷或产生的氯代甲烷使用的多级反应器,以保证足够的进料比;2、采用雾化四氯化碳或较低的氯甲烷为热载体;3、采用流化床反应器。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资料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资料

第一章项目背景简介1.1甲烷氯化物简介[1]甲烷氯化物是C1氯烃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的总称,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溶剂。

除本身可用作溶剂、脱脂剂、萃取剂、气雾剂外,还是医药、农药、合成纤维、塑料、有机硅和有机氟系列产品的生产原料。

其中:(1) 一氯甲烷除少部分用于生产农药(百草枯)、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丁基橡胶外,大部分用于生产有机硅的基础单体(甲基氯硅烷)。

(2)二氯甲烷主要用作三醋酸纤维电影胶片的溶剂,少量用于医药。

近年二氯甲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开始应用于金属清洗、油漆剥离、聚胺酯树脂发泡、化工及化妆品行业。

其消费构成为:胶片30~40%,医药10~20%,金属清洗8%,化工12%,发泡及油漆剥离等20~35%。

二氯甲烷目前国际上尚未正式列为受控物质,但其毒性已引起争论,对其是否有致癌作用也尚无定论。

美国国家环保总署将二氯甲烷列入B2级管理,认为它是一种可疑的致癌物质。

(3) 氯仿主要用于生产HCFC-22 ,其次是医药、农药、化工生产溶剂等。

消费构成为:HCFC-22 68~70%,医药12~14%,农药6.2%,溶剂5~6%,其他4~5%。

(4) 四氯化碳绝大部分用于生产CFC-11和CFC-12,少量用于溶剂和清洗剂。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我国自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四氯化碳的生产和消费。

1.2 甲烷氯化物生产方法简介[2-6]国际上拥有甲烷氯化物生产技术的有美国道化学、美国锻冶材料、日本信越化学、法国阿托化学、英国ICI、荷兰阿克苏、日本德山曹达公司等。

原料路线以甲醇法为主,甲烷法为辅;生产方法有热氯化法、液相光氯化法、液相催化法。

热氯化以美国道化学为代表、液相光氯化法为法国阿托公司专有技术、液相催化氯化法为日本德山曹达公司的专有技术。

我国甲烷氯化物生产始于1965年,生产方法主要是甲烷热氯化法,甲醇法基本是空白。

经过20多年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大部分采用甲烷法,氯仿则以氯油法为主、甲烷法为辅,一氯甲烷除为农药副产品外,主要是几家有机硅厂采用甲醇液相催化氢氯化法生产。

氯化工艺知识点

氯化工艺知识点

氯化工艺知识点工艺简介氯化是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应,包含氯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氯化工艺,主要包括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等。

一、典型工艺取代氯化发生在氯原子与有机物氢原子之间。

典型工艺如:-氯取代烷烃的氢原子制备氯代烷烃;-氯取代萘的氢原子生产多氯化萘;-甲醇与氯反应生产氯甲烷等;加成氯化发生在氯原子与不饱和烃之间。

典型工艺如:-乙烯与氯加成氯化生产1,2-二氯乙烷;-乙炔与氯加成氯化生产1,2-二氯乙烯;-乙炔和氯化氢加成生产氯乙烯等;氧氯化在氯离子和氧原子存在下氯化,生成含氯化合物。

典型工艺如:-乙烯氧氯化生产二氯乙烷;-丙烯氧氯化生产1,2-二氯丙烷;-甲烷氧氯化生产甲烷氯化物等;其他工艺-硫与氯反应生成一氯化硫;-四氯化钛的制备;-黄磷与氯气反应生产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2、工艺危险特点(1)大多数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发生冷却失效后,容易产生热量累积,有可能引发二次分解,造成严重生产事故。

(2)所有原料大多有毒有害。

(3)常用的氯化剂氯气本身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多数氯化工艺采用液氯生产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

(4)氯气中的杂质,如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在使用中易发生危险,特别是三氯化氮积累后,容易引发爆炸危险。

(5)一些氯化工艺会生成氯化氢尾气,腐蚀强,对人体刺激大。

三、重点监控工艺参数液氯储罐温度和压力;液氯蒸发器温度和压力;氯化反应釜温度和压力;氯化反应釜搅拌速率;反应物料的配比;氯化剂进料流量;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氯气杂质含量(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氯化反应尾气组成等。

四、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1.设置完善的泄放,吸收系统。

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对有毒有害物料进行吸收防止其扩散,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2.设置紧急进料切断系统。

