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3
宁波课程实施方案
宁波课程实施方案一、概述本课程实施方案旨在为宁波地区的学校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方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条件,为课程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为课程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4. 加强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程实施提供社会支持。
五、结语本课程实施方案是宁波地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4年四中课改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四中课改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和目标2023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工作。
本次课改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贴近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团结一心,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一重要的任务。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工作。
首先,我们对学科课程进行了科学的优化和调整,减少了学科之间的冲突和重复内容,增加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内容。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了项目学习和实践实践环节,并加强了选修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课件、多媒体教学等,提高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
培训内容涵盖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教师们增强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工作成效和经验总结1. 学生发展水平提高通过本次课程改革,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们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本次课程改革,教师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需求不断变化。
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我国决定在2024年实施中学课程改革。
本文旨在提出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2.原则:贴近实际、科学性、系统性、全面发展、注重质量、因材施教。
三、改革内容1.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保留基础学科的核心内容,增加人文社科类、实践类等新兴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教学方法:引入创新型教学方法,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
减少传统的课堂讲授,鼓励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进行实践活动。
3.考试评价: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实践技能考核、学科竞赛等。
4.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引导教师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1.制定改革计划: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制定改革计划,明确改革目标和内容。
2.充分调研:开展课程改革前的调研工作,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3.制定具体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中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方式改革等内容。
4.推进实施:根据具体方案,逐步推进中学课程改革。
先试点少数学校,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5.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中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增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意识,推动改革的深入实施。
五、保障措施1.加大投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中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2.引导舆论:加强对中学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舆论支持并参与改革。
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
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制订本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
一、选修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选修课程建设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浙江省普高多样化发展选修课程建设试点学校,我校实施选修课程,将加快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选修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机构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
(一)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校长,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负责人职责:制订选修课程建设规划,把握选修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决策并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二)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审查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负责人,特级教师,各教研组组长职责:研究制订选修课程建设各方面配套政策,评审、认定新开发的选修课程,为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并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
(三)宁波四中课程管理部成员:教务处、教科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各年级组长职责:具体组织并保障实施选修课程的开发、认定、开设以及过程管理,负责选课指导、学分认定和师资培训等工作。
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是选修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团队的成员。
三、选修课程的开发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四大类。
知识拓展类中的必修拓展课程从原国家选修课程(IA、IB)的51个模块中选用,由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化开发。
大学初级课程、介绍最新成果的课程、应用性课程和引进的国际课程,将采用邀请高校、社会机构合作开发和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形式进用开发。
宁波四中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宁波四中选修课程评价办法为确保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质量,提高选修课程教学效率,根据《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和《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本评价办法。
一、评价原则人文性选修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需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树立责任意识,传承四中“诚朴爱”的人文精神,着力打造四中人文学科品牌。
科学性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拓展性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宽与拓展,要与必修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适用性选修课程的开发必须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学以致用是选修课开发开设的终极目的之一。
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标准。
流动性选修课程开设采取流动制,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对课程目录作重新修订:新的课程不断加入,成熟的课程将不断充实完善,而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陆续退出。
二、评价内容选修课程评价由四个部分内容组成:1.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课程纲要是否体现人文性、科学性、适用性、拓展性等。
2.课程开设资质评价。
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等。
以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具体内容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下一轮应当如何改进等。
宁波市第四中学大事记
宁波市第四中学2017年大事记一月份1月4日语文组陈赢老师、李珍老师分别荣获现场作文竞赛二、三等奖。
1月6日下午宁波四中实验楼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本学期最后一期“崇信大讲堂”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开讲嘉宾——美国生化制药首席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生化博士沈宇易女士。
1月10日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三组)中,我校高三学子喜获殊荣,共有八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其中301班胡凯敏同学的作品《何处惹尘埃》获国家级三等奖,310班黄露慧的《外公的药箱》、312班应婕的《灶头烟火》获得省一等奖,另有5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1月19日-23日宁波市第四中学三个年级英语实验班的20名优秀学生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为期五天的"览多才校园风情,品多元英语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