当液氯蒸发器,氯化反应釜等管控设备发生指标失控后可以切断进料,防止事故扩大化,并进行有效处置。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甲烷氯化物简介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

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甲烷氯化物氯仿。

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

19 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

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

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 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

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

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完整版)氯甲烷操作规程

(完整版)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生产工艺操作规程Q/JT QT(7。

5.1)-01—02-2001A版受控状态:分发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南通江天化学品有限公司目录1.产品概述………………………………………………….……。

.1 2.产品及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

……。

22。

1 产品的物化性质.................................................。

2 2。

2原料的物化性质.............................................。

.. (6)2.3辅助材料的物化性质………………………………。

……。

.7 3.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指标……………………………………。

133.1 产品的质量指标 (13)3。

2 原料的质量指标 (14)4.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64。

1 工艺说明 (16)4。

2 功能描述 (19)5.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

1 工艺及产品控制 (36)5。

2 日常工作 (46)5。

3 应急措施 (68)5.4 催化剂装填 (73)6.开停车操作 (77)6.1 开车准备 (77)6。

2 正常开车及操作 (78)6.3 正常停车 (88)6.4 紧急停车 (91)6.5 故障排除 (92)7.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427.1安全隐患………………………………………………。

..1427。

2安全设备………………………………………………。

.147 8.主要设备仪表清单………………………………………….。

1528。

1机械设备说明 (152)8。

2仪表设备说明 (180)9。

维修保养 (212)10。

生产工艺流程图…………………………………………….。

氯甲烷制备工艺

氯甲烷制备工艺

氯甲烷制备工艺
氯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它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氯化甲烷法:将甲烷和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氯甲烷。

该方法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且反应产生大量热量,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2. 溴甲烷法:将甲烷和溴在光照下反应制得氯甲烷。

该方法需要光照作为催化剂,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但产率较低。

3. 氯皂化法:利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将甲烷转化为氯甲烷。

该方法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且产率较低。

4. 合成气法: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和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得氯甲烷。

该方法需要催化剂的协助,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产率较高。

以上几种制备工艺各有优缺点,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1 -。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化工1032学号:G*********姓名:前言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

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1.3.1国内1.3. 2国外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2.1.1气—液相非催化法2.1.2 气—液相催化法2.1.3气—固相催化法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第三节物料衡算第四节热量衡算2.4.1.进料口2.4.2塔顶2.4.3塔釜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沸点: -24.2相对密度(水=1): 0.92相对密度(空气=1): 1.78密度 0.9159g/cm318C时溶解度280ml/水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氯甲烷的生产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

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

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

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

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

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1、生产原理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CH3OH + HCl−−→CH3Cl + H2O -30.341KJ/mol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CH3OH−−→(CH3)2O + H2O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CH3Cl + Cl2−−→CH2Cl2 + HClCH2Cl2 + Cl2−−→CHCl3 + HClCHCl3 + Cl2−−→CCl4 + HCl(2)气相法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

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

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

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

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

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

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

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

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

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

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

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图10-5 甲醇制甲烷氯化物流程图
1-氯化器;2-骤冷塔;3-精制;4-汽提塔;5-氢氯化反应器;6-洗涤塔;7-干燥塔;8-压缩机;9-精馏塔注:①表示四氯化碳;②表示三氯甲烷③表示二氯甲烷④表示一氯甲烷液相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甲醇和盐酸以氯化锌为催化剂在氢氯化反应器(5)中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未反应的甲醇和HCl在洗涤冷凝塔(6)中形成含甲醇的酸性溶液,经精馏后回收的甲醇循环使用,经水洗后的一氯甲烷在干燥塔(7)中用硫酸洗涤反应过程中的二甲醚,并干燥一氯甲烷,纯净的一氯甲烷经压缩到0.758MPa送氯化器(1)。

一氯甲烷在氯化器中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通过改变进料比,可得到不同产物产量分布。

气体在骤冷塔(2)冷却,再分离出大部分HCl,未分离的HCl和Cl2在HCl气提塔中(4)分离,HCl 去氢氯化段,未反应的Cl2返回氯化器。

甲烷氯化物送入精馏塔(9),经精馏后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三、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动手查资料:查资料了解甲烷的来源和用途
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有热氯化法和氧氯化法,生产方法不同,基本原理也不同。

这里主要介绍热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的方法。

1.生产原理
首先甲烷与氯反应生成一氯化物
CH4 + Cl2 −−→CH3Cl + HCl + 100kJ/mol
生成的氯甲烷还可以与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氯化物,得到的产品往往是四种氯甲烷的混合物。