二月份2月1日-11日宁波四中赴德师生交流团经过漫长的飞行,来到了德国,出访姐妹学校多特蒙德海森堡一级文理学校,重逢了亲爱的老师们和小伙伴们。
2月16日宁波市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副巡视员傅雪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克让、教育工会主席马小平一行来到我校,就开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等进行视察指导。
我校钱洲军校长、曹斌书记、陈伟萍副校长、房鹏副校长、综治办潘爱萍主任、总务处徐未宇主任等陪同视察。
2月17日▲我校英语实验班的合作方,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学院蒋院长、学院中国项目总监刘教授和戴校长,到访宁波四中,实地考察英语实验班项目实施进展和成果。
钱洲军校长、曹斌书记、陈伟萍副校长、房鹏副校长、教务处副主任胡智星、英语教研组郑艳组长、英语特级教师武敏等领导和老师热忱迎接了澳方一行的到来。
宾主双方经过诚恳热切的会商,在宁波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汪维民的见证下,钱洲军校长与蒋凡院长签署了新一轮的合作协议。
▲下午,宁波四中2017届毕业班学生励志演讲活动在校体艺楼四楼举行。
国内著名励志演讲家杨青松先生,校领导钱洲军校长、陈伟萍副校长、房鹏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叶炯老师、校办主任张晓芳老师、毕业班全体学生、各毕业班班主任与部分任课教师参加这次励志演讲活动。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为落实这一要求,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
一、基础分析(一)学校概况宁波四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创办于1845年的崇信义塾,迄今已有168年历史。
1923年崇信、浸会合并为四明中学,1935年四明中学又合并斐迪中学、毓才中学(后称益三中学),成立浙东中学。
1952年“浙东中学”改名为“宁波四中”,以后,又有宁波市第六初级中学、宁波市劳动局技校及宁波联丰中学陆续并入宁波四中。
纵观办学历程,可以“扩并七校、六易校名、九迁校址”概括之,正因如此,才逐渐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务实”的学校传统。
浙东中学首任校长寿子鲲先生长校期间,学校发展迅速,他集“四明”、“斐迪”办学之旨,提出了“诚、朴、爱”校训。
从此,“诚、朴、爱”三字成为激励浙东、四中一代又一代学子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和为人准则。
学校现为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有38个教学班近1400名学生。
教职工161人,中高级职称比例为87%,其中特级教师2名,宁波市名教师2名,市、区两级骨干教师7名。
学校位于江北区城区中心地带,区位优越;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宁波“老三区”——海曙、江东、江北招生。
2003年之前,校址在江北区新马路,占地面积不足30亩,校舍逼仄老旧,且在很长时间内,相对于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校址周边住户大都为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导致我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处于直属普高中偏下水平。
迁入文教路现址后,虽然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观,学校得到长足进步,但生源状况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2篇)
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学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
2024年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课程改革应立足国家发展需要、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结合当代教育的理论和成果,全面推进中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二、目标确定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学科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3. 强化学科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将学科知识与问题解决、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推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4. 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内容1. 教育理念的转变。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课程设置的优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按照学科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原则,重新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4. 学科融合的推进。
通过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协同性。
5.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改革方案。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 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课程改革做好师资储备。
3.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优化学科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宁波四中新课程样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调研_3
宁波四中新课程样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调研1、组织建设:作为宁波市四所省级样本学校之一,我校十分重视与新课改相应的组织建设,早在今年6月就确定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校新课改各类组织及对应的职责,本学期一开学以校政文件下发各部门。
这些组织包括:校课程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选课指导小组、教师评价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成员有教务、政教、教科等处室主任及年级组长组成,落实了分工。
并聘请政教处一位老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联络员,研究性学习由教务、教科两部门负责落实,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由政教、团委负责落实。
2、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使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1)制度建设:为了便于高一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开展组内的研讨与组间的交流,我校本学期对教师办公室进行了重新设置,由原来的教研组办公改为现在的年级组办公,实现年级组长负责制,为高一教师更好交流与协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为给教师更多的学习与教学反思的时间,本学期我校周一下午为理科教研活动时间、周二下午为文科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为综合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活动期间,相应课程的教师都不排课,使其能安心、认真的进行学习、讨论。
我校现实行的教研活动有二种形式,一是教研组活动(全组教师),二是备课组活动(年段教师),在活动期间,要求教研组长、各年段备课组长始终把新课程的研究作为活动重点。
2)经费投入:我校校舍改建刚完成,设施、设备投入大,功能较齐全,部分设施领先于其他学校。
机动教室多、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入87万已经建设和将要建设的生态园、气象园、地理园及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创新实验室,都将为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为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科学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同时,根据我校的性质,学校也加大了对课改的经费投入:新课程的各类、各级培训,资料的选取与购买,与新课程有关的各类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兄弟学校来我校交流等等,都给与经费的保证。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甄选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优选.)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目录(内容资料,请勿外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与学分结构附件2. 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调整方案附件3. 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附件4. 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附件5. 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附件6. 普通高中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附件7. 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附件8.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附件9. 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意见附件10. 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程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方案附件1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化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并于2012年秋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施行。