其反应式为:
CH3Cl + Cl2−−→CH2Cl2 + HCl + 99.2kJ/mol
CH2Cl2 + Cl2−−→CHCl3 + HCl + 100.4kJ/mol
CHCl3 + Cl2−−→CCl4 + HCl + 102.1kJ/mol
由上列反应式可知,此类反应多为强放热反应,并且反应的热效应与碳键的结构以及被取代氢原子的位置无关。

除上述反应外,如出现局部氯浓度过高,还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炭黑。

CH4 + Cl2 −−→C + 4HCl
甲烷热氯化过程其产物的组成分布主要取决于氯对甲烷的摩尔比。

随着氯与甲烷的摩尔比增加,一氯甲烷的生成量减少,而多氯甲烷的含量增加。

因此,生产过程中若以某种产物为主,可以通过调解氯与甲烷的摩尔比来达到目的。

例如,要使主要产物为一氯甲烷,甲烷必须大量过量,以抑制多氯甲烷的生成。

2.生产工艺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甲烷氯化的方法有多种,若目的产物为四种氯甲烷的混合物,则称为综合氯化法。

其产物的组成可根据氯与甲烷的摩尔比来调节。

综合热氯化法的工艺流程如图10-6所示。

氯气(99%以上)和甲烷(99%以上)以1︰3~4(摩尔比)的比例进入反应器(1),在400~450℃的温度下进行热氯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热量放出,还有大量强腐蚀性氯化氢气体产生。

因此,工业上采用绝热反应器,使反应在自由的反应空间进行。

放出的热量采用过量的甲烷气体移出,并使温度分布均匀。

离开反应器的混合气经过冷却器(2)降温并送入吸收塔(3),用﹣20~﹣30℃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吸收氯化产物。

从塔顶排出甲烷、氯化氢、氮和少量的氯化物,经水洗塔(11)回收盐酸,再进入中和塔(12)同氢氧化钠中和。

然后,送入干燥塔(13),用浓硫酸脱除其中的水分,将含甲烷80~85%、一氯甲烷3.5%、其它气体为10~15%的气体一小部分放空、大部分循环至反应器(1),以保持氯化反应的甲烷浓度。

吸收塔(3)的液相产物送入解吸塔(6)蒸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溶解的氯化氢。

解吸
图10-6 甲烷综合氯化物流程
1-氯化反应器;2,14,16,18,20,24,26,28-冷凝冷却器;3,11-吸收塔4,22-泵;5-换热器;6-解吸塔;7-分离罐;8-洗涤塔;9,12-中和塔;10,13-干燥塔;15-一氯甲烷蒸出塔;17-二氯甲烷蒸出塔;
19-光氯化反应器;21-贮罐;23-低沸蒸出塔;25-三氯甲烷精制塔;27-四氯甲烷精制塔
Ⅰ-甲烷;Ⅱ-氯气;Ⅲ-循环甲烷
气体经冷凝器(7),把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冷凝回流至解吸塔(6),气相产物经洗涤塔(8)除去氯化氢,再送至中和塔(9内有氢氧化钠)和干燥塔(10浓硫酸)除去其中的氯化氢和水。

从干燥塔出来的气体加压降温,使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液化。

将此混合物送入一氯甲烷蒸出塔(15),一氯甲烷经塔顶冷凝成为产品,釜液送至二氯甲烷蒸出塔(17),塔顶得到二氯甲烷,釜液(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混合物)送入光氯化反应塔(19),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与新鲜氯气进行光化深度氯化,使二氯甲烷转化为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生成气送入冷凝冷却器(20),将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冷凝,冷凝的氯化物返回光氯化器,釜液送三氯甲烷精制塔(25),塔顶得到三氯甲烷。

塔釜液送四氯化碳精制塔(27),塔顶得到产品四氯化碳,釜液为重组分。

甲烷氯化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所以产物通常是复杂的混合物,除生成目的产物外,还有甲醇、丁醇、二氯乙烷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及其动植物都有一定毒害作用。

因此对氯化生产过程的废气和废液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处理。

对放空气体应该采用吸收或吸附的办法,回收其中的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和丁醇。

吸收剂一般选择邻-二氯苯,吸附剂常用活性炭等。

在废水中常含有高级氯代烃,可以采用与水蒸气混合,使高氯烃与水蒸气构成共沸混合物,再经冷凝可分离出大部分高氯烃。

采用综合氯化工艺,甲烷总选择性可达85~90%,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
化碳的纯度分别为99%、90%、99.5%和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