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一)全面落实规划纲要要求。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由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或转向社会型继续教育的转折阶段,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让每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认真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不足。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取得很大的成绩,课程改革已成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校的课程意识大大增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
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宁波四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宁波四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适应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我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优化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确保《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12年秋季在我校顺利实施。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使学校课程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重基础、有层次、有选择、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进一步推进体艺特色和文科特色建设,打造“活力校园、人文四中”的学校特色。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课程建设者和教育研究者。
努力争创省特色示范普高。
三、课程设臵与学分结构按《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调整意见》规定的调整后的各学科教学内容执行。
专题教育是指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反毒品教育、反邪教教育等内容。
我校把重点放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
(二)选修课程1、知识拓展类①国家选修课程②校本选修课程(第一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依托各直属职高,一类是采用直属职高面向普高学生开发开设的课程,另一类是与直属职高合作开发开设的课程。
第一批采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为普高学生开发开设的课程,下一步将联系其它职高,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因此,目录将随时增加。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第一批)3.兴趣特长类(第一批)4.社会实践类(一)课程管理校课程评审委员会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有关政策和规划,宏观把握课改的发展方向,并审议、确定开发的课程。
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统筹协调各类课程的安排和师资配臵。
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学科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存档等。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范本(3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范本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2024年将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参考范本,旨在指导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改革目标1. 调整课程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新课程改革将加强教育公平,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实施方案1. 调整课程结构(1)设置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设置跨学科课程,如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
这些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宽选修课程为了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拓宽选修课程的种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关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1)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优化学科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校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活动场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 提高教育质量(1)培训教师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学校长》
【年(卷),期】2022()3
【摘要】坐落在姚江之畔的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1845年建校至今已有177年办学历史。
宁波四中名家荟萃、人才辈出,聚集了林汉达、蔡义江、陈谦夫等名师,走出了谈家桢、孙儒泳等著名院士。
【总页数】2页(PI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宁波市第四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2.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3.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转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4.基于CPTED理论的中学校园环境优化设计——以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为例
5.《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转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政策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四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适应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我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优化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确保《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12年秋季在我校顺利实施。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使学校课程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重基础、有层次、有选择、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进一步推进体艺特色和文科特色建设,打造“活力校园、人文四中”的学校特色。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课程建设者和教育研究者。
努力争创省特色示范普高。
三、课程设臵与学分结构按《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调整意见》规定的调整后的各学科教学内容执行。
专题教育是指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反毒品教育、反邪教教育等内容。
我校把重点放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
(二)选修课程1、知识拓展类①国家选修课程②校本选修课程(第一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依托各直属职高,一类是采用直属职高面向普高学生开发开设的课程,另一类是与直属职高合作开发开设的课程。
第一批采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为普高学生开发开设的课程,下一步将联系其它职高,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因此,目录将随时增加。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第一批)3.兴趣特长类(第一批)4.社会实践类(一)课程管理校课程评审委员会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有关政策和规划,宏观把握课改的发展方向,并审议、确定开发的课程。
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统筹协调各类课程的安排和师资配臵。
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学科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存档等。
德育处学生服务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实施,负责学生人生规划、选课指导等工作。
(二)学分认定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生的学分审核与认定工作。
学分认定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各有关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等组成。
学生完成规定的模块修习时间,考核合格,即可申请学分。
初审工作分别由教务处(必修课程)、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学科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德育处学生服务指导中心(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负责,初审通过后报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并在校园网上公告。
学生申报的学分未获认定的,书面告知学生,并明确不予认定的理由,以便学生重修或改选其选模块修习。
五、学业水平考试与学分制按照学校必修课程设臵计划,2012级学生高一末参加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四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二末参加思政、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三第一学期末参加语文、英语、数学三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后视情况可作调整。
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和科目。
逐步实行学分制,学生修习必修课程满96学分,修习选修课程满4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即可毕业。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执行学分制收费制度。
六、选修课程建设1.构建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
要制订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坚持“立足本校教师,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积极开发选修课程。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为学生所欢迎的选修课程,要充分利用省选修课程资源库中的资源,实施网上学习。
经过三年时间,要构建起完备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
2.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
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订个人修习计划。
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校外学校或机构修习选修课程。
3.改进教学方式。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选修课程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七、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
校长室要把深化课改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校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2.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层面,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委员会,教务处挂牌设立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德育处挂牌设立学生服务指导中心,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
3.保障必要经费。
在每年的“内涵发展”专项经费中,安排必要数量经费用于选修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增添、课程开发、教材印刷、支付外聘教师费用等)以及教师相关培训,提高选修课程开发、实施的能力。
4.完善考核制度。
将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执教能力列入年度评优、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条件。
开发选修课程给予课时补贴(或直接支付报酬),开设选修课程按学校规定计算课时。
自主开发的优秀选修课程,或被列为学校特色精品课程的,其教材由学校负责出版,支付稿酬。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附件:1.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2.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建设规划(2012-2015)3.宁波四中选修课程管理办法4.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学生选课与学分管理办法5.宁波四中选修课程评价办法6.宁波四中学生选课指导与选修课程修习记录手册附件1: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制订本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
一、选修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选修课程建设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浙江省普高多样化发展选修课程建设试点学校,我校实施选修课程,将加快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选修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机构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
(一)宁波四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校长、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有关处室负责人。
职责:制订选修课程建设规划,把握选修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决策并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二)宁波四中课程评审委员会成员:校长、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有关处室负责人、特级教师、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研究制订选修课程建设各方面配套政策,评审、认定新开发的选修课程,为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并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
(三)宁波四中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教学副校长、校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各有关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研究制订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审核、认定学分。
(四)宁波四中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成员:教务处、教科室有关负责人,相关年级年级组长。
职责:具体负责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学科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存档等。
(五)宁波四中德育处学生服务指导中心成员:德育处、教务处有关负责人,相关年级年级组长,有关教师。
职责:具体负责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负责学生人生规划、选课指导等工作。
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是选修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团队的成员。
三、选修课程的开发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四大类。
知识拓展类包括国家选修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最新成果的课程、应用性课程和引进的国际课程以及教师自行开发的拓展课程,可采用邀请高校、社会机构合作开发和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形式进用开发。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以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开发为主,合作开发和自主开发为辅。
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社会课程资源及二次开发为辅。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在现有社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实践内容,拓展课程活动空间。
选修课程开发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本校教师,当然,也应引进部分成熟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选修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
选修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教师在参与选修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选修课程开发的流程是:1.教师申报,填写课程开发申报表,并附上课程纲要,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与进度计划。
2.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学校课程发展方向和课程可行性作出分析与判定,作出评估结论。
3.教师自主开发,编制课程讲义,经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即可安排开课。
4.课程实施一轮及以上,证明课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受到学生欢迎并效果显著的课程讲义,经修改、审查后由学校作为选修课程校本教材出版。
对引进课程的二次开发,操作程序如前。
四、选修课程的实施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从2012级高一起,全面实施选修课程,三年选修课程总学分为48学分,(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28学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8学分,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6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6学分),每周选修课时为8-10课时。
每一学年中,每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除外)可供选修的模块数不少于6个。
宁波四中选修课程课时安排与学分结构1.申报。
学期末教师申报下学期拟开设选修课程名称,教研组长协调后填写本组所有课程汇总表,上报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
2.初审汇总。
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初审课程申报资料,汇总制作下学期拟开设选修课程目录,并确定各门课的课时、学分、人数限定、上课地点、任课教师等。
3.审核。
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讨论确定下学期拟开设选修课程目录。
4.公布。
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在开学之前3天,在校园网上公布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供学生预选。
5.指导选课。
开学后一周内,由德育处学生服务指导中心牵头,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安排专门时间指导学生选课,学生填写统一的选课单(或网上选课),签名确认,上报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
6.确认。
教务处课程资源与管理中心汇总选课单,符合开课条件的(规定开课人数应等于或多于20人),确认开课,并作出相关安排,编制课程选修学生名册,通知任课教师。